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

第1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摘 要】開放性教學模式是新課程理念下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在開放性教學模式下,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受到了諸多挑戰(zhàn),而大量的開放性教學實踐也在不斷證明著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本文中,筆者就結合高中政治學科特點,簡單闡述了幾點開放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措施。

關鍵詞 高中政治;開放性教學;新課程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都是側重于知識的學習與理解,重結果輕過程的傳統教學方式。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往往一切由教師安排,學生很少甚至完全沒有自主學習與發(fā)揮的空間。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難以滿足新課改中提出的素質教育目標,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在無數改革的嘗試中,開放性教學模式是其中一個頗受關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F如今,我們處于一個開放的時代、開放的社會,思想政治作為高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順應開放性時代、開放性社會的要求,實施開放性的教學活動。

一、開放教學時空

教學時空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基本條件。在傳統的政治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基本上是唯一的學習形式,也就是說,教室和課堂教學時間是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學習的唯一的時空條件。這樣的教學時空顯然具有較強的封閉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開放性教學模式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教學時空的限制,讓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內和課堂教學時間之中。教師可以嘗試著把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開展到教室之外,并延伸到課堂教學時間以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滲透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各個方面。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社會資源,如博物館、紀念館等,還可以利用生活資源,如社區(qū)、工廠、文娛部門、司法機關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課堂以外的學習場所。這種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打破教學時空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限制,同時還能讓學生在更豐富的時間和場所進行更加有效的交流與合作,開拓學生的思維和眼界,使得學生自身的潛能能夠獲得更具深度的挖掘。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消費觀”的問題時,就以“中秋月餅的進化史”為課題,引導學生上網查找中秋節(jié)月餅在不同的經濟發(fā)展背景下所發(fā)生的變化,然后再讓學生以所查找到的資料為依據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并逐漸把學生引入“樹立正確消費觀,建立節(jié)約型國家”的主題思想上來。這樣一個活動可以充分把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起來,使得課堂學習延伸到了課堂之外,同時,課余時間的充分利用也在客觀上促進了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見,開放的教學時空可以有效提高政治教學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并對學生其它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

二、開放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的確定主要來源于思想政治教材和教參,而在開放的教學模式下,教材、教參就難以滿足開放式教學各式各樣活動的需求了,這時候,教學內容的開放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除了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多關注一些學生的現實生活、自我個性特征,以學生自身為資源來開發(fā)教學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利用豐富龐大的網絡資源,網絡上各式各類的新聞、影視、娛樂等資源通過加工處理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中,另外,一些校園文化、鄉(xiāng)土資源也是豐富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在開放的教學內容之中,學生不僅可以擴展視野,豐富精神世界,同時,教學活動也能在豐富教學內容的支撐下實施更加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

三、開放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學科是一門偏重理論性的學科,這樣一個學科特征本身就容易讓教學活動出現枯燥乏味的問題,再加上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傳授式”、“灌輸式”這樣一些以被動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更是加劇了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這一問題。在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中,我們要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引進一些“小組合作式”、“探究式”、“引導發(fā)現式”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有一個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更容易得到彰顯。這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打破沉悶的課堂氛圍,更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四、開放評價機制

評價環(huán)節(jié)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往往也呈現出孤立封閉的特點,也可以說,教學評價的封閉也是造成整體教學活動封閉性的重要因素。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考試、卷面分數基本上是評價學生的唯一內容和方式,在這種評價機制下,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只能把很多甚至所有的精力放在這些能夠評價估測出成績的教學內容上,這樣勢必會造成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封閉固化。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動態(tài)的評價機制,在內容上要突破單一的知識性評價,把知識以外更多的能力、道德素養(yǎng)等內容納入評價內容之中,在形式上,要突破單一的考試形式,用更加靈活的日??疾旎顒訉荚囋u價進行補充,保證教學評價活動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中,保證評價活動能夠長期從多視角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評價,只有這種開放的評價機制,才能為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有效的動力。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既是時展的要求,又是思想政治學科內在學科功能的要求。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我們要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實踐,把開放式教學模式滲入其中,以開放帶動發(fā)展,以開放促進成長,讓學生在開放化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全面開花”!

參考文獻

[1]吳正輝.思想政治課實施開放性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東教育,2004年17期

[2]趙毅.新課程下高中政治課的開放性教學模式[J].西北職教.2008年07期

第2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關鍵詞: 交互式電子白板 高中思想政治 互動性

作為一門綜合性的理論學科,思想政治課程在學生心理成長,人才培養(yǎng),幫助學生明確國家和民族發(fā)展前途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常常遭到學生的“冷待”,對思想政治課程缺乏興趣,心理上不重視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我們發(fā)現,除了因為思想政治學科本身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特點以外,教師的教學方法落伍、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是造成以上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努力對現行的思想政治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在眾多改革措施中,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引入是一個亮點。在思想政治課堂上,通過引入電子白板輔助常規(guī)的教學工作,使得傳統課堂教學格局和節(jié)奏發(fā)生很大變化,給思想政治課堂增強活力,思想政治課程不再那么單調乏味,這樣教學效果自然就得到顯著提升。

一、利用電子白板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思想政治學科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屢受挫折,與學生缺乏興趣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如何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成為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一個十分棘手的任務。電子白板是一種結合聲音、圖像、動畫等眾多形式的新型教具,通過電子白板的運用,可以給學生營造鮮活有趣的教學氛圍,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非常有效。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體味文化”這節(jié)的內容時,就在上課之前先用電子白板給學生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中“畫卷”的片段,雖然這個片段很多學生曾經看過,但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對其包含的文化內涵進行深思,而把這個片段拿到課堂上展示,隨著美妙的畫卷一點點地展開,學生多個感官都感受到強烈的刺激,學生開始漸漸地興奮起來,整個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活躍,在這樣的氣氛下,學生對本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產生十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了成功的基調。

二、利用電子白板創(chuàng)新板書內容和形式

在傳統政治課堂上,黑板是教師向學生呈現知識的主要途徑和工具,而黑板在呈現知識的過程中都是靜態(tài)化的知識形態(tài),并且以靜態(tài)的文字形式為主,這樣再結合政治學科偏理論的特點,使得政治課堂尤其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而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后盾的電子白板在呈現知識的手段方面要靈活得多,電子白板不僅具有傳統黑板具有的一切功能,而且具有很多自身優(yōu)勢。電子白板可以將靜態(tài)的文字知識轉變成動態(tài)的形式,如通過電子白板呈現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料,這樣的知識呈現形式不但可以讓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起來,而且能對學生的感官產生較強刺激,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讓學生借助觀察、想象促進思維活動朝著更深的層次發(fā)展。除此以外,電子白板還能對靜態(tài)化的文字圖片做動態(tài)化處理,如隨意地放大、縮小、拖拽等,使得整個板書的結構更靈活多樣。

