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

第1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公寓文化是在一定時期內學生公寓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及公寓內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世界和外在行為表現(xiàn)的總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公寓及周圍為主要空間,以公寓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公寓文化對高校學生公寓教育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功效。良好的公寓文化的熏陶,有利于良好的舍風、學風和校風的形成。然而,一種良好的文化的形成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許多高校的學生公寓剛建成不久,文化氛圍不夠濃厚。

學生“三自”功能缺乏,道德缺失現(xiàn)象常見。學生“三自”是指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公寓自律組織在學生團體中的影響并不深遠。29%的學生根本沒有自律組織的概念,32%的學生表示自律組織在公寓管理中的作用不明顯,只有10%的學生認為公寓自律組織能夠引起良好的反響。公寓自律組織是公寓思想政治輔導員管理下的學生組織,但是學生綜合測評主要是考慮學院、班級的因素,從而忽略了自律組織中學生干部這一部分,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公寓自律組織散漫無序,直接影響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開展。學生宿舍“三自”功能缺乏主要表現(xiàn)在學校對學生宿舍管理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意識較差。對宿舍紀律、衛(wèi)生、文明先進評比等各項工作學生反應不夠積極。

2、加強學生公寓教育管理的對策

首先,健全公寓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設落實到實處。學生公寓的管理與學校各個方面的工作都有關系,需要各個部門的支持與配合,所以涉及面廣,參與人員多,如果缺乏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和組織管理,必然難收其效。所以要建立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并在黨委的統(tǒng)一領導下,學生處、教務處、團委、保衛(wèi)處和公寓管理部門、后勤服務企業(yè)以及學院領導、班主任、輔導員組成管理系統(tǒng),定期研究措施,加強計劃、組織、檢查、落實、總結等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分工協(xié)作,共同做好公寓文化建設,要形成黨、政、工、團、學齊抓共管的局面,使公寓管理實現(xiàn)網絡化,避免出現(xiàn)“兩層皮”現(xiàn)象,從而達到育人目的;另外,在“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下,也要制定一系列有關宿舍的管理規(guī)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皆有章可循。這既有助于規(guī)范學生在公寓的行為,又能充分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其次,加強學生“三自”管理。

針對學生公寓管理人員太少,管理不得力的情況。加強學生“三自”管理,動員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公寓管理中來。建立完善的學生管理機制。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會、社團組織、中介組織等在學生公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為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和提供一個開放、民主、平等的學習生活氛圍,引導學生自發(fā)、自主、能動地開展各種有益活動,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要建立競爭機制,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為中心的公寓文化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接受教育。公寓管理職能部門要扶植、引導、支持,特別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內在熱情,變被動為主動,邊消極為積極,讓他們爭當公寓的主人,以公寓為家,自覺投身公寓文化建設活動中;最后,重視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為公寓管理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管理學生,并不意味著壓抑學生個性,限制學生自由。

相反的,管理教育是通過有效的形式加強對宿舍文化發(fā)展方向的引導,提升宿舍文化建設的水平。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變異,社會文化的縮影,其建設狀況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從而也將直接影響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我們在對全體學生提出管理要求,同時也注意個別學生的特殊性,根據(jù)學生的個性與特點來具體對待,通過交流把握學生對公寓文化、管理的理解和要求,從而公寓教育管理中體現(xiàn)個性化的人文情調和濃郁的藝術氣息。以宿舍為載體,加強宣傳輿論和活動開展,是引導學生提升自身修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學生與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圍的和諧統(tǒng)一的有效途徑。

3、總結與展望

第2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關鍵詞 高校 學生管理 改革 差異化對待 新模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82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also by past elite gradually turn for mass education is no longer a patent of the minority,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more and more open and pluralistic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which also makes the managers face mor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meet more severe test. Therefore, to carry out the study of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o explore the new ideas of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he new mode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found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combined with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of som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reform;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new model exploration

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全世界都面臨著來自技術革新的巨大挑戰(zhàn),危機與轉機并存。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是毋庸置疑的。培養(yǎng)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是一個國家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必要階段。高校正是人才培養(yǎng)搖籃,肩負著引領創(chuàng)新的而艱巨任務。因此,如何提高高等學校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能力是當前我國社會面臨的緊迫的問題,這其中提高學生管理的水平又是高校管理者首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過去,有很多研究都涉及到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和學生管理這兩個話題。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就是,高等教育擴張時發(fā)展,但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卻依然落后、陳舊,甚至有些仍舊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領導者,其成長經歷、知識背景以及工作態(tài)度和方法都極大制約了管理水平,甚至會出現(xiàn)學生管理工作投入多、效果差的尷尬局面。怎樣改善我國現(xiàn)行的高校管理的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使其適應新時期、新環(huán)境下的社會需求,使我國政府社會各界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直接實施方。因此,開展我國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對進一步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1 我國新時期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現(xiàn)狀

本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持續(xù)推進,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迎來了一個新時期,高等教育也由過去的精英化教育逐漸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隨著高校生管理內容不斷豐富,管理的模式也必須要進一步適應新時期、新要求。我國高等學校在管理模式上主要是采取二級管理,也就是學院和學校二級管理。學院一級一般都會有黨委副書記來專門負責學生工作,而學校一級也會有副書記或副校長親自抓學生管理工作。此外,校級的職能部門中會專門設立學生工作部,校行政部門一般也都有學生工作處存在。此外,高校也都成了成立了勤工助學中心來專門資助困難學生,大學生就業(yè)指導中心專門指導學生就業(yè),甚至還有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來針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如此種種,目的就是來滿足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需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問題,甚至有很多高校都是由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來直接抓就業(yè)指導中心的工作。根據(jù)價值取向、辦學水平的不同,我國的高校大致可分為研究型、教學型和研究教學型。因此,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架構也應該隨著高校定位不同而不同,管理模式也就更應該有所側重。

2 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2.1 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問題

2.1.1 部分高校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理念指的是對某種管理過程的宗旨或指導思想。我國高校學生管理的模式延續(xù)了過去“主從關系”的模式,也即學校是主動的管理者、教育者,而學生僅僅是被管理者而不能參與管理,這種理念的產生與過去計劃經濟的影響有扯不清的關系。高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正確與否,對學生的未來成才息息相關,高校學生管理的工作中心都要服從于“促使學生成才”這一最終目標。然而,多數(shù)高校并沒有很好地貫徹這種管理理念,有很大一部分學校依舊堅持了計劃經濟時代的陳舊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無情忽視了學生個人的正常需求,缺少了學生的直接參與,注定是一種僵化、陳舊的管理,不利于學生未來。

2.1.2 缺少社會各界力量的有效參與

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社會與學生家長的要求幾乎不會被考慮,更不會主動去征求學生和家長的意見。這樣一來,學校與社會各界并不能形成合力,未能給學生的全面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環(huán)境來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學??梢匝埐糠稚鐣⑷耸縼頁螌W校的輔導員,通過對學生進行定期的人生規(guī)劃指導,促進其主動去了解社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此外,與企事業(yè)單位加強合作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案,通過建立長期、固定的社會實踐基地,也能為學生的生產實踐提供更廣闊的支持。①

