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議論文范文

初中議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議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議論文

第1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寫作教學;初中生;語言運用

初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好壞可以反映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情況,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寫作中對各個方面的語文知識的靈活組建可以在議論文寫作中得到體現(xiàn),因此教師需要針對該階段學生在寫作中所面臨的問題,做針對性指導。

一、語文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教學方式

1.教學重心需要側重對該形式文體的把握

議論文的寫作一般是在初中高年級的學習中出現(xiàn)的,因為從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從學習漢字到對一些句子的描繪,再到寫作一些簡單的敘述文,最終到寫作說明文和議論文,這些寫作階段的演變其實是學生在學習語文寫作必須經歷的重要過程,其中這些節(jié)點都是語文議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素。但是不同體裁的文體寫作其實有一定標準,因此在學習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議論文的寫作特征進行明確的講解,這也是語文教師必須給學生傳遞的重要教學要點。

2.議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明確的幾個方面

在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需要了解并且準確地把握議論文的重要構成部分,比如,整篇文章的議論主體和議論形式以及寫作中心思想等,這些都是議論文寫作開始前需要格外注意的內容。在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對于某一議題的選擇是寫作的前提,同時也是影響整個文章議論主體以及中心思想的首要內容,對于教師而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學生選擇議論文的主體出發(fā)去加強學生對一些常見社會現(xiàn)象和人物行為的議論分析,這些分析不僅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辯證地思考一些社會問題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對于議論文的一般寫作手法有一定的認識,同時還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長遠來看,它也是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的過程。

二、如何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的水平

1.議論文的寫作需要具有辯證性思維模式

對于一些社會現(xiàn)象而言,往往都是存在于具體的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中,而對于一些影響較大的社會現(xiàn)象而言,往往會有不同的聲音環(huán)繞在我們身邊。比如前段時間,一些媒體講到我國旅游局將游客的不文明行為納入個人信用系統(tǒng)中去,這種新聞類型使得我們在教學時有了基本的議論分析素材。在寫作這類素材的文章時,學生在文中可以首先對事件進行評述,然后再去提出自身的想法,最好利用正反面的案例去對比,以便突出文中議論點;而作為學生,也必須試著這樣去分析這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相應的見解。正是在這種寫作思維的影響下,學生在寫作中的論點才更具有辯證意義。

2.寫作過程中作文水平提升的要點

議論文的寫作需要從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出發(fā),然后分層論述,最后提煉中心思想,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議論文的寫作思路基本上就是從這幾個方面去加強,其中準確定位文章的核心思想是整篇文章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核心思想就如同該篇文章的大腦,它統(tǒng)領著整個篇幅的基本走勢和核心要點。對于讀者而言,一般都會尋找全篇文章的議論主題是否新穎,核心思想是否貼近社會發(fā)展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更需要從這幾個方向出發(fā),加強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能力和寫作的深度和廣度。

三、議論文寫作教學主要注意的要點

1.語文寫作教學需要從學生自身的知識構成出發(fā)

針對不同學生對于語言和文字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前對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情況做一個簡單的摸底調查,然后將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匯總并且得出結論,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將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寫作內容的興趣體現(xiàn)出來,而且對于學生而言,也能夠較好地反映自身在語文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教師準備在教學開始前討論“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這樣的一個話題,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在腦海中去認定自己的理想,然后設想在接下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寫作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特別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這部分寫作內容還必須包括理想給每個學生的激勵作用。而且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對自己理想設定時的基本想法,因為學生在寫作時的想法決定了寫作的議論方向。以上這些內容都是教師在議論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

2.語文寫作教學需要學生具有主動組織語言的意識

簡單來講,學生能否很好地將不同的詞語和基本的語法知識融會貫通并且通過自己習慣的語法結構展現(xiàn)出來,這才是對學生最大的考驗。因此,在具體的寫作中,學生需要在課堂內外對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及閱讀頻率進行科學有效的調節(jié)規(guī)劃,并且盡可能地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后運用到具體的寫作中。

