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家庭教育常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教育常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庭教育常識

第1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教育是家庭的一個主要職能,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明陽天下國際教育培訓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從家庭產生的那一天起,家庭就擔負著子女的教育任務,只要家庭存在,就必須行使這種教育職能。因此,家庭教育是一種永恒的現象,家庭教育的對象是子女,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為有用之人,是每一個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最關心的問題。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離不開主觀和客觀兩方面條件,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分析,家長用心,孩子不用心,不成;孩子上進,家長不合格,也不成;只有當家長的良苦用心與孩子的個人努力有機結合,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使子女成才。

1、父母的榜樣作用

有人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也有人說: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幟,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總之,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從生下來就在父母的懷抱里成長,父母不僅給孩子以生理基因優(yōu)勢的遺傳,而且給其以人格品質的塑造。從混沌初開的孩童到學會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這個成長的歷程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從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

有人說: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鏡。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為人處事的哲學和做人的準則,的確如此,一個自私自利的家長很難培養(yǎng)出一個甘于奉獻的孩子,一個心胸狹窄的父母也很難培養(yǎng)出一個寬宏大量的子女,父母對子女的示范應應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時時處處、點點滴滴。

2、教育應當從改造母親開始

一個樂觀向上的母親,帶給孩子的是積極美好的影響,而一個整日陷于憂郁情緒之中的母親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

可以肯定的說,凡是成功的孩子都有一位優(yōu)秀的母親給予了完美的教育。母親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忽視母親教育,我們的一切教育都將成為無本之木。

因此,做母親的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強不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即使是在事業(yè)上不能取得驕人的成就,但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教育和激勵。

3、家庭教育中夫妻應做到一致

家庭教育中,母親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但決不能因此而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全部推給母親,孩子同樣需要父親,父親在家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際上一般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喜歡以父親為榜樣,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本能。從父親那里,孩子可以學到剛強、自信并獲得安全感;從母親那里,孩子學到善良,更多的體會親情。所以,父母雙方只有相互配合,取長補短,才能使孩子得到一個完整的家庭教育。

因此,父母雙方一定要增強教育孩子的責任感,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任務,主動走進孩子的生活中,讓孩子在父母的雙重教育下健康成長。

4、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讓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

幫助他從小立志,讓他逐步養(yǎng)成一種不甘落后、爭先向上的精神。要重視讓他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孩子上課注意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字要寫得工整。針對性孩子學習上容易馬虎的特點,我們要求他從小在學習上就要認真,做到心要靜、坐要穩(wěn)、看要細、定要清、算要準。使孩子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共事、學會辨別是非。

5、用激勵法教育孩子

自信心如同孩子發(fā)展的原動力,具有堅定自信心的孩子,一般來說他們的智力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孩子一旦對自己失去信心,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做父母的哪怕是只言片語,哪怕是一個眼神,也應仔細斟酌,絕不說挫傷孩子自信心的話,絕不在孩子遇到挫折時還給他臉色看,要精心呵護孩子的自信心。

6、施教要善于抓住時機。

對孩子施教要注意研究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愿望、孩子的情緒,從而選擇恰當的時機、恰當的方法,進行恰當的教育。一是善于捕捉孩子容易發(fā)生特殊心理或情緒變化的時機。當孩子遇到困難或遭受到失敗,家長切莫訓斥,應給以鼓勵,增強信心,進行分析點撥,可以帶其走出“困境”。二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帶有規(guī)律性的時機。比如新

學期開始時,孩子往往會產生一種新的學習沖動,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此時若因勢利導,孩子便會取得新的進步。家長應主動與老師溝通,既告訴孩子的長處,也提出孩子的不足,要在與老師的溝通中,尋找?guī)椭⒆由线M的措施和方法。

第2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論文摘要: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接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一、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關注家庭教育。二、針對教育困惑,及早通過家庭教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質。三、了解家庭教育現狀,強化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四、提升家庭教育,拓展孩子成長的空間。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接受教育的過程。人的成長是一項復雜的教育系統(tǒng)工程,它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三者之間既相互關聯是一個整體,又相互影響和制約。教育的過程既有時間跨度,又有空間跨度,所以環(huán)境、條件、機會都在影響著教育的成敗。而家庭教育對個人習慣養(yǎng)成來講更具時效性,因為習慣可以成就人生。在一個事物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中,又始終貫穿著一種細致入微而不離其宗的品質,品質決定人生。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又是終身教育。那么,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家庭教育對個人成長的作用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關注家庭教育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家庭教育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作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必然需求,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所必須涉及的問題。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打過這樣一個比方,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而這塊大理石最終能否成為一座雕像則需要六位雕塑家的通力合作: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從這段話來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家庭教育具有開啟鴻蒙的功能。家庭既是個人最早接觸的社會化單位,也是社會安定團結的根本基石。因此,一個現代的健康的家庭教育功能,便成為國家與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和基礎。 

 古往今來,許多事例都可以證明,那些卓有成效的名人成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德國詩人歌德2至3歲時,父親就抱他到郊外野游,觀察自然,培養(yǎng)他的觀察能力,3至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并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yǎng)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家庭教育,使歌德從小善于思索,樂于學習。歌德14歲寫劇本,25歲寫成了聞名于歐洲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梢?,沒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沒有成功的學校教育。 

 二、針對教育困惑,及早通過家庭教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質 

 近年來,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諧,出現了許多教育困惑: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很差呢?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里卻成了“小霸王”?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在學習上成績突出,思想上卻狹隘自私。究其原因主要是早期教育中家庭及社會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而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育。 

