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

第1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存在問題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0

培養(yǎng)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學生,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地理作為一門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學科,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本文首先對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希望對進一步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幫助。

一、存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本人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地理教學有諸多體會。在實際教學中,本人深刻體會到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取得的進步,同時也真切的體會到,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本人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就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以下剖析。

(一)對地圖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想要有效進行地理學科學習,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能夠有效進行地圖學習。而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之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地圖的教學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學生在思想上也對地圖學習產(chǎn)生了懈怠心理。初中階段是學生打好地理基礎的關鍵時期,尤其對于地圖這一學習難度較大的板塊而言,如果學生不能在初中階段打好基礎,將會對學生后續(xù)的學習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二)難以以生活中的案例為依托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

地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與地理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以生活中的案例為依托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存在僅僅單純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情況,而沒有以生活中的案例為出發(fā)點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這一方面影響了學生更加順利的理解知識點的含義;另一方面,教師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也導致課堂教學較為枯燥無味,影響了趣味課堂的營造。

(三)依然存在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

傳統(tǒng)教學中為了應對考試,教師往往鼓勵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死記硬背,并且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學生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新時期,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鼓勵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這已經(jīng)難以適應新時期地理學習的要求,不僅耗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且也使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變得十分困惑,時間與精力的投入不僅沒能使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點,而且也難以使學生有效應對考試,使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變得十分被動。

(四)對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地理學習方法與技巧沒有引起重視

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科學習方法與技巧,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對于地理這門知識點較多,存在一定學習難度的學科而言,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有效的進行地理知識點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然而就目前初中地理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而言,教師雖然對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引起了重視,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也能夠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與技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就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而言,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應該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二、解決存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有效策略

面對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教師應該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對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本人提出如下幾種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教師要對地圖教學引起重視

針對目前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地圖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要求教師在新時期的教學中,對地圖教學引起足夠重視,并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地圖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在認識到地圖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還要切實的將有效的地圖教學方法與技巧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地圖的含義,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緊跟教師的教學步驟,使自身的識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為以后更加有效的進行地圖學習奠定基礎。

(二)以生活中的案例為依托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點講解

針對目前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難以以生活中的案例為依托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情況,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積極的將理論知識點的講解,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起來。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就注重將知識點的講解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起來。本人在備課階段就針對要講解的知識點,及時準備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在引導學生更好掌握理論知識點的同時,也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是如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進而達到提升學生靈活應用知識點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將知識點的學習建立在理解的基A之上

針對目前部分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的想象,要求教師在新時期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將知識點的學習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學生只有理解了知識點,知識點才能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同時也只有學生將知識點的學習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才能靈活的應用知識點。

(四)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第2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問題;對策

由于初中地理成績一般不納入升學考試成績中,在應試思維的主導下,地理教學水平處在低谷狀態(tài),地理教學逐漸邊緣化,部分學校教師和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也越來越低下。另外,部分教師雖然對地理教學還持有一定的熱情,但由于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地理知識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掌握地理知識對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因此我們應讓學生看到地理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的運用及掌握地理知識的意義。本文結合實踐分析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與大家探討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中學地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科地位不突出,地理教育舉步維艱

在十分重視升學率的今天,中學教學隨著考試指揮棒轉。由于地理不是中考的科目,僅在會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導致學校、老師、學生等對地理課不重視,有“副科”“豆芽科”“小兒科”等說法,學得好壞無所謂,臨近會考時“突擊”一下就行了。有的學校地理教學條件很差,連最起碼的地理教學掛圖、地球儀等都缺乏,老師們上課窮于應對,就只有照本宣科了,場面非常尷尬。有時地理課成為學生的自習課,這就進一步削弱了地理學科的地位。在當前應試教育占主導思想的大環(huán)境下,這無疑是把地理學科推向了邊緣。于是,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個人都對地理學科漠不關心,地理教育舉步維艱,農(nóng)村地區(qū)情況尤為嚴重。

2.中學地理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教學質量下降

由于學校對地理教學不重視,教學時間被壓縮,不少優(yōu)秀地理教師脫離地理教學崗位。有的學校甚至連一名專職地理教師也沒有,為了應付會考,臨時找一些根本不熟悉地理知識又沒有受過地理教學技能訓練的教師擔任地理教學任務,其結果只能是照本宣科,根本調動不起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再加上會考的要求低,只要會考臨近時把會考復習資料背一下,幾乎都能過關,這一規(guī)律已被學校、老師、學生掌握,自然談不上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出現(xiàn)學生不好好學、老師懶得管的情形,大大影響了中學地理教學質量。

3.課堂教學手段傳統(tǒng)、陳舊,有待創(chuàng)新

在我國由于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各異,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地區(qū)教學設備較落后,21世紀是知識信息時代,多媒體教學尚未實現(xiàn)全國范圍的普及,很多地區(qū)地理課堂上教師仍然在使用較簡略的道具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對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授七年級地理《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章節(jié)時,涉及的概念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若使用簡單的道具進行演示,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一般都是在中學時期開始系統(tǒng)地接觸地理學科,并且中學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好奇心較強,在向學生講授地理知識時若能采用形象的、動態(tài)的教學媒介,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識記能力,改善教學效果。

二、應對策略

1.全面提升地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首先,招聘專業(yè)地理教師,尤其是師范類院校的地理專業(yè)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這會給地理教師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加強地理教師的專業(yè)性,改變非專業(yè)教師任教的現(xiàn)狀。其次,為初中地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平臺,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師的素質。多數(shù)初中地理教師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對于教師的這種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采取具體的措施,提供一個專業(yè)與非專業(yè)教師交流的平臺,事先確定討論解決的地理教學問題,確定時間和地點,使教學經(jīng)驗得到交流,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還應請有關專家、先進地理教師進行講座,去先進學校進行參觀,使新的思想得到傳遞、地理教學資源得到共享。

2.加強宣傳,讓人們了解地理,彰顯地理學科應有的價值

“地理學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薄芭囵B(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是初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許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亂砍濫伐,自然災害頻繁、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的日益加劇,都與公民地理科學素養(yǎng)不高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加強中學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緊迫性。

3.利用現(xiàn)代媒體,給學生視覺盛宴

PPT、電子白板、網(wǎng)頁等都是現(xiàn)代媒體應用于教學的實體展現(xiàn)。地理教學中應用圖片、視頻、聲音能將復雜的內(nèi)容化簡為易。如地球的公轉用Flash軟件制作出來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特別生動形象,一目了然。所以,在去年我校裝了電子白板以后,本人堅持每堂課都將其利用起來,盡量給學生多看看有用的視頻資料,如《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使學生感受中國的飲食文化,被其魅力所折服。

第3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 地理教學 生活化教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166-02

1.引言

目前關于地理與生活的探討并不少,也經(jīng)常有學者提出在講授地理知識時應舉生活中的例子[1],可是這仍然是老師帶著學生走,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需要對高中地理教學進行更有意義的探討,把生活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中。

在教育學的發(fā)展中,已經(jīng)有很多理論提出了生活與教育的密切聯(lián)系,比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論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等,本文在對這些生活化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進行了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本文通過分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前人對生活教育研究的理論,得出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當今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地理學科的地位有了提升,但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以高考為指揮棒。隨著地理學科重新劃入高考的科目中,地理教學,尤其是高中地理的教學應試性就變強。在高中分科后,地理經(jīng)常是讀讀劃劃背背,變得毫無樂趣可言,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在人文、區(qū)域地理部分,一些案例過時,一些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強,很多措施都是宏觀的而不是可行的,沒有強調出學生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

其次,重結果輕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直接讓學生記住,而忽視過程的探究,尤其是在自然地理部分,內(nèi)容較難,由于課時和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具等因素的限制,地理的科學性不明顯。雖然現(xiàn)在的學校普遍運用多媒體教學,但傳統(tǒng)教具的作用不可忽略,可以讓學生不僅聽到、看到,甚至可以感覺到,這就是感官體驗的過程[2-3]。例如在學習太陽高度的時間和空間變化時,師生應一起分析,一步步探討,而不是教師直接給出結論。筆者提倡傳統(tǒng)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但不可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

最后,方法陳舊,不注重教法和學法的改革。教師依然習慣性地起主導作用,教師課堂的提問常是選擇性的問題,答案只有“是”或者“不是”這兩種,是無疑而問,缺少開放性,問題沒有思維含量[4],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