總體來看,在具體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對寫作板塊的認識和運用主要受到自身的知識水平以及寫作形式與內容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從這幾個方面開展具體的寫作教學,并且對教學情況做及時的總結分析,所以說該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也是教學主客體關系之間的聯(lián)系和拓展過程。

參考文獻:

第2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

議論文寫作為初中作文中的一種重要形式。但是,多數(shù)農村初中學生對寫議論文不感興趣,并且他們的議論文寫作能力也不強,不是論點不鮮明就是論據(jù)不充足等?;谶@種形勢,本文對農村初中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情況進行了研究。

一、農村初中學生議論文寫作現(xiàn)狀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議論文的寫作現(xiàn)狀為:(1)所舉出的事例不夠典型,學生在舉事例的時候通常會說“我”如何如何,或者是“朋友同學”如何如何。(2)事例與所要論證的論點不相配,不是答非所問就是論證不夠具體充足,說服力不強。(3)結構簡單,學生寫的議論文形式幾乎就是“三段論”。

二、采取議論文的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設置方式

議論文為用邏輯和推理以及證明,表達作者觀點與立場的寫作文體??梢詫⒆h論文分成兩種:一種為立論,另一種為駁論。中心論點為議論文的關鍵,而分論點起到支持中心論點的作用。將中心論點分解成分論點為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方法,每一個分論點圍繞中心論點表達。例如,對《失敗也是一種財富》進行論證時,就可以利用分論的方式對其進行論證。中心論點為: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一個分論點為:失敗使我們認識到運用該種方法不能獲得成功;第二個分論點為:可以總結經驗,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第三個分論點為: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yōu)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逐漸地完善自己。通過這三個分論點去支持中心論點。分論點是呈并列關系的。

議論文寫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學習難度之大為眾所周知的。長時間以來,議論寫作水平不高普遍存在于初中學生之中,不是論點不明確,就是論證不夠充足。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初中生的特點,注重學生的理解推理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把握,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提升他們的議論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亢梅英.拓展初中學生議論文寫作思路初探[J].東方青年:教師,2011(02).

第3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1、培養(yǎng)學生列提綱的能力

初高中議論文教學銜接的過程中,首先很有必要處理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列提綱的能力。議論文的寫作中,列提綱是首先需要完成的一個任務,清晰的列出提綱后會讓學生的寫作思路非常明確,寫作的方向、內容也會更為具體。然而,學生在初中作文訓練中很少會主動列提綱,教師也不會特定的訓練學生的這方面技能。這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剛剛入學時對于列提綱幾乎一無所知,議論文寫作時的障礙也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這種基本狀況,要結合學生在初中作文訓練中的一些不足來有針對性的進行彌補,尤其是要給學生講授列提綱的一般方法與思路,讓學生掌握列提綱的技巧,這是議論文教學中首先需要落實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實現(xiàn)初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銜接的一個重要教學方面。

很多高中生作文的條理不清,寫作思路不明,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學生習作前沒有作出合理的安排,哪些內容先說,哪些內容后說,習作者對此未能作充分的考慮;二是本身的思維能力薄弱,不善于組織安排習作的層次結構。對于這兩種狀況,有一個共同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加強對于學生列提綱的訓練,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提綱的形式將說理內容層次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清晰起來;同時,教師還可以加強對于學生的思維層次的訓練,教師可指點學生思維條理化的基本形式,或從淺到深,或從易到難,或從特殊到一般,或從現(xiàn)象到本質。只有在明確的提綱的指引下,學生的文本寫作才會規(guī)范有序的展開,有了提綱后學生議論文寫作的思路會更加清晰,對于如何找準論點、提供論據(jù)等學生也會有更好的把握。訓練學生列提綱的能力是初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銜接中首先需要完善的一個問題,學生只有具備嫻熟的列提綱的能力,議論文的寫作質量才會有所保障。

