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物理熱學公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

第1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關鍵詞】溫度;體積;熱量;做功

人教版初中物理《內能》一節(jié),是初中熱學部分的重點,也是難點。說是重點,因為內能是熱學部分的核心,它把熱學的各個知識點貫穿到了一起。說是難點,由于內能與微觀的分子有關,且內能與質量、溫度、體積、做功、熱傳遞之間存在著較為復雜的關系。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內能、熱量、溫度之間的關系比較模糊。鑒于初中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要從理論的高度講深、講透,有一定困難。但作為教師,首先需要自己把內能這個概念真正的理解透,通過各種與內能有關的現(xiàn)象的分析、判斷,在教學中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內能概念,引導學生真正認識內能的本質特點。下面就我對內能的理解,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推敲教材中的內能概念的表述

在教材中,內能的概念是在分子動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物體的動能、勢能等知識,通過“類比”的方法來引入:“分子在不停地做著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同一切運動的物體一樣,運動的分子也具有動能。物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它們的動能就越大?!币龇肿觿幽埽弧坝捎诜肿娱g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間還具有勢能?!币龇肿觿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睔w納出定義。

教材通過與機械能類比,完整、準確、自然的建立起了內能的概念。從定義中我們可知:內能是一個狀態(tài)量,它的大小取決于物體的質量、溫度和體積。但教材在定義之后的講述中,重點突出了溫度對內能的影響,對其他因素一帶而過,這樣學生容易片面的認為內能只與溫度有關。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分子的動能”容易理解,但為什么是所有分子呢?如何理解分子勢能?這兩個問題解釋起來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初中階段不做過多的要求,所以好多學生并未真正理解,表現(xiàn)在處理關于內能的具體問題時只從溫度去考慮,而忽略了其它兩個因素,從而形成一個不完整的內能概念。

二、探討影響內能的因素

無容置疑,溫度是影響內能的因素之一,學生也很容易理解,這里不再細說。

內能定義中提到了所有分子,說明質量也是影響內能的因素之一。組成物體的分子是大量的,物體內部各個分子運動的速率都不盡相同,因而每個分子的動能也不相同。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它們會相互碰撞,這些發(fā)生碰撞的分子動能還會變化。因此,研究每個分子的動能是無意義的,也是不可能的,只能研究物體所有分子的動能的平均值。

教材中有這么一句話:“同一個物體,在相同物態(tài)下,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內能越大。物體溫度降低時,內能會減小”。這句話充分運用了物理上的“控制變量法”?!巴粋€物體”說明質量不變;“相同物態(tài)”說明體積不變,在此前提下得出“溫度越高,內能越大。”顯然合情合理。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過于強調內能與溫度的關系,而忽視內能與體積的關系,得出:“溫度越高,內能越大?!钡腻e誤結論,從而淡化體積對內能的影響。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顯然體積的改變不會影響分子的動能,但從內能定義可知,體積的改變會引起分子勢能的變化,從而影響內能的。

分子動理論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既有引力,又存在著斥力,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間的距離有關。下面我們應用高中提到的圖像進行分析:

圖1說明:圖1中,CQ=DP,r0處為平衡位置,圖1中右上方曲線表示斥力,右下方曲線表示引力,中間的曲線表示合力,與圖2間的虛線為平衡位置r0。

從圖1可知:①在分子間距r>r0的區(qū)域內,F(xiàn)引>F斥,合力表現(xiàn)為引力,當分子間距減小時,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②在分子間距r

從上分析,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的關系可用圖2表示。從圖可知:當分子距離增大時,即體積增大時,其分子勢能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是減小的。所以①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內能不一定增加。物體的溫度升高,分子動能增加,若分子勢能減小的量大于分子動能增加的量時,則內能減小。只有在溫度升高前后,物質的體積基本不改變,分子勢能無變化時,內能才增加。②物體的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可能改變。如晶體的熔化和凝固過程。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即分子動能不變,但其體積變化了,分子勢能增加了,因而內能增大了。

