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學教育范文

中學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教育

第1篇:中學教育范文

關鍵詞:數學教育 生活教育 中學

在數學的每一點進步、發(fā)展的背后都有著一個現實的問題或者一個曲折的故事。如果我們老師們在教學中能夠適當介紹知識的產生背景,或者講講知識背后的故事,那么,數學學習將變得不再枯燥,學生學的知識會更加通透,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它所能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我想說的中學數學教育中的生活教育。

這里所說的生活教育,主要包括某個知識點的產生與發(fā)展,現狀與前景,貼近生活的實際例子與應用,數學歷史人物(數學家、科學家等)與故事等。

簡單的歸納一下,中學數學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有以下作用:

一、了解知識起源,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用處,應用知識,趣味記憶。

十九世紀下半葉,康托爾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集合論。數學家們發(fā)現,從自然數與康托爾集合論出發(fā)可建立起整個數學大廈。因而集合論成為現代數學的基石?!耙磺袛祵W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論基礎上”這一發(fā)現使數學家們?yōu)橹兆怼?墒?,好景不長。

1903年,一個震驚數學界的消息傳出:集合論是有漏洞的!這就是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的著名的羅素悖論:S是否屬于S呢?根據排中律,一個元素或者屬于某個集合,或者不屬于某個集合。因此,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問是否屬于它自己是有意義的。但對這個看似合理的問題的回答卻會陷入兩難境地。如果S屬于S,根據S的定義,S就不屬于S;反之,如果S不屬于S,同樣根據定義,S就屬于S。無論如何都是矛盾的。它使得數學基礎問題第一次以最迫切的需要的姿態(tài)擺到數學家面前,導致了數學家對數學基礎的研究。又促進了數學的大發(fā)展等等。這樣的故事,不僅使的學生認識到集合的起源,集合的重要性,也了解到集合論的問題所在,自己會迫使自己做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二、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高科技的基礎,產生學習興趣。

2001年3月22日,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準確地墜毀在南太平洋指定海域。在這場舉世矚目的行動中,有兩門數學起著關鍵的作用:1948年仙農建立的數學信息論,以及1946年維納開創(chuàng)的數學控制論。首先,這需要由地面遠距離傳送指令信息,這肯定要受到噪聲的干擾。如何保證“和平”號上接收的指令完全正確,這需要用抗干擾的通信理論和數學濾波設計。至于如何指揮空間站上計算機啟動閥門,調整飛行姿態(tài),控制進入大氣層的地點和速度,都必須準確地運用控制論技術。時至今日,宇航專家對這門數學控制技術的運用已經駕輕就熟,因而這次墜毀可說無驚無險。

在“和平”號墜毀時,俄羅斯的地面指揮中心及其派往南太平洋的觀測組,以及南太平洋周邊地區(qū)的許多地面觀測站都在工作。在這些觀測活動中,離不開一項關鍵數學技術——卡爾曼濾波。眾所周知,由于受各種干擾的影響,地面觀察到的飛船位置和真實的飛船位置會出現誤差。1960年,美國數學家卡爾曼(R.Kalman)提出了一種數學方法,可以把隨機出現的干擾“濾”掉,使地面監(jiān)測的數據和真實的位置達到最佳吻合。這便是著名的卡爾曼濾波。1968年,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地面上四座雷達監(jiān)控飛船的位置,并發(fā)出指令使阿波羅飛船軟著陸,如果地面觀測誤差太大,控制飛船計算機調節(jié)指令出現失誤,登月計劃就將前功盡棄??柭鼮V波技術于是在登月航行中大顯身手,經受了實踐的檢驗。時至今日,任何航行(包括每一架噴氣客機)都離不開卡爾曼濾波,“和平”號的墜落自然也不例外。卡爾曼濾波技術現在已推廣到地震監(jiān)測和經濟趨勢的監(jiān)控。雖然,我們常??床灰姅祵W技術的巨大威力,卻無時無刻不在享受它的恩惠。作為數學學習者,要能深刻的體會到數學的巨大作用。

三、了解數學的前端應用,發(fā)展現狀與前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科研志向,培養(yǎng)其科研使命感,發(fā)揮數學的德育作用。

