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

第1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探討

伴隨著語文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故此,語文的教學也涌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方法,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課程應當加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學生形成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形成比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及科學文化素質(zhì),因此,本文對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如何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對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中語文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中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面對新的知識缺少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會積極地探究問題,而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也很少給予學生主動討論探究的機會,基本上采用灌輸?shù)纳险n方式,這樣的語文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學習語文的好習慣,比如:預習,復習,課后小結,尚未養(yǎng)成。

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沖突。目前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理論在語文課堂上得不到很好的應用,教師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合適的教學理論強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被學生接受。所以,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結合,故此,新課改必然會在這方面作出相應的改善。

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課改尚在探索的階段,很多教師沒有將新課改的標準把握好,理解透。對新課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學生的思維很活躍,課堂氣氛也很積極,但是實際上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和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本質(zhì)上并沒有提高。

2.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觀念,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視。①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是狹隘的,新課改下,教師應當摒棄一些陳舊的教學思路,改變以往的沉悶的語文課堂,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交流,使得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沉悶的復雜的語言,注意在語文課堂上運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描述出身臨其境的情境,若語文課堂上僅有枯燥的考試重點,便會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求知的熱情。③語文教學的目的不能僅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將重點放在對學生能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上。就語文考試的題目來看,近年來的語文考核題目將重點放在主觀題的考察上,也就是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考評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無法適應這樣的考試形式的,故此,新課改下的語文學習,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zhì)。

在語文課堂上提供民主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師已不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正確的引導學生,指導學生,開發(fā)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將課堂的主導者地位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的課堂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一些語文知識,教師需要指出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足和錯誤,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還為語文添加了鮮活的生命力,提高了語文在學生群體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改變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形式。增加課堂導入的方式。語文的內(nèi)容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在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導入上都可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設置導入的形式,但是導入的形式必須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設置,只有這樣,課堂導入才能使得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就產(chǎn)生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興趣,也會使得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3.高中語文教學語言的創(chuàng)新

教師在講授語文知識的時候注意使用的語言,對于語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知識,有時由于過于枯燥致使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分散注意力,易產(chǎn)生疲憊的感覺,這時,教師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緩解課堂的沉悶,比如使用幽默的語言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情維,使用寓言、歷史故事等增加知識的靈活性,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時還使得學生加強了對知識的掌握。

4.在語文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

新課改環(huán)境下高中的語文教學可以引入現(xiàn)代化的手段,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很多課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豐富了教學的形式,在語文的課堂上引入了視頻、音頻、圖像因素,幫助活躍課堂氣氛,幫助活躍學生思維。在多媒體平臺的建立中,教師可以建立語文學習的專業(yè)平臺,在該平臺上放置與語文有關的學習資料,在平臺上與學生互動交流,探討問題,及時解決語文學習中學生遇到的問題。

新課改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成績,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新課改下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僅是掌握知識,還使得學生更加的熱愛語文,熱愛生活,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zhì)。

5.高中語文教師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堅持新課改長期性和艱巨性

高中新課程改革雖早已在全國各地陸續(xù)開展,大多數(shù)高中語文教師也都基本上適應了新課程教學要求,但也還存在著沿襲保守教學方法、教師凌駕于課堂和學生之上、極度追求升學率、急功近利等現(xiàn)象。但是很多一線高中語文教師對教學改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沒有仔細研讀新教改,想當然、盲目地進行所謂的新課改教學。而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淺的改變教學現(xiàn)狀的簡單做法沒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語文教學課改的死胡同,并產(chǎn)生了畏難心理,使得新課改難以順利進行。高中語文教師要改變這種“盲目”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僅僅滿足于書本或生活中所給予的知識和經(jīng)驗,引導學生學會重新思維和探索。

高中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過程,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和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有機靈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不僅要系統(tǒng)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還必須學習教學科研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積極投身于教學實踐。

6.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和諧的教學課堂

目前,普遍存在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仍然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主。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教師不能做到對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整合,過度重視課堂教學,而不是突破課堂教學的約束擴展到課堂外的社會之中,不重視語文同其他學科知識信息以及日常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除此之外,學校還只是把教學的重心放到高考現(xiàn)實和學生分數(shù),而輕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高中新課改的另外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和養(yǎng)成健康人格。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改變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師生關系,打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絕對權威地位,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通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和質(zhì)疑精神。高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傳授者、講解者地位,而轉變教學中處在配角地位的引導者。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調(diào)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把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和學習的收獲作為判定教學效益的標準。新教改要以學生為本,語文教師要始終牢記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變“傳話筒”為“對話者”,變“單面教授”為“平等交流”,正確對待和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為學生提供在學習和交流中自我展示的各種機會,引導學生把感受和思考用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求知識、發(fā)表獨立見解的習慣和能力,不斷增長知識信息提高和素質(zhì)能力。

