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初中德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德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德育論文

第1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要讓學生了解抗挫折是一個人的人生必然的道路,可以盡早告訴學生“問什么天上不會掉下餡餅”的道理,為什么說“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總心底里接受未來的一切都是充滿挑戰(zhàn)的,這樣就使得學生對挑戰(zhàn)有了一個心理上的預期和準備。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與自我奮斗的精神,“自古英雄出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要教育學生樹立干大事,做大事的做法。要了解成長的過程是前進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的過程。要教會學生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困難和挫折,盡可能地不被挫折擊倒,就是擊倒了也要爬起來。要教學生學會自我疏導。有些挫折可能是由于自己造成的,許多同學往往陷入自責、自備的痛苦境地,喪失繼續(xù)前進的勇氣,所以,自我疏導、自我排解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的師生交流中、班會中,班主任要利用適當的場合表揚某學生的吃苦精神,用榜樣的作用激發(fā)學生抗挫折的信心與動力,或結合班集體中的偶發(fā)事件和常規(guī)工作的評議,對學生身上出現的不健康的情緒反應,如自卑、氣餒、消沉等進行分析,正面引導,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個意志堅強、樂觀向上的人。例如:張同學一貫自以為書法水平高,可參加全校的書法比賽卻名落孫山,班主任抓住這件事,開展主題活動,使大家明白:動機與目標,能力與期望永遠存在差距,任何時候既要想到“過五關,斬六將”,也要準備好“敗走麥城”。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挫折耐力就會漸次提高,從而做到寵辱不驚、成敗安然,將勝利、失利都作為零的起點。

二.開展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勵志活動

班級勵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環(huán)境,布置一定的環(huán)境氛圍如教室的標語布置、校外的條幅、自己的勵志格言等等;一個是各種活動,可以組織對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道德沖突問題、如何對應挫折等的討論。在教育中我們應該注意競賽意識的培養(yǎng),如: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參加一些競技性的活動,讓學生在運動和游戲中參加競爭,慢慢培養(yǎng)其積極參與競爭的習慣與良好的心態(tài)。我們可以讓學生參加如遠足、登山等極限礪志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痛苦中慢慢培養(yǎng)對挫折的良好心態(tài)。

以下是我校本學期剛結束的一次遠足活動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一、活動目的:豐富課外生活,加強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愛護環(huán)境等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成長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鍛煉身體素質,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活動內容:《綠色環(huán)?!分黝}會;野炊;沿途游覽;寫活動總結。

三、活動要求:

1、學生分小組,每組組長對帶隊老師負責,不單獨行動,一切行動服從學校和老師的統(tǒng)一指揮,加強紀律觀念。沿途交通要道,須服從交警和學校安全指導的指揮,注意交通安全。

2、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活動途中同學之間應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比紀律,比風格。

3、加強環(huán)保意識,實踐綠色環(huán)保。各小組安排專人帶好垃圾袋,活動過程中不亂拋廢棄物。

從活動過程與學生的總結中可以看出:在活動中,學生發(fā)揚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多同學受傷了還堅持到底,互相幫助和鼓勵的現象非常普遍。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從吃苦中、戰(zhàn)勝困難中感受到了成功與滿足,有的學生此后的狀態(tài)明顯得到了改變,這種心理感受比從鍛煉身體中得來的更多。

三.積極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不健康的心理帶來不健康的行為。不健康的心理使得學生對各種問題的看法產生偏差,一些小事情能使得他們總是“邁不過那道坎”。人在遇到挫折時,往往會出現消沉、苦悶、焦慮等情緒狀態(tài),向父母、老師或知心朋友傾訴衷腸,會緩解沉重的心理壓力,從中會獲取應對挫折的勇氣和方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目前,我們很多的學校都專門配備的心理健康教師,但是心理健康工作也不能總是要求心理教師去解決,班主任對孩子的心理教育責任更大。那么我們如何正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賞識教育可謂一大熱門話題。然而,我們還應清醒的認識到,賞識教育切莫過度。當前中學生大都是父母的寵兒嬌女,他們習慣于優(yōu)越的家境和舒適的生活,經受不住壓力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低。廣東省的一群中學生在其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對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進行了一次調查,發(fā)現優(yōu)等生、城市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明顯低于中差生和農村的學生。所以,我們要重新審視對孩子的獎賞與懲罰、批評的關系,重新審視我們?yōu)楹⒆犹峁┑囊涣鳁l件是不是就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所以,我們的學生需要的可能正是給點困難。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故意制造點難題,創(chuàng)設些困境,啟發(fā)學生面對難題、困境、想出解題和走出困境的辦法,如:指定個別學生去做一件他不擅長的工作等。對于驕傲自滿的學生,老師要有意識地多給他一些挫折——考了高分,老師也可以找一找他的問題;對于那些消極自卑的學生,則要少給他們挫折——考砸了,老師也可以找出他的優(yōu)點給予肯定。當然,一根樹枝如果猛地讓它折彎一定會折斷,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是慢慢地折彎的過程,畢竟我們的學生是一顆顆幼苗,他們有很好的可塑性,但是卻不夠堅強,抗挫折能力是慢慢培養(yǎng)的。在廣東的某個城市,有一位父親讓自己年僅8歲的女兒每天跑上百里去鍛煉馬拉松運動的細胞,這樣的心態(tài)恰恰會導致孩子的不健康心理,結果是難以預料的。