3.生活化教學理論研究進展

3.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0世紀60年代,隨著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以及科學技術條件的成熟,建構主義由瑞士學者皮亞杰系統(tǒng)地提出,認為在兒童與周圍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之后科爾伯格、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都豐富了對建構主義理論的研究。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體現(xiàn)了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潮。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研究,肯定了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但是容易受到學習者原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的限制,過于強調知識的相對性。比如在進行新課導入時,復習的方式導入就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來建構新的知識。又比如在講解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時,同學們對地震波的感覺沒有直觀的認識,可以通過讓同學們想象敲西瓜震動的感覺,還有就是地球的內(nèi)部圈層我們不能直觀地感受到,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對熟雞蛋的結構來了解地球的內(nèi)部圈層,這些在實際的教學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生活化的地理教學就是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找到與抽象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建構新知識,再用這種知識來分析生活中的未知現(xiàn)象。

3.2情境學習理論

20世紀80年代,情境學習理論開始引起學者們的注意,Brown等人首次詳述了情景認知和情景學習。情境學習理論傾向于從已有的實踐、探究中學習。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在某一情境中與他人及事物相互作用能力的提高;而遷移是在一種情境中參與一種活動的學習能夠影響(正向或負向)其在新情境中參與另一活動的能力[5]。

情境學習理論在長期的實踐與應用中體現(xiàn)出了很大的優(yōu)越性,促進學習共同體的產(chǎn)生,但是對學習共同體這個概念的界定并不十分明確,促進教師角色的轉換,由教學的主導者變成引導者,輔助者。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最明顯的是關于情境的建立,很多提倡遠程教學,就是用視頻的方式再現(xiàn)真實情境,但是這種只靠聲音和圖像的教學方式與真實的情境還是存在差異的,不能產(chǎn)生交互式的效果。另外就是對于真實情境的建立或者去考察都受學校實際情況等一系列問題的限制,有可能存在地區(qū)差異。

筆者認為情境學習就是學習的這種知識要在哪里應用,就要在這種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制作教具、標本、情境假設等多媒體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來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情境,讓學生形成全方位的認知。例如在學習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jié)《地殼的物質組成》時,就可以為同學們提供基本的24種礦物標本(如果有的學校不具備這種條件,就可以找一些巖石,來分析其中的礦物),不僅在圖片上看,要給同學們實物,讓同學們摸一摸,感受下石墨滑膩的手感,劃一劃,看看礦物的劃痕,就能區(qū)分出赤鐵礦和金,天然水晶可以在陽光底下觀察棉絮狀的包裹體,這可以幫助同學去分真假水晶,而云母因為具有層理結構,可以分成一片片的等等,根據(jù)礦物的不同性質來區(qū)分礦物。

3.3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論 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19世紀末20世紀初,杜威曾指出,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最大浪費是由于兒童在學校中不能自主地運用他在校外所獲得的經(jīng)驗;同時又不能把在學校里所學的東西應用于日常生活中,這種問題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和效率[6]。杜威在19世紀90年表了其教育理念的綱領性著作《我的教育信條》,形成了他關于教育的突出觀點,即:“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對當時呆板的脫離生活的學校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7]。

此時的中國社會處于戰(zhàn)火與動蕩中,廣大人民缺乏受教育的機會。教育經(jīng)常提倡以生活為中心,但依然教育是教育,生活依然是生活。我國生活教育派的主要代表陶行知先生繼承和發(fā)展了杜威關于生活教育的觀點,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演講,如教學合一、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行是知之始等,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以及“教學做合一”的教學主張[8]。他的理論在曉莊鄉(xiāng)村師范學校進行實踐。

對比杜威和陶行知關于生活教育的觀點,不難發(fā)現(xiàn)有以下的共同點:首先都強調生活與教育相聯(lián)系。在杜威看來,教育并不是為生活做準備,而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過程,學校的教育最好盡可能呈現(xiàn)真實充滿生機的生活。陶行知認為生活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親知是一切知識的根本,通過自己親身得來的知識印象能更加深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就在此,就像我們學習旅游業(yè)時會強調,登山涉水、求質求真。這個“質”和“真”,就只能在生活中親身體驗才能品味其中的韻味。其次就是都強調了注重兒童發(fā)展中的差異性[9]。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認為:兒童有自己的本能和傾向,學校教育應適合兒童天性的發(fā)展,而不是扼殺兒童快樂的牢籠。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認為:促進小孩子個性發(fā)展,保持對科學的嚴謹性和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我國的科學化,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允許、鼓勵孩子問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把孩子從牢籠中解放出來。

當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產(chǎn)生的“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這兩種觀點必然存在差異,兩個思想的側重點不同。“教育即生活”提倡在學校中真實再現(xiàn)生活,學校模擬出簡化的生活。而“生活即教育”強調什么樣的生活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把生活當做教育,以生活為平臺開展教育。另外不同的教育背景解決不同的問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主要解決學校教育與生活的脫節(ji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fā)展的不平衡。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主要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每人提供一種受教育的可能,希望通過科學和教育來挽救中國。

4.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新課標指出我們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就強調了地理教學和生活化的密切相關。另外通過對高中地理教學問題的研究,地理教育與生活的結合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聯(lián)系,保持學生與社會的聯(lián)系,使課堂充滿親切感[10]。比如為什么太陽東升西落,為什么樹林里比沙地涼快,為什么陰天溫差小,為什么買房要看樓間距等等的問題,都會讓學生覺得地理并不是遙不可及的。

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是十分可行的,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11],也有了一些生活常識,另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高中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是多樣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而許多的信息,往往只呈現(xiàn)了表象,對于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以及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就缺乏深入的報道,因此學生有需求,就會對知識有渴望,這樣生活化的課堂就會變得很有效,教師不是在唱獨角戲[12]。例如學生對于“拉尼娜”這個詞并不陌生,尤其在近兩年,氣象災害頻繁發(fā)生,這些不僅是因為局部天氣的變化,而是受大范圍全球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而這些就是我們生活與地理的結合點,也是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點的。

筆者認為現(xiàn)在高中地理教學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就是在生活的天地中學習地理,也就是“生活即教育”。另外高中開展了許多地理選修課,比如天文地理、海洋地理、災害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等都體現(xiàn)出了寓教于生活,開展天文地理與海洋地理有很強的戰(zhàn)略意義,把我們的視野變廣,一直以來,我國海洋和宇宙的研究比陸地少,開展這兩門選修課有助于建立學生的海洋和宇宙意識,具備全方位綜合的視角。另外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天氣多變,是一個多災害的國家,研究災害地理,可以使學生在面對災害時從容地減少傷害。既可以讓人們安心生活,也可以提高生活的品質,這些都體現(xiàn)了“教育即生活”。

無論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還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論,都離不開生活,建構主義是根據(jù)生活建構,情境學習理論是再現(xiàn)生活的情境,而“教育即生活”理論就如同微縮版的情境學習理論,是在學校再現(xiàn)、簡化生活情境,“生活即教育”就更不用說了,就是在生活中進行教育。所以,有生活才有教育,沒有生活的教育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不能長久的。

5.結語

生活化取向的高中地理教學就是在教師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備課、上課以及課后回顧)都有意識地把生活中的現(xiàn)象滲透進去,為學生建構出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學生能主動、有效地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地理不僅是功利主義的,也是提高學生生活品質的,使學生更愉悅地享受生活。生活化地理的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成為學生深入學習的引力和動力,通過生活化的地理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李淑英.在地理教學中孕育情感教育[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1):46.

[2] 陸維行.現(xiàn)代多種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得與失[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1):50-51.

[3]王曉玲,皮天福.淺談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小學教育,2012,118(12):22.

[4]曹列文.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提問[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1):35-36.

[5]張振新,吳慶麟.情境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5,28(1):125-127.

[6]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31.

[7]JOHN DEWEY.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 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16.

[8]中國陶行知研究會. 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72-74.

[9]劉夢.“教育即生活”與“生活即教育”——杜威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11):4-6.

[10]吳世友.淺談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J].中學教學參考(下旬),2011(7):64.