2.2 原因分析

毋庸置疑,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人才是管理的主體。在諸如管理體制和理念的問題上,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嚴重低估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著那些計劃經濟時代陳舊觀念的存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的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其實并未能得到真正的重視,例如,大多數(shù)高校的輔導員隊伍數(shù)量和職業(yè)素質都亟待提高。與歐美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依然只是強調技能和知識的傳授,教育的服務功能被嚴重忽視,這直接導致了服務型管理機構缺乏、我國教育模式單一的問題。②最終的結果就是,社會需求與高校功能的接軌出現(xiàn)了斷層,高校依然以“象牙塔”的姿態(tài)與社會聯(lián)系,甚至出現(xiàn)了相對獨立于社會之外的狀況,這些都嚴重局限了其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作用。

3 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的新思路

3.1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的學生管理,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這不僅是最基本的原則,更是今后學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以人為本”實際上就是要將管理看作一種手段,目的是做好服務,學生的全面進步是管理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這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也就是說,要圍繞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來開展所有的管理活動,這種管理模式充分考慮了人的能動性,更具有人性化,更能促進學生的廣泛參與,調動學生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馬克思認為,“在其現(xiàn)實性上,人的本質在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耙匀藶楸尽斌w現(xiàn)了人們的價值觀,它把人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考慮問題時要以人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把人的價值的實現(xiàn)當做最終目標。如果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就是要把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放在首位,要以學生為基本出發(fā)點。③其基本點有:(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2)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把學生關心的問題和需求當成是最重要的事情來抓,全力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3)肯定學生的價值。這是以人為本管理的基礎。所有的管理活動都要為人能夠實現(xiàn)更大價值創(chuàng)造條件。

可以說,現(xiàn)代教育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以人為本”,它要宣揚的管理理念也就是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體性的高度統(tǒng)一,重點強調了社會與個人的統(tǒng)一。

3.2 積極完善教育學分管理制度

一些地方高校開始擴大大學生招生計劃,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制度上的一定保障。但由于很多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動力,高校管理人員也有必要幫助他們設定今后的發(fā)展目標,以引導和保證學生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基本需求。鑒于此,學校能夠實施教育管理的信用模式。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目標管理的一種手段,教育管理的信用模式是管理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和課外教育活動。這是教育與定量管理的內容,并以發(fā)展為價值,建立學生信用檔案,并把它作為學生能否好好畢業(yè)的重要依據(jù)。學分制管理由兩部分組成它。教育信用管理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規(guī)劃學習和生活的學校,確保他們教育活動的參加,必須滿足教育系統(tǒng)的基本進展方向。④

地方高校的“雙軌制”由于終端管理系統(tǒng)的方向,有功能的多樣性,建立學生發(fā)展評價機制,盡量注意宿舍管理與服務“雙軌制”。因此,教師、輔導員可以隨時進入教室和宿舍,及時有效的溝通,了解學生在萌芽狀態(tài)的不良現(xiàn)象。輔導員進一步加強這些舉措,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部門的管理模式進一步得到提高,協(xié)調發(fā)展。

4 結束語

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充分調動教育系統(tǒng)資源。輔導員和教師更應該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評價體系并有效實施,積極營造品牌大學的質量。輔導員和教師都要有“六位一體”大范圍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管理,以進一步提高教育水平。⑤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復雜、多樣,有關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研究較少且多在起步階段,如何克服傳統(tǒng)管理理念的約束,需要管理者思想上的不斷解放,積極吸收和借鑒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本文通過有關高校管理模式的初步研究,探索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希望能夠對未來的高校管理工作新模式的形成有所幫助,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的高等教育水平。

注釋

① 石立寧,李曉雷,韓靖.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和改革途徑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22-123.

② 楊立華.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1):179-180.

③ 崔曉會.高校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1(3):330.

第3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大學生成長導航工程”由入學導航、學業(yè)導航、職業(yè)導航和學風導航四部分組成,貫穿于學生大學生活的始終。既涉及學生內在精神的引領,又涉及學生外在形象氣質的提升,致力于打造內外兼修、德行出眾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入學導航”以新生入學教育為契機,從安全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專業(yè)認知與職業(yè)前瞻、學校生活介紹、實驗室參觀、學籍管理簡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生手冊》學習等方面,全面深入落實“入學導航”工程。通過入學導航,引導學生做到三個“認知”:認知大學,怎樣做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認知專業(yè),掌握過硬的專業(yè)技能;認知城市,了解襄陽文化、產業(yè)結構、風俗人情等。大一新生接受入學導航的教育,對大學生活有了直觀和初步理解,有助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做好大學規(guī)劃。

“學業(yè)導航”通過隆中講壇、體院論壇等高水平學術論壇,讓學生接觸學術界內前沿思想和熱點理論,培養(yǎng)學生對專業(yè)領域學術走向的預見能力和參與意識。輔助以大型體育類賽事,通過籃球聯(lián)賽、足球賽,激發(fā)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凝聚力,充分體現(xiàn)學院的“體育”特色。學業(yè)導航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學的專業(yè)學習,制定合理的學業(yè)規(guī)劃,引導學生明確在大一至大四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要求一二年級學生注重專業(yè)知識、個人修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三四年級練就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本領,積極投身社會實習實踐,積累經驗。學業(yè)導航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在于激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考研考證、參加學科競賽,鍛煉獨立思維能力,訓練學術科研能力,進而沖擊省級、國家級學術創(chuàng)新競賽和專業(yè)技能競賽。

“職業(yè)導航”以促進學生就業(yè)為根本出發(fā)點,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和SYB創(chuàng)業(yè)教育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提升學生的就業(yè)能力。為了塑造學生良好的外在形象氣質,職業(yè)導航的重要板塊“大學生形象設計工作室”開設專業(yè)形體與禮儀課程,通過教授服裝搭配、化妝技巧、行走姿勢、言談舉止等多方面禮儀知識,讓學生在實訓中模擬職場空間,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職業(yè)導航借助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通過比賽,學生的形象、氣質、儀表、談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針對創(chuàng)業(yè)興趣濃厚的學生,學院聘請專家講授SYB創(chuàng)業(yè)課程,從自身評估到市場評估再到行業(yè)評估,全方位提供支持,大大提升了學院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水平和創(chuàng)業(yè)質量。

“學風導航”是“大學生成長導航工程”中最重要的內容。眾所周知,大學的學風是衡量學校教育管理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學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院通過學風建設動員大會,文明教室創(chuàng)建,誠信考場創(chuàng)建,專業(yè)技能大賽等形式,逐漸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改善全院學習風氣。同時,依托策劃大賽、創(chuàng)業(yè)設計大賽、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模擬人才招聘會等大型賽事,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與策劃能力。“學風導航”還將考研教育納入范疇,在學生中間積極開展考研經驗交流、考前心理輔導、考后專業(yè)指導等專題教育。體育專業(yè)學生近三年的考研比率一直維持在10%以上,體現(xiàn)了良好的增長勢頭。

