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

第1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當前青少年以“80”后、“90”后為代表,由于處于社會轉型的階段,社會風氣,人文觀念、思想,錯綜復

>> 論青少年犯罪預防的體系構建 青少年犯罪預防對策 英國青少年犯罪預防的經(jīng)驗 構建青少年犯罪預防體系的思考 社會保障與青少年犯罪預防 恐懼效應與青少年犯罪預防 青少年犯罪預防工作初探 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預防問題初探 論青少年犯罪預防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論青少年犯罪的預防 青少年犯罪預防中思想教育慣性的改進 “自我同一性”的確立與青少年犯罪預防 師生關系互動與青少年犯罪預防 從“合肥少女毀容案”談青少年犯罪預防 流動人口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之研究 關于農村青少年犯罪預防問題的研究 基于社區(qū)教育的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研究 論青少年犯罪之社區(qū)預防 論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與預防 論青少年犯罪及預防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參考文獻:

[1]楊亞芳.《加強青少年罪犯感恩教育之我見》 中國監(jiān)獄學刊 2012年第2期.

[2]謝利蘋 《青少年網(wǎng)絡犯罪心理分析及其防范對策》 《犯罪與改造研究》2009年第1期.

[3]黃先文 《青少年罪犯美育初探》 《犯罪與改造研究》2012年第6期.

[4]湖北省未管所課題組 《“90”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對策》 《犯罪與改造研究》2012年第5期.

[5]范俊儒 《關于“80”后罪犯改造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犯罪與改造研究》 2008年第9期.

[6]金鑫 《未成年人犯罪特點與對策初探》 《犯罪與改造研究》2009年第11期.

[7]山東省魯南監(jiān)獄課題組 《“90”后罪犯改造工作探索與思考》 《犯罪與改造研究》2012年第10期.

[8]林麗琴 《筆跡行為矯正對不良個性未成年犯矯治的探究》 《犯罪與改造研究》2009年第6期.

[9]《關于“90”后未成年人犯罪的調查與思考》 來源:法律教育網(wǎng),網(wǎng)址.

http:///new/16900_173/2010_4_21_wa915382841112401028344.shtml,日期:2010、4、21.

第2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 青少年抑郁癥;家庭環(huán)境;消極應對;積極應對

[中圖分類號] B84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1(a)-009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enviroment and interpersonal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in adolescents with sepression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family enviroment and interpersonal stress coping ability of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Meht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76 cases of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in our hospital for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Fes-CV and ISCQ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interpersonal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in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Results ①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norm, 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family cohesion(X=5.2±2.7), emotional expression (X=3.8±1.9),independence(X=4.9±1.7), achievement(X=6.0±2.2), entertainment (X=2.8±2.2) and sense of organization(X=5.4±1.9)of adolescent depressive family where obviously lower, while 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conflict(X=2.8±2.2)was higher in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Family; Negative coping strategies; Positive coping strategies

青少年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生理和心理都在發(fā)生巨大變化,面臨多重危機的時期,例如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學業(yè)競爭等等都會給他們造成無法承受的壓力,影響心理健康。我國兒童青少年中約有37%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并有研究顯示,成年抑郁癥患者中有75%首次抑郁發(fā)生于青少年時期[1]。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有不斷上升和發(fā)病年齡更小的趨勢,其終身患病率達到15% ~20%,接近于成人,復發(fā)率高達40%~70%[2-3]。家庭作為個體社會化的第一個重要場所,對青少年成長有著重大影響。家庭因素成為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成長于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中的青少年,表現(xiàn)出更多的抑郁癥狀[4]。人際壓力是青少年除學業(yè)壓力外的另一個主要應激,而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應對方式與其家庭環(huán)境關系密切[5]。該研究調查該院于2015年3―10月門診及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76例,目的旨在了解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家庭環(huán)境及其與人際壓力應對策略的關系,為今后改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家庭環(huán)境,提高其人際壓力應對能力提供理論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方便選取該院于門診及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入組標準:符合CCMD-3抑郁癥診斷標準;年齡為12~18歲,大部分時間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自愿合作并完成全部調查工作,排除嚴重軀體疾病與有嚴重自殺傾向的患者。共調查患者76例,其中男35例,女41例,平均年齡(16.26±1.72)歲。

1.2 研究工具

1.2.1 家庭環(huán)境量表中文版(FES-CV) FES由Moss等人[4]于1981年編制,中文版由費立鵬等人于1991年修訂,共90個項目,含10個分量表,分別評價10個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特征,包括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獨立性、成功性、知識性、娛樂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和控制性。問卷為自評量表,回答“是”評1分,回答“否”評2分。

1.2.1 中學生人際壓力應對問卷(ISCQ) 采用王淑敏(2004)編制的“中學生人際壓力對問卷(ISCQ)”。問卷包括八個因子:攻擊抵觸、求助、壓抑、積極轉移、認知調整、幻想、主動溝通和否認。其中壓抑、否認、攻擊抵觸和幻想屬于消極應對,而認知調整、求助、積極轉移和主動溝通屬于積極應對。問卷共43題,采用五點式評分方法,“沒有采用”計1分,“基本采用”計5分,整個問卷的Cronbanch α為0.866,各維度的重測信度在0.570~0.842之間,證明了問卷的可靠性;各因素之間基本上都呈中等相關,且低于因素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各因素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在0.401~0.704之間,存在較高相關,保證了問卷的有效性,此問卷可以作為測量中學生人際壓力應對策略的一個有效工具。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家庭環(huán)境因素與人際壓力應對之間的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P

2 結果

2.1 青少年抑郁癥患者FES-CV各因子得分與常模的比較

由表1 可知,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在家庭親密度、情感表達、獨立性、成功性、娛樂性、組織性這幾個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國內常模,而家庭矛盾性得分要顯著高于國內常模。

2.2 青少年抑郁癥患者FES-CV得分與人際壓力應對策略之間的相關分析

人際壓力應對策略分為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FES-CV得分與人際壓力應對之間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青少年抑郁癥患者FES-CV部分因子與人際壓力應對策略之間存在相關性,其中親密度、情感表達、獨立性、娛樂性與積極應對呈顯著正相關,而矛盾性與積極應對之間呈顯著負相關;親密度、情感表達、獨立性與消極應對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而矛盾性與消極應對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也就是說,家庭親密度、情感表達、獨立性與娛樂性越高,青少年越傾向于采取積極的人際壓力應對策略,而家庭矛盾性越高,青少年越傾向于采取消極的人際壓力應對策略。

2.3 青少年抑郁癥患者FES-CV對人際壓力應對策略的回歸分析

表3結果可知,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獨立性對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親密度、情感表達、獨立性、娛樂性對積極應對存在顯著的正向作用,而親密度、情感表達、獨立性對消極應對存在顯著的負向作用;矛盾性對積極應對產生負向作用,對消極應對產生正向作用,家庭環(huán)境因子能夠解釋積極應對總變異量的21.1%。

3 討論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抑郁癥是一種高復發(fā)、高致殘率、高自殺率的疾病[6],抑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尤其與家庭因素密切相關。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抑郁癥的一個重要因素,抑郁癥患者家庭功能缺陷嚴重[7]。該研究顯示,與國內常模相比,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家家庭親密度(X=5.2±2.7)、情感表達(X=3.8±1.9)、獨立性(X=4.9±1.7)、成功性(X=6.0±2.2)、娛樂性(X=2.8±2.2)、組織性(X=5.4±1.9)這幾個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國內常模,而家庭矛盾性得分(X=2.8±2.2)要顯著高于國內常模。這與已有相關研究結果相似,楊琪等人[2]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家庭除矛盾性得分(X=5.14±2.46)顯著增高,親密度(X=4.81±2.78)、情感表達(X=4.39±1.90)、知識性(X=2.83±1.69)、娛樂性(X=3.11±2.07)得分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不良家庭環(huán)境說明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家庭功能存在缺陷,家庭內部缺乏和睦、溫馨氛圍,家庭成員之間沒有建立很好的人際關系,彼此不能有效、公開的表達內心情感,存在較多的矛盾和沖突,很少參加社交與娛樂活動,家庭安排活動和責任時也沒有明確的組織和結構。

