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新聞的概念范文

新聞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聞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聞的概念

第1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力; 傳播力; 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8-142-001

自跨文化傳播概念進入我國后,掀起了對此問題研究的熱潮??缥幕瘋鞑チΩ拍钤谥T多網(wǎng)絡文獻中頻頻被提及,百度輸入“跨文化傳播力”詞條后,顯示結果為40,600個(2014年5月)。然而在CNKI檢索后對此并無相關研究與界定。所幸的是,國內(nèi)有學者對其相關概念――傳播力、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研究與含義的探討。

一、傳播以及傳播力

什么是傳播?胡文仲(1999)將傳播定義為:“信息的傳送和接受,一方發(fā)出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這一過程就是傳播。”在人類社會傳播中,傳播又分為三種:人際、組織、大眾傳播。而對于傳播模式,傳播學界也相應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其中較著名的有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分別指Who(誰來傳播)、says What(說什么)、in what channel(通過什么渠道)、to whom(對誰)以及with What effects(得到什么效果)。之后的社會學家Jack Lyle 與M. Lyle把傳播過程置于社會大環(huán)境中的考察,完善了傳播的模型構建??傮w來看,傳播學界對于傳播模式的提出,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基本的傳播要素:傳播者、傳播內(nèi)容、渠道或手段、受眾、效果以及環(huán)境,并且任何要素變化都會影響傳播過程。

什么是傳播力?國內(nèi)學術界有關傳播力概念的界定可謂眾說紛紜。比如,劉建明2003年首次提出傳播力概念時指出,傳播力是“媒介傳播力的簡稱,具體指媒介的實力及其搜集信息、報道新聞、對社會產(chǎn)生影響的能力”。而張春華(2011)認為,總體來看國內(nèi)外對于傳播力的研究大約分為以下四個角度:能力說、力量說、效果說、綜合說。除了張春華所總結的研究視角之外,國內(nèi)有關傳播力的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大眾傳播,如丁和根(2010)認為一個國家的傳播力可以通過對外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少及強弱來衡量,鄭保衛(wèi)(2007)認為要提高新聞傳媒業(yè)的傳播力,則需通過了解受眾需求、加大新聞傳播渠道、加強信息報道質(zhì)量;劉修敏(2012)認為電影傳播力取決于對電影素材藝術性的保留和對大眾迎合的平衡把握。不難看出,國內(nèi)有關傳播力的研究角度側(cè)重各異,大致可以歸為:傳播內(nèi)容、傳播渠道、傳播受眾以及傳播效果,涵蓋了部分傳播要素,然而相關研究對于傳播者以及傳播環(huán)境卻鮮有專門研究。據(jù)此,筆者認為傳播力既包括對傳播內(nèi)容、渠道、受眾以及效果的綜合評價,也應當包含對傳播者的自身能力以及傳播環(huán)境。簡言之,傳播的的任何基本要素(傳播者、傳播內(nèi)容、傳播渠道或手段、傳播受眾、傳播效果以及傳播環(huán)境)之一都會影響傳播力的大小。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跨文化傳播力

跨文化傳播是指在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或公共傳播的語境中,在有著互異的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互動地發(fā)送和接受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從而進行文化上互相聯(lián)系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活動過程。因此結合上文傳播力的定義,跨文化傳播力研究的對象應當是在不同文化之間信息傳播過程中,對傳播的基本要素的綜合考量。比如Hammer等(1978)提出的跨文化交際有效性三維度,即應對心理壓力、有效交流及建立人際關系的能力。之后學者對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估指標提出了不同標準,如Byram(1997)從應用語言學角度提出評估指標應當包括:語言、社會語言、會話能力以及態(tài)度、知識、文化意識等內(nèi)容。在國際商務管理領域,人際技巧、語言能力、異國工作及生活動機、不確定性容忍和應對能力等因素被認為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表現(xiàn)(Schneider& Barsoux, 2003)。然而Helen Spencer-Oatey (2010)將跨文化交際能力總結為情感、行為、認知三個層面。

而國內(nèi)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基本沿襲了Hammer, Helen Spencer-Oatey等學者的思路,并未有太多實質(zhì)突破。教育領域代表觀點為:語言能力、文化用語知識、目標與文化和文化意識為跨文化交際能力(高黎,王方,2007),國際商務領域主要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主要包括:跨文化溝通、跨文化適應、跨文化行動能力,文化智力、組織機構的民族中心主義、文化距離等因素(吳簫,肖芬,胡文濤,2013)。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外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估指標主要適用于人際傳播的研究(如有效的交流能力、建立人際關系的能力等),并且跨文化交際研究評估體系最終落腳點為傳播者自身的因素(知識、情感、技巧)。另外,我們從“跨文化傳播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本身詞義中也會發(fā)現(xiàn)二者的從屬關系:傳播在傳播學中定義為“傳遞信息,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通過有意義的符號進行信息傳遞、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饋活動的總稱?!倍浑H“指二人及二人以上通過語言、行為等表達方式進行交流意見、情感、信息的過程”,不難看出,交際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屬于人際傳播范疇。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作為“跨文化傳播力”其中一個子項-“傳播者傳播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問題與跨文化傳播力問題的結合,不僅對國內(nèi)傳播力研究中跨文化因素的缺乏補充,也使跨文化交際能力問題研究不再拘泥于人際傳播領域,而是將其置于更加宏觀的傳播方式,如大眾傳播中進行重新審視。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50

