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護林防火宣傳材料范文

護林防火宣傳材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林防火宣傳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護林防火宣傳材料

第1篇:護林防火宣傳材料范文

根據國家、省、市、區(qū)民政部門在清明節(jié)期間的統一部署計劃,為了更好地推動我處殯葬改革工作,進一步加大我處對滇池面山亂埋亂葬的整治力度,促進黑林鋪經濟和社會全面發(fā)展。按照《五華區(qū)關于開展清明節(jié)期間殯葬改革工作宣傳活動方案》五民[2009]35號文件精神,結合黑林鋪實際,就開展清明期間殯葬改革宣傳活動,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構建和諧五華、建設綠色五華為主題,廣泛深入地宣傳殯葬改革的方針、政策,大力營造領導重視、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殯葬改革的良好氛圍,確保我處殯葬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促進我處經濟社會協調發(fā)展。二、領導小組

組長:康寧街道辦事處主任

副組長:趙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姚慶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何才中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湯蕾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倪紅昆黑林鋪派出所所長

袁志堅海源派出所所長

成員:儲毓華行政辦公室主任

尹勇城建監(jiān)察中隊隊長

李華街道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

冉意輝城市建設管理科科長

張斌農業(yè)綜合服務站站長

馬朔烽社區(qū)建設辦公室主任

范林華團山社區(qū)居委會主任

李紹先海源社區(qū)居委會主任

段永文昭宗社區(qū)居委會主任

周惠黑林鋪社區(qū)居委會主任

段彩娥眠山社區(qū)居委會主任

董玉林龍院社區(qū)居委會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社建辦,辦公室主任由馬朔烽擔任。三、宣傳主題

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為主題,傳播先進殯葬文化,樹立現代殯葬理念;宣傳移風易俗,文明殯葬;倡導科學、文明的殯葬行為,營造治理滇池面山亂埋亂葬的良好氛圍,為建設綠色殯葬、和諧五華服務。四、宣傳時間

2009年3月20-2009年4月15日。五、宣傳地點

辦事處在班莊村老墳地上山路口、黑筇路三碗水湖路口、黑筇路轉玉案山公墓路口等處開展宣傳;

團山、眠宗、海源三家社區(qū)在各社區(qū)護林防火宣傳點開展宣傳;

黑林鋪、龍院、眠山三家社區(qū)在轄區(qū)內人員密集場所設點開展宣傳。六、宣傳方式

采取印發(fā)宣傳資料、懸掛布標、接受群眾咨詢、出黑板報等形式。七、宣傳內容

一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云南省殯葬管理條例》、《昆明市殯葬管理條例》、《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整治亂埋亂葬的公告》及《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推行移風易俗促進文明殯葬的若干規(guī)定》;

二進行骨灰進公墓,處理多樣化的宣傳;

三提倡移風易俗,革除喪葬陋俗,積極推行火葬;

四宣傳綠色生態(tài)葬法和創(chuàng)建文明祭祀新風尚的典型事例;突出重點宣傳公益性生態(tài)墓園建設,深入推動骨灰處理多樣化的經驗;

五進行禁止毀壞山林、耕地,占用土地私建墳墓的宣傳;

六進行禁止在經營性公墓、農村公益性公墓以外建造墳墓及違法修建活人墓的宣傳;

七宣傳殯葬改革對于凈化社會風氣、節(jié)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減輕群眾辦喪負擔,加快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八、工作要求

辦事處負責印制宣傳材料和宣傳布標,并發(fā)動參加清明節(jié)期間護林防火的辦事處全體干部職工進行殯葬宣傳活動

團山、昭宗、海源三家社區(qū)要將清明期間的殯葬宣傳活動與護林防火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上墳掃墓必經路口懸掛布標,發(fā)放宣傳材料;

黑林鋪、眠山、龍院三家社區(qū)在轄區(qū)內公共戶單位、農貿市場、學校周邊進行廣泛宣傳,并發(fā)動志愿者參與宣傳活動。

第2篇:護林防火宣傳材料范文

(一)切實做好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關于推進“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全覆蓋常態(tài)化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中切實做好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我局“三送”工作隊員與村組干部深入農戶家中,在認真調差摸底的基礎上,將30份救助物資及時地發(fā)放到每個困難家庭。同時認真做好農村危房改造調查摸底工作。通過調查摸底,坳背村初步確定有建房意愿且能在時間節(jié)點內完成建房任務的困難家庭4戶,并按規(guī)定程序進行了報送。

(二)走訪農戶,了解并指導農戶春耕備耕及甜葉菊種植工作

我局“三送”工作組立足于服務農村、服務農業(yè)、服務農民,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產,并進村入戶了解指導農戶開展甜葉菊種植,幫助解決農戶甜葉菊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協助陽埠鄉(xiāng)政府開展今年坳背村甜葉菊生產宣傳和引導工作,共上門宣傳和指導農戶37戶,現已完成甜葉菊種植60余畝。

二、扎實開展并完善“三送”工作,協助做好當前中心工作

(一)精心組織學習《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

為了切實學習貫徹好《人民日報》三篇評論員文章精神,我局“三送”工作組精心組織,多層次開展學習活動,集體組織學習了《人民日報》發(fā)表的《集中精神把兩會精神貫徹好》、《牢牢把握穩(wěn)中求進的總基調》、《滿懷信心迎接黨的十》三篇評論員文章,并認真地進行了討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以優(yōu)良的工作業(yè)績迎接黨的十勝利召開。