三、改變內能方法的準確表述

我們從教材中已經知道:熱傳遞和做功是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但在具體的表述中一定要注意它的前提。比如:“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物體放出熱量,內能一定減少?!笔窃跊]有做功參與的前提下說的?!拔矬w對外做功,內能一定減少。”是在沒有熱傳遞的情況下說的。但在沒有熱傳遞的情況下,“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可能增加?!保且驗橥饨缱龉梢赞D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如用力推物體,可以使機械能增加;教材中的“壓縮空氣引火儀”實驗,活塞對氣體做功,氣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由上可知,在做功和熱傳遞同時存在的過程中,物體內能的變化,則要由做功和所傳遞的熱量共同決定。在這種情況下,物體內能的增量U就等于從外界吸收的熱量Q和對外界做功W之和。即U=W+Q(外界對物體做功W為正,物體對外界做功W為負,吸收熱量Q為正,放出熱量Q為負,U為正則內能增加,為負則內能減少。)雖然此公式在高中物理中才會學到,但借助于它更有利于初中學生理解內能的變化,但不要求用此公式進行數(shù)值上的計算,通過這個公式可將內能的變化準確、完整、清晰的表述出來。

其實上面涉及到的改變內能的方法,不管是通過熱傳遞還是做功來改變內能,最終還是改變了物質的溫度或體積,從而使物體內能變化。所以說溫度和體積對內能都有影響,不能顧此失彼。

四、內能、熱量、溫度三者的關系

第2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一、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差異分析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初步知識以及實際應用;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shù)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xiàn)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shù)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和變化規(guī)律。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而高中較多的是在抽象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xiàn)的是經過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初中物理內容少,問題簡單,講解例題和練習多,課后學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試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各部分知識相互聯(lián)系,對學生運用數(shù)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1.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高中物理教師不單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還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jù)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中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shù)慕虒W方法,降低“階差”,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為教學的出發(fā)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xiàn)要難易適當,要根據(jù)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xiàn),逐漸擴大范圍和增加難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 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讓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其次弄清每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來龍去脈,使學生在掌握物理規(guī)律的表達形式的同時,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

第3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一、概念與公式同類歸納總結

在初中物理當中,一些物理概念和公式,可以把它們歸納在一起,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以便學生對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例如速度的定義: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叫速度,即公式v=s/t。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內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即ρ=m/V。壓強的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即公式p=F/s。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完成的功,叫功率,即公式p=w/t。它們的概念相似,公式都是由定義得到的,所以在物理學當中把它們叫做定義式,這類知識可以歸納在一起記憶。對于公式,某些物理量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把這類公式歸納在一起,可以加深學生對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例如:ρ=m/V、c=Q/mt、q=Q/m、I=U/R,在勻速直線運動中v=s/t,這些公式的理解,它只是一個數(shù)學表達式,知道公式后邊的物理量,可以根據(jù)公式求前面相應的物理量,千萬不能說它們有正比和反比關系。若ρ=m/V,ρ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只與物質的總類和狀態(tài)有關,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其它幾個公式的理解也是如此。

二、推導記憶法

由一些熟悉的物理公式出發(fā),經過簡單的數(shù)學推理,并可以推導得出其它一個或幾個物理公式,這樣記住了一個公式就記住了其它一連串的物理公式。

例如,由功率公式可以這樣去記憶這一連串的公式,首先記住p=w/t,由電功公式w=UIT,可以推導得出P=UI,再由歐姆定律I=U/R結合出發(fā),可以推導得出P=U2/R,由電壓公式U=IR,可以得到P=I2R,由此得出P=W/t=UI=U2/R=I2R,都是計算純電阻的公式。在初中階段遇到的電路都是純電阻,多數(shù)都能用。一般情況下,P=I2R用于串聯(lián)電路較為簡便,P=U2/R用于并聯(lián)電路較為簡便,因為串聯(lián)電路當中電流處處相等,并聯(lián)電路當中各支路的電壓相等,等于兩端的總電壓。