第4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地理教學;哲學;思考

哲學是最高級的學問,哲學處于教育的上位,所有的教育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哲學問題。當前,開始于2001年的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作為新課程有機組成部分的地理課程,也通過十余年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地理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例如,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到中小學課堂,便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其實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變化。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這些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只有在開公開課、優(yōu)質課時才會使用,常態(tài)課依然以傳統(tǒng)的講授法為主,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角。假如不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加以解決,便會影響地理課程改革,乃至整個課程改革的成敗。我們只有將地理課程改革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上升到哲學層面進行深入思考,也許才能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作者從事中學地理教學已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來,我時常思考三個問題:何為地理?我為何教地理?如何教地理?對這三個問題的思考與回答,構成了地理教育哲學的主體內(nèi)容。

一、何為地理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①。這只是從學術層面對地理這門科學所進行的解釋,而對于地理教師而言,地理同時又是一門課程。所以我們也需要從教育層面認識地理這門課程,并挖掘其豐富的內(nèi)涵。

(一)地理是一門科學

在“第二屆全國天地生相互關系學術討論會”上,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首次提出了“地理科學”這一概念。錢學森認為應當把地理學稱之為“地理科學”,并將其看做與自然、社會等科學并列的科學體系。地理科學可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分別為基礎理論、應用理論以及應用技術三個層次②。地理科學的基礎理論層次包括理論地理學、區(qū)域地理學、部門地理學(如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及其分支)等,應用理論層次包括數(shù)量地理學、城市學、生態(tài)經(jīng)濟學、建設地理學、應用地貌學、應用氣候學等,應用技術層次包括城市規(guī)劃、生態(tài)設計、環(huán)境保護、遙感技術、災害預報、區(qū)域規(guī)劃、地理制圖、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多個層面的應用技術。與傳統(tǒng)地理學研究對比之后便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層次劃分之后的地理科學其研究領域更加寬廣。從學科性質來看,地理科學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屬性,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融合,并受哲學指導;從學科理論體系來看,地理科學具有從基礎理論到應用理論再到應用技術不同層次的完整體系。錢學森認為,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應將地理科學視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大科學之間的橋梁科學,他起著溝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作用;在五大開放的巨系統(tǒng)中,應將地理科學視為星系系統(tǒng)與社會系統(tǒng)之間的系統(tǒng)。此外,隨著地理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地理建設也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并列的四大建設體系之一。錢學森從復雜性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范疇中,從哲學和人類知識體系的高度,把地理科學提升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對國民經(jīng)濟有著重要影響的科學,從而使地理科學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理論以及實踐意義。

(二)地理是一種智慧

地理學之所以被視為一門重要的科學,一方面是因為它揭示了地理環(huán)境的諸多規(guī)律,并在人們的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所應用;另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地理科學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套自身的獨特且卓有成效的地理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暗乩韺W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環(huán)境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圈層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tǒng)。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lián)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的規(guī)律。地理學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①。地理學的綜合性特點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必須具有綜合性思維。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實際上是在利用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一個或多個要素,而組成自然環(huán)境的所有要素之間均存在一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對其中一個要素加以利用,必然會引起其他要素發(fā)生變化,最終甚至可能會導致整個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一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又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地區(qū)的環(huán)境,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例如,人類在進行森林資源開發(fā)時,不僅僅是對當?shù)氐闹脖皇┘恿擞绊?,同時也影響了當?shù)氐耐寥馈⑺?、氣候以及地形等其它自然要素。所以,對于森林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也要考慮到對自然環(huán)境其他要素甚至整個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此外,不同區(qū)域內(nèi)的自然資源之間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我國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不僅嚴重破壞了黃土高原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使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頻發(fā),土壤肥力下降,農(nóng)業(yè)減產(chǎn),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受到嚴重威脅。而且,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還導致黃河下游區(qū)域多年來風沙、鹽堿、洪澇等自然災害日趨嚴重,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最終影響了黃河下游區(qū)域的土地資源。此外,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對一些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我們也要注意到,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還需要其他資源的配合,所以,即使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也會對所需配合的其他資源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比如:人們在利用銅礦制造銅時,如果要制造出一噸銅就需要有三十五噸的煤炭能源進行配合,同時,在生產(chǎn)過程中會產(chǎn)生接近一百四十多噸的固體廢棄物及其他廢物,這些廢棄物的排放對當?shù)氐乩憝h(huán)境勢必會產(chǎn)生一系列不利影響。所以,即使像銅礦這種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也需要充分考慮對自然環(huán)境其他要素的影響,并及早制定相應的措施。地理學的地域性特點對于指導生產(chǎn)尤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大農(nóng)業(yè)(種植業(yè)、林業(yè)、漁業(yè)、牧業(yè))生產(chǎn)中,必須根據(jù)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因地制宜地確定大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構成。比如溫帶草原帶適宜發(fā)展牧業(yè),溫帶森林帶的山區(qū)適宜發(fā)展林業(yè),平原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如果不能根據(jù)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因地制宜,不僅使當?shù)氐牡貐^(qū)優(yōu)勢無法充分發(fā)揮,而且還會導致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生態(tài)惡化。同樣,在生態(tài)建設中,只有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如果當?shù)氐臍夂蜉^為濕潤,可以重點考慮進行植樹造林,但是必須結合不同地區(qū)的氣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條件來選擇適生樹種。在相對干旱的區(qū)域,應該以灌木植被為主,并且形成灌木、喬木和草本植物相結合,搭配合理的植被結構,絕不能以單一的喬木樹種為主。對于草原地區(qū)而言,其自然條件不利于樹木的種植,應該結合當?shù)刈匀坏乩憝h(huán)境制定恢復草被的措施,而不能以植樹造林為主。對于那些不適合于開墾的土地,如果違背自然規(guī)律進行大規(guī)模開墾,勢必會使當?shù)厮亮魇Ъ觿?,土地退化,因此就應該因地制宜、退耕還林,恢復自然植被??偠灾?,作為一名地理教師,需要對自身所任教的地理這門學科進行全面的審視。不僅要認識到地理是一門科學,還需要認識到地理是一種智慧。只有這樣,一方面,我們才能看到地理學具有如此豐富的內(nèi)涵及其巨大的價值,并以積極、自愿的心態(tài)進行挖掘,以最大限度發(fā)揮地理學的育人價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我們也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地理學之美,更加熱愛自己所任教的這門學科,而只有真正熱愛自己所任教的地理學科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地理教師。

二、我為何教地理

“我為何教地理”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一個讓我思考了20多年的問題,其間,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發(fā)生了多次變化。概而言之,20多年來,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經(jīng)歷了從“知識本位”到“學科本位”再到“學生本位”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很長一段時期,我始終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因而我一直把地理教學的目標鎖定在知識層面上,認為教地理就是把盡可能多的地理知識教給學生,以便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應用。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隨著教書年限的增長,我發(fā)現(xiàn)教給學生的那些地理知識,學生過了若干年之后幾乎忘得一干二凈,又重新還給了老師,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似乎沒有產(chǎn)生多大的作用。我曾為此深感迷茫和失落。但是,每當畢業(yè)的學生回校看望我的時候,當我問到高中的地理學習對他們有沒有幫助的時候,幾乎所有學生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只是他們都說不清究竟是哪些具體的地理知識在起作用。我曾與自己十余年前的一位學生聊起他“印象最深”的一堂地理課。那堂課講的是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他說自從上了這節(jié)課,他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考慮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開始知道用整體性和差異性的觀念去思考問題。雖然我所傳授的地理知識,可能在多年以后這名學生已經(jīng)忘得一干二凈,但是,在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觀念和思維、所培養(yǎng)起來的某種能力等等,是不可能被“遺忘”的,對他的終身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積極影響。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分析,一堂看似平常的地理課,會對這名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價值。因此,我們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具體的知識只是教學時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真正要追求的是具體知識背后的東西。這也證明把地理教學的目標鎖定在知識層面的教學觀念是片面的、短視的,地理教學絕不是地理知識教學。我在高中畢業(yè)填報志愿時是沒有填師范專業(yè)的,更沒有填地理專業(yè),當時的我對地理可以說是一竅不通。隨著教學實踐的深人,我對地理學科日臻鐘愛,甚至時常因為自己是一名地理老師而自豪。我時常給學生講學地理的好處,甚至一度天真地把我的地理教學目標確定為“把盡可能多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地理學家或地理工作者”。在和其他學科教師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也有和我類似的愿望。然而,令我失望的是,班上那些地理成績優(yōu)異的“得意門生”,進入大學之后學習地理或者與地理相關專業(yè)的人少之又少,大學畢業(yè)后從事地理專業(yè)的人更是鳳毛麟角。顯然,把地理教學的目標確定為“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地理工作者,更好地促進地理學科的發(fā)展”的“學科本位”的教學觀念也值得商榷,至少是不全面的。在對“我為何教地理?”這個問題苦思冥想的過程中,頭腦中時不時又會冒出另外一個似乎相反的問題,那就是:“假如我不教地理,我的學生又會怎樣?”答案顯而易見,假如我不教地理,我的學生就無法學習到地理知識,他們也就無法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同時,我的學生也會因為沒有學地理而缺失用地理學的思維、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勢必影響到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影響到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敖逃淖罡吣繕耸菫榱耸谷藗兡軌蜻^一個實現(xiàn)自我和負責任的生活作準備?!苯?jīng)過20多年的思考,我終于找到了我之所以教地理的理由:我之所以教地理,是因為教地理可以讓我的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結構,可以讓我的學生學習到地理學獨特的思維方式、觀念及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我對“我為何教地理?”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成為了我一直以來對地理教學的一種觀念。也許學生今后會用所學到的地理知識解決一些問題,更多的時候則不會,但是我堅信,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思維方式以及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等等,其實在學生的工作、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發(fā)揮著作用。

