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初中教學課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教學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教學課件

第1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學生分析】

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肯鉆、肯想、敢說、敢問,對立體圖形認識有一定知識積累,有探究、合作等學習方法積累,促進學生知識深化和延伸尤為重要。

【設計思路】

將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形式植入數學課堂,體現用活教材激活課堂的理念思想,方法教學成為主導,指導學習方向,復習活動貫穿課前、課中,采用分組競賽、分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下理解本課重點,疏通并構建知識網絡,掌握復習方法。

【課前準備】

每組據分工專門研究一個立體圖形的特征,整理出3個有關的涵蓋面寬,較富挑戰(zhàn)性的,主要針對基礎知識的問題。同時,據猜測準備好別組涉及問題的答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識記各圖形特征,掌握不同圖

形之間的異同,學會觀察體會幾何圖形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競賽合作整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tǒng)性,培養(yǎng)學生回憶、質疑、梳理、歸納、總結等自主復習整理的意識和方法以及能力,同時也加強合作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利用幾何圖形的美,增進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復習方法自主構建的嘗試,激發(fā)學生自信心,滲透事物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重難點】

教學重點

溝通各圖形內在聯系,培養(yǎng)學生主動整理知識的意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復習整理方法。

教學難點

描述幾何圖形特征的語言的準確性訓練,以及知識延伸,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構建幾何圖形的簡單知識網絡,感知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密切聯系。

1、完善幾何圖形知識圖:

師:除了平面圖形,你覺得還有哪類圖形?(立體圖形)

2、感知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密切聯系。

師:這是一個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師:從它的表面上,你觀察到哪些平面圖形?

3、強調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區(qū)別。

(1)試一試:把下列幾何圖形分類?

(2)你感覺二者的區(qū)別主要是什么?師舉例說明。

強調:各部分是否在同一平面、、、、、

二、展開復習活動,自主系統(tǒng)整理,感知立體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聯系。

(1)梳理五種立體圖形的基本構成,加強和生活聯系。

1、出示五種立體圖形。

(1)憶一憶:你認識這些幾何體嗎?說名稱

(2)暢所欲言:舉出日常生活中和它們類似的物體。

(小組比賽,看誰說得多,讓學生感覺正是這些基本圖形構成我們生活的空間)

(3)議一議,認真觀察,識記圖形。

出示情景圖:圖中你熟悉的物體類似于哪些圖形?

2、說出各立體圖形各部分名稱,各字母表示什么?

3、立體圖形分類

師:分兩類,怎么分?為什么?

(二)主動回憶,梳理知識。

1、談話引入:關于我們要復習的知識你想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嗎?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復習的好方法。

2、出示復習方法:

關于要復習的知識(1)我已知道什么?(2)你想怎樣去整理它?(3)怎樣得到更多、更好的整理方法?(4)動手檢測自己,(5)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3、據復習方法依次展開活動

(1)關于立體圖形,我已知道了什么?

以電視節(jié)目“開心辭典”和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

每組提出關于本組研究內容的三個問題,其他組回答,教師宣布好比賽規(guī)則,充當裁判和記分員。

(2)你想怎樣去整理?

①師引導給出學生整理的方法。

a:正方體、長方體在一塊兒整理......

b:找相同點、不同點

c:據構成名稱分層分類對比整理。

②小組合作:嘗試整理正、長方體的特點

③實物展臺展示學生成果

④師課件演示整理結果:正、長方體的特征

⑤按上述復習整理方法自主整理圓柱、圓錐、球的特征,先獨立整理,再小組交流,展臺展示學生不同方法的成果,教師課件演示。

三、知識檢測,形成反饋

1、一組判斷題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六個面,而且六個面都相等。

(2)長方體的三條棱就是它的長,寬,高。

(3)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且相等的形體一定是圓柱。

(4)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正方形,那么它的底面周長和高一定相等。

(5)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只有一條垂線段。

(6)從圓柱體的上底面到下底面的任何一條連線都是這個圓柱的高。

(7)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48厘米,它的每條棱長是8厘米。

2、一組填空題

(1)把一個邊長31.4厘米的正方形鐵皮卷成一個圓筒,這個圓筒 的底面周長是( )厘米,高是( )厘米。

(2)把一個長94.2米,寬31.4米的長方形鐵皮卷成一個圓筒,這個圓筒的底面周長是( )米,高是( )米。

3、搶答游戲:師說出一些特征,學生隨時猜幾何圖形的名稱

四、鞏固延伸,再次加強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聯系。

1、點、線、面、體的形成聯系。

師:觀察三幅運動的圖片,可看成什么幾何圖形在運動?

師:他們的運動又形成了什么幾何圖形?

2、這些立體圖形是由哪個平面圖形旋轉而成?