三、利用電子白板促進師生、生生互動

交互性是電子白板一個顯著的優(yōu)勢,與傳統教學工具相比,電子白板在促進師生、生生互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在傳統政治課堂上,教師往往只能通過問答、分組討論等活動與學生互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有一定的互動,但這種互動更大形式化和外化,很難讓學生從內心真正參與互動,從而使得師生互動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使用電子白板以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直接在相應的文字、圖片上畫一畫、寫一寫,在適當的位置做個標記等,這樣手腦并用,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除了師生互動外,電子白板在促進生生互動上也具有顯著效果。例如筆者在講到“公司的經營”這部分的內容時,在講完了企業(yè)組織形式、經營戰(zhàn)略等要點以后,利用白板給學生展示一些當代各個行業(yè)比較著名的企業(yè)家及他們在企業(yè)經營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接下來筆者問道:“你們想不想像他們一樣成功?你們愿不愿意做出像他們一樣的大膽嘗試?針對以上不同行業(yè)的成功人士,如果你是他們會采取什么樣的企業(yè)經營策略?”筆者的一系列提問迅速使得學生進入討論氛圍中,只見學生自覺地組成幾個討論小組,開始針對以上幾個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就這樣,在電子白板的恰當運用下,生生互動取得良好效果。

四、利用電子白板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是一個相對較為封閉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內容也多以教材為主,并且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每一堂課的基本教學內容都是相對比較固定的,這樣的特點使得政治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固定和單薄。然而思想政治學科本身是一門與時代密切相關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學科,如果一味地將思想政治課堂同新鮮的時展割裂開來,則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會讓課堂教學活動變得干巴巴的,毫無生氣。然而,在傳統教學工具下,即使教師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也苦于缺乏必要的時間和手段,而電子白板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電子白板在知識呈現的速度方面具有傳統黑板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以往需要教師花上相當多時間的板書在電子白板的幫助下只需要短短的幾秒鐘就能實現,這樣就使得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大大加快。不僅如此,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電子白板可以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這就使得資源龐大的互聯網變成課堂教學活動巨大的資源庫,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隨時隨地地調取互聯網資源,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而這一點對思想政治這樣強調時代性、時效性的學科尤其重要。

總之,電子白板既是現代化課堂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又是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改革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懂得把握電子白板的優(yōu)勢,掌握電子白板的使用技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春利.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0).

第3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快樂教學法;有效運用

教育家赫爾巴特說:“教育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之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個階段都能連貫的表現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動?!睂W習活動是興趣和認知的統一,“快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政治課堂更應該成為實施“快樂教學”的基地。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法”的意義

1.“快樂教學法”是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轉型的有效

途徑

傳統的應試教育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頭懸梁,錐刺股”視為最高境界,其勤奮刻苦的態(tài)度固然值得學習,但這種忽視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的態(tài)度早已不適應當今時代人性化的需求。偉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也說過:“教學應當是一種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彼刭|教育要求我們,要不僅僅把教育作為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手段與工具,更應成為陶冶學生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品格、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手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快樂是最好的催化劑。只有樂學才能善求,才會鍥而不舍、孜孜以求。因此,有效運用“快樂教學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讓學生在學習之樂、生活之樂、和諧之樂中健康成長。這不只是教學方法的改革,也不只是單純地為了減輕學生負擔,而是教育思想的革新,是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習觀的更新和轉換。

2.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決定必須運用“快樂教學法”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因內容理論性強、趣味性少的特點很難為廣大高中生所喜愛和接受,并且許多觀點需要用理性抽象的思維去思考,而大部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他們對形象、具體、生動的事物更感興趣,看問題常常帶著濃厚的感彩,尤其在看待別人的思想意識行為及社會問題時更是這樣。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有效運用“快樂教學法”來把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主觀感受聯系起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既能達到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又能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二、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有效運用“快樂教學法”

1.巧用時政趣事,捕捉學生樂趣

政治學科是一個時效性、時代性很強的學科,把一些國家大事、時政熱點拿到課堂上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和愛國情感。例如,對“連戰(zhàn)訪問大陸”“吳儀拒見小泉”的事件在臺灣和大陸,中國和日本國內產生的不同影響和國民的態(tài)度的對比來啟發(fā)學生思考等等。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瑣事也會使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的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樂趣。

2.利用游戲實驗,引導學生快樂

在課堂上,教師只有讓學生經常感到趣味盎然,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快樂教學”。因此,把形象而生動的實驗,有趣而互動的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變得生動有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講《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章節(jié),我自編了一個“聯系接龍”的游戲,首先根據一個典型事例作為開始,然后由學生依次列舉事例進行聯系。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使其身臨其境地體驗出了事物總是處在普遍聯系之中的哲理。

3.運用語言藝術,引發(fā)學生興趣

新課改下的思想政治教學,要一改從前照本宣科、死氣沉沉的語言,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打動學生,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使學生在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17世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曾形象地指出:“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會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

除上述教學方法之外,還可以靈活地運用其他的方式方法,搜集音樂、視頻、Flash素材在多媒體中結合運用,但不論采用怎樣的方法,都要與開放式的問題啟發(fā)相配合,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快樂的學習,以達到教學相長、寓教于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宋乃慶.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2]全莉娟,邾強.中學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與分析.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10).

