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勞動教育標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標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教育標準

第1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關鍵詞:哲學思辨;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必須要承認,在開展勞動教育方面,我們和很多學校一樣,起初踟躕不前、裹足“不動”。而促使我們真正“動起來”的,是家長的一次投訴。

我校一二年級周一到周四,下午只有兩節(jié)課,比其它年級少一節(jié)。考慮到孩子較小、放學又早,家校雙方都想讓孩子早點打掃完衛(wèi)生回家,我們就依值日表,安排對應孩子的家長,到校帶領孩子一起打掃衛(wèi)生,認為這樣做一來可以加快灑掃速度,孩子能早回家;二來可以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給孩子“愛勞動、會勞動”的積極示范和啟示。但家長認為,衛(wèi)生應該由班主任帶著學生一起打掃,不應該麻煩家長。并因此投訴。

學校對投訴進行了及時回應,并溝通解決了有關問題,這一事件帶給教育者三點啟示:(1)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必須是全員的,不論職位;(2)勞動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必須的,不論途徑;(3)家長對學校勞動教育是有期待的,不論形式。

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落實素質教育政策,深入開展、實施好“勞動教育”。

由教育部、和全國少工委等多部委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今時已落地一年。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文件。但從基層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觀察來看,勞動教育蓬勃發(fā)展的局面卻并未出現。雖有《意見》“落地”,但“勞動教育”在很多學校并沒有“動”起來,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究其原因,除了《意見》本身的宣傳、執(zhí)行力度存在不足外,還有可操作性方面的問題。

一、現時困難:“動”與“不動”,這是個問題

客觀來講,國家非常重視面向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并且有相當長的一段時,各種勞動教育實踐,如學工學農、校外實踐、家務勞動、公益勞動開展是豐富而有效的。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農業(yè)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的發(fā)展,勞動教育在學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軟化、在社會被淡化、在實踐中被虛化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并成為今日常態(tài)。如何更好地推進勞動教育,變成了“動”還是“不動”的問題。推進勞動教育的主要困難體現在:

(一)學校方面

1.“課”動難。課時緊張,勞動與技術課程推進隨意性強,“被調課”現象比較普遍,“開齊上足”成奢侈品;課程形式比較單一,學科整合力度不夠,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師”動難。師資保障能力有限,缺少專職老師,兼職老師不能科學、系統地推進學科建設,專業(yè)水平亟待提升。

3.“生”動難。各種文化課學習(補習)、特長(興趣)培訓占用了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時間;學生勞動熱情持續(xù)時間短,“表象性”勞動占據主導地位,勞動實踐的觀念亟待轉變,勞動的習慣和能力亟待培養(yǎng)。

(二)家庭方面

1.思想變動難。一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二是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寵溺過度,總認為孩子還小,勞動太苦太累,老是借著“等孩子大一些再說”來包辦代替。

2.家校齊動難。家長都有自己多種多樣的家教理念,要使他們集體認同一個教育理念并實際行動,需要做大量細致而有說服工作。各位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先進、落后之分,水平高低有別,難以均衡。

(三)學生方面

1.勞動學習不足,家長示范太少,學生整體缺少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家長因為客觀上沒有時間或是主觀上輕視勞動,和孩子一起勞動的機會少,對孩子的主動示范也很少。

2.勞動時間不足,勞動實踐太少。據一份調查顯示:僅以學生每天從事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例,美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日本為0.4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也就是12分鐘。時間的絕對不足必然約束、限制孩子的勞動實踐,使其在勞動形式上趨于簡單重復,缺少多樣性。

(四)社會方面

1.尋找基地難。一是區(qū)域內的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數量嚴重不足且建設質量總體不高,二是無償或低價面向學生的勞動教育基地須依靠學校自身去尋找、協調,制約因素太多,學校往往勉力為之或選擇知難而退。

2.整合評價難。及時、有效的評價對激發(fā)、保持學生的勞動熱情,并逐漸內化為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具有積極的意義。但當下學生社會層面的勞動,除及學校有組織地進行并實時納入學生的德行評價之外,其他形式和途徑的勞動均處于自發(fā)、自覺、自主的狀態(tài),沒有評價標準,更未與學?,F有的評價激勵機制形成對接或整合。但由于其自由的活動形式,納入評價又出現無法掌控過程和效果、無法確立評價主體和標準等實際困難。

3.制度支撐難。勞動教育在實際運行中還遇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沒有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約束或是激勵相關部門和單位來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活動支持不支持、配合不配合完全憑著個人好惡、社會責任等情緒性因素來支撐,彈性太大,缺乏穩(wěn)定性、規(guī)范性和約束力。

二、對癥有方:“動”與“不動”,這不是問題

思想決定行動。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項目的推進都必須先解決“為什么做、做什么、怎樣做”三個問題。其中“為什么做”屬于思想認識的范疇,必須有堅定而一致的認識和態(tài)度。《意見》的出臺充分闡釋了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即“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勞動興趣、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對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將推動《意見》的落實作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南針”和檢驗實施勞動教育決心和力度的“試劍石”。

事物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困難在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中得到解決。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就是尋求辦法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獲得經驗的過程。當前,學生缺少勞動、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推進勞動教育力度不一、遲疑觀望;家長重智輕勞,參與學校勞動教育熱情不高……推進勞動教育困難重重。如何解決?當然是面對具體的問題和困難,有的放矢,統籌推進。具體辦法有:

(一)整合三門課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堅持課堂是勞動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我們實現勞動教育的課程是勞動與技術,該課程倡導“做中學”和“學中做”,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突出強調“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的統一”“以生活為基本邏輯,組織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都有與“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交叉甚至重疊的部分,我們要通過校本化的二次課程開發(fā),實現三門課程的有效整合,從而集聚優(yōu)質資源,更好地達到課程目標。

(二)確立三個主體。現時的勞動教育在主體認定上隱約是“雙主體”,但同時又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在學科推進上,“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老師是當然的落實主體,但缺少主體責任、評價要約和具體標準。班主任是潛在的落實主體,因為很多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技能習得和勞動教育實踐等工作需要通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來組織實施,但同樣沒有主體責任。而從勞動教育的內容設置來看,家務勞動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勞動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長也是落實“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而這以往是被漏掉的一環(huán)。所以我們在加強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確立學科教師、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和家長等三方位落實主體,并設定相關責任。

(三)形成三方評價。以往的評價多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且參與主體多是班主任,而標準則是憑著學生參與班級值日是否熱情、是否認真、是否主動等定性標準(主觀印象)來制定,評價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而同為落實主體的學科教師和家長,失去了評價的參與權和話語權,評價具有明顯的片面性。在這一點上,學校要用規(guī)范的形式與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家長等三方評價主體銜接好并將評價要素、評價標準等形成可操作性量表提前告知,以形成有三方參與的、既重視結果也看中過程、兼具指導性和約束力的成長性評價指南。