 面對社會現實,大多數父母認為早期教育就是提高孩子的智商,只要孩子智商高,將來就能上大學,就能有一份好工作,因而父母們不惜重金,在孩子智力開發(fā)上傾注大量心血,而在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上卻顯得非常吝嗇。有的父母認為“樹大自然直”不需要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甚至對孩子的一些不良意識和不良行為習慣認為是一些小毛病,長大了就好了。一位孤寡母親含辛茹苦地將兩個兒子培養(yǎng)成人,考上了大學,當上了縣長、科長,而母親卻無人贍養(yǎng)餓死街頭。智力培養(yǎng)是關鍵,但品德教育不能忽視,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居里夫人認為:“人的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品格之高尚?!奔议L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品德。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行為模范。當孩子進入學校的時候,他的身上已經留下了父母的烙印。家長要將孩子的品德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時刻凈化孩子的心靈,否則必然導致質的變化。家長也要積極支持孩子參加公益事業(yè)和社會實踐活動,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消除“自我”意識,增強公民意識,健全孩子的人格,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了解家庭教育現狀,強化家庭教育的針對性 

 目前,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一是表現為“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二是表現為“順其自然”型。有的家長是因為懂得遵循教育規(guī)律而理智地采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事業(yè)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局限而無奈放棄。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對孩子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學校要及時、到位。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事情,應該在方向和目標上有一個基本的定位,做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和設計。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了解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示范、引導孩子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由家庭的小環(huán)境步入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和事物。社會中的真善美假丑惡不時進入孩子的視野,孩子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要抓住日常瑣事,幫助孩子辨別是非。針對孩子的問題及時指導,提高其鑒別能力。家庭教育要重視孩子個性特征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有很多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根據孩子的愛好、興趣,培養(yǎng)出健全、有成就的真正人才。家長應該時刻關注學校的教育教學動態(tài),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強化家庭教育的針對性。 

 四、提升家庭教育,拓展孩子成長的空間 

 我們生兒育女不是為了自己,也并非為了填補感情空虛或要兒女為我們實現未酬的夢想生活;父母的職責是幫助他們明白必須對自己、對社會負起責任?,F代社會要求高素質的人材,所謂高素質,就是不僅要有多元精深的知識結構;也要有合理完善的綜合能力。家長要為孩子的一生負責,必須把孩子的健康成長提升到社會公民的整體素質上來。 

 孩子最終要走向社會。如何拓展孩子成長空間,為孩子撐起另一片藍天?家長首先要有明確教育方向,端正教育目的。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材而做好準備。二是掌握教育的策略和技巧,協(xié)調好理智與情感的關系。家庭教育必須以深厚的情感為基礎,同時,又要用清醒的頭腦來調控,在家庭教育實踐中,只有把情感與理智有機結合,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三是借助社會教育資源,拓展教育空間。孩子良好的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家長長期培養(yǎng)出來的。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學校、進入社會后就放松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以為孩子的教育只是學校和社會的事,忽視了家庭教育的延續(xù)性。家長要與學校、社會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給孩子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家庭、學校、社區(qū)以及更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孩子的成長空間。 

 總之,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要能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基礎性和重要性,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孩子的一生負責,為社會負責,培養(yǎng)出合格的好公民。 

 參考文獻: 

 [1] 葉禹卿.新課程聽課評課與優(yōu)秀案例評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第3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關鍵詞:農業(yè)生產模式 外國農場模式 經驗 比較 路徑 分析

一、國外家庭農場的發(fā)展經驗分析

美國、法國和日本是農業(yè)發(fā)展速度比較快的國家,為各個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農業(yè)生產的成功經驗和范例。筆者將主要分析這三個國家的農業(yè)生產模式發(fā)展經驗。

(一)美國家庭農場生產模式的發(fā)展經驗

美國的土地面積廣闊,地廣人稀,由于其國家的地理特點和人口結構決定了它的農業(yè)生產主要是家庭農場為主體的模式,形成了特殊的農業(yè)經營格局。根據實際的美國家庭農場生產實際的情況可以總結其發(fā)展經驗,如下:

首先,美國式的家庭農場主要以大中型為主,存在著多種經營模式。家庭式農場生產模式需要有足夠的土地資源,同時還需要有較為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機械設備作為生產條件,而美國的農業(yè)情況和經濟發(fā)展水平完全可以提供家庭農場生產模式需要的基本條件。按照家庭農場經營規(guī)模可以分為大、中、小型,美國家庭農場的數目逐漸減少,但是其經營規(guī)模不斷擴大,其中大中型的家庭農場所占比例逐漸增加,占據美國家庭農場總數的71%,有利于充分發(fā)揮規(guī)模經濟優(yōu)勢。小型家庭農場因為受到資源條件不足、資金條件較差、生產成本過高等限制,逐漸放棄了農業(yè)生產,轉而發(fā)展農林生態(tài)型、旅游娛樂型家庭農場,提供了多樣化的農業(yè)生產模式。其次,美國的產業(yè)區(qū)域特色明顯,專業(yè)性較強,農場生產者的職業(yè)素質較高,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比較完善。而且美國比較重視農業(yè)發(fā)展,給予農業(yè)的政府補貼種類較多,政策保護系統(tǒng)完備,為農業(yè)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和法律環(huán)境,提高了美國農場生產的風險防御能力。

(二)法國家庭農場生產模式的發(fā)展經驗

法國的農業(yè)生產和發(fā)展也是較為典型的例子,但是與美國式的大中型農場生產模式不同,法國的農業(yè)生產模式主要是以中小家庭農場的農業(yè)生產模式為主,中小家庭農場數目占農場的總數80%以上,其商品化生產程度較高,生產經營集約化并且高效率。其次,法國的家庭農場生產模式有著完善的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保障,因此法國的家庭農場生產模式的專業(yè)化經營程度較高。而且,法國家庭農場生產的主要產物是谷物、花卉、水果等等,各個農場主并不是多樣化生產,而是選擇一種農作物進行專業(yè)化的生產。這樣就有助于提高農場的生產效率,而且有助于發(fā)揮規(guī)模經濟優(yōu)勢,農業(yè)生產具有集約化的特點,生產效率可以得到提高。再者,法國的農業(yè)生產工作還具有外包服務,農場主往往將耕種、儲藏、運輸和營銷等工作外包出去,由社會化服務機構承擔該類工作,這樣有助于促進家庭農場的商品化,對農業(yè)生產整個流程的優(yōu)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法國的農業(yè)生產模式還有生產流程社會化的特點。