再如,在電學中消耗的電能完全轉換成熱量,不考慮熱量的損失(或電流所做的功)W=Q,即由電功公式和歐姆定律的公式和電功率的公式,結合可以推導出Q=W=UIT=U2t/R=I2Rt=Pt,同們這些公式只適合純電阻。在這些公式當中,P=W/t(W=Pt)各物理量分別有兩個單位可用,如W的單位是千瓦時,t的單位是小時,P的單位是千瓦,W的單位是焦,t的單位是秒,P的單位是瓦,單位之間一定要注意匹配,而其它公式都一律用國際單位。

三、對比復習法

將相近或類似的概念或公式進行對比,搞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或聯(lián)系,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計算物體所受重力公式G=ρgv,計算物體所受的浮力公式F浮=ρgv,兩個公式的物理量相同,但含義不同,前者的ρv分別表示物體的密度和體積,后者的ρv分別表示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再如,浮力公式F浮=ρgv,液體內部的壓強公式P=ρgh,比較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一對比,加深學生對公式的應用和理解、區(qū)別與聯(lián)系,使學生不容易混淆和遺忘。

四、網(wǎng)絡歸納復習法

把分散的物理知識通過總結歸納形成網(wǎng)絡,使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例如:物態(tài)變化的歸納和溫度、內能、熱量的歸納。

五、以水為線索的“一線串珠”復習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并沒有系統(tǒng)地研究過水,但在力、熱、聲、光、電各部分中卻都有涉及到水。同時,水在生產和生活中又十分重要,很多物理量又都是以水為基準來規(guī)定的,如密度、比熱容、攝氏溫度等。因此,在總復習中有必要以水為線索把關于水的知識系統(tǒng)化,也就是說以水為線索進行穿線和綜合,對知識的鞏固和脈絡銜接將起到很好的效果。

1.力學與水的關系。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密度為1000kg/立方米。

(1)已知水的體積可以計算它的質量和重力。

(2)利用水可以計算容器的容積。

(3)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據(jù)人的質量可以計算人的體積。

(4)水的壓強隨著水的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攔河壩設計成上窄下寬。

2.水與熱學的關系

(1)水的比熱容最大,所有其它的物質的比熱容都小于它,利用這一特點在生活當中,自然界當中有著重大的作用。

(2)生活中的霧、露、白氣都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霜、雪、冰花都是水蒸氣凝華的結果。

(3)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和凝固點。

3.水與聲的關系。水能傳播聲音,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米/秒左右。水面也能夠反射聲音。

4.水與光學的關系

(1)平靜的水面可當作平面鏡,能成虛像。

(2)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要發(fā)生折射和反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看到清澈的池水池底變淺了。

5.水與電學的關系

(1)純水不導電,普通的水也是電的不良導體,但潮濕帶水的物體導電,生活中不能用濕手按開關,絕緣體要保持干燥。

(2)壩高,水的勢能增大,流動的水具有動能,水力發(fā)電就是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第4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別顯著:

現(xiàn)行高中物理課本(必修本),與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顯著特點:

1、從直觀到抽象:如 物體——質點。

2、從單一到復雜: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勻速運動——變速運動、圓周運動、簡諧運動。

3、從標量到矢量:算術運算( 加減法)——幾何運算(平行四邊形法則)。

4、從淺顯至嚴謹,從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敘述通俗易懂,語法結構簡單。所敘述的物理現(xiàn)象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且比較表面。絕大部分與學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體驗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規(guī)律不太復雜。運用的數(shù)學知識基本上是四則運算。且其公式參量也較少,實驗原理簡單,易于操作,因此,學生對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難。所以,就整個初中物理而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xiàn)象還沒有高中這么明顯。

高中物理每節(jié)的內容較多,篇幅較長,語言敘述較為嚴謹、簡練,敘述方式較為抽象、概括、理論性較強。描述方式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圖像法,它們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對同一物理現(xiàn)象或規(guī)律從多側面觀察它、研究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寬了。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由于高一學生的閱讀理解、邏輯思維、推理判斷、分析綜合、比較鑒別、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空間想象、靈活應用等能力都還一時沒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維要求的突然提高,再加之教材從物理學的知識體系出發(fā),將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原子物理這五部分內容中最難的部分“力學”放在高一起始階段,也就必然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造成障礙。這是目前課程體系讓人無可奈何的客觀存在。