(四)培養(yǎng)三種意識。即,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基本勞動技能,更要從培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的角度,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牢固樹立“勞動光榮,人人參與”的躬行意識、“珍惜勞動成果,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節(jié)約意識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意識,努力營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體的事情爭著干、家里的事情幫著干、公益的事情搶著干”的氛圍,形成風尚。

(五)建好三個基地?;厥呛粚嵆B(tài)培養(yǎng)和實現整體提升的有效載體。班級和家庭要基于學生個體在班級(孩子個體在家庭)的義務,分給勞動“責任田”,建好“責任基地”。職能處室基于學生個體價值實現和道德成長的需要,要劃出“愛心社區(qū)”,建好“小雷鋒基地”。學?;趯W生勞動實踐和整體展示的需要,在校外尋找“試驗田”,建成“校外成長基地”。通過上級指導、學校定制、意向調研、簽訂協議、認可掛牌等程序,將校外基地建設高標納入學校管理視野并在此基礎上引入課程建設理念,實現建設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系統化和效能化。

三、務實推動:“動”與“不動”,都不是問題

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生也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chuàng)造。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重視和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既是實現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固本強基”工程,是“大國工匠”的召喚,也是黨和人民的熱切期盼。加強勞動教育,“動”的是從培育勞動素養(yǎng)的角度務實行動,下力氣解決“如何盡早動起來”和“如何動得更好”的問題?!安粍印钡氖鞘冀K堅持“充分發(fā)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諶面發(fā)展”的基本原則,抓好“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和鼓勵家務勞動”四環(huán)節(jié)。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推進校本實施,相關課程“真落實”。課程實施是“本”,要做好四個“一”:做好一個整合,即在有職能處室代表、班主任代表、勞動與技術(綜合實踐課)學科老師代表、家長和學生代表參與的環(huán)境下,把勞動與技術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與科學課程中相似或相同主題的內容進行校本整合,使課程實施處在學校視野下,增強執(zhí)行的力度。

開發(fā)一本教材,即開發(fā)《我愛勞動》校本教材,將勞動觀念培養(yǎng)、勞動知識學習、勞動技能掌握、勞動成果評價等內容涵蓋其中,并根據低、中、高年齡特點使教材體現階梯式成長的特征,使學生“學有所依”“行有所獲”,教師“教有所倚”“行有所成”。

制訂一份意見,即制定基于學校的《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將學校勞動教育從整體上進行目標和原則定位,在實施中明確工作細節(jié),突出機制保障。

申報一個課題,即通過省級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少先隊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來推動和保障課程實施,使課程的實施全程都在科學、明晰又正確的路上。

(二)設計勞動崗位,校內勞動“真豐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際體驗是習得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我們設計了三種類型共8個崗位來滿足學生需求:

1.責任型崗位。是屬于義務性質(任務性)的,人人都要參與。包括:

(1)衛(wèi)生保潔,主要勞動形式包括掃地、拖地、擦黑板、擦玻璃、清潔區(qū)打掃、蛛網清潔、污漬清除等。

(2)班務保持,主要勞動形式有圖書整理、講臺整理、桌凳整理、灑掃工具整理、生物角管理等。

2.奉獻型崗位。是屬于志愿性質,個人有強烈意愿并獲得班主任支持即可參與。主要服務崗位包括:

(1)美德美行示范崗,隸屬“五小”團隊,主要職責是做好學生車輛停放區(qū)域的車輛排放、班級飲用水保障、學校平地的衛(wèi)生保持、衛(wèi)生環(huán)保宣傳等。

(2)小雷鋒社區(qū),主要職責是做好學校公共區(qū)域的衛(wèi)生保潔、開放書吧的管理、低年級班務勞動支持、校前區(qū)左右30米衛(wèi)生維護等。

(3)紅領巾綠地,主要職責是學校綠地的雜草拔除、樹木花草澆水、為花草樹木做名片等。

3.技能展示型崗位。遵循自愿原則,但帶有集體組織性質,有一定的約束力。包括:

(1)成果展示性的,主要有“我有一塊田”種植(園藝)展示(結合科技節(jié))、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穿衣、洗紅領巾、刷鞋、疊被子、整理圖書等)等。

(2)勞動競賽性的,主要有清潔區(qū)打掃(團體)、植樹(團隊)、水果采摘(團隊)、摘菜、手工(擦皮鞋、洗碗、做沙包、釘紐扣、做香包、包粽子、包餃子等)等。

(3)特長展示性的,如編織、縫紉、木工、陶藝等。

(三)聚合區(qū)域資源,校外勞動“真常態(tài)”。校外勞動有廣闊的智源和資源,對加強勞動教育起著“加速度”的作用。我們與素質教育基地合作,組建校外成長基地,通過“學校定制”將勞動教育滲透在素質體驗項目中;我們將全國、省、市勞模和校前區(qū)的保潔責任人請進校園給學生做國旗下講話和共上少先隊活動課,增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結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和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需要,我們春、秋季各開展一次全員性外出的勞動體驗活動,并形成體驗報告;結合少先隊尋訪活動,我們走進家鄉(xiāng)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通過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和實踐體驗資源的聚合,校外勞動體驗正為勞動教育深入推進提供成功樣本,為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插上翅膀。

(四)鼓勵家庭參與,家務勞動“真融入”。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劃槳開大船。家庭參與是勞動教育是否得到真正重視的“測謊儀”。一方面,我們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和校信通等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爭取和盡量多的家長達成共識,為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我們借助家長委員會,首先獲得他們對學校有關勞動教育家庭實踐活動的支持,進而把聲音傳播向更多的家長;再者,我們明確并公示學校勞動教育安排中有關家庭、家長參與的內容、形式、方法和要求,使家庭真心支持勞動教育,家務勞動真正融入勞動教育。

(五)重視欣賞激勵,評價手段“真創(chuàng)新”。及時、恰當的鼓勵和欣賞對于激發(fā)興趣、保持熱情有著積極而持久的支持作用。而創(chuàng)新評價手段、豐富評價形式更能放大這種效應。一方面,我們繼續(xù)用好雛鷹獎章、“好少年”評比、“好隊員”評比等傳統有效評價手段;一方面,我們通過“勞動小能手”“最美小雷鋒”“小小勞模”等表彰和給家庭發(fā)喜報、家長給孩子發(fā)獎狀(獎勵)等形式,及時發(fā)現、欣賞和肯定愛勞動、會勞動、尊重勞動和善于勞動創(chuàng)造的榜樣和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人人重視勞動、人人參與勞動、人人贊美勞動的積極氛圍。

以上為加強勞動教育具體實踐中的一些實際探索并施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引發(fā)大家討論和思考。

就在不久前,《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其中,關于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被作為六大素養(yǎng)之一,在“實踐創(chuàng)新”層面的第一條予以凸顯,其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chuàng)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這為務實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層面落地生根再次提供了方向指導和生長沃土。

當然,無論是在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在學校教育行政層面,我們都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何運用行政力加強資源開發(fā),推動一批校外公共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如何制定督導評價標準,引領區(qū)域內的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如何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學科教師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專業(yè)化實施水平?如何用“規(guī)矩”的形式來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施問題?等等。我們相信,伴隨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必將為更好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起到助推作用,這都是我們共同關注、期盼和樂見的。

參考文獻:

[1]劉宇.學生課程參與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振宇.兒童哲學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陶行知.教育的真諦[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4]陳瑾.“更兒童”的課程:階梯式課程的深度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冀曉萍.加強中學生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途徑: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就《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本刊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5(17).