(三)日本家庭農場生產模式的發(fā)展經驗

日本的國土面積較小,人口較少,該國家政府為了促進其農業(yè)的發(fā)展實行了一系列的優(yōu)惠政策,以便形成租賃或者是委托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農場,其農業(yè)生產主要依靠發(fā)展生物技術,改造傳統(tǒng)的農業(yè)。日本的家庭農場的生產模式主要是以租佃為主要方式,而且其家庭農場的人均收入水平較高。由于日本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的限制,因此該國的家庭農場生產模式具有規(guī)模小型化、經營集約化和生產專業(yè)化的模式,該國家主要通過生物技術優(yōu)化農業(yè)生產模式,并改進土壤的生產能力。日本的農業(yè)生產也主要是向著集約化和小型化的方向發(fā)展,由于日本是一個嚴謹的民族,因此其農業(yè)生產工作還具有高質量、高品質的特點,其家庭農場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普遍較高。同時,日本農村具有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各種社區(qū)性的合作經濟組織較多,為日本的農業(yè)生產提供了專業(yè)化的服務。

二、美國、日本、法國這三個國家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比較分析

根據上文的分析可知,三個國家之間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具有不同點,也具有相似之處。

(一)三個國家的家庭農場經營規(guī)模和其形成的機制是不同的

美國的家庭農場經營規(guī)模主要以大中型的農場為主,其農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較大;法國的家庭農場經營規(guī)模主要以中小型的農場為主,其農業(yè)生產的專業(yè)性較強,農場主的產品結構比較單一,并不會實現多樣化的生產模式,因此其專業(yè)性較強,規(guī)模經濟優(yōu)勢明顯;日本的家庭農場經營規(guī)模最具有本國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其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是適應該國家地理環(huán)境約束的表現,日本的家庭農場生產模式主要以小型家庭農場為主,具有小型化和集約化的特點。

(二)這三個國家的家庭農場經營方式和效率不同,經營績效也不同

美國的家庭農場產品結構具有區(qū)域化的特點,一個區(qū)域的家庭農場的生產農產品的種類是相同的或者是相似的,農業(yè)生產具有區(qū)域特色,因此其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主要是兼業(yè)化經營。法國的家庭農場的農產品結構具有專業(yè)化的特點,因此其各個農場的主營農產品種類是不一樣的,其農場可以分為谷物農場或者是花卉農場,專業(yè)化的農場的農產品種類比較單一,生產效率較高,有利于實現農業(yè)生產標準化。日本的家庭農場農產品生產的集約化程度較高,該國政府對土地實行了較為嚴格的管理模式,限制農場主退出農業(yè)生產,也不允許農場主對土地進行買賣,因此日本的家庭農場專業(yè)化程度較低,其國內的農業(yè)生產環(huán)境限制其家庭農場向著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日本家庭農場的生產模式主要是集約化的小規(guī)模經營方式。

(三)國家之間的農場經營保障和機制不同

美國政府對國內的農場經營給予支持政策,對家庭農場實行農業(yè)結構調整的扶持政策,并積極鼓勵農場主擴大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同時,美國還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財稅和信貸體系,為家庭農場的經營和發(fā)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法國政府對農業(yè)經營管理工作主要采用協(xié)調的方式對其進行鼓勵,讓各個農場主實行高效的家庭農場流轉的經營方式,提高農業(yè)生產的專業(yè)化和規(guī)?;?,以便提高家庭農場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實現農業(yè)生產的商品化,提高農業(yè)的經濟收入。日本的政府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對農業(yè)發(fā)展進行管控,鼓勵農場生產以租賃或者的作業(yè)委托的形式開展農業(yè)生產,以便實現農場生產工作的規(guī)?;岣咿r業(yè)生產產品的質量,從而提高農業(yè)生產工作的效率和報酬,保證國內農業(yè)生產的安全性。

三、優(yōu)化我國家庭農場發(fā)展的路徑選擇

我國農業(yè)家庭農場發(fā)展模式的推進受到很多的阻礙,在經營規(guī)模和盈利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受到較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推進我國家庭農場發(fā)展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發(fā)展路徑,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效率和水平。

首先,應該積極構建新型農地交易平臺,進一步規(guī)范農業(yè)生產用地的流轉機制,完善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可以深化農地流轉制度,從而實現吸引生產要素和資本流入農業(yè)生產的目的,促進農地資源的有效配置,擴大家庭農場生產規(guī)模,在農場生產過程中適度引入市場化,可以將部分農業(yè)生產外包出去,進而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效果和質量,提高農業(yè)生產的社會化進程。其次,要優(yōu)化農業(yè)區(qū)域分布,根據各個區(qū)域之間的農業(yè)發(fā)展條件和稟賦選擇農業(yè)發(fā)展路徑,充分發(fā)揮區(qū)域性的比較優(yōu)勢,進而推進家庭農場專業(yè)化生產,形成規(guī)模效應和區(qū)域性特色。同時,如果要優(yōu)化我國家庭農場發(fā)展的路徑選擇,就要根據家庭農場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選擇與其相適應的現代農業(yè)服務體系,充分發(fā)揮其生產全過程中的服務功能,促使合作社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yè)經營組織,以便為農場生產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務保障。再者,相關的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家庭農場科技投入,并對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推廣工作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完善家庭農場生產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以便促進家庭農場發(fā)展路徑優(yōu)化工作的發(fā)展。同時,改善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條件,降低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參考文獻:

[1]滕明雨等.成長經驗視角下的中外家庭農場發(fā)展研究[J].世界農業(yè), 2013(12):138-144

第4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本期話題:孩子為何“五谷不分,六親不認”

