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觀經濟學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1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一、微觀經濟學在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

(一)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地位

從理論地位來看,微觀經濟學一直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研究內容。從亞當·斯密(1776)在國富論中首次系統(tǒng)地闡明了看不見的手的原理,論證市場機制的運行效率成為經濟學研究的基礎。馬歇爾(1890)奠定了經典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在完全競爭、產品同質、信息充分等前提條件下,將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需求和供給相加分別形成單個局部市場的總需求和總供給,各種單個市場相互關聯(lián),形成了一般均衡的市場體系。薩繆爾森(1947)進一步夯實了市場均衡分析的微觀基礎。將消費者的需求看成是最大化效用均衡結果,將生產者的供給看成是利潤最大化的均衡結果。微觀經濟學理論在20世紀30年代之后,一方面自我否定、持續(xù)更新,先后經歷“壟斷競爭”理論革命、“不確定性”理論革命、“信息、激勵和不完全性”理論革命以及“異質性、搜尋、匹配與機制設計”理論革命,微觀經濟學不斷放松純理論的假設,理論愈發(fā)逼近現實世界。另一方面,相對于其他社會科學而言,突出的可證偽的學科特點使是微觀經濟學的比較優(yōu)勢。因而,微觀經濟學思維和理論邏輯被其他學科不斷接納,交叉融合后形成了許多新興交叉學科,掀起了向其它學科滲透的“經濟學帝國主義”浪潮。

(二)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地位

從課程體系來看,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對于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質量至關重要。微觀經濟學對于許多經濟管理類學科提供了重要支撐,能夠為學習其他專業(yè)課提供有效地經濟學邏輯訓練和基礎理論。許多專業(yè)課程都是微觀經濟學理論內容的細化、延伸和應用。消費者剩余理論和消費行為理論對于市場營銷課程形成了直接有效的基礎理論支撐;產業(yè)經濟學中的產業(yè)組織理論正是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的深化和應用;而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創(chuàng)建的D-S框架正是對微觀經濟學壟斷競爭理論的重大突破,也使之成為新經濟地理學的“四大法寶”之一。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痛點梳理

基于前文所述,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其教學痛點無法回避,必須進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其癥結所在”。經過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充分調研,結合從事西方經濟學教學科研的經歷和經驗,發(fā)現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可以數理為兩大痛點。

(一)學生對于微觀經濟理論普遍理解程度不深

學生對于關鍵概念的含義和經濟理論的經濟含義理解不足,尤其是理論假設條件的內容與合理性。諸如機會成本概念和帕累托效率等重要概念,這些充分體現經濟學理性人思維和社會福利分析思維的重要概念對于經濟學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不少學生的掌握僅僅停留在應對考試的瞬時記憶。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深度往往僅停留在幾個簡單數學公式的演算中,如在消費者行為均衡求解中,學生能夠由基數效應論和序數效應論分別求出最優(yōu)消費數量,但并不能理解序數效應論對基數效應論的理論前提的改變和進步,更不能理解顯示偏好弱公理和顯示偏好強公理中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行為相互推導的邏輯關系。另外,偏好和效用函數的關系理解不深刻,無法理解效用函數形式的正仿射變換除了簡化計算優(yōu)勢之外的經濟學本身的含義。

(二)學生對于微觀經濟學理論缺乏體系整體認知

在微觀經濟學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這樣一個突出的現象:許多在本科階段期末考試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研究生入學面試時仍然基本不具備經濟學的思維,不能夠有效利用所學經濟學知識來分析具體問題。經過課題組反復研究發(fā)現,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微觀經濟學的時候,一方面對于知識的記憶具有突出的碎片化特征,只是零碎地掌握微觀經濟學的知識點、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卻考出高分。另一方面,學生根本就沒有理解微觀經濟學的邏輯體系,對于概念定義機械記憶,對于微觀經濟學邏輯框架缺乏整體認識。大多數學生記住市場能夠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的結論,知道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結構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理論等內容,卻沒有形成微觀經濟學是如何闡明市場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邏輯論證,不清楚這些章節(jié)內容的邏輯關系。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痛點的四大根源剖析

(一)理論抽象與現實世界有距離,學生無法理解純理論對于現實世界的抽象

微觀經濟學具有突出的純理論特征。鑒于社會經濟現象的多變性和結構的復雜性,經濟學家們從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中抽離出最本質的內涵和變量之間最基本的相互關系。運用相對獨立于其他社會科學的范式,借助數學工具研究和分析基本經濟變量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社會福利的變化。相對于其他經濟管理類的課程,微觀經濟學更多體現出的是研究的理論平臺和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表現出更突出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因而,初學者接受起來需要清晰準確的理解其理論前提假設條件和理論內部的邏輯體系。從學生本身的情況來看,一方面,許多本科生剛剛經歷了封閉式管理的高中階段,缺乏對社會經濟現象足夠的觀察和思考,社會認知和生活常識略顯不足。另一方面,微觀經濟學理論的抽象特征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許多文科教育背景的學生在中學階段的抽象思維訓練相對不足,從問題層面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分析的理性認識往往遇到困難。

(二)經典案例與中國實踐有距離,學生缺乏直觀理解教學經典案例的土壤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經典案例,為學生接受微觀經濟學理論知識提供了大量優(yōu)質素材。但這些素材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普遍采用美國經濟社會的案例,有些國內知名的教材在案例選擇也直接從曼昆、薩繆爾森等學者編寫的《經濟學原理》、《中級宏觀經濟學》等知名教材的案例材料中引用過來。西方經濟學理論源于西方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踐,選擇的經典教材也無疑能夠作為準確闡釋西方經濟原理含義的載體。但是,東西方社會經濟制度的差異、社會文化的顯著差異會增加對于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社會經濟現實情況缺乏了解的本科生的理解。比如在消費者行為理論中的消費券常用于預算約束、預算集的解釋,也經常用來作為習題對學生進行訓練。在中國消費券發(fā)行時間晚、發(fā)行規(guī)模小,很多學生沒有機會接觸到。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發(fā)育程度提高,我國也有許多恰當準確的案例可以被選擇,便于學生直觀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有助于堅持“四個自信”,強化微觀經濟學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

(三)理論背景與理解能力有距離,無法形成經濟學思維

學生對于關鍵概念的含義和經濟理論的經濟含義理解不足,尤其是理論假設條件的內容與合理性。諸如機會成本概念和帕累托有效等重要概念,這些充分體現經濟學理性人思維和社會福利分析思維的重要概念對于經濟學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不少學生的掌握僅僅停留在應對考試的瞬時記憶。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深度往往僅停留在幾個簡單數學公式的演算中,如在消費者行為均衡求解中,學生能夠由基數效應論和序數效應論分別求出最優(yōu)消費數量,但并不能理解序數效應論對基數效應論的理論前提的改變和進步,更不能理解顯示偏好弱公理和顯示偏好強公理中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行為相互推導的邏輯關系。另外,偏好和效用函數的關系理解不深刻,就無法理解效用函數形式的正仿射變換并不重要,引入效用函數的目的在于利用嚴謹的數學推導和計算的優(yōu)勢。

(四)數學教學與學習需求有距離,容易挫傷學習積極性

本科微觀經濟學的學習要求具備一定的微積分、概率論以及線性代數基礎。在微觀經濟學經典的蛛網模型案例中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差分方程的知識,否則學生不能求解出市場價格的表達式,難以深刻理解蛛網發(fā)散和收斂的條件、以及蛛網模型變動的經濟學含義。在瓦爾拉斯證明市場體系的一般均衡時,缺乏必要的線性代數系數矩陣的知識,就不能理解瓦爾拉斯利用聯(lián)立方程的個數等于所求市場價格個數的邏輯不能求出各個市場均衡時的價格向量。另外,在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者行為理論中的效用最大化問題和利潤最大化問題都是約束條件下的極值問題。課程開設時間的錯配使得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缺乏必備的數學支撐,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此重視不足,易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挫敗感和抵觸情緒。

