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范文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

第1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中國國家地理》 地理情境教學 情境資源

教科書是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學材”,它是發(fā)展的、可變的,因此可以利用《中國國家地理》中豐富的情境資源,變高中地理教材為“學材”,但在選擇與應用情境資源時要遵循以下五條原則。

1.啟發(fā)質疑性原則

學則須疑,多問、多疑、多思才能有所長進。地理情境可以說是為了學生的思考而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否具有啟發(fā)性是檢驗情境成功與否的標準[1],也是情境教學的大前提。因此在選擇《中國國家地理》中的情境資源時除要保證趣味性外,還要選擇兼具啟發(fā)質疑性的情境素材。在利用這樣的素材教學時,切忌把情境拋開,直接釣魚式地解決一個個教師提出的問題,而要勇于創(chuàng)新、質疑,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究”發(fā)展。

在教學必修一“山地對交通運輸?shù)挠绊憽睍r,可以選擇2009年12月《中國國家地理》中“奇路中國”這一專題創(chuàng)設情境。筆者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8張中國不同地區(qū)奇形怪狀的公路圖片(如圖1),學生不禁產生疑惑:公路為什么是這樣的形狀呢?繼而筆者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這些公路修筑在中國的哪些地方,為什么修成這樣的形狀,必要時筆者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構建起公路與區(qū)域特征的關系。筆者再讓學生思考不同區(qū)域修筑這些公路時可能遇到的困難,適當選擇本專題不同區(qū)域公路修建的相關背景材料,從而讓學生歸納出不同地形對交通運輸分布與密度的影響,并探討對當?shù)厝丝诓季趾腿祟惢顒拥挠绊慬2],開展遞進層次的情境教學。

圖1 《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12月“奇路中國”

2.趣味新穎性原則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情感體驗是愉快的積極的,那么他的感受性才高,反之他的感受性就會降低[3]。因此教師應選擇《中國國家地理》中有趣、奇特而新穎的素材,并結合教學目標、學情水平,精心設計情境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正符合新課改所倡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理念。

在教學必修一“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時,教師可以選取2010年9月《中國國家地理》“西夏邦馬峰:千變萬化的面孔”來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可呈現(xiàn)希夏邦馬峰三趾馬動物化石圖,并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三趾馬是現(xiàn)代馬的鼻祖,由始祖馬進化而來,第三紀末它生活在地勢低平(海拔500―1000米)的熱帶、亞熱帶的森林草原上;在希夏邦馬峰(喜馬拉雅山中段)6000米處的冰雪覆蓋下發(fā)現(xiàn)300萬年前生長在暖溫帶的針闊混交林;在高原上還發(fā)現(xiàn)有古巖溶地貌、孢粉組合特征等。教師在抓住學生好奇心后可設置一些梯度式遞進的問題:第三紀末時青藏高原地區(qū)有什么樣的自然地理特征?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在學生回答出內力作用后,接著啟發(fā)學生內力作用有怎樣的特點。這樣新穎的情境會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迅速地把學生帶入新課,在情境中學習知識,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試想目前高中地理課堂的學習任務本來就重,若一味地以講授、灌輸為主,則學生勢必會厭學,相反若在課堂上構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利用震撼的圖片和新穎有趣的素材來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的教學必然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聯(lián)系生活性原則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自行構建的??梢哉f情境是學習者與新知之間的一個“橋梁”。所以在選擇《中國國家地理》中的情境資源時,如果能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選擇場景或事件入手,則學生自然比較容易接受,課堂內容難度大大降低。

在教學必修一“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性”時如果直接講地帶性,會很枯燥抽象,所以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各地春天開始的時間為切入點,選擇2010年5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春天――每年一次的北伐”這一專題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我國是世界上四季最分明、組合條件最好的國家,每年我國的春天都要進行一次3300多公里的長途奔跑。一般來說,溫州、浙江、直至貴州榕江一帶大概在3月初入春,浙江紹興至陜西漢中一帶再過半個月步入春天;4月初華北平原的北部北京和天津步入春的禮堂;此后春的腳步逐步北移,直到5月15日北緯53度的漠河也進入春天。但是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qū)全年皆冬,沒有春天。配合著雜志中生動優(yōu)美的文字講述,呈現(xiàn)給學生各地入春時間的直觀圖(圖2),教師提問:為什么從南往北春天開始得越來越晚?體現(xiàn)了什么地帶性差異?為什么青藏高原南部與同緯度的東部沿海地區(qū)差異如此之大?影響入春時間的因素有哪些?小組討論這樣的差異對農業(yè)生產有怎樣的影響?從這樣一個生活中的地理情境入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及對生活的熱愛。