第4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關鍵詞】文綜政治學科能力構成要素內在聯系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第二批)課題“培養(yǎng)高中生政治學科能力的策略研究”(編號:12B188)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70-02

林崇德教授認為:“所謂學科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學科課題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學生在學科教學中所表現出的智力與能力的統一,它是學科教學教育與學生智力發(fā)展有機結合的產物:一方面,學科能力依學科知識為轉移,要發(fā)展學科能力,就要掌握學科知識;另一方面,學科能力又不能歸結為學科知識,它是學生通過對學科知識的內化、概括化或類化等智力活動形成起來的比較穩(wěn)固的心理特征。從學科能力構成的內在關系和聯系上說,學科能力具有系統性?!睂W科能力是學生運用一定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學科能力與學科特性、課程價值緊密相聯。每門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其學科能力也不相同。

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能力要求與以往相比有了新的表述和呈現方式,用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這四種能力目標取代之前沿用的識記、理解、運用等能力要求,它更能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準確、客觀評價。因此,在“3+文綜”高考模式下,對于高中思想政治課來說,系統研究它要賦予學生應有的學科能力,對于我們更有效地推進新課程實施、更好地展示政治學科形象和影響力、更好地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學科能力和素養(yǎng)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文綜政治學科能力的構成要素

(一)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

所謂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其要求是: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能夠快速、全面、準確地從圖、表等形式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能夠準確、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獲取的有關信息。獲取信息,就是檢索、提取、輸出信息,解讀信息,就是深入剖析信息反映的現象和問題,因此,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簡言之是指發(fā)現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是在材料與問題的結合點上提煉有效信息的思維過程。獲取和解讀信息要解決“知道有什么”和“要做什么”的問題,而要“知道有什么”和“做什么”,必須有良好的理解、分析、綜合等能力。因此,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其實是包括了理解、分析、綜合等諸多能力的綜合體。

(二)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

所謂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其要求是:能夠根據從題目獲取和解讀的試題信息,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做出必要的判斷,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能夠展現出檢索和選用自己的“知識庫”中有關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具體言之,調動和運用知識,即根據獲取的有效信息,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經過分析、判斷、推理、綜合等思維過程解決問題,它要解決的是“用什么做”的問題。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通常表現為能將獲取的有效信息迅速與相關知識準確而有效地對接,并自如地調用有關知識回答和解決問題。這一能力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強調理論觀點在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選用原理觀點分析實際問題;二是從實際問題中推導出原理觀點;三是根據原理觀點對實際問題進行準確描述。而“記憶是發(fā)展其他能力的基礎,知識的保持與再現是知識應用的必要條件,牢固地記憶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助于在具體應用時得心應手,駕輕就熟;缺少必要的知識積累,不可能有效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是內在地包含了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在內的綜合體。

(三)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

所謂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其要求是: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等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綜合闡釋或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可以通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分析、說明的思維過程體現出來。具體而言,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是指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并能用簡明扼要、準確規(guī)范的學科語言對其進行敘述的思維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描述事物的能力,能正確使用學科術語表述事物的現象、狀態(tài)或過程,側重于說明是什么,主要表現在觀察是否敏銳與細致、全面與準確,表達是否具體恰當、簡潔明了;二是闡釋事物的能力,能對事物的性質、特征、屬性作出闡釋與說明,側重于分析解釋為什么,主要表現在概括、分析、綜合、評價等方面。描述和闡釋事物需要解決的是“怎么做”問題,而要知道“怎么做”,就必須有良好的理解、應用、分析、歸納、綜合等多種能力,所以,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是包括了理解、分析、綜合、評價等多種能力在內的綜合體。

(四)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

所謂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其要求是:根據有關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fā)現或者提出體現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問題,綜合使用題目提供的信息、課堂學習或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能用順暢的語言、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這是最高層次的能力目標和要求。所謂“論證”,是指用論據(理論依據、事實依據)來證明論題真?zhèn)蔚倪^程,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科知識整體把握的程度;二是觀點組織的邏輯性和層次性等。所謂“探究”,是指對實際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探討問題的過程,其實是立論的過程,即對某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闡明自己的觀點。論證和探究問題要解決“怎樣做好”的問題,而要解決“怎樣做好”就必須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所以,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包含了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創(chuàng)造等多種能力在內的綜合體。

綜上,從教育評價的角度看,政治學科能力所包括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其實可歸類于程序性知識,更多是從解決問題的順序或程序來區(qū)分的,而之前的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能力等是從性質、層次來區(qū)分的,高中政治學科能力要求其實是能力的綜合體,每一種能力都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包含了多種能力。

二、文綜政治學科能力的內在聯系

如前所述,政治學科能力并不是只有一種能力,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具有系統性,各種能力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一)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是前提

獲取和解讀信息其實就是發(fā)現問題即分析實際問題。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這四種能力是從分析、解決問題的程序或順序角度進行界定的,它們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都會對問題的最終解決有重要影響。問題就是信息,因此,要分析、解決問題就必須掌握相關信息。對信息能否快速、準確地獲取并正確、全面地進行解讀,是進一步分析、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人們在分析、解決問題時,只有對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和概括的前提下才可能完成。獲取信息不全或解讀有誤,必然會導致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不全或錯誤。因此,準確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與論證和探討問題的前提條件。

(二)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是基礎

調動和運用知識其實就是分析問題即實際聯系理論。在準確獲取并正確解讀信息的前提下,根據信息確定需要運用的具體知識是分析、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運用知識不是簡單地羅列、堆砌知識,更不是把知識弄成“大拼盤”,而是要根據具體的問題情境遷移、重組、整合知識,因此,調動和運用知識就是把所學知識與問題相連接,并根據設問的要求,對學科知識進行遷移、整合和優(yōu)化,形成新的“知識塊”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沒有知識儲備,調動和運用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知識儲備越豐厚,可供選擇的范圍就越大,準確度就越高。如果無法快速、準確地確定、調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就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失去分析、解決問題的“武器”,使得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或不可能正確、有效地解決。因此,快速、準確調用知識在分析、解決問題時極為重要,是完成任務必備的“鑰匙”,直接關系到分析、解決問題的成敗。

(三)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是保證

描述和闡釋事物其實就是解決問題即理論聯系實際。在準確獲取并正確解讀信息的前提下,在有效調用知識的基礎上,如何把所思所想用學科語言準確、規(guī)范、全面地表述出來,直接關系到對分析、解決問題結果的評價。在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以及論證和探究問題這四種能力中,如果說其它能力主要體現在動腦分析思考問題、形成要點和思路的話,那么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則側重于表現在動筆作答,把思考過程轉化為文字表述。缺乏這一能力,就不能將思考轉化成文字,就無法呈現思維成果,就算學生的思路再清晰、分析再透徹,也無法得到應有的評價和認可。因此,把獲取和解讀的有效信息與相關知識進行對接,有邏輯、合規(guī)范、準確地進行描述和闡釋就顯得至關重要??梢哉f,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是架起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與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之間的橋梁,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重要保證。有時候,學生其實是理解題目的要求和指向的,但就是無法用學科語言準確、規(guī)范地表述出來,導致評價不佳,令人遺憾和可惜。