五、總結:我們周圍充滿著數學,智慧的人塑造了各種幾何美,數學幾何美又經常裝點我們的生活。

師:你有哪些收獲?(知識方面、方法方面)

六、溫馨提醒:作業(yè)

感受幾何構圖之美,學會運用復習方法。

1、①先欣賞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

②作業(yè)一:用平面圖形設計一幅美麗的圖案,配解說詞。

2、①先欣賞各國建筑物

②作業(yè)二:用立體圖形設計一個美麗的建筑物,配上解說詞。(給小動物設計家也行,滲透關愛思想教育)

第2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然而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得到很好發(fā)揮的同時,有不少教師過分崇拜和依賴多媒體教學,使多媒體教學走進了一個誤區(qū)。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要處理好傳統(tǒng)媒體與現代媒體的關系

(一)、充分發(fā)揮粉筆板書的作用

傳統(tǒng)媒體包括文字媒體和語言媒體兩大部分,它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和完善,就算在現代化的今天,它的許多優(yōu)點也是現代化媒體無法替代的。有些教師存在這樣的一種誤解,認為使用了多媒體設備就不再需要粉筆和黑板這些古老的教學設備了。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銀幕上顯示了就算,而一節(jié)課下來黑板上一個字也沒寫。這樣的物理課的教學效果將會是:學生就好像看電影一樣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的印象很模糊,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學生更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對不同媒體進行適當的選擇和整合,把它們各自的優(yōu)點都發(fā)揮出來,那樣的教學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因為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傳統(tǒng)板書可以發(fā)揮到以下幾方面的功能:有助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調節(jié)教學進程,克服實物直觀的局限性,此外,板書還有示范作用。

例如,學生在學習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教師在講授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特點有哪些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這三者是否在同一平面,折射角與入射角是否相等,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光從水中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和入射角的變化情況,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否可逆等并把它們的關系板書出來,然后再讓學生去歸納總結光的折射規(guī)律。這樣的教學才會使學生對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同時還可以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二)、充分發(fā)揮語言媒體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某些教師過分追求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想要把整節(jié)課的教學全過程都編入課件里,就連教師所要說的一句話都預先制成課件,然后用課件代替教師進行教學。以為使用多媒體課件越多就代表那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越高,而忽視了教師臨時的、隨機的口語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將教材的內容按照學生實際認知情況重新加以組織改造,并用準確、生動、富于啟發(fā)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學生理解和接受,教師的教學語言制約著教學質量的高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多媒體課件代替教師的作用。

二、要處理好多計算機的模擬實驗與物理實驗的關系

實驗是物理學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科學基礎,是檢驗物理理論的唯一標準。模擬實驗再逼真也不是真實的,學生必須通過大量的實物實驗才能建立起對物理現象的真正理解和對物理規(guī)律的信服。模擬實驗的作用應當定位在和板書、掛圖相同的地位上,增進形成對客觀現象的正確認識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教學的唯一手段,更不是目的。如果物理實驗完全被計算機模擬實驗代替,也會使原來豐富多彩的物理課堂變得暗淡無味,對我們現在所推行的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也是較為不利的。這樣只會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只會考試,而缺乏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的學生。筆者認為:對于在現有條件下可開設和進行的實驗一定要開設。而對于實驗過程中可觀性不強的環(huán)節(jié)可再用多媒體仿真實驗進行重播和放慢播放,從而增強實驗可觀性。這樣把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增加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三、多媒體課件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使用多媒體課件的特點之一是授課速度快、課堂容量大。而有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授課時,只追求授課的速度和課堂的容量,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求全面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就是要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的源于生活實際的問題情景時,所而對的學習對象是具有不同認知和興趣水平、不同學習動機的學習群體,對知識的接受速度和思維能力是有限的,對新知識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我們只是追求授課的速度和課堂容量,而忽視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教學效果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會大大降低。那我們怎樣做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呢?本人認為: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另外還要清楚知識的難易程度,根據這兩個主要因素去決定知識講授的速度。對于難于理解的內容應放慢講解。

四、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重點突出。

第3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多媒體課件;使用;調查研究;結果

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應運中,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如何看待這種教學形式的變革呢?他們是否接受和喜歡這種變革?他們的態(tài)度又能為我們帶來那些啟示?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一次小型的抽樣調研。在這些調研中,共發(fā)放255份調查問卷,回收255份,有效問卷254份,無效卷l份。經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研究,得出學生對多媒體課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評價,學生的意愿及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學生對多媒體課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使用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1)初中英語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總體狀況領先于其他各門學科。調查顯示,40.95%的學生認為,使用多媒體課件頻率最高的學科是英語,其次是數學(見表一)大部分學生都能經常看到英語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學生選擇“頻率很高”和“經常使用”的占60.63%,沒有一個學生選擇“從不使用”(見表二)。