(二)積極組織學習和宣傳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主要精神

為了把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主要精神宣傳到每戶農戶,坳背村“三送”工作組根據當地實情,在集中組織村組干部學習的基礎上,還編印了政策宣傳單,累計上戶宣傳并發(fā)放政策宣傳單300余份。

(三)協助相關部門組織資金,加快農村小型公益項目建設

幫助垇臍橙基地資金貸款的基礎性工作和督促做好廣場水渠修復完工工作,并協調相關部門加快其它小型公益項目的審批,盡快建設完成一批惠民利民的公益項目。

(四)完善各類臺賬,認真梳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并及時進行對外公示

認真梳理和收集各類問題,并記錄到民情臺帳中,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并在公示欄中進行承諾公示和處理銷號公示。到目前為止,“三送”工作組已收集各種意見25條,接待來訪36次,對外公示7條。

(五)繼續(xù)走訪農戶,收集民意

四月份,縣人保局“三送”工作隊員累計走訪慰問群眾40余戶,收集意見12條,接待來訪10次,解決問題4件,解決矛盾8件。

(六)組織人員加快村委會圍墻建設

三月底,村委會圍墻建設資金已到位,并開始施工建設。四月份,“三送”工作組配合坳背村村委干部組織人員加快村委會圍墻建設,保證工程能在計劃時間內保質保量完工。

第3篇:護林防火宣傳材料范文

今天,省林業(yè)廳――帶領省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組一行深入我縣進行林改檢查驗收。首先,讓我們用掌聲對驗收組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借此機會,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級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簡要匯報三個方面

內容:

一、――縣林改工作基本情況

――縣地處福建東北部,被譽為“中國太子參之鄉(xiāng)”、“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2005年10月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縣試點建設預驗收。全縣轄7鄉(xiāng)2鎮(zhèn)、112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qū),總人口10.3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2萬戶8.8萬人。土地總面積81.5萬畝,其中林業(yè)用地面積66.7萬畝,有林地面積50.8萬畝,森林覆蓋率62.3,活立木總蓄積量48.8萬立方米。2005年全縣實現林業(yè)經濟總產值16911萬元,其中林業(yè)第一產業(yè)產值5679萬元,比增38.6%。

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我縣根據縣界勘定結果,及時調整了林地區(qū)劃范圍(其中石洋鄉(xiāng)1799畝集體林地被劃入鄰市轄區(qū)),并考慮到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縣建設的需要,將村、鎮(zhèn)周圍的25997畝商品林先后界定為縣級生態(tài)公益林。經重新核對統計,全縣林業(yè)用地實有面積66.5萬畝,其中:生態(tài)公益林面積24.6萬畝(省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面積22.0萬畝)、占37;應明晰產權商品林面積38.4萬畝、占57.7;暫不列入應明晰產權商品林面積3.5萬畝、占5.3;全縣林權應登記發(fā)證面積63.0萬畝,占94.7%;商品林面積1000畝以下的行政村20個,有改革任務的行政村96個。截至2005年11月30日,全縣共完成集體商品林產權明晰面積36.3萬畝,占應明晰產權面積的94.6%;完成林權區(qū)劃申請登記面積62.9萬畝,占林權應登記發(fā)(換)證面積的99.9%;完成電腦錄入面積62.8萬畝,占符合條件申請登記面積的100;已發(fā)放林權證25本,面積2.4萬畝。經縣林改檢查驗收組的嚴格檢查驗收,96個有林改任務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個,基本合格村51個,合格率為100%;9個鄉(xiāng)鎮(zhèn)中,有3個鄉(xiāng)鎮(zhèn)全面完成改革任務,6個鄉(xiāng)鎮(zhèn)基本完成改革任務,林改受益農戶20071戶,受益面達90.5%,鄉(xiāng)鎮(zhèn)的綜合滿意率在96.3-100%之間,全縣的綜合滿意率為97.5%。我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調保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三年來,切實做到部署及時、措施有力,大膽探索、全面推進,切實從組織上強化領導、從隊伍上加強建設、從檢查上深化監(jiān)督、從工作上注重協調、從物質上做好保障,確保了林改工作穩(wěn)步有序有效推進。一是成立了縣、鄉(xiāng)、村三級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組建了村級林改監(jiān)審小組,并根據各級領導班子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充實,從組織領導上確保林改工作扎實推進。二是組建了村級林改工作隊。按照“縣直接領導、鄉(xiāng)鎮(zhèn)負責組織、部門搞好服務、村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從縣直各部門、各鄉(xiāng)鎮(zhèn)抽調了301名熟悉農村工作的干部,組建了116個林改工作隊,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村組織開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檢查監(jiān)督??h人大開展專項執(zhí)法檢查,強化人大代表監(jiān)督工作??h政協組織委員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森林防火”專項調研,對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四是認真?zhèn)鬟_貫徹上級精神。每次省、市林改會議后,我縣及時進行傳達,并按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據統計,2003年6月以來,全縣先后11次召開林改專題會議或結合農村工作會議傳達省、市林改有關精神,確保了林改工作能夠始終保持高壓態(tài)勢。五是多方籌集經費。三年來,我縣通過采取上級補助、縣財政專項列支和鄉(xiāng)鎮(zhèn)配套相結合的辦法,共投入林改專項資金36萬元(其中省市補助13.4萬元、縣財政投入11萬元、鄉(xiāng)鎮(zhèn)級配套11.6萬元),確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運轉。同時,縣直有關部門根據自身職責大力協作配合,形成了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林改工作深入開展。

