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

第1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科學素養(yǎng);校本課程;課程設計

2011年2月24日,人民日報在題為《我們需要怎樣的科學素養(yǎng)》的文章中指出:“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yǎng)調查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于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fā)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文章還指出:“公眾素養(yǎng)是科技發(fā)展的土壤。離開了這個群眾基礎,即使我們憑借少數(shù)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夠實現(xiàn)‘上天入地’,也很難持續(xù)不斷地推動創(chuàng)新,真正邁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行列。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的命題:在現(xiàn)今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xiàn)的背景下,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如何與之同步?文章最后說:“如果說,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體現(xiàn)科技發(fā)展的‘硬實力’,公民科學素養(yǎng)則是科技發(fā)展的‘軟實力’。而通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激勵科技創(chuàng)新、促進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我們任重道遠?!?/p>

國際科學素養(yǎng)促進中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大光一針見血地指出:“公民科學素養(yǎng)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在我們的正規(guī)教育中,科學技術教育環(huán)節(jié)太薄弱了?!彼赋觯骸疤岣吖窨茖W素養(yǎng)水平,現(xiàn)階段能起到真正作用的,是學校里的正規(guī)教育。從各國的主要措施來看,主要也是集中在正規(guī)教育中的科學技術教育?!?/p>

可見,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每一個教師神圣的職責,是時代賦予全體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中學課程改革,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作為總目標?!镀胀ǜ咧形锢碚n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應對現(xiàn)代社會和未來發(fā)展的挑戰(zhàn)奠定基礎。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物理教師必須從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高度,從提高民族的科學素養(yǎng)、增強綜合國力的高度來認識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學與教育中,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著眼素質、夯實基礎,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中學物理教學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如何利用校園的各種活動進一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成為我們教研的新焦點。

目前,各國在測度本國公眾科學素養(yǎng)時普遍的標準是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對于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二是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三是對于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chǎn)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者才算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中學物理作為科學教育的學科,對提高公民科學素養(yǎng)水平作用重大。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fā)展可謂一日千里,“高、精、尖”的新成果層出不窮,物理學作為20世紀的領頭學科更突出地表現(xiàn)出這種優(yōu)勢。當代物理學已經(jīng)發(fā)展成一個相當龐大的學科群,包括天體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量子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等。顯而易見,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在高中各學科中,物理教學承擔著“一馬當先”的責任。

鑒于當今社會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我們認為,物理教師的職業(yè)素質要求也應不斷地提高,物理教師的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毫無疑問,中學物理教師要跟上時展的步伐,引領青少年去認識時代的科技發(fā)展和應用,為我國培養(yǎng)高端技術性人才奠定基礎,為我國科學技術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新的奉獻。

然而,高中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雖然經(jīng)過課程改革,但依然保留著許多獨特的體系,教學內容相對較多,知識難度相對較大。由于中學物理不是主科,周課時不多;況且,應試的需要又常常操縱著我們的教學。所以,利用課堂正常教學的時間無法大角度拓展學生的科學視野,很難全面地、高效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于是,開辟第二課堂和開發(fā)校本課程便成了我們首選的途徑。

我校開發(fā)物理校本課程的主體是以物理教師形成若干課題組,并與校外合作。課程設計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是課程拓展型、課程新編型和課程補充型。下面,我將這些課程開設的理念與實施簡述如下:

一、課程拓展型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打比喻說:“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都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方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彼麡O力提倡的是“手、腦相長”,即素質與知識共長的高效課堂。物理課堂教學要始終把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質放在重要地位,把物理知識和方法的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設法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和興趣,萬不能把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物理學變?yōu)楦蓾母拍?、乏味的公式和枯燥的計算;把精彩紛呈的物理教學變?yōu)閷Ω陡鞣N考試的應試勞動?!镀胀ǜ咧形锢碚n程標準》要求物理教師創(chuàng)造一種“活”的物理課堂環(huán)境,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多樣化。因為,科學素養(yǎng)的滋生與發(fā)展需要充滿趣味和熱情,充滿吸引與啟迪,充滿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智慧型課堂。

為此,我們設計的“課程拓展型”校本課程主要有:

1.生活中的力學、運動學;2.生活中的熱學;3.生活中的電磁學;4.生活中的光學;5.生活中的原子物理學等等。

上述內容有部分滲透在日常的物理課中,如:跳高背越式的物理知識,高質量睡眠的物理知識,布置書房的物理知識,如何家居生活的科學等等(圖1、圖2、圖3為我們上課的部分課件)。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加強高科技和前沿科學知識的滲透,同時提煉一些學生在生活中十分需要知道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富有魅力的科學營養(yǎng)。

另外,一些課程正陸續(xù)編成講義以自學材料的形式讓學生課外閱讀。供學生自學的校本課程是物理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自由選學的“潛課程”。這種“潛課程”要求編寫的教師具有較強的編著能力,寫出的自學課程要頗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們力求這些材料具有讓讀者欲罷不能的親和力,使學生在主動的自學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我們相信,在物理的“顯課堂”和“潛課堂”中長期形成的熏陶會成為學生科學素養(yǎng)茁壯成長的沃土。

二、課程新編型

物理學大廈的構建,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經(jīng)得起長期實踐的檢驗,已成為不可爭辯的科學真理。物理學的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一部不斷創(chuàng)新的歷史,由于其內容的特點及它所具有的豐富教育元素,成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絕好的活素材。心理學和教育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人在濃厚興趣狀態(tài)下所學習的知識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凹とぁ辈呗允俏覀兙帉懶1菊n程的重要策略之一。據(jù)此,我們新編的校本課程主要有:

1.風水中的物理學;2.求生自救的物理學;3.交通事故的物理學;4.近代物理科學中的尖端技術;5.物理學史等等。

這些課程大多以“科學大講堂”的講授形式進行,每學期約有三講左右。全校學生可以自由報名(名額不限)成為“科學大講堂”的學員,課程授課時間安排在周二第八、九節(jié)(全體老師業(yè)務學習的時間,學生無常規(guī)課)。例如,2011-2012學年上學期,我校舉行的主題為“風水中的物理學”的講座,參加師生達300多人。講座結束后,不少師生說:大開眼界,收獲極大!(圖4為這次活動的部分照片)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有一個“孕育期”,這個過程必須在日積月累的學習與實踐中完成。物理學知識能解釋自然現(xiàn)象,能解決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chǎn)、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建設相關的具體問題,能幫助人們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質世界的規(guī)律,能增加人們的認識,開闊人們的視野,提高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翱茖W大講堂”的任務正是將科學知識與學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結合,以大量的生活素材引領學生深刻體驗科學的神奇。“科學大講堂”的每一講都精選教師與主題,力圖高質量地、細水長流地啟迪學生,感染學生和鼓舞學生,激發(fā)學生深入領悟科學的精髓,令他們更愛科學,更愛探索與研究未知的領域。