三、如何教地理

以我多年地理教學的經(jīng)驗來看,要回答“如何教地理?”這個問題,需要經(jīng)過自身長期的摸索與總結,不斷積累教學經(jīng)驗,并將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放置于教育哲學的高度進行理性篩選,把最佳的教學理念保留下來,并沿著正確的教學方向開展地理教學。通過多年的總結,我認為“如何教地理?”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概括為幾個字,即:“轉變思維方式,培養(yǎng)地理能力”。這種概括也包含了如何教好地理的關鍵。地理知識作為教學范疇內(nèi)的一門知識之一,同樣可以把其劃分為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即外顯的學術形態(tài)和內(nèi)隱的教育形態(tài)。通過對這兩種形態(tài)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外顯的學術形態(tài)更加具有實用性,而內(nèi)隱的教育形態(tài)則具有更多的教化作用。如果把地理科學的所有知識內(nèi)容比喻為一座冰山,那么它的學術形態(tài)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而它的教育形態(tài)則猶如淹沒在水下那渾厚的山體。對于學生來說,知識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為:功利價值(為實現(xiàn)某個目標提供方法與手段)、認知價值(用以訓練心智,提高認知能力與水平)以及發(fā)展價值(陶冶情操,修煉品性,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它們構成了一組由低到高的價值層次。教學理論與實踐都表明,知識價值的發(fā)揮與知識所處的形態(tài)是密切相關的。當教學活動僅在知識的學術形態(tài)層面上徘徊時,知識多半只能發(fā)揮出有限的功利價值,只有深入到教育形態(tài)之后,才能使它的價值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由于知識的學術形態(tài)通常以結果的形式來呈現(xiàn),而它的教育形態(tài)則蘊含于過程之中,因此,教學就必須關注過程、突出過程,堅持以過程為主線的原則。教師要盡力為學生營造一片廣闊的時空,引導他們?nèi)ヌ剿髦R的淵源,揭示知識的本質,進而體會地理的價值,感悟地理的美感,這才是成功的地理教學。眾所周知,教材、學生和教師是地理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與這三個因素相對應,存在著知識結構、認知結構和教學結構三種結構形態(tài)和三條基本序列:與教材(知識)對應的知識序,與學生(認知)對應的認知序和與教師(教學)對應的教學序。高效課堂必定是一堂“三序合一”的課。為此,教師首先必須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認真分析,理清知識本身歷史的、邏輯的演化脈絡,并挖掘出知識的教育、教學價值,最終形成一條有關教學內(nèi)容的“知識序”。其次,教師還要根據(jù)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水平,最終形成一條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的“認知序”;最后,教師還要運用現(xiàn)代教學方法與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形成一堂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教學序”。綜上所述,正確的地理教學理念應該以“轉變思維方式,培養(yǎng)地理能力”為切入點和落腳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對地理知識的重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地理知識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過程,將教學過程轉變成為學生的“亞研究”、“類創(chuàng)造”過程,使他們在獲取地理知識的同時,豐富體驗,啟迪心智,培育品格,培養(yǎng)能力,從而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第5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地理教學;問題;設問方式

一、讀圖設問,高效提取地圖信息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引導學生學會讀圖、記圖、憶圖是學好地理的關鍵。一幅地圖往往包含很多地理信息,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很難快速地找到有用的信息。這時,地理教師就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讀圖。首先就是結合地圖進行有效的提問,使學生明確要獲取怎樣的信息,增強讀圖的針對性。另外,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步步推進地掌握相關的地圖信息。例如,在講《我國農(nóng)業(yè)的地區(qū)分布》這節(jié)課,在讀“中國農(nóng)業(yè)的地區(qū)分布”圖時,為了突出我國農(nóng)業(yè)地區(qū)分布不均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讀圖,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1)我國農(nóng)業(yè)差異最明顯的地區(qū)是哪兩部分?它們的界線在哪里?我國的四大牧場有哪幾個?(2)林業(yè)集中分布在我國的哪些地區(qū)?哪些屬于天然林?哪些屬于人工林?(3)東西兩部分有哪些農(nóng)業(yè)類型?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上問題的設計,為學生讀圖提供了方向。堅持類似的讀圖訓練將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二、承轉處設問,承前啟后,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連貫性

承轉即承接與轉折,經(jīng)常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課堂中經(jīng)常涉及內(nèi)容的轉換,此處往往也是學生思維產(chǎn)生轉向和思維受阻的地方。選擇合適的承轉方式會使得教學內(nèi)容更加連貫,其中設問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黃河的治理》這節(jié)課,內(nèi)容包括黃河的源流狀況、奉獻、憂患及成因分析,為使知識之間更加連貫,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筆者設計了以下承轉提問:

(1)黃河作為我國的第二長河,被稱為“母親河”。它像一條巨龍,蜿蜒在華夏大地上。它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呢?(2)黃河作為母親河,她對中華兒女的奉獻應該是無私的。然而,有人卻稱黃河是一條害河。她曾經(jīng)給我們帶來過什么威脅呢?(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她飽含泥沙,下游成為“地上河”,始終有決口的危險,因此她也成為中國的大憂患。請思考治理黃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由此,通過問題設計,將看似零散的知識前后聯(lián)系,增強了教學內(nèi)容的連貫性。

三、進一步追問,建立知識鏈接

地理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學情,經(jīng)常需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從而把握教材更深層的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水資源》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以“缺水”作為主要教學線索,進行適時的追問,有效地建立了知識的鏈接。問題(1):“水球為什么缺水?”與“大洲和大洋”等知識進行鏈接。追問:“地球缺的是什么水?”(淡水)問題(2):“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有何特點?”追問:“與我國的降水分布有怎樣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得到我國水資源的分布與降水的分布基本一致,進一步得出降水是決定水資源分布的主要因素。使得水資源的學習與前面降水的學習建立起鏈接,這樣密切了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建構。

四、逆向設問,開辟思維通道

地理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往往平鋪直敘,落入平淡,有的則是老調重彈。如此之類問題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更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適時逆向設問,可以開辟思維通道。例如,《水資源》這節(jié)課可以選用問題引入。比較以下兩個問題:“水作為一種資源,請你說說水資源的用途?”“假如今天停水了,會怎樣?”筆者認為,第二種問法,更能激起學生的思維。再如,在講“因地制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這節(jié)課時,設計這樣的問題:“我國農(nóng)業(yè)地區(qū)分布上存在“東耕西牧、南稻北麥”的特點,這種分布能否調換一下?”還有在講解我國地勢特點對河流、氣候的影響時,也可以設計問題:“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又會怎樣呢?”

