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學作品影視化的利與弊范文

文學作品影視化的利與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學作品影視化的利與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學作品影視化的利與弊

第1篇:文學作品影視化的利與弊范文

關鍵詞:中職語文 情境教學 方法與途徑

語文情境教學是讓學生體驗課文內容,點燃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思考、體驗、感悟和應用,形成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相比其它課堂而言,語文課堂更具藝術性,多元化的課程,造就了其風格的千變萬化。人們常講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求定法,但求得法就是這個意思。作為中職的語文教師,究竟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做到“得法”?筆者根據(jù)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得出,在當前中職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注意語文的情境教學,且要不斷地從中找尋教學規(guī)律及方法。

一.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模擬畫面再現(xiàn)生活情境

很多常識與文章所描繪的東西,書本上可能經常會出現(xiàn),但由于生活環(huán)境所限,學生并未有親身體驗的經歷,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正好可以彌補這個缺憾。例如,學生在《天山景物記》的學習中,我們就可借用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對作者筆下形容的天山景物進行再現(xiàn)。廣闊富饒、婀娜多姿、雄偉壯麗這些不再只是抽象形容詞,野花絢爛、激流湍急也沖破了天馬行空的想象。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學生都可自覺將文章中的圖片與文字同畫面相比較,在感嘆作者文采風流的同時,還可欣賞那些賞心悅目的風景畫面。

再就威尼斯這個水上城市來說,我國北方學生他們沒有經歷過,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想象出沒有街道和汽車的晴朗空間?但通過圖片的欣賞。學生就如同自己身臨其境般不但可準確表述其地理位置、地質風貌以及城市格局,且還能比較生動再現(xiàn)出當?shù)仫L俗民情及文化古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地更是充滿神往。

在學習《老人與海》時,筆者先給學生播放電影版的《老人與?!菲危瑢W生通過觀影,感受課文描述的場景,然后再對比文章的描述,真正體會老人的內心感受,這樣既方便快捷,又節(jié)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更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再如,現(xiàn)在“電視詩歌、散文”已成為一種閱讀、欣賞的新時尚,深受大家歡迎。我們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對游記散文、詩詞等作品進行這種可視可聽的導讀教學,使學生進入情境,更好的閱讀文學作品,并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二.用音樂渲染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

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人,他們無論是在拜讀文章還是在繪畫賞析及聆聽音樂的時候,都能置于其中,與作者靈魂上產生共鳴。當然,在這里最具感染力的還當屬音樂,恰當?shù)囊魳穼τ阡秩菊n堂情境來說,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我們在學習詩歌鑒賞之時,筆者選取了類似《一剪梅》的曲調作為學習的開頭,這首樂曲纏綿而悠揚,促使課堂上學生的心靈恍若洗滌了一般,再無喧鬧,靜靜沉醉其中;在學習《赤壁懷古》時,筆者就以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作為開場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作者的、課文的背景。

與此同時,我認為音樂與詩歌其實是相通的,通常我們所講的感于內、發(fā)于外就是這個道理,它其實是創(chuàng)作者感情的一種外露和抒發(fā)。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并欣賞詩歌,那么就必須對作者生活環(huán)境、時代背景進行相關了解,在意象之外將自身經歷與之融合,只有如此,才能深刻了解詩歌情境,做到感同身受,也只有這樣,才能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與生動美。

三.編制表演情境,讓學生體會語文課堂的愉悅

思維活躍是學生的天性,但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往往局限于書本之中,因此,很多學生不愿意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語文的學習當中去,上課容易出現(xiàn)頭疼、犯困的懶惰習性。然而,如果將表演與學習相融合,那么就會激發(fā)他們自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表演有助于更好將課本與生活相聯(lián)系,準確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而推動情節(jié)不斷發(fā)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題。比如在學習《雷雨》的時候,學生基于對語言和人物性格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課本劇表演,充分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語氣及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極具時代特征性。課本劇表演可以逼真地再現(xiàn)作品中的情境,使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生動、性格鮮明。又如講小說《項鏈》,抓住馬蒂爾德“借、失、賠、識”項鏈的四個情節(jié),讓學生演示,學生身臨其境,在此基礎上,認識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悲劇命運。課本劇表演不僅可以擺平學生面對抽象的語言符號欲說不能、欲罷難休的心理,使他們心悅誠服,而且還可以還他一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