2、讓學生的邏輯更加清晰

初中時期學生已經一定程度接觸過議論文,但是,學生對于議論文這種文體以及文本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并沒有太多的了解與掌握。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議論文可以說是絕對的主流,這也是大部分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會選用的一種文體。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學生對于議論文的寫作思路、寫作方式以及寫作技巧等有更為深入的掌握。在所有這些教學目標的實踐中,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因素,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清晰性,這是寫好議論文的關鍵。初中階段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并不會對于這一點有過多的強調,大部分學生也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進入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后,訓練學生邏輯的清晰性卻是一個根本要求,這既是初高中作文教學的差異,也是二者間需要實現(xiàn)有效銜接的一個方面。

對于還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的學生而言,他們在議論文寫作時經常會產生一些典型問題。比如,以下是學生以《勤學》為題展開的習作的一個片段:“勤學就需勤問,因為只有問,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也才有可能把不懂的問題理解清楚。如果有了問題不敢于發(fā)問,或者不善于發(fā)問,那么,許多疑難問題就越積越多,最后象一團亂麻無法理清。這樣顯然對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們要善于發(fā)問,敢于發(fā)問,努力把學習成績搞上去?!边@一段的分論點是“勤學必須勤問”,文章應在“勤問”這一點上做文章,但習作者卻置“勤”而不顧,大談“問”的重要性,這樣,“勤”這個寫作主題就被忽略,文章的邏輯也產生了明顯問題。學生在習作中存在類似問題的范例還有很多。教師在抓到學生的這些問題時一定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要加強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樣才能夠彌補學生在思維上的漏洞,讓學生寫出更為優(yōu)質的議論文。

3、讓學生掌握分析說理的方式

第4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沒有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一些初中生來說,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比較浮躁,不愿意學習那些純記憶性的科目。但是,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并不是聰明的學生就能把歷史學好,因為學習理科學到一定深度的時候就與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密不可分了,但學習歷史,除了在課堂上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基本知識點以外,更多的知識是可以從課外攝取,這就要求學生有細致、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這一點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只是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關。

二、初中生在記憶歷史內容上應堅持的原則

1、化繁為簡原則

初中歷史教材上的內容多而雜,很難理出頭緒,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記憶的時候應該堅持化繁為簡的原則。首先,指導學生理解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點;然后,要求學生掌握每一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最后,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這樣,教師給出思路和方法指導學生們一步步地學習和掌握重要的歷史知識點,最終才能在扎實中進步。

2、聯(lián)想擴散原則

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一定要理清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教會學生注意歷史知識的前后銜接,做到聯(lián)想擴散。對于動態(tài)的歷史知識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以時間來進行擴散、以情節(jié)來進行擴散、以內容來進行擴散等方法來學習不同內容但類型相同的知識點。

3、層層深入原則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都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初中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雖然“對史實的掌握永遠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钡?,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一定不能忘記了在基礎知識深入并提高,做到層層深入。最終使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達到升華。

三、提高初中生記憶歷史的對策

1、用歌曲、順口溜記憶

歌曲通俗、順口溜押韻,兩者讀起來都比較朗朗上口,運用到歷史的記憶上也比較輕松,容易使學生接受。比如,在講“三國”有關方面的內容,可以借助林俊杰的《曹操》進行導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歷史內容有了興趣,記憶便水到渠成了。再有,在學到后簽訂的《》內容,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琢磨并把條約的內容變成順口溜:

(1)割香島(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兩一(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

(3)開五地,為口岸(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4)進出款,須商談(中國進出貨物的稅率須同英國商定);由此可見,通過歌曲和順口溜就能把晦澀難懂的知識變成通俗易懂的記憶內容,何樂而不為。

2、借助圖示記憶

利用圖示來記憶,可以化繁為簡,連橫合縱,有利于提高空間識記能力。記憶是保持、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學習的象征。學生如果記不住或記不準學習的內容,就不能很好地獲得知識,積累經驗,更談不上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指導實踐。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網狀圖幫助學生記憶關聯(lián)性的知識(中國歷史上著名變法)、用人物圖片或地理圖片來記憶靜態(tài)的歷史知識等。