2、明確目標責任,健全督查機制。按照先緊后松的指導思想,縣委縣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務(2003、2004、2005年分別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務),各鄉(xiāng)鎮(zhèn)各有關部門按照年度任務,采取并落實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機制。一是縣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上,以責任書的形式將林改任務下達給各鄉(xiāng)鎮(zhèn),將林改工作列入鄉(xiāng)鎮(zhèn)年度經濟量化考核內容。二是各鄉(xiāng)鎮(zhèn)實行分管領導掛片、干部包村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林改任務分解落實到村、責任落實到人,將林改工作列入鄉(xiāng)鎮(zhèn)領導干部年終考評的重要內容。三是林業(yè)部門組建林改督查組??h林業(yè)局6名副科級領導各負責1-2個鄉(xiāng)鎮(zhèn)的林改督查指導工作任務,業(yè)務科室干部負責鄉(xiāng)鎮(zhèn)林改技術檢查指導工作任務。四是將林改列入縣效能督辦項目實行一旬一報、當月通報制度,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五是開展專項執(zhí)法監(jiān)察工作。由縣紀委、監(jiān)察局、縣效能辦、縣林業(yè)局聯合組建成立林改執(zhí)法監(jiān)察工作小組,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各村,對林改進展情況、規(guī)范操作情況進行執(zhí)法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提出糾正意見或限期整改。

3、廣泛宣傳發(fā)動,營造改革氛圍。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解與支持,縣鄉(xiāng)兩級堅持輿論先行,通過廣播、有線電視、黑板報、公開欄、標語、365服務中心等宣傳渠道和發(fā)放林改材料、入戶動員講解等宣傳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規(guī)、目的意義、改革內容等宣傳到位,講解到位,積極營造良好的改革輿論氛圍。據統計,三年來全縣共印發(fā)《致全縣林農的一封信》、《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學習培訓提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問題回答》、《關于農村土地承包法學習培訓材料》等各類宣傳材料5萬多份。通過宣傳發(fā)動,進一步統一了全縣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真正做到讓各級干部知道,讓廣大農民群眾知道,使廣大林農真正關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林改工作。

4、夯實基層力量,嚴格規(guī)范操作。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條符合我縣實際,加快林改的路子,我們通過試點先行、夯實力量、創(chuàng)新技術、加強培訓,促進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規(guī),規(guī)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質量。一是認真開展縣級試點工作。2003年6月25日,我縣選擇城郊鄉(xiāng)下村開展縣級林改試點工作。通過總結林改經驗,制定了《――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同時結合東林鄉(xiāng)山嶺村試點工作,形成材料匯編,向全縣推廣。二是充實基層工作力量。從縣林業(yè)局抽調8名專業(yè)技術干部,充實到相對薄弱的基層林業(yè)站,協助外業(yè)區(qū)劃等技術服務工作。結合全縣生態(tài)公益林護林員調整,從待業(yè)的林業(yè)院校畢業(yè)生中選聘10名熟悉電腦操作的,作為專職護林員充實到基層林業(yè)站,參與林改材料的整理錄入。三是搞好技術創(chuàng)新。鼓勵和支持原林業(yè)站站長吳國華同志利用業(yè)余時間,鉆研開發(fā)了林權數據自動處理模塊軟件,加快了我縣林改內業(yè)材料整理進度。四是舉辦多層次、系統化的技術培訓班(內容涉及地形圖判讀勾繪、法律法規(guī)知識講座、林改方案編制、各類表格填寫、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應用以及檢查驗收等各個方面)。據統計,全縣共舉辦林改培訓班10期,培訓人員達380多人次,印發(fā)林改指導性材料(如《――縣林改業(yè)務培訓材料》、《――縣鄉(xiāng)鎮(zhèn)林改工作隊工作提綱》和《――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材料匯編》等)460多份。五是抓點帶面,全面推進林改工作。各鄉(xiāng)鎮(zhèn)先選擇兩個群眾基礎好、產權明晰、形式多樣的行政村作為示范村,強化內外業(yè)質量管理,以點帶面,推動其他村林改工作開展。