二、學生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問題簡單,現(xiàn)象直觀、生動、具體、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記住。題型簡單,轉彎少,數(shù)字小,易計算。因此,初中生的學習方法比較機械、簡單。習慣于背,不習慣于推理、歸納、論證;習慣于簡單的計算,不習慣于復雜計算( 如萬有引力、人造衛(wèi)星等題目);習慣于仿,不習慣于創(chuàng);習慣于課堂合唱,不習慣于獨立思考;按學生的話說:“ 只要記住了公式,把題中已知條件代進去就可得答案?!?/p>

進入高中后,由于定義、概念、規(guī)律、現(xiàn)象、公式多,敘述多,進度快,方法靈活,題型花樣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種以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方法,顯然是無能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義、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適用條件,便往往亂代公式,亂用數(shù)據(jù),而對萬花筒式的題型變化,更是束手無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對一些形同質異、形異質同的問題,由于遇到一些似乎兩個看起來一樣的問題,但要用兩個不同的物理規(guī)律來解;而兩個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問題,卻可以用同一規(guī)律來解的情況,而覺得物理好像真是無章可日而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必須在高一時,就應盡最大努力去培養(yǎng)他們。當然,整個的完善和提高,應貫穿于全高中階段。

三、學生運用數(shù)學的能力欠佳。

高一物理的力學部分所用的數(shù)學知識,遠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則運算復雜得多。力的分解與合成中的三角知識;運動學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別;萬有引力、人造衛(wèi)星中的冪的運算、簡單的極值運算等。然而,許多學生就連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邊角關系都似是而非,這里既有學生本身的數(shù)學知識差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物理中來的數(shù)理結合能力差,這一特點普通中學普通班的學生更為突出。

四、學生初中舊學識及日常生活經驗嚴重負反饋。

學生通過十幾年的成長與生活,接觸、感受到許多物理學的現(xiàn)象,特別是力學現(xiàn)象。而在初中階段,所研究的力學現(xiàn)象,如杠桿原理、浮力問題等,與他們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經驗絕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們有許多時候憑直觀感受或主觀想象,都能猜中正確的結論,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質、更抽象一些,并且許多時候其生活經驗或者潛意識中存在的一些比較根深蒂固的觀點與實際的物理規(guī)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分解中,他們認為拉電燈的繩與電線的拉力大小與繩或電線的長度有關,難于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在直線運動中,勻速的根深蒂固,難以接受變速運動所帶來的變化;他們認為平拋物體的飛行時間,隨平拋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在力學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學生這些想當然的錯誤,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糾正與澄清,致使他們又多次地再出現(xiàn)抵觸,并使他們學習物理本來就十分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

第5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一 初中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學方法與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使學生了解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初步知識以及實際應用。

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shù)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xiàn)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shù)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和變化規(guī)律。

2.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xiàn)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物理形象和現(xiàn)象,所以初中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的;而在高中,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xiàn)的是經過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3.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的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內容少,問題簡單,講解例題和練習多,課后學生只要背概念、公式,考試就很容易了。

而高中物理內容多、難度大,課堂教學密度高,各部分知識相關聯(lián),有的學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不知從何用起,學生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而在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4.學生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shù)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教學內容上更多地涉及數(shù)學知識:(1)物理規(guī)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如: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常用的就有10多個,每個公式涉及4個物理量,其中3個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學生在解題時常感到無所適從。(2)用圖像表達物理規(guī)律,描述物理過程。(3)矢量進入物理規(guī)律的表達式。

二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1.高中物理教師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師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jù)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中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shù)慕虒W方法,降低“階差”,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學中要堅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為教學的“生長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xiàn)要難易適當,要根據(jù)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xiàn),逐漸擴大范圍和深廣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培養(yǎng)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讓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弄清每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來龍去脈。使學生在掌握物理規(guī)律的表達形式的同時,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注意概念、規(guī)律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通過聯(lián)系、對比,真正理解其含義。

4.重視學生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

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guī)律,討論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及條件。例如,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guī)律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解題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一能力。

5.要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第6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1 立足“元”題