[2]張國良.現(xiàn)代大眾傳播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2-61

[3]劉建明.當代新聞學原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37

[4]張春華.傳播力:一個概念的界定與解析[J]求索,2011(11):76-77

[5]丁和根.生產(chǎn)力?傳播力?影響力――信息傳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框架[J]新聞大學,2010(4):136-142

[6]鄭保衛(wèi).強化傳播力彰顯影響力拓展創(chuàng)新力提升競爭力-試論當前我國新聞傳媒業(yè)發(fā)展之要略[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7(2):18-27

第2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為什么?為什么班里的同學總是嘲笑我,相貌是父母給的,長得丑又不是我的罪,他們是冷言熱語我已經(jīng)受夠了。我無助極了,我的生命似乎被涼涼的秋意包裹著,緊蹙的眉頭封鎖了心靈的窗口,輕柔的吉它也化解不了心中的憂傷,空蕩的思緒如荒羌的沙漠……

我一個人漫無目的走在大街上,呼吸著這寒冷而又寂寞的空氣,今年的四月為何如此地寒冷,人們?nèi)齼蓛傻厝缤撵`地與我搶擦肩而過……

夜,好冷。

我獨自一個來到冷飯店,我坐在一個靠窗可以看到滿天星辰的地方。一位美麗的服務員小組笑瞇瞇地走過來,對我很客氣:“小朋友,點些什么???”“呵,來杯咖啡吧!”難得這位漂亮的阿姨還能這么客氣地對我,咖啡,和人生味道和相似吧!“等等,我不要放糖?!蔽覍χ鴦傁朕D(zhuǎn)身離開的服務員小組添加了一句。

夜,好美。星星在天空中眨著它那深邃的眼眸,泛濫著深情。好美的星辰,我什么時候也能像它那么地迷人呢?

或許有時放棄也是一種美麗吧!月亮為了給世人寧靜,神秘的夜而放棄了發(fā)光的本領葡萄為了能夠成為在佳釀而放棄了新鮮的權利;又如綠葉,為了讓紅花顯得更美艷,而放棄了自己的使命。那我是否也該放棄點什么呢?美麗雖與我無緣,但我卻不曾擁有其它的么?我有手,有腳,有頭腦,實在想不到有任何理由來讓他們瞧不起我??!或許我正是放棄了美麗,而擁有了其它,也許吧!但是,我一無所有,什么才是我放棄了美麗而得到的東西呢?優(yōu)異的成績,我沒有;美妙的歌喉,我亦沒有,曼妙的身姿,我沒有……

咖啡很快就端上來了,熱熱的。呵,我淺吸了一口,呀!還真是澀澀的,人生,也不過如此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對??!老師不是說過幾天有作文競賽嗎?我是不是應該去參加呢?但是,別人都瞧不起我,我去參加會被笑嗎?我又望了一眼那深情的星辰,依舊向我眨著它那絕美麗的眼眸,似乎對我說:“你是最棒的?!睂Π?,我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代替我,不是嗎?我起身,徑直走出冷飲店……

風向我吹來,又離我遠去,因為我不是它的歸宿,還是因為我的容顏……

夜好漫長,我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深緒盤旋在腦海中,漫漫長夜……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入窗戶時,我早已在上學的路上,今天的陽光很和煦,但我的腳步卻異常沉得。經(jīng)過番思量,我終于把我想?yún)⒓幼魑谋荣惖氖抡f給了好友聽,她也很支持我去參加。她抬起頭,明亮的雙眸就像清澈的小河,一望到底,不夾一絲雜質(zhì),映著午后射進的陽光,顯得特外美麗。這時,身后卻傳來一陣陣饑笑:“你瞧,那丑丫頭,還想去參加作文比賽呢!”“就是,也不照照鏡子?!蹦鞘强坦倾懶牡耐?,如果當時有一個地洞,我一定會……

我后悔了,為什么我會如此愚蠢的想去,丑小鴨變成天鵝永遠就是童話。但是,如果我不去參加的話,那我是不是永遠都被人瞧不起呢?