第2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0—0047—01

新課程改革在全國推行有些年頭了,在甘肅才起步不久,經(jīng)過兩年的理論學習和對新課程的親自試教之后,我對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淺顯思考:

一、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其實,對于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很難明確的,更不能套上一個固定的模式而稱之為“新課改的語文教學模式”來推廣,因為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采取哪種教學方法或模式,都應該具有以下這些特征:第一,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應該體現(xiàn)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并重;既要重視預設目標,又要重視可能出現(xiàn)的非預設性目標。第二,在教學內(nèi)容上,不僅包含科學學習內(nèi)容,而且要注意引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第三,在教學的方法上,注意多種方法在日常教學乃至一堂課中的結合使用。第四,在教學的呈現(xiàn)上,注意利用問題情境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以吸引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第五,在教學的順序上,遵循“先學后講”的次序,亦即先經(jīng)過學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學習、探究,教師再進行點撥。第六,在教學的組織上,盡可能多地利用師生、生生互動,加強合作與交流。第七,在教學評價上,采取多元、發(fā)展、綜合性的評價標準,以學生的生成、發(fā)展、問題解決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學習結果作為評價依據(jù)。

因此,課改中教師不必用否定傳統(tǒng)的“全新”目光看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積累了不少可貴的經(jīng)驗,如啟發(fā)式、點撥式、討論式等。更何況我們的語文教學有著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廣大語文教師的不懈努力而不斷發(fā)展。如魏書生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六步教學法”,錢夢龍的 “自習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的“四式教學法”,這些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著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為當前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提供豐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jīng)驗,我們還要有新的創(chuàng)造與改革。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不必去刻意追求課堂的“熱鬧”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一改以往教師“獨霸”課堂而造成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了,即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教師為課堂主宰者”轉向“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從“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轉向個性化教學模式,從教師權威的講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互動與對話。我們應大力提倡和推廣這種扭轉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局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而一些教師卻有意無意地走入了誤區(qū)。

有的教師熱衷于“大討論”,以為這就是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一上課,就把設計好的大量問題一下子拋給學生,然后布置學生展開大討論。且不說設計的問題是否抓住了教材重點、是否科學合理,也不說沒有層次、沒有梯度地一下子拋出這么多問題,是否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單說沒有引導,沒有啟發(fā),教師完全放手聽憑學生去進行沙龍閑談似的討論的做法,我們不禁要問: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哪里?討論的質(zhì)量怎么保證?

有的教師追求“看點”,嘩眾取寵。語文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一直被人們口誅筆伐,因此,實行新課改,有些教師就特別注意營造熱鬧的課堂氣氛,刻意制造所謂“看點”,他們的語文課笑聲、掌聲不斷,可謂熱鬧非凡,但是不少課只顧追求表面的繁華,看似熱熱鬧鬧、氣氛活躍,實則浮華空洞、流于形式。有些時候甚至為引學生發(fā)笑而拋出一些無聊的問題。這是不可取的。

第3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學生預習,教師備課。備課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大綱系統(tǒng)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熟練掌握教材的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課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xiàn)。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xiàn)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

我們今天所說的張揚人文精神,就是要尊重人的尊嚴。一是人的生命尊嚴,包括精神尊嚴和靈魂尊嚴;二是人的生活尊嚴,包括人的精神自由愿望、個性舒展愿望、多元愿望。按照這一理解,在語文教育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語自由,人的個性獨立、生命舒展、靈魂生長,則成為非常重要的。誠然,語文教育要學習,但絕不是學習那些純粹的無精神內(nèi)涵的語言字碼本身(事實上,那種純粹的無實際價值意義的語言字碼也不存在)。學習語言本質(zhì)上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人的獨立的自我精神與人格,并在此過程中陶冶人的情感和情操,塑造一個有著獨特的精神、情感、思想、個性,絕對不同于他人,而又與他人、與、與時代相互融洽的真正的自我。換句話說,語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學語言也是學做人,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以語言樹人!這正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所在、魅力所在、價值所在。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談到對語文課程的認識時強調(diào):“一定要改變對語文學科的陳舊看法,認為語文只是瀆讀、寫寫等技術性、技巧性的小事,對人的培養(yǎng)無足輕重。殊不知語言、思想、情感同時發(fā)生,語言這個交際工具不僅是文化的載體,而且還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卑凑沼阡衾蠋煹倪@個思路,具體到語文教育本身,其“人文精神”教育實質(zh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基于語言文字本身內(nèi)容的人文教育?即語言文字動人的韻律、美妙的筆形、或樸素或華麗的辭采以及積淀于語言文字本身的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等;二是基于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nèi)容,如對祖國的忠誠、對自然的贊美、對人類的博愛、對他人的關心、對集體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對父母的報答、對朋友的真誠、對愛情的真摯等等。事實上,語文教育所涵蓋的內(nèi)容還不止這些。唯其如此,這樣的語文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在理解人文教育內(nèi)涵的同時,還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所倡導的人文教育絕不是那種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內(nèi)核的“偽圣化”、統(tǒng)一化、模式化的所謂的“人文教育”。于漪老師對此曾說過:“過去我們反對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提倡人文性。當然不能把語文課教成思想修養(yǎng)課、道德品質(zhì)課或其他課等等,語文課就是語文課,須把握它的本質(zhì)屬性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貫徹人文精神,以培養(yǎng)學生,收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之功效。“一度時期”,工具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的語文教育為“應試”而進行的近似于“技術化”的語文訓練總是在消解著學生作為“人”的思想與情感,扼殺了學生作為鮮活個體的個性與精神,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內(nèi)核的“灌輸式”教育由于它遠離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遠離當今的社會生活,使學生對此有著強烈的排斥傾向。加之現(xiàn)代社會市場、商業(yè)文化大潮所帶來的膚淺、飄浮甚至于頹廢的社會人生意識對學生的影響,從而造成學生思想貧乏、情感蒼白。這也有力地支撐了語文教育需要真正的“人文教育”這一新課程理念。