“請說出你六位親人的生日”,這是一道高中的試題。這道看似簡單卻出乎意料的題目,令近九成學生答不出來而失掉分數?!霸蹅兂缘拇竺资撬具€是小麥”,在北京西城區(qū)青少年科技館舉辦的新春科普游藝會上孩子們鬧不清大米是水稻還是小麥 ,讓身邊的老師家長笑成一團。

一道簡單地詢問親人生日和辨認生活必需品的問題,讓學生傻了眼,弄出了笑話,囧態(tài)百出,折射出家庭與學校在青少年常識教育和感恩教育方面的缺失。其實,在當下還有很多孩子被這樣的考題考倒,難受的是孩子,難堪的卻是家長,出問題的則是躲在“素質教育”背后的中國式“家庭教育”。

因此,我們需要反思:家長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借口,把一切的時間、精力都無條件地花費在所謂的狹隘的學習上。包括感恩教育、常識教育在內的素質教育課程往往被忽視甚至淪為擺設,以至于造成孩子“六親不認”、“五谷不分”,這究竟是怎樣的原因。

乍一讀,估計許多成年人都莫名驚詫,怎么會有這么多孩子居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怎么竟然分不清水稻與小麥?其實,捫心自問,你記得親人的生日嗎?咱們的孩子分得清水稻和小麥嗎?

能說出親人的生日,顯然是有孝心的一種表現,但孝心的表達是多元化的,孝道的考題應該是開放題,而不是拘泥于一個生日的考查項目,能記住親人的生日固然說明孩子懂事,有感恩之心和責任心,但記不住親人生日,分不清五谷,或許與孩子的個性特征有關,有的孩子天性就是粗線條,遇事大大咧咧,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心細如針,凡事都比較用心、上心,這恐怕與孝沒有必然關聯,只能從別的方面尋找原因。

一道簡單的詢問親人生日和辨認大米來源的考題,難為的是孩子,尷尬的是父母與學校?!拔骞炔环?,六親不認”病癥出現在孩子身上,病根卻是“中國式”的家庭教育與“唯分是舉”的應試教育。當下絕大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六位親人之愛為一身”,他們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親人一味地奉獻,不舍得讓孩子受一點點苦,更別談增加孩子懂得感恩與學會擔當的意識。

第5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1.家庭教育的概述

家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所謂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施與的一種教育和影響。所謂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長者自覺的、有意識的對子女和其他年幼者進行教育和施加的影響。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對兒童社會化起著奠基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家庭教育是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家庭對他的影響就越大,這個問題和家庭教育的特點有密切的關系。家庭教育的特點首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是父母親和孩子或者爺爺奶奶和孩子關系上的密切結合。它和師生關系不一樣,它是一種血緣關系,我們在學術上叫作親子關系。越是小孩子對父母親的依戀感越強。除了血緣關系以外,再一點是家庭的教育不同于幼兒園或學校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

1.盲目的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不等于早期教育,它是超過孩子的年齡階段,本來有些東西應該是七歲學的,讓孩子五歲學,這種教育是很普遍的,應該承認現在的孩子比過去的孩子要聰明得多,這是事實,現在社會發(fā)展了,生活環(huán)境也跟過去生活環(huán)境不一樣,確實顯得很聰明,但是不管孩子多么聰明,孩子的心理特征的發(fā)展還是按照他的年齡的階段一步一步往前發(fā)展,他的理解能力是一步一步提高的,不會猛地一下超過好幾個年齡階段。

2.“小皇帝小公主”“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觀念

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待孩子很容易出現兩個極端:第一種是“溺愛嬌縱”,第二種是“嚴苛體罰”,打孩子的屁股。溺愛,是把孩子捧成“皇帝”,孩子把父母當“奴才”。過度保護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只能聽贊美,不能受挫折,因為他們是很脆弱的。而暴力和“心理虐待”則使孩子長期處于某種害怕的心理狀態(tài)之下,容易形成膽怯、畏縮不前的性格,甚至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只有把孩子當成一個主體,一個有思想的人,公正地對待孩子,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辦法。

三、如何合理實施家庭教育

現就以上提到的家庭教育常見問題采取具體的解決策略,也為家長合理實施家庭教育提供一種方法。

1.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好的父母會懂得孩子的心理,不會強迫孩子這也學那也要學,殊不知,孩子這艘“游船”載客太多就會沉入海底,孩子的成長是馬拉松,不是100米沖刺,重要的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贏在終點線。

學齡前的孩子我們對他們進行合理教育,首先要明確學齡前這一段是為上學做準備的,第一是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身體,有好的身體必須靠鍛煉、良好的習慣、文化素養(yǎng)這三方面來形成的。第二是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為上學以后學習理性知識打基礎。也就是說在學齡前階段要讓孩子掌握大量的生活常識。第三是學好口頭語言。第四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guī)范。

2.賞識你的孩子

賞識自己的孩子,看好自己的孩子,似乎是為人父母的本能。所謂“兒子是自己的好”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自己種的花草,怎么看著都覺得美,因為這里有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卻出現了相反的情況。

3.不能溺愛,懲罰合理

別讓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如果父母把孩子捧成“皇帝”,孩子就會把父母當“奴才”。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因為愛而姑息縱容,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各種各樣不健康的心理,比如依賴、撒嬌、任性、固執(zhí)、驕橫、缺乏自制力、適應能力差等。

讓孩子走出家門,他們就會知道天地之間還有別種的生活,在家里形成唯我獨尊的“皇帝”心態(tài)就會慢慢地得到消解了。

四、總結

永恒就是瞬間,瞬間就是永恒。生命是一個流程,由每一分、每一秒組成。生命的每一頁是快樂還是痛苦,是感動還是冷漠,是“提升”還是失落,由你的手來翻閱。

從生命的原點出發(fā),生命又是無限放大的。

愿我們每個家長尊重自己的生命、孩子的生命、他人的生命,過好每一天!