四.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際關系標志著我們有著比較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可以減輕挫折對我們的打擊,而糟糕的系統(tǒng)則會加重挫折對我們的打擊。

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還離不開互相的合作交流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解決問題、尋求幫助能力。當前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對我們的課堂提出來的要求就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揮其主體精神,讓他們積極去討論、發(fā)言、交流,讓他們時刻在解決困難中探索,這樣的課堂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

在課堂中,老師一定要關注那些參與能力差、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中,這些學生更容易形成自卑、孤立等不良的心態(tài),要鼓勵他們、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為他們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從進步中感受快樂。如:讓他們去發(fā)言,讓他們組織本組的各種學習活動等,在學習中鍛煉他們的能力。

五.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

1、批評甚至體罰

“被罰慣了的孩子皮厚”這是事實,問題是:即使是提高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也不是最好的方式。況且,這種方式所引發(fā)的一系列負面效應是極其巨大的。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無數的途徑!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可以培養(yǎng)!批評與體罰在一些情況下會增強學會的抗挫折能力,但決不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根本途徑。

第2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興趣教學 學科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58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內含的知識能夠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和轉變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教師應當緊緊地根據學生的這種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語文教學,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注重抓住學生的興趣來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初中語文的興趣教學。

一、采用情境教學

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來說既有著陶冶情操的作用,也有著強化學生情感體驗的功能。語文不僅僅是日常生活中交際所不可或缺的工具,還能夠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初中語文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進行興趣教學,可以使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語文的學習。

首先,需要教師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環(huán)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喧鬧嘈雜的無序課堂情境,容易讓學生受到干擾,對語文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一知半解,無法有效的獲取有價值的內容。這種混亂無序的課堂是十分不利于教師的興趣教學的。因此,為了使課堂更有趣味,教師需要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

其次,教師可以采用課堂表演的方式進行。課堂表演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對課文中一些有特點的情境進行表演。課堂表演能夠非常有效的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授課效率。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孔乙己》這篇文章時,可以選取幾位同學分別扮演文章中的孔乙己、掌柜和旁白的人,通過這種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們能夠在充分參與的情境下深刻的理解造成孔乙己悲慘命運的原因。這種情境教學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興趣高昂的情況中透徹了解腐朽封建制度下人們的麻木不仁和不求進取的心態(tài),這對于促進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音樂來加深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許多詩歌詞句優(yōu)美,教師在為學生們范讀的時候用錄音機放送合適的音樂營造一個與課文相得益彰的氛圍。比如在學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這篇古文時,語文教師可以用錄音機放一首優(yōu)美的曲子再為學生范讀;再如講解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這首絕句時,亦可以用音樂來深化學生們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加了解“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的美好體驗。情境教學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積極性。

二、注重學科滲透

初中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教學,除了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外,還需要教師注重學科滲透,通過交叉的學科知識來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美好之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語文這門課程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較多,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這一問題,注重學科滲透。

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初中語文教師知識儲備時時更新,擁有較為完備的專業(yè)知識。初中語文與歷史地理等自然學科的相互滲透較多,教師在教授相關的課文時需要向學生較為全面的講解這些知識,深化學生對課文所描述的內容的情感體驗。因此,具體授課時注重學科滲透,需要初中語文教師不時地進修充電,使自己在語文教學中能夠運籌帷幄,達到強化學生語文知識的目的。