人際壓力應對策略(interpersonal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是指個體在人際壓力情境中為減輕、控制或消除人際壓力、恢復自我平衡或保持自我與人際環(huán)境和諧關系而做出的一系列的有目的、有意識、靈活地調整認知、情緒和行為的策略[8]。該研究結果顯示,親密度(r=0.54)、情感表達(r=0.57)、獨立性(r=0.44)、娛樂性(r=0.27)與積極應對呈顯著正相關,而矛盾性與積極應對之間呈顯著負相關(r=-0.42);親密度(r=-0.19)、情感表達(r=-0.25)、獨立性(r=-0.53)與消極應對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而矛盾性(r=0.36)與消極應對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進一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獨立性對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家庭環(huán)境因子能夠解釋積極應對總變異量的21.1%。已有研究也表明,家庭H密度,情感表達,娛樂性和組織性與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應對方式的合理化呈負相關,家庭矛盾性與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應對方式的解決問題呈負相關[9-11]。就是說,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家庭支持系統(tǒng)不良,家庭內部比較壓抑,存在較多矛盾和沖突,缺乏溫馨氣氛,當遇到人際問題時,彼此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和情感交流,體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勵,不能向家庭尋求積極有效的幫助,不易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而傾向于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而且,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將與父母長期形成的不良互動模式會應用到其與同伴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較少積極地去應對人際交往問題,因此,不但不能解決人際交往問題,反而會給其帶來人際交往的挫敗感,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認知模式,產生抑郁情緒。

綜上所述,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家庭環(huán)境存在明顯缺陷,且家庭功能的缺陷不利于采用積極應對方式來面對人際壓力。因此,在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建議家庭積極參與到患者的治療中,改善患者的家庭環(huán)境,提高親密度,鼓勵家庭成員之間積極的情感溝通與情感表達,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讓患者能夠有信心去積極解決各種人際問題,緩解人際壓力和情緒困擾,有利于提高家庭生活質量和患者更好的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 寧式穎,楊玉赫,李響,等.青少年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8):890-892.

[2] 楊琪,周曉琴,岳云玲,等.青少年抑郁癥相關社會心理因素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3,34(12):1746-1748.

[3] 湯臻,李鳴,吳天誠.首發(fā)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家庭環(huán)境及應付方式的研究[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醫(yī)學,2012,12(3):278-280.

[4] 羅雅璨,邊玉芳,陳欣銀,等.父母拒絕與初中生抑郁的關系: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 23(2):268-272.

[5] 張勤,鄭立謙,周曉琴,等.青少年抑郁癥家庭環(huán)境和應對方式相關性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9):1315-1317.

[6] 范肖東,汪向東,于欣,等.ICD-10精神行為障礙分類臨床描述與診斷要點[M].10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97-104.

[7] 江向東,主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手冊(增訂版)[M]. 北京.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34.

[8] 王淑敏.中學生人際壓力及其應對策略特點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

[9] 朱水華,孔令軍,彭晶,等.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治療與干預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27):118-121.

[10] 張少麗,董繼承.家庭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療效及社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3,22(5):417-419.

第3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6-00-01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無論是心理發(fā)展、生理發(fā)展還是社會經(jīng)歷,都會給一個人帶來重要影響。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對于整個社會的理解也都差不多是在這一階段形成和確立的,因此,關注青少年心理就變得特別關鍵。

一、犯罪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一)犯罪青少年在性格方面的特征。性格是人在與客觀環(huán)境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當客觀事物作用于個體時,人往往會對它抱有一定態(tài)度,并且做出與這種態(tài)度相符合的行為方式,它是貫穿在一個人行為中具有穩(wěn)定傾向的、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心理特征。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犯罪的青少年中具有外向型、怯懦型性格的人數(shù)比例比較大,而具有適應型、安詳機警型性格方面的人數(shù)比例明顯少于前者。主體的性格缺陷使他們面臨復雜的事物容易產生認識的片面和局限,很容易為眼前的狀況所影響,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為。

(二)犯罪青少年在情感和情緒方面的特征。人的情感、情緒是極其豐富多樣的,我國古代就有“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的說法,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統(tǒng)。犯罪青少年在情感上的表現(xiàn)比較淡薄,不深刻,維持時間短,會輕易向對他施以感情拉攏的人表示好感。情緒易暴易怒反應強烈,并且來得容易去得也快,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會引發(fā)缺乏理智的激情犯罪,從而不計后果地去傷害他人,而待平定后往往會后悔,造成嚴重后果的,也會懼怕。

(三)犯罪青少年在個體意識傾向性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畸形需要。犯罪青少年往往有極強烈的物質需要和占有欲,他們把自己的享樂或謀生方式建立在損人利己的基礎上,以不正當?shù)氖侄蝸頋M足自己的需求。其次常見的犯罪動機。違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動機往往比較簡單,常常是受到某種因素的誘發(fā)和刺激或者一時的感情沖動而突然犯罪。再次興趣趨于畸形。犯罪青少年對學習文化知識和道德知識的興趣比較低,對外部的動作和物質的興趣比較高,要吃好喝好穿好,尋求一些刺激,甚至不惜超越法律和道德的范疇。最后是錯誤的人生觀。

二、青少年產生犯罪心理的原因

(一)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主觀因素。青少年犯罪很多是因為他們自身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追求享樂主義為主要精神支柱,進而致使他們產生隨心所欲的錯誤觀念。違法青少年法律意識都十分淡薄,一些青少年犯罪是因為對法律無知,一些是對法律持有蔑視的態(tài)度,還有一些青少年法律觀念錯誤,缺乏守法行為素養(yǎng)。當今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也對青少年的錯誤行為產生嚴重影響。

(二)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客觀因素。家庭環(huán)境不良、教育方式不當及家庭結構缺損都會對青少年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及他們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會成為怎樣的人,孩子的幸福與成敗受家庭教育的直接影響。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不僅影響孩子健康成長,還會讓孩子受到錯誤誤導,進而形成很多怪異的個性特點。

三、防止青少年產生犯罪心理的對策

(一)開展心理普查,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犯罪青少年早期大都是存在各種心理與行為障礙的問題少年.由于早期對這些問題的輕視或者忽視導致問題進一步惡化.這是導致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通過定期開展心理與行為障礙方面的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心理與行為方面的問題.及時排查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少年時期具有敏感性較高和自尊心較強的特點.對他們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采取合適的方式.防止因此讓他們感到受到歧視和傷害。如果應用不慎,甚至可能造成他們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導致適得其反的后果。

(二)加強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庭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更是關鍵,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青少年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至關重要。做好青少年犯罪行為的預防工作,需要青少年家長要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盡到撫養(yǎng)教育子女義務的同時,為子女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時消滅青少年成長中的不利因素,以確保青少年走上正確的道路。

(三)做好學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不應該過分看重應試分數(shù),應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在提高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學校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疾患并予以有針對性的解決,及時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要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的認知水平,讓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個較為開放的心態(tài)和思想,在對待事物時,要有多元化的評價和認知,要有包容的心態(tài),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結論

導致青少年犯罪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做好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預防工作,需要整合外部和內部各種方法并進行有效實施,特別是在當前信息化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青少年通過網(wǎng)絡等途徑接觸社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廣泛。這就給心理和行為上還不成熟的青少年帶來了極大影響。為了防止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發(fā)生,犯罪心理的形成,就需要做好對青少年的外部保護和心理引導工作的重視,針對青少年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給予青少年更多的支持和鼓勵,為青少年的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有效的預防他們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孟慶鉑,劉萍.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及矯正的研究[J].學理論,2009,(10).

[2]徐光興.“漂流理論”與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其預防對策[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31-34,28.

[3]何艷麗,趙山明.心理劇干預對犯罪青少年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12).

[4],初玉霞.犯罪青少年心理狀態(tài)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3.

第4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魏星明 李娜 首都體育學院

摘要:百年來,中國從事籃球運動的實踐與理論研究者為我國籃球運動的發(fā)展做出了非常積極的貢獻。他們不僅從事籃球的一線

教育教學和競賽,而且進行大量的研究還有實踐,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籃球水平需要走的路很長,尤其是青少年,因其獨

特的特點,其訓練水平有待更進一步的提高。本文通過對北京市俱樂部、業(yè)余體校以及籃球傳統(tǒng)校青少年籃球訓練的研究,為青少年

籃球訓練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為青少年籃球整體水平的提高為有關部門提供有針對性的參考。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邏

輯推理與判斷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結論顯示:目前北京市青少年運動員選材滿意度一般。運動員參訓缺少動機,一般是為了

升學加分。參訓次數(shù)少以及教練員系統(tǒng)化訓練程度不高。

關鍵詞:青少年;籃球;現(xiàn)狀;對策

1.前言

隨著國際體育交流越來越頻繁,各個國家聚集著越來越具有天

賦的青少年優(yōu)秀運動員,青少年從運動中獲得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良

好的心理狀態(tài),勝利都是由每一個運動員、教練員與相關領導的無

數(shù)艱辛與困苦堆積起來的。它飽含著每一個參與其中的運動員和教

練員的血和漢!因此冠軍的背后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拼經(jīng)濟、拼文化、

拼知識、拼科技的過程。青少年人才也是競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訓練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我國,各級體育部門非常重視