(四)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是核心

論證和探究問題其實就是提出問題即理論指導實踐,這是最高層次的能力要求。新課程積極倡導“探究學習”,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高考對高中教學的回撥作用,探究性、開放性試題開始在高考試題中出現,綜合考查學生的論證和探究能力成為重要的導向之一。學生在這一能力考查方面的表現與其能否準確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息息相關,它要求學生在論證的過程中觀點明確、思路清晰、書寫工整、邏輯嚴謹,不僅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論證實際問題,而且要能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學生準確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更好地論證和探討問題,論證和探討問題是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深化與拓展過程,其它三項能力都服務于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由此可見,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在政治學科能力中是核心能力。

我們可以用下圖表示政治學科能力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由此可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能力之間的邏輯關系就是:分析社會生活現象(獲取和解讀信息),必須尋找其內在的理論依據(調動和運用知識),然后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描述和闡釋事物),最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理論觀點(論證和探究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文科綜合科考試大綱的說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5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關鍵詞: 高中思想政治 校本課程開發(fā) 問題 對策

近些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課程作為改革的重點走進我國中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是對我國原有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大突破,研究校本課程開發(fā)也就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大多數高中都進行了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遇到了很多問題。探索和研究適合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策略,構建適合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可操作性的運行模式既是思想政治教師的迫切任務,又是落實思想政治新課程,貫徹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

一、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存在的問題或困難

大多數思想政治教師都意識到開發(fā)校本課程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學校教師的努力,當前階段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開發(fā)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阻礙了思想政治校本課程的發(fā)展。

1.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政策認識不足,導致開發(fā)方向不明確。

學校為了顯示其在校本開發(fā)方面的實力和水平,只注重組織老師編教材,這是對校本課程的片面理解。開發(fā)校本課程應該充分開發(fā)和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思想政治校本課程的設置,應以活動形態(tài)為主,圍繞一些實際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展開,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教,其目的就是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發(fā)揮地方和學校的資源優(yōu)勢,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個性的多樣化發(fā)展。

2.課程開發(fā)人力不夠,能力有限。

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一個重要困難是師資問題。目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的學歷普遍不高,盡管能力不是完全由學歷決定的,但學歷無可厚非地成為教師綜合知識水平和實際能力的重要衡量標志。教師的知識水平有限,僅僅能夠滿足日常教學,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應對課程開發(fā)。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的任課班級多,升學壓力大,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校本課程培訓,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師課程開發(fā)的能力。

3.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缺乏有效的指導與合作。

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質是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fā)的開放民主決策實施過程。但是,目前已經進行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高中大部分是學校內部自主開發(fā),缺乏課程專家和課程相關人員及校外研究機構的參與,無法擴大政治教師的知識涉獵面。我國高中課程開發(fā)來自社會上的資助很少,許多學校維持現有的教學尚有困難,不能投入更多的人、財、物來開發(fā)校本課程。經費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4.校本課程開發(fā)內容脫離實際,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

很多高中在課程開發(fā)中把創(chuàng)學校特色作為主要目標,指定有資歷的教師,配備一定的資源,重視課程設計,忽視教學設計,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導致教育主體的缺席和校本課程開發(fā)生命力的喪失。校本課程開發(fā)應該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滿足學生發(fā)展的不同層次和水平需要,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現階段由于思想政治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觀念十分淡薄,校本課程開發(fā)綜合知識和能力缺乏及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積極性和研究開發(fā)課程的能力不足,使得課程設計、實施不能很好地實現,嚴重影響著中學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

二、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對策

針對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發(fā)現的問題,我查閱相關文獻,提出以下幾條解決對策。

1.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的研究,明確新課程理念,牢固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思想政治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考慮到社會發(fā)展、學生需要及思想政治學科知識體系三個方面。要牢固樹立“學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在課程的設置及課程內容的選擇設計上,主要體現在課程門類的多樣性、課程內容的可選擇性和適應性、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趣味性和豐富性等方面。這些特征更有利于學生系統、整體地掌握思想政治學科知識。

2.強化校本培訓,促進思想政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沒有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就不會有課程發(fā)展。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為提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條件、方向和途徑,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是校本開發(fā)的主要支撐力量。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要結合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學校為基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保證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順利開發(fā),學校應該設立校本培訓的專門機構,制定周密的培訓計劃,建立激勵機制和管理制度,發(fā)展骨干教師指導,開展觀摩教學、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專家講學等多種培訓方式的課程開發(fā)培訓,直接指導或運用于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以提高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能力,切實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

3.加強與其他中學、大學及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多方努力促進教育資源共享。

在進行思想政治校本課程培訓的同時,也要重視與其它中學之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還要將課程專家、大學及科研機構的學者引進學校,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課程開發(fā)理論知識,能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開發(fā)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教師可以通過與專家、學者合作學習教育理論,共同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既開闊視野又發(fā)揮潛能,為校本課程開發(fā)注入新的活力。還需多方籌集資金,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爭取當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加強社區(qū)之間、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

4.發(fā)揮主體作用,不斷滿足實際需要。

現階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向縱深發(fā)展,教師、學生應當成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目的就是不斷滿足師生的實際需求。這就要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支柱作用,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并在積極參與中樹立主體意識,發(fā)展主體能力。教師要樹立“培養(yǎng)學生興趣點,關注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學生觀,通過分析學生現有學習方式,鼓勵教師結合學科特點、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和學校實際情況,拓展校本課程開發(fā)領域,增強校本課程的實效性。努力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著力建設“有規(guī)范、有興趣、有方法、有習慣”的課堂,讓學生在興趣中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我們必須喚醒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正確的課程意識,使廣大教師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熱潮中去。只有根據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從學校環(huán)境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開發(fā)出校本課程,才能真正體現“以校為本”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2]趙積紅.校本課程開發(fā):問題與對策[D].貴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5.

[3]周浩波主編.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研究「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5.