[6]瞿德良.用勞動鋪就孩子美好的未來:基于兒童終身幸福的“三xin”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15(5).

第2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主持人提示: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必須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加強課程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的督導與評估。

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學副校長紀聯昕:對未來的勞動教育課開展方式,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對勞技課的開展要有一個較完善的可操作的頂層設計,建立一套可行的考評制度。針對南北不同的地域、城市與鄉(xiāng)村以及不同學齡的學生,勞技課的教學內容應區(qū)別對待;建議對勞動工具的配置、配套的勞動設施設備、勞動實踐活動的經費等要得到保障;建議每個區(qū)(市、縣)屬地要有一個條件較成熟的勞動實踐基地;建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一支“能文能武”的穩(wěn)定的勞技課教師隊伍。

廣東省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用最生活的教育提高學生生命質量”是學校和美特色教育目標之一。生活教育、勞動教育是“詩意校園”的重要內容。學校以社會需要、學科體系和學生發(fā)展為基點,把勞動教育的內涵從體力勞動拓展到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等課程之中。例如:學校開設的“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系列特色課程,旨在通過自制果酒、插花與花語、茶藝等方面生活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會生活、懂情趣的美好情操。學校重視建立班級勞動考核制度。本學期,組織開展“課前一掃”活動,各班級在上課前,完成本班在校內公共區(qū)的包干勞動,全員參與到校園衛(wèi)生保潔中。檢查勞動態(tài)度和效果,每周班級常規(guī)評比,將衛(wèi)生包干勞動常規(guī)化、制度化。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qū)睿智學校校長盧大鋒:根據實踐性原則,學校構建了課堂教學、家校結合、定向培養(yǎng)等勞動教育模式。課堂教學模式:感知――實踐――導行,即通過教師對勞動技能的介紹,初步感知所學勞動技能的內容;通過教師小步子多循環(huán)的實驗演示,明確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要點;通過教師的親自指導,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相應的勞動技能;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與所學勞動技能相關的活動,驗證學習效果。家校結合模式:學校勞動教育和家庭勞動教育相結合,各項教育內容均可利用此模式進行。比如學校在勞動課中學習做簡單飯菜,課后就可以利用家庭這一延伸的課堂,進行實踐性操作。這需要學校和家庭做好有效溝通,以達到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定向培養(yǎng)模式:主要用于畢業(yè)班級。每年學校對畢業(yè)生都盡可能提供就業(yè)幫助,學校主動與用工單位聯系,為學生尋找就業(yè)機會。一旦確定,學校就依據用工單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從而使學生很快地適應工作。

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教育

主持人提示:作為旨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勞動技術教育,要想深入開展,必須觸動內心世界,成為孩子自己的需要,關鍵是要激發(fā)孩子的自我教育。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平安里學校校長毛展煜:勞動教育要和堅韌品質、合作能力的形成相結合。勞動實踐本身就是艱苦的,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往往會遇到某些艱難困苦和曲折磨難,非常有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勞動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們自覺主動地迎難而上、敢于拼搏、戰(zhàn)勝困難,逐步養(yǎng)成堅決果斷、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同時,勞動教育還要和服務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相結合。家務勞動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承擔的義務。孩子雖小,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有責任孝敬長輩,有義務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要培養(yǎng)孩子們自覺為學校服務、為社區(qū)服務的精神,承擔包干區(qū)保潔,為社區(qū)做義工等。同時,在勞動習慣養(yǎng)成中,培養(yǎng)他們服務家庭、服務社會的責任心。

江西省安遠縣三百山中心小學校長盧紅勝: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自主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熱愛勞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它加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強化了班級的班風班貌建設。同時,這對于實現中國勞動教學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重要意義。每一次活動,學生的熱情特別高,從原來不愛勞動,怕苦怕臟怕累,到如今能翻地、種植、管理,無不體現著學生勞動能力的質的飛躍。因此,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勞動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真正把勞動教育擺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位置上來;要加強勞動教育課的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建立一支質量較高、數量充足、專業(yè)齊全、相對穩(wěn)定的勞動教育課教師隊伍;要爭取各級政府專項經費的支持,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配置必要的設施設備,并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學校開課;還要狠抓考核評估手段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勞教考核評估手段,考核學生動手能力,最基礎最通用的技能等方面。

廣東省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我校的勞動教育,不拘泥于傳統的說教,以特色主題活動、特色課程設置等渠道進行,充分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教育方式生動有趣,說服力強。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品嘗勞動的成果,逐步養(yǎng)成熱愛生活、感悟道德、熱愛勞動、知行合一的好品格。學校秉著“行勝于言”的精神,堅持開展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活動與每年的“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按時開展,使之常規(guī)化。把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進行,固定課時、場所,開發(fā)校本教材,使之固定化、制度化。學校在“行勝于言”的探索與實踐中,使勞動教育常規(guī)化、制度化、課程化和生活化,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也日益成熟。

勞動教育不能止于校內

主持人提示:勞動是一堂大課,它的教室是全社會。要真正體現勞動的意義,還須到課堂之外的廣闊社會之中去歷練、感受。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辦公室副主任張艷紅:學校的課堂,相對來說是有限的,而課外、校外是無限的。學校要充分利用社會各界資源和校區(qū)優(yōu)勢,打通校內與校外的屏障,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比如,我校和洋河集團聯合建立了勞動實踐基地。學生們深入到酒廠的釀造車間、灌裝車間,了解到一瓶酒要經過糧食原料的粉碎、配料、加曲、發(fā)酵、糟焙等24道工序,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學生們在包裝車間親手貼好酒瓶上的標簽,把它裝進包裝箱,親身感悟勞動的幸福和價值。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在親眼見、親耳聽、親自做的過程中,獲得了勞動技能,養(yǎng)成了勞動習慣,突出了勞技教育的實踐性。

第3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還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可以使孩子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能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勞動;孩子愛勞動,就能尊重勞動人民,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愛惜公共財物;孩子愛勞動,才能培養(yǎng)好的思想品德,養(yǎng)成勤儉樸實,熱愛集體,尊重他人、吃苦耐勞、謙虛謹慎的良好品質;孩子愛勞動,才能在勞動中體會創(chuàng)造的成功與快樂,學會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