圖2 《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5月“春天――每年一次的北伐”

4.難度適中性原則

學生的年齡、認識水平、心理特點、思維方式不同,學生對情境的理解程度不同,學生頭腦中建構出的知識結構也不同,因此選擇《中國國家地理》中情境素材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選擇難度適中的素材設計情境,使其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范圍內[4],使學生跳一跳夠得到。譬如選擇2010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沙坡頭:建在麥草方格上的綠洲”這一專題設置情境,對于初中生還好,而對高中生未免會覺得簡單沒有探究欲望。如選擇2013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中“赤水家族:姹紫嫣紅的地球秘密”這一專題設置情境讓學生研究赤水湖的成因,這對學生來說太難。因此,只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但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不大、難度不相符的情境素材不宜選取。

在講必修二“農業(yè)區(qū)位選擇”時,可以選擇《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1月、2008年1月和2月這幾期中關于“黃河為什么富寧夏”這一專題的相關內容設置問題情境。首先可以呈現(xiàn)黃土高原與寧夏平原的農業(yè)生產情況對比圖,讓學生在對比中產生質疑“為什么黃河滋養(yǎng)了寧夏?”引發(fā)學生研究的熱情。進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黃河對于流經地區(qū)產生的最大的生態(tài)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生態(tài)問題?在學生分析了解后,教師可利用《中國國家地理》中的背景材料,講述寧夏“魚塘套種小麥”等農業(yè)生產特點及作物產量概況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寧夏與黃河流經的其他省區(qū)相比其農業(yè)生產的區(qū)位優(yōu)勢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涉及面比較廣,教師可以呈現(xiàn)黃河水沙來源圖和寧夏平原及水系圖(圖3),在適當處給予點撥、評價。通過一個難度適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獲得情境探究的成功體驗。

圖3 《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月“為什么黃河滋養(yǎng)了寧夏”

5.針對教學性原則

教學目標是決定教育方向、內容、形式與方法的根本因素[5],是整個教學設計的靈魂。因此我們在選擇《中國國家地理》中的情境資源時必須詳細研讀教材與課標,清楚某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重要性,并在重點、難點或學生興趣點處創(chuàng)設相應的地理情境。發(fā)揮同化和順應等的作用,促使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避免一堂課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什么也沒學到的現(xiàn)象。

在教學必修三“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時,可以利用2006年12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沉重的翅膀,西部能源向東流”(圖4)這一專題對教材進行重構與超越,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我國能源分布很不均衡,65%的煤炭在“三西”地區(qū),45%的油氣集中在西部地區(qū),70%的水電在西南地區(qū),引入優(yōu)質廉價能源成為解決東部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徑。上世紀80年代,北京因燒煤多而位居世界十大污染國第九名,05年陜京二線帶來了榆林天然氣,北京有了藍天和溫暖,但黃土地下的黑金可能已經掘盡。目前我們可以看到陜北26萬畝植被遭受破壞,流入黃河的泥沙增多,水源遭到污染,120萬尾魚死亡,30萬人飲水困難……

學生聽到上述講解和圖片后,一定會為之震撼,對西氣東輸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與開放情境:西氣東輸對于能源輸入地和輸出地有什么樣的優(yōu)勢和劣勢?西部天然氣只能供給13年,此后要靠俄羅斯等國供應,假如能源全部留在西部又會是怎樣的發(fā)展?對于能源跨區(qū)域調配你有怎樣的意見與建議?學生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

圖4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12期“沉重的翅膀西部能源向東流”

以上為筆者的一些思考,希望地理教師依據(jù)趣味新穎性原則、啟發(fā)質疑性原則、聯(lián)系生活性原則、難度適中性原則和針對教學性原則,合理開發(fā)優(yōu)選《中國國家地理》中的情境素材,并做必要的素材匯總。期待筆者的研究為教師利用《中國國家地理》進行情境教學提供必要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蔡仁浩.中學地理情境教學的方法探究[J].青年文學家,2013(2):96.

[2]王玉芹.感受地理之美――《中國國家地理》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地理教育,2013(4):47-48.