我在講授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就采用了這種情境教學法,效果頗佳。用形象來反映生活是文學的基本特征,有些作品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遠,學生不易理解,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再現(xiàn)法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例如,讓學生親自扮演角色,體會角色魅力,再從扮演過程中領會課文中人物的性格,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學話劇《茶館》時,也可以采用這種形式,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創(chuàng)設口語表達情境,激發(fā)中職生交流學習的欲望

教師有意識地每周在語文課程中設置一節(jié)說話課,讓學生多一些說話的機會,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學習語文的熱情。如,通過語文教師提出激疑性問題,引起學生產生疑問,然后帶著解疑的欲望去學習新課。練習時可讓學生兩人對話、小組討論、登臺演講;可以開故事會、提問老師、討論課文、社會新聞等,語文教學重視說話即是回歸原本,也是改革創(chuàng)新。說它回歸原本,因為口語交際是人類日常活動的最主要內容,學習語文主要是為生活服務(寫作是少數(shù)社會成員的事),可是能把話說好說準確的人卻不多,說出藝術性的人就更少了,所以說話是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說它改革創(chuàng)新,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而言的,因為過去的語文課,學生是只用耳朵和大腦的,嘴的功能未能很好地開發(fā)和充分利用?,F(xiàn)在重視說話,并把它上升到交際的作用上來認識,相對于過去的教學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改革與進步。

例如,教學元雜劇《竇娥冤》時,我設計了相關交流問題引入對情境的思考:錄像中是如何表現(xiàn)“竇娥”指天斥地的沖天怒氣的?這表現(xiàn)了“竇娥”怎樣的性格特點?然后與課文對照,看作者是怎樣用文學語言來表現(xiàn)這些內容的。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能力。

另外可以嘗試如下做法:1、主持人活動。期初,我將全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分解給全班同學,每課(含作文指導課)由一人主持,他人配合。上課時完全由學生按照一種開放的、自由的狀態(tài)開展活動,其中有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同學間指名回答問題。課堂上常常是唇槍舌劍,一派熱鬧,學習在說話中完成。2、對話式作文。教師有意布置對話作文題讓學生2-3人一組談話,并做出記錄,然后再整理記錄。討論題如:雷鋒傻不傻?桃花與的對話,老師可否看學生日記?學生上課不認真責任在誰?要不要背書?學生玩游戲機的利弊,試談今天的中學生……3、社會問題評點,教師有意識地把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社會熱點問題拿到語文課上進行討論。由學生主持,教師不定基調,不參與表態(tài),不支持哪一種意見,讓學生自由暢談、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因為這類問題常是社會熱點最能引發(fā)學生發(fā)表見解,談話效果一般都較好。如,①北約炸了我使館,我國怎么辦?②評“抄作業(yè)“的利與弊;③中職生的追求;④理想的階梯是什么?⑤誠信的價值……如今影視已普及到尋常百姓之家,影視中人物的語言都是錘煉的語言精華,學習者如有意留心,當能學到很多寶貴的東西。崔永元的機智、白巖松的沉穩(wěn)、敬一丹的莊重、曹穎的鮮活……教師課上有意提醒學生模仿影視人物對話,提高語文課堂語言表達運用的水平。

此外,改進教學手段,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探索意識,利用直觀教具、模型、圖片等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與形象逼真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感官的興奮,促進積極情感的形成并因此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應。我心里一直深深地記著這樣一段話:中職語文教師只有通過打造自我品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用熱情、豁達、誠懇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親切、和藹、真誠的語言感動學生,用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真正喜歡上你的課,享受課堂帶來的樂趣,才會圍繞你的指揮棒轉,教學工作也能順利開展,語文教學才能走上高質高效的新路子。

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學的方法如果觸及到學生意志及情緒的領域,那么這種教學方法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對于中職語文教學來說,其本身所具有的豐富多樣性更可能對學習有所幫助,只要教師充分發(fā)揮當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因文制宜,使學生與作品合二為一,更好地將個人因素引入到作品情境之中,如此,情境教學定會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綻放奪目光輝。

參考文獻:

[1]馬麗彥.淺談情境教學在高職高專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1(03).

[2]胡彩娣.走出情境創(chuàng)設的誤區(qū)[J]. 教育藝術.2010(11).

[3]江永勝.情感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催化功能[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