其次,需要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情感。語文的許多課文有著其他學科滲透的相關知識,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語文課文,教師需要在授課時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內容。例如在講解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梳理杜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情況,有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語文教師還需要簡略的為學生介紹杜甫一生的事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忠君愛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節(jié)。杜甫作為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中飽含的愛國愛民情感與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有關,也與當時的儒家思想有關。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清楚地明白這些思想,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學科滲透,為學生普及相關的歷史知識,深化學生對詩人的了解,促進學生對這首詩歌的理解,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語文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聯系生活實際

初中語文作為一門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握它的這一特性,教學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語文的運用能力。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來,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大有裨益的。

第3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一般來講,任何文學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之下完成的,其寫作意圖較為明確。而讀者在閱讀這些作品的時候,因為其個性差異,比如年齡層次、文化程度、生活閱歷、興趣愛好、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的不同,作品呈現給他們的可能就是不同的風格和內涵。所以,比較而言,作者文本是一種相對封閉的文本,只倡導單一意義;而讀者文本則是豐富的、多義的、充滿矛盾的,它反對一致性。同時,編者在選編教材時,還通盤考慮了初中三年不同學期、不同單元的文本價值側重,每篇課文呈現出來的還有編者選編意圖。而教師在教授課文時,又會結合校情、班情對文本作適當的增減和有針對性的解讀,從而使文本帶有明顯的教師個性。無論是編者文本,還是教者文本,都在作者文本的基礎上進行了意義的重新建構,其實質也可算是讀者文本。所以,教材文本的處理,實際就是作者文本、編者文本、教者文本、讀者(特指學生,下同)文本的關系處理。

筆者認為,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材文本的正確處理,就應該以作者文本為案例、編者文本為導向、教者文本為手段、讀者文本為根本。這既是新時期文本解讀理論的要求,也是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更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語文教學應弱化作者文本

因為作者文本的一元特征,如果執(zhí)著于探索文本的本來意義,以解題、介紹寫作背景、段落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為課堂內容呈現,勢必會忽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和創(chuàng)新性解讀,使內容陳舊腐化,課堂沉悶僵化,不利于培養(yǎng)具有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新時期人才。

事實上,教學拘泥于作者文本的本來意義既不可行也無必要。首先,學生只是一個“學者”,不是“批評家”,不可能像“批評家”那樣去研究作者的前世今生,作品的微言大義。――當然,如果學生能夠像“批評家”那樣去解讀作者文本,自然也沒問題。學生通常更多地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作品,而較少地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品,這非但不影響他們對作品的欣賞,有時甚至會使他們的閱讀更有張力。就像李商隱的許多《無題》詩,當我們喪失了對作者的準確把握以后,其作品的魅力不減反增。

其次,當作者文本成為教材,注入了編者的思想以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作品,成為了編者文本。如果再死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前后章節(jié)等,則可能陷入教學歧途,教學效果將乏善可陳。就像魯迅的《社戲》,當它被選入人教版七下教材后,它還是魯迅筆下的《社戲》嗎?你能讀出魯迅的“吶喊”意味嗎?恐怕不能!這個時候,你還需要引入寫作背景,還需要補充作者成年以后在北京的兩次看戲經歷嗎?恐怕也不需要!

作者文本固然重要,但它不是語文課堂的全部。教師只有有針對性地弱化作者文本在教學中的分量,將作者文本視作為達成一個個教學目標的案例文本,關注文本本身的意義,才可能有開創(chuàng)性的課堂建設,才可能帶來順應潮流的教學新風。

二、語文教學應重視讀者文本

當代文本解讀思想已經由作者文本觀轉變?yōu)樽x者文本觀,它摒棄了過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讀模式,把文本解讀的重心轉向“文本――讀者”,視讀者的解讀為文本的本體存在,把解讀活動作為文本構成不可或缺的本體層次。在讀者文本觀下,讀者文本凸顯了文本本身的被建構性,它邀請讀者像作者一樣,或者和作者一起來構建文本的意義。這就要求語文課堂重視讀者文本,尊重學生對作者文本的重新建構。

《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由于學生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人生經驗不同,學生的閱讀理解也必然會出現多元化的特點,學生的這些獨特體驗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教師應立足于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重視讀者文本,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和階段性區(qū)別,尊重學生做出的與其個體化和階段性相一致的文本解讀,以系統(tǒng)性眼光和發(fā)展性視覺來包容和欣賞學生的每一次閱讀活動。就像小學生讀《少年閏土》,他應該也只能看到“我”與閏土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而中學生學《故鄉(xiāng)》,則可以感受到以閏土為代表的農民在封建政權的壓迫、剝削、愚弄、毒害下痛苦的生活和麻木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階段性導致的讀者文本的差異。再比如,讀《紅樓夢》,詩人讀出詩,藥師讀出藥,美食家讀出美食,建筑家讀出建筑……這是個體化導致的讀者文本的差異。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本的這種“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可建構特性,給了讀者對作者文本的再構建的巨大空間。教師要做的就是立足于讀者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培養(yǎng)其開放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意識。