[4]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fā)「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5]崔允,林榮湊.校本課程開發(fā):課程故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第6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學 學習目標 合作探究 精講 練習

“為師者,教法為要”。從教師的成長經歷看,欲得科學教法,貴在立足實際,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銳意改革,探索創(chuàng)新,升華為理,始得其法。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勢下,摒棄舊的傳統教育觀念弊端,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構建高效的思想政治課堂,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下我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認識。

1.明確學習目標,合理設計課堂學習問題

打造高效課堂,明確學習目標是第一要務。學校教育的大目標應該是“養(yǎng)心育德,養(yǎng)根育能”。明確政治學科教育目標,需要反復咀嚼“課標”提出的學科目標,包括學科總目標、學段目標年級目標等。高中思想政治每一單元的學習內容都有具體的目的性、針對性、時代性。需要著力解析“三維目標”,考慮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要求具體化為單元目標。“課時學習目標”是基于一節(jié)課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設定的具體目標,越具體、越明確越好。具體要求“課時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可檢測性。針對高中政治學科特點和要求,教師要盡可能運用學生能夠明白的行為動詞解析“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白要“學會什么,怎樣才能學會,學到什么樣才是學好”,這就需要教師研讀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把教學目標融于合理的課堂設問之中。如在學習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一框《發(fā)展生產滿足消費》時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知識目標設計了以下問題: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怎樣?2.什么是社會再生產?它包括哪幾個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之間關系怎樣?3.為什么要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怎樣大力發(fā)展生產力?這三個問題涉及本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學生根據問題學習,做到有的放矢。思維始終是由問題開始的,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激活學生思維。問題是教學的基礎,也是促進師生交往的核心。

2.合作探究,凸顯主體

在教育教學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習的主人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主動實踐,總結規(guī)律。學生根據出示的學習目標和教師預先設計的問題自學教材,進行積極的思考、討論、探究。在學生自主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常常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在一起自由討論學習成果,發(fā)表看法與見解。這一過程至關重要,其使學生學會了參與,學會了傾聽他人,更發(fā)現了他人的長處,發(fā)現了自己認識上的不足,體驗了自學的快樂和分享合作的成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與競爭意識。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建立和諧師生的關系,要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求索,不依不賴,大膽設疑,敢于鉆研,教師要放開手腳,大膽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領路人。教師可以進行適當指導,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發(fā)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和獨立見解給予正確評價或充分肯定,并注意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培優(yōu)補差。

3.立足實際,精講點撥

根據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情況,教師要做到精講點撥。“精講點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少講,不要代替學生包辦一切,把現成結論直接告訴學生,使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利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力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體味成功的喜悅。“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有一桶水”。要做到“精講點撥”,教師就要在平時備課過程中下工夫,歸納、整理、精選一些題給學生練,應把掌握做題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要鼓勵學生善問,善于給學生“解疑”。抓住典型題精講,發(fā)現問題及時補救,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下工夫,找竅門,把題講得“精辟”、“透徹”,讓學生一目了然,這才能叫“精講”。教師在精講的同時,自身素質也得到提高?!熬v”不能理解為“少講”,而是該講的要講深、講透。“精講”必須抓“雙基”教學,所歸納講解的知識要經過精心挑選和設計,并不是愈少愈好,更不能講得太多、太細、太煩瑣。凡屬于有利于條理化、系統化、提綱挈領的知識、使用頻率高而又易出差錯的知識,都應在“精講”之列。在精講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精議,老師在重點、難點、易混、易錯、易忽視的地方,精心設計“陷阱”誘學生上當,引起爭論,讓知識在課堂內流動起來,使學生在題中求論,論中求理,明辨是非,開闊思路,加深印象,深入理解要解決的問題。

4.精選習題,當堂訓練

第7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找到合適的學科宣言

學科宣言:提升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合格公民,實現幸福人生。

宣言是學科的靈魂,統率學科建設全過程。確定一個什么樣的學科宣言,反映著我們對學科價值的認識和追求。因此,研討確定學科宣言成了我們學科建設規(guī)劃的核心內容之一。

學科宣言確定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激辯的過程。在最初提出的宣言中,有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有基于教師追求的,有基于學校教育理念的。經過討論,大家達成共識――一個好的學科宣言,一定是能將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教研組發(fā)展有機融合在一起的。我們最終確定宣言內容為“提升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合格公民,實現幸福人生”,原因如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試驗)》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要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為此,我們提出“提升政治素養(yǎng)”的目標宣言。政治課教學就要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全球意識與開放意識,逐步形成開放的思維方式;教育學生要具有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自覺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自覺弘揚民族精神,保持民族尊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與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自覺維護社會正義;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引導高中生養(yǎng)成自主思考并規(guī)劃人生的能力,具有基本的職業(yè)意識、創(chuàng)業(yè)意識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初步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等。

從政治學科四大模塊來看,“經濟生活”的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經濟學素養(yǎng),幫助其認識并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經濟規(guī)律,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財富觀念、消費觀念、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觀念、效率與公平觀念、科學發(fā)展與全球經濟競爭觀念,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必要知識和能力;“政治生活”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政治學素養(yǎng)――國家觀念、政黨觀念、民族觀念、公民觀念,民主與法制意識、權利與義務意識、權力與責任意識、意識、國際視野,具備參與現代社會政治生活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文化生活”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文化素養(yǎng)――文化競爭力意識、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意識、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意識,認識與感悟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參與思想道德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自己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具備參與現代社會文化生活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生活與哲學”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讓學生領悟哲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具備分析和解決現代社會生活中復雜問題的思維品質及思維能力,力求做到主觀與客觀的相統一,個人與社會相統一,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人生的境界,實現幸福人生。

當然,四個模塊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條塊分割,而是相互滲透和補充的,并且共同體現著思想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政治素養(yǎng)、思想道德素養(yǎng)等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精神的要求。

我們研討認為,合格公民是推動國家社會各項事業(yè)進步的源動力。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著政治課堂大講社會理想、政治參與等專業(yè)知識,而學生對班級、學校、社區(qū)事務漠不關心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要通過教學實踐,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明白個人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校和社會的公共生活,讓他們在公共生活中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民主管理,引導他們關心社會、關注國家,使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有足夠的能力真正行使公民的職責,做一個負責任的、合格的公民。在此基礎上追求“卓越發(fā)展”的更高目標,實現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長遠發(fā)展、終身發(fā)展理想,并為他們在今后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和幸福人生奠基。

要提升學生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合格公民,實現他們的卓越發(fā)展,必然對政治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開闊教學視野,增長教育知識,提升專業(yè)水平,分享成功喜悅,體驗教師職業(yè)的幸福,實現教師人生價值。因此,我們提出學科宣言――“提升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合格公民,實現幸福人生”。

自覺推進教學改革

課程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成效如何無疑將關系到課程改革的成敗,關系到學科宣言的實現。