獨坐黃昏。雖已是草木搖落之時,這棵蒼翠的大樹卻依然不減生機。落日的余暉灑滿天地間,照耀著金黃的翻滾的生粒,若隱若現(xiàn)。那一顆顆渺小的塵埃似乎就是我的如夢年華,不由自主去吧!對,去吧!“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那天,我去參加比賽了,考場上,我寫得特別流利,把自己隱藏在心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描寫得淋漓盡致,我把此事告訴了她,她窩心地笑了。

隔天,我的作文得獎了,我實在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欣喜,好激動,只見同學們的眼神不再有鄙視,而是溢滿了羨慕和驚喜。我終于明白,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不是童話。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自信的天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美麗不只是因為嬌俏的容顏,還有美麗的心靈,自信……不知哪位哲人說過,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第3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教學理念; 學習氛圍 ;課程設計; 實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學會自主獨立的學習,而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對課堂教學的良好作用。當代科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呈現(xiàn)出邊緣化、綜合化的趨勢,知識的整合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世界性趨勢。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整體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加強整合,向綜合化道路邁進。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科素質(zhì),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就必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發(fā)揮空間,在教學中讓學生多思考、提前思考、積極思考。摒棄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輔導講解,師生共同探討的教學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

以往的語文教學許多教師總認為,學生的提前學習和教師的課堂講解差別并不,其實學生在教師講解前學習不但可以提前了解書本教材,進入學習預熱階段,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獲得一定的知識積累,再通過教師的講解,可以有一個比較與補充,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就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提前預習的空間。在語文教學中采用藝術手法,包括穿插藝術,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形不成一個整體氛圍。

學校應鼓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并把它制度化,適時地進行教學效果評估,以整體推進語文教學水平。

二、教師更新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教師是推進語文課程改革的主要動力和實踐者,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就必須與時俱進,積極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把握課改的基本理念?!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這種理念的發(fā)展變化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提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其二是注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發(fā)展,尤其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多注重學生的“學”,其次才是教師的教,只有通過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

三、學前規(guī)劃課程設計,注重啟發(fā)性的發(fā)問

教師、學生、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因素,三者應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目前而言,我國的初中語文教材仍舊偏重“言”的功能,既重視理論性的語言知識、記憶性內(nèi)容較多。所以,教師應在課程進行之前,以教學大綱為指導,根據(jù)現(xiàn)實環(huán)境來科學規(guī)劃課程設計,由表及里地闡發(fā)語文知識。具體來說,教師應結合課文內(nèi)容,首先帶領學生們掌握其中的基礎知識,繼而再將之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這種“文本解讀――精神引導”的教學模式將有利于開掘教材的深度,使語文課程成為學生積累知識、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契機。教師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平衡形式與思想性的比重,既關注學生的語文操作能力,也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等精神素養(yǎng)。

提問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重要形式,讓教學知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順暢地傳遞并反饋。在課程設計中,教師應充分重視提問環(huán)節(jié),做到基礎性與開放性的統(tǒng)一,以便及時鞏固學習成果并升華教學知識。這些提問中既包含關于形式方面的問題,也有關于思想內(nèi)涵方面的問題,重在啟發(fā)學生對形式與內(nèi)涵的雙層思考,由此完成“言”與“意”的合一。

第4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中學語文的快樂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確保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快樂體驗,這是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的重要導向。尤其是對于中學生而言,由于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習效率容易受個人情緒的影響,所以需要語文教師通過“快樂教學”的方式,實現(xiàn)中學語文教學的“寓教于樂”。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

在傳統(tǒng)的中學教育活動中,學校過分強調(diào)中考、高考的應試教育目標,而不太重視學生人文素質(zhì)和情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語文的教育功能,加上有些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熱情。中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推行,提倡和鼓勵快樂教學法的應用,其教學宗旨就是要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切實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價值和魅力。因此,中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學資料中的快樂因素,立足于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如游戲教學、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等形式,都可以豐富語文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熱情,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快樂體驗。

二、豐富語文快樂教學的方式與方法

語文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場所。要想營造出輕松愉悅、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除了要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展現(xiàn)、演繹語文教材中的快樂內(nèi)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外,還要豐富自身快樂教學的方式與方法,營造出快樂的語文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掌握更多快樂學習的技能,鼓勵學生在語文課堂內(nèi)外積極探究,獲取快樂體驗,進而激發(fā)出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例如,中學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的快樂體驗,可以在教室后面建立“閱讀超市”,分別設立人物專柜、社會專柜、景物專柜、課件專柜、報紙專柜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閱讀材料,并定期開展快樂語文欣賞課、快樂學習方法大比拼等活動,讓學生在和諧、快樂、團結的氛圍下實現(xiàn)共同進步。