運動員教育水平的問題,雖然采取各種方式來提高運動員的受教育

水平。但是國際體壇的競爭告訴我們,顯然我們做的還不夠。體育

人才的培養(yǎng)要從娃娃抓起,它是競技體育的根本,是最關鍵的關鍵。

因此,研究熟悉青少年籃球訓練的現(xiàn)狀,是提高青少年籃球訓練的

水平、抓住青少年訓練規(guī)律的當務之急。

北京市是籃球運動普及程度非常高的城市。因其獨特的環(huán)境

以及籃球氛圍,在青少年這個特別群體比較普及。還有一些籃球

傳統(tǒng)校及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發(fā)展迅速,參與性很高。北京作為中

國的首都,北京市在籃球運動中由廣泛的群眾基礎及資源基礎,

為中國的籃球后備人才輸送大批的優(yōu)秀籃球人才,但是因為其他

方面因素的制約,造成了北京市青少年籃球運動整體水平的提

高,本文在大量調查研究中,對北京市青少年籃球的發(fā)展狀況進

行具體的分析以及討論,從北京市青少年在籃球系統(tǒng)化訓練上切

入,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所選擇的調查對象是以北京優(yōu)肯國際籃球俱樂部、北京

奧神籃球俱樂部青少年籃球隊,以及北京市部分籃球傳統(tǒng)校:北

京四中、中關村中學高中組的籃球隊隊為研究對象。共計一百余

名學生。

2.2 研究方法

2.2.1 問卷調查法

通過發(fā)放教練員、運動員問卷為本文有關問題進行調查。

2.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書籍及其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數(shù)

據(jù)庫、國家圖書及其數(shù)據(jù)庫館、北京體育大學體育館書籍及其數(shù)

據(jù)庫等的有關資料,制定有關調查問卷,確定訪談內容,為本文

奠定理論基礎。

2.2.3 專家訪談法

對首都體育學院及中國籃協(xié)的部分專家進行專家訪談,為本

文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及意見。

2.2.4 邏輯推理與判斷法

依據(jù)對青少年訓練的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在參考了大量文獻的

基礎上,對調查結果進行演繹、歸納與比較分析好判斷,獲得研

究結果。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影響北京市青少年籃球訓練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分析

學校及俱樂部以運動隊或代表隊等形式,按照一定的選拔方

式與標準,組織一部分在籃球方面的愛好者及具有一定天賦的青

少年學生,專門組織的一種為提高青少年籃球技術、戰(zhàn)術水平,

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的籃球教育與訓練過程。并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籃球

后備人才。其中制約訓練的主要因素分為運動員因素、教師(教

練員)因素以及環(huán)境因素。籃球訓練是籃球競賽的基礎。系統(tǒng)、

高質量的籃球訓練保障高質量的籃球競賽。

3.1.1 北京市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基本情況

3.1.1.1 參訓動機

社會和家庭是影響青少年參與訓練的因素,此外還有參訓青

少年學生自身的認識,參訓興趣高會影響到學生參訓的效率,也

會促進青少年籃球訓練的發(fā)展。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59.2%的學生認為

有利于考大學,13.3%的學生回答是因為興趣,10.2%的學生認

為參加籃球訓練能給自己一個很好的身體,6.1%的學生覺得取得

好的籃球成績可以減免學費。

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參與訓練是因為有利于考大學;

對籃球有興趣、愛好也是一方面原因,目前我國各級籃球市場非

常火爆,引起青少年希望以后能夠更好的為打球而打球。同樣通

過調查發(fā)現(xiàn)籃球在青少年群體中能夠很好的開展。正確積極引導

并逐步端正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動機離不開教師(教練)及家長

的合理引導。是更好的開展青少年籃球訓練的關鍵所在。

3.1.1.2 選拔機制

每一個優(yōu)秀的青少年籃球運動隊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組成,他

能夠保證青少年運動隊整體水平的提高,因此選拔優(yōu)秀的青少年

運動員很重要。從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北京市青少年籃球訓練

的選拔有三種形式:一是從普通青少年學生中選拔,這部分一般

是具有一定天賦但未被挖掘。二是從具有一部分籃球特長的學生

中降分錄取,這部分學生一般是意識到自己有這種能力。三是保

送。各學校的運動員的選拔辦法各不相同,而俱樂部選拔的方式

一般選擇第三種。

3.1.1.3 參訓學生的學習狀況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籃球訓練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的文化課

學習。青少年這個階段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關鍵時期,與普通青少

年相比參與籃球訓練的青少年訓練與文化課相結合,相應的負擔

會更加沉重,有調查可以看到參訓學生文化課的成績普遍較差。

3.1.1.4 青少年籃球訓練的時間特征

目前各校將訓練安排在早晨和下午的課外活動時間,以及周

末。鑒于青少年的特點可見,籃球訓練的時間不夠,以及時間的

安排不太合理。

3.1.2.1 教師(教練員)對待青少年運動員

(上接第336 頁)

進入21 世紀以來,由于管理的機制、經(jīng)費等問題致使教師

(教練員)積極性不高,抓好青少年課余訓練工作教師的個人素

質及業(yè)務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3.1.2.2 教師(教練員)的基本情況

在對教師(教練員)的訪談及問卷得出目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

一般都是由任課的體育教師擔任,專職教練員隊伍不足,甚至這些

教練員都不屬于籃球專項。訓練經(jīng)驗不足,訓練水平有待提高。而

俱樂部教練員多數(shù)也是由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等學生教練員擔任。

3.1.2.3 教師(教練員)培訓情況

從調查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各個傳統(tǒng)?;@球教練員接受崗位培

訓的人員很少,且教練員對培訓的認知度不夠。因此建立和完善

籃球教練員的培訓體系及再指導應當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注意,

從而更好地改善教師(教練員)隊伍。

3.1.2.4 教師(教練員)的訓練計劃及其執(zhí)行

籃球訓練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加深強度逐漸加大的過

程。這是用來控制、指導、實施和檢查訓練工作的重要依據(jù),通

過調查發(fā)現(xiàn)由于薪金待遇過低,學校領導不重視。俱樂部的資金

運轉,運動成績差等因素,對訓練的積極性不高,加之青少年籃

球運動員訓練讓位于主科的學習,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再有

青少年自制能力差,也會影響訓練計劃的實施及執(zhí)行。

3.1.3 影響北京市青少年籃球訓練環(huán)境的分析

隨著全民健身普及的提高,北京市各個大學、中學體育硬件

設施比較完善。周邊交通比較便利。

4.結論與對策

4.1 結論

4.1.1 對于北京市青少年籃球訓練由于受到外界及個人自

身的問題,訓練積極性不高,功利意識較強,主科教師及家長干

預較大。參訓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

4.1.2 北京市青少年籃球訓練的教師(教練員)文化層次較

高,年齡的結構較為合理,但是存在教師的功利性思想嚴重,自

身的訓練手段單一,而且短期性的行為較為普遍。領導重視程度

不夠,家長支持態(tài)度較低。

4.1.3 北京市青少年籃球訓練的時間呈現(xiàn)出多樣化趨勢,但是

訓練單位時間與頻率相對較低,學生、教練員對場地的滿意度較高。

4.1.4 參與北京市籃球裁判隊伍水平較高,一般來自首都體

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的研究生、本科生隊伍。來自中學的裁判

較少,競賽經(jīng)費欠缺,宣傳做的不太好。

4.2 對策與建議

4.2.1 端正指導思想,建立和完善學校及俱樂部青少年籃球

訓練競賽的政策法規(guī)。努力克服訓練的功利性、短期性行為,把

為上級輸送后備人才放在第一位。

4.2.2 營造籃球訓練競賽發(fā)展的社會氛圍。處理好文化課學

習與籃球訓練的矛盾,班主任與教師(教練員)協(xié)調管理,關注

青少年的學習及運動成績,做好家長的工作。同時加大宣傳力度,

為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提供更多的交流平臺。

4.2.3 提高教師(教練)的業(yè)務水平,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

有關部門應該加強教練員的培養(yǎng),定期進行教練員崗位培訓,增

加專門的教練隊伍。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師(教練)獎懲體制,激

勵更多地高級人才到訓練隊伍中來。

4.2.4 充分利用假期進行強化訓練與競賽。利用青少年假期

時間長的提點進行集中訓練、比賽。

參考文獻:

[1]吳合斌.陜西省中學課余籃球訓練與競賽的現(xiàn)狀研究[D].

蘇州大學,2006.