當前的政治課教學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有些“冷漠”,導致教師也感覺“難”教。我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還在教師自身。不恰當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從根本上泯滅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從問卷調查分析中發(fā)現學生不喜歡上思想政治課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教師說教,教學方法單調、枯燥、不生動。此外,教師專業(yè)知識儲備不夠、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也是重要原因。

夸美紐斯說過,教育辦不好的原因不是人的智慧不夠,也不是學科太難,而是教學方法不好。因此,針對當前政治課教學現狀和我校的實際情況,著眼于學生成長、教師發(fā)展、學科振興,我們要下決心、高度自覺地推進我校的政治課程教學改革。

第一,真正樹立新課程理念,把握課改本質。

從效果看,新一輪課改增強了政治課程的活力?!白灾?、合作、探究”為核心的課堂教學備受青睞。只有讓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真正從接受性學習轉變到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性,我們的政治課才會有活力。

第二,多彩的課前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節(jié)40分鐘的課堂,我們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結構設計。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我們教研組老師大膽改革,堅持一個原則:每節(jié)課上把10~20分鐘的時間交給學生。很多教師的課堂都設計有一個固定環(huán)節(jié):豐富多彩的學生課前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聯系、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松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引人入勝的講解,縱橫捭闔的分析,怎能不令學生感到妙趣橫生?聲情并茂的語言,明快有力的節(jié)奏,怎能不令學生興味盎然?因此,從天下事引出理論,寓理論于天下事,就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迪和教益。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構建“課堂+學科+社團”的課堂模式。

政治課的生命力在生活實踐,政治教師的舞臺在三尺講臺,更在廣大學生火熱的生活實踐、社團活動中。我們要凸顯學科特色和優(yōu)勢,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現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我組教師指導學生“西北師大附中模擬聯合國協會”“我思社”“商業(yè)挑戰(zhàn)賽”“法學社”“哲學社”“旭陽義工”“思明社”等眾多社團活動。在社團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之外找到了發(fā)揮自己所學的場所,學生也學到了課堂所無法獲得的東西。

“旭陽義工”成員焦婕同學感言:“加入‘旭陽義工’兩年了。對我來說,她是一個參與社會公益的平臺,更是一個大家庭。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育了我對社會的責任意識。促使我將這種精神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溫暖更多的心靈?!薄八济魃纭背蓡T戴正說:“亞里士多德指出:‘人類天生是政治的動物。’自去年加入‘思明社’以來,我在政治學科方面有了不小的收獲。當我們徜徉在德摩斯梯尼和凱撒的雄辯、勇氣與魄力中時,同時也獲得了樸素的民主體驗。感謝‘思明社’給我一個思想的俱樂部,感謝政治盧老師給我們的指導!”

第四,拓展課堂外延,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資源在學科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在育人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利用高中政治小課堂,也要充分利用社會大課堂。實踐出真知,教師可以依據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等,讓學生在接受傳統課堂教育的同時,走入社會的大課堂中進行學習,提升自身整體素質。教師可組織學生到社區(qū)采訪,到博物館參觀,有效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在社會生活中得到檢驗與升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及創(chuàng)新精神。

2013級高一(18)班趙恩玉在參觀甘肅省博物館后感言:“這次參觀省博的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錢學森事跡不僅讓我全面了解了錢氏的一生,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了他嚴謹的科學精神、艱苦奮斗的工作精神和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我們還參觀了絲綢之路展館,在感受到甘肅彩陶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同時,也意識到弘揚我們甘肅本土文化的重任就在我們肩上。這次活動培養(yǎng)了我們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笨梢钥闯?,通過這樣的形式對學生的公民教育是深刻的、終身的、高效的。

第8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關鍵詞:速率 效果 政治課堂筆記 創(chuàng)造性轉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127-03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國各地中學政治教學逐漸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但值得深思的是,思想政治作為文科,研究者大多集中在“政治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途徑”、“分析和闡述政治問題的方法”等方面,對傳統政治教和學的一些有效方法卻關注不多,筆記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看書、聽講、筆記、溫習是政治學習一般過程和經典方法,如果能從新課程的角度對這些傳統的經典過程和經典方法進行繼承、改造、創(chuàng)新,借用林毓生教授論述中國傳統文化時提出的概念,實現經典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筆者試以課堂筆記為例進行剖析和討論。

1 從速率、效果角度審視政治課堂筆記的功能

無庸諱言,政治課堂筆記曾經長期是應試教育的奴婢,“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這是對傳統的接受式政治學習的辛辣諷刺。于是乎,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政治課堂筆記成了“應試教育”的殉葬品,在政治教學研究中倍遭冷遇,鮮有提及。其實,傳統政治教學很重視課堂筆記,一般認為筆記有課堂再現、查漏補缺、釋疑解惑等三大功能,這主要是基于政治知識掌握的認知角度看問題。如果從速率、效果的角度重新審視政治課堂筆記的功能,可以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1.1筆記是最經典的政治學習方法之一

一般而言,政治學習方法既包括各學科通用的一些方法,如閱讀、聽課、筆記、思考、解題、討論等,也包括政治學科的獨特學習方法,如汲取、鑒別、整理、歸納政治信息的方法等。近些年來,對后一類學習方法研究逐漸深入,但結合學科特點對前一類方法的研究卻很少。其實,與其他學科相比,看書、聽講、筆記、思考等傳統的學習方法在政治學科中的運用顯得更重要,換句話說,這些學習方法在政治學習中更具有“經典性”,筆記就是這樣一種經典的政治學習方法,學會記筆記的方法不僅在學生時代有意義,更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重要的梯航。

1.2筆記是記錄政治學習過程的主要載體

政治學習中,閱讀教材、上課聽講、思考問題、同伴討論等過程都不能“事無春風了無痕”。勾勾畫畫、寫寫記記可以記錄閱讀政治教科書的感受體會,可以記錄教師授課過程中形成的政治知識框架,可以記錄思考和討論政治問題的過程和收獲,可以記錄政治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因此,政治課堂筆記是記錄政治學習過程的主要載體。

由此觀之,積極引導學生記好筆記、用好筆記,不僅能便利復習、鞏固政治知識,更是養(yǎng)成良好的政治學習習慣、獲得政治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是實現政治學習方式轉變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2 從速率、效果角度剖析政治課堂筆記的現狀