[3]張志勇.喚醒情感――情境體驗教學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第2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說課方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02-0054-04

說課,是一種有別于課堂教學的技能與藝術。說課,主要展示的是教師的風采,而課堂教學的主要評價指向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文題中用“亮麗”,而沒有用時髦的“靚麗”,是因為筆者覺得“亮麗”是一種自信,一種神采,其顯露的是智慧,它來自于眼睛和表情以及言語,而非衣著和裝飾。筆者以為,在說課中要展示亮麗的自我,就得努力體現(xiàn)如下三個方面。

一、說出理所當然

所謂“理所當然”,就是“在事理上應該這樣”。反映在說課中,就是要體現(xiàn)說課的基本規(guī)律。

1.把握說課基本板塊

說課的基本板塊包括:說教學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理念、教學流程。這是基本常識,無需做過多說明。

2.體現(xiàn)語文教學本質

這里要分清兩個概念,一是語文本質,二是語文教學本質。

對于“什么是語文”,歷來表述不一。有語言文字說,有文學說,有文化說……筆者以為,語文,就是通過語言文字(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這個工具來傳達各種信息。語文既可以是靜態(tài)的,也可以是動態(tài)生成的。這里的“信息”,范圍廣泛,如所反映的事物特點,記敘的事情發(fā)展過程,描述的自然及社會現(xiàn)象,表達的豐富情感,揭示的種種道理……

“語文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以及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都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但學科不同工具也是不同的。美術學科的工具是線條、色彩等,音樂學科的工具是音符、節(jié)奏等,數(shù)學學科的工具是數(shù)字、圖形等,而語文學科的工具是語言文字。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可以通過不同的工具來反映相同的人文內容,且各有優(yōu)勢,可以形成互補。語文說課,不能違背語文學科教學的本質。

3.用好基本教學方法

有些教學方法在學科間是通用的,比如講授法、討論法、嘗試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但我們必須要把握并用好語文學科基本的甚至特有的教學方法。筆者以為,“讀”就是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所特有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讀,從聲音的角度說,包括默讀、朗讀和誦讀;從深入程度的角度說,包括略讀、精讀、研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語文閱讀教學還必須通過讀來實現(xiàn)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使用最經常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閱讀感悟法”,也有人稱之為“朗讀感悟法”。

語文教學中,閱讀感悟法與其他方法并不排斥,是完全可以交融在一起共同發(fā)揮作用的。如在探究過程中、小組合作中、情境創(chuàng)設中都可以進行讀與悟。事實上,各種教學方法往往是合在一起的,彼此不可截然分離。需要說明的是,在閱讀教學中其他方法都是為學生讀好課文而服務的。

語文閱讀教學還應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要在這過程中,使學生經歷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點到面,由表到里,由說到寫,由課內到課外,由吸收到表達,由一到三,由三到一的過程。

4.恰當處理詳略關系

目的不同,說課的詳略安排不同。比如,自己有了疑問,拿不準怎樣教,就要重點說自己的疑惑及教學設想;自己有了創(chuàng)新設計,要與別人分享,就要重點說自己的教學設計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以及這樣設計的好處。

通常情況下,說課的重點應該放在重點的突破和難點的解決上。當然,還可以重點展示別人所忽視的,而自己有獨特見解的,以及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非重點、難點的要略說,人云亦云的也要略說。

二、說出與眾不同

說課,在教師上崗競聘以及專項競賽中運用得較為常見。在這種情況下,與眾不同往往能脫穎而出。與眾不同,就是在常規(guī)基礎上追求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四點。

1.言語表達上的變化

說課是教師個性化的行為,這種個性化主要表現(xiàn)在言語表達上。要通過個性化的言語表達展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展示自己獨特的教學流程。但現(xiàn)實情況卻不如人意,一些教師經過說課的反復訓練,往往會形成相同或相似的話語模式。尤其反映在分析教學內容這一板塊上。下面是《三顧茅廬》(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一文說課的兩種言語表達:

(1)課文寫劉備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文章重點表現(xiàn)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

(2)《三顧茅廬》這篇文章通過襯托的手法記敘了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的故事,充分表達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求賢若渴,也說明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本文選自《三國演義》,選入時有所改動,將“文白相間”的語言變?yōu)榧儼自捨?,行文更加簡潔,更適合小學生閱讀。