表一

語文 數學 英語 其他

哪一門學科使用多媒體課件頻率最高 12.06% 21.65% 40.96% 24.80%

表二

使用頻率很高 經常使用 偶爾使用 從不使用

英語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頻率 23.23% 37.40% 35.83% 0%

(2)學生喜歡在英語課堂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當被問及“用英語課件上課的態(tài)度”時,選擇“我喜歡”的占74.02%(見表三);有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與其他各門學科相比,英語最適宜使用多媒體課件(見表四)。

表三

我喜歡 不喜歡 無所謂

你對用英語課件上課的態(tài)度 74.02% 2.36% 23.62%

表四

語文 數學 英語 其他

哪一門學科最適宜使用多媒體課件 12.99% 19.29% 50.39% 17.32%

(3)學生普遍認為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效果好。從總體上看,認為使用多媒體課件比不使用多媒體課件好的學生占74.02%(見表五);從具體評價上看,無論從“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教學用字標準”還是到“教學容量大”、“學生參與教學”等四方面比較,多媒體課件教學均以壓倒性的比例優(yōu)勢優(yōu)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見表六)。

表五

前者比后者好 后者比前者好 說不清

使用多媒體課件與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相比 74.02% 3.94% 24.65%

表六

傳統(tǒng)課堂教學 多媒體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生動活潑 3.54% 96.46%

用字標準、方便識讀 11.42% 88.58%

教學容量大、效率高 26.77% 73.23%

學生更容易參與教學 8.66% 90.94%

二、學生希望進一步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

(1)學生希望上多媒體課的頻率再高一些。有40.95%的學生認為各門學科中英語使用多媒體課件的頻率最高,但有50.39%的學生認為英語是所有學科中最適宜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這表明,現在的英語多媒體教學還未滿足學生的需求。

(2)限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當前英語多媒體課件最大的不足。調查顯示,有35.83%的學生認為,用英語課件上課的不足是“很難在自學中使用”,26.77%的學生認為是“學生的自主發(fā)揮受課件限制”;這是學生針對多媒體課件存在的不足,進行選擇時的兩個最主要選項,均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關(見表七)。

表七

教師自主發(fā)揮受課件限制 學生自主發(fā)揮受課件限制 很難當場測試 很難在自學中使用

英語課的件不足 25.59% 26.77% 11.81% 35.83%

(3)學生普遍認可英語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但希望英語教師進一步提高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水平。近2/3的學生(63%)學生認為,英語教師在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時,運用計算機“熟練、能處理常見的小問題”(見表八)。但有近3/4的學生希望英語教師“不論年齡大小,都可以運用這類技術”,超過85%的學生要求教師,不僅會使用課件,而且還會制作簡單課件(見表九)。

表八

熟練、能處理小問題 不太熟練 不會使用、需要他人幫助

教師用運計算機水平 62.99% 31.89% 5.12%

表九

不論年齡大小都

可以用運這類技術 年齡大的教師可以不必掌握 說不清

教師能否掌握

多媒體技術 74.41% 8.27% 17.32%

能獨立制作簡單課件,如powerpoint 能使用,且能制作簡單課件 能使用就可以

教師掌握多媒體

技術的程度 43.70% 42.13% 13.78%

第4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從本質上講,多媒體電腦與投影儀、電視機、錄音機、黑板、粉筆等一樣,都是輔助教學的工具,盡管多媒體被引入課堂后,能取代教師的部分功能,但畢竟不應該,也不可能取代教師的地位。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傳播知識的手段也在不斷更新,過去以老師講授為中心,“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單一教學模式遠遠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電化教學應運而生,各種教學軟件充斥市場,語文課教學軟盤也受到教師的青睞。時下各校積極投資,添置設備,讓各學科教學都走入電化教室,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緊跟時代潮流。 誠然,語文電化教學,有其生動性、直觀性、參與性,如果運用得法,確實能起到調整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欲望,拓寬學生想象思維領域,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作用??梢詳[脫過去那種單一的、靜止的狀態(tài),取而代之是多彩的流動的世界。但是,不可過分夸大多媒體教學的作用,一味地追潮流趕時髦,不擇文體,不問內容,一律使用多媒體手段,低估乃至否定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作用。作為語文學習,其方法還有其特殊的一面。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既要學會正確地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又要陶冶情操,修養(yǎng)品德,提高思想素質。