事實上,大多數政治教師都比較注重學生課堂筆記習慣的培養(yǎng),但著眼點卻只關注教師講授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對學生政治學習中思考、感悟、交流、討論的筆記關注不夠;只關注課堂的筆記,不關注整個政治學習過程中的筆記,重視了“政治課堂筆記”,不重視“政治學習筆記”。從學生的角度看,很多學生仍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筆記習慣,把筆記當作任務、課堂筆記利用效率不高的現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較好筆記習慣的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仍是不少學生的尷尬境地。以下試結合政治課堂筆記的幾種類型作一簡要分析。

2.1教材目錄型筆記

試看如下的《生活與哲學》筆記片段:

例1:人民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五課框題一《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這種形式的筆記主要是教材目錄的整理記錄,可能對學生宏觀把握教材知識體系和結構有一定的作用。但總的來說比較隨意,太過簡略。從記筆記的角度看,只是教材目錄的簡單抄寫,既沒有對教師講解的記錄,也沒有思維含量,對理解政治問題、形成知識體系幫助不大;從用筆記的角度看,這一類筆記在任何一個復習環(huán)節(jié)都不能代替政治教科書,起不到很好地課堂再現、知識整合的作用。從速率、效果的角度看,記這類筆記的學生既不能因為筆記而保證認真聽講,也不能通過筆記而掌握一種記錄筆記、整理筆記的方法,他們只在于形式上筆記的有無和心理的自我安慰――我的學習態(tài)度是端正的,課堂筆記本記錄認真清楚的,政治學不好我很無辜!

2.2知識結構型筆記

有些學生的筆記記錄比較詳細。如:

例2:人民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五課框題二《意識的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

(2)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chuàng)造性

(3)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2)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1)含義

(2)基本要求:

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略)

②“兩個結合”

③“兩個反對”

這類筆記比前一類更清晰和詳備,基本上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識點,也有助于學生把握哲學知識的框架結構。(有些教師喜歡用各種示意圖、表格來呈現政治知識結構,相應的表格式、圖示式的筆記在本質上仍是屬于知識結構型的。)在課后政治學習和復習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中,可以用看筆記代替看教科書,達到“把書讀薄”的要求,發(fā)揮政治筆記“課堂再現、查漏補缺、釋疑解惑”的功能。從筆記的過程看,這類筆記所花的時間較多,如果是隨堂記錄的,聽課時必須非常認真,因而,筆記與聽課相輔相成,體現了呈現學習過程的作用。調查發(fā)現,做這類筆記的學生學習比較認真,形成習慣后,多數學生也不會因做筆記而影響聽課;部分學生筆記速度較慢,需要課后結合教材和其他同學的筆記加以補充,通過認真的筆記,能把課堂內的聽課、筆記等學習活動與課后的筆記整理、課堂回憶、同學討論等學習活動結合起來,使政治學習的過程更充實。無論從政治知識掌握的角度,還是從速率、效果的角度,都對學生政治學習有不小的幫助。但這種筆記仍是基于接受式學習的,對政治問題的質疑、探究明顯欠缺,有待進一步改進。

2.3標注教材型筆記

有些學生不是把筆記記在專門的筆記本上,而是在教科書上做各種標注。

例3:人教版必修1《經濟生活》第九課框題一《市場配置資源》。

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批注: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是市場經濟。(批注:市場經濟的含義)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只要是通過價格的漲落以及供求的變化由市場來調節(jié)的。(批注:市場配置資源的信號:價格、供求、競爭)哪種商品在市場上好賣,人們就擴大上產;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昂貴、供應緊張,人們就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市場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調節(jié)人、財、物在全社會的配置。(批注:“無形的手”――市場)

這類筆記做起來比較容易,上課相對輕松,主要功能是幫助理清教材的知識結構。很多學生選擇這種形式的聽課筆記,有劃劃寫寫在書頁旁邊的(如上例),有用不同顏色涂出相應文字的。從速率、效果的角度看,這種筆記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證認真聽講的時間,又可以通過對教科書的批注學會看書,找出書中的關鍵詞句和信息,對后續(xù)的復習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書劃劃寫寫的,有時會重點不夠突出。這類筆記形式同樣是基于接受式學習的,不能反映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方面明顯不足。

2.4問題重點型筆記

有些學生的政治課堂筆記除了記錄主要知識結構外,還記錄一些思考的問題。如:

例4: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第七課框題三《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宗教掠影――現狀分析。

2、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1)自由政策(思考:地位、內涵、為什么是一項基本權利而不是基本政治權利?――詳見P-9)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正常――保護,不正常――制止、打擊和抵御等)

(3)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聯系宗教方針:自傳自養(yǎng))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思考:為什么不是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3、弘揚科學精神。

(1)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思考:宗教與迷信的區(qū)別)

(2)中學生要接受無神論宣傳教育,樹立科學世界觀(思考:為什么中學要接受的是無神論?)

比較而言,這類筆記既有一定的知識結構,也記錄了值得思考、探究的問題。不僅能反映聽講的情況,還能反映思考、探究政治問題的過程,說明這類學生在政治課堂上聽課很積極、思維很活躍,初步具備了探究學習的習慣。調查發(fā)現學生中這樣的筆記比較少,多數學生認為這樣的筆記知識點太少,參考答案記錄不夠,不利于階段性復習。說明由于應試的大背景下,學生有濃厚的“標準答案情節(jié)”;另外,這類筆記的后續(xù)探究也沒有跟上,由于整體上應試教育的模式沒有改變,學生作業(yè)負擔重,政治學科又不受重視,學生在課外沒有精力和條件去開展進一步的探究學習,探究止步于課堂中的這些問題。

綜合考察以上四種類型的筆記,總體上還是基于聽課的,體現的仍然是接受式學習為主的政治學習方式。從速率、效果的角度看,作為經典政治學習方法的功能發(fā)揮不充分,基于看書的筆記、基于思考的筆記、基于討論的筆記、基于探究的筆記等都付之闕如,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問題重點型筆記,也是淺嘗輒止,效果并不理想。作為政治學習過程的重要載體,多數學生的課堂筆記主要是課堂聽講和考前復習的載體,積極思考的過程、合作討論的過程、課外探究學習的過程體現不夠。

3 從速率、效果角度實現政治課堂筆記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

政治課堂筆記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既有傳統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慣性力量的原因,也受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應試教育大格局很難根本改變的形勢下,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既要重視課堂筆記在政治知識掌握和鞏固等認知領域的作用,更應不斷開發(fā)政治課堂筆記在速率、效果方面的功能,實現課堂筆記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