五、對比設問,提升知識分辨率

第6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中學地理 實踐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新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引導學生構建現(xiàn)代學習方式來學習,如何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chǎn)生實質性的變化,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能有效地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對于地理學科而言,它在中學生形成素質教育和國情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功能。那么,結合新課改的要求,通過地理教育,能夠使學生掌握對于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分析,以此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例如:地理學說中記載的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創(chuàng)立過程,以此作為學習榜樣,可以啟迪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良好的創(chuàng)造個性;學習地理,還必須要有發(fā)散思維,地理教育中的綜合思維能力的訓練,諸如對工業(yè)布局、場地選址等多要素的分析與綜合等,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再者,地理教育中所揭示的大量的我國地理事實材料諸如人地關系、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平衡、自然資源、經(jīng)濟建設等都可以在教學實際中概括成為以國情為主線的地理事實材料,這就囊括了社會生活中的很多知識。地理學科中的這一優(yōu)勢,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那么,在新課改的機遇下,如何才能使學生學好、學透呢?

1充分把握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之間的聯(lián)系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wǎng)絡等,實現(xiàn)自主學習,實現(xiàn)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那么,要實現(xiàn)這樣一個計劃,課前預習就至關重要了。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縮減教師的講解時間,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學會進行疑問,然后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就能更具目的性。對于一些知識需要進行實驗、觀察的時候,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是關鍵。其次,教師應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一步完善情境教學。那么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能夠進一步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xiàn)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

2注重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能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地學習,使其能夠在知識的認同性以及情感的交流上達到共識,這樣也使學生能有一個明確的感官意識,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認同感,從而上升為對學科的認同感。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是實現(xiàn)新課改中學生自學的關鍵。教師不再僅僅去教,更多的時候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師生雙方其實都處于教與被教的過程中,師生通過教學中的對話,能夠進行一個明確的交流。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學生新的思維能力的散發(fā);學生在被教的過程中,能充分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

3深入挖掘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tǒng)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但是,對于地理這個學科而言,地理圖像作為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這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直觀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利用這些圖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而不是盲目的背圖。對于教材中的地理圖像應充分挖掘出來進行設計教學,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對于課本教材中所給出的設計“活動”,教師應充分利用,并輔導學生完成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的鍛煉,從不同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不僅能提高教材在教學中的使用作用,而且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下學生的主體地位。

4結束語

地理這門學科有著與其他學科與眾不同的優(yōu)勢,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師面臨的教學問題也就更加繁多,如不利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一群具有自己個性、擁有與教師不同思維的中學生等,在這樣的前提下,地理教師要積極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多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把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地位中去,并充分利用教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并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從而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讓中學生在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掌握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第7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 地理新課程 學習現(xiàn)狀 調查 評估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埃德加·富爾就曾說:“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現(xiàn)象數(shù)不勝數(shù)、學不勝學。地理教學新課標也明確要求“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再學習能力?!背踔泻透咧械牡乩碚n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交往的能力。初中的地理課程也為進入高等學校做準備。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現(xiàn)狀做正確地分析與評估是必要的。

1.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習的要求

現(xiàn)在初中已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國家教育部要求構建新型的開放式地理課程。

整個初中階段,地理的學習主要包括:《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可愛的江蘇——鄉(xiāng)土地理》三個部分,分別分布于初一和初二年級。從2006年開始,地理實行統(tǒng)一會考,即各校在初二第二學期的六月中旬按有關規(guī)定的統(tǒng)一時間舉行地理結業(yè)考試。會考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如下:

1.1“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識與技能”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可簡稱“雙基”。這是學生探究與創(chuàng)造的物質基礎。

1.2“過程與方法”目標

指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以及所運用的方法,這是學生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隱含著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讀圖能力等六種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處于知識與技能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因為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xiàn)要以知識與技能的探究為載體,同時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也逐漸使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此,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關鍵要緊緊抓住“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xiàn),也即緊緊抓住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過程、掌握方法這一點。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指學生在探究與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思想意識表現(xiàn)及傾向。這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所在。

2.有關中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

2.1調查目的

了解學生學習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方式,了解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喜愛偏好及對地理掌握的難弱項。

2.2調查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在七年級和八年級12個班分發(fā)地理調查問卷400份,每個班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厥沼行柧?94份,回收率達98%,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向100位家長發(fā)放調查問卷,回收100份,達到預期效果。

2.2.2運用資料文獻法

按照教學現(xiàn)狀確立課題究方案,通過多方面具體操作找出解決途徑: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開放式課程。

2.2.3采用教育實驗法、課堂行動研究(包括計劃、實施反思和評價)、個案研究法。

把理論具體運用到教學實踐,教學期間召開座談會,并聽取學生對地理教學的反饋,根據(jù)反饋做相應的調整,切實做好評估。

2.3調查結果與分析

2.3.1對家長調查(附1)的結果(見表1)。

表1 家長對地理學習的評價

2.3.2對學生調查(附2)的結果(見表2)。

表2 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評價

2.3.3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2.3.3.1家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普遍不重視

他們認為地理學科是一門副課,不要用占用太多業(yè)余時間去學習地理。這就要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講究學習效率。教師要在充分調查學生的地理學習心理基礎上,通過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媒體,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采用新的地理教學策略,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3.3.2學生對地理學習還是比較有興趣的

56%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一般,32%的學生對地理很有興趣,不感興趣的人數(shù)很少,僅占1%的說明,大部分學生具備潛在的地理學習興趣,這也給地理教師提供了一個信號,怎樣通過挖掘和引導,使興趣一般的多數(shù)學生的興趣潛能發(fā)揮出來。

2.3.3.3學生地理知識的來源范圍比較狹窄

55%的學生地理知識來源于課堂,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隘,新課程要求我們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以致用。這就要我們平時多開展地理興趣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不要因學習而學習,要有興趣地學習,這樣學習才有效果。

2.3.3.4學生的學習方法不足

54%的學生能做到及時鞏固、及時復習。大部分同學都只是聽聽課,不能及時掌握課堂知識,這樣久而久之,造成惡性循環(huán),最后復習時會很困難,感覺無從下手。這就要教師及時復習、鞏固。針對個別學生因材施教,達到教學目的,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到學習地理的樂趣。

針對以上現(xiàn)狀,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理想的育人環(huán)境。堅定不移地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理念,把地理學科擺在應有的地位,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上要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網(wǎng)絡環(huán)境,同時要有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最根本的保障。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地理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這其中關鍵是群體的通力合作和端正地理學科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

3.改革與評估

3.1對學習現(xiàn)狀的改革措施

3.1.1轉變教和學的方式,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見表3)

表3 新的教學策略主要細化模式

3.1.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總的目標。地理學科有豐富的知識基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家庭背景自由提出課題,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研究,分頭去查資料或進行實地考察。在研究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想和新方法。具體方案如表4。

表4 課程教學教案

3.1.3實行有效的檢測手段。

通過地圖填充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檢測,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以點帶面培養(yǎng)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綜合能力。設計精而優(yōu)的填圖內(nèi)容,讓學生在填圖的過程中學習鞏固地理、充分運用地圖冊來讀圖、看圖、寫圖,完成教材和圖冊的銜接。

3.1.4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學效率。

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學習時的難點所在,有的放矢,針對學生難掌握的自然地理內(nèi)容,針對自然地理的性質,由于其抽象記憶內(nèi)容過多,可以結合初中生形象記憶較好的特點化抽象為形象,多聯(lián)系深入,通過做模型、學生動手收集有關資料、觀看有關影像資料達到教學目標,優(yōu)化今后的教學。

如八年級上“水資源”一節(jié)。課前作者搜集了大量水資源的圖片,配合音樂在課前展示給學生,很自然引入水資源。在講到浪費水的現(xiàn)象很嚴重,學生難以理解時,可播放一段“農(nóng)業(yè)、工業(yè)、生活浪費水”的錄像,這樣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學生加深了印象。在“生活用水”這點上,為了讓學生清楚認識水的珍貴,可開展一次“水價聽證會”,讓學生主持,大家暢所欲言,由學生自主活動來完成一個教學問題。最后如何節(jié)約用水,可設計小組討論,請代表上臺將本組制訂的節(jié)約用水計劃展示給大家,這樣一節(jié)課就顯得生趣盎然,將“水資源”這堂課研究得很透徹,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1.5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資料及觀察的能力。