第2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5月23日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資源稀缺條件下社會經濟主體的決策與選擇問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微觀經濟學作為專門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稀缺資源有效配置的學科,已成為高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學生的必修課。這門課程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對培養(yǎng)學生經濟學特有的分析問題的思維和扎實的財經知識基礎、順利開展后續(xù)課程的學習以及提升實際工作的能力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對該課程的教學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已被諸多高校經濟學教師所關注。

一、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類、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它是一門特點很鮮明的課程。

首先,它的基礎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程的基礎性。微觀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提供了平臺。比如,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專業(yè)課,是對微觀經濟學中市場供求理論的深化和延伸;生產管理是對生產理論的深化。二是學生的基礎性。微觀經濟學一般都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在學生成長的歷程中缺乏對經濟活動的了解,學習該領域所需要的知識背景基本是空白狀態(tài)。從應試教育走出來的學生初次接觸到專業(yè)課程,總會出現畏難情緒。但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思想,讓學生有全新的思維方式理解經濟現象,解釋經濟問題,做出合理決策。三是教師的基礎性。微觀經濟學是一種“舶來品”,起源于對西方市場經濟的研究,故這門課程的原版教材或后翻譯過來的教材教師初次接觸時也感覺存在困難,并且大多數教師缺乏所教專業(yè)的實際工作經驗,所教授的內容只能停留在表面。

其次,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圍繞價格波動形成了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要素市場理論等。這些理論中結論的成立都包含有相應的假設條件,但往往這些假設又與現實不符,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與此同時,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出現諸多圖表、模型也讓數學基礎欠佳的同學覺得非常抽象。

經濟學是一門擁有強大的分析工具的學科,其分析方法和邏輯被其他社會科學,如法律、政治和社會學等廣泛借用,甚至在工科類專業(yè)其產品的推廣和銷售中也會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由于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如何學好、教好微觀經濟學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微觀經濟學教與學的困境

微觀經濟學作為高校經管類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普遍能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也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由于他們缺乏對社會經濟運行的認識,對經濟理論的理解、經濟現象的分析只能局限于自身有限的經歷,其抽象性和復雜性使得許多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在他們看來,該課程中所涉及的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等就像一堆支離破碎的理論塊無序地堆積在一起,同時課程學習中涉及的知識領域非常廣闊,如管理學、心理學等,學生越發(fā)覺得混亂和茫然。另外,數學已成為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微觀經濟學中很注重高等數學的運用,這對低年級的大學生來說無疑又平添了難度。同時,現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表現欠佳,很少有人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僅僅滿足于教師課堂所布置的習題,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而微觀經濟學的學了教材以外,還應該廣泛閱讀許多參考教材,并能適時地瀏覽精品課程網站,所有這些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難以做到的。

就教師而言,由于微觀經濟學較為抽象,尤其在大學授課過程中,缺乏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研究和選擇,還是采取以“講解為主、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其講授也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灌輸和死記硬背,學生只能孤立、零碎地知道微觀經濟學的各個理論。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有些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初始教學沒有勾勒出微觀經濟學整體框架結構,導致學生未能形成對該門課整體內容之間邏輯關系的認識,這樣就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另外,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教師應理論聯(lián)系實踐,多運用生活中的案例來討論、解釋微觀經濟理論。但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受閱歷所限,所使用的案例還是沿襲前人使用的,沒有創(chuàng)新也沒有聯(lián)系學生實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多方位設計,趣教微觀經濟學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提高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國家經濟發(fā)展,已成為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重心。微觀經濟學的教育也應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自我更新自我學習能力,從而使其具有持續(xù)的競爭力。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經濟學理論并不是一些現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結論。它不是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智力工具、一種思維技巧,有助于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微觀經濟學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經濟學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蕭伯納曾說:“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而要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就需要通過教師精心的設計,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

第3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理論應用;會計學領域

Keywords:microeconomics;theoreticalapplication;accountingfield

中圖分類號:F0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8)01-0187-02

0引言

微觀經濟學最早發(fā)源于西方,二十世紀初才漸漸傳入我國。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中心問題就是價格問題,并且主要研究個體或者個人的經濟行為。微觀經濟學對所有權狀況以及資源配置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并且在學術研究的深入下,微觀經濟學理論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實際的經濟問題當中,例如:會計、金融、人力資源等。當前,著重討論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1微觀經濟學理論研究

微觀經濟學又稱小經濟學,即所謂的個體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主要是研究以個體或者個人為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還深入研究了現代經濟社會中的市場機制和資源配置,并且提出了微觀經濟學理論對市場失靈的看法和糾正,積極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個體的經濟過程。總的來說,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就是使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理論、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等。

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其中包括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偟膩碚f,微觀經濟學的本質問題就是對于資源如何配置的問題,并且能夠解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科學的優(yōu)化配置,來盡可能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消費的欲望,從而提高人們在生產方面的作用。在微觀經濟學中,不論是消費者理論還是生產者理論都是根據資源優(yōu)化配置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市場理論也充分的證明了政府無形的手的有效性,同時也討論了市場失靈與政府的關系。在微觀經濟學主體中,主要包括了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等模塊,這樣分析就可以大體得出微觀經濟學的脈絡。微觀經濟學從資源稀缺的方面考慮,認為所有個體和單位的經濟行為準則都應該在充分利用有限資源的基礎上,并且使有限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優(yōu)化配置,從而獲得最大的效益。當然,要想獲得最大的效益也必須考慮個人和單位所需要的條件。在商品和勞務市場上,消費者及其家庭都要根據各種商品不同的價格來進行選擇自己適合及偏愛哪一種產品,在自己有限的收入的條件下,能夠有能力購買該商品,并且獲得一定的收益或者說能夠滿足自己一定的需求和欲望。消費者及其家庭對商品的選擇過程和結果都會影響商品的價格,而市場價格又處于一個波動的范圍,因此,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會對商品的生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各種商品及其勞務都是由廠商決定的,因此廠商是商品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就是在于利用最小的投資和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促進廠商的發(fā)展。一般來說,廠商的決策又會影響到生產要素,即生產要素在市場上的價格變動,從而間接的影響到家庭及個人的收入。不管是家庭和個人還是廠商都是根據市場的變化來執(zhí)行最終的決策,也是這種決策在市場上通過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最終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和作用,均衡市場價格,考察市場機制是怎么通過個體和單位來進行資源最優(yōu)配置并且取得一定的效益。微觀經濟學也是市場機制的經濟學,以價格變動為中心,稱為價格理論。除此之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政府是如何發(fā)揮其作用進行有效干預。例如:在經濟學歷史上,馬歇爾計劃,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和凱恩斯主義都充分的說明了政府的干預對市場機制的影響和作用。

2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2.1產權和市場失靈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根據上文所述,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中,市場理論在理想的假設條件下對市場資源進行最優(yōu)化配置,以便達到最大程度的收益。但是,在現實情況下,那些理想的假設條件往往是不存在的,所以市場機制也不能夠正常運行,也不能達到有效的資源配置,實現最大收益,同時也導致了生產資源配置的市場失靈。一般來說,最嚴重的市場失靈源于有限的資源不能配置和資源的產權不夠明確,產權理論的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表明市場機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條件就是明確產權,使產權能夠明確并且可以轉讓。產權是有效利用、交換、保存、管理資源對資源進行投資的先決條件。產權理論表明,私有企業(yè)的常人有權享有剩余的利潤,并且利用激勵機制去不斷提高企業(yè)的效益。沒有產權的社會是一個效率低下、資源得不到優(yōu)化配置的社會。當然,能夠保證經濟高效發(fā)展的產權具有明確性、專有性、可轉讓性、可操作性。

合理利用產權原理,能夠清晰分析出企業(yè)中會計造假的一定原因。從企業(yè)的產權關系來看,我國國有資產處于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下,整個企業(yè)沒有明確的投資主體,也沒有實現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tǒng)一,更沒有使資產、人、事之間進行合理規(guī)劃的管理。由于產權關系界限的模糊,綠色會計理念應運而生,所謂的綠色會計就是將會計要素記錄到會計報表中。綠色會計可以根據自然資源的特殊性,利用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等理論,采用成本和效益的分析法來進行會計表達。綠色會計的重點在于會計報表的記錄上,只有進行嚴格的綠色會計披露,才能有效的對企業(yè)的資本支出和收入進行記錄,并且綜合分析。