第4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高中語文新課改雖然已經(jīng)實施幾年了,但在一些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著不和諧,甚至是激烈的矛盾沖突。我們沒有回避的必要,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并積極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問題,才是對學生負責、對教學負責。高中語文新課改到底存在哪些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應對,這已經(jīng)成為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2高中語文新課改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

2.1課程設置難以統(tǒng)籌新課改在課程設置時,將高中語文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課兩個部分,目的是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學習的寬度,為教學提供更多種選擇。在實際執(zhí)行中,由于教師對選修課把握存在一些困惑,不知應該如何進行相應處置。選修課有五個系列:小說與戲劇、詩歌與散文、新聞與傳記、文化論著研讀、語言文字應用。如何進行選擇,開幾個系列比較合適,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如此等等,都讓教師感到束手無策,有的學校統(tǒng)一要求將選修課都納入必修課的范疇,這無疑加重了教學負擔。如果選擇草率處置,其效果當然難以保證。

2.2學習模式適應較難新課改要求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是想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言堂”教學模式,這對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當然是有幫助的。但是,在具體實施時,由于教師普遍缺失操作技巧和方法,自主學習變成“自由學習”,合作學習只見形式不見效果,探究更是無形也無實際內(nèi)容。課堂教學變成“四不像”,教師掌控能力下降,課堂秩序自然是亂象叢生。學生素質(zhì)能力提高成為美麗的理想。

2.3教學實踐爭議頗多新課改特別強調(diào)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教學實踐的確可以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并通過社會實踐獲得課本、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像參加報告會、研討會、社會調(diào)查、辯論會、出墻報等,都可以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但由于現(xiàn)實條件制約,這些實踐活動的可行性真的是微乎其微。學校擔心安全問題,當然不支持學生外出活動;家長擔心成績,更是不贊同什么實踐;學生要迎接高考,當然也缺少參加實踐活動的動力和激情。因此,教學實踐難以正常開展,理想還停留在想象里。

2.4評價方式無法推行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新課改要求實行學分制、等級制,就是通過積分的形式學習課程內(nèi)容,達到一定學分就算達標,而等級制是對平時學生具體表現(xiàn)給予等級評分。像考試測驗,用等級制進行評價。這樣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革除唯分數(shù)論成敗的弊端,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人格奠定基礎。但是,現(xiàn)行分數(shù)評價方式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力,特別是高中還面臨高考這個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改變評價方式的難度可想而知。家長不答應,社會不認可。新的評價制度面臨尷尬,推行難度加大。

3高中語文新課改理想與現(xiàn)實矛盾沖突的應對策略

3.1全面整合優(yōu)化課程學習資源高中首次實行必修和選修課程設置,目的是增加課程內(nèi)容的豐富性,為我們教學提供更多教材文本,我們不必在“必修”和“選修”這些字眼上躊躇。因為語文學習是很寬泛的,并不像數(shù)學有那么強的系統(tǒng)性,這些課程內(nèi)容只不過是學習的載體和范本,無論選擇哪篇文章,都不存在實質(zhì)差異。因此,我們不妨對必修和選修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根據(jù)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選編成屬于自己的教學文本?!吨袊糯姼枭⑽男蕾p》屬于選修課程,可以適當選擇其中內(nèi)容作為必修內(nèi)容來學習。像《長恨歌》、《登岳陽樓》、《西門豹治鄴》、《獄中雜記》等,都比較有代表性,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歷練機會。