上述兩種言語表達是有區(qū)別的。第一種是教參的原話,是用教參編者的話表達教參編者對文本的理解,當然是正確的,卻是沒有個性的。在說課競賽中往往會出現(xiàn)“撞車”現(xiàn)象。而第二種言語表達,是說課者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理解。除了文本內容,還點明了“襯托”的寫作方法,這種個性化的表達效果要優(yōu)于第一種。

2.說課程序上的變化

說課的基本程序并非一成不變,有的板塊可以合并,甚至可以省略。如教師間開展討論式的說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大家都很熟悉的方面就可以省略,此時的說課其實是圍繞教學流程而進行的。即使是參加說課競賽,也是可以變化的,還以《三顧茅廬》為例。

一位老師開始時是這樣說的:《三顧茅廬》這篇文章的內容大家都很熟悉,我不必多說。教學這篇文章,目標定位是什么呢?除了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人物特點外,我以為引導學生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也體現(xiàn)了編者的刻意安排。因為,本人在讀課文時產生了一個疑問,即描寫臥龍岡的環(huán)境在原著中出現(xiàn)在“一請”諸葛亮時,而本文卻安排在了“三請”時。經過思考,我明白了:編者這樣安排,是有意讓學生明白環(huán)境描寫的象征意義。

上述說課是與眾不同的。說課者沒有按照先說教材分析再說教學目標這一固定模式,而是將兩者合二為一。在陳述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同時分析了課文與原著的不同,以及編者的精心改寫。這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說課者解讀文本的深度,也巧妙地說出了別人文本解讀的忽視之處。

3.教學思路上的變化

教學思路最能體現(xiàn)說課者的創(chuàng)新思維。說課,最主要的是說出這篇課文究竟怎么教,說出自己的教學思路與他人有什么不一樣的妙招。在這一點上,更不能人云亦云,甚至照搬教參。還以《三顧茅廬》一課為例。

教學思路一:劉備是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人物特點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學思路二:什么是“茅廬”,在深山茅廬里一般會住什么人(隱士)本文怎樣描寫隱士居住的環(huán)境,其作用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說明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此人有“三請”的價值)劉備是怎樣請的(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求賢若渴)。

絕大多數(shù)說課者都采用教學思路一,形成了人云亦云。而教學思路二,帶給人的一種新意,是由題入手,關注了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抓住了別人所忽視的地方(也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地方),這就體現(xiàn)了教學的創(chuàng)新。如果這樣展開教學,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4.展示方式上的變化

說課,最主要的是言語表達。除此之處,還有“讀”,即范讀。教學中,對精彩的內容,范讀有時是必須的。因此,說課時亮一亮自己朗讀的功夫,也是必要的?!俺?,比如教學的內容是一首歌詞,像《讓我們蕩起雙漿》等,說課時唱上一兩段,完全可以。因為在教學這首歌詞時,唱一唱就是對教學的有益補充?!皩憽保瑢懻n題,寫板書,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爱嫛保援嫷姆绞皆佻F(xiàn)課文情境?!把荨?,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堂上通過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在說課中,恰當?shù)厥褂蒙鲜龇绞剑梢栽鰪娬f課的感染力,充分展示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說出高人一籌

正如前文所說,說課的意義與課堂教學不一樣,其主要考量的是說課者,而非學生。因此,教師就要努力體現(xiàn)出高人一籌的本領。

1.文本解讀高人一籌

文本解讀是重要的基本功,是說課高人一籌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這恰恰是說課者所容易忽視的方面。說課者在文本研讀的時間與精力上往往投入不足,很快就過渡到寫說課稿的程序之中,致使說課效果不佳。這里以《少年王冕》(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為例:

一些教師對文本解讀不夠,造成了誤讀。他們以為這篇課文反映了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特點。其實,“勤奮”與“好學”是不同的概念。這篇文章并沒有反映王冕勤奮,而是反映了他的好學。因為,王冕是利用白天牛吃飽了的時候在柳樹下看書,而不是一邊放牛一邊看書;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而不是白天放??磿砩弦换丶疫€是看書;王冕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陪伴母親(春天用牛車載著母親,到湖邊走走),而不是整天整夜地畫畫。二是有的教師以為王冕愛畫荷花,是因為荷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這更是誤解。如果愛畫某一事物,都是因為這種事物有高貴的品質,那么如何解釋達?芬奇小時候反復練習畫雞蛋呢?