綜上所述,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大學生成長導航工程”圍繞“怎樣上大學”展開,分為“入學導航”、“學業(yè)導航”、“職業(yè)導航”、“學風導航”四個部分。從入學教育、學業(yè)規(guī)劃、學風建設、到職業(yè)規(guī)劃,涉及到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此工程使學生從剛進校時的懵懂、無知到畢業(yè)時成為一個專業(yè)技能過硬、有目標、有理想、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合格當代大學生,是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一次有效探索與實踐。

第4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關鍵詞:“柔性管理”理念;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理念運用

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轉型,我國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也出現(xiàn)新問題,管理模式順勢發(fā)生了新變革。企業(yè)管理中,“柔性管理”理念取得一定成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了更好地提高國民素質、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管理者開始嘗試將“柔性管理”運用到高校學生管理中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fā)現(xiàn),“柔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人格健全、素質提高以及學校文化和諧,值得在我國各大高校廣泛推廣。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基本概念

傳統(tǒng)高校采用的都是“剛性管理”理念,“柔性管理”與之相反,它隸屬于現(xiàn)代管理和教育模式,就是在將學生作為管理和教育的主要對象,從學生自身出發(fā),對其人生觀、價值觀實行人性化教育,使得學生總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在我國古代思想中也能找到“柔性管理”理念的源泉,如“無為”、“兼愛”、“仁”等思想,所以說,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都有該理念生存的土壤,關鍵是讓這一理念盡快形成完整的體系,并在實際管理中得以運用。

(二)“柔性管理”理念的特點

1.主體性。人在管理中不僅是核心內容,而且管理效果的展現(xiàn)也是通過人來完成,所以,為了管理方便,管理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與和諧,正確理解被管理者的情感、尊重他們的人格非常關鍵。對高校學生實施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管理者從時代特點出發(fā),與學生自身情況相結合,擺脫傳統(tǒng)管理理念的思想束縛,在新管理方法和理念的指導下尊重學生自由,堅持管理教育的以人為本,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2.差異性。因為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大不相同,決定了他們的心理和性格特點各異,其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教育和管理學生要從他們的道德素質、文化水平、心理和性格出發(fā),對管理的方法和內容進行調整。

3.創(chuàng)新性。大學生接受的都是高等教育,思想和文化水準都相對較高,但是隨著時代變化,很多東西都在不斷更新,學生管理也是如此,“柔性管理”就遵循了這一趨勢,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學生實施彈性管理,如此才能更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同時還要對傳統(tǒng)的管理體制進行突破,重視管理中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揮,讓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學校管理、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

二、“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一)堅持“以人文本”

在“柔性管理”理念指導下,服務、管理、教學都是育人的途徑,因此,“以人文本”應該是高校進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則和宗旨,讓大學生的中心和主體地位不斷突出,理解和尊重學生,讓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全面發(fā)揮。可以鼓勵學生不斷參與各項學校事務的管理工作,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同時也能讓其主人公、民主、服務等意識得以強化,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二)加強和諧校園環(huán)境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柔性管理教育中是一個較為關鍵的方面,健康積極的校園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無形中會對其行為和思想起到指導作用,學校環(huán)境營造的和諧、健康、良好,學生也能夠潛移默化地進行自我培養(yǎng)和塑造。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營造學校氛圍,例如感恩活動,感恩學校、父母、社會等,教育學生應該遵守規(guī)章、踐行文明行為等。這些都能影響學生思維和理念,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學生行為和思想都能夠受到很大影響,有利于學生管理的實施。

(三)利用網絡指導管理

當今是一個網絡和信息社會,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與網絡寸步不離,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越來越多的通過網絡進行。作為高校的管理工作者,第一要學會與時俱進,將網絡和媒體作為弘揚正能量、主旋律、正面輿論的重要平臺,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要盡可能的借助通訊和網絡系統(tǒng)完成。學生分享自己見解和進行情緒發(fā)泄也都是通過網絡,在及時掌握學生最近動態(tài)的情況下,管理者適當介入能夠對事情走向進行掌舵,再穩(wěn)定事態(tài)后通過網絡加強溝通,特別是那些不善言辭的同學也能夠敞開心扉,發(fā)泄情感、表達想法,讓學生不至于在緊張氛圍中得到人生引導和思想教育,這樣效果會好很多[3]。

(四)管理過程中適當?shù)膭側岵?/p>

作為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的柔性管理,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加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和升華日常管理,但也不是完全舍棄剛性管理。學生學習和生活方面的監(jiān)督管理要盡量采用柔性理念,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但是對于那些嚴重違反紀律和制度的學生來說,嚴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來彰顯學校規(guī)章制度需要遵守的必要性。剛柔并濟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寬松,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有所限制不能隨意而為。綜上所述,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采用“柔性管理”理念,將“以人為本”作為管理和教育的基本原則,能夠加強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教育的人性化,最大限度的給學生以關心和尊重,保證學生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上為后期發(fā)展準備條件,因此,柔性管理必將成為現(xiàn)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張文博 單位:遼寧省沈陽大學

參考文獻:

[1]龔學鋒.新時期我國高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5).

第5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1.1學生出現(xiàn)人生觀偏差

很多學生讀書學知識的主要目的就是步入社會有一份發(fā)展好的工作,可以更舒服的生活,都是出于自身的考慮,在對人生觀進行思慮時,通常給自己定位在生活物質滿足上,并沒有放眼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貢獻上,認為物質滿足與人生價值是相等的關系,我國部分高校學生產生了利己的人生價值觀,嚴重缺乏集體觀念,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

1.2高校部分學生心理素質差

高校部分學生心理素質偏差,甚至一些學生出現(xiàn)心理障礙,心理承受能力極其脆弱,很容易產生自卑和自負的心理,沒有很好的交際能力,不善于與他人進行內心想法的溝通,遇到事情時不敢面對,產生逃避的心理,一些學生也會產生悲觀的心理,不具備當代高校學生應有的熱情。

1.3學生發(fā)展受到經濟困難的限制

在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中,貧富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很多下崗工人的子女和家庭比較困難的子女在高校就讀,面臨著來自經濟的巨大壓力,甚至一些學生連基本的生活問題都難以保證,這些學生在學校學習時會考慮怎樣把自己的處境變好,并尋求勤工儉學,帶著較大的生活壓力在高校中學習,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

1.4網絡通訊引起的問題

因我國的網絡技術發(fā)達,學生學習到網絡的先進技術,在看到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知識的好處時,也存在著學生使用網絡時不正確的網絡行為,有的學生利用網絡玩大型網絡游戲,有的利用網絡進行網絡交友聊天,上網時間有長有短,網絡通訊設備作為現(xiàn)代化工具,方便了學生學習知識與生活便利,但很多學生上網時沒有自我約束,出現(xiàn)語言低俗的不良行為,嚴重的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

1.5高校學生的就業(yè)觀念與實際不符

我國高校的很多學生在選擇就業(yè)時,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注重個人利益價值要求,向往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企業(yè)單位,強調個人思想,甚至一些學生在擇業(yè)的過程當中,在經濟利益的引導下,不顧道德的約束,作出一些違法亂紀的行為,因此,可以看出,高校很多學生的就業(yè)觀念與實際有很大的差距。