三、課程補充型

這類課程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故屬課程補充型。目前,這類校本課程我們開設主要有:1.物理思維方法與實踐;2.科技創(chuàng)新制作與小發(fā)明等等。

這些課程,我們在物理興趣班進行。興趣班以介紹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為主要教學內容,以指導科技制作為實踐內容。

物理學的科學思維嚴謹縝密,思維方法形式多樣;據(jù)統(tǒng)計,在總共300多種科學方法中,物理學中包含170多種。有成就的物理學家都非常重視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應用,物理學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往往是從方法上打開缺口進而獲得成功的。物理學方法有觀察法、假說法、類比法、疊加法、轉換法、歸納法、分析推理法、理想模型法、思維實驗法、控制變量法、等效代替法、實驗驗證法等等。被稱為“公眾科學家”的卡爾·薩根(美)說:“科學方法似乎毫無趣味、很難理解,但是它比科學上的發(fā)現(xiàn)要重要得多。”科學于教育上之重要,不在于知識的數(shù)量,而在其研究事物之方法;毋庸置疑,物理學方法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思維武器,也必然是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法寶。所以,我們設計了《物理思維方法與實踐》這門校本課程。

在講這門課時,我們會引用一些物理學史。物理學發(fā)展史是一座蘊藏著巨大精神財富的“寶礦”。把這個“寶礦”中的精神財富挖掘出來,讓學生從中汲取營養(yǎng),獲得教益,這對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大有好處!我們希望通過各種途徑把物理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精神內化為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科學發(fā)展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通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讓學生動手制作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我們體會到,學生在制作中獲得的成功體驗,是課堂教學所無法替代的;這些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手腦并用的真實體驗,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非常有益,也十分符合新課標對高中物理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因此,我們把小制作、小發(fā)明作為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科技活動月,我們舉行各種科技制作比賽的活動,如水火箭、紙火箭、雞蛋撞地球、激光破陣、紙橋承重、電子探雷、太陽能應用裝置制作等等。(圖5、圖6、圖7、圖8為我校科技制作比賽的部分照片)

上述活動在我校已有頗豐的成效:2011年在廣東省第九屆少年兒童發(fā)明大賽中,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參賽九個項目,拿到了三個銀獎和三個銅獎,并獲得優(yōu)秀組織獎。其中,一個項目《太陽能拖、掃兩用手扶式凈地車》參加在德國舉辦的第63屆世界中學生紐倫堡國際發(fā)明展上榮獲銀牌。在2012年廣東省第十屆少年兒童發(fā)明大賽中,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參賽十二個項目中,拿到了一個金獎和一個銀獎、六個銅獎,并獲得優(yōu)秀組織獎。另外,2011年我校學生太陽能應用裝置制作獲尚德電力杯第五屆中國青少年創(chuàng)意大賽總決賽團體金獎、全國一等獎。(圖9為我校參加廣東省第九屆少年兒童發(fā)明大賽的部分展板)

中國探月計劃“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院士強調:“一切希望寄托于青少年,只有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yǎng),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蔽锢斫處熡辛x務和責任進一步更新物理教學理念和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科學元素”,主動地為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而創(chuàng)設有利的環(huán)境和條件。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fā)出來的課程,大有物理教師用武之地。開發(fā)和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研究將仍然是我們今后教學科研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高凌飚,陳冀平,張軍朋.物理教學與學業(yè)評價[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10.

[2]陳星星.我們需要怎樣的科學素養(yǎng)[N].人民日報,2011-02-24.

[3]甘曉.中國公民僅3.27%具備科學素養(yǎng)或系體制性因素[N].中國青年報,2010-10-14.

第2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策略

近幾年,我國課程改革工作逐漸深入,初中開設了科學這門新興學科對學生動手能力及科學意識進行培養(yǎng)。在初中科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學生問題意識對該學科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對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我國廣大初中科學學科教師可以借鑒文中策略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效率。

一、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一)應用情景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

若想對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提高,教師可以將情景教學法應用到初中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結合本節(jié)課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一些情境設計,通過情景教學法調動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進而達到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目標。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學情境的設計:從實際生活中提取素材,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將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和實驗進行結合,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將生產(chǎn)實際中的情境融入科學學科教學工作,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等。

例如:某校初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教學,在講授“光的反射和折射”相關知識時,為學生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教育。教師帶領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情境進行回想,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有沒有經(jīng)常照鏡子的經(jīng)歷?走在路上時經(jīng)??吹酱髽堑牟AТ肮饩€十分刺眼、以及到公園玩時有沒有看到過河邊樹木和建筑的倒影等。此時,通過這些學生熟悉的情境可以使學生對科學學科知識產(chǎn)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和好奇,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對反射科學知識的學習。然后,教師為學生講授“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的折射知識,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對學生問題意識進行培養(yǎng)。該教師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熟悉的情境進行回憶:同學們有沒有把筷子放入水中的經(jīng)歷?觀察的結果如何?等。通過這些生活情境,學生想到筷子好像發(fā)生了彎折,進而引起思考,提出一些問題,并對筷子“彎折”的原因進行探究,最終完成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目標。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教師通過機械灌輸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是教學工作中的中心。即使教師出現(xiàn)口誤等錯誤,學生也不會對教師進行質疑,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極為不利,同時也與科學精神不符?;诖耍踔锌茖W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和學生平等的進行交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充分的尊重。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便可以對教師產(chǎn)生更多的親近感,在學習科學學科的知識時,一旦對某些知識產(chǎn)生困惑,便能夠向教師主動的提出問題,這與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目標恰好相符。此外,教師也需要積極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對學生存在困惑的內容進行了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勇于提問,最終實現(xiàn)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予以學生更多的耐心和鼓勵,對學生提問的價值予以肯定,不能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某校初中科學教師對“日食和月食”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詳細的對日食和月食的差異進行介紹。教師在講授后,發(fā)現(xiàn)學生未能對教師講授的知識完全理解和掌握,心中存有疑惑。比如:為什么月亮運動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時出現(xiàn)了日食現(xiàn)象?為什么地球運動到太陽和月亮之間便出現(xiàn)了月食現(xiàn)象?該校教師便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某位學生的問題有些幼稚可笑,但是該教師仍然認真傾聽學生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有所提高,進而實現(xiàn)了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對提問方式進行豐富