如七年級“中東”一節(jié),課前播放“伊拉克戰(zhàn)爭”錄像,學生興趣濃厚,讓學生自主搜集有關中東資料,課上展示。課上學生氣氛濃厚,大家都躍躍欲試。當講到“西亞”與“中東”區(qū)別時,讓大家看兩幅圖,說出不同,學生很容易找出它們的區(qū)別。然后讓學生通過填圖,上臺點擊等活動,完成一系列問題,體現(xiàn)了新課程讓學生“動起來”的理念。

3.2對學習現(xiàn)狀的評估

綜合評價的具體形式有①書面形式的測驗②口頭表達③描繪地圖④繪制圖表⑤讀圖分析⑥討論⑦實地觀測⑧探究⑨訪談⑩自我報告、小制作、小論文等,通過以上方法讓學生自評和互評,充分體現(xiàn)評價原則,多項目綜合評價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機制,便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認識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逐步提高豐富的地理知識。

新的課標要求我們不能用單一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所以我們力求采用“多維度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學生的成績由3部分組成:學態(tài)占30%、開放式考查占30%,卷面考試占40%。

第一部分:平時學習態(tài)度。主要由學生平時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決定:如下表

第二部分:開放式考查:通過組織學生活動來考查,側重考查學生學習過程:具體如下表:

第三部分:卷面式考試,著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讀圖分析、歸納能力和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能力。

比如:某學期的學習評價報告書示例:

2002—2003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上地理學習評價

班級?搖 ?搖姓名?搖 ?搖

綜合三個部分,建議結果采用“等級+評語”的形式,等級分A、B、C、D四個等級,這種方式讓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先讓學生自評,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自評,給學生一個等級評定和一個描述性的評價,這種評價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收獲與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4.結語

總之,在新的地理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強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牢記“三個代表”和樹立“三個一切”的思想,與時俱進,適應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的聯(lián)系,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

附1:中學生地理學習狀況調查

本調查旨在對中學生地理學習現(xiàn)狀進行一次較為系統(tǒng)的了解,以期對現(xiàn)有師資隊伍及改進師范生教學素質培養(yǎng)目標、方式等方面進行研究。本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您的回答將嚴格保密,絕不會對您的孩子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您可以毫無保留地表達你的真實想法,請務必摒棄中庸主義的答題方式。

一、回答方式

有( )或?搖 ?搖的問題請?zhí)顚?,其他問題打勾(√)選擇即可

衷心感謝您的合作,祝您工作愉快。

1.家庭成員組成(只包括一起生活、參與共同消費的成員):

工作單位 職務 學歷

父親?搖 ?搖

母親?搖 ?搖

2.家庭月收入:A.600以下 B.600~1200 C.1201~2000 D.2001~3000 E.3000以上

二、期望

1.您小孩的性別: A男 B女

2.您認為男女:A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B男孩比女孩好;C女孩比男孩好

3.您認為男孩與女孩的教育方式:A.大不一樣,請舉出一些不同之處;B.都一樣,請舉出一些相同之處。

4.如果您的小孩將來成為地理教師,您會:A非常高興;B樂于接受;C一般般;D非常不高興

5.如果您的小孩將來成為地理科學家(天文學家、政府規(guī)劃人員、水利局工作人員等),您會A非常高興;B樂于接受;C一般般;D非常不高興

6.您認為地理課:A建議成為主課;B只是副課但不可缺少;C是副課,可有可無,看學生有沒有精力學;D沒必要在學校開設,我自己可以教,也可以讓孩子看看科普讀物就行。

三、認識

1.根據(jù)自己小孩的實際經(jīng)歷,您認為,上了中學:A男生比女生聰明;B女生比男生聰明;C一樣聰明

2.您認為中學生地理學習的能力:A男生強于女生;B女生強于男生;C一樣

3.您覺得地理知識:A對生活很有用;B沒什么實用

4.您對國家教育部推行的地理課程改革:A不知道;B知道但不了解;C了解;D很了解

5.您對地理新教材:A不感興趣,沒翻過;B不喜歡;C一般般;D很喜歡

6.您小孩的地理成績:A不清楚,沒問過;B很好,班級排名很前;C就這樣,不前不后;D很不好,對此,您感到A無所謂;B很高興;C不高興

7.您是否鼓勵孩子參與地理課外活動或地理興趣小組:A很贊成;B不贊成;C無所謂

8.孩子做地理課外作業(yè),您覺得:A占用了主課的學習時間,很不適當;B讓孩子自己決定,我無所謂;C應該認真完成,各科均衡發(fā)展

9.學生購買地理課外書,您會認為:A浪費,沒有必要;B無所謂,孩子自己決定;C我會幫孩子挑選地理類教輔書

10.目前我省實行的高考方案,除了語數(shù)外三門之外,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余考試科目,您A贊成;B反對;C無所謂;自己的孩子選擇地理作為考試科目,因為(多選):A.據(jù)說地理考試比較簡單,有利于提高高考總分;B.地理學科的就業(yè)面比較窄;C.一些好的專業(yè)不收地理高考生;D.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E其他

附2:中學生地理學習心理調查問卷

同學們,本問卷目的是了解同學們地理學習和學習評價的情況。問卷統(tǒng)計結果僅供研究之用,不作為評判學生的依據(jù)。本問卷不計姓名。希望同學們積極配合。謝謝。

班級?搖 ?搖

一、地理學科的認識及興趣調查

1.你覺得地理課( )

A.好理解

B.一般

C.不好理解

D.很難理解

2.我覺得地理課的內(nèi)容( )

A.容易記憶

B.一般

C.不容易記憶

D.很難記憶

3.你對地理課學習是否有興趣( )

A.很喜歡

B.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4.在你心目中:( )

A.地理是副課可學可不學

B.中考分值少,學地理沒什么作用

C.地理知道涉及面廣,學習地理可以拓寬知識面

D.有時間就學習,沒時間就不學

5.你認為地理知識( )

A.深奧難懂

B.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

C.枯燥無味

D.需要記憶的知識太多

6.你認為學習給你帶來( )

A.充滿幸福感

B.壓力緊張感

C.無可奈何感

D.痛苦壓抑感

二、中學生學習地理的態(tài)度及方法的調查

7.你的地理知識主要來自( )

A.課堂

B.電視

C.課外書刊

D.其他

8.你在課堂之外,學習地理的情況是( )

A.經(jīng)??吹乩頃?/p>

B.僅僅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C.考試之前看看地理書

D.從來不看地理書

9.平時在上地理課時( )

A.專心聽課,認真記筆記

B.有時聽課有時做其他

C.經(jīng)常做與地理無關的事

D.認真聽講,但不記筆記

10.在地理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你是如何處理的( )

A.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B.先自己思考,然后請教

C.繞開問題,等到以后再處理

D.不想處理

11.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你如何處理?( )

A.按時且獨立完成

B.不能獨立完成

C.獨立完成但不一定按時完成

D.根本不完成

12.你學習地理的方法是( )

A.及時學習,及時鞏固,盡力理解所學知識

B.只是聽聽課,只求一般了解

C.平時學習似懂非懂,考前突擊記憶

D.平時認真學習,考前強化復習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總主編.夏志芳主編.地理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地理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鄭士強.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xiàn)象的反思及解決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4).