語言是人的思維工具,信息的載體,因此,語文文字是一種有著無比巨大的想象空間的獨特的藝術。學習需要人的思想情感的參與,需要對語境的感悟和想象,其豐富性與復雜性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不能完全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電化教學不能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只有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啟發(fā),學生的朗讀回答等,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制造文學氛圍,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 例如當年魯迅先生在教學時,語言緩慢清晰,聲音不高,時而莊嚴,氣氛靜穆;時而詼諧,輕松歡笑,學生笑過之后品味更深。這樣講授不用表演,也不用做作,而用自身的偉岸懾人的氣質與風采,讓學生不囿于題而題自深,所得的遠遠超出了課堂之內的東西。據有人回憶梁啟超講授古詩時,說到精彩處,“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悲從中來競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緒轉好又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這種清新自然的教法,真切自如的體態(tài),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學生潛移默化,終生不忘。這種面對面的真情效應任何現代化手段也無法替代。 掌握語文工具離不開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傳統(tǒng)教學法非常講究閱讀。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精彩的語言只能經過反復誦讀、感悟和理解,才能從中獲得營養(yǎng)?!白x、寫、聽、說”中,“讀”擺在首要位置,離開了讀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第5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初中數學教學;課程資源庫

G633.6

初中數學數字教學資源庫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是利用文字、動畫、聲音、視頻等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展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學數字資源平臺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在網絡環(huán)境下,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構建和利用,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和技術技能的要求。數字課程資源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構建與共享,實現了對學生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初中數學數字資源庫建設的現狀特征

(一)教學資源的短缺

我國很多初中雖然建立了數字化的課程資源庫,但是經費和技術的等多方面的影響,校園信息網絡平臺沒有的豐富的教學資源,不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校內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有效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和教研工作的持續(xù)性發(fā)展。

(二)校內資源分散

初級中學在教育的競爭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所以現在我國很多初中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上下了很多功夫。例如,在校內建立大量的多媒體教室,為相關學科的教師配置筆記本電腦,要求教師盡量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育教學。很多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但是很難實現師生共享。例如,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很多教學資源具有參考的價值,但是這些資源主要分散在各個數學教師的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三)數字教學資源不足

現在還有很多的初級中學為應對上級的檢查和評估,大量置辦紙質的圖書資料,在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相對較少,雖然有的初中學校建立了數字教學資源的平臺,但是缺乏專業(yè)的數字教學資源,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初中學生和教師發(fā)展的需求。

(四)硬件、軟件設施不足

大部分的初中雖然建立了數字教學資源庫,但是服務器的數量較少,存儲空間嚴重不足,存放的教學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師教研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學教學的進步和發(fā)展。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數字教學資源庫利用率不是很高。并且建立的教學資源平臺經常存在網頁形式過于簡單,頁面的布局不合理,檢索教學資源比較復雜,不能及時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基本沒有管理和互動形式,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套專業(yè)的資源整合平臺軟件。

二、初中數學網絡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路

(一)數字資源庫的縱向構建

以數學教學為主體,構建從數學教學的素材到教學的課程,再到教學專業(yè)性的資源平臺,就是數字資源庫的縱向構建。它構建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素材資源的構建。針對教學的知識重難點,制作成簡單的視頻片段,也可以用圖文的方式將知識點融入教師的教學課件中,最終在資源庫平臺上實現教學課件的共享;第二,教學課程資源的構建。教學課程資源在縱向資源系統(tǒng)中發(fā)揮了承接的作用。在課程素材得到延伸和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了課程資源的專業(yè)性,所以在縱向資源構建過程中,教學課程資源的構建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中職院校的教研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視頻資源的橫向構建

縱向教學資源體現了資源構建的層次問題,但是在數學數字教學資源庫建立中是不夠的,還應該構建橫向的教學資源。橫向數字數字資源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不同年級數學教學資源的構建。第二,個性化數學教學資源的構建。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都是不同的,個性化數學教學資源的構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的愛好,作為切入點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并且通過視頻共享平臺,實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結合,為我國初中數學的教育資源優(yōu)化整合提供專業(yè)性的保障。

三、初中數學網絡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意義

現在我國大部分初中的數學教學資源的規(guī)劃是不統(tǒng)一的,相關機制也不夠健全。所以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數字教學資源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針對校內各個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展開數字課程資源庫構建。各個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構建符合自己特色的數字課程資源庫。其次,針對不同的年級構建專業(yè)性數學數字課程資源庫的時候采用標準是不一樣的。但是很多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資源分類、存儲和管理的標準,導致資源的兼容性出現了一定的偏差?,F在很多初中數學資源內容還存在質量上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數學教學工作的進步和發(fā)展。所以學校要針對這些問題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實現資源的統(tǒng)一規(guī)劃,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校內數字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將各個專業(yè)性的教學資源構建在統(tǒng)一的管理標準上,從資源的制作、存儲到資源的使用和管理,都實現的統(tǒng)一標準的優(yōu)化整合。改變學校內部自制資源的兼容性,最終建立科學完善的資源共享模式,實現數學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資源逐漸呈現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特點,必須要建立教學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但是在數學教學資源庫的構建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制約著資源庫構建的專業(yè)化和科學化,學校應該實現資源橫向和縱向的共同構建,完善構建管理的機制,促進網絡環(huán)境下初中數學教學數字課程資源庫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杰.初中數學教學課程資源庫建設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8)