信息技術應用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些技術背后的就是數學。前美國總統(tǒng)科學顧問艾德華—大衛(wèi)所說:“很少人認識到當今如此被廣泛稱頌的高技術在本質上是一種數學技術?!边@句話可能會招致某些爭論。但是,它并不是否定各種硬件技術發(fā)展的意義,而是強調很少人認識到數學在高技術中的重要性這個事實,強調高技術中數學的不可或缺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他的見解是正確的,并且是富有遠見的。

從醫(yī)療上的CT技術到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動化,從飛行器的模擬設計到指紋的識別,從石油地震勘探的數據處理到信息安全技術等等,這些形形的技術的背后,數學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關鍵。

許多發(fā)達國家十分重視數學的研究,把優(yōu)先發(fā)展數學看成是保持國家科技領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需要。鑒于數學在科技中的特殊地位和當今科技的數學化的進程,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決定要將對數學的支持強度翻兩番。我們國家也不例外,國力要持續(xù)發(fā)展,需要更多的杰出數學家。

給學生講這些數學的重要性,可以將它們的興趣化為學習數學的力量,從而學好數學,報效祖國,從另一方面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目前,不僅是社會上對數學科學缺乏了解,而且我們數學工作者或數學教育工作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對數學存在著不完整的理解及認識.如果我們只強調數學的美,只強調數學邏輯的嚴謹,而不講數學的應用價值和科學價值,這就容易使那些不以數學為職業(yè)的學生感到厭倦;使學生看不到數學與社會及時展的聯(lián)系,看不到高科技與數學的聯(lián)系,從而大面積的出現文章開始的一幕。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因此,我們在中學數學教育中一定要結合生活教育,用生活事實教育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張光遠,《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第2篇:中學教育范文

美術、音樂教育屬于美的教育的一部分。不可否認,它們對培養(yǎng)人的興趣,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一種潛在、容易被人所忽略,而且其范圍極限小,其形式雖是實踐,但其實質仍脫離不了為學而學,為教而教的范疇。盡管有的學校,美術、音樂、勞技搞得有聲有色,但學生的德育、智育等方面卻仍很欠缺,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對美的認識發(fā)展和真正的感悟。而要真正領略到它們的美和作用,關鍵還是要"悟",而這個"悟",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美學知識是很難達到其境界的。也就是說,這種教育并不是使某人單純只具有什么特長獲得什么獎就達到了,或只是知道它們的作用而自己并未用此來規(guī)范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就行了。真正的目的是要通過這種教育,在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審美修養(yǎng)、審美品味的基礎上,用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達到"言行文明禮貌;衣著合適得體;情趣高尚有別;心靈純潔無私的境界。"真正做"全面發(fā)展,特長明顯"的中學生,就必須加強美學教育。

美學教育的任務是把美學理論滲入人們的審美心理、審美意識之中,培養(yǎng)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其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可開設專題講座,如行為美,外在美和內在美等;可貫穿于各學科教育中,如語文的語言美,數學的線條美等;可寓于美術課中,如山水畫的意境美、色澤美,人物畫的形體美、動作美等;也可推廣到班主任工作中,教室的環(huán)境美,學生的心靈美都可對班級管理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那么,如何對中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呢?

首先,加強學生人體美教育。讓學生明確外在美和內在美,知道什么是美的言行,什么是不美的言行,從而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潛移默化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人體美包括外在美和心靈美,但關鍵是后者。一個人光有漂亮的外表也是不美的,只有一顆美的心靈加一個美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正如荀子在《非相》篇中寫道"形象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象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對中學生來說,外在美就是體質健全,五官端正,衣著得體適合,要求穿適合中學生的服飾,留適合中學生的發(fā)型。心靈美就是人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方面的美。表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系上,就是愛祖國;在處理個人和集體關系時,要愛集體、公而忘私、遵守紀律和社會公德;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要誠實正直、助人為樂、團結同學。表現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要嚴于律已、自尊自愛、刻苦學習、奮發(fā)圖強。通過這種理論教育,實施者再貫穿關于人體美的幻燈片于其中,啟發(fā)引導學生來判斷分析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從而從理論和實踐中實現了人體美教育的目的。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境。這要求上美育課的教師在課前要設個好的意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的激情和余地。如音樂課,革命歌曲氣勢磅礴,可通過相關的錄相帶和講解創(chuàng)造一個情景相融的審美意境,從而激發(fā)學生高亢激昂的熱情。民俗歌曲清朗委婉,可通過錄音或實踐(歌頌祖國的可讓學生在室外親身感受體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有"音樂感的耳朵","寓教于樂"。通過創(chuàng)設意境,間接的激發(fā)學生審美感知、審美意識的熱情,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理解和審美情趣,進而達到審美創(chuàng)造。