會計市場的交易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易,即會計信息的交易。會計市場出現市場失靈的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包括:會計信息的公共性;會計信息的外在性;會計信息的不充分性。其中,會計信息的公共性,就是指會計信息在一定范圍內屬于公共物品,可以供所與人使用的東西。會計信息的公共性在證券市場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另外,會計信息的外在性,也叫做外部經濟的影響性,是指一個經濟行為對其他的經濟行為造成的影響。最后,會計信息的不充分性是指市場機制提供的信息,對交易事項能夠有所幫助的信息要素。由于會計信息的特點和屬性以及市場本身所具有的不完善機制,就要求政府必須進入會計市場并且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彌補市場的不足,保證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

2.2委托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在會計學領域中,委托關系是從事某種活動而產生的一種契約關系。在經濟生活中,主體是人們,因此,在互相依存的經濟整體中,需要某一個決策者做出相應的決策并且彼此產生影響。而在經濟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委托關系。委托關系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與財務會計相關的委托關系;第二,是與管理會計相關的委托關系。在管理會計中,通過各個單位、成員和委托關系來充分發(fā)揮會計的作用。委托在會計理論中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表明了會計學在激勵機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對會計信息方面的能動作用,激勵問題在委托中處于核心地位,包括了對人的激勵,也包括了對委托人的激勵。只有在委托人和人之間進行合理的激勵,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雙方的經營成果,達到最大收益,實現雙方的共同目標;第二是在會計的相關制度中強調的風險分擔的重要性,委托具有分享原則,也就是委托人與人之間必須共同承擔風險和收益。但是,風險一般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很難被人們所預測或者控制,一般都是在人們完全沒有預測的情況下發(fā)生。所以,當委托人把經營風險交給人時,要積極調動人的熱情,不能對人實施壓力作用,使人心理發(fā)生變化。正確的做法就是使風險和收益之間達成科學合理的平衡。另外,委托關系在管理會計中的具體應用有責任預算的編制、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間接費用的分配、責任中心的業(yè)績考評??偟膩碚f,委托就是將左右著的資產根據其意愿和相關的條件委托給人經營,實質也展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事實。

3結束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穩(wěn)定發(fā)展,對經濟的學術研究力度也在不斷地加深,不管經濟是衰敗還是繁榮都屬于一種經濟現象,并且反映了一定社會的經濟程度和經濟發(fā)展狀況。學術領域間存在著相互交融的現象,對于不同的經濟情況和現象有著不同程度的融合和相互作用,在新形勢下,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作者:周一然

    參考文獻: 

[1]陳淑華.會計信息的經濟學分析[J].財會通訊,2010(06). 

[2]王鐵林.論會計信息質量研究與信息經濟學理論的借鑒與融合[J].財會研究,2010(05). 

[3]陳漢文,董望.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研究述評——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范式[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第4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高教界對實踐教學和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視。為了與國際接軌,中國的多數高校也紛紛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對實踐教學越發(fā)重視,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師也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就業(yè)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應用型本科教育成為各高校普遍的辦學定位,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因此,要改革以往的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注重地方特色,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微觀經濟學作為研究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以及其對經濟資源配置影響的一門科學,日益發(fā)揮著對社會經濟現象和活動的解釋和預測的功能,所以說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但仍有很強的應用性,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突出“應用”二字,提出了教學方法的改革思路。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分析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分析

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微觀經濟領域內的問題,研究對象為單個經濟,其核心問題是價格問題,研究的重點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及其對經濟資源配置的影響。從理論上講,微觀經濟學既是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經濟學其他研究領域的基礎。所以,它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從實踐上講,微觀經濟學理論既可以用于指導企業(yè)或消費者的決策行為,又可以用于指導政府的決策行為。因此,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2、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分析

(1)章節(jié)多,內容抽象難懂。從目前使用較好的幾本微觀經濟學本科教材來看,章節(jié)都比較多,如曼昆編著的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有22章,黃亞鈞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16章,岳賢平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15章等。從內容上看,以曼昆編著的教材為例,主要內容有:經濟學十大原理、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供求均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賦稅的代價、國際貿易、公共部門經濟學、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和微觀經濟學前沿等內容。大部分內容是對西方國家微觀經濟學發(fā)展過程中理論成果的總結,而且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采用公式、圖形和數學模型來闡述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比較抽象,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所以,大多數學生反映學起來費勁難懂。

(2)研究方法多,數學知識是基礎。隨著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不斷成熟,其研究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的態(tài)勢,如規(guī)范分析法、實證分析法、靜態(tài)分析法、動態(tài)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法、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但總體來看,還是以實證分析法為主,主要是大量運用數學模型及推理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自數學進入經濟學以來,它提高了經濟分析的水平,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而言,一是借用了微積分,尤其是偏導數和全微分等武器,提出了一般經濟均衡問題,創(chuàng)立了當今的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壟斷競爭理論等;二是借用了集合論與線性模型分析了相關的經濟學問題??梢姡瑪祵W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過程中,必須得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

(3)圖形多、曲線易錯亂。為了便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把經濟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通過理論假設,用圖形來直觀闡述。但該課程涉及圖形分析的章節(jié)比較多,而且曲線太多且有相似之處,學生在記憶時往往會產生錯亂的現象,要么記錯了曲線移動的方向,要么記錯了曲線的種類,導致在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時出現差錯。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強化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形成一種理念

十八屆三種全會以來,很多高校為了響應 “要加快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一精神,紛紛喊出了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實踐教學,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響亮口號,高校微觀經濟學課程也隨之改革。但從實際情況看,真正落實到位的高校很少,絕大多數高校只停留在口頭上,老師上課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沒有調動起來??梢姡瑧眯捅究圃盒5慕ㄔO,對于多數高校來說還沒有形成一種理念。

2、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沒有形成良好的實踐型教學團隊

從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高校擔任教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從高校畢業(yè)之后直接走進高校,缺乏對經濟學知識的實踐鍛煉,基本上沒有嘗試過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更談不上科學合理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了。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專門訓練,派教師到企業(yè)掛職鍛煉或到相關高校進行實踐培訓的也屈指可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實踐教學、對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至于說組建實踐型教學團隊更是紙上談兵。

3、教學手段和方法仍顯短缺和落后,沒有形成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一是高校多媒體教學設施短缺,不能滿足教師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二是目前的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其方式主要局限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學生早就厭煩了這種被動式學習的方式,根本不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因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再者,因章節(jié)多,課時偏少,老師需要趕進度,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或課堂討論。另外,據學生反映,有些老師準備的案例太長或太老,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興趣,即使參與其中進行課堂討論也是被逼無奈,應付了事??梢姡處煆谋举|上沒有真正把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

4、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薄弱,難以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一方面,為了應付各級評估檢查,院系簽訂了一批經濟學實踐教學基地,但簽訂的這些實踐基地大多數如同虛設,浮于形式,學生到這些基地實踐鍛煉的卻很少,有些實踐基地甚至每次只能容納一兩個學生進行實踐,不能滿足大批學生的實踐需要。另一方面,我國企業(yè)改制后管理者有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對于沒有任何經驗的在校學生,拒之門外,再加上和專業(yè)相關的實踐基地少之又少,總體上不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5、考核方式單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考試方式一般采用閉卷考試,題型主要有單項、多項選擇題、概念解釋題、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等,案例分析類的題目比較少見,這些題目主要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而對于學生如何根據所學理論結合實踐進行判斷、分析的考察甚少。因此,對于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鍛煉,沒有達到應用型本科教學的預期效果。

四、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

1、加大宣傳,讓師生認識到微觀經濟學實踐的重要性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政府的許多決策如果能夠科學地運用微觀經濟學知識,就會減少決策的盲目性;對于企業(yè)而言,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理論、彈性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與收益分析、市場結構理論等等對于企業(yè)進行生產經營決策更具有指導意義;對于消費者來說,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可以指導他們的選擇行為。因此,要通過大力宣傳,讓師生都認識到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動。