所謂“元”題,我是這樣定義的,“能夠直接套用原公式或變形公式一步就能解決的計算題”。通俗的理解就是沒有思維繞彎,正向思維一步抵達的計算題。這里的“元”通“元電荷”的“元”。

例1 (2011年泰安27)一重為630 N的人漂浮在死海的水面上,則該人受到海水的浮力是多少牛?他浸入海水中的體積是多是立方米?(死海海水的密度ρ海水=1。05×103 kg/m3,g=10 N/kg)

【教學策略】

1。讓學生熟記原始公式及基本的變形公式(熟知推導過程),切記不要死記硬背。

2。明確各物理量的國際主單位,清楚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進率問題。

3。多做一些結論開放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教學時機】新授課階段。

【教學要求】從審題到解題過程書寫,從嚴要求,人人過關,一步到位不再重復。讓學生在腦子里形成小模塊,以便后面的模塊化解題。

2 拆組“合”題

所謂“合”題,就是由兩個或多個元題復合而成的。其基本形式之一為一個元題的所求充當了另一個元題的已知,如此交合在一起,呈“遞進”關系;基本形式之二為多個元題成“并列”關系。

2。1 同版塊內“合”題

例2 (2011年泰安28)如圖1所示電路中定值電阻R1=10 Ω,R2為滑動變阻器,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當滑片P在a端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3 A。滑片在b端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 V。求(1)電源電壓;(2)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

【教學策略】

1。仔細審題,拆開題目。學生在開始的時候并不能自主的拆題,教師要引導試著拆幾個,而后再放手。拆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看到所謂的綜合題不過就是由幾個元題組合而成的,打消恐懼心理。像本題拆成為:

①如圖所示電路中定值電阻R1=10 Ω,閉合開關,當滑片P在a端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3 A。求電源電壓。

②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3 V,電路中定值電阻R1=10 Ω。閉合開關,滑片在b端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 V。求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

2。引導學生擺出已知及所求物理量的符號,喚醒公式的記憶,理出解題的思路。

3。引導學生找出物理解題所需的橋梁。像本題的橋梁就是解決電源電壓。

【教學時機】單元復習或學期復習階段。

2。2 不同版塊內“合”題

例3 (2011年蘭州 32)去冬今春以來,由于干旱少雨,我國多個地區(qū)發(fā)生了森林火災,防火形勢十分嚴重。近期在某地發(fā)生的山火中,部隊及時出動直升機進行撲救,有效地抑制了火情的蔓延。直升機滅火主要靠外掛吊桶,直升機吊桶一次裝滿水后,飛到火頭上空,把水灑下去,可直接將火頭熄滅。

(1)若飛機將1。5噸水豎直提升50 m,水平飛行2 km,飛機對誰做了多少功?

(2)用水滅火的過程中,水要吸收大量的熱量。若1。5噸水,溫度從20 ℃升高到100 ℃,能吸收多少熱量?

【教學策略】

1。在熟讀題目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分開版塊解答各自的元題。第(1)小題就是力學版塊;第(2)小題熱學版塊。

2。明確題目的干擾量,判斷是否存在命題陷阱。像本題“水平飛行2 km”,因為不存在做功,所以就是干擾量,或者說就是命題者制造的陷阱。

【教學時機】年后第一輪系統(tǒng)復習階段。

2。3 學科交叉“合”題

例4 (2011年無錫33)如圖2甲所示是小華同學設計的一種測定油箱內油量的裝置,其中R0為定值電阻,R為壓敏電阻,其阻值隨所受壓力變化的圖像如圖2乙所示。油量表由量程為0~3 V的電壓表改裝而成。已知油箱重80 N,壓敏電阻R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力為800 N。電源電壓保持6 V不變。(g取10 N/kg)

(1)若壓敏電阻與油箱的接觸面積是4×10-4 m2,則壓敏電阻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多大?

(2)若油箱內油的密度為0。8×103 kg/m3,則此油箱最多可裝多少立方米的油?

(3)若壓敏電阻受到最大壓力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達到最大值,則定值電阻R0的阻值為多大?