三、對學生進行審美理想教育和校園環(huán)境的美的創(chuàng)造的培養(yǎng)。學生白天在校時間長,一個幽雅和諧的校園,安靜整潔的教室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學生提高精神境界,得到美的享受。因此,校園環(huán)境的美化,是實現審美理想達到審美創(chuàng)造的重要內容。可以通過開辟或提供社會實踐的場所,讓學生親自參與種花種草的園林工作和修理桌椅粉刷墻壁等勞動實踐活動。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給予美的感知和享受。另一方面,培養(yǎng)他們愛惜校園環(huán)境及其財物的品質;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的熱情和想象的天地,營造一個美倫美奐的室內外環(huán)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達到以"以美啟真,以美儲善,以美怡情"的審美教育的作用。

四、對教師進行審美教育。我們的周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師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基本條件之一。"德高為范"

第3篇:中學教育范文

1. 教師的教學方式產生了變化。

(1)由教師指導記錄向學生自主探究記錄轉變。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每組都有一份記錄,隨時記錄下他們參與探究過程中合作獲得的知識,以便資源共享,記錄下他們的創(chuàng)新之處,以便相互鼓勵;記錄下他們的實驗過程,以便分析現象;記錄下他們自己的探究結論,以便鞏固應用;記下與前概念沖突的內容,學會更正自己錯誤的概念,鞏固自己正確的認識,并能科學準確地表述科學概念。記錄的作用還體現在交流的時候,歸納自己的收獲,借鑒他人的長處,能有效地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記錄還反映出孩子的思維過程,科學的記錄習慣可以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成長變化。

(2)由教師演示實驗向學生設計實驗轉變。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是“做中學”一個重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設計實驗計劃,并組織實施,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該怎么做。教師用追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完善實驗計劃,引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鼓勵學生有自己的實驗想法,并能完整地進行表述。

(3)由側重師生間交流向提倡生生間交流轉變。交流討論在“做中學”課上隨時可以進行,穿插于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課堂上的交流和討論是學生之間的,教師創(chuàng)設愉悅的交流空間和充足的交流時間。但這絕不意味著任其發(fā)展,教師至少需要在以下四種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提升討論交流的質量。第一種情況是:當學生的討論中議題偏離正確的方向時,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出現,將這些問題指出來,引起全體學生的關注,將討論引向正確的方向。第二種情況是:當學生的語言表達出現障礙的時候,教師要對其進行語言表述方面的指導和鼓勵,使學生在討論交流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的水平。第三種情況是:當兒童在交流過程中只注意自己的發(fā)言,而忽略傾聽同伴發(fā)言的時候。第四種情況是:當學生的觀點出現分歧,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需要老師及時進行指導,使他們養(yǎng)成互相尊重、相互借鑒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對別人的發(fā)言認真思考,敢于提出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

2.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幾年實驗下來,讓實驗教師最欣喜的是孩子們的變化。我們在課上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活”了,他們敢講、敢說,而且說的是那么頭頭是道,常常是為了一個問題的表達、交流、討論,而爭著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爭著用各種方法說明自己的觀點。孩子們?yōu)槟軌蛟谧銐虻奶骄繒r間和空間中學習而高興,為自己的新發(fā)現而興奮,為意想不到的現象或是結果而驚喜,他們在這里處處可以遇到可親可愛的科學、體味先驅者們悟出來的道理、分享他們的快樂,在清純的心中激起執(zhí)著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之情,親自做那些科學家們做過的和不曾做過的事,好像自己也成了科學家。