三、語文教學應接納編者文本和教者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互動的四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多元化的對話結構,正好揭示出學生、教師、編者、作者在語文教學中的密不可分而又角色不同的關系。在語文課堂上,這種關系又外化為作者文本、編者文本、教者文本、讀者文本,形成不同文本之間的碰撞。弱化作者文本,并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對作者文本的解讀;重視讀者文本,也不意味著排斥編者文本、教者文本。事實上,只有充分尊重和接納編者文本、教者文本,才能開啟讀者文本的活潑而不失根本的天地。

學生與教師是這場對話的主體,教師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擔負著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或激發(fā)興趣,或啟發(fā)思維,或引領點撥,讓學生充分地走進文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欣賞、贊美學生呈現的讀者文本外,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編者文本,更要敢于構建富于個性的教者文本。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發(fā)揮出“引導者”的關鍵作用。

同樣以《社戲》為例。如果不死扣作者文本,學生容易建構出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的讀者文本。但如果就此結束,作為教材的編寫目標將無法完全達成。人教版編者將其編入“文化藝術”單元,和《安塞腰鼓》《竹影》《觀舞記》《口技》放在一起,編者文本就不能不考慮。這就需要教師這個“引導者”進行適當地、適度地點撥和引導,讓學生能在戲曲藝術這個點上能有與其知識積累相符的內容建構。

第4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

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奇妙多姿的世界,因為有了人類而更加豐富絢麗,其中最神奇的莫過于人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神奇又是由于每個人不同的個性而形成的,如果理論上僅僅把德育教育視為“政治思想”的同義語或“道德教育”的簡稱,那么在德育實踐上就會失之偏頗。應依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身心特點,知識水平和品德形成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橫向貫通,縱向銜接,分層遞進,螺旋上升。它有一定的原則性:方向性和科學性統(tǒng)一的原則、體現語文學科特點的原則、聯系實際,有的放矢的原則、“有意”“有序”“有機”“有情”“有效”的原則、因材施教的原則。

二、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途徑和方法

1.正確的教學思想、教師觀。教師要有人格魅力,要有豐富的感情,為人師表,成為楷模。只有教師有美好的情操,高尚的品格,才能在文章中找到切入點,聯系點。聯系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熏陶,品德教育,教師則影響思想、心理與情感的施教者。語文教師如果不具有正確的語文教育思想和正確的教師觀,語文教學不會取得成功。而應當以科學教育理論為指導,繼承和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中科學的有用成分,突破陳腐落后的教育思想束縛,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語文教學,同時,樹立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遠大抱負和雄心壯志,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師應在深入理解,鉆研教材時對教材體現出的思想與內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熱情,深厚的才識與高超的教學藝術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尋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結合點,啟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他們思想與情感的升華、進化。使課堂教學的智能訓練,品德教育,美感陶冶與行為修養(yǎng)諸多作用融為一體。

2.正確的新學生觀。今天,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已經迫使教師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看待學生。現代社會更注重是人本身――人的潛能,人的發(fā)展,人的個性和人的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觀。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做到與學生同心同情同感,又要保持施教者的清醒、主動地位;既能與學生融成一片,感染打動學生。又要保持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權威。如果說游泳教練最有效的手段是“下水!師生同泳”。那語文教學也同理。語文教師只有以平等的心態(tài)與學生同學習、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鳴,才能使學生進入善舉、善思、善得的學習境界如《背影》一文教學,我以前按照教參模式進行,介紹背景朗讀課文,分析課文,還特別抓關鍵詞和句進行分析。例如:“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讓學生分析其中動詞所含人物思想感情,這些動詞如何用得好,不可替換等等。但是學生們并不認為是這篇名作的精彩片段,反而認為父親買橘子給兒子這樣的小事不值一提。作為語文教師,我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當作重要任務完成,精心設計,認真落實,學生并不喜歡,沒有真正領會到《背影》這篇文學名作的藝術魅力,心理很不是滋味。后來再次教這篇課文時,換了教法:我先談我和父親之間的關系,講父母對我生活上思想上的關心幫助,特別是我求學道路上支持。然后由學生談他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談父母對他的關心和幫助。在這次教學中,學生們表現得非常激動,發(fā)言積極,更令人感動的是,有部分學生是含著熱淚向大家講述父母對自己關懷備至的故事。接著師生一起學習《背影》,這次學生們精神狀態(tài)和過去完全不一樣,連讓學生表演父親爬上月臺的吃力動作都很投入。在這特別的情境之中,師生一起認真體味,輕松分析了文章的語言、內容。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達到了一種融和。其實語文教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以人教人,是教學的最高境界。