作者簡介:

魏星明,男,1987年5月出生,籍貫:河南省鄭州市,首都體

育學院2011級科學學位研究生。

第5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 青少年 家庭環(huán)境 心理健康 整合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識碼:A

本文剖析了家庭環(huán)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了多種微妙的心理影響,其中家庭生活環(huán)境即是青少年心理成長過程中緊密接觸的第一要素,也會從一定程度上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突變。

1家庭環(huán)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環(huán)境主要包含家庭情感環(huán)境和物質條件環(huán)境,同時也是青少年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家庭環(huán)境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點:

1.1家庭結構方面

常見的家庭結構包含:核心家庭、重組家庭、單親家庭。不同的家庭結構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核心家庭結構中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概率相對來說比較小,而重組家庭會有個別青少年處于自卑心理,從而產生人格障礙的概率相對來說比較高,單親家庭對青少年產生負面的歧視,進而影響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常發(fā)展。

1.2家庭教養(yǎng)方式

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主要包含:專制型、民主型、溺愛型。專制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青少年,僅遵從表面上的順從,當父母觸及到逆因時,他們的叛逆心理就會爆發(fā)出來;民主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青少年,大多自信樂觀,擅長與人溝通,當遇到問題時,這種青少年能夠用理智的思維去處理問題;溺愛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影響下的青少年,具有極強的依賴性、懶惰性、不能獨立適應社會、意志力較差,難以融入學?;蛘呱鐣h(huán)境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青少年容易選擇不正確的處理方式解決問題,進而導致不融洽的社會關系。鑒于以上幾種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教養(yǎng)方式,為了給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一個和睦家庭環(huán)境,家長必須身正為范做表率,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2家庭結構比對

青少年隨著成長,不斷面臨著學習壓力以及自身成長壓力和形式多樣的外部壓力。這一時期心理健康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產生情感困惑、不同程度的焦慮以及社交困難等心理問題。這種問題受到了很多家長及學校的廣泛關注,從而想通過家庭環(huán)境結合校方因力視導采取融合幫扶模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第一接觸點進行家長培訓、素質提高、家庭學校一起抓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問題,以達到良好的青少年心理發(fā)展效果。

2.1家庭關系――多付出

良好的家庭關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障,無論是哪種家庭關系,只要是建立在一個充滿愛、溫暖的、積極向上地家庭氛圍中,更加有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緒、自信、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這就需要父母多站在不同青少年的角度去思考青少年的當時心理,采用雙方都能達成的方法來解決很多容易出現(xiàn)矛盾激化的問題。

2.2家庭教養(yǎng)――人性化

父母雖然是子女的第一任家庭老師,但在培育孩子過程中,自己的心理都沒有成熟還是孩子,很少與自己的孩子多溝通、多換位思考、多相處、多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等各方面。成功的家庭教育,能夠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礎。

單親家庭缺乏父愛或母愛的青少年多半都孤僻、膽怯、拘謹、沉默寡言;離異家庭的青少年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逃避問題、自卑自閉;喪親家庭的青少年容易出現(xiàn)冷漠,逆反和厭煩等心理;再婚家庭c初婚家庭的孩子相比,受教育的程度相對比較低,普遍出現(xiàn)行為問題、情緒問題,這就需要雙方都自責找出自身問題所在,將心比心對雙方子女教育及關心愛護都一碗水端平。

3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家庭環(huán)境整合

3.1和諧家庭氣氛

家庭氣氛對青少年心理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青少年通過日常的生活形成了穩(wěn)定的心理和行為環(huán)境。和睦的家庭氣氛能夠給青少年安全感,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相反則會引起喋喋不休的爭吵、牢騷滿腹的大人、悲觀失望的心態(tài)都會帶給青少年們困擾的心理傷害,形成孤僻、冷漠、焦慮的不良情緒,從而損害了青少年的健康心理。

3.2家庭客觀環(huán)境

穩(wěn)定的家庭客觀環(huán)境包含固有的家庭成員及家庭經(jīng)濟情況等。家庭經(jīng)濟環(huán)境是未成年人閱讀行為的物質基礎,也會間接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消極影響,但不是起決定性的重要作用。

3.3家庭、校園、社會相結合――青少年的綜合健康環(huán)境

一般說來,家庭關系等因素確實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整合是當前教育必不可少的方式。直接由第一接觸的監(jiān)護人父母來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是心理教育戰(zhàn)場的重中之重。家庭、校園、社會三個環(huán)境相結合是青少年生長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環(huán)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特別是青少年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情感思維敏感,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學校下大力度提升家長素質、定期培訓家長教育青少年心理課程、多開展親子互動開放式家長日等活動,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家庭環(huán)境中得到融合,從而對青少年們的思想、品德、行為進行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學生健康有益的提高學習成績,建立生活信心,挖掘學習中的樂趣,感受國家以及世界的美好。

參考文獻

第6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青少年;農村留守青少年;社會保障;監(jiān)護

農村留守青少年是伴隨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一個的特殊群體。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步增多,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農村留守青少年問題隨之而來。根據(jù)《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shù)據(jù)推算,目前全國有農村留守青少年達6100余萬。2016年年初,《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陸續(xù)下發(fā),可見,農村留守青少年問題已成為當前不可忽視的大問題。農村留守青少年作為日益受關注的群體,他們的現(xiàn)狀如何?是否得到了應有的保障?這些問題在當前值得研究探討。

一、農村留守青少年及其社會保障現(xiàn)狀

課題組立足山東,重點選取山東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典型地區(qū)--煙臺、濰坊、菏澤三個地區(qū),通過政策文件查詢、實地走訪、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形式,對目前山東各地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情況及其社會保障狀況總結如下:

(一)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情況

1.生活現(xiàn)狀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大部分留守的農村青少年需要經(jīng)常從事洗衣、做飯等家務勞動,生活能力較強。留守青少年的生活費用主要來自于父母或監(jiān)護人,少部分來自于自己勞動所得,源自政府幫扶以及社會捐贈的少之又少。同時,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月花費通常不高,主要用于衣、食、交通等基本的生活需求方面,且隨著年級的升高月花費額漸增。雖然各地發(fā)展水平不一,但絕大部分留守青少年對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表明大多數(shù)農村留守青少年已基本認同并適應了當前的留守生活。

2.教育現(xiàn)狀

調研發(fā)現(xiàn),一方面,家庭教育中,無論"單親監(jiān)護"、"隔代監(jiān)護"還是"自我看護"的農村留守青少年,他們來自于家庭或監(jiān)護人的所謂教育支持,多為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口頭或電話叮囑這一單一形式。另一方面,農村留守青少年接受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以初中和小學文化為主,僅有五分之一的調查對象接受過高中教育。大部分農村留守青少年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自覺性差,并常常伴有厭學情緒,甚至經(jīng)常出現(xiàn)曠課現(xiàn)象;一部分留守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平衡家庭負擔和學習時間的關系,缺乏求學熱情;小部分留守青少年學習興趣濃厚,克服經(jīng)濟、家務、農活、家人照料等各種困難,嚴格要求自己,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成績優(yōu)異。同時,調查對象中有過半數(shù)的留守青少年對學校的基礎設施、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普通話使用情況、授課方式等,感覺一般或較為滿意。

3.心理現(xiàn)狀

對處在心理成長關鍵時期的農村留守青少年,這一階段最需要時刻感受父母的陪伴、呵護與關愛。調查中發(fā)現(xiàn),農村留守青少年與工作在外地的父母聯(lián)系溝通的主要方式是打電話,每周一次電話或兩周一次的占絕大多數(shù),但仍有5%左右的留守青少年與父母半年聯(lián)系一次或終年不聯(lián)系。父母(或一方)在關愛、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長中的缺位,一方面激發(fā)了留守青少年對出門在外父母的思念與渴望陪伴的需要;另一方面,和有父母陪伴的同齡人相比,他們顯得格外敏感脆弱,以致于其中一部分留守青少年和父母有較深的感情隔閡,甚至產生怨恨情緒,出現(xiàn)對其他監(jiān)護人的管教產生嚴重逆反等現(xiàn)象。調研還發(fā)現(xiàn),留守青少年在處理負面情緒時,能夠通過自我調節(jié)、想到和家人、同學、朋友、交流紓解的較多,但僅有3.5%的青少年選擇和老師交流溝通以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從接受調查的農村留守青少年來看,接近半數(shù)為內向型性格,三分之一為外向型,少數(shù)為矛盾型性格。

4.健康與安全現(xiàn)狀

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農村留守青少年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健康,只有極少數(shù)青少年認為自己是不健康的,還有小部分青少年認為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這部分人群主要是面臨升學壓力的初高中在校生)。同時,留守青少年生病或因飲食不衛(wèi)生就醫(yī)的第一選擇多為就近的村診所,或者采取所謂的偏方治療。在安全常識和安全意識方面,發(fā)現(xiàn)農村留守青少年對安全常識還是比較了解的,這主要得益于幼兒時期父母的教育和如今不在身旁頻繁的電話安全叮囑。目前學校的安全常識教育以非規(guī)范性的教育為主,且多于寒暑假前一周集中講授,臨近假期開課,效果不佳。