教育究竟應不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似乎這不是個問題。但是一旦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中,很多家長表現出不同的意見。有的家長認為:“現在的學生太累了,在學校要上課、學習,放學后要做作業(yè)、上輔導班,回到家后怎么舍得再讓他做家務。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不應該讓孩子參與學校的衛(wèi)生掃除,參加學校的衛(wèi)生掃除出了安全問題怎么辦?”也有超過一半的家長在家經常對孩子說:“你還小,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家里的事用不著你管”,“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掃馬路(去種地)”,“學生就是要學習好”,“去自己的事吧,別在我這兒添亂”。

從這些家長意見來看,不難發(fā)現,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著很大誤區(qū)。首先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發(fā)生了錯位。家長只重視智育,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們的分數,忽視了孩子將來獨立立足社會的基本素養(yǎng)。其次是教養(yǎng)觀念和方法存在誤區(qū)。一部分家長片面理解對孩子的愛,總以為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自然也不讓孩子承擔任何勞動和責任。再次是家長的錯誤勞動觀念影響孩子。一些家長整天對孩子說:“你再不好好學習,就讓你去掃馬路!”或者說:“你看隔壁那個大哥哥,每天做工多辛苦,就是他小時候不好好念書!”這些看似不經意間的“激勵”話語,傳遞的是對普通勞動及其勞動者的蔑視,是對最大多數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錯誤認識。長此以往,孩子勢必形成錯誤的觀念,也就不可能具有尊重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思想。

9月份開學以后,__市實驗中學對8個班級的4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fā)現:調查的400多名中小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愿主動參加家務勞動,且對父母產生較嚴重依賴。在對待家務勞動態(tài)度上,62.1%的孩子認為應參加家務勞動,30.2%認為要適當參加,僅有7.1 %的孩子認為無所謂,0.6%的認為不必參加。但在家庭勞動的實際行動上,只有不到1/3的學生選擇經常參加家務勞動,而多達45.11%的學生只是偶爾參加,20.56%的從不參加。

盡管教育部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培養(yǎng)學生生活本領要求”中明確提出:“增加學生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機會,適當布置學生家務勞動,培養(yǎng)勞動觀念,掌握初步勞動技能。為學生在校園內參加勞動創(chuàng)造機會,采用園加農戶等方式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衛(wèi)生保潔、綠植養(yǎng)護、種植養(yǎng)殖等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勞動”。但在學生安全第一的重壓之下,許多學校還是不惜耗費大量的財力聘請專門的保潔公司來負責學校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近年來,__市實驗中學高度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經過認真細致地調研,學校決定改變以往學校通過保潔公司保證學校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做法,實行學校勞動衛(wèi)生責任制,實現了對學生“從教育勞動到勞動教育”的轉變。具體做法是:首先,成立勞動實踐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年級、班級承包責任制,指定專人負責籌劃并督查各班勞動工作的落實情況,班主任作為學生勞動的第一指導者,要對學生勞動進行細致地指導,并對學生進行勞動安全教育。其次,有學校德育處、教學處把公用區(qū)域,如道路、操場、綠化區(qū)塊等根據實際情況分解到各個班,以班級為單位負責各自區(qū)域的衛(wèi)生和環(huán)境美化工作。再次是有學生自主管理工作小組,每天安排專人在老師的帶領下,對各班勞動情況進行檢查評分,為工作成果突出的班級頒發(fā)流動紅旗。

__市實驗中學開展“勞動教育”以來,學生們的勞動觀念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正如一位七年級的同學所說:“在家里不知道拖地怎么拖,多么辛苦,可是在學校我學會了拖地,我體會到了媽媽拖地的辛苦,我以后在家也要經常拖地。”通過勞動教育也轉變了絕大部分家長的觀念,通過召開家長會的調查看,96.2%的家長支持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并從孩子在家的表現看到了勞動教育的成果。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學生早上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帶著勞動工具到自己的包干區(qū)域去巡視,一有垃圾雜物就打掃干凈,并做好一天的保潔工作。負責自行車排放的學生主動去整理好自行車;負責綠化區(qū)的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自主進行種植和養(yǎng)護。良好勞動習慣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隨著環(huán)境衛(wèi)生承包工作的進行,孩子們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自覺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主動參與學校管理,一些好習慣也在此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開展勞動教育以來,__市實驗中學每年節(jié)約辦公經費__萬元左右,使有限的經費更多地投入到為師生成長的服務中去。

第4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下學期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二十一世紀需要培養(yǎng)自立、創(chuàng)新的人才。對于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全面素質來說,勞動技能素質是必不可缺少的。然而,家長和老師往往忽視學生勞動教育,不重視學生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家里學生有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學生超負荷的包攬,在學校里,老師少安排勞動活動,使得學生動手機會減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會做或不愿做。

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加強勞動教育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興趣和勞動習慣,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讓學生從心底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我校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勞動意識、勞力技能的教育。

一、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興趣

興趣在每個人的學習過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學校教育教學時刻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興趣。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學活動,開展 小小能人等系列活動。通過家務我來干等角色游戲活動,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勞動能力,如種植樹澆水實踐性的活動,教師在具體操作活動中讓每位學生參與活動,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師利用多種廢品舊材料帶領學生一起制作并把學生制作的小作品陳列在活動室或讓學生帶回家。這樣學生嘗到了勞動的喜悅,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二、通過了解、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長輩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長輩都包攬了,使孩子們缺少了鍛煉,養(yǎng)成了嬌氣、懶惰的壞習慣,以至于到了學校給老師和自己帶來了不便,由此,我校便針對這一具體情況,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入手。通過讓學生觀察家庭長輩的一天的勞動活動,使學生知道家庭中每個成員的勞動及其對社會的貢獻,學會關心別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勞動;同時,我們還經常帶領學生參觀,結合季節(jié)特點,讓學生了解小區(qū)公園環(huán)境的變化,從不同角度來了解大自然中萬物的變化,了解勞動成果,從而意識到勞動帶來的歡樂。

三、通過一日生活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不要叫孩子干他們力所難及的事。充分利用學生的一日生活,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是十分必要的。學會自我服務勞動是所有勞動中最首要的,如:學會做簡單的家務、整理床鋪等。我校很重視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有助于學生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能使學生間養(yǎng)成互相幫助、互相團結等等。因此,早晨來校老師會帶領學生一起搞衛(wèi)生;放學前讓學生和老師一起整理教室,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主動參與勞動的習慣。

四、加強家園配合,共同培養(yǎng)學生勞動習慣。

學生生長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在的家庭環(huán)境也不同,有的家長注重學生的勞動教育,但有不少家長過分里溺愛孩子,包辦一切,致使學生最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卻比較差。所以,搞好家校配合工作,請家長配合教育學生愛勞動,并主動指導家長讓學后在家庭中積極參與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實施勞動素質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后我校還需進一步把這項內容深化,為培養(yǎng)新時代自理能力很強的接班人付出最大的努力

我校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勞動實踐場所,加之學校環(huán)境幽雅,教學樓巍然聳立,設有微機室、多功能活動室、美術室等,全部達到縣級一類標準,學校三季有花、四季長青,名人畫像、名言警句,隨處可見,激人奮發(fā),催人上進,更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