3.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常見方法。①直接傳輸法;②價值辯析法;③縱橫比較法;④適度延伸法;⑤情緒感染法;⑥情境陶冶法;⑦審美體驗法;⑧角色扮演法;⑨類比遷移法;⑩實踐操作法等。作文練習,社會調查等都能產生很強的教育力量,幫助學生提高認識。

第5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愉快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7-270-0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妒酚洝酚涊d:“孔子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憋@然,孔子學習不止于喜歡,而是達到了一個忘卻一切的崇高境界,真可謂“樂之者”也。足見提倡樂學悠久的淵源。

但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卻遺忘了這一傳統(tǒng),許多教師把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只知道一味的灌,一味的填,使課堂教學變得乏味、機械而無情感。學生很難從中獲得趣味,更談不上以學為樂,致使部分學生厭學惡學甚至中途輟學。因此,教學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使學生樂在其中,同時產生渴求、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不斷步入新的境界,達到新的至高點,并獲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一、巧妙導入,愉快教學之開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巧妙地導入新課,自然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使學生產生好學之樂。比如,在講授《皇帝的新裝》之前,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童話大師安徒生一次應邀參加宮廷舞會,一位小姐久聞他的大名,于是大獻殷勤,不住的問:“我的這件衣服怎么樣?顏色好嗎?式樣好嗎?質料好嗎?你喜歡嗎?”安徒生冷冷地說:“都一樣,談不上喜歡。”小姐又問:“你覺得我穿什么顏色,什么式樣,什么質料的好?”安徒生的回答語驚四座。他說:“皇帝的新裝?!币弥車娜舜笮Σ恢?。故事講完之后,我接著說:“皇帝的新裝到底是什么樣兒的呢?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能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們來學習他寫的童話《皇帝的新裝》。”學生帶著懸念進入教學情境,自然連貫,樂趣自然而生。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愉快教學之享受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把課堂變?yōu)閷W生的藝術殿堂,引出要講授的知識,激起學生思考、討論的興趣,從而訓練他們的各種能力。比如,在教學富于情節(jié)的故時,教師如果按常規(guī)從分析情節(jié)開始,到歸納中心結束,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要是在學生學完生字、讀完課文之后,便將學生分組分角色,編排課文中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對不同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學生既是導演、演員,又是觀眾。有時還要做評論員,他們往往總是積極參與,樂在其中。

三、點綴趣味,愉快教學之

知識本身是嚴肅的。但是,當人們運用它時,便會生發(fā)出許多情趣來。由嚴肅的變?yōu)榛顫娪哪模優(yōu)橛H切有味的。如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予以趣味點綴,以幽默調節(jié),則會使學生體驗到知識之樂。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記憶和運用。在教學說話斷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其嚴肅性和準確的運用,我講了這 樣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富翁生性吝嗇,在聘請教書先生時,講明膳食供給很微薄。當時,教書先生一口應允,并寫了一張合約:“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 足矣?!备晃桃豢?,欣然簽了字。哪知吃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說:“你太不守約了。我們不是約定了‘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富翁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學生聽了這個故事之后,深深明白了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同時也覺得知識的力量大無比、樂無窮!

四、引導探索,愉快教學之升華

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币龅竭@一點,就要引導學 生探索,使學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表現在適當地分解知識難點,合理地劃分課堂教學的層次,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 低向高一步步攀登。有艱辛的探索、攀登,才會有成功的樂趣。

五、深入淺出,愉快教學之效果

學知識有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怎樣使學習降低坡度,使學生化難為易,就需要教者深入淺出的引導。在教學中,可幫助學生尋找學習規(guī)律。比如,在指導學生翻譯文言文時,可抓住“逐字理解、連字成句、結合語境、適當調整”這個口訣進行引導,避免學生一味死記硬背,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自信心,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課堂上如果教師巧妙導入,以趣激之,學生則樂在開頭;創(chuàng)設情境,點綴趣味,學生則樂在其中;引導探索、深入淺出, 學生則樂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學生臉上有笑,心中有樂。課堂上生動活潑、迭起、情趣盎然。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學生情操。英國著名教育 家思賓塞說得好:要盡量使兒童在快樂中掌握知識,使求知成為愉快而非苦惱的事。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因此,讓學生快樂地學,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 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1998.