3、巧用時事記憶

第5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創(chuàng)意地理教具的目的:在課堂上使用創(chuàng)意教具,首要目的是將知識點通過更簡單的模型模具來直觀表達,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明白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第二個重要目的是通過創(chuàng)意教具來活躍整個課堂,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讓他們能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最后就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具的制作,這樣能夠極大地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并能讓他們和教師一起參與,從而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得課堂更加活躍。

二、地理教學創(chuàng)意教具的案例探索

六年的地理教學探索,對于創(chuàng)意教具的使用也有幾點心得,筆者通過教學中實際運用的幾個教具案例和大家探討分析。

1.經線及經度的劃分———三個半圓形紙片的使用。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中的認識地球,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觸到經度及經線的概念,據(jù)以往的教學經驗,加之對整個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這一節(jié)中女生很難理解整個地球空間知識體系。針對學生理解的難度,筆者設計了一個簡單的三個半圓狀的紙片,分別引導學生來理解幾個概念,分別讓學生理解經線的概念,再通過圓片的夾角產生讓學生明白經度的產生過程,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經線及經度的基本定義特點。

2.創(chuàng)意經緯網的課堂體驗———以行列作為經緯網。

經緯網是初中階段學生最難理解的知識,經緯網的教學一直是地理教師深刻挖掘的一個方面,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經緯網的教學中,以學生剛來不了解作為課堂基本導入,并設定特定排和特定組分別作為赤道與本組子午線,根據(jù)教室里面的課桌分布,設定幾個特定經度與緯度。授課時說一個經緯度,請該同學站起來,并且讓其說出一個經緯度依次傳遞下去,這樣在教室里就形成了一個局部的經緯網,每個學生就對應一個點,從而衍生到整個經緯網的講授過程。這樣,整個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做,每個人都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怎能不生動活潑呢?

3.天氣與氣候教學———學生自主制作天氣符號。

本課堂以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作為一個基本導入,讓學生知道天氣預報的播報過程,上課過程中,拿出課前用彩色卡紙制作了一套表示天氣符號和風向風級符號的卡片,許多符號可以制作在一起,制作成一個復合型的卡片,例如天氣符號晴,多云,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雨夾雪,表示風向和風級的符號2~6級可以制作在一張上,8~12級可以制作在一張上。最后設計一個小游戲,利用這些卡片來做一些小游戲,例如利用這些符號讓學生模仿天氣預報員來向同學播報幾個城市的天氣情況。

4.再也不是難懂的等高線地形圖———野外教學+自主制作等高線模型。

等高線地形圖是學生在初中接觸經緯網后再次接觸到的知識性難點,對于等高線的判讀是初中生較為難懂的地方,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更好地看懂和理解等高線地形圖,是目前教學過程中重點探索的。本課堂設計,首先初步講解各種等高線基本判讀,特別是在平面圖上通過等高線的曲線變化,讓學生建立立體概念并進行空間定位;在講解之后帶領學生去野外對于實際空間形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關于等高線地形的制作,制作過程中使用的原料有彩紙板、海綿膠、泡沫板,工具有剪刀、裁紙刀。用不同顏色的紙板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用泡沫和彩紙板制作成有緩坡、陡坡的山體。山體分為六層。用畫板作底板,用海綿膠固定。教學中的使用:底板上有山體模型,向學生說明“這是一座山的模型,山頂?shù)暮0胃叨葹?80米”,讓學生形成山體的印象。讀圖認識山地不同部位(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名稱。學生側視可見山體,俯視則可見清晰的等高線圖。觀察等高線疏密狀況,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三、創(chuàng)意教具在未來地理教學的深度思考