第6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 優(yōu)點 制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c)-0151-02

多媒體彌補了教師的不足。對于戲曲類、器樂類欣賞,通過多媒體彌補了教師講解及聆聽的不足。對于初中音樂教學而言,提高教育執(zhí)行能力和實踐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是初中音樂課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

1 多媒體為音樂教學增添了許多魅力

1.1 多媒體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

中學音樂課利用多種媒體的介入,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學生音樂學習提供了全面的感性材料;以一種全方位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美好的世界。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是簡化知識點難度,讓知識更形象生動,更易理解。課件制作一定要站在學員的認知和思維角度去制作,才能更易理解,另外,還要從互動性上做設計,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

1.2 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

在教學中,我們分年級進行調查,得出的結果是多媒體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多媒體技術為中學音樂課帶來了新的契機。例如:七年級上冊欣賞演唱《牧歌》,上課伊始:教師播放騰格爾演唱的《天堂》,悠長、寬廣的歌聲與多媒體同步展示的美麗風光:奔跑的駿馬、成群的牛羊、蔚藍的天空、勞作的牧人……隨后教師提問導入蒙古民歌的長調歌曲《牧歌》的教學。這樣圖文結合、聲情并茂的創(chuàng)設情景環(huán)節(jié)導入課題,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演唱情緒。

1.3 啟迪學生思維,增強了直觀性和形象性,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教學內容可以直接顯示,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的感知和思維過程,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使學生速度更快、更準確的掌握教學內容。改變理性抽象為具體感性。學生在借助觀察和比較積極參與到其中,啟發(fā)思維,逐步探索知識的形成,從而把握知識的本質。例如:高一鑒賞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田園),我通過播放迪尼斯的動畫片,這一動畫片是根據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而創(chuàng)作的,生動形象的動畫使學生們直觀的了解作品體味音樂語言帶來的藝術享受,有效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 適當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

縱觀古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之所以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固然有其中的道理,古人沒有一臺電腦,投影機,也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了人類的歷史和文明,扮演了傳道授業(yè)的角色。如果多媒體教學取代了其他所有的教育手段,將使人類的教育能力大大下降。所以,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多媒體課件來完成,不管有用的和無用的都使用多媒體是錯誤的,教師要根據情況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 制作移動課件平臺

現在每個學生都有手機,通過這個趨勢,制作移動課件平臺,將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素材使他們融為一體并賦予它們以交互特性。并且有測試,答疑,交流等教學組件。教師可以百度搜索速課,它就是通過這些形式免費制作,通過鏈接,二維碼就可以傳播給需要學習的人,制作方便,有模板套用。將知識點放入模板框內就能形成移動微課件,運用到教學當中。

4 教師要學習多種多媒體制作軟件

比如EduOffice音樂教學備課軟件,它是為廣大普教系統(tǒng)音樂教師量身打造的一款實用、易用的音樂教學備課軟件。軟件具有五線譜課件編輯制作、簡譜課件編輯制作、五線譜與簡譜混合編輯制作、以及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教學資源混合編輯排版等功能;樂譜播放支持128種音色,任意位置播放,及移調播放等;特有的樂符字符化功能可以方便地編輯制作樂理教學課件;與Word、Photoshop等軟件無縫連接,并能導出mid、png、doc等多種格式。同時也為廣大的中小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與曲譜創(chuàng)作的便利,以創(chuàng)作帶動學習,通過自由編輯樂曲、修改和試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5 認清課件制作中各種形式的媒體素材在課件中的作用

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動畫、視頻等各種媒體素材,各自有其自身的特點。在選擇使用各種媒體素材的時候要綜合考慮素材的優(yōu)點和缺點,使教學資源實現最優(yōu)化。根據戴爾的“經驗之塔”。文字、圖像、音頻、動畫、視頻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的順序,我們對這些素材的理解掌握程度也是由最難理解的文字到容易接收信息的視頻。這里要做以強調的是,不是f越容易掌握的素材就一定越好。對于數學積分公式的計算應該采用文本的形式,若要采用圖像素材則難以展現。又例如,化學中水分子電離過程,用3D動畫能按照我們的教學要求可實現完美體現。若采用視頻素材的形式,不但制作費用昂貴,而且不能按照教學進行控制,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媒體的表現力、投入成本等,綜合選擇媒體,使教學內容實現最優(yōu)化的呈現。

6 課件制作中在注意版面設計的同時應盡量避免干擾信息的呈現

一門課件如果從頭至尾頁面元素沒有一點變化且表現形式單一,必然會導致學習者的視覺疲勞。畫面色彩是否豐富,教學重點是否突出,界面操作是否簡便,交互是否合理,這些都是吸引學習者的重要因素。即在課件開發(fā)時要注意課件的版面設計。