[4]王策三.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成有信.現(xiàn)代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呂型偉.面向未來的基礎學?!咐c評與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羅正華.教育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8]厲以賢.現(xiàn)代教育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9]睢文龍等.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0]龔樂進.素質教育下的教師道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1]儲培君.德育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1、巧設新課導語,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地理教學中的新課導入藝術,是優(yōu)化地理教學結構,提高授課效率的關鍵一環(huán)。導語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就像樂曲中的“引子”,戲劇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激發(fā)興趣、滲透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的作用。恰當、簡潔、生動或風趣幽默的導語,會有效地吸引學生,使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迅速形成教學。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設計出新穎的導語,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導入新課的方法有以舊拓新式、承上啟下式、設疑提問式、聲像式、謎語式等多種形式。例如,在教學“秦嶺―淮河”這節(jié)內(nèi)容時,我用多媒體展示南方、北方傳統(tǒng)房屋建筑的圖像,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區(qū)別,然后遷移到我國南方、北方的差異從而導入新課。又如,在教學中國地理“南方地區(qū)”時,我通過復習舊知識導入:(1)討論秦嶺―淮河一線,除了是我國南北方地區(qū)的界限以外,還有哪些重要特征;(2)討論秦嶺―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區(qū)在降水和氣溫(一月)、農(nóng)作物熟制等自然條件的差異;(3)復習北方地區(qū)的鐵礦產(chǎn)地,全國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國幾大油田;(4)復習北方農(nóng)民的生活及愛好的體育運動。通過上述的復習,可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為新課內(nèi)容提供了知識準備,二是形成新舊知識的對比,有助于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再如,在教學“海洋資源”這節(jié)內(nèi)容時,我讓學生從陸地上的不可再生資源話題切入,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開發(fā)海洋資源的意義。這樣導入新課使學生產(chǎn)生了良好的學習動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巧設問題情境,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恰當?shù)膯栴}可以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啟迪思維,是否具有啟發(fā)性、是否符合初中學生的好奇心理,關系到學生能否有效地進行探究活動。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用心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有效探究鋪路。問題情境設計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設計的問題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問題要注意難易適中,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三是對于難度大的問題,設計上要呈現(xiàn)梯度,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解決問題,感受在探究中獲取知識的喜悅。例如在學習“世界人口”這節(jié)課時,我設計了“世界人口增長的快慢對當今社會有何影響?”“正確的人口政策是怎樣的?”等問題,讓學生可以與同桌進行討論,互相啟發(fā);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討論,集思廣益,開闊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關鍵,全班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認為:人口自然增長率快對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國家有好處,人口自然增長率慢對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有好處。有的學生還提出:在發(fā)生戰(zhàn)爭而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的時候,人口自然增長率快會有好處等。這時我又引導學生去思考本節(jié)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什么樣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確的?通過對問題的引領,使學生理解人口增長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經(jīng)濟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答辯、爭論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教師的適時引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巧用身體資源,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地球運動和經(jīng)緯線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難點,極地地區(qū)的地理坐標的判定更是難中之難。教學中,我巧妙利用拳指法解決極地地區(qū)的地理坐標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法是:握起右手成拳,大拇指在上為北方,四指所指的方向為地球自轉方向,這樣從北極看,為逆時針方向轉動;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方向轉動。這種方法非常簡便易懂,產(chǎn)生了很好的立體模仿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運用起來方便易行。又如,在教學“地圖”這節(jié)課的“不同的山體形態(tài)”知識點時,我請同學們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內(nèi)握成拳,假設它是一個山體模型,然后找出山體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關節(jié)突起的部位相當于山頂,關節(jié)間的部位相當于鞍部,而4個手指從根部起的第一節(jié)的背部相當于山脊,手指間縫相當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順著指縫向下流,說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為河流的發(fā)源地。手的小指的外側相當于陡崖,即平時人們所說的懸崖。在進行形象演示的同時,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展開討論,發(fā)揮學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4、師生和諧互動,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芝加哥大學教授萊恩•艾斯奎斯認為,教學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邊活動,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課堂氣氛是師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是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chuàng)造的心理和社會氛圍。課堂氣氛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態(tài)度,課堂教學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這樣學生就會在滿意、愉快、合作、互動和互助的積極情感狀態(tài)中學習。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學生的聲音就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例如,在教學“青藏高原的湖泊”時,教材里只說到青藏高原的湖泊是以咸水湖為主,為什么是咸水湖卻沒有涉及,于是我鼓勵學生探討這個問題。有的學生說是因為當?shù)貧夂騿栴};有的說是因為青藏高原有豐富的鉀鹽,所以湖水咸了;有的認為是當?shù)赜晁?,蒸發(fā)量大的緣故。對學生提出的每個答案大家都可以爭論,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同時我都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學生受到鼓舞,士氣很高。

第9篇:地理教學問題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孔子 教育思想 地理課堂 學法指導 啟示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60117

2500多年前,孔子開門授徒。他的學法指導思想,如君子不器、終身學習、實事求是、啟發(fā)誘導、學思結合、溫故知新、快樂學習、因材施教等,盡顯古代偉大教育家的智慧與風采。

2500多年后,一縷課堂學法指導研究的春風吹進了貴州黔西南地理教學課堂。其核心是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定位于課堂教學,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yè)水平,促進教師探索并積累教育智慧,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是基于常態(tài)下的地理課堂教學研究,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的課堂研究,讓兩種教法學法形成鮮明對比,使學生在學法指導教學模式下,在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過程有效、學習方法優(yōu)化、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升、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產(chǎn)生顯著變化與提高,要求教師針對學生個體實際,實施有效的學法指導研究;二是基于學法指導學生發(fā)展行動的研究,通過開展系列對話性的活動,包括對話、問卷調查、心理咨詢等多種措施,對學生地理學習方法作一基礎了解,通過實驗階段教師采取的針對性學法指導措施,研究學生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在此過程中及時采取的對應性策略,啟發(fā)促進學生學習,主體參與,自主探究,課堂有效學習形式多樣。

前后聯(lián)系,不難發(fā)現(xiàn),新課程新理念下的地理課堂學法指導與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脈相承,雖時隔2500多年,孔子充滿智慧的教育思想對地理課堂學法指導的實施仍有借鑒和指導作用,他的教育智慧仍是一部指導我們實施課堂學法指導的活教材,為課堂教學學法指導的實施提供源頭活水。我們應該用心學習它、認真研究它、靈活運用它,讓它為我們課堂教學實施學法指導提供源頭活水,輸入新鮮血液,提高教學效率。

一、“君子不器”思想及啟示

子曰:“君子不器?!?/p>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p>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應該擔負起治國安邦之重任,對內(nèi)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的才干,不只局限于某個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觀全局、領導全局,成為合格的領導者。

“君子不器”思想對我們課堂學法指導的啟示意義在于:應全面提升學生的“君子”意識、成才意識乃至全才意識和對崇高境界的追求。地理教師在第一堂地理課時,充分利用“君子不器”(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的才干,不只局限于某個方面)的思想,結合中國古代評價一個人博學多才的標準之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及其他學科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要博學。這是筆者堅持新生第一課的必講內(nèi)容,效果較好。在德育滲透中,要注重突出在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中體現(xiàn)其德育主體地位的國情教育。充分發(fā)揮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地理教材內(nèi)容的特殊性,有效開展對學生的國情教育,這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國情教育優(yōu)勢。資源觀、人口觀、環(huán)境觀等都是決定當今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條件,地理學科課堂教學就是要在這些方面讓學生有生動形象的認識。教師課堂學法指導實施得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會給學生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終身學習”思想及啟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夠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孔子認為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鬃犹岢龅牡赖滦摒B(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仁德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就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積累內(nèi)心經(jīng)驗和體驗,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終身學習”思想對課堂學法指導的啟示:地理課堂教學中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理念;地理學習不能理解為地理老師教了三年知國情、惜資源、護環(huán)境等地理方面的知識及理念,學生就是圣人一個?!皩W然后知不足”,通過學校學習之后,學生還必須進入社會磨煉,融入不同的環(huán)境學習、積累、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達到思想與行動、與大自然的融合,從而成為一個對區(qū)域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貢獻的人。諸多地方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的人為現(xiàn)象,筆者認為恰好凸顯了地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地理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

在指導學生利用好閑暇零碎時間,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習慣方面,筆者有身邊的例子:2010年,萬某同學,從興義七中考上興義八中高一時,差7分,因八中降分錄取“三農(nóng)”子女進入八中。到八中學習后,他基本上一個月出一次校門,充分利用閑暇零碎時間學習,別人在玩,他在學。到高三,量變到質變,厚積薄發(fā),2013年考上了清華大學,實現(xiàn)人生的華麗轉身。這個實例,筆者經(jīng)常用作對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從而取得巨大成就的教育素材。