第6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一、語文素質教育就是美感的教育

課程改革就是要通過改變教育、教學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以及科學文化素質,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的美育。語文學科實施的審美教育就是運用美學原理和法則,傳遞語文學科的知識,同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素質教育。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獲得美感,理解美,鑒賞美。通過這些方式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從而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最終形成崇高的審美理想。語文學科的審美教育有著自身的特點和作用。

1.審美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

美育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荀子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北热?,電視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播出后,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眾多學生心中充滿理想,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積極投身到西部建設之中。所以,美育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人的品德和個性。

2.美育能夠促使學生有興趣地學習語文

學生的學習動力就來源于興趣,良好的興趣能夠轉化為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是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個方面,審美教育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起著良好的作用。比如,在蘇教版七年級語文《幼時記趣》中,作者通過記敘幾件較為有趣的事情來回憶美好的童年生活。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喚起美好的記憶。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多媒體形式以及自身的語言來傳達文本中呈現的美感,從而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幼時記趣》中,作者將蚊子看作“群鶴舞空”,“以叢草為林”,將癩蛤蟆看作是“龐然大物”。這些都是作者大膽的想象。在教學這篇文章的過程中,要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對文中的“景”進行充分的領悟,從而進行美的教育,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語文學科同其他學科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人文性,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基礎的語文知識,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就顯得極為重要。

1.從教材內容看語文學科的審美教育功能

語文學科的內容除了必要的基礎知識外,更多的是文學知識,包含較多的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表現出較強的審美意識,很多都是歷代傳誦的經典。教材將它們分為很多專題,能夠有效加深語文學科的審美教育功能。比如,在對《蓮》專題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文本的具體學習進行審美創(chuàng)建。這些文本有的是詩歌,有的是詞,有的是散文,但是,表現出來的都是關于“蓮”的美感。

2.從學生的心理結構特點看語文學科的審美功能

由于初中生的年齡特點的限制,它們沒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但是有著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樣就能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體驗文本展現出來的自然美和事物美。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營造一定的情境進行審美教育。比如,在對巴金的散文《繁星》進行教學的時候,對學生而言,頭頂的星空是最為熟悉的了,經常都能夠看到。但是,由于學生大多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只是對天空的客觀物體進行觀察。而這篇文章是作者在不同的心境下的體會,是通過對星空的展示表達出來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將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文本內容結合起來,進行充分的展示。

三、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審美教育的策略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審美教育。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1.通過文本形象,讓學生感知“美”

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文本的時候,領悟其中人或者物的形象特點,對文本進行審美性閱讀。比如,八年級語文中的《》主要通過夸張等修辭手法,將途中的艱難困苦很輕松地描繪出來?!拔鍘X逶迤騰巨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苯處熆梢酝ㄟ^提問來讓學生明白為何那么艱難的之行,在詩人的筆下卻表現得如此輕松。教師可以將后面的《老山界》《節(jié)選》向學生作概括性講授,最終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當時那種大無畏、堅強、執(zhí)著、勇往直前的革命情懷展現出來的美。

2.調動學生情感,體悟文本的美

讓學生在得到了美感后,通過提問的方式,將文本中的美進行深層次的領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構一座溝通作者和讀者之間情感的橋梁,讓學生充分去理解美。比如,在對朱自清的《背影》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對作者追憶父親的背影的部分進行深層次閱讀,體悟到父親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使學生得到一定的審美教育。

3.對比閱讀,欣賞文本展示的美

第7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情感教育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培養(yǎng)審美情感、塑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卑拙右渍f:“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些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凈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應的情感因素,運用情感的語言,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讓學生讀書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樂之”。

但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只強調了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標。一言以蔽之,如今的中學語文教學出現了人文價值、人文底蘊的流失,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變成純粹的應試訓練。這樣的語文課堂又怎會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實施情感教育,讓情感成為教學的催化劑。本文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做一探討。