3.2建立新型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新課改要求語文課堂教學引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摒棄“一言堂”傳統(tǒng)教學習慣。這是目前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改革內(nèi)容。在建立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時,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接受能力等因素,對模式進行適當調(diào)整。如學習文言文時,要注意講練結合,增加訓練推演內(nèi)容,讓學生獲得更多實戰(zhàn)演練的機會。這對提升語文素質(zhì)有重要幫助。

3.3把握教師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新課改要求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這不是弱化教師的作用。相反,教師通過身份轉型,發(fā)揮的作用更大了。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是“主宰者”,現(xiàn)在要轉變?yōu)檎n堂教學中的服務者。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參與、合作,都對開展課堂教學發(fā)揮重要作用。以往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教師處于檢察官或者旁觀者的位置。如果教師能夠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學生學習熱情必然高漲;如果由學生提出問題讓教師來思考回答,恐怕會帶來轟動效應。既然學生是課堂學習主人教師是課堂教學服務者,就應該把課堂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如一些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訓練內(nèi)容的設置等,不妨多采納學生意見。

3.4注意教學方法運用的實效性教無定法,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要增加課堂的層次性多元性,這勢必對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提出更高要求。針對性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教法,這樣才能發(fā)揮其主動效應。為了讓學生能夠有學習的沖動和欲望,我在課堂內(nèi)采用“情境描述法”、“生活矛盾舉例法”、“文本劇情演繹法”、“橫向橋接插入法”等,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能夠在實情實景氛圍中獲得更真切體會,透過直觀視覺、聽覺沖擊,產(chǎn)生同感共鳴。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師可以利用“橫向橋接插入法”,將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的相關畫面橋接進來,讓學生進行對比,看人物服飾、肖像、神態(tài)的不同。林沖原來是盔明甲亮、威武雄壯、風流倜儻、錦衣玉食、春風得意,背景是華麗的校場、宮殿;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是時過境遷,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整天是愁眉不展,冰雪下的草場更是凄涼不堪。這樣前后對比,自然能夠感知人物命運的變化。通過橫向橋接插入比較,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人物命運有清晰把握,也讓學生在細節(jié)分析解讀中獲得更多感知手段。

3.5正確處理好對學生行為評價新課改要求用學分制和等級制對學生行為進行量化評價,其實我們應該正確理解這種評價制度,在具體實施中還要考慮一個過渡的問題,學生對新型評價體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考試時還是要注意分數(shù)制和等級制的并行,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還是要注意激勵為主。要盡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表現(xiàn)采用委婉的手法,巧妙引導,或者讓學生自評互評,也可以采用激將法、對比法、舉例法等特別方式,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學習魯迅作品時,學生大多感覺難度較大,教師需要用合理的評價措施激勵學生學習熱情。像《祝福》這篇小說,中心人物是祥林嫂,對這個人物的認知,學生肯定會存在很多分歧。因為在那扭曲的社會背景下,祥林嫂作為一個弱女子,沒有與社會抗衡的能力,悲慘命運早已注定。要讓學生能夠達成思想共識,還需要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如果教師能夠深入到小組討論之中,將學生看法中的“亮點”都集中到黑板上,并適時給予積極評價,或者是將學生的獨特見解也一并列入,即使這些觀點存有局限性,教師也要肯定其思考價值,相信學生一定會受到極大鼓舞,參與討論學習的熱情也會大增。

3.6做好教材與生活實踐的鏈接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多采用實踐活動,讓學生用實踐體驗的方式獲得真知,但由于條件所限,很多教學實踐難以實施。如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時,秦王約會趙王,這本身就是一個計謀,如果趙王不敢赴約,就表明趙國的軟弱,秦王便會采取更大膽的行動。這就叫做“投石問路”。趙王準時赴約,而且藺相如在酒會上請秦王奏缶,對秦王形成步步緊逼之勢,突出藺相如的“智勇”。如此,我們自然會想到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險境:遇到騙子,受到威脅,或者被壞人綁架。在這種危險的情境下,我們不僅需要沉著冷靜,還要注意講究策略,巧妙和對方周旋,贏得時間和時機,就可以順利脫險。在“智勇”較量中,“智取”往往是最好的選擇。

4結語

第5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眾所周知,在目前我校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學科知識面寬、見效慢、提高幅度小的規(guī)律制約,加之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普遍存在著語文學科“學與不學一個樣”的片面認識,甚至一部分學生放棄了語文的學習,造成語文課堂紀律混亂、學生難以管理、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尷尬現(xiàn)狀。

對此,我認為,按照新課改的精神和要求,以學分認定為契機,大力推進學生評價方式改革,必將對我校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知道,評價方式不僅僅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檢測、評價和反饋,在更為重要的意義上,它還直接對教學工作起到不可忽視的導向作用。