5、尊重群眾意愿,選擇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結合我縣集體林地經營的實際狀況,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對改革采取了區(qū)別對待的做法。一是對產權明晰、相對獨立的林業(yè)經營區(qū)、生態(tài)公益林和83年林業(yè)“三定”時核發(fā)無誤的自留山進行鞏固登記。二是對已落實承包、租賃、合作、轉讓經營的山林,符合林業(yè)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予以確認登記;程序不夠規(guī)范、手續(xù)不完備的,在尊重歷史事實、依法依規(guī)、協商解決、補充完善的基礎上,給予確權登記。三是對一些權屬存在爭議、千米以上無人承包的荒山、城鎮(zhèn)建設預留地等暫不進行產權明晰。四是對集體經營的商品林,根據實際林況并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選擇適宜的明晰產權與經營形式。主要有:①劃定自留山。對四至清晰明確,小塊分散的個私林、農民長期經營的竹林、經濟林和集體荒山跡地,劃定為自留山,原則上按戶劃塊,面積掌握在全村林地總面積的5-20%之間。②落實單戶承包經營。按照個人誰造誰有、集體山林均山到戶的工作原則,落實家庭單戶承包經營或租賃經營。③落實聯戶承包經營。對一些集中連片、難以分割的集體山林、荒山跡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過公開投標、公平競爭或林地租賃的形式,由若干戶(30戶內)為單位,推選委托人與村委簽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賃合同,確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時上繳林木承包基數或林地使用費。目前,我縣林權區(qū)劃登記面積63.0萬畝,除了24.6萬畝生態(tài)公益林按原有權屬落實承包經營或由村集體統一經營外,其余38.4萬畝商品林基本劃分為四種經營類型,其中自留山經營6.1萬畝、占全縣林業(yè)用地面積的9.2,承包經營(包括租賃經營)26.4萬畝、占全縣林業(yè)用地面積的39.7,村集體統一經營2.1萬畝、占全縣林業(yè)用地面積的3.1,其他經營(包括轉讓、股份合作、劃撥等)3.8萬畝、占全縣林業(yè)用地面積的5.7。

6、強化自查驗收,確保改革質量。為扎實推進林改工作,確保改革質量,我縣在林改工作中強化自查驗收。2004年7月14日制定出臺了《――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辦法》,隨后,選擇東石鄉(xiāng)太陽村和富財村開展縣級檢查驗收試點工作。通過補充完善,形成《――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材料匯編》,下發(fā)到各鄉(xiāng)鎮(zhèn)和相關部門,供參檢人員學習,以便統一規(guī)范操作。同時,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林業(yè)局局長和縣紀委常委、監(jiān)察室主任任副組長、4名縣直部門副科級領導、1名高級工程師和7名林改專業(yè)技術人員為成員的縣級林改檢查驗收組和4個林改檢查驗收小組。2004年11月初至2005年11月10日,驗收組深入全縣9個鄉(xiāng)鎮(zhèn)112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qū)進行檢查驗收,重點審查了96個林改任務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審材料的整改情況,共走訪了干部群眾2083人,占驗收單位(村、社區(qū))總戶數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積4.7萬畝,分別占驗收單位申請登記總宗地數和面積的10.8%和7.5%。2005年11月11日開始,林改檢查驗收工作重點轉入對各鄉(xiāng)鎮(zhèn)“林改工作責任狀”的綜合考核評定,主要是查閱各鄉(xiāng)鎮(zhèn)有關林改工作的文書檔案和經費收支情況,并隨機抽查兩個整改村,對整改情況進行核實。通過考核評定,3個鄉(xiāng)鎮(zhèn)被評定為全面完成改革任務,6個鄉(xiāng)鎮(zhèn)被評定為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全縣林改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來,我縣通過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極大地調動了林區(qū)群眾發(fā)展林業(yè)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表現為:

1、穩(wěn)定了山林權屬,增強了林農發(fā)展林業(yè)的信心。通過改革,落實了自留山政策和“誰造誰有”政策,基本實現了“耕者有其山,權利平等”的改革目標;明晰了產權,落實了經營主體,有效保障了林農的合法權益;頒發(fā)(換)了林權證,讓林農吃了“定心丸”,增強了他們管好自家林,大力發(fā)展林業(yè)奔小康的信心。林業(yè)生產逐漸形成責、權、利相統一的良性發(fā)展局面。如石洋鄉(xiāng)五蒲村農民鄭興旺,2003年底在縣林業(yè)局的指導幫助下,投資25.5萬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種植木瓜85畝。2005年初步投產,收入5.6萬元。今年計劃再籌資30多萬元,擴大種植至200畝,全部木瓜投產后,每年可穩(wěn)定收入60萬元以上。

2、提高了林農護林防火的主動性,森林資源得到進一步保護。通過改革,廣大林農在取得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同時,也落實了管護責任,農村長期以來存在的護林難、防火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過去,由于森林資源屬于村集體所有,村民護林防火的積極性不高,發(fā)生森林火警火災時,往往是林業(yè)干部、鄉(xiāng)鎮(zhèn)干部和村干部沖鋒在前,村民很少自覺上山撲火。改革以后,村民護林防火的積極性明顯高漲,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發(fā)的森林火災蔓延到鄰村東陽村界時,東陽村全體在家青壯年村民均第一時間主動趕到了現場撲火,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據統計,2005年1-11月份,全縣共發(fā)生亂砍濫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減少11.6%,連續(xù)三年呈下降趨勢。