1 善于設計課堂導語,努力創(chuàng)造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交融點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里明確指出:“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p>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講“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可見情與景是統(tǒng)一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導語設計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情感所產生和存在的情境, 爭取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角色,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與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點,去體驗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從而使他們靈魂得到凈化,感情得到升華。

利用情感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學《木蘭詩》可從播放豫劇《花木蘭》選段入手,教師簡介木蘭從軍的故事及背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自敘自己求學讀書的經歷,說明童年的樂趣既在嬉戲玩耍中,又在讀書求知中;教學《天凈沙?秋思》可用音樂《橄欖樹》為導入背景音樂,再這樣設計導語:“七百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天凈沙?秋思》這部作品,它以極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他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很好地誘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2 尊重學生個性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大多嫻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語文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遍喿x應該是讀者的個性化行為。英國哲學家賓沙夫茨伯里說:“在各類人際關系中,最變化莫測的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關系。”

學生在閱讀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種期待視野,即其閱讀習慣、趣味、心理、預期目的等等,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而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以《“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例,在文章開頭反復強調“諾曼底”號漂亮、年輕,安全行駛沒有問題,但后來卻遇難,那是否與前面的說法矛盾呢?類似的問題既使學生對文章的深層次閱讀,加深體驗,也使學生在感悟后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加一次審美的體驗。對于中學生來說,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往往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沈復筆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一腔報國之情;還有羚羊木雕上交織著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再加一股難言的委曲之情……怎能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做一個忠實的引路人和點撥者,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

3 憑借教師自身的情感,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遍L期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教師而對其所任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并會努力將它學好。對此,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情感的這一特點,為教學開辟一條“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師的自身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成語“愛屋及烏”便生動而典型地概括了這一獨特的情感現象。教師的滿腔熱情,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深遠的教育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我們:“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從來就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更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由此可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全身心的培養(yǎng)自己對學生的情感基礎,使情感成為教和學的聯系紐帶,在生活和學習中入手,培養(yǎng)情感。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好恳粋€兒童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愿望來學習的。這種愿望像一顆耀眼的大星星,照亮著兒童所關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們無比信任地把這顆大星星交給我們做教師的人。要是我們做教師的人,在心里面像兒童對待我們一樣,把無限的信任同樣給予他們就好了!那將是一種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與和諧?!痹谏鐣鹘绾魡緞?chuàng)新人才的今天,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有必要強調“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視培養(yǎng)健康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于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陶冶情操,愉悅性情,滋潤心靈,健全人格。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高素質的一代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走向進步。

第8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培養(yǎng) 主體參與意識

在課程實踐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師,必然能夠給學生一定的自由。課程參與中的自由是指學生自主而非強制地學習的一種狀態(tài),它可以分為內在自由與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指在課程運行中教師允許相互交談,學生可以選擇他們想做的事,能夠按照他們的意愿參與課程實踐;內在自由指學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學生主體參與的課程實踐就必須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內在自由。自由意味著權力與責任,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課程主體,他們應該有自主性參與課程的權力。學生的責任感往往是在他們自主性活動中培養(yǎng)起來的,同時,學生在課程運行中要主動參與就必須有一定的自,也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沒有自,就不會產生主動參與;沒有責任,主動參與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沒有任務,沒有目的,不受教師的指導等。學生的自由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主動參與與活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活動是它的目的、對象與內容,離開了活動就談不上主動參與,它昭示著人在活動中的能動性、自為性?;顒硬粫詣拥禺a生在主體面前,正是人的主動參與才使活動成為活動,成為展示人、發(fā)展人的重要途徑。主動參與強調學生對活動的親自性、卷入性,它表征著學生個體對課程實踐的一種態(tài)度與方式。主動參與是對活動的創(chuàng)造、運演,它決定著活動的方向、性質以及結果,使活動具有較強的建構性。參與是前提,決定著活動的始發(fā):參與是過程,決定著活動的質量?,F代課程所提倡的就是主動參與基礎上的活動,活動基礎上的發(fā)展。師生關系民主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重要保證,要使學生在課程運行中主動參與,師生關系必須是民主性的,否則學生的參與就不是主動性參與,而是被動、消極的參與。在課程進行中,教師應當放棄外在性權威,努力形成以知識素養(yǎng)與人格魅力為內容,以與人為善、和藹可親為外部特征的內在性權威,與學生平等相待,這樣才能形成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人際關系氛圍。