2、注重教師實踐經驗的培養(yǎng),創(chuàng)建實踐型教學團隊

一是要讓微觀經濟學的教師去企業(yè)掛職鍛煉,積累實踐經驗;二是要實行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活動,讓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幫助實踐經驗缺乏的年輕教師;三是組織微觀經濟學的相關教師進行專門培訓,通過培訓,掌握實踐教學的方法和能力;四是要創(chuàng)建實踐型教學團隊,團隊成員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形成科學合理的實踐型教學隊伍。

3、豐富和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確保經濟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為了改變單純的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高校應配齊多媒體教學設施,滿足教師在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以增強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應靈活選擇案例教學法、素質拓展法、幕課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以便微觀經濟學理論能夠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和經濟學原理相關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通過課堂討論,剖析現實經濟問題,揭示經濟現象隱含的本質內容,吸引學生認真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剖析問題的能力。例如針對禁毒還是教育能夠減少與相關的犯罪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禁毒和教育對犯罪產生影響的案例,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做出判斷,教師通過講解和點評讓學生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通過案例教學,理論聯(lián)系了實際,進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2)素質拓展法。素質拓展起源于國外風行了幾十年的戶外體驗式訓練,通過設計獨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的戶外活動,培訓人們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精神,是一種現代人和現代組織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經濟學的內容設計一些富有思想性、挑戰(zhàn)性和趣味型的活動,通過團隊合作和理論指導,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精神。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對當地經濟的促進與影響這一主題進行素質拓展,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自我實踐,展開調研,收集資料,分析大眾創(chuàng)業(yè)與創(chuàng)新對地方經濟所作的貢獻,通過素質拓展,理論聯(lián)系了實際,達到預期的效果。

(3)慕課教學法。慕課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fā)模式,它發(fā)展于過去的那種資源、學習管理系統(tǒng)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tǒng)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fā)模式。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所有的教學資源全部共享到網絡上,讓學生自學,而教師要在每周組織開展經濟學相關的研討話題,要求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研討問題,充分解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疑問。如教師可以布置煙草壟斷行業(yè)的討論話題,讓學生課下學習、思考,在每周一次的研討會上,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有疑問的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老師在現場可以幫助解決問題,通過研討,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達到預期的效果。

4、加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確保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大學生要進行實踐教學,必須想方設法拓展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一是要簽訂和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相關的實踐基地,不能光強調數量,更要注重質量;二是要維護好現有的實踐教學基地,要經常性地和基地的負責人溝通交流,盡量請基地負責人(企業(yè)的領導)來學校講學,或帶學生到企業(yè)進行短期的實踐;三是鼓勵教師與企業(yè)共同研發(fā)科研課題,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高。

5、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確保成績評價體系科學全面

第5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1.課程教學特點。微觀經濟學屬于經濟學,從經濟學學科的一般特征來看,其課程的核心就由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組成。并且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目的是為了研究個體的經濟行為以及相關要義,因此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而正是在微觀經濟學中,需要將不同個體的經濟行為聯(lián)系起來,因此也導致這一門課程需要具備一定的思維抽象能力,通過建立虛擬的條件來運行經濟行為模式,從而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建立起一種科學的理論框架結構。并且,經濟學在實際操作中與很多數學理論息息相關,因此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需要和數學緊密聯(lián)系,通過運用數學模型來反映經濟行為,以此了解不同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在運用數學方法的過程中,由于經濟學本身與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也需要運用多種方法來分析不同的經濟行為,從而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經濟學中的不同理論、原理等等。2.教學存在的問題。首先在教學內容上,從目前我國高校中微觀經濟學課程開設狀況來看,最主要的問題仍舊是過于重視理論講述,忽視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往往將大部分精力用在講述各種理論之上,而學生是否真的理解透徹這些理論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并且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看,現代經濟學中的很多著名理論和著作都來源于西方國家,而這些理論和著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都是基于西方的歷史以及社會制度,但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點,沒有把我國的基本國情與這些經濟學理論結合起來,只是片面的介紹各種經濟理論。在教學方法上,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式基本采取教師講述,學生學習的模式。這種授課方式固然可以將各種經濟理論的核心內容展現給學生,但由于這些內容本身深奧枯燥,這就導致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低下。而一般的考核模式就是采取期末考試,難以測驗出學生的真實應用能力。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對傳統(tǒng)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方式改革已經成為很多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微課的一般特征分析

1.微課的基本概念。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由美國教育工作者在2008年提出,其基本的理論是認為應當把微課作為一種框架型的知識架構,給學習者提供一種學習思路,告訴他們需要注意學習哪些知識點以及怎樣學習,而教師在一旁給予相應的指導和監(jiān)督。伴隨著社會發(fā)展速度加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面臨著現代化的沖擊,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亦是如此。在以電子計算機等技術為基礎之上發(fā)明的微課,已經受到很多學校的青睞,并逐步引用到教學過程之中。根據目前的微課發(fā)展狀況,我們發(fā)現其主要有以下幾大特征。2.微課的基本特征。教學時間縮短,內容短小精悍。我國現代大學中課堂時間一般控制在45分鐘左右,而微課課堂時間在一般情況下最多不超過20分鐘??茖W研究表明,這種看似時間較短的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加細致化的學習相應的知識點,增加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由于學習時間的縮短,必然要求微課在具體的課堂內容上必須短小精悍,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分鐘左右的課程教學,但相對于其他教學內容來說更加側重于重點、難點知識的教學,并且可以通過移動儲存設備存儲,便于攜帶和傳播。課堂情景化教學。微課在教學設計中其最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微課教學往往會營造情境教學,簡言之就是將課堂環(huán)境模擬成與教學內容想符合的情景。例如對于管理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在一些微課教學中可以將課堂布置成公司、企業(yè)的會議室或者是生產車間的樣子,讓學生真實感受到課堂教學內容,鍛煉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除此之外,從微課自身的內容特征來看,微課資源具有模塊化和半結構化特征。微課不是把所有的知識點一次性錄下來,而是有針對性的,將教學資源有效組合,形成具有模塊化特質的資源包,而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來選擇相應資源。并且微課資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微課資源進行適當修改,在教師點評的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修改,因此微課資源也具有半結構化的特征。

三、基于微課資源建設之上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

從目前高校中微課發(fā)展狀況來看,很多學校都已經引進了微課資源,但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很大問題。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仍然占主流,微課只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存在。筆者認為,在日益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的沖擊下,對于管理學專業(yè)學生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來說,與時俱進,引進微課資源,進行微課教學時很有必要的。首先,應當從整體上規(guī)劃,有效的建設微課資源。對于國內教育界來說,微課資源建設起步較晚,尤其對于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來說,知識點重難點很多,為了增加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應當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的微課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來構建一個完善的微課資源平臺。其次,應當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的作用。微課不僅需要學生在課堂中實踐,高??梢园盐⒄n資源上傳到專門的網站之中供學生下載學習,而這些資源也需要及時更新,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最后,培養(yǎng)專門微課人才。微課資源建設,不僅僅需要有經驗的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解,更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影像資源的后期制作、剪輯、修改,網站的日常維護等。因此高校需要針對這一點,培養(yǎng)專門的微課建設人才,組成微課建設團隊。對于高校中管理學專業(yè)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來說,建立微課資源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原有的資源庫中篩選出精華部分,進行后期的剪輯成為精品微課資源。二是根據現有情況,組織相關人員針對課程標準,重新選擇課題,制作新的微課資源,以滿足日益發(fā)展的學科需要。

四、結語

第6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1.高等數學為基礎所引致的困境

微觀經濟學的內容中涉及較多的高等數學知識,是導致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者行為理論中涉及到微分知識,而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中需要運用到積分知識進行求解;在成本論中,介紹短期總成本的七種類型曲線關系時,涉及大量的微分計算;在介紹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實現問題時,涉及高等數學中極值問題的求解。多數高校的微觀經濟學課程都是在大一下學期開設,此時高等數學還沒有學完,正在同步進行。由于大學的學生方式和高中已經截然不同。大多數學生本身在高等數學的學習中已經遇到了許多困難,而微觀經濟學是相當于對高等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因此,對于學生而言更是難上加難。