初中科學學科教師在對學生教學時,需要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此時提問方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及教學工作具有較大的影響。教師需要對提問方式進行不斷的豐富,例如將比較提問、逆向提問以及因果提問等方式融入科學學科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比如教師通過因果提問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種“尋根究底”的問題意識,下意識的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使提問成橐恢直灸埽進而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提供更多幫助。再如:某校教師以比較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對不同的知識進行對比思考。對“熔化與凝固”進行講解時,學生對其進行對比分析,思考二者之間的異同點,問題意識得到培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課程改革工作對初中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今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與綜合素質的提升產(chǎn)生了更多重視?;谝陨锨闆r,筆者已經(jīng)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細致分析,希望初中科學學科教師可以借鑒文中觀點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和改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學科學習條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嚴云達.淺談如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時代教育,2014(6):142-142.

第3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一、課程標準指導理念的比較

我國《 初中科學課標 》提出了核心理念: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并羅列了五大基本理念,分別是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fā)展、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科學的本質、體現(xiàn)科學探究的精神、反映當代科學成果。美國《 科學教育框架 》中提出了六大指導理念,分別是兒童是天生的調查者、專注于核心概念和實踐、對科學的理解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科學和工程都需要實踐、聯(lián)系學生的興趣和經(jīng)驗、提倡平等。

從篇幅來看,《 初中科學課標 》對這一部分的介紹僅僅占了兩頁,每一條理念的論述非常簡短;《 科學教育框架 》在這一部分的介紹用了將近六頁的篇幅。從內容上看,兩者在要求科學課程要面向所有學生,以學生為本,遵循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及堅持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等方面同樣持肯定的態(tài)度,但是《 初中科學課標 》中對每一條理念的論述僅僅是從較為寬泛、概括性的角度進行了介紹,并且每一條理念的提出沒有強調證據(jù)的支持,不免給人一種籠統(tǒng)、空洞、類似喊口號的感覺,不利于讀者對其中真正內涵的理解?!?科學教育框架 》是根據(jù)已有的研究作為證據(jù)支持而提出指導理念,這些研究包括了《 美國實驗報告 》(調查了實驗在高中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非正式環(huán)境中學習科學 》(研究了校外科學學習的作用)、《 國家科學評價系統(tǒng) 》(研究了大量的科學學習評價)、《 K-12年級教育中的工程教育 》(關注了在K-12年級要向學生介紹的有關工程的知識和技能)[1],等等。在每一條指導理念的論述中均體現(xiàn)了有理有據(jù)的特點。

二、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比較

1.課程目標

(1)課程總體目標?!?初中科學課標 》中提到科學課程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體來說有三點:①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整體認識和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tài)度;②發(fā)展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認識和能力;③使學生逐步形成用科學的知識、方法和態(tài)度解決個人與社會問題的意識,保護自然的意識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2] 由此看來,我國所提出的總體目標中所涉及的學生將要學習的范圍較寬,盡可能涵蓋科學素養(yǎng)的所有方面,稍顯得空泛,不夠具體。

《 科學教育框架 》也提到了新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到12年級之后,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科學的美好與奇妙;擁有豐富的科學與工程方面的知識,能夠參與有關的公共事務的討論;針對生活中的一些有關科學與工程的信息做一個明智的消費者;在校外生活中仍有能力繼續(xù)學習科學;具備從事自己的事業(yè)(包含但是不僅限于科學、工程與技術)所需的技能??傮w看來美國新課程標準僅僅是圍繞了科學與工程兩個方面做了描述,強調了實踐和技能的掌握,目標具體而明確。同時還反映了課程標準希望改善美國國家目前科學課程中的一些弊?。褐恢匾晫W的“寬度”而忽略了學的“深度”,沒有給學生提供參與科學與工程實踐的機會,等等。

(2)具體目標?!?初中科學課標 》對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四個方面分別提出了不同的目標,同時針對每一學科領域的每一個主題內容設計了詳細的課程內容和活動建議,但是沒有指明適用于哪一個年級或哪一個年段,顯得比較籠統(tǒng),很難作為實際操作的指標。《 科學教育框架 》以2年級、5年級、8年級、12年級區(qū)分年段,有依據(jù)地分別對“概念”和“實踐”的學習目標按年段進行了劃分,詳見表1。

不論是“概念”還是“實踐”的學習進程,都展現(xiàn)了一個螺旋式上升的模型,從簡單到綜合,從生活化到學科化,從樸素到科學,從宏觀到微觀。目標之間銜接貫通,同時也更具體,可操作性更強。

2.課程內容

從《 初中科學課標 》的課程內容來看,與三維目標相對應:知識與技能(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和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 科學教育框架 》所設定的課程內容可以歸為兩類:實踐(科學與工程實踐)和概念(交叉概念,學科核心概念)。

(1)“科學探究”與“實踐”。在《 初中科學課標 》中將“科學探究”定義為:學生經(jīng)歷與科學家相似的探究過程,為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學習和掌握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以科學探究的實踐來實現(xiàn)“做科學”,以此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科學教育框架 》則使用了“實踐”這一概念,既包含了“科學探究的實踐”,也包含了“工程設計的實踐”。科學探究的實踐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是如何發(fā)展的,提供機會讓學生了解用來調查、建立模型、解釋世界的多種方式;工程設計的實踐讓學生了解工程師的工作,以及工程和科學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加深了學生對學科概念的理解,使得學生所學的科學知識更有現(xiàn)實意義,賦予了“做科學”更豐富的含義。[3] 除此之外,“科學探究”與“實踐”在具體環(huán)節(jié)上也有所不同,詳見表2。

(2)“知識技能”與“核心概念”。《 初中科學課標 》與《 科學教育框架 》中設計的學科領域有相同之處,都包含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 科學教育框架 》中還增加了“工程技術和科學的應用”,這也是與“科學與工程實踐”相呼應的。《 科學教育框架 》中“核心概念”的設計是基于美國科學教育研究者對于“學科核心概念”的進展研究和對于學生學習科學的認知發(fā)展研究上的。[4] 與之相比,我國《 初中科學課標 》中對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內容和要求的確定似乎缺少了一些證據(jù)支持。