(4)為了判斷此油量表的刻度是否均勻,需了解R0兩端電壓U0與油量V的關系,請推導此關系式。

【教學策略】本題就是數(shù)學和物理“聯(lián)姻”的題目。既有圖像解讀,又有解析式的推導。

1。結合物理情景分析圖像,解讀圖像中關鍵點的物理意義,挖掘圖像中隱含的條件。這樣逐個點分析之后,問題的已知條件就多了起來,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得挖掘。像本題一定要解讀出(0 N,240 Ω)、(800 N,80 Ω)的物理意義。

2。解題兩頭湊的原則。擺題目已知及所求物理量,從圖像分析中尋找所要的物理量。

3。圖表法、圖像法、解析式法表示兩量關系交互進行轉換。

【教學時機】年后的第二輪專題復習。

2。4 涉“新”“合”題

第7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關鍵詞】初中力學 教材分析 教法探討

一、要理解力學原理

理解、掌握力學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談得上運用,才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浮力時,我們就要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樣形成的,在實際生活中浮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在解決哪些問題時要運用到浮力。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進一步加深學習。物理教學既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從物理學本身來看,它研究的各種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是互相聯(lián)系的。

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任何一個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現(xiàn)象、規(guī)律、定律的發(fā)現(xiàn)都離不開實驗物理實驗是將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xiàn)象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物理規(guī)律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使它重現(xiàn)。做物理實驗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獲得預想的結果,如設計實驗步驟、選擇測量儀器、正確觀察現(xiàn)象、完整的讀取數(shù)據(jù)、嚴格的計算都是做好實驗不可缺少的過程。讓學生按照上述過程有目的地科學訓練、自覺地掌握科學實驗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增強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要學會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問題。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改變教師“滿堂灌”的狀況,避免由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單調而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總之,要以“學科體系的系統(tǒng)性”貫穿始終,使知識學習與智能訓練融為一體,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完整框架。所以,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教學,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力學體系的清晰圖像,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從被動地學習轉為主動地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學習的難關,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1.課前閱讀,有的放矢。要培養(yǎng)學生需要根據(jù)課本內容的不同,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如閱讀“功”這一節(jié),可列出如下提綱:①物理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須具備哪兩個必要因素?有哪幾種情況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單位是什么?通過閱讀,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做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

2.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閱讀,對于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guī)律等)要邊讀邊記,對于關鍵的字、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志,只有抓住關鍵,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閱讀“重力的方向”時關鍵是“豎直”,閱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文時抓住“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總保持”.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guī)律的內涵和外延。

3.課后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后,要結合課堂筆記去閱讀,及時復習歸納,把每節(jié)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tǒng)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wǎng)、結成一體,便于掌握。

三、要培養(yǎng)學生對力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源泉,什么事只有對它感興趣了才有可能把它做成功。首先,教會學生充滿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力學學好。其次,我們要把學習物理當做一種樂趣,從心里對力學感興趣,要對每一次的物理課都充滿期待,這樣我們就能贏在起跑線上。

四、要理解記憶力學公式

力學公式是一定要記的,而且要理解記憶。只有記住了公式,才能進行計算,才能解決問題。在記憶公式時,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否則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或弄模糊。例如計算浮力的公式F浮=G排=m液g,有些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在計算時就會產生疑問,到底是F浮=m液g呢還是F浮=m物g?這樣,解決問題時就會遇到麻煩。只要我們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我們在計算浮力時就不會弄錯到底是F浮=m液g還是F浮=m物g了,解起題來也就游刃有余了。所以,理解記憶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五、要多做練習,靈活運用

只記住公式是不夠的,要會靈活運用,要多做練習。一來可以幫我們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公式;二來可以培養(yǎng)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俗話說熟能生巧,意思就是說要多做多練才能熟悉題型,解起題來才能得心應手。在學習力學中,我們一定要多做練習,不要怕麻煩。多做多練在學習力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第8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一、研讀課標教材,復習緊扣考點