獻給父母們的8句金言

(1)夸獎對于孩子,就像陽光對于小草一樣重要。

(2)其實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他們能通過玩這種方式來了解世界,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只能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起來。

(3)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對孩子一定不要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而不尊重孩子的看法和自我評價。

(4)我們應該容忍孩子的“異于常規(guī)”,因為他有他的道理,更應該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應該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5)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淘氣”一點,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創(chuàng)造。

(6)不要擔心挫折,應該擔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讓孩子做任何事情。

(7)如果孩子總是被責備,他就會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夸獎,那么,他會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愛你、愛我、愛整個世界。

第6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關鍵詞:家園合作;幼兒;自護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253-02

幼兒安全自護能力是指能夠識別危險、實施安全行為、進行自我保護,從而使自身免遭痛苦和傷害的能力。幼兒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然而,由于其智力、體力和經驗都十分有限,不能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一些在成人看來很危險的事情,他們卻總想看一看、摸一摸;加上動作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比較差,從而導致危險的發(fā)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是人類生存、成長和發(fā)展的起點與保證,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點和著力點。然而,幼兒安全的隱患無處不在,倘若幼兒缺乏安全自護的意識和能力,就可能釀成安全事故,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傷害。當然,幼兒安全自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的培育與提高,是一項持續(xù)的、系統(tǒng)的復雜工程,貫穿于幼兒教育乃至人的終身教育的始終。在幼兒階段更需要全方位的、支持性的引導和教育,幼兒園、家庭、社會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承擔幼兒安全教育的責任。因此,幼兒園在認真落實園內各項安全制度的基礎上,要高度重視家長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努力構建家園合作的工作格局,有效促進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的發(fā)展。

一、樹立家園合作觀念,奠定家園共育基礎

《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要做到家園一致,就要從樹立正確的家園合作觀念開始。

幼兒教育不能等同于幼兒園教育,它還包括家庭及社會教育等因素。家庭是幼兒出生后第一個生活、成長的搖籃,必然給孩子的品性、習慣打下深刻烙印,有其獨特作用。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送了幼兒園,家長自然就可以做“甩手掌柜”,或者說想教育孩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實,幼兒每天在園時間只有10個小時左右,家庭依然是幼兒活動的十分重要的場所。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不是其教育責任的移交,而是增加了專業(yè)性的合作者。家長可以從幼兒園及其老師那里得到指導和幫助,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日常性和長期性,決定了它必須滲透于“在園”和“在家”的各場景和各環(huán)節(jié),保持一致,形成互補。在家里,幼兒可以自然、直接、真實地獲得生活體驗和感性經驗,其教育意義不可取代。家長借助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極主動地對孩子進行安全自護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彌補幼兒園教育的不足,促進安全自護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孩子的安全自護教育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必須通過家園合作來完成。

二、豐富家園合作載體,落實家園共育目標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分為園級、班級兩個層次,由重視幼兒教育、熱心社區(qū)工作、具有一定幼教水平和良好群眾基礎的家長組成,名額約占幼兒總數的25%。家長委員會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保教、保育,同時成為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橋梁。這不僅增加了幼兒教育資源和能量,而且對于協(xié)調家園矛盾、促進幼兒園的民主管理與民主監(jiān)督,都具有很強的積極作用。

(二)舉辦家長課堂

我們針對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普遍性需求,向家長發(fā)放調查問卷,定期舉行家長會、專題講座、邀請專家來園講學,揭示幼兒身體與心理的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宣講家庭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為家長提供專業(yè)化教育服務。我們還考慮到個別家長的需求,開展“專題會診”和“一對一”幫教活動,提出安全自護教育中的某些特殊問題(如具有多動傾向的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等),深入探究,對癥下藥,增強了安全自護教育的針對性。

(三)設定家長開放周

每學期開學前,我們安排長達一周以上的開放日,邀請幼兒和家長一起來園,熟悉環(huán)境,認識教師,消除陌生感。學期當中,一般再安排兩次開放周,請家長走進幼兒園和課堂,零距離、全天候地觀察、觀摩,既看孩子學習和生活情況,也看幼兒園管理和教師保教、保育情況,同時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家長不僅消除了顧慮,放心、安心,而且還了解了老師的辛苦,增進了相互間的理解和友誼。

(四)組織親子同樂活動

親子同樂是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主要有親子運動會、親子游戲、親子春游、親子晚會等。我們還定期邀請不同職業(yè)的家長走進幼兒園,結合自身工作特點,給孩子講課、輔導,或者“現身說法”等。比如,聘請有文體特長的家長指導孩子們的文體活動,彌補了園內師資的不足;邀請駕駛員家長給孩子講解交通安全常識和交通事故的危害,在孩子們心中產生了更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五)普及安全自護常識

幼兒沒有直接經驗,但接受知識的能力很強。幼兒園和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生活中有什么危險、怎樣避免危險、一旦遇到某種危險如何應對等。我們教師與家長一道,收集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護小常識,設計印制成精美的《生活好習慣,自護保安全》系列卡片,圖文并茂的展示給幼兒。如:正確有序地穿衣服能保護身體,鞋帶系牢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魚把魚刺挑干凈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飯不嘻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走斑馬線,不玩火,不爬陽臺窗戶,不吃陌生人的零食,不坐陌生人的車輛,不給陌生人開門,怎樣正確使用水果刀和家用電器,萬一走失了怎么辦等。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還借助視頻、網絡、數碼等媒介,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每個孩子的安全體驗,在全班進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學習,舉一反三,家長也很自然地融入教育活動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六)完善安全教育環(huán)境

在家園共育中,要注重環(huán)境的育人作用,積極創(chuàng)設與安全教育相一致的環(huán)境,增強幼兒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我們在幼兒園的樓梯口、轉角處貼上安全標志,在小便池、洗手池的地面貼上小腳印,在活動室設立專門的“生活角”,班級和樓道墻面開辟安全常識小專欄等。同時,我們也建議家長在家庭裝修、布置和日常生活中,也要盡量貫徹幼兒安全教育理念,減少不安全因素,保證幼兒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的安全。