(3)“課程整合”與“交叉概念”?!?初中科學課標 》提出為了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理解科學以提高科學素養(yǎng),強調科學課程的整合。首先是力圖超越學科界限,保留帶有結構性的基本內容,注重不同學科領域知識與技能之間的融通與鏈接。其次是將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方法與能力進行結合與滲透。整合科學課程的途徑有:在教學方面可以使用統(tǒng)一的科學概念和原理,注重不同學科領域知識與技能之間的融通,強調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組織科學探究活動等;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通過專題的設計采取多種整合方式,可以從不同領域探討同一對象,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學科邏輯結構并與其他相關學科內容相聯(lián)系。

《 科學教育框架 》中提出了“交叉概念”,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將各學科知識和實踐聯(lián)系整合起來,形成一致的、科學的世界觀。根據(jù)在科學和工程中的重要作用羅列出了七種主要的“交叉概念”:模式,因果關系,規(guī)模、比例和數(shù)量,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模型,能量和物質,結構和功能,穩(wěn)定和改變。下面用“生命科學”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交叉概念與學科核心概念及實踐在課程中的體現(xiàn),詳見表3。

三、實施建議的比較

我國《 初中科學課標 》依次從教學、評價、教材編寫和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幾個方面提出了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美國《 科學教育框架 》中實施建議則分為五大部分,整合三個維度(學科核心概念、交叉概念和實踐),從課程、教學指導、教師發(fā)展、評價等方面實施,科學和工程教育里的平等和多樣化,對課程標準完善者的指導,展望未來。兩個標準在這一部分有相同的地方,例如,在教學中強調課程內容的整合,強調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 科學教育框架 》中每一部分的“實施建議”均附有大量的參考文獻,有證據(jù)可循。第二,《 科學教育框架 》在“實施建議”部分再次使用了大篇幅強調了教育平等,而在《 初中科學課標 》中僅僅在“課程目標”中有所提及。第三,《 科學教育框架 》中對教師發(fā)展提出了相應的實施建議,而在《 初中科學課標 》中沒有提及。第四,《 科學教育框架 》中提出,課程、教學、教師發(fā)展和評價是科學教育過程中的四大關鍵因素,并強調四者的連貫性,包括了橫向連貫、縱向連貫和發(fā)展性連貫。橫向連貫,即向課程標準看齊,擁有相同的目標,共同發(fā)揮作用;縱向連貫,即各級(課堂、學校、地區(qū)、州和國家)對科學教育的目標有共同的理解,對評價的方法和意圖也一致同意;發(fā)展性連貫,即對于不同年級重點教授哪些概念以及如何提高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力有著共同的觀點。而《 初中科學課標 》中沒有強調這其中的連貫性。

四、啟示

1.重視相關研究證據(jù)的支持,提高科學課程標準的實證性

課程標準應當建立在大量相關研究結論和證據(jù)的基礎上,這樣才能經(jīng)受住理論和實踐的檢驗。[5] 從美國《科學教育框架》中的每一部分所附的參考文獻的篇幅就可以看出其實證性。相比而言,我國《初中科學課標》顯得缺乏實證性。

2.著力課程目標的細化和具體化

與美國《 科學教育框架 》相比,我國《 初中科學課標 》在目標的制定上顯得較為籠統(tǒng)和寬泛,可操作性不強,同時對某一年級或某個年段沒有設定具體的標準,這必然會影響到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學、評價等過程。

3.工程、技術與科學教育相結合

科學、工程、技術本身就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且國家實力競爭也越來越倚靠科學、工程、技術之間的聯(lián)系。[6] 美國已經(jīng)有STEM項目,科學教育中逐漸重視工程學和技術教育?!?科學教育框架 》中提到,工程和技術作為科學應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檢測他們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問題的環(huán)境,有助于他們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增強興趣,了解科學、工程和技術之間的關聯(lián)。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上海,200234)

參考文獻:

[1][4]王磊,黃鳴春,劉恩山.對美國新一代《 科學教育標準 》的前瞻性分析――基于2011年美國《 科學教育的框架 》和1996年《 國家科學教育標準 》的對比[J].全球教育展望,2012(6).

第4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初中科學 課堂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7-0034-01

在初中,要確保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效的提升,科學課程的實施是非常重要,它是該階段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如今,由于科學課程涉及了觀察與實驗這兩個方面的重要內容,并以這兩個重要方面為基礎,為此,它屬于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學科。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有利于科學課程的學習,在科學課程當中,需要學生的思維具備一定的嚴密性以及邏輯性,而自主學習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密性以及邏輯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初中科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理念相對比較滯后。在初中科學教學當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一些科學規(guī)律,還需要注重安排學生的實驗訓練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等[1]。但是,我國有一部分初中院校在科學課程教學理念方面比較滯后,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科學學科知識技能方面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很容易發(fā)生教學內容偏差的現(xiàn)象,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科學學科的興趣有著極大的消極影響。

(二)科學教學方法不夠靈活??茖W課堂上,教師在科學教學方面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然而,當前我國初中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比較單一,嚴重的缺少靈活性。在科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基本上完全憑借講授來完成教學任務,嚴重的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嚴重的是,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完全的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更加無法激起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使得科學教學課堂失去了原有的真實意義。

(三)在科學教學中,設備投入不足。實際上,當前我國絕大部分的初中在科學教學的設備上投入還不夠充足,無法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 。有很多科學教學所使用的實驗設備也不能及時的更新,導致出現(xiàn)了初中科學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除此之外,雖然有一些初中學校在科學教學方面配備了一些多媒體設備,但是有很多教師在操作多媒體設備方面存在困難,無法將多媒體設備的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出來。

二、促進初中學生自主習能力提升的對策分析

初中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發(fā)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為此,教師在科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有效的轉變教學理念。初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在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動性以及探究性,為此,教師要改變教學的理念,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理念方面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偏差,很多時候教師都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并不重視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和理解,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嚴重的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自主發(fā)展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在課堂上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并與教師課堂上主導地位相結合,確保能夠在科學教學的課堂上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和諧教學氛圍,從而,有效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并能夠將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另外,教師還需要重視教學理念的轉變,從只重老師教到重視學生學,從只重教知識到重視學習能力培養(yǎng),從只重視分數(shù)到重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從思想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步。