1 營造氛圍,激起主動參與的興趣

堅持教學民主、平等、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能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無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新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學生在寬松、愉快的合作學習氛圍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激發(fā)他們主體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如在“迎接中考”的復習教學中,抓住知識間的聯系,充分尊重、相信學生,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合作氛圍,首先提出合作學習方法,即看到一個“短文閱讀”可以就有關知識聯系起來,然后教師運用多媒體逐個講解,先組內互問互答,再讓每一個小組說出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并提出一個問題給下一組同學回答。這樣小組成員就能積極合作,圓滿完成了復習的任務,激起了學生參與合作的興趣。

2 優(yōu)化組合,增強主動參與的信心

組建學習小組時,應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既要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建組原則,還應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通常4~6人為妥,組長宜實行輪換制,各組間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建組后,要求小組成員相互友好,坦誠相見,民主平等,并適時組織一些小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時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互相關愛的真摯情感,既學會了合作,又增強了參與合作的自信心。

3 精心設計,激發(fā)主動參與的動機

動機是內驅力,主體參與需要一種內在激勵的力量。如果學生對自己從事的探索活動具有強烈的欲望和追求,這種內驅力就能把學生內部的精神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有效持久投入探索活動。在合作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設計既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效應,又能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認知功能的思考題、討論題、實踐活動題,提高同伴間合作的效率。

4 走向社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用”語文

學生的學習,大多必須以其生活體驗為基礎,因而應該強調在自然中學習,在社會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比如讓學生找找身邊的不規(guī)范字,為身邊的實物寫廣告詞,有的同學在給保護小草擬廣告詞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小草在睡覺,請從旁邊繞?!庇械耐瑢W給喜良車行設計了這樣的廣告:“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喜良車”……讓學生在生活中用語文,積累語文。老師要轉變觀念,堅持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第9篇:初中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 英語學習 培養(yǎng)自學能力 積極性 興趣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潛在的。作為人師,有責任挖掘和開發(fā)學生的這種潛能。怎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是開發(fā)這種潛能的關鍵所在。學習能力依賴于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圖的確立。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一、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長期受老師的控制而被動地學習;一切圍繞老師的思維轉。也就是說: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老師甚至包攬了學生的一切。比如老師教單詞和短語;詳細地講解翻譯課文、語法、語言點。老師滔滔講,學生默默地聽,認真地記筆記,學生的課堂活動毫無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學生只知道默默地聽老師講,機械的背誦和訓練。如今,學生逐漸會使用新教材,而我們的教法仍然是舊的傳統(tǒng)的教法。傳統(tǒng)的教法桎梏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法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是要有學習興趣。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一)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作好閱讀前的思考。

    在每次的閱讀課上,我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去快速閱讀,然后就這篇文章進行討論。再簡單地復述課文。也可以讓學生講些有關的幽默故事為閱讀做鋪墊。這些預備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現在我們以初中教材unit13“Albert Einstein”為例,我們可以激勵學生講一些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將一些有關愛因斯坦事。很多學生會仰慕愛因斯坦的精神。

   也有學生崇拜愛因斯坦的簡樸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過對愛因斯坦的討論,聯系到本班,那一位學生具有愛因斯坦的這種精神?我們又能從他身上學到些什么?我們再以Unit17 “Life in the future”為例。我先讓學生設想我們的未來生活是個什么樣子。一個學生對他的同伴說:“去另一個星球” 我問他為什么,他答到:“因為地球上的能源越來越少,而人口越來越多”另一位學生說:“將來我呆在家里使用電腦去做我想做之事,有機器人為我代勞”其他各組的討論都很激烈。 學生學習主動性在聽力和閱讀課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那么口語課上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使用英語練習口語;閱讀課上也能積極地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     (二)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讀后的一系列任務。

    以Unit13 “Albert Einstein”為例。當學生閱讀完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復述課文。學生會盡力做準備。他們會看課后補充材料,會去改寫、背誦、會查閱自己要使用的詞或短語。這無疑中訓練并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地閱讀習慣。

    (三)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學,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

    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讀懂簡單的文章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怎樣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學習方法的引導。閱讀前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學生回答有困難的題,可以設計成用“ yes”“no”回答的題型。有時也設計一些能開發(fā)學生思維的“why”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試著回答。如果學生完成任務時有困難,老師要加以引導。比如,學生第一遍讀了“Albert Einstein”我讓學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單詞的題。或者縮寫課文。當學生完成了這些任務之后,再讓學生就有關愛因斯坦的故事進行討論。不同的是:在閱讀 unit17 “Life in the future” 這篇文章時,我要求學生寫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我給他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