二、構建課改背景下新的評價體系的具體做法

依照《江蘇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江蘇省省普通高中學分管理指導意見》和我校制定的《獐溝中學中學高中學生學分認定管理暫行規(guī)定》,我們在高中語文必修模塊I學分認定工作中,是這樣構建課改背景下的評價體系的:

1.評價原則

(1)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全面評價的原則;(2)注重過程性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評價的原則;(3)注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原則。

2.基本評級體系的構建

(1)采用學分管理的辦法,即學生完成每個模塊的學習并通過考核后將獲得相應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個方可畢業(yè);其中,語文學科在5個必修模塊共設置10個學分(每個模塊2學分)。學生完成模塊學習并獲得學分的必備條件是:學習時間達到總學時的5/6以上;該模塊考試成績達到合格要求;學段內(nèi)的過程性評價考核合格。(2)綜合評價成績由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部分組成,其中終結性評價(即模塊考試成績)占總評價成績比例的70%;過程性評價占總評價成績的30%。綜合評價成績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則予以認定學分,否則不予認定學分。

3.過程性評價

(1)過程性評價的原則。注重學習態(tài)度的原則:在評價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在該學段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學習態(tài)度、價值取向和精神狀態(tài),重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良好品格。

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原則:評價不是目的,評價只是一種手段,推進評價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仍然在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有高有低的差異化原則:過程性評價絕對不能流于形式,搞“一刀切”,應該充分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實際差異,對不同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鼓勵先進、激勵后進。

備課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原則:在過程性評價中,備課組應該承擔起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職能,做到過程性評價標準與評價程序統(tǒng)一,確保評價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2)過程性評價的內(nèi)容。出勤評價:科任教師應嚴把考勤關,確保出勤達到評價要求。出勤評價占過程性評價成績的10%,就每個學段30―40學時而言,缺課25―33學時以上則直接判定為不予認定學分。

學習態(tài)度評價:構建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就應該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鼓勵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良好品格。

課堂表現(xiàn)評價:遵守課堂紀律是課堂表現(xiàn)的前提,積極參與課堂是課堂表現(xiàn)的關鍵。

作業(yè)情況評價:在評價中,我們將課堂表現(xiàn)按照作業(yè)收交和作業(yè)質(zhì)量兩個基本指標來進行評價的,既關注學生作業(yè)的收交情況,又特別強調(diào)要確保作業(yè)的質(zhì)量。

平時單元檢測:平時單元檢測也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3)過程性評價的程序。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依據(jù)《高2010屆語文備課組模塊I學分認定過程性評價標準》,如實及時填寫《學生發(fā)展性評價手冊》,記載學生日常表現(xiàn)情況。

4.終結性評價

每個模塊結束都應該進行終結評價。就終結性評價的功能而言,終結性評價應該能承擔起對該模塊所學知識的檢測評價功能,并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正面的導向。

根據(jù)目前通行的做法,終結性評價的任務是由期中、期末考試來承擔的。

三、我的體會和建議

1.教師必須對新課改背景下評價方式改革認識充分、思想重視

對新課改背景下新的評價方式,我們必須做到認識充分、思想重視,切實把評價方式改革作為一項有利于教師教學、有利于學生成長的重大原則性問題來抓,切忌流于形式,切忌成為兒戲,更不能給學生留下“過程性評價只是形式,關鍵要看終結性評價”的錯誤印象,確保評價工作的嚴肅性、規(guī)范性。

2.做好平時記錄是保證評價有據(jù)、公平合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做到評價有據(jù)、公平合理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填寫好《學生發(fā)展性記錄冊》,平時注意隨時記錄好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做到給分有據(jù),扣分有因,真正把學生的差異性反映出來,確保評價工作的公正與合理,以激勵先進、鼓勵后進。

3.必須把握正確的評價方向與目的

新的評價方式為改變語文課堂紀律混亂、學生難以管理、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尷尬現(xiàn)狀提供了一條新路,但是,應該注意把握好正確的評價方向與目的:(1)評價不等于懲罰。(2)評價不能取代教育。

4.模塊考試應充分承擔起應有的評價職能

建議學校改變期中、期末考試命題模式,盡可能的使考試命題貼近教學和教材,切實承擔起終結性評價對教學和學習的正面導向,與過程性評價一起構建起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

5.增加過程性評價在總評價體系中的比例

在今后的評價體系改革中,可以考慮增加過程性評價在總評價體系中的比例,使之達到或接近40―60%,盡可能的充分發(fā)揮過程性評價功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加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對學生學習過程特別重視的理念。