注意版面設計也不是使頁面中什么都有。課件中色彩和動畫等因素能夠引人入勝,然而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色彩元素和動畫同樣也會吸引你的眼球。這會使學習者將注意力轉移到無關信息上。多媒體課件本身信息含量比較大,無用信息的呈現必定會給教育信息的的傳播帶來極大的干擾。阻礙了學習者對主要教學內容的接收。最常見的干擾方式有:在畫面的邊角加入動畫、圖片;以色彩鮮艷的圖片作為背景;版面色彩對比強烈等。

7 多媒體教學的負面影響

(1)劣質多媒體課件的產生及一哄而上的多媒體教學必然會導致更多劣質多媒體課件的產生。文字總結,難以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在教育中的優(yōu)勢。這種課件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反而由于表現形式單一,易使學生產生大腦疲勞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2)目前的現狀是無論授課內容是否適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講授,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是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只是播音員和解說員,失去了對教學應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現一些教師離開多媒體課件后無法進行教學實踐的情況。(3)過多依賴于多媒體課件,會使教師學生之間失去互動性,難以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多媒體課堂教學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fā)展。在初中學生的音樂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從源頭上上使學生學習學的快樂,教師教的輕松。

參考文獻

[1] 盧媛婷.舒蘭市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D].延邊大學 2010.

[2] 高麗萍.多元化音樂欣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04.

第7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 科學史 素材 初中教學

著名特級教師吳加澍老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從“未知”到達“真知”的過程,實際上是以濃縮的方式,迅速地重演著人類漫長的知識發(fā)展歷程。讓學生重蹈科學發(fā)展中那些最關鍵的步子,這些關鍵的步子,實際上就是科學發(fā)展的歷史。

袁振國在《教育新理念》中說:“科學精神的內涵、科學發(fā)展史就是科學精神的弘揚史、科學知識的生成過程是一個不斷求真的歷程?!蔽覀兝每茖W史,主要關注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一、利用科學史,啟迪多樣的科學方法

在七年級上中,最早可以充分利用科學史融入教學的內容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實際上,關于地球的形狀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已經是一種常識,教學目的不是介紹這常識,而是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常識中不尋常之處,即得到背后的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本質觀和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中所體現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

在教學中,從古代各國人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及古人在觀察的基礎上對地球形狀的各種推測,以及各種證據的獲取一直到人造衛(wèi)星的拍攝照片。在引領學生不斷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到人類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和證明的方法。在學生習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并領會了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這一本質。

二、利用科學史,樹立發(fā)展的科學觀念

科學教材中,許多內容的教學如果沒有加入科學史的材料,從學生學習知識的角度看,就是可行且正常的。如果能利用科學史融入教學,則不但能使教學內容豐富起來,而且可使科學教學顯得有血有肉,不僅無損于學生知識內容的學習,而且可以讓學生樹立發(fā)展的科學觀。

現在只通過教科書了解科學的學生,往往對科學持有一種非歷史的眼光,以為科學的理論與生俱來是正確的、是萬古不變的永恒真理,以為科學是從一些天才的頭腦里蹦出來的,一旦問世就永駐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從科學發(fā)展史上,我們看到的是真理與謬誤相交織的過程,科學理論的演變就像是積木拼圖游戲一樣,先是在黑暗中摸索,繼而漸漸地浮現出來。我們看到的是,科學像其他人類文化一樣,實際上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是由特定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傳統(tǒng)的人推動的,并依賴特定的歷史條件而產生的。

以大氣壓力概念的教學為例,要求學生記住大氣壓力等于1.013×105Pa并不難,問題是單純記憶并不能使學生理解大氣壓力的存在,更不能使學生知道人們對于大氣壓的認識是經過漫長的歷史和許多科學家的努力的。為了促進學生理解大氣壓力的概念,可以講解融入托里拆利及帕斯卡等人創(chuàng)造性研究的科學史。

以上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科學史了解科學理論、科學假設、科學實驗之間的關系。運用這種融入科學史的多元化教學模式,一方面,因為內容充實且學生本身的積極參與而能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課堂討論或辯論,能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家也會犯錯誤,促進學生糾正錯誤概念。并且知道科學是逐漸發(fā)展的,并非一蹴而就的真理,這有利于學生建立發(fā)展的科學觀,為形成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真的科學精神埋下伏筆。

三、利用科學史,形成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不知道科學發(fā)展觀,不易形成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所以要讓學生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必須借助于科學史的融入。如我在教《生物的進化》這一節(jié)內容時,利用科學史,營造當年的歷史氛圍,層層設疑,讓學生好像置身于科學家的探究、辨析的歷程中,不同思想認識與所用證據猶如連環(huán)扣,讓學生在思維的理性辨析中達到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一種新的科學觀念的形成,不能僅僅看到片面的證據解釋,還要進行理性的、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進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讓學生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并不僅僅是在教學中才能進行。有些時候科學史料比較少,或者一些沒能在教學中應用的科學史料,可以在新課教學中和新課教學后,作為素材編寫例題與習題。加深學生對所學科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科學態(tài)度的進一步深化。