(七)強化安全教育體驗

“千般愛護,莫過自護”。要注重挖掘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各種安全教育契機,將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的培養(yǎng)內容貫穿、滲透到幼兒學習、游戲和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感知,在領悟中提高安全自護能力。這是開展家園共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此,我們開展了“繁忙的交通”、“小鬼當家”、“學習用品的安全使用”、“保護五官”、“防火知多少”等主題活動和“模擬安全情景游戲”等。教師、家長共同引領孩子制定安全規(guī)則,如我園《出入教室安全規(guī)則》、《飲食安全規(guī)則》、《如廁安全規(guī)則》、《玩大型玩具安全規(guī)則》等,均是由孩子們自己一項一項提出來,再由教師和家長幫助形成文字的,有的還配繪了卡通圖畫。大班的孩子輪流做“小小安全檢查員”,負責好各項安全規(guī)定的落實。孩子在享有充分尊重與自由時,也經歷了困難與挑戰(zhàn),他們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也逐漸形成并不斷提升。

(八)用好家園共育聯系卡

多數家長工作繁忙,缺乏與教師面對面的交流。于是,我們采用書面交流的方式,制訂了《家園共育聯系卡》。該卡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由教師填寫,主要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家安全自護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并對家長提出教育建議;后一部分由家長填寫,主要是家長反饋幼兒在家情況以及自己的做法和體會,提出意見與要求。聯系卡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供了細目,成為聯系園內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紐帶。

三、鞏固家園合作成果,提高家園共育水平

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猶如一輛車子的三個輪子,同向協(xié)力,缺一不可。而在現階段社會教育難盡人愿的形勢下,家園合作就顯得尤其重要。幾年來,家園合作共育的探索與實踐結出可喜成果,并為今后家校合作共育向縱深發(fā)展提供了經驗。

(一)形成了安全自護教育合力

務實有效的家園合作,增進了幼兒園和家庭的聯系和溝通,促進了彼此間的理解和配合,增進了教師和家長、教師和幼兒的感情,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二)增強了安全自護教育成效

家園合作共育,實現了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全方位、無縫隙、全覆蓋,幼兒安全自護意識和安全自護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各種安全隱患被預先消除或扼殺在萌芽之中,危害幼兒安全的因素和幾率大大減少。幾年來,我園從未發(fā)生幼兒傷害事件或意外事件,安全事故保持零記錄。同時,還探索出一套具有園本特色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批有形的安全自護教育成果,為幼兒健康成長和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光大了幼兒園良好的社會形象

在家園合作共育過程中,幼兒園解放思想,整合資源,開門辦園,集思廣益,成為加快自身改革與發(fā)展的助推器。同時,幼兒園和廣大干部教師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示于家長和社會面前,進一步打響了品牌,擴大了幼兒園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四)推動了幼兒家庭教育健康發(fā)展

通過家園合作,廣大家長增強了學習意識,轉變了教育觀念,推進了家教能力,提升了家庭教育的信心和主動性;教師因此能更全面地對幼兒的情況做出分析,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和教育策略,并引導家長更有效地與幼兒互動,感受通過家園合作實現教育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陳鶴琴.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

第7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生 安全教育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7-0002-01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每年約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每天約40名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近年來,脅迫、等案件,更是直接危害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也是實現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第一保障,加強中小學生安全管理,增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有利于廣大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早日實現,有利于整個社會穩(wěn)定、有序和良好的運行,因此,家庭、學校、社會應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增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才。

一、中小學生“安全事件”頻發(fā)的原因

1.家庭安全教育缺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安全教育對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至關重要。但是許多家長往往忽視孩子的安全教育問題,相當一部分的家長片面的認為,孩子的安全教育應是學校的教育內容,殊不知,許多中小學生是在上學或者放學途中,或者周末、節(jié)假日在家庭附近遭受意外的。另外許多家長本身安全意識就弱,更不用說教育孩子了,例如2014年9月一名二年級小學生,搭乘父親的摩托車放學回家,與一貨車相撞,孩子當場身亡,父親嚴重受傷?;蛟S許多父母都知道摩托車載人存在安全隱患,但他們大多抱著僥幸心理,一旦發(fā)生意外,追悔莫及。因此,父母必須轉變觀念,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同時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保護孩子安全。

2.學校教育不完善。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全面推進與發(fā)展,中小學教育大眾化已成為可能,私立學校、民辦學校、貴族學校等不同類型的學校相繼出現。多元的辦學主體和多樣的辦學層次下,學生更加復雜,差異較大。學校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加之中小學生在校人數較多都增加了學校教育的管理難度。中小學校車安全事件、校園中拉幫結伙、打架斗毆現象、誤傷誤殺事件時有發(fā)生,令人痛心疾首。許多中小學為了提高知名度和升學率,過度重視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用學習成績代表學校教育。各中小學校應意識到,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安全才是開展其他活動的基礎,安全教育應被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

3.社會環(huán)境復雜。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結構轉型期和社會矛盾多發(fā)期,社會環(huán)境相對復雜,學校周邊的酒吧、ktv等娛樂場所魚龍混雜,娛樂場所經營者為了經濟利益,吸引部分中小學生進入娛樂場所,易使其受到身心傷害。社會上一些極端分子為了宣泄自己的不滿,報復社會砍殺中小學生的行為,也加劇了中小學生的安全威脅。2014年,福建南平、江西上饒等地出現的砍殺小學生事件,曾造成嚴重的社會恐慌。因此,必須不斷完善社會監(jiān)管的法律法規(guī),動用社會大眾的力量共同保護中小學生的安全。