二、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分析

2.1建立完整的組織機構

在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建立完整的組織機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設立由學生教育管理負責人和相關專家組成的學生委員會,其主要工作是收集學生管理部門的意見,并根據(jù)其中正確的意見加以實施,在組織層次方面,可以盡量減少組織層次,使學生工作可以由學生委員會進行直接管理,管理更加方便,在師資方面,增設導師工作組,動員教師主動教導學生,實行教師綜合制,其中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對學生的思想素質,價值觀念也需要進行指導,和學生成為可以互相傾吐心聲的良師益友,幫助學生順利的完成學業(y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2對學生教育管理制度進行完善

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實施是為了實現(xiàn)教育總體目標,要求教育管理人員遵守規(guī)章制度,按照一定的規(guī)定辦理工作中的事務,實現(xiàn)學生教育管理的有序進行,同時,調整工作人員的行為,建立完善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有利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營造更為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另外,學生委員會要積極統(tǒng)籌,保持長期的工作安排,因此,可以看出,對學生教育管理制定的完善,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學生在制度的約束下,不斷的端正自己的行為。

2.3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拓展信息通道

我國是一個現(xiàn)代化國家,而現(xiàn)代化教育管理應包括網絡信息技術和網絡傳媒技術,將其運用到學生教育管理中,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管理軟件,針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建設專用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目的,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無論對學生教育管理規(guī)劃,還是信息的處理,都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可以實現(xiàn)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現(xiàn)代化辦公,與國際先進教育管理接軌,提高學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

2.4對學生教育管理的隊伍進行建設

要想實現(xiàn)良好的學生教育管理目標,需要對學生教育管理的隊伍進行建設,其中包括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一位教師指導120名學生的規(guī)定,一些高校的分數(shù)錄取比較低,招錄的學生思想素質較低,因此,對于學風的建設尤為重要,加大對教育部要求的落實,改變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在高校教師學歷上,應選擇具有管理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學生的輔導教師,改變教師因專業(yè)能力不足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問題,由高能力教師承擔教育管理工作,進一步建設學生教育管理專家化的高水平隊伍。同時,應建立完整的學生教育管理人員制度,對該隊伍實行嚴格領導,對內部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員進行解聘處理,實現(xiàn)學生教育管理隊伍的高水平。高校通過對學生教育管理隊伍的建設,能夠進一步提高整個學生管理教師隊伍的水平,有助于促進學生長遠的發(fā)展。

三、總結

第6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關鍵詞:教育管理論文

高校學分制改革既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積極意義,又會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沖擊,高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著手變革傳統(tǒng)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主動調整工作目標與策略,融入新的學生工作理念,走出一條適應學分制改革需要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徑。本文擬結合工作實踐對上述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我國社會經濟的開展,對高校人才培育形式提出了新的請求。為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開端實行學分制變革。在學分制條件下,學生能夠自主選課、自主選時,自主選師,自主選學,促進了學生全面開展,對教育教學管理變革具有積極的理想意義。但是,學分制彈性、靈敏性和自在化的特性,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行政班級的學生管理形式,給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了了宏大的應戰(zhàn)。因而,如何樹立與學分制相順應的學生管理機制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急需處理的問題。

1 學分制的內涵及特性

學分制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管理制度,由19世紀美國哈弗大學首創(chuàng),因其利于學生開展,契合教育開展的規(guī)律,在各國高等院校中已得到普遍實行。學分制以選課為中心,學生自主選課后,得到教員的指導,經過學習取得相應的學分和績點,以此來權衡學生學業(yè)成果。其特性有以下幾方面。

1.1 課程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敏化

學分制施行后,學校依據(jù)學生興味、學習需求和未來開展的方向,設計出相對彈性和合理的教學方案和課程體系,因人而異配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多樣性和個性化的培育形式。經過選課這個平臺,學生學習的時間變得靈敏和彈性,學習內容也能夠自在選擇,學生不再受教育年限和授課時間、授課課程的約束,在滿足學生個性開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全面開展。

1.2 課程考核的變通性和自主化

學分制下,學生的學習效果經過學分的數(shù)量和績點來權衡。在預選課程后,學生停止試聽,在試聽中假如發(fā)現(xiàn)本人對所選擇的課程不感興味,能夠停止退改組,對曾經完畢試聽的課程也能夠停止小范圍的補選,這為學生的個性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學期末,關于學生選修的課程,呈現(xiàn)考試不及格,均能夠重修重考,直至獲得等值的學分為止。

1.3 課程過程的指導性和個別化

學分制是選課制、學分制和導師制三位一體的。固然學生的興味喜好很重要,但由于學生本身才能的限制,他們很難獨立設計一套契合本身需求和社會需求的學習體系,還需求導師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性給予個別化的協(xié)助。不只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味,也促進教員的競爭認識。

2 學分制的施行給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帶來的沖擊與應戰(zhàn)

學分制下學生自主選課、自主學習,同一班級、同一宿舍的同窗可能不在一同上課,同窗之間沒有統(tǒng)一的時間,傳統(tǒng)的行政班級被突破了,班級中很難布置集體活動;由于學生上課時間相對分散,教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也不容易確立,嚴重影響班主任輔導員工作的展開,給日常班級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宏大的艱難。詳細表如今:

2.1 學分制給高校傳統(tǒng)學生教育管理價值觀帶來宏大的沖擊

高校傳統(tǒng)學生管理,以行政班級為單位,分班級、分年級、分專業(yè)停止管理。其工作價值觀取向是社會本位的,注重的是學生共性教育,即強調的是學生的整體性。無視了學生個性開展和自我價值的完成。在科技高速開展的當代,學生更愿意依據(jù)本人的需求和興味來自在支配本人的學習和課余時間,因而,我們必需改動這一觀念,突出學生個性開展,到達個人與社會開展相諧和。

2.2 學分制給傳統(tǒng)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機制帶來新的應戰(zhàn)

(1)學分制下更需求思想政治教育

學分制下的學生自主性強,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加大。大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常常缺乏獨立性和自律性,進入大學后,遇到學分制的學習環(huán)境,極易放松本人的學習,降低本人恪守紀律的請求,學華誕常管理弱化趨向嚴重,因而,學分制下更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來增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

(2)學分制下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工作途徑需求轉變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學分制下,班級組織的作用逐步弱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時機減少,輔導員和班主任工作也無法到位。這些問題的產生無疑向傳統(tǒng)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機制發(fā)出了新的應戰(zhàn),學生管理工作的途徑和辦法急需轉變。

(3)學分制下需求調整學生教育管理隊伍構成

傳統(tǒng)學生管理,以班級為抓手,表現(xiàn)校院兩級條塊管理特征。學分制下,很難把學生召集起來停止統(tǒng)一管理,僅僅依托輔導員+班主任的學生教育管理隊伍曾經滿足不了新形勢下學生管理的請求,需求不時豐厚學生教育管理隊伍的構成,到達高效管理的目的。