四、利用科學史,培養(yǎng)批判的科學精神

科學發(fā)展的歷史,讓我們看到的是真理與謬誤斗爭的過程,科學理論的演變就像拼圖游戲一樣,先在黑暗中摸索,繼而漸漸地浮現出來。為避免學生把科學看成是不變真理,形成錯誤的科學本質觀,應當讓學生在靜態(tài)地汲取科學研究成果的同時,適時、適量地滲透科學發(fā)展的動態(tài)歷史,體驗科學知識及其理論體系的演變和完善過程,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審視現有的科學知識。在形成這些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質疑、批判、創(chuàng)新、求真、反省的科學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學史融入科學的教學中,處處體現著科學家的探索、質疑、求真務實的精神。如哥白尼日心說對托勒密地心說的否定,伽利略由于對日心說的支持而受到的迫害,以及布魯諾對哥白尼日心說的支持與發(fā)展。這些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精神都能給予學生精神的感染。

在科學史的融入中,能使學生領會到科學發(fā)現有時是幾代科學家鍥而不舍、接力棒式的長期研究的結果。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是特定時代或特定條件下科學研究活動的產物,處在不斷變化發(fā)展和成熟的過程中,科學理論具有相對性。同時,讓學生領悟到科學家們對真理的追求與執(zhí)著,領悟到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曲折。

將科學史融入到初中科學教學中,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原汁原味的科學問題,引導他們親歷科學概念的形成過程,科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以及科學問題的解決過程,會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心理,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建構,也有利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將科學史融入到初中科學教學中,使學生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程和科學思想的發(fā)展,有利于循序漸進地把握完整的科學實驗設計思想,懂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實驗手段的支持作用,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8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情境教學 實踐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發(fā)生了一些實質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使課堂教學變得開放、靈活起來,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新課改的重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fā)揮,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把生物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1.活躍的語堂氣氛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學生學習興趣首先受到課堂教學氣氛的直接影響。呆板而缺乏生氣的課堂教學氣氛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使人精神不振、懨懨欲睡。而開放、活潑的教學氣氛則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钴S教學氣氛的方法很多,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一種好方法。

(1)實驗情境。生物學實驗是極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探索性強的實驗,不僅使學生感到鮮明有趣,而且能將學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使學生熱情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新的知識。例如,講“種子的結構”時,可讓學生邊解剖邊觀察植物種子.認識種皮、胚乳、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等結構,比較單了葉植物與雙于葉植物結構的異同。講“環(huán)節(jié)動物門”時,可讓學生觀察蚯蚓的“體節(jié)”、“環(huán)帶”,判斷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比較蚯蚓在紙上和玻璃上的運動速度,理解“剛毛”的功能。這樣,讓學生通過用手做,用眼看,用腦比較、分析、總結,調動多種感觀參與活動,既提高了興趣,義提高了能力。

(2)矛盾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疑、激疑、聯想、猜測、推斷等創(chuàng)設矛盾情境。比如:講“蒸騰作用”時,可先引導學生聯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俗語,揭示出“水往低處流”的自然現象。接著話鋒一轉:在植物體內卻是“水往高處流”……制造學生的矛盾心理,這時學生迫切想知道下文。于是順利進入“蒸騰作用”的教學。

(3)形象情境。生物學涉及的對象是活生生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多方位、多層次地挖掘生動形象的材料(如故事、文摘、生物學成果、生活中的現象、教學中的圖片、投影、錄像等),把某些抽象的、枯燥的知識形象化、趣味化,把知識講活。例如,介紹蛙眼“只對活動的物體有反應,而對靜止的物體視而不見”的特點時,先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捉青蛙。學生談了自己的想法后,可告訴說:“有的人捕捉青蛙的方法很奇特;用魚桿‘釣’蛙或者‘鉤’蛙。釣蛙時,把魚鉤在蛙眼前來回擺動(作左手拿魚桿來回擺動狀)。由于蛙眼對活動的物體反應很靈敏,因而它發(fā)覺了擺動的魚鉤,以為是飛行的昆蟲,于是跳起來捕捉,當它捕捉到時,也就把自己掛在魚鉤上.這是‘釣’蛙。而‘鉤’蛙卻又不同。鉤蛙時,先用魚桿把魚鉤慢慢地、慢慢地移近青蛙(左手拿魚桿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動狀)。由于移動速度極慢,近乎靜止,因而蛙眼對它‘視而不見’,然后調整魚鉤去鉤蛙?!边@樣,通過設置形象情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yǎng)r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上生物課也成了學生愉快的享受。