第6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一、新課改對語文教師的要求

1.正確看待課程改革,樹立對新課程改革的信心。

新課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師的教學壓力,因為他們要改變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教學模式,探索新課程的新模式,還要面對家長和同事的質(zhì)疑。并且很多家長的觀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只關注考試結果,對新課程改革缺乏應有的信心。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嚴重地制約著新課程改革的進度。新課程改革要求老師轉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側重于知識傳授的傾向,要將學生的健全人格、綜合素質(zhì)作為新課程教學的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具備全面、開放的知識結構。

語文反映的社會生活是個大千世界,涉及各種領域,重視各種觀念的交叉與共存,語文與思想道德、社會生活、歷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學等有密切的關系。這些都要求語文教師要具備全面、開放的知識結構。

3.要有獨立鉆研教材的能力。

提高獨立鉆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師憑借教學參考書去教課,教死書。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師教活的知識,培養(yǎng)活的能力,教師必須提高獨立鉆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結構,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語言特點、藝術特色等。

4.老師要辨證地看待學習方式。

一般老師會局限于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即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自主性學習只有對話和提問才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其實新課程強調(diào)的是學生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靈活地選擇探索、接受、體驗或者模仿等多種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因此老師要辨證地看待學習方式的改善。

二、新課改下高中語文的教學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國學生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下,被動的接受知識已經(jīng)形成了習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已經(jīng)成了一個普遍的問題。高中生在經(jīng)過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習下,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獨立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將學生引入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之中。自學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生把知識內(nèi)化的重要途徑。自主學習能力關系著學生能否在學習的道路上行走的長短。因此,學生應在課堂聽課基礎上,全面系統(tǒng)認真閱讀課本,并利用各種資源(上網(wǎng)等)獲得相關的輔導資料。

在課堂上,筆者結合教學目標設計足夠數(shù)量的探究題目,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開展學習活動,自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組間巡視,對后進生開展輔導,對其他學生進行思維方式上的點撥、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按照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用自己的思維獲取知識,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認知,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2.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了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課前預習,讓學生對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書中各類注釋,研究課前提示、課后習題,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語言特色。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會思考,依據(jù)學習要求以及提示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開展閱讀,課文中有答案的劃出來,養(yǎng)成作批注,做筆記的習慣,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活學活用,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3.采取展因材施教的方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存在學習基礎與認知能力上的差異,采取因人而異、因需而導、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教學中開展分層施教,使全體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內(nèi)得到發(fā)展、提高。教師在備課時就要統(tǒng)籌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區(qū)別對待,在課堂提問設計上既要有拓展性較強的問題,也要有難度一般、基礎性的問題,既要考慮優(yōu)等生的認知能力,也要兼顧后進生的學習實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全體學生的實際,盡量兼顧更多的學生,在開展分組探究時注重優(yōu)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課堂提問時向優(yōu)秀生提問一些難度較大的思考題,并要求他們講述自己的思考過程,供其他學生借鑒。對于優(yōu)秀生,可以在課堂作業(yè)以外專門布置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防止他們在學習中出現(xiàn)“吃不飽”的現(xiàn)象,學困生則注重基礎知識訓練。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因生夯實語文基礎,注重課本知識理解與語言文字基本運用,對中等以上學生強調(diào)靈活運用與深入理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教學目標。

4.重視課堂互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占據(jù)課堂全部時間,學生在下面被動聽課。這種教學方法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該重視課堂互動,開展課堂討論,積極啟發(fā)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5.注重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第7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一、因為強調(diào)綜合性學習,而迷失了語文教學的本性

語文作為一個學科,有著自己的目標任務以及學習方法。學科之間有交叉但絕不可互相替代。我們不能把語文泛化。倡導綜合性學習、突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應以尊重語文的學科特點為前提,不能喧賓奪主。要知道,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的學科,語文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在于“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沒有閱讀、寫作技能的提高,科學教育、審美教育等也就無從附著,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作為真正面目的語文必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有機融合。教學中也應該如此,該精講的語文知識還要大力講,反復講;該訓練的方面還需要訓練,不能因為怕偏離人文性,而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提高讀寫能力是他們學習語文的最基本要求,要讓他們先學會掌握語言表達的工具。有了基本的語文功底,然后才能談上審美、素養(yǎng)等方面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也才能談得上人文素養(yǎng),語文課要始終堅持以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為語文教學的根本,這是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毋庸置疑的。

二、過分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淡化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紀律觀念

新課改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要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等,把學生當做有一定潛能的人。努力挖掘他們的潛能。但是實際操作中卻出現(xiàn)了人們不愿看到的現(xiàn)象:課堂上,教師準備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看書、討論,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問題也沒有適當?shù)膯l(fā)和指導。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討論,表面看來比較熱烈,但究竟他們在討論什么很難知曉。殊不知,有些學生在自由討論時,東拉西扯,脫離討論探究的問題,結果是一節(jié)課結束了,問題還沒有解決。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很少,甚至沒有,既浪費時間,又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注重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又要強調(diào)教師的點撥與精講作用。