其實對于這篇文章而言,教師要深入思考的應是:作者為什么在第五自然段(王冕放牛三四年后)才寫湖邊湖面的美景?事實上,在三四年前這樣的美景就存在,為什么不在第三自然段寫呢?經過認真閱讀,才會發(fā)現(xiàn),王冕讀書使他懂得了“人在畫圖中”的奧秘,使他形成了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如此,方能體現(xiàn)說課者解讀教材的高人一籌。

2.內容選擇高人一籌

說課要有學情分析,因為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尊重學情。要將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說課者千萬不要忽視教學內容的選擇。

比如《最后的姿勢》(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我們就要估計到學生在如下幾個方面理解是有困難的:(1)“5月12日,和平常一樣?!睘槭裁匆獙憽昂推匠R粯印蹦??(2)譚千秋上了很多課,為什么文中僅寫老師講“人生的價值”一課呢?(3)文中寫了譚老師在“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中的形象,為什么要選取三個不同類型的人來講述呢?(4)文末為什么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而不用“英雄不死,精神長存”呢?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地方,才是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也正是說課所要重點解決的內容。

3.切入角度高人一籌

教學的切入角度十分重要,它體現(xiàn)的是教師的匠心獨運。不同的切入角度,對教學的走向影響很大。比如《黃河的主人》(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就有如下兩種切入角度。

切入角度一:為什么說艄公是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主要研究艄公,然后順帶其他內容的學習。

切入角度二:全文共五百字左右,但課文寫艄公的只有一百零幾個字,約占全文的五分之一。文章的寫法是不是有問題呢?教學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看看課文除寫了艄公外,還有五分之四的內容分別寫了什么,這些內容與艄公有無重要關聯(lián)。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黃河的兇險、羊皮筏子的輕小、乘客的談笑風生、“我”的心理變化。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寫這些是為了襯托艄公的本領,突出他不愧為“黃河的主人”。這種以寫法為切入點的教學,與眾不同,也十分巧妙。

4.突破方法高人一籌

說課,其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如何突破重點。對于重點段落要“抓得住、盯得緊、展得開”。突破重點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對語文學科而言,將文字轉化為形象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把學生帶到文本描繪的情境中去,增強學生的體驗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法寶。

比如《天鵝的故事》(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一課,描寫老天鵝破冰的場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第五自然段)。教學中教師這樣描述: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高,突然,它收起了翅膀,“呼――”地往下落,“篤”……教師停住,問學生:你們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深刻體驗老天鵝的身體及內臟的疼痛,再體會老天鵝的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一次疼。這樣,學生就能真切地體會到老天鵝的破冰之“勇”。

5.理論闡述高人一籌

說課與說教案不同。說課不僅要說怎樣教,還要說清楚為什么這樣教,這就是理論簡述。理論闡述的水平,取決于教師對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學科教育教學理論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多讀理論書籍、經常反思是必須的。

理論闡述要注意三點:一是匹配,即對應。比如,在陳述教學方法時引用了某種方法,那么,在教學流程中就一定要有這種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不能前后不呼應。其次,是某處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所陳述的教學方法要匹配,兩者不能若即若離,甚至風馬牛不相及。二是適度。說課的重點是說清楚課文究竟怎么教,而不是過多地陳述教育教學理論。沒有具體的教學思路及教學步驟,說課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與價值。三是深刻。說課者要對所引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有深刻理解,要透過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闡述其背后的本質。

說課顯露著理性的光輝,說課者的風采才會更加亮麗。

Discussion on Strategy for Prim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lan Oral Presentation

SHA Hua-zhong

(Jiangyan Bureau of Education, Jiangyan 225500, China)

第3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范文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有效的運用多媒體于課堂教學中,大大的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以下是本人運用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的一些做法:

1 創(chuàng)設情景 ,優(yōu)化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自古有之,但多以語言、動作、圖片和簡單的實物來烘托氣氛,不能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難以提取長時記憶中的有關學習內容。而多媒體教學設計能夠提供文本、圖形、圖象、音頻、動畫、視頻,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夠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形象的學習氛圍,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tài)化,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例如:在講解液化現(xiàn)象時,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錄像:揭開沸水鍋的鍋蓋,可以看到水從鍋蓋上滴下:北方的冬天,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帶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鏡片上會立刻蒙上一層水珠。其次再利用投影器演示乙醚的液化過程。最后讓學生根據(jù)積累的感性知識總結氣體液化的條件。這樣開講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感染力強,可以很好地把“事物和現(xiàn)象”和“概念、定律、法則、理論”等結合起來,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學有所長。在 “浮沉的條件及應用”的教學中,我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導課:配以和諧的音樂解說,有輪船、潛水艇上浮下沉、氣球、飛艇等浮力應用于實際的畫面,學生立刻被吸引了。然后啟發(fā)思考,這些飛行物是怎樣實現(xiàn)上浮和下沉?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去探求新知,輕松引入新課。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會有更多的感受和啟發(fā),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各種信息,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yōu)化了教學氛圍,愉悅,合諧的教學情境,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環(huán)境變得順暢,豐富而生動,達到 “寓教于樂”的目的