4.中小學生自身防范意識薄弱。調查發(fā)現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中小學生自身防范意識不足,缺乏躲避風險意識,自我保護能力較弱。中小學生缺乏安全常識,基本沒有自身防范意識與能力的特點往往使其成為被侵害的對象。2014年5月,5名初二女生,在自己并不會水的前提下,飲酒后壯膽,跳入水中玩耍,不料因1名女生不慎在水中滑倒,另一女生出手相救二人一并沉入水底。中小學生普遍缺乏安全常識,幾乎沒有認識風險、躲避風險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

二、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增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的思考

1.建立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積極互動的長效機制

首先必須回歸家庭教育的本位,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員必須重視并關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主動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教育能力,通過校訊通等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和聯系,特別關心上學和放學途中孩子的活動動態(tài),與學校相關負責人相互配合,積極互動,及時有效消除孩子周圍的安全隱患,全方位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2.學校重視安全教育活動,創(chuàng)新安全教育形式

學校教育作為引導中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的重要場所,應該發(fā)揮其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首先,要從根本上意識到“學生安全,重如泰山”。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不僅要納入學校、班級管理之中,更要讓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走進課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和安全課堂中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并做好安全常識教育工作。其次,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活動。學校安全教育應通過開展豐富精彩的教學活動,吸引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安全教育課堂,從而強化中小學生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躲避風險意識。例如,在具體的安全教育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的方法,介紹一些安全案例,引導中小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參與其中,鼓勵中小學生以小組形式研究安全案例,考驗各個小組的辨別、克服、消除安全問題和安全隱患,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安全問題的能力。通過類似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應變能力,真正提高中小學生的安全能力。再次,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積極互動,及時反饋學生動態(tài)給家長,確保每位學生成長在家長和學校共同營造的“安全區(qū)域”內。最后,學校教育還應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生個人及周圍的特殊經歷、社會上一些極端的安全事件,極易給中小學生造成心理陰影。學校教育應認識到這一問題,并及時有效的針對這一問題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將有助于他們增強安全意識、排除安全隱患、解決安全問題、提高安全能力。

3.完善相關制度、凈化中小學周邊環(huán)境?!敖煺叱?,近墨者黑”中小學周邊的不良環(huán)境是中小學生面臨的一大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逐步完善相關制度,對具體經營類型,經營范圍、營業(yè)對象等做出具體規(guī)定,并監(jiān)督其嚴格執(zhí)行,爭取實現市場主體的利益和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之間的平衡,凈化中小學周邊環(huán)境,全方位消除學校周邊的安全隱患。

4.發(fā)揮中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校的努力,家庭的配合以及制度的完善都是為了全面確保中小學生的安全,但各方面相互配合的外在努力都無法為中小學生提供一個“絕對安全區(qū)域”,解決中小學生安全問題必須注重中小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堅持以中小學生自身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為解決中小學生安全問題的核心。中小學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識的提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增強,才是解決安全隱患,保護自身安全,促進自我健康成長的有效之道。

總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問題事關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所在,面對日益復雜的中小學生安全問題,我們應該全面認知積極應對,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中小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為核心,與家庭教育、社會監(jiān)管積極互動,共同確保中小學生的真正安全,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飛云.社會轉型期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探析天中學刊[J].2011.1.

[2] 龐勇.關于我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J].2005,4.

[3] 劉彥敏,趙建軍.淺析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現代農村科技[J].2011.9.

[4] 黃穎.我國中小學生安全問題的應對分析與研究.安全生產與監(jiān)督[J].2010,03.

[5] 王洪喜.校園及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初探.經營管理者[J].2010,13.

第8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法;親情關系

【中圖分類號】 G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2―0025―01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幼兒園、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完成,但在這項系統(tǒng)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 學校;3. 兒童所在的集體;4. 兒童本人;5. 書籍;6. 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為此,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

家長對子女,一般都十分重視他們的饑飽冷暖,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切不可忽視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過分優(yōu)厚的條件對孩子思想的成長有害無益。西方人把孩子從小自主自立和成熟看得很重,雖然他們有較高的物質生活條件,但他們反對溺愛孩子,他們認為溺愛和把孩子整天護在自己的羽翼下是不利于他們成長的。在這一點上,我們應當學習他們的觀念和做法,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這樣很容易養(yǎng)成他們任性、自私,不講禮貌和不懂得謙讓的習慣。家長對孩子的過錯更不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無動于衷。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觀念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不要使他們養(yǎng)成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依賴性。

二、身教重于言教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是哥哥姐姐,而在獨生子女家庭中,他們的模仿對象則主要是父母。父母的思想、道德、習慣等都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因此,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首先要看看是不是家長自己不檢點而造成的不良影響,家長對人對事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給孩子樹立榜樣。比如,家長對長輩是否孝敬,就是孩子是否尊敬家長,愛護別人的榜樣。因此,家長必須謹言慎行。

三、要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

對于學校來說,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幫助獨生子女克服自身的弱點,對于家長來說,則應多了解點心理學、教育學常識,不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做家長的應該是這樣的角色:他不僅是撫養(yǎng)孩子的父母,而且是教育孩子的老師,因此,應該具備作為教師的心理品質――理智,不可用“護犢子”的方法教育孩子。教育中家長應防止按不同的方向要求孩子,父母對峙,孩子無所適從,形成心理上的失調。另外教育中還應注意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脫離實際地望子成龍。獨生子女家庭往往出現對孩子期望過高和對孩子平時又無所要求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結果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種逆反心理。

四、建立平等的親情關系

第9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

摘要:家庭教育過度,是指家長在不適當的教育影響下而形成的、超出子女身心發(fā)展水平和實際需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具體表現在讓兒童過度地參加課外班、對兒童過度地保護、過度嚴苛或過度期望等等。

關鍵詞:家庭;家庭教育過度;現狀;心理學分析

兒童是國家和社會的希望,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家庭教育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成才的關鍵性因素。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tǒ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庭教育也不斷產生了新的問題,過度的教育會使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容易使兒童產生強烈的焦慮感,長期的焦慮感會引發(fā)兒童各種不良的心理反映。