根據(jù)已知自制學具,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教學不只是知識傳遞和執(zhí)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chuàng)新與開發(fā)的過程。創(chuàng)造性學習離不開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源于觀察學生、教學思考、思維想象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而地理教具或學具的親手制作,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給了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廣闊空間,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

首先,創(chuàng)意教具更應該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對知識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則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通過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后,倘使能讓他們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出與此相關的實物學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同時亦能在制作中檢驗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能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個性特長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其次,創(chuàng)意教具應當是以地理實體化、地圖化呈現(xiàn),將教具作為重要媒介,將教具的功能發(fā)揮到極致,成為地理教學的主打陣營,豐富了課堂教學信息。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師生共同協(xié)作設計教具,才能夠更好地呈現(xiàn)地理知識。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意教具以視覺的、數(shù)字的或觸覺的方式表現(xiàn)地理信息。不管是什么樣的創(chuàng)意教具,它的基本功能都有兩個核心:輔助地理知識的教學,優(yōu)化難點教學過程;可視化表達地理知識。

再次,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都會或多或少地設計地理教學用具,如何通過教具來讓學生認識大千世界,構建學生自己的地理知識結構,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琢磨設計的,豐富多彩的地理創(chuàng)意教具,在外形上極大地吸引了學生,高效地豐富了地理課堂教學,讓學生從干巴巴的文字中跳出來,能高效地調動動學生學習的激情。

第6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 差異 教學 交際 能力

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課程的任務里有這樣的描述: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事業(yè),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梢娏私馐澜绾椭形鞣轿幕牟町悓τ谟⒄Z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交際能力。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即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加社會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合適交際的能力)。

但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yǎng)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我就初中英語教學中涉及的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了分類,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比較教學。

1.稱呼語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現(xiàn)過“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語。“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們和英語國家的人以comrade相稱,他們就會感到莫名其妙。

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上課時的問候語往往是“good morning, teacher!”也就相應地把“李老師”稱為teacher li。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yè);漢語有尊師的傳統(tǒng),“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yè),而成為一種對人的尊稱。由于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李老師=teacher li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別扭。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感謝和答謝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系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 幾乎用于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準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jié)。(現(xiàn)在這種習慣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接受。)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么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們通常習慣于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 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和英語國家人的不同風格。

3.贊美及回答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等。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而我們對于別人的贊美往往謙虛地說:“沒有,沒有。”,“哪里,哪里?!辈桓蚁残斡谏?,以防被人說驕傲。

4.隱私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為什么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國家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jiān)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5.打招呼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你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

6.介紹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現(xiàn)的頻率相當高,但對于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就會覺得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7.節(jié)日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xiàn)在節(jié)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jié)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jié)),april fool’s day(愚人節(jié)),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jié))和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等。中西方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體現(xiàn),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13 merry christmas!在節(jié)日里,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xiàn)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當面不打開。如果當面打開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除了課堂上進行比較教學外,我還利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開設英語講座,給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內容的補充。通過對這些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分析和比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想了解世界的熱情,增強了學英語的興趣,更提高了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第7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一、用好義務教材,更新教育觀念是關鍵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推廣使用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正確的教育觀是我們教好新教材的基矗傳統(tǒng)觀念認為,人的素質主要是知識素質,教師把學科知識作為一堆現(xiàn)成的成果來教,對學生的要求僅僅是接受、記憶、再現(xiàn)這些知識。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要求開發(fā)人們的智力,以及當前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形勢,使教育質量觀發(fā)生了改變。在此情況下誕生的新教材有新的內容與新的結構。義務教育教材以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的精神和要求為基礎,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大面積提高的“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它吸收了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注入了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是初中化學諸多版本中最好的,它有如下特點和優(yōu)勢。

1.拓寬了知識面,降低了難度,精簡了許多次要的概念,降低了習題難度,縮小了計算范圍,注意了化學與生活、生產、科技、社會等的聯(lián)系,注重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2.教育內容編排科學合理,重視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材的知識結構間的合理結合,有利于使學習循序漸進,生動活潑。