(二)農村留守青少年社會保障現(xiàn)狀

結合上述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情況,山東各地的保障做法各異,但也存在一定共性,多采取規(guī)定性、支持性和關愛性的保障措施。

1.依照已有法律規(guī)定,保障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各項權益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山東省社會救助辦法》、《義務教育法》、《青少年權利法》、《青少年福利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社會保險法》等系列法規(guī)政策,一定程度規(guī)定和保障了當前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生活和各項權益,但專門針對農村留守青少年的、系統(tǒng)的、高級別的法律仍需探討和完善。

2.加大政府投入,重視從兜底層面對農村留守青少年進行救助

近年來政府對民生投入加大,社會救助層面支出增多。以山東省為例,2015年山東省財政籌集資金54.07億,支持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高救助水平,比上年增長15%,用于生活、教育、醫(yī)療等方面。但由于山東省人口眾多,各地發(fā)展不平衡,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農村留守青少年的生活、教育、健康、安全等成本不斷增加,使得政府投入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其救助水平仍然不高。當前低保障層次的、低水平保障,需要繼續(xù)完善。既包含救助、又兼顧保險和福利的多層次的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建立。

3.多主體參與,對農村留守青少年進行關愛和幫扶

山東各地的政法系統(tǒng)和共青團、婦聯(lián)及社會各界人員,多采取與農村留守青少年結對子、交朋友的形式,通過一對一幫扶,規(guī)范留守青少年的日常行為習慣。一些地方還通過開展志愿服務工作,來自社會的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和個人,走進學校和家庭,為農村留守青少年進行學業(yè)輔導、心理輔導等。雖然目前各參與主體的關愛和幫扶方式以及具體內容,還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其對農村留守青少年保持良好心態(tài)、促進健康成長的正向作用不容忽視。

總體而言,目前針對農村留守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無論從法律規(guī)范,還是資金支持方面均需要完善和提升;當前各界對農村留守青少年的關愛和幫扶也多是以慰問式和補救式為主,且多為單一介入性措施,各地均缺乏專門針對這一特殊群體的,內容多面、層次多元、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完整的社會保障安排。

二、農村留守青少年及其保障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結合現(xiàn)階段農村留守青少年群體及其社會保障的基本狀況,將導致其現(xiàn)狀的原因歸結為如下四個方面:

(一)家庭教育不足

"一個人從出生到適應社會并在社會中生存發(fā)展,家庭環(huán)境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村留守青少年長期與父母分離生活,極易出現(xiàn)諸如學習、性格、心理、社交、安全等方面的各種問題。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帶來了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缺陷明顯??陀^來看,農村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在家的孩子的影響是雙向的。從正面影響看,父母外出打工直接提高了家庭的經(jīng)濟收入,改善了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條件,促使孩子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從負面影響看,帶來了農村留守青少年情感缺失這一根本性問題。家庭是全體成員互動形成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家庭對青少年的影響主要靠與其他成員的互動來實現(xiàn),良好的親子關系中,父母扮演著主要角色,即親子教育,這也是維系親情關系的基礎。而農村留守青少年面臨與父母長期分離的現(xiàn)實,親子關系很不穩(wěn)定,教育中缺少父母的關愛,難以體驗親情感受,常易"導致心理上的焦慮和敵意"。

(二)學校教育作用有限

學校負有培養(yǎng)人的特殊使命,學校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當前農村教育水平普遍受資金投入和基礎設施、人員配備等因素的制約。另一方面,農村學校在辦學思想上依然存在應試教育的偏差,重智育、輕德育、忽視心理干預。留守青少年作為農村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能夠相互聯(lián)系,并做到有效銜接,以求在學校教育中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關鍵。然而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地區(qū)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存在脫節(jié),家庭教育中缺乏對學校教育的互動和鞏固提高,學校教育缺少關于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系統(tǒng)深化。集中表現(xiàn)在學校教育將留守學生和非留守學生同樣對待,沒有在各種教育活動中給予留守學生專門的考慮,很多學校和相關教師只有在學生成績下降明顯時,才介入進行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干預,方法性和針對性不強,也錯過了最佳時機,這也成為留守學生和老師溝通少、信任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不良社會環(huán)境阻礙

社會是人成長成才的重要場所,青少年時期正處于價值觀念、世界觀的形成階段,社會環(huán)境對此階段帶來的影響十分重要,持續(xù)時間也更長。農村留守青少年正處于這一階段,無論教育還是成長、生活的其他方面,都需要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調研中發(fā)現(xiàn),一些農村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農村留守青少年教育起到了巨大的阻礙作用。對正常家庭而言,父母充當了阻擋不良社會風氣的第一道防線,然而對這些留守的青少年而言,在復雜混亂的社會環(huán)境中,缺少父母的言傳身教和規(guī)范,更容易受到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侵害,農村留守青少年較非留守青少年面臨更嚴峻挑戰(zhàn)。

(四)政府關注不夠

雖然近年來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青少年的關注在逐年增多,但對于居于主體地位的政府而言,當前對這一群體的關注仍很不夠,使得部分地區(qū)的農村留守青少年問題變得較為突出。調研中發(fā)現(xiàn),有些政府部門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政府部門,沒有任何有關外出務工家庭的專門資料,沒有為留守青少年及其家庭做過詳細統(tǒng)計,更沒有明確提出解決這部分人群現(xiàn)實問題的相關政策和具體辦法。當前多數(shù)地區(qū)的地方政府對農村留守青少年的關注,還是主要停留在對他們生活條件等物質基礎上的關心,而對農村留守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安全守護等層面關注較少,對該群體義務教育之外的繼續(xù)教育、終身教育等問題也尚未引起廣泛重視。結合調研情況看,所謂的政府關注也就是每隔一段時間,象征性選擇小部分留守青少年家庭送一些油米糧面、文化用品和玩具等小禮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留守青少年的實際及長遠問題。

三、完善農村留守青少年社會保障的對策與建議

根據(jù)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山東省的調研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農村留守青少年社會保障的對策與建議。

(一)不斷完善相關法律,進行高層次專門立法

在當前依法推進社會保障的大背景下,建議相關部門加快推進立法進程,為維護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層面的保障。如:應盡快頒布《農村留守青少年社會保障法》,使農村留守青少年社會保障規(guī)范化;完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擴大對農村留守青少年社會救助的范圍,提高其救助水平;頒布和修訂與農村留守青少年相關的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使農村留守青少年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更加完善。

(二)加大政府對農村各項社會保障的投入,強化政府責任

建議政府根據(jù)財政收入和物價水平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提高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各項社會保障水平。同時,樹立現(xiàn)代政府理念,科學定位其角色,強化其責任,保障農村留守青少年生活、教育、醫(yī)療健康、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投入,運用多種形式對農村留守青少年群體提供內容多面、層次多元的系統(tǒng)保障。

(三)加強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之間的聯(lián)系

首先,重視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青少年父母應當為孩子提供必需的生活學習條件,關心孩子,重視孩子的心理感受。針對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家庭而言,應該特別注意親子教育。平日多溝通,定期常見面,父母與孩子時常溝通,是解決留守青少年親情缺失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力量。學校是孩子系統(tǒng)接受教育的場所,學校擔負著其他機構和社會組織所不具備的先天優(yōu)勢,學校應當成為農村留守青少年教育各方力量中的核心。一方面應當摸清學校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數(shù)量和基本情況,采取建立農村留守青少年檔案的方式,詳細記錄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信息、性格愛好以及父母外出務工情況、監(jiān)護人情況等,以便開展有效的動態(tài)管理。另一方面組織結對幫扶行動,針對農村留守青少年缺少交流、心理障礙等問題,組織有愛心的教職員工與留守青少年結成對子,在農村留守青少年與非留守青少年之間開展手拉手互幫互助活動,引導留守學生敞開心扉,快樂學習和生活。

再次,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為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應充分發(fā)揮社會各界的力量,倡議加入到"為農村留守青少年獻一份力量"活動中去。讓農村留守青少年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懷,從而樹立正確的"三觀",健康成長。

最后,政府應切實關注農村留守青少年問題,有所作為。一方面,除了真正關心農村留守青少年家庭的實際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規(guī)范的、制度化的幫扶外,還可以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技能培訓,以增強農村留守青少年自身的能力,調動起留守青少年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確立遠大理想,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敢于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勇氣,形成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并鼓勵社會各界為農村留守青少年提供參加各種實踐和集體活動的機會,使他們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在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實現(xiàn)自我價值。另一方面,應大力發(fā)展農村經(jīng)濟,促進當?shù)亟?jīng)濟快速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確保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家門口打工,既能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狀態(tài),又能保障家庭結構的完成性,從源頭上防止農村留守青少年的產生和存在。

參考文獻:

[1] 段成榮,楊舸.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8.5

[2] 王志中,胡萍.農村留守兒童輟學問題探析--從社會保障制度的角度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10

[3] 劉欣然.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政策淺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1.5

第7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逆反心理 中小學生 成因 對策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有逆反心理現(xiàn)象普遍存在,那么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呢?本人認為應從學生自身、學校、教師等方面找原因。

學生方面:青少年時期是人的生理急劇發(fā)展并逐漸成熟的時期。少年期是從童年期向青年期發(fā)展過渡的時期,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轉變期,其主要特點是半幼稚、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沖動性和自覺性等交錯發(fā)展著,因而在生理和心理、社會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變化,使他們感到“自己長大成人了”。

青年少正處于心理機能不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其不斷積極活動的過程中,社會和教育向他們提出的要求,往往與他們原有的心理水平相沖突矛盾,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

青少年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身心發(fā)展不協(xié)調,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為青少年的心理既受其生理發(fā)育的制約又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還有性格的影響。

還有青少年其個性心理不穩(wěn)定、情緒波動大、敏感幼稚、辯別和自控力弱,易走極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的生理明顯早熟,但其心理和生理往往不能協(xié)調發(fā)展。生理的逐漸成熟使青少年的某些主觀需求隨之增長,原有的心理失衡了,心理發(fā)展滯后的青少年不具備滿足這些需要的主客觀條件,因此主客間產生矛盾,引發(fā)心理壓力,加之生理上的明顯變化,使青少年產生重新發(fā)現(xiàn)和確認自我的強烈欲望,向往人格獨立和自主自立,他們迫切需要參與社會活動,滿足自我,當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由于自身的特點與客觀環(huán)境的作用,使他們的心理出現(xiàn)不適,因而也會產生逆反心理。

從學校和教師方面的分析:

教育改革進程緩慢。體制的弊端,傳統(tǒng)的慣性像頑疾難除?,F(xiàn)今“應試教育”仍大有市場,學?!爸刂禽p心”現(xiàn)象仍很普遍,學生課業(yè)過重,嚴重擠占了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所必需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因襲傳統(tǒng),思想守舊,缺少與學生溝通,缺乏民主和人文關懷,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和學習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學生難以接受,因此表現(xiàn)出不滿和反抗,以致產生逆反心理。

還有學習、升學競爭的壓力,也使老師與學生之間產生矛盾。老師的業(yè)績與學生考試的分數(shù)捆綁,一旦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老師就連嚇帶逼,連損帶罵,造成學生心理壓力過大。老師們沒有考慮學生的基礎水平、情感、態(tài)度,不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心唯系分數(shù),對學生盲目高要求,造成學生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導致身心俱疲。有的學生不勝其苦,開始與老師對著干,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

那么如何矯治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學生呢?筆者研究認為從產生的原因找對策。

學生方面的對策。青少年學生對競爭、憂患和生存意識的教育應主動接受,不斷提高個人生存能力和競爭意識,具備堅強的意志和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主動參加挫折教育,正視挫折和失敗,對生活持豁達開朗的態(tài)度,經(jīng)得住挫折和失敗,以此消除逆反心理。

青少年學生還應培養(yǎng)自己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活能力。積極了解社會,重視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發(fā)展,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yǎng)個人能力,提高調適心理壓力的能力,消除逆反心理。

另外,應重視個人自我調節(jié),學會學習和寬容。多閱讀一些偉人、科學家成功事跡的書刊,開闊視野,不斷激勵自己,懂得只有胸懷寬廣,接納他人的人,才能成就大業(yè),把注意力放到學習中,走出心理誤區(qū)。

學校和老師的對策。學校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在學校里通過優(yōu)美潔凈的校園環(huán)境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熱愛學習和生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采取多種方法,傳授學生心理衛(wèi)生知識,有針對地圍繞青少年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教育,重在疏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指導他們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促進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

開展心理咨詢服務,開設心理咨詢輔導站和信箱,及時解決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煩惱。提供有關報刊書籍,讓學生自由閱讀。提高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

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轉變教育理念,做學生的良好益友。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研究教育,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盡量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避免學生心理壓力過大。要特別關注后進生,對他們加大情感投入,用引導代替斥責,用關愛代替諷刺,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

教師要堅持疏導教育,對有逆反心理的學生避免直接批評和正面沖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當學生犯錯誤時,采取個別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耐心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樂意改正,不要當眾批評,保持友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堅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學生逆反心理不是一兩次教育就可以消除的,需要平時留意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經(jīng)常與他們溝通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解決煩惱。對學生過度維護自己的形象和追求獨立、自尊,教師要及時給予糾正,在不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前提下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避免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總之,只有學生、學校、教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

參考文獻

第8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結論:師范院校青少年焦慮問題較為常見;女孩對焦慮更敏感也更傾向于報告;強迫-沖動障礙、社交恐懼與廣泛性焦慮是其常見的焦慮問題;廣泛性焦慮屬特質焦慮范疇,是青少年發(fā)展過程中的基本焦慮。如何根據(jù)這一特點進行培養(yǎng)。

 

一、引言

 

師范院校青少年主要是指初中畢業(yè)后進入五年制師范教育學校學習、年齡在16-20歲之間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青少年雖然青春期“疾風驟雨”式的心理沖突日趨平靜,然而其心理水平仍呈現(xiàn)出半成熟、半幼稚性特點。同時與高中生相比較,五年制師范學校青少年一方面普遍表現(xiàn)為學習成績較差、問題行為相對較多,另一方面學習過程中由于側重職業(yè)培訓而更早體會到就業(yè)壓力。

 

因此,在其心理社會問題中,焦慮具有相當程度的普遍性。如果這些焦慮情緒不加干預,便可能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進一步轉化成焦慮障礙,并將持續(xù)至成年期。國外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8-12%的兒童遭受到各種類型的焦慮障礙,并且這些焦慮障礙嚴重干擾了兒童的日常生活功能(Muris et al;2000)。劉賢臣等人(1997)對2463名13-22歲的青少年學生調查也顯示,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

 

雖然兒童青少年焦慮比較普遍且危害嚴重,但對其研究長期處于相對忽視的狀況。直到1980年美國精神病協(xié)會出版了《精神障礙的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三版》(DSM-III),才開始真正考慮兒童焦慮的結構問題。但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Spence(1997)認為DSM系統(tǒng)基于精神病領域一些權威專家的臨床知覺,缺乏實證數(shù)據(jù)的支持,即使DSM-IV也沒有建立分類系統(tǒng)的內部效度。因此,Spence確定了平行于DSM-IV的診斷分類標準,區(qū)分了分離焦慮、軀體傷害恐懼、社交恐懼、驚恐——廣場恐怖癥、強迫-沖動障礙和廣泛性焦慮等6個兒童焦慮維度。所開發(fā)的兒童焦慮量表(SCA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也被認為具有更明確的因子結構,成為兒童青少年焦慮調查研究中首選的測量工具(Muris et al;2000)。

 

國內關于青少年焦慮結構的研究相對較少,大量的研究主要采用Spielberger的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STAI)。雖然STAI并不能真正有效的考察青少年焦慮的結構問題,但是在國內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兒童焦慮量表對臨沂大學費縣分校中職一、二年級學生進行測查,同時以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作為SCAS的校標關聯(lián)效度,以期考察中職院校青少年焦慮的結構特點。

 

二、對象與方法

 

1、對象

 

在臨沂大學費縣分校大一、二年級學生中整體抽取6個班,獲取有效樣本269人。其中男生125人,女生144人。年齡16-20歲,平均年齡17.89±1.06歲。

 

2、研究工具

 

王偉、鄧賜平(2004)翻譯過來的Spence兒童焦慮量表中文版。量表包括分離焦慮、軀體傷害恐懼、社交恐懼、驚恐-廣場恐怖癥、強迫-沖動障礙和廣泛性焦慮6個因子??倖柧淼摩?0.91,各分問卷的α系數(shù)在0.60-0.77之間。采用0-3的4點計分方法,得分越高,焦慮問題越嚴重。

 

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STAI-From Y)中文版(汪向東等,1999)由兩部分組成。其中,第1–20題為狀態(tài)焦慮量表,主要用于反映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時間的恐懼、緊張、憂慮和神經(jīng)質的體驗或感受。第21–40題為特質焦慮量表,用于評定人們經(jīng)常的情緒體驗。量表分別進行1-4級計分,得分越高,焦慮問題越嚴重。

 

3、施測程序與數(shù)據(jù)處理

 

以班級為單位,利用自習課時間在班主任老師的協(xié)助下由學生當場填寫并回收問卷。發(fā)放問卷287份,回收有效問卷269份,回收率94%。對結果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結果

 

1、性別與年級差異

 