2.情感教育是培養(yǎng)穩(wěn)定、持久學習興趣的基礎。積極的情感使人情緒高漲,甚至上升為激情。這種激情就會激發(fā)學習的巨大熱情,成為學習活動的內動力。相反,消極的情感使人情緒低落,興趣索然,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和對抗情緒,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教育’,充分發(fā)揮情感的積極推動作用,以情育趣。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都很高,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一起體驗,一起感受。用無私的愛心打動學生,用滿腔的熱情激勵學生,用微笑的姿態(tài)面對學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用崇高的敬業(yè)精神影響學生,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地、頑強地、愉快地進行學習和探索。

(2)思想教育和時事教育。思想教育和時事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明辨是非,了解時代和社會對生物知識的需要,并激勵學生把這種時代和社會的需要轉化為自己學習的需要,從而樹立遠大理想、端正學習態(tài)度、自覺地投入到生物學的學習和探索中,并隊中體味到無窮的樂趣。

3.培養(yǎng)以苦為樂的精神是讓學習興趣持久的保證。學習不是件輕松的事,不可能一直都在輕松愉快、興趣盎然中進行,正如馬克思聽言:“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達光軍的頂點”。我們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培養(yǎng)學生在艱苦的學習探索中不以為苦反以為樂的學習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設置一些適當的問題和困難,培養(yǎng)學生知難而進、鍥而不舍、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體驗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在學習上追求以苦為樂的學習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學生的各種素質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多方面對學生施加影響,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持久的學習興趣。

第9篇:初中教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數學;實踐活動課;方法

一、圍繞目標。精心設計活動

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設計出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進行七年級“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時,可以設計一下問題:(1)給你一張白紙,你能非常準確地測量你同桌腳的長度嗎·(2)你能舉出歷史上利用轉化思想解決丞相都無法解決的難題的事例嗎·(曹沖稱象)(3)你平時是如何用香皂洗臉的·通過一系列簡單問題的循循善誘,將數學的思想轉化到學生思想的深處。

在神奇的紙帶活動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如下的操作活動:

1.如何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帶變成只有兩個面,兩條邊·給它起個名字。2.如何將一張長方形紙帶變成只有一個面,一條邊·給它起個名字。3.用筆來驗證你所做的紙帶只有一個面,一條邊。4.猜想:沿著紙帶的中間(步驟3中留下的線)剪開,原來的紙帶會變成什么·5.你手中的紙帶是莫比烏斯圈嗎·如果在繼續(xù)剪開,會得到什么·6.重新做一個莫比烏斯圈,你想研究它的什么特性·比如將紙帶先三等分,四等分……·

教師在用問題6進行拓展的時候,學生能夠將其紙帶三等分,四等分,但是不能總結出其規(guī)律,若能在此之前設計出鋪設性的問題:(1)沿著圓柱的“中位線”攔腰剪開,會出現什么情況·(2)紙帶不扭曲,得到的是圓柱面;紙帶一次扭曲、二次扭曲、三次扭曲……你將得到什么·通過設計一系列臺階性的問題。將學生的的活動引向深入,慢慢地將學生的思維層次向更深處拓展。

二、有效指導,把握實踐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顒拥慕M織、內容的選擇,需要教師的指導,制定計劃、活動的操作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更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

在蘇科版九(下)銳角三角函數的應用(2)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一節(jié)活動課,通過皮尺和測角器測量居民樓的高度,具體活動要求如下。

教學樓與河對面的居民樓是兩幢地平高度相等、隔岸相望的建筑物,不能到達居民樓,由于建筑物密集,在教學樓的周圍沒有開闊地帶,為測量居民樓的高度,只能充分利用教學樓的空間,教學樓的各層都可到達且能看見居民樓,現僅有測量工具為皮尺和測角器(皮尺可用于測量長度,測角器可以測量仰角、俯角或兩視線的夾角)。

教師先將學生分成6人一個小組,講解了題目中的要求,然后示范了皮尺和測角器的用法,接著學生活動。由于教師缺乏活動過程的有效指導,小組學生拿到測量工具后有的用皮尺測量學生的身高,有的在用皮尺測量自己的腰圍……這樣的活動課結果可想而知!而同樣的課堂,教師進行了有效的指導,能生成自己在課前沒有預設的很多精彩。教師的層層設問,實際上是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在條件改變的前提下,迫使學生改變方案,這種指導,像設立的一道道關卡,讓學生思維開豁,靈活變通。

教師有效地指導是盡可能讓學生通過自主研究獲得成功,指導的內容不是知識,而是獲得知識的方法和具體研究的方式。提供學生經歷“嘗試-錯誤-從教訓中學習”的機會,對學生感到困難時,給予適度的引導和點撥,引導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指導他們及時修訂實施方案,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