在這個課題研究中,對指導現在的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在幾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還凝聚了人心,培養(yǎng)了一批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教師隊伍,為教師搭建了成長、成功和成才的平臺,促進了教師專業(yè)素質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親歷學習、思維碰撞、手腦并用、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平臺。

但是,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也帶來了很多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探究時間內深入指導每個研究小組開展研究?目前的大班額現狀對推進“做中學”教學的阻力如何克服?“做中學”的模塊開發(fā)落實與課時計劃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等等。

第4篇:中學教育范文

(1)體育方面的制度不夠完善。

中學體育教學的整個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的話,在整個的教學工作中就不能發(fā)揮出體育的作用。所有的教學工作都不能是表面上的,要真正地實施起來,如體育場地的布置、體育器械的安裝、體育老師的選拔、體育課間及課外的活動方案等,都要制訂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

(2)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缺乏活躍性。

一直以來,我們都秉承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體育教學也不例外。通常都是在課上讓一位老師向全班學生進行演示授課,學生們認真傾聽,漸漸地就形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被動關系。這恰恰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更不是我們體育教學工作的最終目的。教學模式沒有靈活性,既不能帶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給老師的教學帶來難度,這樣的課堂會顯得非常單一,最終孩子們對體育課失去興趣,不僅使學生們的身心沒有得到有效的發(fā)展,也給體育教學工作帶來了阻礙。

(3)學校的負責人不重視體育教學工作,使得體育的活動場所小以及設施不齊全等。

大部分的中學把教育重點放在語、數、外這類學科上,忽視了體育課的重要性而且校方往往不愿意在體育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們認為購買體育用品的花費很大程度上高出其他學科的成本。所以,改變學校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4)體育老師的整體素質偏低。

作為體育老師,要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與職業(yè)道德,因為在整個體育教學中,老師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試想,一支整體素質偏低的教師隊伍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中學生來?所以提高體育老師的綜合素質也是非常關鍵的。

二、中學體育教學的整改措施

(1)提高對體育教學的認識。

對老師、學生進行宣傳,讓他們充分認識體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家真正地重視起體育教學,領導才會加大體育方面的投入;老師才能超常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學生們才能真正對體育產生興趣。這樣,才能將體育教學工作做好。

(2)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一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老師教、學生聽,一切都是老師占主導地位,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站在學生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學生們覺得他們是體育課的主體。這樣,既能帶動學生們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也使老師們的工作變得更加輕松。比如,我們要細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身體條件,體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我們要根據每一位孩子的情況制訂不一樣的教學計劃,讓所有的孩子不要因為自身的原因而放棄體育;而且,老師要及時地了解每一位孩子內心的需求,因為他們的情感在體育課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切從孩子出發(fā),也是中學體育教學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3)擴建體育場所,增設體育項目。

大部分的學校由于對體育不重視,導致沒有體育場所和體育項目甚少的情況發(fā)生。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使中學生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得到改善,應擴建體育場所,增設體育項目。我們可以向學校的負責人請示撥款來改善體育場地的環(huán)境,還可以尋求社會的幫助,或者我們可以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體育器材,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孩子們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使體育用品不會很快被損壞。所以,體育場所及用品的擴充也是體育改革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

(4)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

作為體育老師,不光是帶領孩子們跑一跑步這么簡單,是要求老師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的。不僅品德要好,文化功底也要過關。對待每一節(jié)體育課,都要提前制訂出計劃,寫出教案,而且教案要合理,要針對每一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教案還要出新,一成不變的課堂,會讓學生們感覺枯燥,漸漸失去興趣。作為老師,要帶領孩子們喜歡上體育課,在體育課中不僅放松心態(tài),又增強體質。所以,我們要重視起老師隊伍的培養(yǎng),擇優(yōu)錄用。這也是做好中學體育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