以性別、年級為自變量,焦慮各維度及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年級主效應不顯著,F(xiàn)(6,260)=0.374,p=0.000;性別主效應顯著,F(xiàn)(6,260)=11.949,p>0.05;年級與性別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6,260)=0.140,p=0.000。為進一步考察焦慮各維度及總分在性別上的差異,以性別為自變量,焦慮各維度及總分為因變量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除強迫-沖動障礙外(t=0.445,p>0.05),其他各維度均呈現(xiàn)顯著性別差異,女生報告了更高的焦慮水平。

 

2、焦慮各維度比較

 

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考察焦慮各維度之間的差異情況,結果顯示,焦慮癥狀的主效應顯著,F(xiàn)(5,264)=23.857,p=0.000。進一步平均數(shù)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在SCAS中確立的焦慮各維度中,強迫-沖動障礙(6.46±3.27)與社交恐懼(6.27±3.09)水平最高,其次是廣泛性焦慮(5.67±2.90),驚恐-廣場恐怖癥(5.19±3.93),而分離焦慮(4.93±3.09)與軀體傷害恐懼(4.61±3.17)最低。見圖1。

 

3、STAI與SCAS相關分析

 

SCAS與STAI焦慮維度間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SCAS各焦慮維度均存在顯著正相關,其中廣泛性焦慮與其他維度呈現(xiàn)中等以上正相關。驚恐-廣場恐怖癥、廣泛性焦慮與狀態(tài)、特質焦慮均存在中等正相關。

 

為進一步考察青少年焦慮各維度特點,將狀態(tài)、特質焦慮的原始得分轉換為Z分數(shù),以Z>1、-1≤Z≤1、Z<-1為標準,將被試分為高、中、低三個焦慮組(肖凌燕,鄒泓;2000)。其中高狀態(tài)焦慮40人,占總體的15%;高特質焦慮39人,占總體的14%。在高、中、低狀態(tài)焦慮組與高、中、低特質焦慮組中分別進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焦慮癥狀的主效應顯著F>6.462,p<0.01。進一步平均數(shù)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強迫-沖動障礙、社交恐懼、廣泛性焦慮在各組中得分相對較高,而驚恐-廣場恐怖癥在高焦慮組中得分較高而在中、低焦慮組中得分相對較低。見表2。

 

院校青少年高、中、低狀態(tài)及特質焦慮組中各焦慮維度比較

 

四、討論

 

性別與年級差異分析顯示,女生在社交恐懼、廣泛性焦慮、分離焦慮、驚恐-廣場恐怖癥與軀體傷害恐懼及焦慮總分上均高于男生,這說明女生更敏感更容易存在焦慮問題,也更傾向于報告。年級間無顯著差異,并且STAI結果顯示,師范院校青少年狀態(tài)-特質焦慮發(fā)生率在15%左右,這與劉賢臣等人(1997)調查結果基本一致,說明焦慮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

 

SCAS界定的焦慮各維度比較顯示,師范院校青少年強迫-沖動障礙、社交恐懼與廣泛性焦慮水平較高,這可能是因為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感受到來自社會與成人的各種壓力、更加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也開始擔憂和考慮學業(yè)與前途問題。分離焦慮較低,可能是因為青少年獨立性與自我調節(jié)能力增強,能較好的處理與家人的關系,且日益發(fā)展的同伴關系也為其提供了情感支持。

 

驚恐-廣場恐怖癥與軀體傷害恐懼水平較低,說明青少年在處理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關系的能力越來越強,不再對一些具體的環(huán)境刺激或事件過于擔心。然而進一步研究顯示,驚恐-廣場恐怖癥水平在中、低狀態(tài)特質焦慮組中相對較低,在高狀態(tài)特質焦慮組中水平卻比較高,并且無顯著的性別差異,這說明驚恐-廣場恐怖癥是焦慮障礙的典型表現(xiàn)。

 

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各焦慮癥狀間存在顯著正相關,特別是廣泛性焦慮障礙與其他類型焦慮普遍存在較強相關,并且在各焦慮組中的相對穩(wěn)定性,說明其他類型焦慮障礙多伴隨廣泛性焦慮障礙發(fā)生。也有研究表明廣泛性焦慮是兒童焦慮的一個高階綜合因素(Spence et al, 2003),即廣泛性焦慮可能是其他焦慮存在的基礎。同時相關分析的結果還顯示,廣泛性焦慮與特質焦慮具較強的正相關。因此,廣泛性焦慮障礙作為中職院校青少年中穩(wěn)定的焦慮狀態(tài)可能屬于特質焦慮范疇,而其他類型的焦慮是在廣泛性焦慮基礎上通過與其他應激源交互作用形成的。

 

五、五年制師范生焦慮癥狀的應對策略

 

1、引導家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家庭功能的協(xié)調運作

 

個體從出生到死亡,整個一生都是在家庭的伴隨下而成長發(fā)展的。盡管在個體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家庭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作用不同,但是個體始終不會,也不可能脫離家庭的影響而成長和發(fā)展。當一個家庭運行良好,所有的家庭成員則很少出現(xiàn)心理問題,在各種活動中是團結的,也能適應各種壓力因素并且具有清晰而明確的家庭規(guī)則與界限。雖然青少年在尋求自主的過程中因家庭問題產生情緒問題如抑郁、焦慮等也逐漸增多,但青少年正是通過與父母的分離來追求自主性的發(fā)展,這種分離仍以與父母的親密情感聯(lián)結為基礎,是在情感聯(lián)結與分離相平衡的狀態(tài)下完成自己的個體化。因此,家庭仍然為五年制學前中專段女生發(fā)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持,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成為其焦慮發(fā)展中的保護性因素。

 

2、積極發(fā)揮同伴的情感支持功能,建立安全的同伴依戀關系

 

皮亞杰等一些理論家認為,同伴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fā)展起到了與父母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我國有關中小學生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研究也表明,總體上學生的課余時間、玩樂、傾訴和分享樂趣的對象中,同伴均被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同伴可以為青少年的發(fā)展提供大量的情感支持。友誼成為了五年制學前中專段女生尋求自治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她們后期親密關系的基礎。良好的同伴依戀關系也能滿足像父母依戀那樣的情感需求,成為情感支持的重要來源,扮演“安全基地”的角色。因此,緩解五年制學前中專段女生的焦慮癥狀,必須發(fā)揮同伴的情感支持功能,建立安全的同伴依戀關系。

 

3、學校要注重機制建設,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shù)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jié)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為此,學校要針對學生群體的特點,制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把關注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建康發(fā)展,放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來,從辦學思想上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同時,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利用學校的各種宣傳陣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另外,也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指導。

 

4、發(fā)揮心理咨詢中心應有的作用,及時提供干預或疏導

 

建立學校心理咨詢室,打造一支專兼職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隊伍,為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證。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確立不同的心理輔導目標,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與管理。認真做好咨詢記錄,根據(jù)心理咨詢情況,及時與老師、家長取得聯(lián)系,共同引導學生。要關注特殊學生,幫助其融入校園生活。

第9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青少年 厭學

[中圖分類號]G8O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092-02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消極對待的一種行為反應模式。近年來,青少年厭學現(xiàn)象已經(jīng)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對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發(fā)展都形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對青少年厭學現(xiàn)象進行研究分析,找出他們厭學的原因和心理機制,并尋求相應的對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對青少年厭學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引發(fā)青少年厭學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并積極尋求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青少年厭學現(xiàn)象的主要表現(xiàn)

(一)曠課,逃學

厭學的典型表現(xiàn)之一便是曠課和逃學,因為討厭學習,所以出現(xiàn)了曠課、逃學的行為。有些青少年是因為貪玩而曠課,有些是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曠課,也有些學生是因為討厭學校的某些規(guī)章制度而逃學。情況較輕的,可能只是曠幾次課,嚴重者可能會連續(xù)一周甚至一個月都不去上學。而且有些學生擔心被父母責罵,會撒謊騙父母說自己去上學,實際上并沒有到學校,直到老師打電話給家長,家長才知道實情。

(二)沉溺網(wǎng)絡游戲

有些厭學的青少年整天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有些青少年天天呆在網(wǎng)吧玩網(wǎng)絡游戲,甚至晚上睡在網(wǎng)吧,不肯去學校上學,父母即使找到網(wǎng)吧,進行規(guī)勸和逼迫,也不能讓其回頭,很多父母為此和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的孩子爭吵,導致親子關系進一步惡化,孩子更是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些青少年甚至為了玩網(wǎng)絡游戲逃學、離家出走、偷竊他人財務等。