三、營造快樂化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

語文教師作為語文教學的組織者和設計者,無疑是決定學生學習體驗的最關鍵因素,所以每一位成功的語文老師,都會認真地對待每個語文學習個體的學習需求,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樹立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出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鑒于此,中學語文的快樂教學,需要語文教師積極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盡快的進入學習“角色”,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雨巷》這首詩歌時,教學的觀念是要學生走進作者戴望舒的感情世界,所以教師可以搜集有代表性的圖片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然后配上背景音樂,幫助學生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感情,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學生閱讀審美能力的提升。

四、留給學生更多互動探求與快樂學習的空間

在新課改理念下,要求語文教師留給學生更多互動學習與探究學習的空間,這不僅是學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學生贏得快樂學習機會的必然選擇。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充分顧及到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學齡特征以及語文學習的情感需求,留給學生更多互動探求與快樂學習的空間,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投入個人情感,增強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度,進而獲取更加豐富的快樂學習體驗。

五、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評價理念

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教學評價主要是為應試教育服務的,學生通常處于被動評價的地位,而且通常以終結性的評價方式為主,對學生的考核缺乏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大大影響了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參與熱情。新課改理念下的中學語文快樂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對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和快樂教育理念,重視學生語文情感和人文素質(zhì)的發(fā)展,增加過程評價的比重以及學生自主評價的比重。例如,在中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就作文寫作情況進行相互評價,讓學生自己尋找優(yōu)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減少教師的單向灌輸和批判指正,這樣更有助于語文快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理念下的中學語文快樂教學,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情感體驗和快樂體驗,促進中學語文快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蔡清榮.構建快樂課堂,享受語文學習樂趣[J].中學語文,2012,(08).

[2]趙新衛(wèi).學海無涯“樂”作舟——給中學語文教學輸入“愉悅劑”[J].科技資訊,2012,(24)

[3]沈月軍.轉(zhuǎn)變思想 更新理念 迎接挑戰(zhàn)——淺談新形勢下如何搞好初中語文教學[J].科學大眾,2009,(08)

第5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教學觀念 學習興趣 教學模式 物理教學

多年的物理教育主要重視知識與技能教學,輕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忽視對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脫離科學技術、社會生活。這種現(xiàn)狀致使課程的三維目標大有缺失,即“一強兩弱”,課程目標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僅僅是灌輸知識,訓練解題的現(xiàn)象。為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物理、身邊的物理、生活中的物理,使物理與科學、技術、社會有機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整合課程三維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從上到下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闊步向我們走來,而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就是“強調(diào)了課程的功能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zhuǎn)變?yōu)轶w現(xiàn)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1]。為此,教師在新課程概念下實施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矛盾問題,需要教師逐一解決。

一、關于教師教學觀念轉(zhuǎn)變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始終占主導地位。具體體現(xiàn)在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控制者,同時是成績的評判者,是絕對的權威。教師的教學過程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按照固定模式預習,上課講解,分析例題,讓學生做習題;實驗教學則按照教材給出的實驗步驟亦步亦趨地驗證既有結論。而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

對于以上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能否在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得到轉(zhuǎn)變,更好地融入到新課程理念下的角色中,即是從教學的主角轉(zhuǎn)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tǒng)的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向現(xiàn)代的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那么該如何實現(xiàn)這個觀念上的轉(zhuǎn)變呢?首先是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作為中學物理教師,我們應積極面對物理新課程帶來的挑戰(zhàn),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zhì),以便適應物理新課程的實施。具體而言,新課程從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及專業(yè)素質(zhì)三個方面都需要教師有質(zhì)的提高。就需要教師不斷在廣闊的知識領域中遨游和探索,向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素質(zhì)、全方位的能力素質(zhì)及健全的專業(yè)情意方向提升自己;其次,就是能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渠道,讓農(nóng)村中學的老師們到課改區(qū)經(jīng)驗成熟和豐富的學校多學習、多交流、多對比,讓他們多學習、多了解新課程概念下課堂教學各項基本功,更好更快地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最后,就是學以應用、不走模式、完善自我。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們還是以接受學習為基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但很多地方還是體現(xiàn)出了新的教學理念,能看到教師在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例如:第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已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多次留時間讓學生思考體會,分析問題時努力使學生思維超前,題目求解只進行分析,不包辦到底……可見,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并試圖凸顯出來,但出于多種考慮,教師在許多環(huán)節(jié)上還是包辦了,這體現(xiàn)出中學教師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求穩(wěn)與求變中痛苦的抉擇。第二是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在認知沖突的體驗中努力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種教學行為在教學中得到有效開展和落實。第三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教師不再將書本知識作為絕對的客觀真理強加給學生,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加強了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自身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力爭提醒并幫助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且在系統(tǒng)介紹陳述性知識的同時,注重程序性知識的內(nèi)化。第四是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這一點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仔細體會,鼓勵相互討論上可以體現(xiàn)出來。