3.教材各章篇幅較短,重點易于突出,易總結復習;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科學方法教育。

5.教材語言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易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6.重視實驗教學,趣味性強。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理解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7.教材印制精良。教材每頁都留有空白,易于學生記筆記和寫學習心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如何把握教材特點、充分發(fā)揮新教材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們認為首先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觀念。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可以分為三種程度:第一是掌握信息,第二是具有運用知識的技能和技巧,第三是善于創(chuàng)造性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多半只能達到第一、第二程度,要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學生眼、耳、腦、手、口的全身心活動,才能使學生處于探索求知的狀態(tài),才能在求知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義務教育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它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花更多精力去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問題情景,設計研究途徑,樹立假說,誘導推理,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共同活動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去探索結論。這樣的講授方法有望使學生發(fā)現(xiàn)、理解、掌握科學形成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科學成果。

實驗教學中,在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智力技能。教學中,通過一個個實驗及實驗的組合,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使學生發(fā)現(xiàn)、了解學科的實驗方法和原理,試探著用一些基本操作和初學的實驗技能去做新的組合,去探究解決簡單問題,初步了解一些研究自然的方法。

習題的處理上,避免題海戰(zhàn)術,因為從題海中求得好成績也未必是能力素質的反映。

基本題型是有階段性、局限性的,而知識的應用、思維的發(fā)展是無限的,充分利用教學中的一切因素,注意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思維,才是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根本途徑。總之,發(fā)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用好新教材,教好新教材,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是關鍵。

二、結合教材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fā)現(xiàn)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論一般編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容之中,是以鮮明的實驗事實引入揭示的。對于這樣的教材內容,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fā)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fā)現(xiàn)、形成概念。

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后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后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恒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再如,在學習燃燒的條件時,教師做白磷燃燒的實驗前,首先對學生提出觀察要求,當銅片上的白磷開始燃燒時,及時提出問題,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沒有燃燒?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得出結論。

教師還可以進行強化鞏固概念,如向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使水中的白磷燃燒,也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實驗。如白磷溶解在CS2中并用其浸泡的濾紙、甘油滴在KMnO4晶體上著火等。這種方法教師要有意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去分析對比,概括形成概念。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實踐中認識概念,理解概念,從直觀感知到理性認識,確信理論概念的正確。

2.提倡采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指出:“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lián)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實驗,以增加感性認識”。新教材重視實驗教學,全書安排84個演示實驗、10個學生實驗及9個選做實驗。還有一些家庭小實驗,并改進了一些實驗,這些實驗在大多數(shù)學校都有條件能使學生親自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采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并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后,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學生通過在實驗中觀察到的大量生動、有趣的化學反應現(xiàn)象,從而了解物質變化的事實,掌握物質的性質,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后,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后,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制法和用途間的聯(lián)系。例如,在第五章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入新知識的時候,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比遷移衍生發(fā)展到新知識。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瘜W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瘜W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采用分散教學,宜采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有教師的精講,也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勤練,并強調教師要把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的內容分散到平時的教學中,對這些知識進行有計劃地復習、鞏固,不斷強化記憶。

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并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lián)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xiàn)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后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后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并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于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采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后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后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回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fā)或講解,最后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第8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物理教學;提問藝術;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203.12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3-0083-01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并幫助學生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在物理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傳授知識,而是把學習內容以問題的形式給學生,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探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這種學習方式將影響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習慣、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實際來看,課堂提問的設計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提問得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提問不當,不僅無益于教學,還會窒息課堂氣氛,禁錮學生思維。