(二)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用興趣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只有在擁有興趣的背景之下才能夠主動的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還應該注重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并且,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合理的分配上課時間,確保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搜集與課程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教師向學生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邊觀看視頻,邊找出相應的答案。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一定的激發(fā),在課堂以外的時間也會積極的自主學習,以滿足自己對知識的渴求。同時,教師在科學課程教學課堂上,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提升對科學文化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可以以學生自由發(fā)揮的形式,列舉科學學科學習的重點以及所要學的內容等。

(三)創(chuàng)新科學教學模式。在中學所有課程教學當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的科學課程,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極大的關聯(lián),還與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在學習科學課程的時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才能夠學好科學。因此,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用創(chuàng)新的科學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的研討方式進行教學,換言之,教師可以將科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為主要的依據(jù),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討論,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當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應用自學指導的方式,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自行實施課前預習的工作,學生可以對那些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向教師提出,在教師指導之下,解決問題。

總結

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初中科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促進初中學生自主習能力的對策進行一定的分析,明確了在當前初中科學課程教學當中,依舊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理念滯后以及教學設備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為此,初中教師必須要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5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 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本文結合科學學科特點,就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思維學習環(huán)境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具有安全和自由的心理環(huán)境才最適宜激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英國著名哲學家約翰密爾就曾經(jīng)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在呼吸”,這充分說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摒棄限制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強制性命令,以及“師道尊嚴”的權利主義,更不能隨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應為學生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設能夠自由表達、自由發(fā)揮、自我評價的良好氛圍,從而為學生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提高開放性空間,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獲取課本知識和教師的講解。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予以善待,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同時,對于學生的正確見解提出表揚與肯定,保護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對于學生不正確的回答,則應該循循善誘,通過各種實例引導分析,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新品質,切忌采用挖苦批評的諷刺性語言,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二、在興趣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基本前提,能力是在學生的學習、生活、應用技能等過程中逐漸形成與發(fā)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一定是由某種動機而引起的,而興趣則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有效的因素。學生只有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的主要前提。在科學教學中,怎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教師不斷追求和探討的問題。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授課之前,教師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提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性問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作為科學教師,要善于在文本內容和學生心理之間制造“不協(xié)調”,激發(fā)學生的矛盾心理,將他們引入一種問題式情境,以拓展學生思維能力,使他們不拘泥于一種思維定勢,從而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作為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變“知識灌輸”為“思維引導”,幫助學生清除原有的思維定勢。值得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重學科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例如,在探究“鐵為什么生銹”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幾個問題:鐵釘哪些地方容易生銹?哪些地方不容易生銹?鐵為什么生銹?鐵生銹的條件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并提出假設:與空氣有關?還是與水有關?教師可以在學生假設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取三個密封的試管,A試管中是干燥的空氣,B試管中是蒸餾水,C試管中是少量的水,然后將鐵釘分別放入其中,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交流,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問題應新穎有趣;②問題應具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③問題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④問題應具有適當?shù)碾y度。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多變性,促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打破傳統(tǒng)固化、單一的思維模式。例如,在教學“能量的轉化與守恒”時,很多學生對“轉化與守恒”的概念比較模糊,認為兩者之間互相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轉化,那為什么還能守恒呢?這是很多初學該章節(jié)的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就說明學生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僅僅從某種能量自身考慮,而忽視了能量的整體,導致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絕對化。因此,作為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發(fā)散自身思維能力,不但要從整體上考慮問題,而且要從不同方面思考問題,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往往會從單一勢能或單一動能出發(fā),而忽視了能量的總體性,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教學中的思維矛盾,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想象思維是科學思維中的重要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在科學教學研究中,會遇到很多類似于邊緣科學的超現(xiàn)實的實驗條件,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再現(xiàn)這種實驗環(huán)境,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抓住實驗研究對象的本質,排除其他干擾因素,實現(xiàn)研究對象和實驗條件的理想化,構建理想的實驗模型。例如,在教學“勢能”相關知識時,很多學生認為物體在燃燒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才是熱能,而對于彈性勢能、重力勢能等人體無法感覺的能量,就無法理解了。由于勢能比較抽象,所以需要學生在理解勢能概念時,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拓展自身的想象思維,即:將能量作為一個整體印在腦海中,然后將這一無形的勢能附著于有形的物體上,并將無形的勢能抽象成有形的概念,從而加深學生對勢能概念的理解與把握。由此可見,在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五、組織學生參與課堂討論

新課標提倡合作與討論,討論是一種幫助學生突破錯誤思維,建立新觀念的有效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明晰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一堂成功的討論課,可以使學生在集思廣益、互相啟發(fā)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靈活的表達能力和犀利的批判思維,推動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力學”知識時,其中對于“力”大小的分析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教師可以在講完理論知識后,將學生不解的知識點匯編為習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并按照觀點劃分小組,小組成員經(jīng)過合作交流后,要說出對方觀點的錯誤和不足,最終總結出正確的結論,以培養(yǎng)學生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在科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廣大老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便更好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金伯明.新課標下初中科學教學過程的特點和教學設計的構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8).

第6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一、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學困生產(chǎn)生的具體原因很多,除客觀學科特點外,學生主觀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法不當。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實踐性學科。雖然有些學生學習努力,但由于學習方法不當,也會造成學習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重解題,輕實驗??茖W學習離不開實驗和觀察,教材中無論是新課的引入,還是重要定理的得出和驗證往往都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觀察,既有利于加深對知識概念的認識和記憶,也為進一步思考和總結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如果在學習上僅滿足于完成作業(yè),不重視實驗觀察,必然學不好科學這門課程。二是重記憶,輕理解。記憶確實重要,但不深刻理解就會產(chǎn)生許多模糊的認識。如在學習溶解度時,記住了溶解度的計算公式,若不理解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且是飽和溶液等前提條件,必然會出差錯。三是重知識點的學習,輕知識的概括化、網(wǎng)絡化。