下學期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勞動技能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當地生產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系,以實踐為主的課程。作為新課程的產物,它賦予了更深刻的涵義。它不再是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與勞動的習慣,而是在此基礎上注重開發(fā)學生潛能,集動手、動腦為一體,著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門新學科。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技課的實踐活動,是我校近年來的比較關注的。其具體措施如下:

一.讓勞技課成為一門真正的課

以往的勞動課,往往都是老師說說,學生做做,家長老師都不是很重視。很多老師都會用他來訂正作業(yè),完成一些練習?,F在的勞動與技術課程是一門重新整合過的學科,因為它所具有的意義,所以我們按照要求,把它列入教學計劃,各年級每周安排1節(jié)課,安排了一些肯動腦、動手,能力強的老師擔任這門學科的老師。保證課時與質量,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動的欲望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探索知識和獲得能力的動力,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要想使這門集知識,實踐的學科讓學生樂學,學得好,改變課堂教學中,老師安排成活動的兒童狀態(tài),達到學生要活動的狀態(tài),老師就必須多動腦筋。 安排教師時,我們著重把喜歡動手,動腦,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老師安排教勞技課,并進行一定的培訓,使他們具備一些新課程的理念,并運用到教學中去。

三.實際出發(fā),靈活處理教材

充分利用下發(fā)的勞動與技術教材。在教學中,根據這幾冊教材的內容,老師在上課時,有意識地進行了一些整合,找到他們之間相通的地方,根據本班學生情況,進行了一些遷移,整合,便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1.把勞技課內容進行整合。

在三年級下的教材中,有這么一個內容,就是學習禮品包裝。這個單元中有兩課,首先是老師指導學生制作紙盒,并進行一定的裝飾。在紙盒造型里,學生學習根據老師的指導,發(fā)揮想象,把很多紙盒進行粘貼,排列,創(chuàng)造,做成各種器物。學生興趣很濃,老師就把四年級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了整合,把《我用紙做多面體》做紙盒的方法教給了孩子,當然,四年級的教材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在進行整合的時候,要注意適當,適量,只作為一個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2.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促進各學科之間的學習

學科之間不是孤立的,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整合,促進各門學科的學習。低年段數學教學中,有讓學生認鐘表的內容。學鐘表的過程中,可以安排學生學著制作鐘面,通過模仿,制作,學生對于鐘面的時針,分針,就會認識得很清楚,除此以外,還會知道鐘面有12格等等。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又使學生體驗到動手的樂趣。

四.在實踐中讓學生得到終身發(fā)展

1.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現在的孩子,動手能力是比較弱的。他們渴望成功,但是,由于缺乏動手的機會,所以,成功的機會不是很多。教師應盡力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達到成功和從知識的獲益中得到滿足,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使他們在勞動教學過程中總是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愿意學習。在幫助孩子體驗成功時,要遵循年齡特點設計一些層次的平臺,讓他們逐層提高,收獲快樂。

2.實踐中體現團隊精神

第5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關鍵詞:道德信念;道德習慣;自我教育;勞動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他通過長期的、創(chuàng)造性的中小學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索,形成了“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主導的教育思想體系”。

人的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是他的教育理想。要實現全面發(fā)展,就要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使這幾方面的教育呈現為一個統一的完整過程,使每個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實際能力和心理準備上獲得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勞動生活中的樂趣、為人民服務中感受到的幸福都來源于“生活的高尚的

道德”。

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中專門論述了道德教育如何實施。

同其他的教育家一樣,蘇霍姆林斯基很重視集體主義教育。

他認為,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等要在各種各樣的集體中實施,集體和個人是和諧一致的。集體中的每個成員應遵守集體的規(guī)章制度,應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情感和共同的組織。同時,他還強調,集體中的每個成員的個性是不容抹殺的。他認為,“開發(fā)每個人的天賦和才能,使他享受到為社會、為人民的幸福進行饒有興趣的、充分發(fā)揮了智力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幸?!@就是學校的任務。注意每一個人,關懷每一個學生,并以關切而又深思熟慮的謹慎態(tài)度對待每個孩子的優(yōu)缺點——這是教育過程的根本之根本?!笨梢哉f,蘇霍姆林斯基是極其重視集體這一大背景的,而且盡最大可能做到了因材施教。為此,“要在每個孩子身上發(fā)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個人發(fā)展根源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fā)揮他天賦素質的事情上達到在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卓著成績?!闭窃谶@樣的一個不會抹殺孩子個性的集體主義教育之下,道德教育才能得以完整而有效的實施。

道德教育不僅是要考慮把什么教給孩子,更重要的在于認識到道德信念獲得的重要以及如何促使道德概念轉化為道德信

念。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終結果,說明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為的一致、言論和行動一致的主要標志,是道德發(fā)展的最高目標。“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特征就在于,信念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已變?yōu)槟懿粩嗉ぐl(fā)他創(chuàng)造新的道德行為的一種獨立的精神力量?!比欢?,道德信念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只有當對真理的認識和概念的認識能深深地反映在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里,成為他個人的觀點,能激發(fā)出他深沉的感情,同他的意志融合起來,并能在他的活動方式、行動舉止以及待人、對己的態(tài)度中表現出來時,才能談得上道德信念。從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許多過程以及一些輔助手段的實施。

一、要重視道德情感、道德習慣的培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則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偽君子?!睙o論是愛憎,還是喜憂,青少年必須是朝氣蓬勃的,飽含激情與熱情生活的一群人。如果這群人都開始冷漠了,那么無論是對個人本身,還是對國家來說,都意味著是毀滅。

同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道德習慣的實質就在于,“人的行為已經由良心的呼喚所支配,而這種呼喚的主調則是感情?!笨梢?,道德習慣和道德情感是不同的,但二者是不可分離的。他也特別重視道德習慣在童年或少年早期的形成。兒童在這個時期就應感受過留在心里曾經的感動與印象,以及可以激發(fā)自己道德行為的思想??梢苑从乘麄兊拇私游锏膽B(tài)度的那些道德習慣,在少年晚期和青年早期只能是鞏固的問題。這是順利進行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所以道德教育要提前進行。

二、從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不是憑空轉化的,要在勞動鍛煉和書本學習中實現

勞動教育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的又一個特色。他的勞動教育理論與凱興斯泰納的勞作教育理論不同,他更多地強調的是在勞動中,道德的養(yǎng)成,快樂的體驗與幸福的感受。在童年時期,應深入大自然,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比如,在山坡上種一些葡萄;在荒地上植上草皮;看到花園里或農田中干旱的秧苗,松松土,澆澆水;完好無損歸還圖書館的書;拾起公共場所的紙屑等等。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體味的快樂與幸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轉

化為高尚的道德意識。這些行為的道德意義在于“體會對勞動的尊重,而通過勞動又表現對人這個創(chuàng)造者品格的尊重?!边@些行為并不是制度上的要求,而是要形成這樣一種信念的生活課堂,一