2 加工處理, 優(yōu)化教材內容

教材里有很多抽象的物理事物和復雜的物理規(guī)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比較難以掌握。如果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輔助教學,問題就會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例如在教學《平面鏡》時,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視頻,把課本上的湖邊倒影和舞蹈演員對鏡練舞的圖畫,變?yōu)橐曨l,場景馬上變得生動真實吸引眼球。興趣產生了,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導思考、歸納,便能容易地總結出概念和規(guī)律。再如:講“慣性”概念時,把教材里“乘車慣性”的思考題運用多媒體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當汽車突然前行時,乘客身體會后仰;當運行中突然停止時,乘客身體會前傾。直觀的把乘客身體的變化展現(xiàn)出來,再結合教師分析、講解,學生很容易加深對“慣性”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優(yōu)化教材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會學易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 “媒體替人”, 優(yōu)化課堂容量

初中物理有許多知識需要課上理解掌握,傳統(tǒng)課堂由于時間原因,往往是分兩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先做淺顯了解認識,然后再通過第二、三課時去理解鞏固.對于這種課型,如果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效果將會明顯提高.一方面原因是物理概念、例題解答等可以用課件展示, 節(jié)省了大量的板書和畫圖時間,保持了學生在學習中思維的連貫性。另一方面物理事物和理論源于生活,認識理解它們就需要大量的鮮活事例來舉證,傳統(tǒng)做法是利用書本上有限資源口頭舉例講解,而現(xiàn)今如果能巧用多媒體,利用圖片、音視頻形象生動直觀的事例展示,這些物理事物就更容易被學生認識和接受,物理規(guī)律也更容易理解、認可和信服.以上做法就能為學生做題鞏固新知節(jié)約很多時間,無形中就增加了課堂容量.使得兩三課時的教學內容在一課時里完成。更重要是的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他們能夠在短時間里掌握所學內容,及時鞏固新知,大大改善了傳統(tǒng)的長戰(zhàn)線教學,造成學生對知識的遺忘.這樣的課堂不就是一節(jié)高效課堂嗎?

4 模擬演示 ,優(yōu)化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物理知識、物理規(guī)律來源于生活實踐和物理實驗。物理學習常常通過豐富多彩、有趣生動的物理實驗,讓學生分析、歸納物理概念及規(guī)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但在現(xiàn)實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實驗,比如不具備實驗條件要求的實驗,可視性不強的實驗,危險性實驗,操作程序繁雜耗時過長的實驗等,使實驗教學無法開展,即使勉強而為之,效果也是不盡人意,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完成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難以操作的物理實驗,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比如教學生怎樣連接電路時,只能在平面上演示,可視度很低,如果將儀器放在投影機上連接,并將現(xiàn)象投到屏幕上,就能使全班同學都看清連接過程;或者利用多媒體課件模擬電路的連接,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把電教媒體和物理實驗恰當?shù)亟M合起來,可揚長避短,擴大演示效果;又如在學習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萬用表等儀器原理、使用方法及讀數(shù)時,雖然學校能保證學生手中都有這些儀器,但由于這些儀器刻度比較小,教師講解示范起來非常吃力。教師可以將實驗儀器拿到視頻投影儀進行演示、測量、讀數(shù)、分析;利用實物投影儀的放大作用,能讓全班同學詳細、全面觀察到教師的具體操作過程和讀數(shù)方法,從而彌補了實驗的不足,增強了實驗演示效果;再如電流的形成,電磁感應,失重狀態(tài)等實驗,很難讓學生由現(xiàn)象去認識。教師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再現(xiàn)模型模擬、情景模擬,教學的效果性、趣味性和應用性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使學生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制造渲染 ,優(yōu)化情感體驗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使學生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閱讀教學內容,也可以聽取與課堂教學相關聯(lián)的聲音信息,還可以觀看優(yōu)質視頻資源,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感受一場場視覺盛宴,觸發(fā)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情感。比如