三、結語

第5篇:中學教育范文

一、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yǎng)成維護道德規(guī)范、遵紀守法。

體育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兩全”大面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步驟要適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始終處于通過努力能摘到果子的發(fā)展區(qū)。教師不僅要關心優(yōu)秀學生,更要關心后進生,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標準要求,對優(yōu)秀學生應擴充內容、增加練習難度、提高要求,并對他們進行超前教學;對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在練習方法、難度上進行簡化,但在練習次數上和時間上進行強化,給他們以信任和勉勵,加倍關心他們的學習進步,哪怕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獲得不斷進步的信心,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和上進心。教師要確立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yǎng)一個尖子運動員同等光榮的思想,使后進生也能達到體育大綱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愛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教學的全面性。我們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更多地獲得的是體力和技能,而明顯缺少的是對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獲得的成功感和愉悅體驗,也就是說在“懂、會、樂”這三個體育效應中,“懂”和“樂”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在“懂”和“樂”上下功夫。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fā)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練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學生就可以在以后的體育實踐中舉一反三。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相對枯燥教材教學時,教師運用教法要力求新穎,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在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枯燥的教材教學不是苦學,而是“樂”學。如耐久跑是體育課中比較難教的內容。學生感到枯燥、艱苦、不愿學。我們教學時,前幾次課采用與球類活動相結合的教法,讓學生在跑動中左右手運籃球,或跑動中運帶足球8分鐘和12分鐘跑。最后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制訂努力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目標,分成幾個組進行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這樣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三、挖掘體育教學中的美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體育教學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內容,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美的教育。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身體美”和“運動美”兩部分組成。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顯現出的美,它是由機體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綜合顯示的健康美。運動美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美,它包括動作美、環(huán)境美、行為美、競技美、器材美等。作為中學的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把主要任務放在增強體質、塑造美的體型,促進機能完善,幫助學生形成對身體的正確審美觀念,培養(yǎng)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

體育教師是教學中美的引導者和傳授者,教師本身的活動就成了學生的審美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要具備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語言、誠懇的態(tài)度、優(yōu)雅的態(tài)勢、整潔的儀表及精湛的教學藝術,為學生樹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學內容的統(tǒng)一。

四、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注重學生體育意識

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教,是為了不要教”。因為體育教學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為例,我們用少量課時進行足球的基本技術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教學比賽。讓學生在自由組合的比賽中,自我鍛煉提高,從比賽中感覺到技術的不足,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教學比賽中產生對足球的濃厚興趣,把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鍛煉中。完成“要我健身”“我會健身”“我要健身”過程的轉變。又如,我們在耐久跑教學時,除了教學生跑的技術還要教給學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間歇時間,如何緩解“極點”,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勞補充營養(yǎng)等。使學生既鍛煉身體又學知識,并且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形成他們自己的鍛煉能力。

五、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特長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F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分組,實施年級分組開放和實施一些普及性和興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采用單項俱樂部制。各俱樂部由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負責,為學生提供選擇的自己練習手段、練習難度、練習伙伴,創(chuàng)設自主練習的氛圍。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培養(yǎng)學生自發(fā)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結合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態(tài)度,并獲得人際關系需要的滿足,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第6篇:中學教育范文

一、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動力。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每天僅一節(jié)的科學課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例如對于課外觀察、實驗與制作,以及科技小論文等課后作業(y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學生對科學課缺乏興趣,敷衍了事或者藉口不做,沒有課下作業(yè)的“知行合一”,學生對于當天的學習內容也會很快遺忘,達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

二、從課堂出發(fā),努力讓學生喜歡聽課

學生興趣的來源是豐富有趣的課堂內容,其前提則是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讓學生樂在其中,課堂才會有知識的傳承。一開始,為了讓課堂飽滿,我通過翻閱大量參考書找出的典型例題,結合網上通俗易懂的實例,給學生講課??蓪嶋H效果并不理想,不但講課時間容易超出規(guī)定的40分鐘,學生還反映“吃力”、“跟不上節(jié)奏”。

興趣和疑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和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欲望,后來我轉變了教學思路,不再復述傳統(tǒng)的例題,而是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例如在初一(3)班教學《月食》這節(jié)課時,上一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日食現象:日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日、月、地三者成一直線,月亮擋住了太陽的光輝而形成。形成時太陽被月球遮掩是從日輪西緣開始,東緣結束。而本節(jié)課月食的教學涉及的規(guī)律卻與日食有很大的異同,特別是形成原因及月食從月輪東邊開始、西邊結束的不同,部分同學可能較難理解與記憶。