2.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實際案例

結合微觀經濟學分為初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和高級微觀經濟學三個不同的難度層面。初級微觀經濟學主要側重于對理論知識實際應用的闡述,而高級微觀經濟學則側重于對微觀經濟學理論的數理驗證,中級微觀經濟學界于兩者之間。其中,在學術界,初級經濟學和高級經濟學的劃分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由此,也造成了教師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對兩者之間的界限拿捏不清。如果,過于偏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與現實的結合,必然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難度。比如,在微觀經濟學第三章關于收入效應、替代效應的課程講解中,涉及三種不同類型商品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的介紹。如果完全從理論角度運用幾何圖形進行介紹和分析,再加之引入一個補償預算線,學生們肯定一頭霧水。但是如果每一種類型的商品都舉出相對應的商品進行對照講解并且和前期學習過的需求法則等相關理論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則會讓理論真正的融入現實生活,從而增進學生的理解。

3.學生缺乏主動性經濟學的學習

在吸收課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學會靈活掌握知識及與現實的結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學生對經濟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概念掌握程度還算可以,但是不懂得如何靈活應用。實際上,大學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擺脫中小學的被動式學習思維,在學習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然而,在大學期間,課堂教學只是整個大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課外時間的合理調配尤為重要。而且,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融匯貫通更為重要。

二、提升微觀經濟學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增加案例式教學微觀經濟學中大量的圖、表及數學推導

令初學者望而卻步。而案例式教學利用典型、生動的案例素材,拉近了學生與抽象理論之間的距離,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綜合運用例導式、例證式、例說式等不同的案例式教學模式。并且,在的案例式教學中應注重多引入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與專業(yè)相關的案例。如在談及機會成本的概念時,可以和學生共同探討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是什么、是多少的問題。

2.鼓勵教師參加社會生產實踐鍛煉

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引入恰當、易懂的經濟學案例,并不是因為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不足,而主要是因為實踐經驗的相對欠缺。經濟學理論來源于現實的經濟生活,在學習過程中,自然也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在大學的課堂中,往往具有實踐工作經驗的老師更受學生的歡迎。因為,他們能夠將課本的知識與生產、生活實踐實現有效的結合。作為高校,應大力提倡教師參加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在高校校企合作過程中,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與企業(yè)的合作中。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為企業(yè)提供經濟咨詢或承擔企業(yè)的招投標課題等方式與企業(yè)進行實質性的合作。從而,即為企業(yè)解決了實際問題又提升了自身的實踐素質。如此,在課堂教學中,將自身的企業(yè)實踐融入到知識的講解中,從而更有說服力。

3.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教學課時的有限,所以單純依賴于導師的單方面講解是遠遠不足的,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中應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出一些主題和案例先不講解,由同學們共同討論、各抒己見。如在介紹市場失靈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根據字面意思闡述一下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并舉出相應的案例;另外,布置一些課外作業(yè),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在課余時間,學生多瀏覽新聞、期刊和報紙,從而增進對現實世界的了解。并且,逐步學會用理論知識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為了形成激勵機制,對主動性強的學生,可以通過平時成績給予鼓勵。

4.引入先進的教學方式的教學手段

第7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微觀經濟學》 教學改革 民辦高校理論課

一、充分了解課程的特征與學生的特點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征。

《微觀經濟學》是高等院校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目的是向學生介紹現代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構架和分析邏輯,并使學生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觀察、分析和解釋現實生活中簡單和典型的經濟現象和問題。它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征:

第一,內容晦澀。對于初學《微觀經濟學》的學生,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介紹學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一方面這些規(guī)律屬于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可以在實驗室內再現,學生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于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而該課程十分抽象。另一方面,這些理論的總結是以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為前提的,與我們國家的國情背景、市場經濟發(fā)展現狀、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方式及假設的條件均有區(qū)別,使學生在理解這些理論時有一定的難度,晦澀的內容很難讓學生提起熱情。

第二,研究方法多?!段⒂^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微觀經濟個體的運行規(guī)律和原理,主要知識點涵蓋供需理論、彈性理論、效用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和分配理論等內容,涉及很多研究方法,如實證與規(guī)范分析、均衡分析、數理公式推導、圖表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在短短的32至48課時的課堂上要學習這么多的研究方法,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同樣也對教師的總結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

第三,數理知識要求高?!段⒂^經濟學》中會運用大量數理分析,比如在彈性理論中必然會涉及公式推導,在成本理論中必然會涉及數理公式和圖表分析,等等。這對于像西安外事學院這樣級別的本科生而言,數理難度較大,增加了該課程的學習難度。

(二)授課對象的特點。

民辦高校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學習的自制力弱。民辦高校的學生普遍都是在中學求學階段就表現出學習上缺乏自制力。面對大學求學階段中艱澀的理論課,他們很難有良好自制力集中精力聽45分鐘課。如果學生不能精力集中,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容易唱“獨角戲”,這一點一直讓從事一線微觀經濟學的教師感到十分苦惱。

第二,社會參與意識強。很多民辦高校的學生家庭有較高的經濟收入,家庭有能力和意愿支持他們在校期間從事一些小規(guī)模經營活動,有的學生會投資股票、購買基金,有的學生在校期間經營一些實體小店或開網店,對現實經濟社會的熱情超過課堂上的熱情,他們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目的與其他類型的學生大有不同。

第三,數學基礎較薄弱。商科類的大多學生都是文科生,他們在中學求學階段的數學基礎就不理想,更不用說《微觀經濟學》的數學基礎要求是高等經濟數學,看到課本上大量的公式和圖表,他們都會感到恐懼,因而從一開始就缺乏對該門課程的信心。

第四,求學的目的不同。民辦高校大多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甚至有的家庭在學生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已經為其想好畢業(yè)后的出路,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和家庭的求學目的不單純,導致學生基本都是為了文憑才來上大學,一般都是學校里較難管理的學生,甚至這樣的求學態(tài)度還會在學生中有傳染性,給教師的教學和負責學生管理的教師都造成很大的壓力。

二、關于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讓學生參與進來。

理論課堂講授中讓學生參與進來,這一點很重要。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帶動學生進行主動思考,也能讓沉悶的課堂歡樂起來。例如在講影響需求的因素的時候,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影響因素有“收入”、“其他商品價格”、“偏好”等,學生就未必會思考這些因素究竟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但如果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以親身經歷考慮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對某商品的購買行為,那么學生就會主動思考這個問題,也會發(fā)現原來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就在自己身邊,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遙遠和深奧。

(二)教學中引入案例,解釋要深入淺出。

多年一線的教學實踐證明,枯燥的微觀經濟學理論中引入案例有良好的效果。教師在講完某個知識模塊后,提出與該理論相關的案例讓學生自由討論,鼓勵大家表達觀點,最后再加以總結。例如在講到“彈性理論”時,提出為什么我們平時見不到鹽做促銷,讓學生討論什么樣的商品可以進行薄利多銷。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彈性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加入案例討論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注意所選的案例要貼近實際,讓學生容易理解,避免復雜的案例,能夠說明問題即可。另外,也要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案例的討論。如果學生討論中發(fā)生偏題,教師就應及時糾正并給予引導;如果能進行分組討論,并對積極參與的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案例教學會更受學生的歡迎。

(三)改進教學手段。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有能力采用多媒體教學,有的教室巨大的投影幕布完全遮擋黑板。這種純粹地依賴多媒體授課方式,雖然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更多的信息量,但是學生會如走馬觀花般僅僅是看著畫面頻繁變化,不容易做到前后連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建議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的黑板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銜接前后知識。

其次,通過播放社會熱點問題的視頻與所學知識點串聯(lián),也是不錯的方式。教師講完理論部分,可以利用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截取視頻中的重點部分給學生觀看,如《財經郎眼》、《經濟半小時》等視頻??赐暌曨l后,讓大家結合視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就視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

最后,加強習題練習。通過做習題可以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并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習題練習可以使學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糾正學習中的錯誤,鞏固所掌握的知識。