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中學物理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問情況并不如人意,主要表現(xiàn)在:問題數(shù)量隨意性大,一節(jié)課最多的可提二十多個問題,最少的只提一個問題;提問仍然是從教材內容出發(fā),而沒有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事實性問題和理解性問題比例較高,基本沒有答案開放的,鼓勵學生闡述觀點,進行分析、評價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反復重述、打斷學生發(fā)言的情況比較嚴重;參與回答問題的學生比例不高;教師幾乎沒有為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也幾乎沒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這些表現(xiàn)是目前課堂教學提問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它反映的不僅僅是教師的提問技能,透過該現(xiàn)象能更深層地反映出目前教師的教育觀念中教學仍然以傳授知識為主,注重知識的掌握,教師仍然在課堂上唱著主角,學生并沒有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這種觀念對課堂教學提問的影響在于,它使教師對提問的功能、目的、類型、作用等的認識和實際運用機械、單一,針對性不強,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交流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的效果較差。這樣的教育觀念和提問現(xiàn)狀根本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筆者認為提出教師有效課堂教學提問的問題并進行研究,對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推進,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

一、溫故知新,聯(lián)系已有知識

教學要真正啟迪學生的心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必須多提問,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創(chuàng)造。任何一個物理教師在上課時都不希望自己上演“獨角戲”,學生無動于衷。在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課堂氣氛的營造,需要教師去調動,去激活。在講解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時,我設計了如下問題:改變電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我們學過的什么儀器可調節(jié)電流的大???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進而提出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到電路中后,各部分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如何?自然導入了新課。這樣設計的問題,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通過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以往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

二、列舉提問,聯(lián)系生活實際

物理與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離不開物理,物理也離不開生活。在單元或綜合復習時,由學生聯(lián)系所學的物理知識,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物理現(xiàn)象或原理。例如“舉例說明分子是運動的”“舉例說明應用杠桿原理的工具”這一類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搜尋記憶中的生活知識,在相互啟發(fā)下,可舉出更多的例子。我處理這一類問題的方式,一般是將學生舉的例子簡要記在黑板上,再由學生分辨哪些舉例是對的,哪些錯了。然后再把對的進行分類。例如上面舉例中的第一題可分成氣體、液體、固體三類分子運動現(xiàn)象;第二題可按省力、費力、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分類。這樣處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將物理知識滲透到生活中去。

三、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問題意識

問題是物理教學的核心,物理教學的過程應當是一個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液體的蒸發(fā)時,先給學生呈現(xiàn)如下現(xiàn)象:用扇子對著一支溫度計扇,溫度計的讀數(shù)不變;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包上棉花,將棉花浸入酒精中,然后從酒精中取出,再用扇子扇,溫度計的讀數(shù)迅速下降。如何解釋這一現(xiàn)象?這就給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又如,通過列舉有待解釋的事例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教學慣性知識時,教師舉例:人絆倒時通常是向前撲,而人滑倒時往往是向后仰,如何解釋這一現(xiàn)象?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但學生在學習慣性知識之前卻難以做出正確的解釋,于是容易產生解答問題的內在需要,從而進入問題情境。

四、學以致用,采取應用提問

學生如果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成功地解釋或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他們不但會感到一種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且還能激發(fā)積極思考,培養(yǎng)運用所學的知識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熱水瓶是如何防止熱傳遞的?”這是教師提問的一般方式,學生也能做出正確回答。我嘗試改成這樣的問題:熱水瓶外層玻璃破碎后為什么不保溫?新買的熱水瓶不保溫可能是什么原因?對照實物讓學生對不銹鋼保溫杯與常見的玻璃保溫杯的保溫原理和保溫性能進行分析及比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做出正確解答。如果有條件,針對課堂提出的問題,安排學生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小修理、小制作,對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幫助。

五、引起爭論,激發(fā)思考提問

爭論可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理解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xiàn)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例如力學中“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和“在平地上挑著東西前進做不做功?”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辯論,這樣既達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目的,也可以把有關知識融會貫通,收到效果比單一的講解要好得多。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為此,課堂提問要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盡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并注意在提問中點撥啟發(fā)學生分析問題,提高學生能力。