課前我用紙和竹簽簡易地制作了幾個大小不一的球形圖案,一直在思考怎么更好地利用這些教具,擔心學生們無法獨立演示正確完整的月食形成過程、解決難點。隨著課程的進展,我決定大膽地放手讓他們去嘗試,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利用身邊或我提供的物品再現月食形成的過程?”問題一提出,學生們情緒高漲,積極探究,利用自己想到的各種方法以及多種實驗材料,采用不同的方式上臺模擬演示并講解日食的形成過程。有的學生組織小組內幾個同學扮演月球地球和太陽,現場模擬天體運行軌跡。看到像小領導一樣運籌帷幄的組織者,和樂在其中的小組成員,我忍俊不禁。由于月食是在太陽的照耀下地球形成的陰影掃過月球表面而形成,而地球的陰影很難在課堂中表現出來。最激動人心的是有的小組竟然想到利用投影儀充當太陽,在投影儀和電子自板之間拿一個球充當地球,另一個小球充當月球繞“地球”做自西向東旋轉,投影儀發(fā)出的光線受到“地球”的阻擋在白板上形成了一個陰影區(qū)(月食區(qū)),問題立即就解決了。小就是那天的PPT背景恰巧是黑色的,陰影投在上面看不出來,全班同學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快換成白色的”,立刻就有同學按捺不住上來操作。一切就緒,全班同學帶著那種參與其中的滿足感、成就感目不轉睛地聽著最后的演說。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月食怎么形成、與日食的異同點、東邊先虧的原因不需要死記硬背,就形象深刻地印在了同學們的腦海中。

有了這次經驗之后,我發(fā)現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并不是教師自己教給學生多少東西,而是你的學生學會了多少東西。教師要做到的并不是僅僅在三尺講臺之上滔滔不絕,而是應該換位思考,多走下講臺,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思考如何教學。

三、課后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待學生

學生并沒有太多閱歷,思想感情較為脆弱,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中在老師陪伴下度過,教師的一言一行也因此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和課外時間里,謹言慎行。不但要善于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培養(yǎng)學生學好課程的信心,也要在是非問題上、對待學習作業(yè)的態(tài)度上,嚴格要求、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價值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不只是課堂上的40分鐘,課后也要主動關心學生們的生活、學習狀況,排除矛盾、解決困難,做好學生們的良師諍友。

第7篇:中學教育范文

1、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審美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審美興致

知識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其無窮的活力和美感。教學環(huán)境是上好一堂音樂課的前提條件,音樂本身是一種美育課,所處的教學環(huán)境應該與教學相適應。

音樂教學環(huán)境的審美性,其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聽覺環(huán)境和視覺環(huán)境的優(yōu)美,二是兩者間的和諧,這是創(chuàng)造良好音樂教學氣氛和情境的外部條件。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聽。音響美,是創(chuàng)造良好聽覺環(huán)境的關鍵因素。音質清晰、悅耳的音響給人的聽覺帶來,并誘發(fā)美感的產生。而糟糕的音響則使人生厭、煩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力避不良的音響產生;一個美好的視覺環(huán)境對音樂教學也是極重要的。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藝術與教學氛圍,音樂室的環(huán)境布置要美觀、大方、室內要清潔、衛(wèi)生,我們可以在室內采用音樂家的畫像、音樂掛圖等布置使其富有審美性與教育性;而且要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只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才能在師生互動中找到快樂,才能獲得審美愉悅的體驗。

2、在教學內容上精心選擇具有審美價值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

首先,音樂教材應利于改變學生呆板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材應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編寫體例和呈現方式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特長和認知水平,有利于學生的求知欲;教材必須有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必須展現高尚的道德情操,通過潛移默化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覺悟和文化涵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風范;其次,音樂教學內容是音樂教學的依據,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感受和體驗的客觀條件.因此選擇具有欣賞價值,能夠喚起美感的音樂作品是極其重要的.音樂教學中的審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韻美、曲調美、配器美、伴奏美等,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才能產生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在音樂教學中,許多有關的音樂文化知識是通過體裁來完成的,許多有關歷史、民族、地區(qū)的一些音樂知識也是通過形式體裁來體現的。音樂是以音響作為材料,通過聽覺來感知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中學的音樂教材要體現出音樂題材、體裁、形式和風格的多樣性和系統(tǒng)性,避免形式和體裁上的單調及局限性。例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關于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和民間音樂以及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中有代表性的唱段;近現代和當代的音樂作品,如著名音樂家肖友梅、趙元任、黃自等一些反映愛國、民主等陷阱思想的作品;歐洲近300多年來的音樂作品,讓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現代文明的中國青少年多了解歐洲音樂文化;世界各主要國家、各主要地區(qū)的民族民間音樂,讓學生也多了解世界地方文化。此外,音樂教師還應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在社會上和家庭中所接觸的音樂作品,并對其進行審美分析和評價,積極引導學生的良好審美傾向。