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是師生的共同協(xié)作,雙方智慧火花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特別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精彩點撥,優(yōu)美語言,精辟論述,透徹分析,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師的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目標,便于教師掌控整個課堂,更便于掌握學生討論時是否脫離討論話題,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予以糾正,也有助于在語文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和組織紀律觀念。教研理論

三、過分追求課堂形式的新奇,忽視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需要,教師課堂關注對象嚴重錯位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達的今天,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在擴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習興趣、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部分教師為了追求課堂形式的新奇,在上一些公開課、示范課時,把大量的課前備課時間用于課件的精美制作上,而無暇去備教材、備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道教學程序都通過電腦演示出來。但要知道,電腦終究不如人腦靈活,因為設計的程序不易更改,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只能把時間更多地關注在課件的播放切換上。尤其是對操作課件不很熟練的教師來說,只能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貫注地呵護。多媒體在教學中顯示了巨大的優(yōu)勢,它可以地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學生引入一個嶄新的教學環(huán)境,又可以在瞬間展示大量的資料。所以討論它有無運用必要的意義不大,我們強調(diào)討論的是它的如何應用。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永遠是工具,工具應為人服務,要恰當?shù)倪\用,若喧賓奪主,那就事與愿違了。比如板書,在黑板上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靈活機動地處理。一旦改為電腦投影,結果常見學生回答不到標準答案,老師就在那兒兜圈子,大有不說到標準答案決不罷休之勢,似乎為了完成多媒體的展示而教學。當然,教者也是欲罷不能,無可奈何。殊不知,電腦是死的,而人腦是活的。于是,課堂上本該被關注的學生這一主體卻被忽視了,整個課堂變成頻頻切換畫面的課件展示會,從而使教師課堂關注對象嚴重錯位。

四、過分強調(diào)賞識教育,忽視必要的批評,貶低了表揚的價值,不利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

第8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多元性實踐模式;具體舉措

針對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的課堂互動上普遍存在的教學方法閉塞單一、課堂氛圍沉悶消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熱情度不高等典型性的瓶頸問題,適時靈活地將多元性的適配教學融入具體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通過鮮活生動的互動教學情境展示、風趣詼諧的交流語言問答、靈活多元的角色扮演式的人性探究,從而調(diào)動整個語文課堂教學向“斑斕多姿”的“視聽語文”模式轉變縱深。

一、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內(nèi)涵

首先,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系統(tǒng)所選取的教學材料內(nèi)容新穎、涉及領域復雜繁多、考試范圍多元廣泛。語文教學也逐漸突破了舊有固定的“重點字詞短語圈劃”、“難點易錯集中講解”以及“考試測驗反復鞏固”的三大“王牌模塊”的束縛,逐漸擴展至加強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設計、提高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以及深化教育教學結構的人性實用層次。

其次則是新課改對于高中語文整體教學機制的視線拉伸、視野縱深、視角拓寬,無論是教師自身還是學生群體,都不同程度地擯棄、改變了陳舊的語文學科的教學學習理念,真正“解放自我”去認知語文、體味語文、享受語文。

第三則是新材料作文所帶來的“應用革命”,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系統(tǒng)重要組件之一的作文寫作也開始呈現(xiàn)多樣奇巧、超脫寫意的趨勢,不斷涌現(xiàn)的散文詩、微小說、擬古文等等大異“舊作文”的新文體,這都是新課改革命浪潮所引領的具體而微、顯而易見的普遍變化。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更新式解析與具體化應對

1.立足學生實際,增減教學內(nèi)容,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整體綜合的規(guī)劃設計。要想使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學好語文,就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心智思維和道德情感基礎出發(fā),同時結合新課改方針所要求的整體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從而確立要達到一個怎樣的教學目的。在具體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根據(jù)新課改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要求,適時增刪教材內(nèi)容,及時調(diào)整教學任務,讓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僅可以“應試”,更可以“應用”;另一方面更要突出高中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將一些本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社會見聞、人物故事、文化現(xiàn)象具體化、方法化、模式化地融入具體的字詞講解、短語剖析以及閱讀考核等主要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想學語文、要學語文、愛學語文。