3、盤活了林業(yè)資產,促進了村集體和林農雙增收。為確?;鶎咏M織正常運轉,促進林農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在促進林農增收的同時,注意解決村財增加的問題。首先,通過改革,產權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業(yè)生產力,林農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從林業(yè)經營中得到的收益明顯提高,脫貧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過改革,落實集體山林承包、租賃和轉讓,村集體可以從林地使用費和現有林承包經營分成和林木轉讓款中,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收入。我縣許多村財空白村,通過林改,盤活了林業(yè)資產,每年獲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這些收益,村集體除了用于維持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外,主要用于村道、自來水、村辦公樓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財收入較多的村,還加大了農村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養(yǎng)老等方面投入,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4、激活了林業(yè)經營機制,加快了山區(qū)資源優(yōu)勢向經濟優(yōu)勢的轉化。為了確保林改成果與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有效對接,針對目前存在的農戶發(fā)展林業(yè)經營規(guī)模偏小、經濟效益無法得到發(fā)揮等諸多問題,我縣按照“穩(wěn)定體制,放活機制”的思路,積極引進林業(yè)加工企業(yè),開發(fā)山區(qū)優(yōu)勢資源,同時鼓勵企業(yè)以聯辦或定向收購等形式建設原料林基地。既讓廣大林農增加了收益,又解決了加工企業(yè)有資金、有市場、無原料的問題,實現了雙贏,促進山區(qū)資源優(yōu)勢向經濟優(yōu)勢的轉化。以我縣2005年引進的竹漿粕項目為例,該項目依托我縣和周邊地區(qū)豐富的竹林資源,年加工竹漿粕2.5萬噸,年需竹材原料幾十萬噸,項目投產后,每噸竹子的市場收購價可達400元左右。據推算,僅此一項,可帶動農民人均增收450元,戶均增收1800元,并可帶動交通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5、緩解了農村長期矛盾糾紛,促進了農村社會安定穩(wěn)定。我縣在整個林改實施過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繞過困難,嚴格落實“誰造誰有”政策,穩(wěn)妥地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有效地化解或緩解了農村長期存在的矛盾糾紛,促進了農村社會安定穩(wěn)定。如北山村林農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賃一片500畝的山場進行造林,由于該山場遺留有原來村里的部分林木,后來村里未按合同執(zhí)行,雙方引起爭執(zhí),一度影響該村林改工作開展,該造林戶也多次向縣林業(yè)部門反映。后來,經林業(yè)部門實地調查核實,理順了雙方的利益關系,將分成比例由7:3調整為6:4,重新簽定了合同,村里滿意、造林戶滿意、群眾也滿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全縣尚有30067畝商品林未明晰產權關系,特別是我縣存在20179畝爭議山林有待調處登記;二是縣界勘定時我縣石洋鄉(xiāng)1799畝山林被劃到鄰市行政轄區(qū)內,其中,該鄉(xiāng)水頭村村辦林場全部被劃走,群眾反映強烈;三是許多村在宗地區(qū)劃上,存在區(qū)劃面積過大、聯戶登記戶數偏多的現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滯后,影響改革效果。

三、下一階段工作思路

我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雖然已基本完成,但許多工作尚待進一步完善,林改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下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實,鞏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強林權發(fā)證工作。在完成檢查驗收的基礎上,再次組織技術人員、包村干部和村民,對林權申請材料進行復核,確保在發(fā)證過程中切實做到不錯、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繼續(xù)加強組織領導。兩年內機構不撤、人員不散、工作不停。進一步深化改革,鞏固改革成果。進一步發(fā)動廣大林農群眾,認真總結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經驗,不斷完善欠妥之處。用發(fā)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創(chuàng)新的思維,在前進中解決問題。

三要建立林權管理交易平臺。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機制為基礎,組建縣級林權管理交易工作機構,履行林權登記、變更、交易等管理職能,為森林資源轉讓、流通、管理提供服務平臺。

四要加快三個服務中心的建設步伐。面對林改后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機遇,及時轉變觀念,發(fā)展森林資源評估、伐區(qū)調查設計、木竹檢尺等中介機構服務,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為林農提供更多優(yōu)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第4篇:護林防火宣傳材料范文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三送”工作全覆蓋常態(tài)化。根據市縣“三送”工作的統一部署,我局機關54名干部包扶528戶農戶,每位干部聯系10戶,進行結對幫扶,每戶張貼了聯系牌,發(fā)放了連心冊。在全市率先印發(fā)了縣財政局駐石羅村“三送”干部通訊錄,一戶一冊,架起了連心橋,群眾與“三送”干部可以隨時聯系。為實現“三送”工作全覆蓋常態(tài)化,專門抽調4名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同志做專職“三送”干部常年負責落實“三送”工作,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

(二)完善基礎實施建設。全年計劃實施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426萬元,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6個項目,剩下一個項目(石圳公路)已于11月30日開工,預計2013年1月20日全面完工。主要項目是:一是投資36萬元維修改造村部;二是投資48萬元維修改造義安小學及公辦幼兒園;三是投資36萬元西峰至義安公路擴寬;四是投資66萬元建設灣里綠源休閑文化廣場;五是投資84萬元維修河堤和小農水灌溉水渠;六是投資36萬元新建沼氣池;七是爭取到一個公路建設項目,即石圳公路項目,全程約3.6公里,總投資約120萬元,該項目完成后,可實現組組通水泥公路。

(三)抓產業(yè)促發(fā)展。臍橙、花卉苗木是石羅村的兩大主導產業(yè),臍橙面積4000多畝,人均兩畝多,花卉苗木1200多畝,為進一步發(fā)展壯大這兩項產業(yè),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擴大種植規(guī)模,今年新增臍橙面積500多畝、花卉苗木面積300多畝。

2、提高種植水平和技術,今年新成立了技術服務中心,購置了相關教學設備,聘請了專家為果農授課和高級林藝師到花卉苗木基地進行現場培訓指導,還組織種植大戶到湖南等地參觀學習。