2.缺乏內驅力。缺乏學習內驅力是產(chǎn)生學困生的內在因素。有的學生意志力較差,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缺乏持久的內驅力。表現(xiàn)為:一是缺乏求知的欲望,他們對自然學科的作用缺乏了解。如不知道分子式、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應用,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不以為然。二是缺乏探究的熱情。自然學科各方面的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十分緊密,知識點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也很強,不去探求概念與概念之間、定理與定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勢必會影響到知識的全面掌握,前一章節(jié)內容沒有弄懂,后面的知識學起來就會困難重重。三是缺乏成功的期待。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總覺得千頭萬緒,無從著手,課堂提問和作業(yè)無所適從。由于得不到學習成功的體驗,也就不會有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3.能力發(fā)展不平衡。由于學習之間生理、心理、環(huán)境等條件存在差異,其能力和智力發(fā)展也不平蘅。有的學生某些能力傾向相對較差,個性特征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學習成績和其他學生相比存在差距,造成了學習心理障礙。

究其原因,學生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關鍵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相差太大了。因此,要提高學困生的自然素質,必須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轉貼于 二、轉化學困生的途徑和方法

1.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科學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心理問題的各種信息,幫助學生妥善地處理心理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科學知識是艱苦的,只有付出辛勤勞動,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才能取得好成績。要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找出學生的閃光點來表揚鼓勵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自覺注意力,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其注意力。

興趣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了解自然科學的新進展及一些和學科知識有聯(lián)系的趣聞軼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從間接需要變?yōu)橹苯有枰?,形成強烈的內驅力。另外,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真正地參與的同時表現(xiàn)自己,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和成功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感,提高學習熱情。

2.加強學法指導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虒W過程中,教師應時刻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授之以正確的認識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是轉化學困生的有效途徑。

根據(jù)自然學科的特點,首先要重視實驗教學。積極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和分析觀察能力。例如學習電路時,學生對電路連接和判斷感到很難,畫實物連接圖差錯特別多。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在實驗室內對照電路圖進行反復連接,觀察訓練,便于學生正確掌握。

第7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研究背景;實踐過程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它的基本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科學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背景

現(xiàn)行科學教材(朱清時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每一冊中均安排了“研究性學習課題”,但現(xiàn)實教學中,幾乎沒有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課題”也成了擺設。究其原因,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課題”編寫過于簡單,缺少指導性,因此可行性不強,研究不了。

2.廣大農村初中科學教師缺少指導經(jīng)驗。

3.教學理念上認識不足,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費時、費力,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不大。

4.學生對教材中的課題興趣不大,不愿研究。

而本人認為研究性學習對于引導學生自主獲得知識或信息,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初中科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科學研究性學習實踐過程

本人利用省級立項課題《農村寄宿制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探究》(編號SNQ8,其主題為“關于草莓種植的研究”)為平臺,嘗試了在初中科學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探索。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研究課題

(1)了解學生興趣,確定研究主題

針對以上關于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難以實施的分析,本人認識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課題感興趣,才能自主地研究。在決定進行以“草莓種植”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后,本人在所任教的八(15)班中招興趣小組成員時,全班50人,共有45人報名參加。對此本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表:

從中不難看出學生的喜好與對事物的好奇心是研究性學習的動力。

(2)搭建研究平臺,提供物質基礎

在省教科院的指導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本人在學校行政樓的露臺搭建了草莓種植實驗室,種植了134棵草莓。這就為我們進行以“草莓種植”為主題的課題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

(3)組織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笨梢姲l(fā)現(xiàn)問題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本人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包括到草莓種植基地參觀。

(4)問題分析,確定研究課題

對于學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并不是所有的都既有研究價值,又適合學生目前的研究條件,為此要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的分析,最終確定一個研究課題。本人指導的科技興趣小組經(jīng)分析后,最終確定的課題是:關于人工授粉對草莓果實發(fā)育影響的研究。

2.組建合作團隊

(1)合作伙伴組建,明確分工

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以及性格和知識能力組建合作團隊。由寫作、口語表達能力強的4名學生組成采訪組,負責采訪記錄;由善于觀察的6名學生組成觀察組,負責草莓生長的定時觀察和記錄;由仔細認真的4名學生組成資料整理組,負責資料收集、整理、歸類,另外還有草莓種植組、天氣觀測組等。各小組均有明確的分工,并作好計劃,按計劃實施。

(2)邀請指導教師

科技興趣小組邀請草莓種植大戶楊風高作為草莓種植指導,校教科室主任作為科技小論文寫作的指導教師,本人作為負責人除協(xié)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以外,還作為種植、學科知識指導教師。

3.制訂計劃,進行研究

依據(jù)課題研究的需要,本人指導學生制訂了如下計劃:

4.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形成實驗報告

從開展科學研究性學習至今,積累和收集了天氣觀測、草莓果實質量、草莓株高觀測等數(shù)據(jù)。學生撰寫了《草莓花觀察》《溫度對草莓生長的影響》《人工助草莓授粉》等科技小論文和實驗報告共計10余篇。在下一階段中將實行成果展示活動,以展示學生的作品,推廣科學研究性學習步驟和從中獲得的經(jīng)驗,使更多的學生和教師參與到科學研究性學習中來。

三、科學研究性學習在科學教學中的意義

1.科學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知識的自主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強調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主動性”。本人帶領學生以草莓種植為主題進行科學研究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了這一點。

2.促進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學會批判和反思

如,“組建合作團隊”教學設計。

以上教學設計通過組建一個團結、互助、分工明確,并且在性格、知識和能力等方面互補的合作團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應對挫折的能力。又通過邀請指導教師的師生互動,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交流與傾聽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3.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又如,學生對“蜜蜂對草莓果實發(fā)育的影響”的分析。

確定課題為:關于人工授粉對草莓果實發(fā)育的影響的研究。

從以上學生對“蜜蜂對草莓果實發(fā)育的影響”的分析后,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我校草莓種植實驗室中沒有蜜蜂,且只有一個大棚,如果放了蜜蜂,整個大棚中都有蜜蜂,不利于做對比實驗,這又怎么辦?本人組織學生經(jīng)過討論后決定用人工授粉代替蜜蜂傳粉。從中不難看出分析問題、確定課題這一活動中整合了“花的結構和種類”“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發(fā)育”以及“對比實驗設置”等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在之后的“草莓花的觀察”“草莓花的人工授粉”“草莓果實發(fā)育的連續(xù)觀察”等活動中又加以應用,真正做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4.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艱辛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從學生為凍死的幾顆草莓而神傷到收獲第一顆又紅又大的草莓的驚喜;從學生親自挖土、運土到每天堅持記錄觀測結果和關注天氣變化;從學生一次次地為草莓澆水到入冬以來每天的蓋棚、掀棚。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艱辛。

5.促進了師生的情感交流,融洽師生關系

6.有利于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學習科學知識

如,學生栽培草莓、觀測草莓、交流研究心得、撰寫科學小論文等。

四、科學研究性學習活動反思

1.缺少理論的指導和實際操作模式的借鑒,可謂是“摸著石子過河”。因此整個過程頗為艱辛,但也快樂著。今后加強理論學習,開展科學研究性學習將會事半功倍。

2.初步摸索了一條科學研究性學習之路,但過程略顯粗糙,有待細化。

3.對學生和本人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很有幫助,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總之,依托課題平臺,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整合所學知識,切實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經(jīng)歷挫折與失敗、曲折與迂回、成功與興奮,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學會批判和反思,引導學生自主獲得知識或信息,對于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本人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陳大超.研究性學習.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5.