根據(jù)上面實際課堂情景來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主要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但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行為還是體現(xiàn)了新觀念的影子,雖然這些新的理念在教學中還處于嘗試與探索階段,但正是這些嘗試與探索,逐步實現(xiàn)了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

二、關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問題

興趣是激勵學生樂于學習、創(chuàng)造和成才的催化劑??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睏钫駥幉┦空f:“成功的秘訣是興趣?!边@些至理名言說明了興趣在一個人的成才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對于中學生,興趣往往會成為他們?nèi)腴T時的向?qū)В顾麄冊趯W習中心情愉快,探索時入迷“著魔”,從而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于是在設計物理課堂教學時,努力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將學生引入一種與物理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制造一種懸念,使學生產(chǎn)生向往探索的欲望,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tài)。這樣做能使物理學習更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也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fā)。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確定出自己的階段性學習目標,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進行相應指導和分析,使學生的能力與學習的內(nèi)容相配合,學起來簡單明了,懂得應用,這樣就容易取得預期的成績,心理產(chǎn)生了成就感,興趣自然就會產(chǎn)生,然后不斷深入地學習,疑難問題就會逐個解決。

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將學習物理的心得體會及時地表達出來,也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一條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平臺和途徑讓學生將心得體會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自己受到其他同學的關注、重視和肯定。從而樹立學生的自尊心,這會提高學生繼續(xù)學習物理的興趣。還有就是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物理學習中不應只局限在教科書內(nèi),應伸出觸角,廣泛接觸前沿的、邊緣的相關的知識和成果,感受物理科學的價值,提高對物理學的興趣。所以,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每一節(jié)課必須思考及實施到教學中的問題。

三、關于課堂教學模式的問題

新課程目標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示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構建教學目標體系,必須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這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的目標。為了更容易實現(xiàn)以上目標及配合相應的教材,可設置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

1.注重課標。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每節(jié)課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目標要求,使同學們明確努力的方向和應達到的程度,便于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2.自主學習。根據(jù)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提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同學們在預習過程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帶著問題思考,大膽質(zhì)疑,然后由表及里,逐步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梳理,重點或關鍵的地方讓學生自己書寫出來,加深理解和記憶,這不僅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知識規(guī)律,而且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問題意識。

3.合作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找出本節(jié)課的相關疑點、難點問題,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和探討,達到突破難點、解答疑點的目的,同時本著“尊重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進步”的理念,使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合作交流的過程。

4.研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不把現(xiàn)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實踐與創(chuàng)造能力。

5.創(chuàng)新學習。運用本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及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資料,或能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知識的學科史料、奇聞逸事等,要求針對這些內(nèi)容設計問題或給背景材料寫出相關結論等,為學生展現(xiàn)了更加廣闊的學習天地,以達到提高素質(zhì)的目的。

6.達標評價。首先是當堂訓練,主要是用于消化教材,鞏固“雙基”,注重基本題型的訓練。同時以中檔題為出發(fā)點提高突破,幫助同學們更深刻地領會相應知識點,逐步養(yǎng)成靈活的解題能力與應用能力,從而檢驗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高低。

對于現(xiàn)在中學生物理教學,廣大的教師和教育專家都進行了深入研究,教學的理念和教學的模式已經(jīng)開始逐步成形。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模式,學習何種教學理念,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始終是圍繞幾個本原問題:為何教、為誰教、教什么、怎么教開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文.教學模式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5.

第6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識字能力;實踐活動;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8-084-01

“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因此,小學生低年級識字教學顯得十分重要。低年級要求小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左右,其中1200個左右會寫。識記生字的字形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而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不精細,對結構復雜的字形不容易記住。

這就要求教師再語文教學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實踐和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了識字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樂趣。

一、營造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中發(fā)展教師必須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參與是學生智力與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激活學生的熱情,促使其主動參與。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教師必須具有嶄新的學生觀,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生命體。不要越俎代皰,細嚼慢喂,將本來可以富有情趣的識字教學,變得機械枯燥、索然無味。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識字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的開放性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出自己從哪兒已經(jīng)學會了什么字;用什么辦法記住哪個字。學生自選生字匯報,學習的自大了,利于學生自我表現(xiàn),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于激勵。教學中,我們允許學生識記字形方法的多樣性,不輕易否定學生。學生在教師寬容的評價中,變得有信心、有創(chuàng)見。

二、引導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

新大綱強調(diào):“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彪S著學生經(jīng)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fā)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fā)現(xiàn)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

這樣,學生在識記字形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總結出了記憶字形的方法,經(jīng)歷了艱辛的腦力創(chuàng)新過程,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識字的主人。他們會在以后的實踐中,不依賴于任何幫助,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主動運用,持之以恒,不斷訓練,逐步形成能力。