3 學分制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研討

學分制下,傳統(tǒng)學生教育管理機制遭到了史無前例的應戰(zhàn),無論是管理理念、工作機制,還是工作途徑、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曾經不能順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和完善對高校人才培育提出的請求,針對學分制下學生管理呈現(xiàn)的新問題,筆者經過剖析研討,提出合適學分制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對策及倡議。

3.1 盡快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管理觀念

科學的管理觀念是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傳統(tǒng)的管理觀念,重管理、輕教育,管理過程中突出的是管理者的位置和管理者的價值取向,學生必需對管理者提出的觀念和規(guī)章制度絕對服從,無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客觀能動性,是非常傳統(tǒng)和落后的,曾經不能順應現(xiàn)代的教育教學管理形式,應盡快停止拋棄和轉變。學分制條件下,尊重學生個性差別、倡導學生個性開展、注重學生自我價值的完成,充沛表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是非常科學和可取的。當今,國度需求的是多元化的復合型人才,學生教育管理也應該從硬性管理向引導性管理、效勞性管理、教育性管理轉變,突出學生個體開展與社會開展相順應的價值取向,運用科學的管理觀、學生觀和人才觀,培育更多可以滿足社會需求的高校復合型人才。

3.2 樹立豐厚多元的管理機制

不可承認,傳統(tǒng)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形式,曾經在過去的學生管理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為社會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今非昔比,傳統(tǒng)的形式在如今的學生管理中很難有效展開工作。對原有的機制停止變革勢在必行,變革是一個長期探究的過程,能夠思索從以下幾方面動手。

(1)樹立以學生宿舍為陣地的日常學生管理機制。學分制下,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陣地這一方式曾經消亡,學生宿舍成了學生在校期間生活學習最多,也是最固定的場所,所以必需牢牢抓住學生宿舍這個陣地,停止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把做人、做事和學習嚴密的分離起來。樹立校、院、班、宿舍四級學生教育管理機制。

(2)充沛發(fā)揮學生組織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學分制下,拓寬學生視野,進步學生綜合素質成為人才培育的重要目的。在學分制背景下,應該充沛發(fā)揮學生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效勞的管理功用,為學生教育管理奉獻應有的力氣。

(3)在原有的根底上拓寬行政班級的管理功用

行政班級是學生管理中最根底的單位,學分制下,其作用名存實亡。但是,無論怎樣強調學生個性的塑造,其生長成才照舊離不開社會品德的培育。班級作為組織學生活動的主要單元,在新的教育教學體制下,依然是學生集體生活的重要載體。因而,我們必需在原有的根底上充沛開掘行政班級的功用,實行院校兩級的條塊管理。

3.3 調整和健全學生教育管理隊伍體系

學分制下,學生教育管理隊伍既要保證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滿足學生德育開展需求,又要處理學生在學分制下學習和社會交往的問題,光靠輔導員+班主任的隊伍曾經難以勝任。除不時增強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外,最重要的是要樹立一支全員參與的管理隊伍體系。所謂全員,其含義就是“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員+導師+學生干部”,輔導員、班主任做好思政教育、日常管理,任課教員做好學生學業(yè)管理,導師做好思想引導的學業(yè)輔助,學生干部配合教師做好信息搜集和傳達工作,五類人員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才把學生教育管理落到實處。

3.4 實行靈敏多樣的管理途徑和辦法

大學生是自我認識較強和相對獨立的一個社會群體,承受學問的才能極強,但自我約束才能相對較弱。要想科學的管理好大學生,必需充沛控制大學生心里開展特性,不時創(chuàng)新學生教育管理的途徑與辦法,才干被大學生所承受,到達教育管理的目的。

(1)努力營造調和育人的管理環(huán)境

大學生的開展離不開調和的育人環(huán)境。從硬件上,需求創(chuàng)立美妙的校園環(huán)境、圖書、宿舍、教學設備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同時還要努力營造高尚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增強校園文化建立。

(2)管理途徑靈敏多樣

學分制下,遭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教員和學生的交流逐步減少。能夠經過QQ、校園網絡、博客、個人主頁等新渠道來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

第7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關鍵詞:激勵理論 高校 學生教育管理

中央十六號文件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1世紀是科學技術的世紀、知識經濟的世紀、信息科學的世紀,高校要培養(yǎng)出能適應新世紀國家建設和發(fā)展要求的人才,要最大限度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目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要在理念上創(chuàng)新,方法上改進,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全面掌握激勵理論的內容,將激勵理論應用到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才能,有效地實現(xiàn)教育管理目標。

一、激勵和激勵理論

激勵是組織行為學的重要內容和關鍵問題,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對其概念進行過描述。從字面上來看,激勵就是激發(fā)和鼓勵的意思。國內學者孫彤指出:“在組織行為學中的激勵含義,主要是指激發(fā)人的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激勵也可以說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背酥?,激勵還關注于協(xié)調組織成員個人動機與組織目標之間的關系,進而激發(fā)、鼓勵、保持與強化有利于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個人動機。

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激勵理論發(fā)展進入到卓有成效的階段,各國的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都對激勵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許多激勵理論。按激勵的側重點及其行為關系的不同,可將激勵理論劃分為三大類型:其一是內容型激勵,著重研究“需要”這個激勵的基礎,對激勵的原因及起激勵作用的因素的具體內容進行研究。其主要代表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等。其二是過程型激勵,著重探討激勵的心理過程以及行為的指向和選擇。其主要代表有弗魯姆的期望理論、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和亞當斯的公平理論。其三是改造型激勵,著重說明怎樣引導人們改正錯誤的行為,強化正確的行為,主要包括挫折理論、強化理論等。

各種激勵理論雖然側重點各不相同,但就激勵的原理和目標而言都是大體一致的。這些理論在研究和制定措施時至少都考慮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激發(fā)人們行為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如何激發(fā)人們的行為;激勵對象為什么選擇這種行為而非其他行為;怎樣引導人們改掉錯誤的、消極的行為,強化正確的行為。

二、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也面臨許多新形勢和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管理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幫助學生樹立實現(xiàn)個人價值與實現(xiàn)社會價值有效統(tǒng)一的思想,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行為方式。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單一的、傳統(tǒng)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已有些力不從心,只有結合個體的需要,將激勵理論有效地應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才能充分地激發(fā)個體的潛能,實現(xiàn)教育目標。

1.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

“人之所以為人恰恰在于,他有需要卻不束縛于需要,也從不以需要為滿足,總在那里不斷地提出新的更高的追求?!瘪R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劃分為五個層級: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一旦某個較低層級的需要得到滿足后,它就不再起作用,而更高一級的需要又開始成為新的行為原動力。因此,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應該認真分析和研究學生的需要特點,在具體工作中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個體需要差異,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轉化不合理需要。當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需要受到尊重和激勵時,將會極大地激發(fā)其內心的潛力,為滿足自身的需要而付出持續(xù)不斷的努力。