物理課程標準是物理教學的基本綱領,它規(guī)定了中考的范圍和要求,是中考命題的依據(jù),對于中考復習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是教師教學內容之“源”,是學生學習、形成物理知識體系的“根”。在復習階段,我們必須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緊扣教材,深化教材,活化教材。復習的內容應涵蓋概念、規(guī)律、例題習題、實驗、閱讀材料,甚至每一個插圖、表格等,還要特別注意教材中的物理概念、規(guī)律形成的過程和其中的科學方法(例如控制變量法、比值定義法、理想模型法、比較法、等效代替法等)、教材中的實例分析(包括各類插圖、生活實例及有關科技發(fā)展的實例等)。目前的中考物理命題已經不再是單純地考查知識和技能,而是在一定的知識背景下靈活地進行考查,命題的基本思路已經越來越多地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所以復習要“活”,力戒死記硬背,要做到能理解、會運用、會演繹、會遷移。

二、梳理知識,把知識點聯(lián)成知識網(wǎng)

布魯納說:“獲得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聯(lián)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一連串不連貫的知識在記憶中僅有短得可憐的壽命?!背踔形锢斫榻B了聲、光、熱、力、電等五大方面的內容,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看似不是十分緊密,所以學生總感到概念多、規(guī)律多、公式多,而且分散,難于掌握。在復習中,要指導學生根據(jù)考點,整理知識,歸納分類,將單一的知識點聯(lián)成知識鏈,構建知識網(wǎng),使知識系統(tǒng)化。在總復習過程中,可先由學生自我歸納總結,查找知識點,看哪些知識可并為一類,進行歸類合并。由于學生還不能在更深層次上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知識網(wǎng)絡的基礎上,深化認識本章的知識體系。如學生認識比較模糊的或相似的概念,可通過列表對照比較等方法揭示其本質,剖析它們的內涵與外延。對物理概念、定律等,要從內容的表達、表達式的意義和運用條件幾方面去進行說明,使學生明辨異同點,注意變化點,消滅模糊點。

三、專題復習,促進知識融會貫通

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要落實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外,教師還必須精心組織一些專題復習,使學生對知識能夠融會貫通。專題復習可分為以下幾類:

(1)“板塊式”專題復習。教師根據(jù)初中教材,打破章節(jié)順序,把所有教學內容分為聲學、光學、力學、熱學、電學五大板塊,重點加強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和訓練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

(2)“中考題型”專題復習。根據(jù)中考題目類型,分設填空、選擇、實驗、作圖、計算等專題,在上述五大板塊中精選題目,進行專門練習,使復習的知識縱橫交錯,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復習重點,化解難點。

(3)“熱點知識”專題復習。把近幾年來中考中的熱點、重點問題編成若干個專題進行復習,如科學探究專題、電路故障專題、圖像專題、數(shù)據(jù)處理專題等。這些題在練習中采用題組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出現(xiàn),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題目之間的異同,既解決問題,又掌握方法和技巧。

四、注重方法指導,糾正不良習慣

從平時考試的情況看,學生失分的原因,除基礎不扎實、缺乏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外,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應試習慣和方法。例如,在試題出現(xiàn)的問題情境中,不能提出符合物理要求的問題或提出的問題膚淺;做計算題時不寫公式、直接代人數(shù)據(jù);做作圖題時畫光線不畫箭頭,畫過虛焦點的光線不用虛線;作電路圖時一些電器的連線不連到其接線柱上;做實驗題時實驗設計中所測的物理量不用規(guī)定的字母,實驗結論的表述不用物理學科術語等等。因此,在平時練習和考試中,要針對這種情況,切實采取措施,把方法指導、良好應試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來抓,要求學生將能做的、會做的題盡量一次做對。平時在測驗后的試題訂正中,要求學生把錯誤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訂正過程寫在旁邊,并說明理由。在復習練習中,多用筆算,以提高運算能力。這樣通過反復抓,抓反復,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挖掘其最大潛能,使他們在考試時能把失誤減少到最低程度。