三、打破常規(guī),讓學生在識字中享受快樂

實踐中積累的識字經(jīng)驗,成為學生識生字的基礎。漢字造字的規(guī)律性,為放手讓學生嘗試識生率提供了可行性。教學中,我們常常啟發(fā)學生:“假如讓你造這個字,你會怎么造呢?”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動腦,不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動參與、體驗識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我們還利用歸類識字中認識同族字的特點,嘗試著打破常規(guī),讓學生根據(jù)詞語,運用規(guī)律,自己研究歸納出生字。幫助學生進行適當?shù)臍w類,既對學生提高識記效果有很大的幫助,有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記范圍。

四、指導編謎,讓學生輕松記住字形

低年級學生對謎語有濃厚的興趣。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變得活潑有趣,我們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聯(lián)系起來。除了編謎讓學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進行聯(lián)想,學著編謎語。教學“閃”字時,先引導學生把字拆分成“人”“門”,在老師的動作暗示下,學生心領神會,編出了謎語“人很快進了門”,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還懂了字義呢。又如“獸”字是小學階段學生容易寫錯的一個字。教學中,先讓學生把字分解成四部分,再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野獸的特點,學生編成了謎語“頭上兩只角,整日田里跑,張著一大口,兇猛又可怕”。學生學著編謎語,一定會認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這樣的過程,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在輕松的氣氛中,難點已化解。同時,發(fā)展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引導創(chuàng)境,讓學生巧妙記住宇形

有些生字字形復雜,或某些部件與熟字相近,低年級學生往往張冠李戴。教學中,我們找出各部件的聯(lián)系,或抓住容易錯的地方,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語境,進行聯(lián)想,讓他們在形象風趣的語言中,巧妙地記住字形,強化了識字效果。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級都有學生把右邊的撇忘掉,我們在教學中就抓這一重要筆畫,引導學生想像著微風吹來了,柳枝是什么樣子呢?有的柳枝細些,微風中輕輕地飄了起來;有的柳枝粗些,微風中還是那樣直直的。形象的語言,使學生再也不會將那“微風中飄起的柳枝”給忘了。

第7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新概念 教育模式 教學手段

素質(zhì)教育的提出,對于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對于我國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一種推動力。新概念教學的產(chǎn)生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發(fā)展。初中語文教育應該在堅持教育體制改革的理念下,以素質(zhì)教育為導向,堅持新概念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突破,本文從基本理論出發(fā),在各種層面上對新概念教育進行分析,最終提出新概念教育體制下的初中語文教育的基本路徑。

一、基本理論分析

1.新概念的基本含義

所謂的新概念是指人的一種思維與邏輯的宗臣,這種思維與邏輯在客觀上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同時能夠在感性上實現(xiàn)想理性判斷的飛躍,起到一種橋梁作用。在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中,能夠把所有的感官上的東西進行描述并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礎上對事物進行有效分類。同樣在處理問題上也能夠?qū)λ媾R的問題進行遴選、分類、概括,這樣就自然形成一種邏輯,在理論上稱之為新概念。在教學實踐中,新概念的理論的應用隨處可見,但是卻缺少總結、缺少新的發(fā)現(xiàn)。知識簡單機械的總結,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突破,就有必要進行必要的邏輯分類,進而形成一種特殊的、實用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概念教學模式。

2.初中語文教學推行新概念方法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的知識構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所見到的效果并不明顯,具體分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從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方面來看

我們知道,我國長期以來都堅持的是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教育效果一切以學生的成績?yōu)楦军c和落腳點。教師在此過程中無限地強調(diào)智慧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建立和發(fā)展,禁錮了先進思維的演進,這在較大程度上對語文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障礙,同時,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2)從對初中語文的教學研究方面看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比較重視語文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注重語文教學的實際操作,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它往往忽視對教學新理念的指導或提煉,缺乏新意和創(chuàng)意因而收效甚微。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多停留在教學操作程序和方法研究上,且各學校大多處于分散的自發(fā)狀態(tài),許多教改重復進行,忽略了整體的聯(lián)系性和相關性,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從初中語文教學理論方面來看

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階段的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較多的,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問題是缺乏正確的語文理論的指導,早期的語文并未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現(xiàn)階段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眾多的教學工作者每天面對的是學生的升學率以及教學的應試性,忽略了語文教學理論的研究加深,同時就缺乏了相應的語文教學指導思想的引導,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概念語文教學方法的誕生,這種科學的教學方式能夠彌補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理論上的缺乏,也同樣能夠豐富和發(fā)展初中語文的教學理論體系。