2.麥格里格(Douglas McGregor)的X理論和Y理論

麥格里格提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設,一種基本上是消極的,稱為X理論(theory X);另一種基本上是積極的,稱為Y理論(theory Y)。麥格里格據(jù)此提出了管理者所持有的4種消極和4種積極假設,用以研究哪種理論更符合實際。

根據(jù)X理論,我們可以對高校學生持有以下4種假設:①學生天生厭學,盡可能地逃避學習壓力;②由于學生厭學,應使用考勤等強制手段和相應的懲罰措施迫使他們學習;③學生逃避學習壓力和責任,并盡可能地尋求正式指導;④學生缺乏進取目標,得過且過。

與這些假設相反,應用Y理論也能提出4種假設:①學生認為學習是天職,是一種樂趣;②學生通過承諾,能很好地自我引導和自我控制;③學生勇于承擔責任;④學生普遍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決斷力。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jù)證明哪一組假設更有效,但通過分析可以看出,X理論假設低級需要主導個體行為,Y理論假設高級需要決定個體行為。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應盡可能對學生的行為提出積極的Y理論假設,通過激勵手段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有責任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決斷力。當然,X理論的假設是肯定存在的,在此情形下,對學生實行強制性的管制和適當?shù)膽土P也是必要和有效的。但對學生實施激勵,幫助他們形成自我引導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滿足學生高層次的需要才是教育管理的目的所在。

3.麥克萊蘭德(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論

麥克萊蘭德認為,一些人具有獲得成功的強烈動機,他們追求的是個人成就而不是成功的報酬本身,他們有一種使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或更有效率的欲望,這種內驅力就是成就需要。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更喜歡具有個人責任、能夠獲得工作反饋和適應的冒險性的環(huán)境。作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對有著具有強烈成就需要的學生要適時地鼓勵并提供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同時階段性地進行積極的評價以使他們獲得工作反饋。因為對高成就需要者而言,工作本身的成就并不重要,個人的成就感和積極的工作反饋才是他們所期待的。

4.亞當斯(J.Stancy Adams)的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指出,員工的工作動機,不僅受其所得的絕對報酬的影響,而且受相對報酬的影響。當一個人的回報與投入之比和他人的回報與投入之比相等時,就達到了所認為的公平狀態(tài),否則將會感到不公平,從而影響激勵的效能。為全面評價并激勵學生學習和成長,高校通常會對學生在學習、社會工作和日常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測評并對優(yōu)秀學生進行表彰,這種評價和表彰實際上就是一種對學生的回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會將自己回報與付出之比值和自己的過去做縱向比較,還將與他人的比值做橫向比較,一旦出現(xiàn)不符合預期的情況就會感到不公平,其積極性也會嚴重受損,影響到激勵效果。

運用公平理論來保證激勵效果,要求教育管理者深入實際認真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情況,客觀全面地對學生做出綜合評價,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做到評價過程和結果的公開、公平、公正。同時,還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那些產生不公平感從而影響到積極性的學生要進行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輔導,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確保激勵手段發(fā)揮作用。

5.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激勵-保健理論)

赫茲伯格認為有些出自工作本身的因素可以構成對員工很大強度的激勵和對工作的滿足感,如工作上的成就感、認可度、工作本身的挑戰(zhàn)性、工作的發(fā)展前景等,它們的改善可以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和熱情,提高生產率,具有較長效的激勵效能,這些因素被稱為激勵因素;而有一些來自工作環(huán)境的因素,如酬金、地位、工作條件、與主管的關系等,當它們有缺陷或不具備時,會引起員工的不滿,但改善這些因素也只能消除不滿,不能使員工受到較大的激勵,這些因素被稱為保健因素。通常我們將前者看作內激勵,而將后者視為外激勵,這就是雙因素理論。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內外激勵的結合,在外激勵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實施較高層次的內激勵。因此工作中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和基本需要,最大限度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客觀困難,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實施精神層面上的激勵,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充滿挑戰(zhàn)和樂趣,從而獲得個人價值的充分實現(xiàn)和強烈的成就感,使激勵作用得以長效發(fā)揮。

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剛性的管理雖然是基礎,但柔性激勵機制的構建作為一種重要補充正發(fā)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本文闡釋了在張揚自我、追求價值多元化的當今社會,建立以需要層次理論、XY理論、成就需要理論、公平理論、雙因素理論等為核心的激勵體系,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科學化、人性化、創(chuàng)新性的具體表現(xiàn)。教育管理者通過激勵體系,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被激勵者的潛能,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這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真實體現(xiàn),必將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有利于高校服務社會功能的最大發(fā)揮。

參考文獻:

第8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關鍵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建設

一、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內涵

高校進行各項管理事務的基礎就是做好學生工作。從本質上講,依法治校的過程就是高校在法律法規(guī)的授權范圍內正確處理高校教師和學生之間權利和義務關系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在高校的各項管理工作中,學生管理工作占著重要的地位,在依法治校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管理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學生管理的法治化成為依法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指在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根據(jù)相關法律進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活動,從而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進而消除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人治現(xiàn)象和管理的隨意性弊端,最終充分發(fā)揮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生命線”作用,努力實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目標。

二、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前提背景

隨著以人為本理念和依法治國方略日益深人人心,人們的權利意識日漸增強。在這種情況下,主動選擇并努力實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與時俱進的明智選擇。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所追求的是對學生管理行為的規(guī)范和對學生的合法權益尊重、保護,當務之急就是要確立學校權力與學生權利的理性化制度,進一步理順并明確教育事業(yè)的基本主體―學校與學生二者相互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這對于保護學校和學生的權利,調動學校辦學的主動性、提高管理有著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我國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以及依法治教的深入開展,學生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高校學生管理實施法治化已經成為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也符合高等教育本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必將成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實施依法治教的重要措施之一。教育法治化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強調將社會中各種關系納人“法治”的范圍,由“人治單元”組成的“法治社會”是不可想像的。同時法治社會也必然對其構成因子產生此種客觀要求,此二者存在互動關系。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動了教育體制的改革。在相應的體制變革中,學校與相關主體之間的關系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必然要求學校確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因此國家教育部正式提出實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從主體上講,是指學校作為直接的管理者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規(guī)范性文件管理學校。依法治校所依之“法”,主要是指有關學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和其它規(guī)范性文件,是指依專門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規(guī)范學校教育事項。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學生管理行為,往往只是注重對實體性法律規(guī)范的遵守,追求實體公正,卻很少考慮對程序性法律規(guī)范的遵守,往往造成了高校學生管理行為有時合理但不合法。因此,要保證高校學生管理行為合理合法,就需要在學生管理中遵循法治精神,也就是要實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