(四)教師要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

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微觀經濟學進修班和研討會,與其他教師多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系統(tǒng)而深入地學習西方經濟學理論,了解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和進展情況,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技巧,交流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心得。

(五)考核方式靈活化。

目前民辦高校的期末考核方式基本是分為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為了減輕學生期末考試的壓力,為了改變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是為了期末考試才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式,在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的占比上可以做適當調整,比如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各自占比百分之五十,在試題的內容上也可以做適當變化。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提問、個人作業(yè)、小測試、小論文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這樣可以鍛煉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緩解期末筆試考試的壓力。在期末考試試題內容上應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邏輯計算能力,減少死記硬背的題目,增加分析討論題和計算題的分值。

(六)教學管理部門需要改進。

《微觀經濟學》是一套龐大的理論體系,如果要求教師在50課時以內講授全部的知識模塊,那么難度是較大的,講課必定是倉促的。但是很多高校對該課程的課時都在逐漸減少,導致從事微觀經濟學教學的一線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也難有時間和精力安排富有互動性和生動性的思考和討論,難免使學習陷入無趣和繁瑣。

第8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微觀經濟學;實驗經濟學;行為經濟學

0引言

構筑于經濟理性與均衡分析假定之上的傳統(tǒng)經濟學通常被視為一門不可實驗的學科。正如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在著名的《經濟學》(SamuelsonandNordhaus,1985)中所說:“可控性的實驗室是測算出經濟規(guī)律的一種可行方法,然而,經濟學家們還不能像化學家或生物學家那樣做受控實驗,因為控制其他重要因素對經濟學家來說并非易事。所以總的來說,他們只能是像天文學家或氣象學家那樣,滿足于觀察而已[1]?!比欢S著人類經濟活動的日趨復雜與多樣性,對經濟世界的認識同樣也在不斷更新和提高,以新古典理論為核心的主流經濟學同樣受到了來自現實經濟世界的各種沖擊與挑戰(zhàn)。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DanielKahneman和VernonL.Smith教授,標志著實驗方法和實驗經濟學已經被主流經濟學界認可,從而推翻了有關經濟學研究不可實驗的論斷。隨著產業(yè)組織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和博弈論等經濟學新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的出現,許多經濟學家開始嘗試用實驗方法來認識多重選擇的不同均衡結果,相關的實驗技術也隨之發(fā)展起來,經濟學開始步入了實驗時代[2]。在實驗方法進入經濟學研究視野的同時,實驗在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實驗、分析實驗等環(huán)節(jié),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抽象的理論,也可以親自證實或證偽理論,加深對經濟學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引發(fā)學生對經濟理論與現實經濟問題的思考。微觀經濟學作為我國當前經濟與管理類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長期以來一直以理論教學為主,是否可以將目前流行的實驗方法引入教學當中?如何讓學生鞏固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對專業(yè)知識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進而提高其綜合專業(yè)素質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本文從實驗經濟學與行為經濟學的視角出發(fā),對微觀經濟學為何要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領域以及基本原則等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對未來經管類專業(yè)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1微觀經濟學為何要進行實驗教學

19世紀70年代初,英國經濟學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經濟學家萊昂·瓦爾拉斯和奧地利經濟學家卡爾·門格爾提出主觀效用價值論和邊際分析方法,對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和生產費用價值理論提出了質疑和否定,掀起了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邊際主義革命”,隨著19世紀末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代表作《經濟學原理》出版,標志著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形成,這也為現代微觀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新古典經濟學在繼承古典經濟學有關自利經濟人假說的基礎上,通過定義一個更加清晰化、統(tǒng)一化的具有經濟理性的行為個體,將數理方法引入到經濟學研究框架之中以強化經濟學理論推理的嚴謹性,建立起了一套描述個體經濟決策行為的理論和均衡分析體系,使經濟學的研究建立起了統(tǒng)一的分析范式[3],也形成了以消費者行為理論、企業(yè)生產和成本理論、要素價格理論、市場結構理論和一般均衡理論為主體的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然而20世紀中后期以來,隨著現代經濟理論的發(fā)展和演變,經濟學研究領域逐漸超出了傳統(tǒng)經濟學的范疇,作為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假設和分析方法也日益遭到人們的質疑和挑戰(zhàn)。主流經濟理論受到挑戰(zhàn)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所基于的理性選擇假定暗示著決策個體或群體具有行為的同質性(均是最大化的自利行為)。這種假定由于忽略了真實世界普遍存在的事物之間的差異特征和不同條件下認識的差異性,意味著作為基本理論前提的理性人假定在這種情況下是失效的,導致了主流理論的適用性大打折扣[4]。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行為經濟學將個體行為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納入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將理性假定下個體行為的同質性作為異質性行為的一種特殊情形,增強了對新問題和新趨勢的解釋和預測能力[5]。此外,在傳統(tǒng)經濟學的研究體系中,理論假說也需要通過數據進行實證檢驗來判斷真?zhèn)?。通過觀察現實發(fā)生的經濟現象,從中獲取實地數據是傳統(tǒng)經濟學研究的主要數據來源。而實地數據獲取的不可重復性、缺乏可控性和難度較大等特點使傳統(tǒng)經濟學很難獲得理論驗證所需的全部有效數據,影響了經濟理論對現實的解釋能力。將實驗作為科學研究方法引入經濟學后,利用可控制性和可重復性的優(yōu)勢,彌補了經濟學實證方法的缺陷,豐富了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經濟學實驗在擴展理論、檢驗理論以及發(fā)現新理論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大拓寬了經濟學的研究領域。

同時,在經濟理論的教學方面,課堂實驗也發(fā)揮著傳統(tǒng)理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作用。構建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上的微觀經濟學這門理論經濟學課程,由于基礎理論本身具有抽象的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采用的是靜態(tài)分析方法或比較靜態(tài)分析方法,講授過程中充滿了大量的數學模型和公式,導致學生面對理論講授倍感抽象和晦澀難懂,而且這些運用數學知識推導出的結論雖然在理論上符合邏輯,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得不到驗證或與實際不符,理論與實際的脫離使學生只能應付于相關結論的機械性記憶,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運用相關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實驗的方法則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實驗方法在理論教學中的運用,能夠讓學生“親身經歷”理論所闡述的經濟運行,親自去證實或證偽一個理論,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無論是從微觀經濟學學科自身的發(fā)展趨勢還是從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來看,將實驗引入到微觀經濟學課堂中都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2實驗教學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領域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系統(tǒng)介紹實驗經濟學的文獻和專著大量涌現,實驗經濟學逐步形成了一套嚴格的規(guī)范和標準,實驗方法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科學其他領域的研究之中。根據AlvinRoth教授的說法,實驗方法主要用于3個方面:“與理論家對話”(speaktotheorists),“尋找事實”(searchforfacts),“在君主耳邊低語”(whisperintheearsofprinces)[6]。這3種情況,分別代表著實驗方法在檢驗已有的經濟理論、發(fā)現新的理論和為公共政策決策提供參考等方面的作用。此外,實驗還有一個重要的應用就是在經濟學教學領域。最早的有記錄的經濟學實驗可以追溯到1948年張伯倫在哈佛大學課堂上進行的市場供求實驗,引起人們對經濟學教學中應用實驗方法的興趣?;仡檶嶒灲洕鷮W的發(fā)展歷程,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和發(fā)展主要集中在3個領域的運用:市場理論、博弈論和個人選擇理論。因此實驗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堂中應用也主要集中于這3個領域。

2.1市場實驗

市場理論實驗是西方經濟學家進行的最早的一類經濟學實驗。1948年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張伯倫報告了他的第一個市場實驗。他在哈佛大學的課堂通過讓學生填寫標記著價值和成本的紙牌,導出了這一市場的需求和供給函數。在這個實驗中,參與實驗的學生被允許在教室自由活動,并以分散化的方式與其他人協(xié)商。盡管市場結構是競爭性的,但是張伯倫發(fā)現實驗交易的數量大于由供求曲線相交所確定的均衡數量,實驗結果顯著地偏離了競爭性市場的預測[7]。此后,以學生身份參加這次實驗的弗農·史密斯對實驗方法產生了極大興趣。他認為張伯倫讓學生在教室四處走動所發(fā)生的分散化交易不是檢驗完全競爭理論的合適制度環(huán)境。為此史密斯設計了一個“雙向拍賣”實驗制度作為替代方案,他證明了這樣的市場能收斂到有效的、競爭性的結果。此后市場實驗的方法除了被廣泛應用于產業(yè)組織有關問題的研究,還進一步延伸到了勞動力市場、國際貿易市場和證券市場等領域,成為經濟學實驗中最為成熟的領域之一。