3.新概念語文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現(xiàn)階段,我國已經(jīng)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制,各個學科都能夠在自身的發(fā)展路徑上實現(xiàn)飛躍。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已經(jīng)存在,這為新概念教學方法的應用提供了新鮮的土壤;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組織在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總結了一套適合新概念教學方法得到落實的保障機制,在學校教育中同樣得到了有效的實驗。此外,一線教師的積極探索為學生能夠更早接受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提供了保障,這種探索是較為切合學生發(fā)展實際的,同時也是在教育體制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之內(nèi),種種情況表明,新概念教育體制下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新模式已經(jīng)具備了發(fā)展的空間結構,在推廣上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其現(xiàn)實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切實推行初中語文新概念教學模式的基本措施分析

在新概念情境下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應該與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運用先進的理論和發(fā)展模式,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中學語文教育發(fā)展的極大推動作用。經(jīng)過教學實踐以及理論研究,筆者認為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有效分析:

1.建設學生為主題的教育模式

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是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只是承擔了一定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的學習相對單調(diào),并且發(fā)展不自然,而現(xiàn)代教學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使其意志、品質(zhì)、情感和行為能力獲得發(fā)展?!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苯虘獮閷W服務。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我們知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在語文教學中表現(xiàn)的更加突出,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是,語文是學生接觸社會必然會應用到的知識。在認識社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必要進行摒棄,實行新的教學模式。語文學習要重視課本內(nèi)外、課堂內(nèi)外、學校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廣泛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語文學習充滿生機和活力。

3.實現(xiàn)教學手段上的更新

第8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健全人格觀

首先,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我們或許抱怨,教師這個工作有些清貧,但不要忽視,一方面教師的社會地位與經(jīng)濟待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據(jù)調(diào)查表明,教師職業(yè)也日漸成為人們向往的職業(yè)。另一方面,真正的幸福源于內(nèi)心,不可否認,事業(yè)的成功、職業(yè)的選擇可以帶給人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人們也常常將富足的物質(zhì)生活作為幸福生活的表象??墒聦嵣虾芏嗳嗽谖镔|(zhì)條件滿足之后,卻沒有幸福感,因為物質(zhì)的追求是沒有盡頭的,是無止境的,要知道“金錢并不是價值的唯一體現(xiàn),并不是幸福的源頭”。我們或許抱怨教師這個工作太辛苦、太枯燥。是的,這個工作規(guī)律性強,一分鐘已不能靈活,而且處于社會和經(jīng)濟雙重轉(zhuǎn)型期的新一代,教育的難度增加,諸如抓升學等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但是應該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相當一些行業(yè)競爭更大,風險更大,回報也不是很好。作為教育工作來說,我們都知道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絕不是簡單的重復,當你看到自己的學生如一顆顆種子、一株株幼苗在發(fā)芽,在茁壯成長時,定然會倍感欣喜,馬克?吐溫曾說過:“工作與玩之間的區(qū)別,僅僅是個態(tài)度問題,工作是被迫做的事情,玩則是主動情況下做的”。其實都花精力,都讓人疲憊,而不同的心態(tài)就導致大家都喜歡玩,而厭惡工作;作為教師,應該從自己的工作中尋找樂趣,而只有熱愛這項工作才能達到忘我境界,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從而獲得一種快樂感。如果內(nèi)心有個花園,那天天是最美的花季,如果內(nèi)心春風洋溢,則時時象最美的春天,清風中飄來陣陣花香,也能釀出人格的芬芳。

其次,要有健全人格觀,新形勢下的教師,自身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要成為現(xiàn)代社會相適應的需要的人,就必須自覺地營造和諧人際關系,要心胸開闊、善解人意、善于悅納自己也悅納別人,要有理性的心態(tài)和一顆平常心,能客觀地認識自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化,喜怒衷樂適可而止、反應適中;要有一顆平衡心,象雜技演員手中的長桿,左右平衡,確定好自己的生活重心和人生目標,不斷積累,把握機遇,找準著力點,從而體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時下,隨離婚率的提高,單親家庭的子女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群體的產(chǎn)物“留守兒童”也與時俱增,使我們教育的對象變得前所未有的復雜化,“祖帶孫”的過分溺愛和管理無奈、其父母因歉疚負罪而簡單地用金錢物質(zhì)來補償、親情交流的缺乏、親人愛的缺失,導致這部分學生或狂妄、或自私、或郁悶、或冷漠,無孝心、無愛心、無恒心,甚至產(chǎn)生對抗心理和報復心理,面對這些我們不能埋怨他們,回避這些,而只有積極面對,所以一定要從全面人格的培養(yǎng)角度去關愛學生、教育學生,真正理解:“一類教師育人,二類教師教書,三類教師教應試”的深刻含意。

二、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新形勢下的教師,在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不應該只在時間上局限于某階段,在知識傳授上局限于某一層面,應該把教育的目標設定為培養(yǎng)有個性的、能自主提高的、有持續(xù)發(fā)展?jié)撃艿娜瞬牛敲淳蛻摼哂邢鄳囊庾R和能力。