3、通過多渠道融資方式,為產業(yè)發(fā)展提供資金保障,今年為產業(yè)發(fā)展新增貸款700多萬元,貼息達60多萬元。

4、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服務、銷售機制,主要是臍橙產業(yè)合作社、花卉苗木產業(yè)合作社、技術培訓中心、信息營銷服務中心、農資配給服務中心,靈活地運用了“協會+基地+農戶”和“企業(y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為果農、花農的產、供、銷提供全方位服務,特別是銷售環(huán)節(jié),今年取得了重大突破,果農有了更大的話語權。今年臍橙的平均價格在1.35元/市斤,比去年上漲15%以上。

(四)做好貧困家庭幫扶和農村教育工作。全村五保戶4人,低保戶86人,計生困難戶2人,貧困學生4人,優(yōu)撫對象2人,合計98人,是我們平時關注的重點對象,都接受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幫助。其中協調解決低保戶2戶集中建房,免費提供住房11戶,大病補助2戶,送現金、家用電器、衣物食品等62人次,春節(jié)和“七一”走訪困難黨員和困難戶16戶。投入了48萬元對義安小學教學實施及公辦幼兒園進行全面改造,在“六一”和教師節(jié)分別走訪了石羅、義安小學,捐贈了4000多元和118本《中華經典美文》書籍。

(五)做好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確保社會和諧穩(wěn)定。到目前為止共受理矛盾糾紛32起,已調處好31起,還有1起正在調處中,基本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從未出現群體性上訪和越級上訪事件,群眾事務26起,幫助群眾解決疑難問題106次,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六)若干意見和十精神的宣傳及土坯房維修改造工作。印發(fā)了若干意見和十八精神宣傳材料,一戶一冊,開展了以“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宣講活動,村民們了解了新的經濟形勢,了解到了贛南蘇區(qū)的重大發(fā)展機遇。土坯房維修改造工作是我們當前重中之重的工作,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全村有土坯房142棟,涉及農戶218戶,其中空心房36棟,現已完成維修加固土坯房12棟,正在新建改造土坯房43棟。

二、近期工作計劃

(一)認真組織村干部、全體黨員、村小組組長繼續(xù)學習好、宣傳好、慣徹和落實好土坯房改造工作的政策和黨的十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來抓。

(二)認真做好土坯房改造工作。

(三)爭取石圳公路如期圓滿完工。

(四)維修好全村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為明年春耕生產做好準備,做好護林防火工作。

第5篇:護林防火宣傳材料范文

關鍵字:松材線蟲病防治歷程思考

江蘇地處長江下游,屬平原農區(qū)省份,全省土地總面積10.26萬平方公里,其中林業(yè)用地面積1500萬畝,有林地面積1161萬畝,活立木蓄積4100多萬立方米,農田林網化率92.83%,海岸綠化率92%,流域性堤岸綠化率91.1%,林木覆蓋率10.56%,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河湖海防護林帶為骨架,農田防護林為網絡,成片速生林和國有林場為基地,四旁綠化相配套,帶、片、網、點相結合的林業(yè)生態(tài)體系。

松樹是我省丘陵山區(qū)和風景名勝區(qū)的主要造林綠化樹種,全省共有松林面積140多萬畝,其中馬尾松70多萬畝,黑松、赤松面積57萬畝,集中分布在寧鎮(zhèn)、宜溧山區(qū)、環(huán)太湖沿岸風景區(qū)和沿海云臺山區(qū)。

一、松材線蟲病發(fā)生概況和特點

1982年秋,松材線蟲病首次在南京東郊被確認,由于當時缺乏對病害的認識及除治經驗,致使病害不斷擴散蔓延。1982年,病害僅限于南京東郊局部地區(qū),病死松樹265株;1987年,病害蔓延到南京、鎮(zhèn)江的12個縣(區(qū)),短短6年累計病死松樹58萬株;1988年至1992年,病害被控制在原疫區(qū)范圍內,每年病死松樹約24萬株;1993年,病害在無錫惠山地區(qū)發(fā)生,1995年,蘇州虎丘與常熟市發(fā)現病害,1998年,該病在我省主要松林分布的茅山風景區(qū)全面擴散,1999年在南京高淳和揚州儀征、2000年在淮安盱眙和蘇州新區(qū)、2001年在蘇州上方林場和連云港開發(fā)區(qū)、2002年在南通狼山、連云港市連島和蘇州市常熟虞山和昆山亭林公園病害相繼發(fā)生,目前,疫區(qū)行政區(qū)域涉及南京、鎮(zhèn)江、無錫、常州、揚州、淮安、蘇州、連云港、南通9市20個縣(市、區(qū))。病害發(fā)生面積20余萬畝。

1982年以來,松材線蟲病發(fā)生與危害在我省主要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病害區(qū)域分布相對集中。我省的松林分布的特點決定了松材線蟲病的危害區(qū)域相對集中:一是多發(fā)生在風景名勝區(qū),對風景名勝區(qū)的自然景觀破壞嚴重,造成的社會影響較大;二是多發(fā)生于經濟較發(fā)達、人為活動相對頻繁的蘇南地區(qū),病害的控制難度大;三是多發(fā)生于立地條件差的丘陵山區(qū),危害后連片死亡,植被恢復難度大。