種責任感的培養(yǎng)。

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對“讀書”尤為重視,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這是真正教育的一條金科玉律,是良好的傳統,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教育,“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庇绕湓诘赖陆逃校貏e重視給學生介紹人類道德價值文選中有關那些為爭取真理的勝利,為爭取人民的自由而斗爭的英勇高尚的戰(zhàn)士們的文章。孩子們在討論與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心靈的觸動,從而樹立高尚的理想,并克服懶惰、軟弱、意志不堅定等缺點。這也是道德教育強有力的手段。

三、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自我教育的指導。孩子有他自己的標準,有他自己衡量善與惡的尺度。老師不應將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做到和學生同呼吸、共律動,“我們不僅俯就孩子們所關注的世界,

而且深入到他們的思想中去,體驗他們的情感,為他們的不安而一起激動?!?/p>

四、道德共同體的建立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在集體中進行道德教育,強調個人自主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但他又認為集體中的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是一體的、互助的。他非常重視一種道德關系的建立,從而促進鮮明個性的形成。這種道德共同體就是“使每個少年和每個青年在學校集體中都有自己的教育對象:一個小朋友,關懷這個小同學,同他的進步和失敗喜憂與共?!边@種道德共同體的教育技巧在于找出他們愛好的共同點。在二人榮辱與共的生活中,“當他感受到自己身上所有善良和道德美也在別人身上確立起來,從而使這個人變?yōu)樗H近、喜歡的人時,這也就是道德信念正在形成的那個過程。”這樣的教育是深深植根于兒童內心的,是兒童全部感情的參與所得。

蘇霍姆林斯基關于“道德信念”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在實現道德概念向道德信念轉化的過程中,重視善良情感的培養(yǎng);善于通過勞動以及讀書學習引導學生凈化心靈;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等教育

實踐,這些方法對我們今天的學校德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價

值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蘇]B.A.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

作者簡介:

第6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是新形勢下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學校發(fā)展和生存的需要,是優(yōu)秀校長必須研究的課題。校長對于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的作用則表現在重設、深化、推動、生發(fā)、維持等幾個方面。不同學校關于特色學校建設的基礎和現實情況都不盡相同,有的須要重設,有的須要在已有的基礎上深化、推動、生發(fā),也有的是“蕭規(guī)曹隨”,只須要維持。究竟從何入手,校長應在調研的基礎上作出判斷。這一點對特色學校建設來說十分重要。校長視野的高度則制約著也促進著校長對于特色學校建設的一系列問題的認識和把握。

一、校長視野的開闊性――以著眼于現實的人才觀確定特色學校的育人目標

特色學校建設育人目標的確立對學校發(fā)展始終起著風向標的作用,而育人目標的確立,校長應有開闊的眼界,即放眼全球,了解和把握當下世界經濟、文化、教育發(fā)展的潮流,又要兼顧國情,校情。

立足世界――學校要培養(yǎng)世界需要的人才。從美國勞工部21世紀就業(yè)技能調查委員會的一份調查顯示來看,美國對人才的要求是比較全面的,既有對聽、說、算、寫這些基礎能力的要求,也有對動手操作能力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需要,更有對人格品質及良好人際關系的要求;從德國對公務員的選拔標準來看,提出了8個方面的選拔要素,其中書寫、表達等方面要求100%的正確,否則有損政府機構形象;一個NBA巨星球員所具備的條件也超出我們的想象,不僅要有細膩的技術, 頂級的身體 ,良好的球感,還要有不俗的視野,高球商,堅韌不拔的求勝心。

從中,我們看到了先進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他們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再學習型人才。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要目中有人,要培養(yǎng)合格的、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不是把自己的責任窄化成傳授知識。

立足中國――育人目標的確立要符合國情。作為校長,要具備準確把握教育方針和政策的能力?!笆蟆眻蟾嬷刑岢龅慕逃结樠赜弥两瘢鞔_回答了我國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應當“為誰服務”,“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 等問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努力培養(yǎng)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而我國教育發(fā)展的現實與結果都存在著突出問題,教育發(fā)展的結果是――人的數量和質量發(fā)生矛盾,總量大,但結構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學校的育人目標與教育方針之間存在偏差,定位不合理。很多學校的育人目標不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而是將目光盯在了“專門人才”,甚至“拔尖人才”上。結果是眼高手低,出不來杰出人才,也培養(yǎng)不出高素質的勞動者。

立足學校――育人目標的確定要適應校情。育人目標要落地,才能生根。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學校也有不同的實際。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的勞動教育開始于1958年,堅持了半個多世紀。但如果只停留在早期養(yǎng)雞喂兔,種地摘果上,就會被時代所拋棄,所以歷屆學校領導班子都無一例外地自覺擔負起傳承與發(fā)展學校特色的使命?,F階段確定了“立學煥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好人生底色”這一育人目標。“立學”指立足于學習,以學而立,“煥新”即出新、立新?!傲W煥新”就是要培養(yǎng)會學習,能創(chuàng)造的人。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這里的“底色”是全面發(fā)展的底色,而不是單一的底色。為了落實好這一育人目標,學校將其分解為“五好”標準,并且制訂了與之相適應的以關注學生的全面協調發(fā)展及關注學生特長和潛能的《“立學煥新 百花競春”學生評價體系》。

二、校長視野的前瞻性――以指向未來的辦學觀把握特色學校建設的思路

教育的后效特點,要求校長辦學的思考要有前瞻性。華人首富李嘉誠超人成功的秘訣在哪里?為何在太多企業(yè)家輕易斷送前程的同時,李嘉誠卻幾乎碰不到“天花板”? 當《環(huán)球時報》記者訪問他時,他輕描淡寫地回答:“其實很簡單,我每天90%以上的時間不是用來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5年、10年后的事情?!彼o我們的啟示是,成就任何一項事業(yè),都必須超前思考。如果你不站在今天思考明天,那么,你的明天就會停止在今天。校長的辦學觀的提出要站在未來的高度上,一經提出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不會被淘汰,不會落后。不是現在時,而是未來時。校長的辦學觀是圍繞著如何辦好一所學校的一系列核心問題的理性思考,主要回答三個問題:為什么辦學校?辦什么樣的學校?怎樣辦好學校?這些問題就是指導辦學實踐的基本原則和價值取向。

學校在形成辦學理念的時候,要尊重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積淀,以超前的眼光審視學校的現實和社會要求以及未來的發(fā)展,并將其與特色學校建設融合起來,以免造成辦學理念與學校特色各不相干的結果,最后將特色學校建設變成了開展特色活動。

在學校未來的辦學觀的指引下,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的特色學校建設思考并回答了這些問題:

辦學理念:立學煥新,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回答為什么辦學,辦什么樣的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一致。)

辦學思路:勞動育人,文化立校。(回答了怎樣辦學校。)

校訓: 日學,日省,日新。(回答了師生怎樣做。)