從微觀經濟學教學的角度來看,市場實驗主要可以應用于微觀經濟學市場結構理論這部分教學內容,通過開展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寡頭壟斷市場等課堂實驗,讓學生扮演廠商和消費者,在課堂模擬不同市場結構的交易過程,親身體驗不同市場結構下廠商的決策行為模式,感受和認識供求機制相互作用形成市場均衡的過程,發(fā)現不同市場結構之間的異同,通過實驗來驗證理論模型的結論,加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2.2博弈實驗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或游戲論,隨著博弈理論在經濟學研究中地位的日益突出,實驗方法的運用也日益受到重視,這是因為實驗方法能夠用于檢驗博弈對局人的真實行為,并對博弈理論的預測能力和適用范圍進行評價和界定。實驗經濟學家將博弈規(guī)則轉換為環(huán)境和制度,通過觀測實驗被試對象的決策行為來檢驗博弈理論對均衡預期的正確性[8]。囚徒困境、最后通牒、公共產品是實驗方法在博弈論領域運用得最多的3個方向。此外,隨著維克里在1961年第一個用博弈公式解決了獨立私人價值拍賣模型,拍賣理論引起了越來越多博弈論研究者的關注,而史密斯首次通過實驗的方法檢驗了這些拍賣理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直接參與博弈游戲親身感受囚徒困境這一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加強學生對占優(yōu)策略、納什均衡等概念的感性認識。還可以通過模擬“最后通牒博弈”的實驗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參加博弈實驗,進一步加深對理性人假設的認識,發(fā)現理性人假設的不足,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的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遠非主流經濟學所謂的“理性經濟人”所能涵蓋,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學生拉近經濟學理論與實際的距離,避免經濟學成為遠離現實的“黑板經濟學”[9]。

2.3個體選擇實驗

傳統(tǒng)經濟學的完全理性和自利性假設的邏輯推論,是個體能夠在穩(wěn)定偏好下合理利用掌握的信息來預估選擇結果及各種可能性,然后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但在現實中,個體的選擇和決策往往與這些假設是不符的。由于個體偏好在自然環(huán)境中很難被觀察到,因此以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為代表的非主流選擇理論開始通過實驗的方法對個體選擇中經常出現的非理性行為進行分析,這類實驗多指不確定或風險情境下的個體偏好選擇問題的研究,主要針對所謂的“預期效用理論”而展開,實驗形式大多為“彩票”(lotteries)選擇實驗[10]。在個人選擇實驗中比較著名的實驗有阿萊(Allais,1953)設計的“阿萊悖論”實驗、Lichtenstein和Slovic(1971)發(fā)展的有關“偏好逆轉”的實驗,以及Kahneman和Tversky(1979)有關“前景理論”的實驗[11]。因此,在中高級微觀經濟學的課程中可以通過模擬上述有關個體選擇行為實驗來驗證期望效用理論。讓學生參與實驗做出不確定條件下的個體決策,驗證、比較實驗結果和期望效用理論之間的偏離,進一步思考期望效用理論存在的問題。

3實驗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應用的基本原則

經濟學實驗不同于自然科學的實驗,它通過選擇真實的行為人在模擬的實驗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因此實驗需要在程序、激勵等方面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以實現實驗設計的可控制性和可重復性目標。弗農·史密斯通過總結大量的實驗設計的成功經驗,在1967年提出了價值誘導原則這一實驗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為了確保經濟實驗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他認為實驗設計必須滿足顯著性、支配性、隱私性與報酬的單調性等原則[12]。而實驗的方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應用到經濟學的課堂中,雖然實驗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不如研究型實驗要求的那么嚴格,但是同樣需要遵循這些經濟學實驗的基本原則。除此以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遵循正確處理輔課堂實驗與實驗室實驗、驗證型實驗與設計型實驗以及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關系等基本原則。

3.1價值誘導原則

價值誘導原則的核心是把實驗被試者置于同真實市場交易相似的模擬實驗環(huán)境中,在合理的實驗機制設計下,通過為被試者提供真實的物質激勵,考察其在物質激勵下的經濟行為,而將非經濟方面的影響減小到最低的程度,這也是實驗經濟學同心理經濟學和其非實驗經濟學的重要區(qū)別[13]。在開展經濟學實驗時,要使具有不同特征的被試者能夠像真實的經濟人一樣做出行為決策,就需要采用價值誘導原則。在實驗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的報酬(這種報酬既可以是貨幣獎勵,也可以是本身沒有內在價值的物品或服務,只要是被試者渴望得到的就行)實現對實驗參與人的控制,誘導實驗參與人發(fā)揮被指定角色的特性,使其個人先天性的特性盡可能與實驗無關。使用報酬手段誘發(fā)實驗參與人的特征應滿足單調性、顯著性、占有性3個條件。此外在實驗中一般要求對每個實驗參與者的所獲報酬保持隱私性,實驗者可以通過密封的紙條等方式讓每個被試者只知道自己從每一次行為決策中所能獲得的報酬。可見,價值誘導原則不僅是實驗經濟學在實驗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而且在課堂實驗教學中也同樣適用[14]。在微觀經濟學的課堂實驗中,除了可以使用一定的貨幣和物質報酬外,也可以使用本門課程的分數來作為激勵手段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做出決策。

3.2正確處理課堂實驗與研究型實驗的關系

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進行實驗教學時,首先要認識到經濟學課堂實驗和研究型實驗的差別。研究型實驗主要是通過受控實驗對已有的經濟理論進行檢驗或通過實驗發(fā)現經濟規(guī)律。而課堂實驗的目標在于教學,因此需要從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出發(fā)來設計實驗,根據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條件以及不同層次的實驗對象,制定明確的實驗目標,確保實驗方法、實驗制度、實驗激勵等環(huán)節(jié)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保證課堂實驗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并取得明顯的實驗效果,從而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

3.3正確處理課堂紙筆實驗與實驗室計算機實驗的關系

將實驗的方法應用于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簡便易操作的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經濟學原理。這種互動性很強的教學手段改變了過去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單向信息流動的狀態(tài),形成了師生互動、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的雙向交流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實驗工具來看,經濟學實驗主要可以分為紙筆實驗和計算機實驗兩種類型。在實驗經濟學發(fā)展的早期,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所有的實驗都是在教室或實驗室中通過紙、筆、黑板、時鐘等設備來進行。這種紙筆實驗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實驗工具簡單,操作簡便,對場地沒有特別要求,在教室中就可以進行實驗,作為一種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實驗開始依賴于計算機進行[15]。計算機實驗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提高實驗效率,通過使用計算機,被試者在進行決策和選擇時只需要填寫某個數字或者點擊一下鼠標即可完成,實驗結果也會迅速在計算機屏幕上精確地顯示出來。由于計算機實驗的進行一般需要在專門的標準實驗室來完成,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安排單獨的課時來進行實驗或者設置微觀經濟學的配套實驗課程(根據專業(yè)的不同,也可以在高年級開設實驗經濟學課程)。

3.4正確處理驗證型實驗與設計型實驗的關系

依據教學目標的高低和學生層次的不同,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開展實驗教學時可以將實驗分為驗證型實驗和設計型實驗兩種類型。驗證型實驗側重通過對課本上的經濟現象、經濟理論等進行驗證,使學生通過實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彌補對經濟理論和現象感性認識的不足,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是經濟學實驗教學中最為普遍的類型。但這種實驗形式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依賴性,只是被動的跟著老師的安排走,不利于鍛煉學生的獨立操作和思考能力。設計型實驗是在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經過系統(tǒng)歸納并掌握了較強的實驗技能后,只給出實驗題目和要求,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實驗研究。設計型實驗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實驗查閱文獻、觀察現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得到全面訓練和提高。設計型實驗作為實驗教學的高級形式和階段,比較適用于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學。