第8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一、精心設計,為實施課堂主體性教學作準備

首先,是教學模式的設計

任何教學模式都會涉及到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運用的合理與否,會極大地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在初中學科教學的設計運用中,教師應著力于從設計學生的活動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和學科知識的內容,調動學生參與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互動的課堂知識探究、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獲得成功和快樂。

目前,初中科學的教學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結合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探究式教學方法。

從科學學科的知識傳授特點看,教師的講授是必要的。比如:描述科學的現(xiàn)象,則要通俗淺顯,形象風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理解能力;講概念,要有依托,不可平淡干癟憑空而來,使學生云里霧里;學規(guī)律,要富有啟發(fā)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思考,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總結獲得。教師講的越明確,學生理解的越快,容易圍繞教學核心內容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但講的過多,便成了“一言堂”,學生覺得上課枯燥,缺少興趣,久之會造成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喪失。

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探究式教學法,以直觀教具演示法為依托、通過教師的啟發(fā),讓學生通過探尋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過程,發(fā)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的存在的內在科學規(guī)律。學生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增長了知識和了解自然現(xiàn)象的好奇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欲望;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的品質在不斷的探究過程中,得到了提高;同時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學科能力得到了拓展。它要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

其次,是教案的設計

教學的具體設計和開展過程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案設計中,要落實哪些基本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素養(yǎng),都要通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活動來實現(xiàn)。這要求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興趣、心理特點、思維品質及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通過對教材深入分析,將學科的知識內容性有機地融合在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活動中。

二、精選教學方法,做好主體性教學的實施

1、課堂教學中注重形象直觀性、啟發(fā)性、獨立性、互動性

(1)、形象、直觀性: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的一切現(xiàn)象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所以,課堂教學必須針對初中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的認識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多以實驗演示為基礎,讓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有充分的感受,為啟發(fā)學生的探究發(fā)現(xiàn)作準備。對難以演示的,要以形象的描述或相關的簡易演示,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在思維上的產(chǎn)生遷移。

(2)、啟發(fā)性: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和生活背景,具有不同的個性。其學習的思維品質及學習的興趣是多元化的。每個學生對具體的自然現(xiàn)象學生的認識,一方面都較流于表象,又另有其獨特的視角。所以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需要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通過持續(xù)的、循序漸進、去偽存真的認識過程,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guī)律。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引導,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科學的原理,學會科學的學習思維方法。例如:在科學八年級,《質量守衡定律》的講解中,教師演示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衡的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思考原因:為什么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保持守衡?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水電解實驗的分子、原子結合的示意圖。啟發(fā)學生思考原子,分子個數(shù)種類的變化,并歸納出質量守衡定律的內在原因在于“分子發(fā)生了變化,而原子未變,只是發(fā)生了重新組合。”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提高了學生對客觀事物規(guī)律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啟發(fā)的過程是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學生經(jīng)常性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勤動腦、多思維,就會形成科學的學習思維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不再是被動地等待教師告訴他結論,自己就能夠舉一反三。

(3)、獨立性: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夠獨立是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霸谕瑯拥沫h(huán)境和教育條件下,每個學生發(fā)展的特點和成就,主要取決于他自身的態(tài)度,決定于他在學習、勞動和科研活動中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其身心發(fā)展的動力。隨著人的自我意識的提高和經(jīng)驗的豐富,人的主觀能動性將逐漸增強,人能有目的地去發(fā)展自身?!边@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簡單的如:在課堂提問中,多采用“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你怎么理解?”等提問方式;對學生的回答的問題,能肯定其思考的價值和閃光點,并指正其理解誤區(qū)的產(chǎn)生原因;在教學中,要結合對學生的課內讀書指導和獨立動手實驗的教學,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的主動參與者”。

(4)、互動性: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只有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把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讓學生處于消極學習的狀態(tài),要突出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充當好“導演”的角色。調動學生去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規(guī)律和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讓課堂 “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變再現(xiàn)型教學為探究型教學。

2、習題教學中注重客觀性和生活性

科學離不開生活實踐,學生的學習活動也不應該脫離生活的實踐。模型化、抽象化的理論習題,脫離生活實踐,缺乏開闊的生活氣息和背景,容易挫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所以在習題教學中,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努力從生活的實例出發(f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從生活實踐中抽象出知識理論。

例:講放大鏡的成象原理及應用時,可結合“學校生物課外實驗小組采集標本,用焦距為10厘米的放大鏡來觀察,標本應放在離放大鏡多遠的地方?”,將科學原理融入生活情景、實踐。學物態(tài)的變化時,以常見的冰與水、水蒸氣的轉化例為突破口,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的視野沖出課堂知識的局限。

3、實驗教學注重實踐性和探索性

青少年學生天真好問,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他們學習的最初動機在于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因此,教師應針對科學實驗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界奧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教師在“物體沉浮條件” 演示實驗中,先把一只雞蛋放入一杯清水中,出現(xiàn)下沉的現(xiàn)象,在清水的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鹽,雞蛋慢慢地浮起來了,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起來,渴望知道產(chǎn)生的原因,進而進行“物體的沉浮條件”的教學,將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的好奇心,轉化為對知識的主動探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學生實驗中,要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操作,對部分實驗指導學生自主設計改進,進行多種途徑的嘗試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動手,動腦和觀察能力和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學精神。

三、課外教學活動是主體性教學的延續(xù)

課外教學活動是主體性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是主體性教學的廣闊天地。主體性教學本身具有開放性。開放性的社會需要開放性的人才,而開放性的人才需要開放性教育來培養(yǎng)。所以我們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要把學生從課堂引向廣闊的課外實踐,通過課外的教學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從而加速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成熟過程。