三、“實事求是”思想及啟示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孔子認為,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人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實事求是”思想對課堂學法指導的啟示: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地理學科在初中、高中幾乎都成為學生最害怕的學科,因中考不考,高考中文科學生較少,因此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地理學科地位的重要性,拋棄“主科”、“副科”成見,虛心學習,刻苦學習,不懂就問,盡可能地學好地理。二是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治學態(tài)度,學習態(tài)度科學嚴謹,注重對知識的思考,注重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強化個案的研究與積累。三是指導學生提高學識修養(yǎng),德學并舉。唐朝著名史學家劉知幾認為人須兼?zhèn)洳?、學、識三長,才是一個完善的人。筆者認為“才”即個人的才能,與知識素養(yǎng)密切相關;“學”即知識素養(yǎng),與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密切相關;“識”即有見識,與道德修養(yǎng)密切相關。四是指導學生不要有畏懼心理。筆者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占一半多的學生害怕學習地理。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害怕呢?是我們自己,我們故意夸大地理學科的學習難度,讓學生還沒有學習,就產(chǎn)生畏懼心理。我們教師認為我們已經(jīng)講得很細致、很明白了,學生應該都懂了,對學生期望過高,其實他們對很多問題一知半解,因為教師期望高,學生不懂又不好意思多問。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學法指導上加強對學生虛心學習、刻苦學習、不懂就問的教育引導。地理教育教學中更應強調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性。

四、“學思結合、啟發(fā)誘導”思想及啟示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p>

孔子重視學,也重視思,主張學思并重,思學結合??鬃诱J為,在學習過程中,學和思不能偏廢。他指出了學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主張學與思相結合。只有將學與思相結合,才可以使自己成為有道德、有學識的人。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睉嵟c悱是內(nèi)在心理狀態(tài)在外部容色言辭上的表現(xiàn)。就是說,在教學時必先讓學生認真思考,若已經(jīng)思考相當時間但還想不通,可以去啟發(fā)他;雖經(jīng)思考并已有所領會,但未能以適當?shù)难栽~表達出來,此時可以去開導他。教師的啟發(fā)是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啟發(fā)之后,應讓學生再思考,獲得進一步的領會。

“學思結合、啟發(fā)誘導”思想對課堂學法指導的啟示:我們很多教師都不顧學生感受,按自己的意志完成教學任務,不換位思考,不體會學不懂的感受,還拼命地增加內(nèi)容,怕這點那點的諸多知識遺漏了,怕自己沒講。課堂中,幾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高一年級更是突出,內(nèi)容多,難度大,時間少,課堂活動形同虛設,更談不上讓學生思考,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也基本上難以正常進行。我們不能做到讓學生先認真思考,思考后想不通,再進行啟發(fā),讓他們思考,再開導,讓他們領會,原因是我們的功利思想、社會對我們的壓力、高考給我們的壓力,增加了我們的教學任務,本來新課標書本上知識已經(jīng)簡化,有些已經(jīng)作活動處理,難度已經(jīng)下降,但我們在高考指揮棒下不敢放棄,這是一種教育上的不自信,也是教育教學上智慧不夠的表現(xiàn),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拴腳鏈,束縛自己。學生思考時間少了,又哪里來的學思結合?哪里來的舉一反三?因此,實現(xiàn)課堂教學高效,教師有很大的責任,只有課堂高效了,學生才有時間思考,教師才有時間誘導,學生才能實現(xiàn)舉一反三。做到課堂高效,很大程度上要指導學生進行教材內(nèi)容的“取”和“舍”。舍掉那些不容易啟發(fā)學生思考的部分,取那些能讓學生動起來的內(nèi)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自覺地完成那些看起來自己完不成的內(nèi)容。“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五、“因材施教”思想及啟示

孔子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為一個教育原則,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因材施教”者,這也是他在教育上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直接命題不是孔子提出來的,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并了解學生的特點??鬃恿私鈱W生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通過談話??鬃诱f:“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彼心康牡卣覍W生談話,有個別談話,也有聚眾而談。第二,個別觀察。他通過多方面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學生的精神世界: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單憑公開場合的表現(xiàn)作判斷還有片面性,要 “退而省其私”;只憑一時的行為作判斷還不夠,還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要注意學生的所作所為,觀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傾向,這就可以把一個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徹了。

“因材施教”思想對課堂學法指導的啟示:“教”有教師管教之意,有教師說教之意,有教師身教之意,有教師將價值觀、思想傳教之意,有教師向同行、學生請教學習之意。我們何時管教,何時身教,何時傳教,取決于我們的教育對象。我們的教育對象不可能一致、相同,肯定存在差異。我們必須學習先人,充分了解學生。正如孔子所行,一要談話,通過談話,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家庭狀況,學習存在的最大困難,心理存在的問題,是否有上網(wǎng)、抽煙等不良習慣,是否有異性趨向等。教師要放下架子,用愛走進學生心靈,像父母一樣關心、關愛他們,他們就會向教師敞開心扉,無所不談。教師了解學生需求,了解他們的想法,就會有辦法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如筆者遇到一位學生,高一升高二時很優(yōu)秀,是社團負責人、校樂隊鼓手,高二成績下降,筆者談話教育,效果不佳,再與他進行深度交流時,他終于講了真心話:他想組建一個樂隊,過自己的生活,認為讀書作用不大。筆者從起點、影響、效果等方面引導,以《中國好聲音》的例子引導,最后終于有一定效果,期中考試他成績進步了,數(shù)學還考了班上第一名。只要我們用心,是可以做到“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這一目標的。二要觀察,特別是課余時間、周末,教師要有一雙火眼金睛,觀察學生在沒有老師在身邊時,是否用手機上網(wǎng)、是否看電子書、是否看漫畫、是否看言情小說、是否迷戀游戲、是否好打扮自己、同學之間相處狀況等。觀察要有針對性,對于那些不需要老師、家長管的零管理學生,就不要浪費時間,要把重點放在后進生身上。觀察到情況后,對他們進行充分的了解,有針對性地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的根本就在于導,指導、引導、開導、訓導、教導,導的目的是喚醒,一個自我迷失的學生,一旦被喚醒,一旦被啟迪智慧,可能會變成馳騁疆場的駿馬。我們?nèi)绾渭皶r喚醒他們迷失的靈魂,讓他們短時間內(nèi)恢復學習狀態(tài),是值得我們長期研究的學法指導課題。就是因為不同的教師采用不同的智慧應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才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學特色,成就了許多名師、優(yōu)秀班主任。如果您努力了,如果您的做法與眾不同,也許下一個名師就是您。

六、“溫故知新”思想及啟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習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知識。

“溫故知新”思想對課堂學法指導的啟示: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孔子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極強的實用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研究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試題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選擇題,二是大題。選擇題幾乎都是以一圖帶兩至三個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大題都和圖有聯(lián)系。因此,學習地理,圖是關鍵;學生如何記憶,如何牢記,教師指導是關鍵。筆者要求學生,每天看圖十五分鐘,任意選擇對象、范圍,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即使熟悉的也要重復看,長期堅持,就有效果。這個辦法就是來源于孔子的“溫故知新”。不長期積累,難有新的突破,要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更是如此。

課堂剛開始時,有針對性地對上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對某一部分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問,也是“溫故知新”的靈活應用。教師、學生都是通過“溫故知新”積累知識,成長起來的。連三本都考不上的學生多數(shù)在“溫故”環(huán)節(jié)就沒有做好,更無法做好“知新”環(huán)節(jié),導致知識積累少,進步不大。

七、“快樂學習”思想及啟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

“快樂學習”思想對課堂學法指導的啟示:適合學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學生樂學、好學了,教師就輕松。地理課堂有豐富的素材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與激情,讓學生樂學、好學。如:利用短視頻輔助學習教材知識,在必修Ⅲ“數(shù)字地球”教學中,筆者利用視頻《軍事連連看――數(shù)字地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效果好。又如:學習沙塵暴危害時,如果單靠教師講述,學生難以體會,筆者播放《美國黑風暴》視頻,學生觀看后很震撼,提高了學習興趣。

利用精美的圖片導入新課也是地理課堂激發(fā)學生樂學的常用手段,如旅游地理中學習從不同角度欣賞景觀,選擇象鼻山、貓山、阿詩瑪、仙人指路等特殊精美圖片,學生既能領會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

設置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也是筆者課堂活動讓學生樂學的重要手段,如:學習工業(yè)布局時,讓學生思考作為興義市市長,如何對興義市工業(yè)進行布局考慮;學習“新興工業(yè)區(qū)――意大利與溫州對比”后,讓學生從浙江省委書記、省長的角度,思考如何解決溫州工業(yè)發(fā)展的問題。學生在鍛煉中提高知識水平,在知識水平增長的同時,提高能力,同時更好學、樂學。樂學了,興趣自然濃,有興趣了,當然更容易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