3、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具有魅力的刺激,滿足了學生涉新獵異的心理需求,能使學生產生愉。再次,要給學生以成功感。成功感能滿足學生自尊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鞍褎趧拥臍g樂,學習上取得成功的歡樂給兒童,在兒童心理上激發(fā)起自豪感和自尊感――這是教育的第一信條”。

第8篇:中學教育范文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傳統(tǒng)語文教育模式漠視了學生的情感發(fā)展,造成了學生精神世界的殘缺及不正常發(fā)展,導致了一些列的問題,這是教育實踐中眾所周知的事實。學生們感嘆學習乏味無趣壓力大,成人們批評現在的學生毫無生氣、感情,無論從中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fā),還是從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的角度考慮,中學語文情感教育都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當今社會,就讀于中學課堂特別是城市中學課堂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就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所言,他們很多失去了手足之情,有些不但沒有手足之情,更不再有舅舅、姑姑、叔叔、大伯,人格上的缺失非常嚴重。面對這種情況,強化中學語文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其次,在中學語文課堂進行情感教育是課程標準和新的語文課的明確要求?!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痹谡劦接嘘P文學鑒賞目的和態(tài)度時指出: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它們都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擺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位置。

最后,情感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和諧、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任繼愈先生在給臺灣《國學基本教材論語卷》的序言中寫道:“多年來我發(fā)現了一個普遍現象:奠定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不是在大學學了哲學課或政治課開始的,而是在中學時代,從十二三歲時隨著身體的發(fā)育、知識的積累、意志的培養(yǎng)平行進行,同步開展的?!敝袑W時代正是他們情智成熟的黃金時期,在這時讓他們誦經閱典,透過教師的生動講解讓學生在名篇佳句、錦繡華章的書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文章內涵之深厚,又及時矯正注重教材體系的傳統(tǒng)課堂教育內容,校本研究領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從而使道德情操變得高尚,審美趣味得到提高,進而促進中學生個性和諧、全面發(fā)展。

二、情感教育的方式

20世紀初,一大批活躍在中國文壇的作家學者,他們同時也是很出色的國文教師。除了博學之外,很重要的就是他們身上的熱情、溫情、重情這些很本真的東西。語文是很人性化的、情感化的,教師的良好性情與之交相融會,學生的心靈才能得到最人文化的滋潤。情感教育就應該是教師以自己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相互滲透、交流。

王國維說:“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相比于其他學科,中學語文教材的選文,文質兼美,貯藏著大量的感情因素:有對個人信念的執(zhí)著、對朋友的守義、對事業(yè)的追求、對祖國的忠誠與愛;有肆意的笑容、淡然的平靜、嚎啕的哭泣。這些豐富的情感因素是語文學科的獨特優(yōu)勢。

首先,教師要自己要溶于情感。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也為這情感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情感?!苯處熛胍米约旱恼n程打動、感染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感動自己。所以,教師需要正確的理解把握教材文章的主題大意,抓住角色的思想感情,把握住感情因素并體驗其中的情感,進而激發(fā)自己的情感。這樣,教師教授時才能運用情感的語言,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币舱沁@樣。

然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共鳴:

1.在教學時,運行繪聲繪色的語言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陶醉其間,使之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必然能產生“豁人耳目”的美感,從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2.除了充分利用豐富的文本內容進行情感教育外,還應進一步講究方式方法,拓寬渠道,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理解、情感交流、情感表達、情感實踐的能力,真正讓中學語文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理想沃土。教師應倡導誦讀,讓學生在與經典文本的親密接觸之中,在朗朗書聲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培養(yǎng)感悟語言的靈性與潤澤自我的人格。