在講噪音時,先用多媒體播放錄音胡琴獨奏曲《空前鳥語》,在學生陶醉美妙樂音中時,突然改放極具夸張的噪音(多媒體技術處理),學生馬上會厭惡的捂起耳朵。兩段錄音,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不僅感受到兩種聲音的不同,而且會陶冶學生音樂品質,同時激發(fā)學生預防噪音,保護環(huán)境的高尚情操。又如在講解“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這一章節(jié)時,利用Flash課件,使學生能夠聽到水流聲,能夠感受到氣勢磅礴的長江、黃河,然后參觀水的巨大能量帶動水輪機轉動而發(fā)電的場景,使沒有見過大型水電站的學生初步認識水電站的運轉過程。這樣的情境教學,不但讓學生形象的理解了機械能的相互轉化,了解水力發(fā)電過程,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知道水資源的重要性,進而產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這樣的教學才是符合新教學理念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6 擴充延伸,拓展學生視野

初中階段的學生依然保持有強烈的“獵奇”心理,對未知充滿了好奇,特別是那些新事物、新知識, 他們比較敏感,反應激烈 ,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教學目標內容時,不妨借助多媒體,把知識進行擴充和延伸,這樣不僅鞏固了新知,而且拓展了學生視野,是學生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比如在教學“升華和凝華”時,搜集相關課外知識――水循環(huán),用多媒體先出示閱讀材料,插播畫外音介紹水循環(huán)的過程。讓學生不僅知道水循環(huán)時會發(fā)生升華和凝華,而且認識了雨、雪、冰雹等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激發(fā)學生的節(jié)水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然后用多媒體技術動畫模擬水循環(huán)加深印象。

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時安排,教材內容,目標需求,通過多媒體手段適時給學生補充課外知識,對學生鞏固知識,開闊視野大有裨益。

7 巧于設計, 優(yōu)化教法學法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變抽象為形象的優(yōu)勢,精心設計教法,充分展示認知過程,使學生從直觀中理解知識是怎樣形成的,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使教法和學法都得到優(yōu)化。

7.1 化靜為動,有助于概念的形成。

傳統(tǒng)的教學,向學生展示的都是孤立靜止的概念,利用電腦多媒體,可化靜為動,有利于學生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學《滑輪》時,通過多媒體將教材上胖子和瘦子用滑輪提升物體的漫畫做成動畫視頻,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而且可以將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清晰,容易突出概念的本質,找出事物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有利于相關概念的溝通。

7.2 生動演示,有助于現(xiàn)象的觀察。

許多現(xiàn)象用多媒體演示便于學生觀察,例如日食、月食的形成用多媒體演示,畫面形象逼真,對于形成原因學生認識深刻,易于理解。例如:在講《聲音的傳播》時,為說明液體傳聲制作了聲音捕魚的視頻,讓學生真切感受魚群游過發(fā)出的聲音,通過水被聲吶系統(tǒng)接收到而捕魚的過程,進而證實了液體可以傳聲。這樣的教法比傳統(tǒng)的教法效果了好了很多。學生也通過觀察圖片和觀看視頻學到了知識。

7.3 形象對比,有助于特征的掌握。

在日常操作過程中,運用實物或實驗對比有一定的局限性,運用多媒體彩色閃爍,移動功能,形象對比,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特征的掌握。例如教學《光的折射與反射》時,先讓學生通過實驗、作圖認識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教師再采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運用多媒體奪目的色彩,配上動聽的音樂,有條理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

7.4 化難為易,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于那些學生感到難于理解的教學內容,或用傳統(tǒng)的教學難于講清的,可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優(yōu)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將復雜的抽象的知識直觀地顯示出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講《分子熱運動》時,由于液體擴散、固體擴散比較慢,不便于實驗;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超越時空,能形象直觀的讓學生觀察固體、液體的擴散,這就突破了學生認識固體、液體擴散的難點.分子動理論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可以用多媒體進行多次重現(xiàn)(逐條講,小結講,鞏固練習講),加深學生印象,便于記憶;還可以用藝術字體,閃爍,填充顏色,聲效,畫外音等多媒體手段進行強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重視,進而攻克重點。

綜上所述,利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面,加深感知度,再現(xiàn)客觀事物現(xiàn)象,縮短學生與感知客體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的進程,使教和學得到進一步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教育心理學》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4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 學習興趣 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興趣也是教學大綱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程在教學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fā)性,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本文將在對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進行反思的基礎上,研究探討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的途徑。