3.1使筆記從聽課備考的載體向學習過程的載體轉化

實現政治課堂筆記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就要重新審視政治課堂筆記的功能,使課堂筆記從聽課備考的載體向政治學習過程的載體轉變。從筆記的功能看,要讓筆記不僅成為復習鞏固工具,還要成為保證聽講、啟發(fā)思考、記錄過程的載體。從筆記的內容看,要改變只記知識點、知識結構的傳統,增加筆記的內涵,特別是要記錄閱讀所得、聽課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個政治學習的過程。從筆記的形式上,可以設計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欄目筆記形式,例如,可以通過知識結構、問題探討、錯題集錦等筆記欄目,記錄政治學習過程的點點滴滴,使筆記成為自己復習鞏固的好幫手,也成為政治思維發(fā)展的成長記錄冊。

3.2從作為學習任務的筆記向作為學習方法的筆記轉化

很多政治老師規(guī)定上課必須記好筆記,有時還要加以檢查,很多學生因此把筆記作為一項政治學習的“任務”來完成。有不少政治成績好的同學筆記比較“隨意”,有的根本沒有筆記本,把很多重要的內容、問題標在課本上,但他們上課時從容聽講,踴躍回答老師的提問,有些還在教科書的天頭地角記了很多自己思考的問題,學習非常主動。這一現實告訴我們:筆記不在于形式問題,不要把筆記變成一項學習任務,教師和學生都不必對筆記本的具體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義的那一套束縛了手腳。

政治學習的一項“看家本領”就是會記筆記,要從方法的角度引導學生學會筆記:包括如何記錄閱讀和聽講中的關鍵信息,如何記錄閱讀和聽講中發(fā)現的問題,如何記錄思考和討論中思維的火花……,筆記一旦成為習慣,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終身受用學習方法。

3.3從封閉的政治課堂筆記向開放的學習筆記轉化從速率、高效的角度看,學習筆記不僅是課堂學習的記錄,還包括課后整理、摘抄、閱讀、思考的過程。因此,筆記就不能只記老師列的知識提綱,更不能只記板書,要養(yǎng)成把自己的學習過程記錄下來的習慣,從課堂筆記向學習筆記轉變。看書時勾勾畫畫地做筆記,聽講中梳理知識做筆記,做題時結合思考做筆記,討論時深入交流做筆記,充分發(fā)揮學習筆記在記錄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因此,要處理好課堂記錄與課后整理、摘抄、閱讀、思考的關系。

課堂記錄的內容主要是老師所講解的知識框架、線索和重難點問題,也應該包括聽講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難批注等許多內容。課后整理就是把課堂筆記進行整理,在原筆記基礎上進行補充、修改、完善,這也是一個知識鞏固和再回顧、再領悟的過程。還可以把讀外閱讀中獲得的政治知識、思考的政治問題記錄在筆記上,拓展自己的政治視野,尤其要把平時對政治問題的思考、探究、討論記錄下來,讓自己對政治的“思想靈光”記錄在筆記上,使筆記成為思維成長中的一筆財富。

總之, 養(yǎng)成記課堂筆記的習慣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 更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記筆記不是目的, 而是促進思考、 反思、歸納的手段, 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常思考、愛分析總結的好習慣, 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更是為了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人生道路上過得更精彩!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2]宋秋前.新課程教學中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教育研究,2005.6.

[3] 課堂筆記在政治課堂的應用[J].考試?高中文科――學科攻略,2013年第2期.

第9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點范文

1 以材料為依據

材料進課堂,是政治課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材料,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里需加提醒的是,選擇的材料要有時政性、典型、廣泛,同時還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運用不能只滿足于對概念和理論的解釋,更要考慮如何通過對材料的分析來引出理論觀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推理能力;如何通過對材料的分析來揭示知識點之間和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的能力;如何把理論內容和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模擬不同的角色,根據具體的情況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

2 以媒體為手段

教學媒體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手段。教學內容與教學媒體是一種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恰當的教學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學內容,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為了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學手段的選用是不能不考慮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創(chuàng)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媒體,如實物性直觀教具,形象性直觀教具,象征性直觀教具,電化教學手段,等等。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計算機多媒體將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更廣泛地運用。這種教學媒體能實現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各種信息交互傳遞,并適度運用色彩來增加感染力,音響和動畫結合增加逼真效果,使課堂教學更直觀、更生動、更形象,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內容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同時,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實踐,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媒體,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 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能動參與者。這一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教師相對于學生來說有兩大優(yōu)勢,一是教師聞道在先,形成知識優(yōu)勢。二是師道尊嚴,形成心理優(yōu)勢。這兩大優(yōu)勢造成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居高不能臨下。習慣于“滿堂灌”和“一言堂”,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不愿、不敢或無法啟迪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轉變教師的觀念,真正樹立起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學方法,深入研究和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教師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如何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習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等等。

4 以知識為基礎

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論是思想政治課入門的途徑,也是學科能力的載體。沒有一定的學科知識,我們的學生就失去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也就很難對復雜的現實問題作出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分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論的基本內容,尤其要把握其精神實質,講清相關、相似、相近的概念,以及理論和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二要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并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三要講清理論和方法的具體適用范圍,任何理論和方法都有其具體的適用范圍,隨意地擴大或縮小其適用范圍都容易使人作出錯誤的判斷。

5 以能力為重點

根據《課程標準》,政治學科能力可概括為依次提高的知識能力、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政治課教學中注重能力培養(yǎng)既符合政治學科的內在特點,也適應高考命題發(fā)展的趨勢。因此,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科能力,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對課堂教學情況的分析,我認為,在政治學科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上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知識與能力是辯證統一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力無非是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沒有知識基礎,能力就成空中樓閣。(二)能力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不能靠臨時突擊。(三)政治學科的能力要求是各個方面有機組成的一個系統整體,把它們分割開來培養(yǎng)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四)課堂教學中要選擇不同的材料,設計不同的問題,設置不同的情境,模擬不同的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理解、判斷、分析和綜合運用的能力。

6 以分析方法為核心

我們經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明學習方法和思維的培養(yǎng)比單純的知識傳授更重要。因為,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識要靠學生自己去獲取,大量的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現象,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要靠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學會在陌生的領域獲取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在復雜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下把握自己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根據高中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除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外,還要幫助學生掌握概括法、比較法、系統法、分析法、綜合法、歸納法、演繹法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