三、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建設對策

(一)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識,加強法治教育。

教育者要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提高自身法律素養(yǎng)。一是高校要定期對學生管理者進行法律法規(guī)知識培訓,拓寬其法律知識面,以幫助他們有效地運用法律法規(guī)解決問題。同時,管理者應該有創(chuàng)新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改變思想觀念,樹立法治精神,切實實現(xiàn)學生管理法治化,使學生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二是高校學生管理者要養(yǎng)成嚴格執(zhí)行法律及依法管理的自覺性。要遵照法治要求,按堅持嚴格管理與積極引導學生遵紀守法相結合的原則辦事,防止濫用權力的行為發(fā)生,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開,不損害學生的合法權益。高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法治素質教育,引導其學習法律基礎知識,做到學法、守法、懂法和用法,增強他們的法治觀念。除了開設《法律基礎知識》的課程外,還可以依托法律類社團,定期舉辦法庭模擬大賽,充分調動學生學法的積極性,擴大法律在校園的影響力。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活動,如,設置法律知識普及宣傳欄,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法庭對抗賽,制作法律案例宣傳板報等,鼓勵和帶動學生學法的熱情。除此,高校還要提高學生的維權意識,讓他們學會自我維權,這樣更有利于促進高校教育管理者依法管理。

(二)確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強化學生權益的保障

隨著國內政治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權益意念得以提升。故而在教育領域中就要求,確立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強化學生權益的保障。在高校傳統(tǒng)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中,學校與學生之間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學校的教育管理僅僅體現(xiàn)了管理者單方的意愿,而學生則處在被管理、被教育的環(huán)境中。從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視角上來看,學生要“統(tǒng)一服從”的傳統(tǒng)理念根深蒂固,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并沒能與學生平等相處,且其常常居高臨下。隨著國內高校向“大眾化”教育模式的轉變,一些社會力量逐漸融入到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學校與學生開始以平等的民事法律的關系面向社會。這種法律關系就要求高校要轉變原有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起以學生權益為管理核心的工作系統(tǒng),這個工作系統(tǒng)中囊括了行為管理、素養(yǎng)提升、價值引導等管理機構,同時也包含有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習指導、科研創(chuàng)新等教育服務機構。另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者在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保障和重視學生的基本權益,學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社會公民,其雙重性質的身份就使得其具有雙重權益的要求。高校學生既擁有《中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規(guī)定的受教育權利,同時還擁有《憲法》所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所以說,在時展的今天,高校要想真正實現(xiàn)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首先要做到確立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強化學生權益的保障。

(三)建立健全合法的高校內部的規(guī)章制度。

高校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應當遵循合法合理、民主公開等原則,同時要規(guī)范制定程序,嚴格執(zhí)行過程。學校內部的規(guī)章制度不能隨意改動,要確保學生享有一定的知情權、申辯權、申訴權。高校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通過民主參與來實現(xiàn)對規(guī)章制度的監(jiān)督。學??梢栽O立相關的法律咨詢機構,負責建立相關規(guī)章制度,也可以聘請法律顧問,成立相關法律服務機構。 (四)完善教育法制監(jiān)督

教育法制監(jiān)督是指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遵循一定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規(guī)章的實施情況方面的監(jiān)管。進行積極主動地教育法制監(jiān)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高校學生管理朝著法治化的方向健康發(fā)展,能夠切實地減少“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的不良情景的出現(xiàn)。當今,我們國家的教育法制監(jiān)督主要涉及到國家權力機關的監(jiān)督、行政機關的監(jiān)督、司法機關的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和黨的監(jiān)督。首先,立法上應營建一套科學有效的法制監(jiān)督系統(tǒng),給予教育法制監(jiān)督相應的執(zhí)法根據(jù)。通過建立健全教育法制監(jiān)督體系,一方面增強教育法制監(jiān)督措施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加強了教育法制監(jiān)督的合法性和權威性,能夠有效地防止監(jiān)督的隨意性和無目的性。其次,發(fā)揮法院的法律監(jiān)督作用,司法審查就是法律監(jiān)督的一種主要途徑。最后,社會監(jiān)督應該涉及到社會組織、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三方面的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以上的各種監(jiān)督的重要作用,加強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建設。

(五)營造依法治校的環(huán)境氛圍。

高等學校作為教育機構,育人是其根本任務。高校與學生之間除了法律上明確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之外,更多是一種充滿關愛的教育關系,學校對學生飽含愛護,學生對學校充滿尊敬,兩者相輔相成。“對于高校糾紛和訴訟,無論是法院、律師、當事人,還是新聞媒體,都應該抱著依法解決糾紛、保護合法權益、推進教育健康發(fā)展的平和心態(tài),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高校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良好局面,在未訴諸法律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解的辦法處置,媒體輿論方面尤其要避免不負責任的、為了所謂的‘轟動效應’所做的人為炒作。”要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公民意識,提高法律素養(yǎng),營建依法治校優(yōu)良環(huán)境,讓整個學校生活具有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的性質,讓大學生生活在一個民主、公正、人道、受尊重、鼓勵理性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里,增強法律理性,準確了解各自的法律責任,提高守法和理性解決糾紛的品質。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構則應及時研究處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對突發(fā)事件依法、及時處置,對違法者依法懲處,為高校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

參考文獻:

[1]蔣欣朋.淺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治化――以高校與學生會組織關系為視角[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4

第9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范文

 

當代高校輔導員應當不僅做到“講法律、講政治、講程序、講法理”,而且要引導學生知法守法,將法治思維以落實為行為模式貫穿于日常學生工作之中。本文將從高等教育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意義入手,在“良法之治”“依法行政”“法律風險防范”等方面淺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公民法治意識的增強,高校大學生、教師與學校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明顯,學生“狀告”學校的案例也屢見不鮮,而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由于部分高校的法治意識薄弱。一方面,對于學生的違紀處分“無章可循”或“有章但不合法、不合理”;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管理監(jiān)督以及問題的解決做不到“依章辦事”或“程序不當”。

 

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高校應當充分貫徹落實法治的新16字方針,依據(jù)教育部31號令構建以大學章程為龍頭,高校聽證監(jiān)督制度為依托,法律風險防御機制為保障的高校法治體系,以實現(xiàn)“良法善治”“依法行政”“事前防范”的高校法治新局面。

 

一、“生告?!币l(fā)的思考

 

2008年6月,許昌某高校大學生A找到他的同學B,要求其頂替自己參加全國四級考試??荚囍蠦同學的替考行為被發(fā)現(xiàn),為了嚴肅學??技o,學校決定給予B同學開出學籍的處分。得知學校的處分決定后,B同學對自己違反考級的行為追悔莫及,但認為學校因一次替考就將他開除學籍處分明顯過重。在多次向學校請求撤銷處分、恢復學籍無望的情況下,B同學選擇了向法院起訴。

 

對此許昌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作為一所普通高校,有權對本校違法、違規(guī)、危機的學生做出處分,但應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根據(jù)有關條款,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應當做到程序公正、證據(jù)充分、依據(jù)明確、定性準確、處分適當。

 

學校對學生做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在程序上存在違法之處,B同學請求予以撤銷的理由正當,應予以支持。這是一個真實的“生告?!暗陌讣?,并且以校方敗訴而告終。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不禁思考高校應當如何正當?shù)匦惺箼嗔芾?、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如何規(guī)避“被訴”的法律風險?那就需要高??茖W地制定大學章程,嚴格遵守法律程序行政,構建風險防范機制。

 

二、良法善治——形成以學校章程為龍頭的大學治理體系

 