3.5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關系

教學方法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它不僅反映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理解與興趣。作為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來說,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理論教學的目的在于夯實學生的經濟學基本理論功底和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驗教學則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判斷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經濟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但是又不能脫離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是依存于理論教學的教學手段,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實驗教學同樣如此。實驗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或教學手段,與課堂理論教學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相互發(fā)展的關系。因此,只有建立科學合理并能給予實驗教學以充分重視的經濟學教學體系,才能全面完成培養(yǎng)高素質經濟學人才的教學目標。

第9篇:微觀經濟學的特點范文

一、高職經濟學教學的現狀

由于高職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不符合高職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學以講授法為主,忽視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教學學時安排不足,導致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對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低落。此外,由于高職學生在高中階段缺乏經濟學常識的積累,陌生的經濟學概念使大部分高職學生對這門課程望而生畏。(一)教材缺乏本土元素。經濟學教科書是普及和發(fā)展經濟學教育的基石。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經典著作《經濟學》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流傳甚廣。與其他國家多樣化的經濟學教材相比,我國高職經濟學教材大多是通過翻譯、壓縮國外原著來編寫,陳述晦澀的經濟學原理,缺少情景案例,不利于學生把現實經濟生活與經濟學原理進行直接的聯(lián)系、建構整合信息,學生對經濟學知識感到索然無味。(二)學時安排不合理。高職經濟學課程一般要求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學時為48~72不等。迫于在較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大量經濟學知識的教學任務,教師大多采用講授法,通過解釋概念、推導公式、描繪曲線來闡明經濟學概念和規(guī)律,讓學生進行被動性的接受學習。(三)高中、高職經濟學知識體系出現斷層。我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結合時代特征來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經濟學部分共有《經濟生活》和《經濟學常識》兩本教材?!督洕睢分v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消費、分配理論;《經濟學常識》概述了古典經濟學理論、政治經濟學理論、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史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理論。與高中經濟學知識不同的是,高職經濟學中微觀部分根據成本—收益分析的思維,分析市場各個部分是如何運行的,即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產品和資源市場的相互作用,政府決策對各個經濟部門的影響;宏觀部分解析整個經濟系統(tǒng)的運作,分析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各個經濟表現指標、經濟增長和對外經濟貿易,探討如何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機制來實現國民經濟增長、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經濟目標。不連貫的經濟學知識體系使高職學生缺少對基本經濟學概念的認識。

二、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發(fā)展歷程及特色

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PlacementCourses)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Board)于1956年負責開發(fā)的,供學生在高中階段選修大學初級課程的課程體系。經過五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美國宏觀經濟學先修課和微觀經濟學先修課被廣泛認為是一套銜接美國中學到大學經濟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借鑒美國經濟學教育的成功經驗,我國自1996年開始積極探索打造本土大學先修課程體系,以解決我國長期以來高中和大學教育嚴重脫節(jié)的問題。2014年8月,以分層教學教育理念為指導,中國教育學會正式啟動面向普通高中生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00所優(yōu)質高中開展試點項目,規(guī)定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安排36學時的課堂教學。(一)本土特色教材的研發(fā)。我國經濟學者積極編寫適合本土學生的教材,從持續(xù)、平穩(wěn)、健康、快速發(fā)展的本土經濟發(fā)展歷程中選取豐富的素材。李宏彬、周黎安編寫的《微觀經濟學———中國大學先修課》教材中附有大量生活化的拓展閱讀材料,如高三學生的最優(yōu)學習時間表、快餐飲食文化、春運期間火車站購票長隊、潮汕商人的經營管理理念、我國戶籍制度的特征;文建東編寫的《西方經濟學》“精要與案例解析”收集了趣味性強的經濟現象,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學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經濟學思維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二)開放性考評系統(tǒng)的開發(fā)。為了考查學生積累的經濟學素養(yǎng)和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避免學生使用題海戰(zhàn)術,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課程考試以開放性的題型為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索真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三)自主性教學的實施。為了推廣和普及本土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2016年6月15日,中國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程MOOC課程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38683人報名參加微觀經濟學第二期MOOC課程的學習,非試點學校的高中學生可以通過慕課等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經濟學知識,為高中和大學的經濟學教育搭建橋梁,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提供平臺。(四)線上和線下教師培訓系統(tǒng)的互補。到目前為止,中國教育學會已經組織了四次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的教師培訓,通過積極的討論與深入的交流,加深了解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評方式的共識,推進本土經濟學教育的發(fā)展。2017年初,試點項目在愛課程網站開展第一次線上教師培訓,旨在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CAP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對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啟示

要使經濟學發(fā)揮作為高職經管類專業(yè)基礎課的作用,探索提高高職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路徑迫在眉睫。借鑒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建設經驗,高職經濟學課程改革可以從課程體系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取、師資隊伍建設五個方面探討教學改革的路徑。(一)將統(tǒng)計學原理納入高職經濟學的先修課程。基于高職學生數理基礎薄弱的情況,在統(tǒng)計學課程授課過程中相應地融入微觀經濟學概念,讓學生接觸生產函數、需求函數和邊際量;強調樣本數據和總體數據的區(qū)別,展示宏觀經濟數據的收集。統(tǒng)計學原理和經濟學應該分別作為先修和后續(xù)課程,避免把這兩門課程安排在同一個學期。(二)經濟學教材本土化建設。教材建設是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有效教學的前提。一套優(yōu)秀的教材必須包含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核心內容,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能力,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探索真知。職業(yè)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做到“以人為本”,經濟學教材也應該結合國情,以我國經濟實踐為基礎,解釋經濟現象,讓學生深入了解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過程。貼近現實生活的經濟學案例能增強學生對經濟學原理的認識,將課堂新知識與頭腦中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貫通整個知識體系,讓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識變得有趣味。(三)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鑒于課程學時安排緊湊和知識點繁多的特點,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經濟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高職經濟學教學內容可以設置為14個重點專題,包括供需法則和彈性應用、分工和貿易、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生產者利潤最大化、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市場失靈、宏觀經濟指標、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短期經濟波動、貨幣市場和銀行體系、財政與貨幣政策、開放經濟。教師對每個專題安排2~4個學時進行授課。(四)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高職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他們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各樣的網絡媒介,高職學生能迅速地更新信息、接受新思維,把握時代的特征。在經濟學課程開始之前,安排學生每天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財經文章,積累財經資訊,跟上經濟發(fā)展的最新方向,了解包括農業(yè)、工業(yè)、服務業(yè)、商品市場、證券市場、信貸市場的變動情況。及早接觸經濟學術語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的學習發(fā)生,產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而這種學習興趣很難在課程開始后一兩周內獲得。學生帶著求知欲和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圍繞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采用分組研討教學方能提高學生對高職經濟學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數據的能力。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不同的經濟指標,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數據資料、制定統(tǒng)計圖表,將小組的調研結果制作成PPT并進行課堂陳述,在陳述過程中,學生必須獨立地思考和回答問題。通過收集國民經濟核算、人民生活、固定資產投資、財政、對外經濟貿易、就業(yè)人員和工資等狀況,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宏觀經濟發(fā)展的最新概況。課堂陳述結束之后,每位小組成員撰寫一份有關我國經濟現狀的調研報告,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五)建立教學共同體。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與教學經驗的增長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建立教師群體互動性的教學發(fā)展模式,形成教學共同體,是促進高職經濟學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校、同行經濟學教師之間應加強互動,地方院校的教師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探討課堂教學的難點,共同開發(fā)高職經濟學教材及教師用書;定期邀請教學專家分享制作微課、慕課的經驗,使不同年齡和水平的教師得以獲得共同的教學發(fā)展。鑒于新教師缺少經濟學教育教學經驗,高職院校應該為新教師選擇一個優(yōu)秀教師作為導師,通過觀摩教學和老教師對新教師的“一對一”“傳、幫、帶”的方式培養(yǎng)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

作者:陳曉紅 單位:廣東南方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