以指向未來的辦學理念把握特色學校建設思路,可以讓特色學校建設過程少走彎路,防止迷失方向。

三、校長視野的深刻性――以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實施教育行為

校長視野的高度不僅體現在開闊的眼界,超前的眼光,還在于對當下教育問題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對特色學校建設的核心問題的把握。辦學為學生而辦,那么,辦學的核心問題即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問題,即促進學生素質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所以,特色學校建設的每一項策略,每開展一項活動都要堅定不移地落實我們的育人觀,都落實在育人目標上,育人理念上,這就體現了校長視野的深刻性。

從學生角度考慮,基礎教育要為學生奠定怎樣的基礎?一方面要為學生能滿足個人終身發(fā)展和幸福奠定基礎,一方面要為學生能滿足未來社會對人的全面發(fā)展需要奠定基礎。前者是人性內在的自我需求,后者是社會客觀發(fā)展對人的外在要求。兩者均要考慮。協同發(fā)展是人的真正發(fā)展需求。因為現在的學生處于信息化,多元化時代,他們是“文化中的人”,是“關系中的人”,是“世界中的人”,也是“成長中的人”。

基于以上的認識,在特色辦學中應注重以下問題。

首先,要創(chuàng)設以生為本的成長環(huán)境。教育,是一種影響,是環(huán)境的影響。環(huán)境是育人的重要資源。在學校里,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更多的表現為寬松、和諧、民主的育人環(huán)境。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圍繞著“勞動育人”特色辦學,創(chuàng)設了兩種育人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常態(tài)環(huán)境。在立新校園里,有兩個微型的植物園,那里有生長了半個多世紀的老杏樹,和各種蔬菜、農作物、花卉;除此之外,還有插花室,無土栽培室,陶藝室,木工室,烹飪室,廢舊電器拆裝室等6個活動室供同學們觀察和開展實踐活動。這六園六室即是勞動育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學校一年四季,將勞動教育內容納入校本課程,常年堅持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這是勞動育人的常態(tài)環(huán)境。

第7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中圖分類號】G635.1

古語云:伯牙鼓琴,六馬仰聽,秦青引吭,響遏行云,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這千古流傳的佳話,彰顯著音樂的魅力。我有幸成為一名音樂教師,感到幸福和愉悅;而今我又步入班主任園地里默默耕耘,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助手,組織和建設班級集體引航人,學生靈魂的塑造者,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根本任務。

在班主任工作和音樂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熱愛班主任工作是我的工作基礎和前提,我嘗試著把音樂融入班主任工作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既能發(fā)揮我的專業(yè)優(yōu)勢,又能開拓一條提高班主任工作質量的新途徑,何樂而不為呢。

一、德育的園地盛開音樂之花

《論語》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成于樂"意為:"樂以冶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孔子闡述音樂對人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毒拍炅x務教育音樂課標》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可見,音樂在德育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愛黨愛祖國教育是德育中心任務。每周一升旗儀式聽《國歌》時,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我非常重視這段黃金時段。我認真向學生講《國歌》時代背景,作者聶耳生平,歌詞中我們中華民族于危亡中,奮起求存意義,激起了學生對祖國熱愛之情。學生在升旗儀式上,格外肅立莊嚴、目光充滿激憤,樹立了歷史的憂患意識與時代的責任感。

二、智育之樹常青音樂雨露潤無聲

法國作家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一是字母,二是數字,三是音符。

人的大腦右半球稱為"音樂腦"。負責情緒、情感、審美、音樂等項目,音樂是聽覺藝術,使聽覺感知音色的調性、力度、節(jié)奏等各種變化,啟發(fā)思維,增加知識,感知文化,學習音樂是開發(fā)右腦的重要途徑。

1、重視歌唱比賽機會,對學生進行智力訓練。例如:學校組織歌詠比賽,我選擇《保衛(wèi)黃河》曲子,采用齊唱、輪唱演唱形式,演繹這首抗日歌曲。我讓學生合唱時,既要注意看指揮,又要注意自己與其他聲部合作,訓練了注意力:觀察老師的表情示范,觀察同學們的伴奏情緒,指揮者的動作,來修整自己演唱。訓練了觀察力;借助想象,還原游擊健兒端土槍、揮刀矛,在青紗帳萬山叢中,為全中國戰(zhàn)斗壯麗場景,訓練了想象力。

2、音樂課標要求:音樂是人類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通過音樂豐富學生形象思維,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質。我有意識用音樂鍛煉學生記憶力。同時,每一部音樂作品的誕生,都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結果。例如學唱《七子之歌》時,一方面,讓學生了解聞一多作詞背景、作品產生背景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對作品展開豐富的想象。喚起對祖國和澳門的愛,和民族責任感,仿佛看到國旗在澳門特區(qū)高高飄揚.發(fā)展了音樂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體育飛翔音樂插上翅膀

體育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培養(yǎng)意志品質的過程,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重要方面。而音樂可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現在學生各種壓力大,心理不同程度存在學習的緊張、焦慮乃至恐懼等心理狀態(tài)。

我向學生推薦一些健身功能樂曲,每天早晚自習我堅持讓音樂課代表,用錄音機播放幾首讓學生健身。消除疲勞:德彪西的《?!罚淮偈棺⒁饬?,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激起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對生命珍視;對人類健康的崇尚;對競技體育的喜愛。

四、美育的天空音樂架起一道彩虹

音樂課標說,音樂以審美為中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和鑒賞美。音樂以它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jié)奏、豐富多彩的音色、立體交叉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嚴密完美地交織在一起,撼動人們的心靈。

1、我通過音樂教學,寓于班主任工作中。在唱歌、器樂、欣賞、創(chuàng)作等一切教學中,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把自己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真情,感染和帶動學生,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音樂語言,理解音樂的內涵。

2、我班開展"美的歌曲"宣傳活動中,讓學生運用墻報、黑板報、專欄等輿論工具,把美的歌曲,每周一期,詞譜都寫出。分類進行。把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展示出來,美化心靈。

五、勞動教育的土地灑下音樂之光

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tài)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yǎng)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內容之一。我把音樂引入勞動教育中,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習慣,效果顯著。

馬克思說,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我相信,班主任能把這藝術王冠,在實踐中不斷的運用和思考中打造提升,去探索去開拓,班主任工作定會譜寫一首新的頌歌。

第8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就目前農村勞動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有的教師在勞動實踐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上,不是按學生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進行勞動實踐教學;部分教師在處理勞動知識和勞動實踐的教學關系上,不是有所側重,而是平均用力。這就違反了新形勢下勞動課教學的自身特征,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勞動課教學的任務。鑒于此,筆者認為,要上好勞動課,除了依據勞動課的自身特征和宏觀把握勞動課教學的原則外,還要依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年級層次、知識水平以及對實踐項目的喜好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熱情地參和學習和實踐,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級勞動課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