【參考文獻】

第9篇:初中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博弈論

前言: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生交流乃素質教學之藝術,是師生增強互信之源頭。當教師與學生之間各種交流頻繁之時,代表師生互動的教學交流就成為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最佳載體。但長期以來,由于師道尊嚴的歷史糾結,在教學實踐中,師生間交流更多的事傾向于單方向的,總是教師問,學生答,這一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比如,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們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師提問,但卻鮮有學生舉手,師生間的交流不平衡性可見一斑。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博弈的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那么在師生之間,如何確立教學文化自覺的整合理念以促進與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就需要我們及時賦予它新的內涵和藝術化的手段,使師生間的交流互相包容、融合。多文化共生的年代,我們要提倡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之間博弈必然帶來思想沖突,進而不同思想之間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博弈也就是利益實現(xiàn)之過程,如果我們善加利用,必將為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小小橋梁。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博弈的手段

應當承認,師生間的交流的多元化和相互沖突,是推動教學關系前行的內在動力。在提倡素質教育背景下,師生間的交流擔負著重要角色,現(xiàn)代教學關系實際上就是師生團結協(xié)作的結果,這種交流與思想博弈,是實現(xiàn)師生間交流的有效途徑,也使的交流更加富于生氣。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教學母語的特點,師生博弈的基礎相較于其他學科是相當,差距不大的,也許在英語教學中,源自學生對英語的生疏,師生間的交流往往缺乏有效途徑;而數(shù)學教學中,部分學生因智能水平制約,與教師的博弈同樣存在困難;而初中語文教學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隨著師生間的教學交流與合作的全面展開,師生博弈交流呈現(xiàn)出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局面,而現(xiàn)有交流合作模式仍過于滯后,缺乏相應的操作手段。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教學手段仍然過于單一,課堂教師說,學生聽;素質教育背景下,更是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師生深層次的教學實踐交流,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多方位需求。素質教育的年代,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已成為教育的全新追求,已成為師生共同關注的焦點。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師生也應基于日漸加深的教學實踐交流,因地制宜,利用好語言、動作、肢體等手段,進行教學手段的重新調整,為素質教學大潮中的發(fā)展壯大探索總結出一條全新之路。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師生進行換位思想,讓學生講,老師聽,看看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進而指導教學實踐。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博弈的思考

素質教學“暖春”時代的到來是對師生博弈價值觀一致的宣揚,其價值在于通過對教師與學生復雜多元的利益關系進行調整,使之達到一種相對的均衡狀態(tài)。因而可以說,素質教學實際上就是師生間博弈的協(xié)調和平衡,反過來也就是,將價值觀的機制引入教學實踐活動,通過軟實力的比較,讓師生參與教學博弈,這也是實現(xiàn)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具體就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如何推出自己的教學產品,教師就必須基于學生需求,不僅設計出讓學生滿意的、容易接受的教學產品,更要讓學生了解并接受教學背后的文化價值。作為師生間的交流載體,素質教學的實施,有責任更有義務,創(chuàng)造師生博弈平臺,為包括初中語文在內的各學科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消除隔閡,增強互信從源頭上提供保障。師生之間應借助素質教育這一契機,增強相互交流,通過思想碰撞,讓教學朝著大家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舉辦主題文化活動加強師生交流,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廣大,以教學交流締造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友誼之花,以為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提供全新范例。

結語:縱觀師生間交流的發(fā)展歷程,到現(xiàn)階段,其博弈的專業(yè)化特征非常明確,但其專業(yè)化的成熟程度還較欠缺。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師生間的交流博弈框架應基于整個教學文化融合,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包括教學專業(yè)水平、心理輔導專業(yè)能力),使自身專業(yè)化水平不斷發(fā)展??梢哉f素質教育下的師生間的博弈已輻射至多層面。就個體來言,意味著教師必須自身逐漸從軟硬件兩個方面不斷提高,以素質教育為契機,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為創(chuàng)新師生間的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輝.博弈論的發(fā)展及其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S1期

[2]小米.無處不在的博弈論[J].中文自修2008年10期

[3]尚云飛.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