五、把握命題方向,關注熱點問題

第9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方法

一、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復習:一般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復習覺得最困難,常常因概念多,公式多,單位多而不知所措。針對這一現(xiàn)狀,老師要具體指導:首先把初中物理學大致劃分為光學、力學、聲學、熱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六大塊,將題型按填空、選擇、作圖、實驗、計算、簡答六類來復習;然后將每一知識塊的章節(jié)標題、主要內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條主線,并羅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點知識詳細展開出來,配上例題示范,再根據(jù)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開設專題性講座,并采用個別輔導和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們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最后將各部分知識間的聯(lián)系、計算、綜合應用,結合六類題型充實到位,構成一幅物理知識框架圖。為使學生有條理、分重點地理解消化,老師還應結合教材和考綱要求將知識具體化,生動有趣地講授,注重實驗的演示,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插入一些藝術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語言,使知識框架宛如一部“物理電影片”,學生很容易將其中的每一個“情節(jié)”重現(xiàn)出來,從而知識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在聽課感受“情節(jié)”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融入“情節(jié)”中,參與活動,使知識更牢固地為學生所掌握。我把這一方法定名為“電影”重現(xiàn)法。

在復習階段,鞏固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切不可搞題海戰(zhàn)術,而應精選習題,并做到講深、講透,要求學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識后,再做習題,切不可仿抄例題。要搞一些記憶復習,注重基本技能訓練,同時還要及時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問題,使廣大學生把知識梳理通暢,靈活運用,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2、解題:在解題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的是:(1)一題多解。物理學中,有些習題有多種解法。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多方位地去思考問題,真正理解各已知條件的意圖,善于挖掘隱含條件和排除多余條件,做到解題靈活多變。(2)一題多變。教師在做例題或示范解題時,要把題目講活,可以把題中的已知條件改為求,而把求改為已知條件;或是將物理條件改換;還可以是題型變換,這樣把舊題變?yōu)椤靶骂}”,方能給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引起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解題思路。

二、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

將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教給學生是教師在考慮教法和學法時必須注意的。

1、由個別到一般。初中物理中這一方法的應用較為普遍。

2、抓矛盾主要方面。有些是問題的核心而有些是可以略去不計的,如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知識解授時,我們要抓住的是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而不考慮玻璃泡本身的熱脹冷縮。

3、“一分為二”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個現(xiàn)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對立又統(tǒng)一,有對人們有益的一面,也有對人們不利的一面。如摩擦這一現(xiàn)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沒有摩擦,世界又將不成其現(xiàn)在的世界。

4、類比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對原來不易理解的物理現(xiàn)象或規(guī)律變得容易掌握,如學習電壓概念時,用學生熟悉的水壓作比較,來成功地引入電壓;又如在學習電荷間相互作用和磁極間相互作用時,采用類比法也可以形象地把知識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更容易掌握。

5、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如列方程組、列表、畫圖象、控制變量法等。這些方法能準確、簡潔、明了和直觀地表示物理的變化規(guī)律,也有利于幫助學生記憶。

我設計了幾個例題:例1:一輕質均勻直桿長1.2米,左端掛20牛的重物,右端掛40牛的重物,要使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支點應距左端多少米處?例2: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一節(jié),用列表格和畫圖象會很明了,又有利于學生記憶。例3:控制變量法在物理學中用得很多,如在“歐姆定律”一節(jié)學習時,采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即當導體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當導體兩端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它的電阻成反比,最后歸納得出歐姆定律I=U/R。(解題過程略)

以上介紹了初中物理教與學的一些方法,那么怎樣把這些方法教給學生,將老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呢?我的體會是這樣的:

1、強化。對上述介紹的教學方法要進行反復強化。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學會了這些方法的重要性,直至使我們的學生主動來向老師征求科學的學習方法。

2、同化。在教學實際過程中,老師應反復回顧運用過的各種方法,及時地讓學生回憶什么時候用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對這種方法牢固地掌握,為自己的學習所實用,既起到復習作用,又達到概念的同化,使新知識很快地被理解、消化。

3、深化。對介紹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反復應用,不斷深化,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使學習更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雙邊活動,將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覺得學習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從此不再懼怕物理,而是酷愛物理學,對學習物理充滿激情,去感悟物理學的真諦。只有這樣,我們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既教會了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又教會了學生自我尋找答案、自我學習的學習方法,真正體現(xiàn)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