“自我服務”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勞動喜好教育。

農村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年齡一般在7-9歲,他們知識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勞動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上,需要圍繞“自我服務”(自我服務不只是為自己服務,還包括為自己生活的班集體服務,為家庭成員服務,為伙伴服務)這一主題進行教學活動,從學生身邊的小事中選擇一些他們易于感喜好的事開展活動,教育學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養(yǎng)、鍛煉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如學習《洗手帕》(《勞動》第二冊)一課,可以設計出這樣一些實踐項目摘要:“洗手帕比賽”、“穿一件自己動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讓媽媽興奮的事”等?;顒釉u選的原則是多鼓勵、少指責。這樣一來,既進行了勞動知識的教學,又對學生提出了勞動技能的啟蒙要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參和勞動的喜好。

二、中年級勞動課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

“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情感教育。

小學中年級學生由于已經接受了兩年的學校教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和自制能力,依靠性減少,許多事情都想“自己做”,這應該說是由低年級勞動教育培養(yǎng)成的“勞動喜好”向中年級階段形成“勞動情感”的一個平穩(wěn)過渡。因此,我們應抓住這一良好契機,在指導勞動實踐活動時加強勞動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勞動中。但是,學生在由“自我服務”向“自主”、“自制”的轉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立自主能力,應該說還是比較脆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勞動實踐活動不能包辦代替,不能束縛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和自主性,而應當大膽放手,真正發(fā)揮學生在勞動實踐中自我教育的功能。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時,應側重于引導摘要:①教師應注重低、中年級層次的銜接,有的放矢地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由“自我服務”勞動及時轉到以“自主”、“自制”為實踐主題的勞動制作上來。如開展“小小巧手賽”、“今天我當家”等主題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自立的信心,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制的能力。②教師的指導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盡可能多一些“懸念”,這樣才能既給學生更多動腦、動手的機會,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現象。③注重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多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對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師也應給予肯定,決不答應用刺激性語言傷害學生制作的積極性。和此同時,教師還應注重通過勞動教育和實踐教學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使每個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煉,進而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三、高年級勞動課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

的“自強”、“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進行勞動責任感教育。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有了自己的獨立的思想,在低、中年級段獲得的各種能力正促使他們朝著“自強”的方面發(fā)展,他們已不愿聽教師“多余”的“嘮叨”,對教師過多的“指手劃腳”表示厭煩。在勞動實踐活動中,一些學生在操作、設計能力方面常表現出超越教師想象的可喜情景。為此,教師應給每一位學生充分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競爭的環(huán)境。在指導思想上,應本著培養(yǎng)學生“自強”、“創(chuàng)新”能力的原則,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同時,指導教師要注重做到摘要:①充分做好后進生的促進、轉化工作,給他們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對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也要迅速捕捉,給予肯定,并使之發(fā)揚光大。②指導實踐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年級進行同一個活動主題的勞動實踐,也要避免“一刀切”的標準。各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差別,其性格、喜好、喜好等都不盡相同,因此,在活動的主題確定后,要圍繞著活動的主題進行分類施教。只要使學生在相應的年級段里受到應有的教育,把握需要把握的勞動技能,便算是達到了教學目標,切不可求全責備。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點較為成功的嘗試。如,為了配合小學高年級的勞動課教學,我們結合學校少先隊工作,在“六·一”前夕,設計了一個以四、五年級學生為主體的“爭創(chuàng)勤巧隊員”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各自發(fā)揮一技之長,規(guī)定在一個星期天內每人拿出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一件小制作,向“六·一”獻禮。在所有參展作品中,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男同學精心制作出搓洗板,有的女同學巧手織出柳編工藝品;有“高才生”改制的氣補塑料槍,也有一般學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粗糙的刀刻木制品。展覽桌上,每一件小制作都凝聚了學生們的心血,令人喜愛,學生們也從中獲得了成功的樂趣。這次實踐活動出現了人人動手、個個參和的喜人場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9篇:勞動教育標準范文

【關鍵詞】勤工儉學 原則 指導思想 意義 重點

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就是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fā)展?,F在一些學校、家長對青少年勞動教育不重視,滋長了青少年好逸惡勞的惡習,有不少青少年輕視勞動,不愛惜勞動成果,花錢大手大腳,只講享受不講勞動,因此我們必須提倡艱苦奮斗的精神,提倡社會主義公德,用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思想來教育青少年。

一、勤工儉學工作的原則

一要堅持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原則。開展勤工儉學要與課程改革、職業(yè)技術教育、勞動實踐綜合課程緊密結合,與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有機結合,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為素質教育服務,為師生生活服務。

二要堅持科學、安全的原則。要科學安排活動內容,切實加強農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的安全管理,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首位。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特征,由學校統一組織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活動。不得讓學生從事長時間、高強度的生產活動,不得從事有毒、有害、有危險和有礙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對勤工儉學的組織形式、勞動實踐安排和安全管理等問題,要以制度的形式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使整個勤工儉學活動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

二、要突出勤工儉學工作的重點

農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要緊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宜農則農,宜林則林,豐富勤工儉學的內容。要結合勤工儉學活動的開展,積極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的創(chuàng)建活動,以學生食堂為課堂,以抓好食品衛(wèi)生安全工作為出發(fā)點,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培養(yǎng)節(jié)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防范食品安全的意識;以學生宿舍管理和校園綠化、美化、保潔工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參與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自律能力、自理能力;要加強學校消費市場體系建設和規(guī)范管理,建立健全學校消費市場良性機制,為師生生活提供便利;要深入開展節(jié)能減排學校行動,指導和督促學校加強包括環(huán)境教育、綠色教育、生態(tài)教育在內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知識教育;結合德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要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和學校風險預防,建立學校風險預防體系,確保學生的安全和權益受到保護。

三、勤工儉學工作的指導思想

勤工儉學的工作目標是服務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具體工作目標應突出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通過勤工儉學開展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幫助農村學生了解農村社會、了解農業(yè)生產、了解農民群眾;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發(fā)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務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二是將勤工儉學活動課程化。要以育人為中心、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將勤工儉學活動與勞動技術課、綜合實踐課等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些課程教學要以勤工儉學場所為依托,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增強教學的實踐性、趣味性、針對性;勤工儉學要以課程教學為引領,將學生的實踐活動規(guī)范化、制度化,提高綜合效益。學校要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嚴格按規(guī)定開設相關課程,科學設計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方案,建立完善課程教學效果評估體系。三是抓好課程資源建設。勤工儉學課程資源包括校內資源和社會資源。對于校內資源建設,主要是建設好勤工儉學勞動實踐場所。四是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要建立完善勤工儉學資助體系,將勤工儉學實踐活動產生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師生生活和資助貧困學生,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四、勤工儉學的意義

學生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與課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勤工儉學活動中讓學生搜集一些廢舊材料用來搞一些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做一些工藝品,孩子們會驚奇地發(fā)現原來這些廢品還是很有用的,通過這些活動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中,學生可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實際,豐富了思想教育的內容,培養(yǎng)了熱愛勞動、熱愛科學、愛護公物、遵守紀律、艱苦奮斗的良好品德。

勤工儉學不僅能解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困難,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學校公用經費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