一、新課改下對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的反思

1、灌輸式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用填鴨式機械地灌輸知識的方法,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因缺乏學習動機和目標,容易引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缺乏興趣,聽課不積極投入,把課業(yè)當成負擔。

2、程序式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基本都是按照原有既定程序實施教學,缺乏教法和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學生對地理知識、概念和地理現(xiàn)象的理解浮于表面。對書本和教師盲目遵從,不敢大膽置疑,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封閉式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把學生的身心禁錮在教室里,禁錮在地理教材、課堂練習、作業(yè)、考題和各種復習資料上,強迫學生機械地學習記憶、被動地接受知識。地理知識的學習缺乏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使得所學的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嚴重脫節(jié),不能學以致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的途徑

1、通過直觀教學激發(fā)興趣

地理這一學科的知識涉及多學科內容,且很多知識抽象性、邏輯性強,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僅憑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也很難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因而,教師可借助地球儀、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片等各種直觀教具,或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等,直觀的將事物的本質要素和教學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地球的運動”時,運用Photoshop或Powerpoint制作多媒體演示課件,直觀地展示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教師予以簡潔的解說,美麗的星球和自然界奇妙的現(xiàn)象吸引了學生全部的注意力,使學生學習起來興趣十足。

2、通過語言調控激發(fā)興趣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我們之所以稱教師的教學行為是“言傳身教”,恰恰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語言對與學生的學習的重要作用。在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知識是抽象的,在教學中需要用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或詩句、民謠、諺語等來引導學生想象,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正確理解地理事物的特點還可使課堂教學富有感染力和啟發(fā)性,增強學生興趣,令學生神往,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水循環(huán)”時,我引用了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巧妙的將學生引入了想象的境界。即形象又生動,且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以語言調控學生的興趣要求語言準確性,邏輯性、生動性強,學生才會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時要盡量簡明扼要、形象、具體;語音要清晰,音量適度,語速適中,以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時,要生動形象;講解地理概念時,要嚴密準確,化抽象為具體;總結規(guī)律時,要抓住要領,言簡意賅;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可暫時變換聲調,提醒注意。

3、通過知識生活化激發(fā)興趣

《地理新課標》對地理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即“將地理知識作為認識現(xiàn)實世界,適應未來生活的經驗準備,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具體認識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師應思考如何把地理教學生活化,突破課堂教學空間,實行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使地理教學生活化。首先要在教學中擅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把教學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情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理解。例如在講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工農業(yè)生產的合理布局、城市規(guī)劃,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等地理知識時,就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加以運用。又如:在《亞熱帶季風》的教學中,教師可從生活情景導入:提問學生生活中所了解的我國哪些天氣現(xiàn)象與季風有關,我們是怎樣加以利用的?還可以結合實事內容例如引導學生對汶川地震的發(fā)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家鄉(xiāng)所在地發(fā)生地震的可能性。這些問題的提出,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導入教學內容,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展思維,還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4、通過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氣氛激發(fā)興趣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以人為本”的課堂環(huán)境,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授者變?yōu)橐龑д?,從知識的灌輸轉變?yōu)橐龑W生思考,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積極思維,敢于質疑。當學生與教師和書本的觀點不同時,教師不要馬上進行評價,應與學生共同探討,求得正確的結論。地理教師還應該充分調動情感因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學生人格,關愛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那么學生也就能夠“親其師而信其道”了。地理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會因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激發(fā)。例如,在學習“日照圖、氣候、洋流”等較難內容時,地理教師應耐心、細致的講解,用微笑和眼神鼓勵學生,用積極的評價激勵學生,與學生共同分析知識上的難點,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趣味、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5、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興趣

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的直觀優(yōu)勢,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電化教育是現(xiàn)代化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投影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獨特的長處和優(yōu)勢顯現(xiàn)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采用的一種手段。運用自制的投影片作為一種直觀性、實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學軟件,解決了很多傳統(tǒng)教學形式解決不了的問題,并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電化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還具有一些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作為一名現(xiàn)代地理教師,不僅應對電化教學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必要在教學中充分實施電化教學,籍以誘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作為高中的地理教師,應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不斷改革教法學法,提高自身師德素質、專業(yè)水平和課堂教學藝術,充分利用教學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周先燕,宋國華,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淺談高中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yǎng),《考試周刊》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