(一)大學章程的概念與意義

 

大學章程是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實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職能的基本準則。高等學校應當以章程為依據(jù),制定內部管理制度及規(guī)范性文件、實施辦學和管理活動、開展社會合作。①與此同時,高等學校應當公開章程,接受舉辦者、教育主管部門、其他有關機關以及教師、學生、社會公眾依據(jù)章程實施的監(jiān)督、評估。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1號令,為完善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促進高等學校依法治校、科學發(fā)展,各高校應依據(j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關規(guī)定,制定大學章程。

 

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章程是不同于學校內部的,諸如學生手冊的校內守則,而是依據(jù)憲法、法律、法規(guī)、相關政府部門規(guī)章來制定的,不與上位法相抵觸,明確大學與師生之間法律關系的辦學管理章程。大學章程的制定對于高校教育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對管理者的權力來源提供了依據(jù),又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制度上和程序上的約束,這有助于規(guī)范化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順應高校與學生之間法律關系從過去的行政關系為主向現(xiàn)在的大量民事法律關系為主轉變的趨勢。

 

(二)大學章程制定的基本原則

 

首先,大學章程的制定要堅持“以生為本”。學生是高校管理的主體,但更多的是作為高校的平等主體發(fā)生關系。這就需要把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統(tǒng)一。

 

民主管理一是側重于立章民主——在制定大學章程時需要學生代表的廣泛參與,發(fā)表意見和提出建議,充分保障學生的參與權和知情權;二是側重于民主容忍——有章可循要嚴格依章辦事,但是制度的設立都不會事無巨細,對于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事宜應當遵從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對民主的結果有一定的容忍性。同時,章程應當健全教師、學生權益的救濟機制,突出師生正當權益保護,明確利益相關人權利義務。

 

其次,大學章程的制定要堅持“有法可依”。根據(jù)國家教育部31號令的相關規(guī)定,“高等學校制定章程應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憲法、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jù)”。②這就要求高校的章程制定要堅持科學立法的原則,即實現(xiàn)立章的科學性與現(xiàn)代性。章程要體現(xiàn)國家意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同時充分考慮本校的辦學特色并結合以往辦學經驗,以確保章程行之有效;二是堅持憲法為本,上位法優(yōu)先,特殊法優(yōu)先的原則制訂章程,為章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

 

再次,大學章程的制定要堅持“立章有序”。章程的制定需要依照合法的程序,以民主、公開為原則設立專門組織開展章程起草工作,起草組織應包括利益相關人,比如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工會代表、教師代表、學生代表、校友組織等并充分聽取專家、社會知名人士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意見,使章程凝聚各方共識、促進和諧,保證章程的有效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可實施性。

 

最后,大學章程的制定過程,制定內容應當接受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大眾的監(jiān)督,并依法修訂。

 

三、依法行政——形成健全的大學聽證制度助推依法治校

 

(一)高校與行政機關的關系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高校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即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并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③

 

從理論上來講高校不是單純的行政主體,它不是國家的一級行政機關,并且服從于相關國家機關的管理和監(jiān)督,但是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高校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受行政法調整。

 

根據(jù)《教育法》第二十一條、二十二條以及二十八條規(guī)定,經國家批準設立或認可的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頒發(fā)學歷證書或其他學業(yè)證書,有權依法對達到一定學術水平或專業(yè)水平的人員授予相應的學位;同時,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有按章程自主管理的權力、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和實施獎勵或處分的權力等。因此可以看出在學歷認證、學位授予以及獎罰管理等方面高校依法享有行政權力,代表國家行使權力可以被視為行政主體,其權力義務關系受行政法調整。

 

(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首先,高校在行使行政權力對其師生進行管理要堅持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即合法性和合理性相結合。合法性要求行政權的來源以及行使需要有法可依,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與上位法相抵觸。合理性原則要求行政主體應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權,保證實體合法與程序合法相統(tǒng)一,堅持正當程序原則、公開原則、比例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以及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第二,高校行政管理應順應現(xiàn)代行政管理的趨勢,從“重管理監(jiān)督”向“監(jiān)管與服務并重”轉變,即堅持行政平衡原則。

 

第三,高校行政行為要依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制定相關程序法律制度,確保行政結果的合法、合理性。例如行政決策過程中的專家咨詢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復議制度以及聽證會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根據(jù)某高校的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處罰的聽證會制度使80%的學生得到了權利的救濟免于處分,大大減少了侵權行為,切實保護了學生的合法利益。

 

四、法律風險防范——建立法律風險處理機制維護高校合法權益

 

高校在日常管理和教學中需要面對的法律風險主要有民事法律責任風險、行政法律責任風險和刑事法律責任風險,而這其中易產生法律風險的情況主要有“學生意外事件”“學生權益糾紛”“網絡輿情控制”“校園設施安全”以及“獎勵與處分處理”等。因此建立法律風險處理機制是維護高校合法權益的必然舉措。

 

(一)學生傷害等意外事件的風險防范

 

在高校內發(fā)生的學生意外傷害事件并不少見,對于這一類事件的風險防范主要可從如下三個方面來加強。一是事前教育必不可少。高??赏ㄟ^加強安全教育、完善學生生活、教學管理制度,以及日常監(jiān)督檢查來減少風險的發(fā)生;二是事中救濟。當高校中發(fā)生了學生傷害等意外事件應迅速趕赴現(xiàn)場,對受傷學生進行必要的救治并及時通知家長及相關部門,切實履行救治義務、告知義務,控制現(xiàn)場;三是事后救濟。高校應當咨詢相關領域專家,依法明確責任的分擔、賠償?shù)姆秶约百r償經費來源,并做好安撫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二)學生權益糾紛等事件的風險防范

 

這一類事件主要涉及到學生的受教育權、人格尊嚴權、與教育有關的財產權以及處罰不當所造成的其他侵權問題。這就要求高校首先不斷完善大學章程以及相關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明確自身的權力義務,做到不越權,不濫用職權。第二,加強對高校教師以及行政人員的法制教育,構建一支知法、懂法的教師隊伍,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人格,切實保護好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第三,嚴格依法辦事,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管理教學活動,堅持民主與法治相結合,合法與合理相統(tǒng)一。提高公眾參與水平,保證當事人的知情權和申訴權。

 

五、總結

 

高校管理法治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理解與人治相對的法治是什么的問題,以及何為良法的問題。依法治校的含義就是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學生、教師與作為民事主體和行政主體雙屬性的大學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十之前,我國所強調的法治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16字方針,而這一方針在十之后則有了新的提法,即“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這在立法質量、法律實施效果、法律公信力和權威和全民法制意識方面對“法治”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高校法治首先要清楚治理依據(jù),即權利的來源,科學地制定大學章程,切實做到有章可循;其次,高校法治應注重依法行政,在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規(guī)范行政行為切實做到嚴格執(zhí)法;第三,大學治理應強調學生為本的理念,把依法治理與民主管理相結合,切實做到行使權力既合章又合理。第四,高校應以法律為武器,正當防范法律風險,對風險易發(fā)領域有一定把握,維護自身以及師生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