科學可結合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需要,組織科普知識講座、實驗操作技能比賽、科技小發(fā)明小制作活動及相關勞動技能、課外實踐等活動,讓學生親近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在課外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fā)揮引導作用,為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探究學習,用所學科學知識去進一步觀察、分析乃至解決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展示其主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機會和舞臺。通過這些課外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交際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自信、進取、合作、創(chuàng)新的個性品質。

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實施主體性教學的關鍵

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保證。要在科學教學中實施好主主體性教學,首先,教師應牢固樹立學生是權利主體的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權益。既要給學生以悉心指導,又要給學生更多的信心和鼓勵。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民主的氣氛進行教學,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情感渲染。再次,主體性教學要求教師能象朋友一樣關心和幫助學生,能與學生分享探究知識的歡樂與憂愁,分享成功的喜悅。建立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學生在親師愛師的基礎上,產(chǎn)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當然,影響主體性教學實施的因素很多,良好的主體性教學的教學環(huán)境,完備的教學儀器、實驗器材、實踐場所,會對主體性教學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結束語:總之,活動是學生主體的發(fā)展的載體,是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學科中實施主體性教學,始終要以調動學生參與各類學習活動,促使其主體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講,主體性教學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因素,對主體的學習活動進行優(yōu)化組織、規(guī)范、和引導,使學生通過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參與各類教育活動,得到全面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科學》初中課本八年級,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

2.《科學學科標準》 教育部編,2004年7月。

第9篇:初中科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課外實驗;特點;實施

一、課外實驗的背景分析

1.課外實驗的現(xiàn)狀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外,更強調知識的應用和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近幾年的中考實驗考試和中考試卷中對實驗內容考核的傾斜都體現(xiàn)出對實驗的重視。根據(jù)我的觀察,教師和學生都已經(jīng)漸漸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但形式上還拘泥于課內實驗,幾乎所有的實驗都是在實驗室和教室內完成的,而且內容形式很統(tǒng)一,按照學生實驗手冊的要求開展。要想體現(xiàn)科學的學科特點就應該把實驗解放,讓實驗多元化,走出課堂。

2.課外實驗的特點

課外實驗是指在課外(一般在家庭)中完成,所用的儀器和材料來源于生活,由學生獨立完成或其家長輔助完成,因此具有以下特點。

①實驗取材廣泛。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被科學實驗所用,例如:廚房中的醋和小蘇打,各種家用小電器、掃帚、沙發(fā)中的彈簧、在超市或五金店能買到的材料等等。

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課外實驗往往具有這樣特殊的特點,教師只給出探究的問題,其它關于實驗的假設、實驗的設計、實驗的實施和實驗的結論等都由學生完成。

③正確認識科學?,F(xiàn)在的學生普遍存在一種心理,迫于中考的壓力,學生習慣用應試的心態(tài)去對待科學。其實學習科學不僅是為了考試,更重要的是用科學知識來指導生活。

二、課外實驗的案例分析

在學習液體壓強時,課內做了如下演示實驗,用塑料袋和水探究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的壓強,塑料袋裝滿水后,在底部和側壁分別用筆尖刺一個洞,水會從底部和側壁噴出,這個實驗能夠很好的說明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但對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該怎樣理解?課內沒有實驗能給出很好的驗證,因此我給學生留了一個課后探究作業(yè)“利用一次性手套和水,能否證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學生通過討論,做了如下探究過程,將盆內裝滿水,將一次性手套戴在手上,將手放入水內,發(fā)現(xiàn)手套緊緊貼在手上,從而證明了液體內部存在壓強。通過這個案例說明,課外實驗可以很好的完善課內實驗的不足。作為課內實驗的延伸,課外實驗簡單有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興趣,而且又解決了教學重點。

三、課外實驗的實施要點和可行性分析。

1.緊密聯(lián)系教學和生活

課外實驗既要輔助教學過程,達成三維目標,又要體現(xiàn)學科的特點――生活化。因此課外實驗主題的選擇既要求和教學內容吻合,又要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疑惑,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理解科學知識,這是開展課外實驗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達成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做出更多的努力,認真分析教材,熱愛觀察生活,找到科學學科和生活的聯(lián)系點,有機的把二者結合在一起。

2.實驗材料廉價簡單

課外實驗的一大特色就是實驗材料來源廣泛,創(chuàng)新點多,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但在實際應用中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一是材料要大眾,課外實驗是面向全體學生,如果材料要求過高,會加重家長和學生的負擔,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和不配合。二是材料制作要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最好是可以直接拿過來使用的材料,如果需要進行修改加工,工序一定要簡單易行。三是材料要廉價,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不要因為經(jīng)濟因素把學生拒之于科學探究的大門之外。

3.實驗過程安全有效課外實驗彌補了課內實驗時間的局限性和空間的局限性,正是因為這一特點,課外實驗也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首先,課外實驗在家中進行,一般是獨立或由家長輔助完成,但因學生和家長未受過專業(yè)的訓練,因此要注意實驗過程的安全性。其次,課外實驗多是開放式的設計,實驗比較有新意但不夠成熟,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很可能實驗效果不夠理想,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認真分析,指出不足,樹立信心。

4.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這是實際操作中遇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些家長認為課外實驗是在浪費時間,這個時間用來做實驗還不如用來練習題目,最后中考還是看分數(shù)。所以要使家長認識到課外實驗對課內知識的指導性和輔意義,這不僅對成績有好處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有幫助。開展課外實驗也要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很多學生應付了事。這些學生認為這是實驗操作性的作業(yè),有沒有完成教師不知道,隨便抄襲一個別人的結果就可以了。

課外實驗作為課內實驗的輔助和有效延伸,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完善整個教育過程。當課內實驗受到某些因素和條件的制約,不能很好的達到目的,當課內實驗離生活太遠,不能引起學生興趣時,課外實驗就應該被提出和重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親歷實驗和親近科學技術,從而獲取和鞏固科學知識,讓學生體驗真正的科學。

參考文獻:

[1]鐘俊敏、胡雙根,《如何開展家庭(課外)物理實驗》,實驗教學與儀器,2010年Z1期

[2]楊舟平,《談談初中科學如何開展課外探究實驗》,新校園(理論版),2009年第3期29-30頁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