(二)對松樹的危害逐年加劇。首先病死松樹數量逐年增加。1982年,全省因松材線蟲病死亡松樹僅265株,而到2002年秋普查時,全省因松材線蟲病危害而死亡松樹達47萬株;其次是受害樹種進一步增多。松材線蟲病發(fā)生早期,只危害黑松,現在已對馬尾松普遍產生危害,目前病死樹中馬尾松約占42%,海岸松、黃松、白皮松、濕地松也受害死亡。第三,危害區(qū)域擴大,病害發(fā)生初期,主要分布于人為活動頻繁區(qū)域,現已向林區(qū)深處擴展。(三)擴散速度且呈跨越式傳播。一是蔓延速度驚人,短短19年,疫區(qū)已由南京東郊極小的危害區(qū)域迅速擴展蔓延到20個縣區(qū);二是早期以疫區(qū)為中心逐步向四周擴散為主,后期在以疫區(qū)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同時,出現大跨度、長距離、跳越式的擴散,疫點相繼增多。如93年無錫的惠山、95年蘇州的虎丘、98年溧陽的仙人山和2001年連云港開發(fā)區(qū)2002年的南通狼山均為四周近百里無松材線蟲病危害的新疫點。

二、防治工作簡要回顧

全省疫區(qū)各級政府和林業(yè)主管部門,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行政領導負責制,制定法規(guī),科學防治,施行封鎖疫區(qū)、清除病源、加強檢疫、積極除治、減輕危害的防治策略,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效地緩解了病害的擴散蔓延,保護了我省森林資源。突出表現在:

病害迅猛蔓延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病害發(fā)生前10年,危害面積迅速增加;病害發(fā)生后10年,危害面積增長幅度減少。目前,危害區(qū)域基本得到控制,通過防治,先后消滅了蘇州新區(qū)、虎丘區(qū)、南京市鼓樓區(qū)、下關區(qū)、浦口區(qū)、連云港開發(fā)區(qū)等6個疫區(qū)。

保護了重點風景區(qū)的大部分自然森林景觀。最早發(fā)現松材線蟲病危害的中山陵風景區(qū),經過多年防治,仍保留馬尾松、黑松0.8萬畝,占原有松林面積的40%,其他重點風景區(qū)的松林保存面積也在50%以上。并及時通過林相改造和更新,森林景觀沒有造成更大的破壞。保住了全省的主要松林。目前,松材線蟲病發(fā)生面積只占全省松林面積的14.7%。

在具體防治工作中,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規(guī)章,依法防治。1989年,我省在總結多年防治工作經驗基礎上,制定了《江蘇省松材線蟲病檢疫防治暫行辦法》,并經省政府第48次常務會議通過,同年12月5日以省政府第5號令頒布實施,該辦法對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檢疫檢查范圍、預防和除治措施、獎勵和處罰等作了明確而又具體的規(guī)定,使松材線蟲病檢疫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領導重視,落實責任。省委、省政府對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視,1990年,省政府決定將松材線蟲病防治納入省護林防火指揮部職責范圍,由分管省長親自掛帥。疫區(qū)內各市、縣、鄉(xiāng)(鎮(zhèn))也相應成立了防治指揮部和領導小組,對防治工作實行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統一檢查驗收。近3年來,省政府先后4次向各疫區(qū)市、縣(區(qū))政府下發(fā)了加強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的文件,下達防治任務,提出防治要求,明確分管市、縣(區(qū))長為松材線蟲病防治第一責任人。省委書記回良玉、省長季允石還就松材線蟲病防治問題做了批示,要求各級黨委與政府要以對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堅決遏制松材線蟲病擴散蔓延勢頭。每年各級政府層層簽訂“松材線蟲病防治責任書”,落實防治任務,明確防治責任,組織督查驗收,確保防治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三)強化檢疫,控制傳播。為減少人為調運病枝材及加工品,避免松材線蟲病病源的遠距離傳播,1995年省政府批準設立具有檢疫職能的木材檢查站36個,強化疫區(qū)檢疫檢查,并在病害防治期間,組織力量對疫區(qū)實施流動檢查。累計堵截病材500多噸,包裝箱2000多件,有效地控制了傳播,對防止松材線蟲病在較大范圍內擴散起到積極作用。

(四)加強宣傳,增加投入。松材線蟲病傳播快,危害重,全社會和各級領導對防治松材線蟲病高度重視,加大投入,為防治工作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據統計,全省已累計投入松材線蟲病防治經費和投工投勞資金9800多萬元,同時,還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和專家、學者發(fā)出呼吁進行宣傳,通過各種會議、文件和宣傳材料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及領導匯報,取得較好效果。

(五)科學防治,減輕危害。為提高松材線蟲病防治水平,從實際出發(fā),采取切實措施,減輕危害。開展疫情監(jiān)測、普查,制定防治計劃。在全省松林分布區(qū),開展常年性的疫情監(jiān)測,并將責任落實到每個護林員,在此基礎上,每年秋季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松材線蟲病普查,查明病害分布范圍、危害程度,掌握疫情變動情況,以此為依據制定年度除治計劃。劃分受害類型,突出治理重點。對孤立或潛在威脅大的疫點有計劃的拔除,先后拔除縣級疫點6個,鄉(xiāng)鎮(zhèn)疫點33個,并及時更新造林,恢復林相;對病害嚴重發(fā)生區(qū),除及時清理病死樹外,還加大易感病樹種黑松的更新力度,壓縮來年病死樹數量;對中度和輕度危害疫點,以滅蟲處理病枝材為主,實行林下造林補植、封山育林,以保存疫情穩(wěn)定的松林資源;對風景名勝區(qū),除及時清理病死樹外,還采用化學防治,實施飛防、注干和釋放天敵等綜合治理措施,保存風景區(qū)必需的松樹;對非疫情發(fā)生區(qū),采取定個、定點、定期監(jiān)測,同時加大林間撫育管理力度,提高松林抗病能力。清理病死樹木,減少病源媒介。每年冬春,組織力量清理病死樹,對病枝材采用切片、燒毀、藥物薰蒸等方法進行徹底滅蟲處理,減少松墨天牛蟲密度。據統計,1982年至今,全省已累計清理病死樹670多萬株。積極培訓人員,開展科學研究。采取多種形式,聘請專家、學者定期培訓技術人員,提高防治水平,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病枝材處理技術”、“松墨天牛生物除治技術”、“病害早期診斷”、“抗病松樹篩選與應用”、“疫點植被恢復技術”等科學研究,取得了較好防治效果。