(三)經(jīng)常和同學打架

打架是一部分厭學青少年會出現(xiàn)的行為,尤其是成績非常差的男生,這種行為表現(xiàn)比較常見。有些厭學的青少年看不慣學習好的學生,于是經(jīng)常找茬欺負學習好又老實的同學。青少年對社會認識較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容易被社會不良青年誘騙,跟隨他們抽煙、打架、喝酒,甚至吸毒。所以,當一個青少年經(jīng)常和同學打架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就需要進一步了解該生是否存在厭學現(xiàn)象,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引導他們回到學校,回到課堂。

(四)消極學習

這部分青少年從表象上來看仍然會按時上課,按時寫作業(yè),但寫作業(yè)的效率非常低,經(jīng)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或者常常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一邊寫作業(yè),一邊玩其他東西。上課的時候也是無精打采,無心聽講,人在教室心不在,有些青少年可能會偷偷玩手機,看課外書,或者睡覺,老師提醒一下,會稍微注意一下,但是過一會,又會消極對待。課下聚眾下象棋、打撲克、看武俠小說,毫無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五)軀體化癥狀

有些厭學青少年甚至會出現(xiàn)軀體化的癥狀,比如頭痛、頭暈、失眠或者睡眠障礙、腹痛、胸痛或者胸部憋悶感,甚至乏力、心慌、心悸、惡心嘔吐等軀體癥狀。而這些癥狀常常同時發(fā)生在多個器官,不能用一種疾病進行解釋,這時候就應該考慮是否存在心理問題。

二、青少年厭學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厭學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導致的,這既包含家庭、學校、社會對他們的影響,也跟青少年的個人發(fā)展特點脫不了干系。

(一)家庭的影響

一個人成長最重要的環(huán)境就是家庭。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從家庭開始,尤其是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通過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養(yǎng)育,兒童習得了各種知識和技能,掌握了各種行為規(guī)范。在諸多影響兒童和青少年成長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是最重要的一個。一般來說,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四種類型,分別為權威型、專制型、放縱型和忽視型。

權威型父母認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應該有一定的權威,但是這種權威并不是讓孩子害怕自己,而是來自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是一種民主且理性的教養(yǎng)方式。權威型父母會積極肯定孩子,及時對孩子的需要、行為作出反應,尊重并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下長大的孩子,獨立性強,善于自己解決問題,自尊心和自信心較強,喜歡與人交往。在面臨一些困難時,會積極尋求應對辦法,或者善于向家長、老師求助。

專制型父母常常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設想來行事,對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加以干涉,在情感方面比較冷淡,很少考慮孩子的要求和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事,父母可能會非常憤怒,甚至體罰孩子。專制型教養(yǎng)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常常表現(xiàn)的焦慮不安、行為退縮和不快樂,在青少年時期,自我調節(jié)能力和適應性都比較差,這類孩子在學校中更容易產生厭學的現(xiàn)象。他們更容易曠課、逃學、沉迷網(wǎng)絡游戲,甚至打架斗毆等,以此來反抗父母的專制,表達自己對自的捍衛(wèi)。

放縱型父母對孩子報以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但是缺乏控制。父母放任孩子自己做決定,即使他們還不具備這種能力。放松型父母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對孩子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采取忽視或接受的態(tài)度,很少發(fā)怒或訓斥兒童。雖然看起來,放縱型的父母對孩子很好,也很愛孩子,但是這種愛并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甚至會讓孩子缺乏社會責任感,自信心不足。一旦青少年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他們的父母也無法給他們切實有效的幫助,只是給予非常空洞的鼓勵。在父母那里無法得到有效幫助,自己又無力處理好遇到的困難,這會讓本來自信心就不足的他們,更加自卑,更加討厭學習。

忽視型父母對孩子既缺乏愛,又缺少行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父母和孩子之間互動很少,對兒童的行為缺乏反饋,無論孩子表現(xiàn)出怎樣的行為,他們都看不見。有些青少年并不是不希望父母管教他們,而是希望父母可以真正看見他們的需要,并滿足他們的需要,忽視型的父母并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他們根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孩子o論學習好還是學習壞,似乎都無法觸動父母,也很容易讓一些青少年產生厭學情緒。

相對來說,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更為有利,也更不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厭學現(xiàn)象。其他三種類型的教養(yǎng)方式,都或多或少會加重孩子的厭學行為。因此,作為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是否恰當,主動改變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讓厭學的孩子心甘情愿地回到學校,回到課堂。

(二)學校的影響

當前我國中小學仍然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以考試成績來評定一個學生的優(yōu)劣,這勢必會導致一部分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也往往會采用打壓、加壓的方式,讓成績差的學生提高成績,對于無論怎么努力,成績都上不去的學生,可能就會采取忽視的策略,任憑他們破罐子破摔。在成績當?shù)赖闹袊嗌倌旰苋菀壮霈F(xiàn)厭學情緒。

除了重視成績之外,我國中小學的教學方法也相對刻板,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占著主流,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度和靈活度不夠,這也使得很多學生討厭課堂,厭惡學習。一個班級有很多學生,老師有時無法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特點,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并不容易,很多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都是一致的,這可能無法兼顧到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教學的靈活性以及作業(yè)的靈活性方面還有所欠缺。統(tǒng)一的答案也會讓學生失去對探索世界、探索知識的興趣,往往淪為老師說什么,答案就是什么,標準答案是什么,我就回答什么的現(xiàn)象,缺少一個積極探索的過程。

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對一個學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好的老師,可能把厭學的學生引導教育為一個愛學習的孩子,能切實根據(jù)每一個孩子的情況提供幫助。而一個只看重成績或者師德不夠的教師,則可能引起學生的厭惡情緒,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愛上學習,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討厭某個老師,而討厭學習。所以,教師素質對青少年的厭學問題也有一定影響。

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有些學校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從作息、飲食到課堂,學生缺少自由活動的時間,而且基本住在學校,不能回家。這對于青少年來說實在是一項束縛。從心理發(fā)展特點上來看,青少年正處于疾風驟雨的叛逆期,尋求自由、自主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有些學校的管理嚴格到學生上課低頭就要接受懲罰,或者學生不允許跟老師頂嘴,否則就要被勸退,如此嚴苛的校規(guī),也會引發(fā)青少年的厭學情緒。

(三)個體自身的原因

除了家庭和學校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自身特點也會影響到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對事件的歸因方式不同會影響一個人的后續(xù)行為。歸因是人類的一種普遍需要,每個人都有一套從其本身經(jīng)驗歸納出來的行為原因與其行為之間的看法和觀念。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tǒng)的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內外源)、穩(wěn)定歸因和非穩(wěn)定歸因(穩(wěn)定性)、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可控性)。當一個青少年的歸因方式傾向于把學習下降歸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而成績好轉時又歸因為是自己運氣好的時候,便是一種消極的歸因方式,這就容易讓其產生厭學情緒。如果把自己成績下降歸因為努力不夠,只要后續(xù)多加努力就可以了,而把成績提高看作是自己能力較強,努力較多,那便是積極的歸因方式,就不會因為學習成績的下降而產生厭學情緒了。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青少年,尤其是學習成績好的青少年,經(jīng)常在班級考前5名,偶爾一次考試成績下降到了班級第10名,就會自我貶低,自暴自棄,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這其實跟他(她)的消極歸因分不開。

個體習得的應對方式也會影響其情緒和行為。如果一個人在早年的生活中,習得了較多應對困難的方式,那么當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便比較容易應對,而一個面對困難束手無策的人,在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時,則容易自暴自棄,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突發(fā)事件也可能會引發(fā)青少年的厭學問題。比如父母離異、或者親人的突然喪失、失戀等,都會給一個人帶來較大的影響,可能會導致一個人情緒低落,無心學習。這就需要家人、老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的介入,為其提供幫助。

三、青少年厭學現(xiàn)象的對策

青少年厭學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的努力。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作為家長,應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摸清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采用科學的教養(yǎng)方式來對待孩子,避免專制專斷,強迫孩子學習,也不要放任和忽視孩子,應當給予孩子關心和愛護,同時,又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給予他們尊重和自由,這樣,當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才會向家長求助,家長才得以有機會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否則,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困難的時候,因為擔心家長會和老師一起批評自己,而不敢告訴家長,這樣就錯失了引導孩子的機會。因此,家長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恰當?shù)靥幚砗颓嗌倌旰⒆拥年P系,提供良好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可以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二)營造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

學校應制定更加符合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特點的校紀校規(guī),把青少年當作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來看待,而不僅僅把他們當作學習機器,嚴格控制,當青少年感覺被學校尊重的時候,他們也會更熱愛學校和學習。學校還應提高教師素質,激發(fā)教師對學生的愛,避免對待學習成績差的青少年簡單粗暴,應多想辦法來因勢利導,了解學生厭學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育。另外,在多媒體發(fā)達的當代社會,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與學生的互動性,避免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育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總之,當代青少年厭學現(xiàn)象表現(xiàn)形式多樣,影響因素也較多,需要青少年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