1 當代家庭教育過度的現狀

家庭教育過度,是指家長在不適當的教育影響下而形成的、超出子女身心發(fā)展水平和實際需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具體表現在讓兒童過度地參加課外班、對兒童過度地保護、過度嚴苛或過度期望等。它反映出的是其家長的虛榮心理、補償心理、從眾心理和焦慮心理。其中,讓兒童過度地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的現象最為普遍,使兒童成為我們這個社會中最忙碌的人群。

1.1 過度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

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是當今一個普遍的現象,過度參加培訓班,這樣不僅使兒童學不好,反而給兒童造成了逆反的心理,產生厭學的心態(tài)。參加各種課外班目前主要表現在兒童的文化課的提高和特長培養(yǎng)兩個方面。

在學習文化課方面,家長產生一種錯誤的心理,把兒童接受知識的數量視為兒童獲得知識多少的一個標志;在特長能力培養(yǎng)方面,許多家長認為,有特長的人總能優(yōu)先得到一些機會或優(yōu)待。看見親友的孩子們在學樂器、舞蹈、美術等等,自己也就讓自己的孩子到“興趣班”學習。因此,現在的小學生成為了社會上最忙碌的人,周末還要“加班”。

1.2 過度的膩愛

長對幼、上對下的關心和愛護,幾乎可以說是人的本能,是人類的天性。事實上,父母對子女進行必要的關心和,并承擔起相應適度的教育子女的責任,這是義不容辭的,也是父母的法定義務。但現實中經常可以看到父母對其子女關心過多與照顧過多的現象。這樣做,使子女失去了獨立生存的能力,這對以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會帶帶很大的負擔。

1.3 過度嚴格要求

過度的嚴格要求,其根源在于許多家長都把自己的危機感和爭強好勝的心理強加到了年幼的子女的身上,所以就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給子女施加了壓力。由于其期望經常超出了其子女的實際能力的范圍,所以就使其子女不得不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有些家長在子女犯了錯誤或在某些方面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就狠狠地批評。過度的嚴格要求剝奪了兒童發(fā)展所需要的寬松環(huán)境。

1.4 過度期望

所謂過度期望是指父母對子女要求過高,超出了子女能力的范圍。明明是幼小的孩子很難做到的事情,但由于其父母的期望過高,所以就逼著孩子去做根本達不到的事情,導致父母總是不滿意孩子的成績。

2 家庭教育過度的心理學分析

家庭教育過度是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復雜問題,現在的學齡兒童和中小學家長他們大多屬于“80后“,獨生子女的一代,從小是被呵護長大的,而轉眼做父母,承擔養(yǎng)育子女的責任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產生家庭教育誤區(qū)的原因有社會和家長雙方面的因素,家長產生過度教育的心理主要表現在:

2.1 “著急”心理

家長在面對急劇變化著的社會產生一種焦慮、著急的心理,急于求成。因為就一個孩子,一定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功,孩子的成功就等于自己的成功,強行實施超前教育,智力開發(fā)等。過早給孩子定向,過早讓孩子掌握專門的技能技巧。生活上給予最好的保障,學習上安排許多作業(yè)去做,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給別的孩子。

2.2 “攀比”心理

家長虛榮心太強,喜好攀比,專門跟比自己孩子強的比。家長的虛榮心往往把子女的表現與自己的面子問題聯系在一起,在物質方面,“你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的有”,穿名牌,互相攀比高消費;在學習方面,過于夸大吹捧自己的孩子學了多少“興趣班”,而且稱我家孩子學的很好,讓其他家長羨慕,家長其實也并不知道孩子到底學的怎么樣,反正只要學了就滿足了;有的家長期望過于太高,對子女施加各種壓力,以獲得周圍人的贊賞。家長們要看到孩子們的共性,更要重視、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2.3 “盲從”心理

“盲從”心理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在不動腦筋思考、缺乏主見、從眾心理嚴重、好隨大流、趕時髦。表現在家長身上的就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內容都會受到其他家長的影響,尤其在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容易受其他家長的影響,相互模仿,盲目追求所謂“教育絕招”,常被偽“專家”或偽劣假冒的兒童教育產品、“神童培訓方案”所“忽悠”。既浪費了金錢,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良的社會心理表現。

2.4 “片面”心理

“片面”的心理是由于家長認為現在社會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在社會上生存,家長就重視某一方面的培養(yǎng),忽視了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家庭只重智輕德、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知識輕生活常識、重特長培養(yǎng)輕全面發(fā)展、重灌輸輕自學、重背誦記憶輕分析能力等等,造成孩子發(fā)展畸形。任何事物只有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長久的發(fā)揮更好,只是單方面的發(fā)展,不會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2.5 “補償”心理

補償心理就是人們企圖用某種辦法來減輕自己的不適感的一種心理。家長在小時候失去了實現愿望的機會,于是就將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讓孩子來實現,用以補償自己心理上的缺憾。因此,家長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子女,在學習上拼命地讓孩子按自己的理想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導致孩子產生焦慮的心理,不能安心的學習,也不敢給父母講心理話,產生“負罪感”。家長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符合孩子發(fā)展的心理特點,避免過度教育現象的發(fā)生。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多是從父母的意愿出發(fā),即家長習慣從自己的要求和價值觀出發(fā),家長總覺得孩子離不開成人的保護,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種表現為“成人本位”的現象是中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特點,這種方式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作為家長,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斷地給孩子鼓勵、幫助和引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摸索、探求,給孩子一點“心理自由”,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讓他們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獨立地做他想做的事。(西南民族大學政治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參考文獻:

[1] 王立才:淺談家庭教育[J]. 林區(qū)教學,2010年第12期

[2] 余鳳紅: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 教育探索,2010年第9期

[3] 趙忠心:我過家庭教育的發(fā)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婦運,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