三、幾點啟示

在松材線蟲病防治實踐中我們不斷探索、認真研究,經多年艱苦奮斗,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間既有一些寶貴經驗,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訓?;仡?0年來的防治歷程,總結防治策略與技術得失,有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之一:松材線蟲病防治關鍵在“預防”。病害進入林區(qū)后,根治十分困難,治本的辦法是預防。一是防止人為傳播。事實證明病害自然傳播距離非常有限,疫情擴散蔓延多是人為因素所致?!邦A防”的首要任務是加強病源物源頭管理,只有封鎖疫區(qū),控制蔓延,才能談得上壓縮受害面積,減少病死樹數量。二是落實監(jiān)測措施。對非疫區(qū),特別是重點保護區(qū)要定人、定點、定期進行疫情監(jiān)測,及早發(fā)現疫情,及時采取堅決措施,將病害消滅于萌芽之中,否則蔓延后,再要將其撲滅只能是大量伐除松樹。三是加強林木撫育管理。對與疫點毗鄰的松林,及早伐除被壓木、衰弱木,并盡可能降低易感病樹種——黑松的比例,改變松墨天牛適生環(huán)境,增強林木抗病性,減緩病源自然傳播速度。

啟示之二:松材線蟲病治理質量取決于病枝材處理效果。目前,廣泛運用的松材線蟲病治理技術是殺滅松墨天牛,切斷病源傳播鏈。用化學農藥殺滅天牛成蟲成本高、效果不明顯。相對而言,通過處理松樹病枝材,殺滅天牛幼蟲則要簡便易行,且工效高。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技術方法要正確。無論采取何種滅蟲技術,效果都要求達100%。實踐證明,對病枝材進行切片、燒毀處理是確保效果的最好方法。二是處理要徹底。調查表明:直徑為1.5厘米的小枝也有天牛幼蟲生存,因此,不只是對病樹主干、伐根進行處理,對1.5厘米以上枝條也要進行滅蟲處理,否則就前功盡棄。三是對疫點活樹枝材也要處理。由于病死樹出現時間受多種因子影響,疫點上某一時間內的活松樹,并不等于未感病樹。在疫點更新改造時,活松樹處理常被忽視,這是病源人為傳播的最大隱患。四是以枝材處理量定采伐量。疫點上的病死樹或活樹伐除后,如不進行絕對有效的滅蟲處理而造成流失,則其對松林資源的潛在威脅遠遠大于留存于林間的危害。因此,在防治管理機制尚不健全,資金保障尚不充分的地區(qū),為確保伐除松樹的處理效果,應采取以處理能力決定伐除量方法,從而避免因病材流失帶來更大災難。

啟示之三:松材線蟲病除治切忌急功近利。松材線蟲病發(fā)生與危害規(guī)律決定了病害除治工作是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在病害發(fā)生初期或危害面積較小時,只要迅速采取皆伐與燒毀措施,承受一定損失,就有可能撲滅病害。而當病害在較大面積內已蔓延數年,則治理的首要任務是控制流行而不應是撲滅危害。實踐證明,急于在短時間內撲滅危害,必須大面積伐除寄主松樹,由此而產生的后果一方面易出現新的荒山禿嶺,另一方面被伐除的疫點松樹數量多,滅蟲處理耗時、費工,枝材流失隱患大,有可能產生更多、更分散的疫點。因此,要根據各種受害類型,確定策略與重點,有計劃、分步驟、踏踏實實地推進防治工作。

四、幾個問題

(一)如何評價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效果

松材線蟲病危害重,易傳播,難防治。它既具有一般病蟲害的普遍性,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將其它森林病蟲害防治效果的評定方法與標準運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上,必然帶來許多局限性。如松墨天牛數量的下降,不一定必然導致病死樹減少;而病死樹的減少也不一定必然出現松墨天牛數量的下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專門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效果評價方法與標準。

(二)如何評價松材線蟲病的危害程度

對于松材線蟲病能否提出有病不流行(或不成災)的概念;以單位面積病死樹數量還是以單位株數病死率來評價危害程度更為恰當;達到怎樣的指標才能算得上控制了病害。

(三)如何理解“履歷現象”

“履歷現象”為日本一學者提出。其核心內容是:在某一局部區(qū)域,當年病死樹多,次年病死樹也多,反之亦然,其現象的出現與防治的努力程度關系不大。但“履歷現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在江蘇,此類例子卻很多。應如何理解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