2.加強閱讀積累量與應用寫作量,做到讀寫結合

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作為高中語文教學重要組件以及考試測驗“壓軸大戲”的作文寫作,更是需要長期的積累磨礪,才能內(nèi)化吸收,形成系統(tǒng)性的構筑體系。而高中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同樣需要長期的語言積累和不斷的專業(yè)訓練,只有讀得多、懂得多,才能有“東西可寫”。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尤其加強學生的閱讀量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形成自己的“文科式”的思維模式和價值體系,同時在一系列的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去讀出語感、品析句意、學會章法等等基本的閱讀技巧,從而將“聽說讀寫”合理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實踐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社會實際的實用能力,避免空泛教條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畢業(yè)生不一定要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能讀懂社會生活里的文字,能寫工作和學習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得熟練于心不可”。在實際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高中學生所處的心理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講授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可以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介紹相關的應用知識,包括書信、邀請函、宣傳語等;而在講解應用型的語文知識時,要充分與學生互動交流,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參與其中,扮演其中的角色,從而進行情景模擬式地“娛樂式”學習,從而巧妙地規(guī)避言之無物、機械填鴨的最為忌諱的教學困境的出現(xiàn)。

結語:新課改浪潮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劇烈沖擊以及顛覆式變革,更深次的還是對當下處于瓶頸期的高中語文教學體系的警醒和引導。窮則變、變則通,在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的就是求變、實踐、再檢驗、再改進,真正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從器物層面到制度階段的轉變。高中教育教學系統(tǒng)的師生群體應當聯(lián)袂協(xié)作、共襄盛舉,切實、協(xié)調(diào)、高效地去營造活躍多元的教育氛圍,從而在貫徹實踐新課改題中要旨的同時,共同推進高中語文教學改革進程的積極、持續(xù)、長久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9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學;教學過程;問題;對策

新課程對學生的要求逐漸提高,對于高中生而言,語文水平的高低不僅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成績,更是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重要影響,所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已成為當今教育過程中的關鍵。

一、農(nóng)村高中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1.教學設施落后

農(nóng)村高中由于當?shù)亟?jīng)濟水平有限,所以學校的教學設施相對比較落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沒有資料可以查詢,導致學生放棄了自主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多媒體技術的幫助,只能以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進行,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一人唱“獨角戲”,這對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消極的影響。

2.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高中生面臨升學壓力,學生認為語文相對簡單,不僅僅因為語文是他們的母語,還因為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沒有固定的解題模式和答案,學生在考試時,正常發(fā)揮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再加上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像英語可以短期內(nèi)提高學習成績。學生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發(fā)現(xiàn)語文成績并沒有提高,這就使得學生認為學習沒有效果,從而放棄繼續(xù)學習。

3.學生的閱讀量達不到要求

由于農(nóng)村高中教學設施缺乏,圖書館的庫存量達不到要求,很多地方的圖書館甚至只是擺設,不對學生開放,只用作應付上級領導檢查工作,這就會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達不到要求。而在學生當中風靡的“網(wǎng)絡小說”良莠不齊,這些小說不但對學生的閱讀沒有幫助,反而會逐漸吞噬學生的內(nèi)心,讓學生沉迷于小說虛構的世界中。

4.學生課后練習不夠

語文雖然是母語,但也是一門語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所以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就需要學生注重練習,如此才能提高學習能力。而對于高中生而言,很多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分給了數(shù)學以及綜合類科目,對語文的練習遠達不到要求,這就使得學生的語文水平相對較低。

二、針對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的對策

1.因材施教

教師要善于變換教學模式,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對于語文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要從基礎知識入手,幫助他們夯實基礎,提高學習能力。而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為他們準備具有一定難度的文言文以及閱讀材料,幫助學生進行更深程度的學習。

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基礎教學完成以后,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盤點,幫助學生掌握詞義、詞性的變化以及課文的翻譯,當學生的基礎知識準備充分時就可以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摘取《左傳》中的類似文言文作為學生的課后讀物,這樣,既開闊了視野,又提高了語文學習水平。

2.“閱讀角”的建立

閱讀量是決定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課堂上應為學生準備豐富的閱讀材料供學生選擇,還可以在班級建立閱讀角。教師可讓學生按照學號,每節(jié)課進行美文推薦,與同學一起賞析,學生在課下的準備中會閱讀很多文章,這就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量。同時,教師在課后可以將學生推薦的文章打印出來,貼在班級的閱讀角,方便其他學生的閱讀。

3.注重師生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一味地講課,不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師要注重和學生的交流,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向?qū)W生傳達語文的重要性,同時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4.隨堂練習不可少

語言的學習都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語文更是如此。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為進一步的學習做鋪墊。高中生學習科目較多,導致分給語文的學習時間很少,并且語文教材中的練習相對較少,對此,教師可以羅列考試真題,利用上課時間進行隨堂練習。

例如,基礎知識一直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及難點,考試時基礎知識也是拉開學生差距的關鍵,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多種類型的隨堂習題,從錯別字、拼音、病句辨析以及文言文的詞義辨析下手,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農(nóng)村高中硬件設施相對較差,但這不應該成為阻礙學生和老師進步的理由。教師要靈活面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困境,促使他們在語文的學習道路中贏得最終的勝利。

參考文獻:

[1]鄒櫻.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的矛盾與解決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