3.另外,課外活動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輕松、有趣,使他們活潑的天性得到發(fā)展。同時,與課堂內容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同時塑造細致、認真的性格。

三、總結

第9篇:中學教育范文

關鍵詞: 新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STS教育 學科滲透 探究式教學

STS教育是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ique)、社會(Society)的相互關系為側重點組織教育的。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學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并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生產生活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從知識和情感上得到滿足。

一、化學新教材中體現STS思想

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具有競爭力的人才,高考制度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從重視知識的考核轉向重視能力或綜合素質的考核,中學化學由單一的理科應試科改為高中必修和選修科,教材的編寫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了重大調整,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過渡和銜接;減少了記憶性的知識,增加了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內容;加強了與STS的聯(lián)系與應用,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fā)展自我,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STS對中學化學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影響

近年教育部頒布了《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準,將過去單一的教學目標改為全面、動態(tài)、綜合的學習目標。從知識與技能(化學基礎知識和重要的實驗技能、化學與技術、社會發(fā)展相關的知識等),過程與方法(知識的形成,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與方法,思維能力,信息獲取和加工能力等,交流和合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和探究興趣、科學態(tài)度、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創(chuàng)新精神)三個方面界定了中學化學教學的目標標準。改變了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充分吸收了國際理科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和STS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

本次課程改革在內容體系上,與大綱相比,改變了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更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現實性。例如,教材在碳族元素這一節(jié)中,介紹了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究的金屬摻雜C60超導體等新成果。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家對人類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以及我國科技發(fā)展的喜人現狀。新課程更注重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與滲透,加強了科學史和科學家及其發(fā)明的介紹,突出了化學與技術的聯(lián)系,注重化學知識的應用。教學中教師應找準切入點緊密聯(lián)系科學、技術、生產實際,及時拓寬知能視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質疑,鼓勵學生搞科學調查、科學實驗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

三、STS對化學教學方法的影響

STS教育強調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重視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發(fā)展中的應用,并以此作為指導思想組織實施科學教育。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廣泛性、開放性的特點。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要全面貫徹STS教育思想,必須改革當前程序化講授的教學方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積極推行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探究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是集啟發(fā)式、問題討論式、實驗探究式等教法于一體;在問題情境下,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方法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打破讓學生沿著教師的思路走的傳統(tǒng)教學框架,選用教師沿著學生思路引導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自覺地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勇于探索。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還可以結合化學知識與當地實際情況,使STS教學落到實處。例如學完海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可帶領學生參觀海水淡化工廠,通過介紹以海水為原料,使用不同化學條件獲得不同化工原料的方法及相關的工業(yè),讓學生在驚嘆“不起眼”的海水內蘊藏著如此豐富而寶貴的化工原料的同時,意識到現代生活離不開科學技術。在講完鋁的氧化膜后可帶領學生參觀鍍件廠,讓學生親眼目睹普普通通的鋁制品通過化學方法一下子就變成美麗、耐用的“藝術品”的過程,并鼓勵學生把隨身所帶的鑰匙扣也“打扮”一新。學完乙醇后,可帶領學生參觀酒廠,通過介紹學生不僅懂得了從糧食到酒的過程,而且知道了飲用酒與工業(yè)酒精的區(qū)別及“酒越陳越香”的道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向學生展示科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可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STS對教師素質的影響

由于教材畢竟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時間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介紹有關科技發(fā)展的最新信息,不斷聯(lián)系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及生產實際,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因而,STS教育要求教師本身要有很高的素質,教師要逐步實現由專業(yè)型向全面型,由單一型向多元型的轉化。這需要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經常關注科學、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前沿,廣泛學習相關科學知識,不斷進行業(yè)務進修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努力成為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教學能力和學識水平的一專多能的新型教育專家。

中學化學教學是對現代的青少年(未來社會的勞動者)進行“科學教育”的主渠道,是實現化學教育社會化、科學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深信,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隨著全社會對STS教育思想的不斷了解,STS教育對中學化學教學必將產生越來越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華蘭.試論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J],西華大學學報,2005: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