第一,要注重培養(yǎng)自強不息的意識,一個沒有自強意識的人不可能在坎坷的求知路上持之以恒的,更不可能面對挫折而不氣餒,對教師與學生二者來說,各自都要有自信心,要相信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有所作為,教師要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也使學生要明白“沒有攻不破的難關”。所以要學會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不能惟上是從、唯書是從,也不能讓學生唯師是從。

第二,要注重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任何一個人,不是單獨存在于社會之中、集體之中,個別的行為關聯(lián)著共生的群體,所以要有責任意識。對自己要有責任,任何時候不能自暴自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戰(zhàn)勝自己,可以戰(zhàn)勝更多的困難;對他人、對父母要有責任;對集體、對國家要有責任。一個不負責的人,最終沒有人為他負責任。

第三,注重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俗語說“獨木不成林”、“眾人拾柴火焰高”,講的就是合作?!半p贏”、“多贏”已成為目前社會生活的價值取向,人與人之間在諸多方面要學會合作,善于合作,作為教師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積極主動地與集體活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實現(xiàn)資源共享,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學會共處、學會互動、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

第四,注重提高選擇與甄別的能力,當今時代是一個多元的時代,托馬斯?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一書揭示了遙遠的東西其實很近,地球已變成一個平面,加之網(wǎng)絡盛行,可接觸的東西真是眼花繚亂,良莠難辨。多元的社會經(jīng)濟形式、社會生活方式必然帶來思想觀念多元化,價值判斷的復雜化,所以辯美丑、識是非、知好歹猶為重要,當代教師,自身首先要有選擇和甄別的能力,教給學生積極健康的東西,同時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只有正確的選擇才能尋求到適合個體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第五,注重培養(yǎng)反思的能力和反省的勇氣。

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要善于反思和反省,以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勝不驕、敗不餒,尤其是對待失誤、失敗上,要多從主觀上找原因,多從自身找原因,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進步更快,面對學生犯錯誤,要認識到他的合理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反省能力,讓其在自我的教育中去提高。

第六,注重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第9篇:新聞的概念范文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diào):“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初中物理課程所涉及的探究性課題的內(nèi)容特點,可以把探究性教學分為:建立某種概念和規(guī)律的探究活動,觀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尋求內(nèi)部結構和模型的探究活動,技術設計與創(chuàng)新的探究活動,與社會問題相聯(lián)系的探究活動(包括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社會熱點問題及科學技術史中的問題)等.

筆者結合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速度”一節(jié)的課堂教學設計案例,談談如何運用探究性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從相互依存的物理量中構建新的物理概念.

2“速度”新授課教學設計案例

2.1教學分析

“速度”這個詞在小學數(shù)學和科學課中就已經(jīng)遇到過,但是當時比較關注速度的數(shù)值,對其單位未作要求.到了初中,以蘇科版物理教材的編排體系為例,在學習物體的運動之前,學生就已經(jīng)接觸了聲音的傳播速度和光的傳播速度,但仍然是關注速度的數(shù)值,對其單位也沒有特別要求.總體來講,學生在學習這節(jié)內(nèi)容之前對速度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對速度并不陌生,但是僅僅局限于速度的大小,對為什么要用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又是怎樣來的并不清楚.

2.2教學目標

2.2.1知識與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了解常見物體的速度和測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2.2.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2)通過速度概念的建立,讓學生了解研究問題和定義物理量的一種方法.

2.2.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探究問題、積極主動尋求解決方法的良好習慣.

(2)在探究過程中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2.3教學過程

2.3.1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運用多媒體展示如下情景:(1)獵豹追捕野鹿;(2)緩慢爬行的蝸牛.問題1: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如何比較它們的快慢呢? 2.3.2合作學習,探索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方案1:相同的時間,比較物體運動的路程.

方案2:相同的路程,比較物體運動的時間.

問題2:生活中什么時候運用了方案1的方法?

賽跑、游泳比賽過程中,觀眾評判運動員運動快慢的方法.

問題3:生活中什么時候運用了方案2的方法?

賽跑、游泳比賽結束后,裁判員評判運動成績好壞的方法.

小結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2.3.3活動探究,強化認知

活動1: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

如圖1所示,剪裁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其中一個圓紙片裁去的扇形的圓心角比另一個大,再分別將它們粘貼成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

問題4:將兩個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哪一個紙錐下落的快?

問題5:你是怎樣比較紙錐運動快慢的?

相同的路程,比較紙錐下落時間的長短.

問題6:有沒有其他比較紙錐運動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時間,比較紙錐下落路程的長短.

2.3.4認知沖突,深化探究

問題7:如果將兩個紙錐從不同的高度釋放,又該如何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并提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案.

2.3.5建立概念,化解沖突

當紙錐運動的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我們運用“小結1”中的兩種方法都無法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方法,也就是比較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即比較單位時間內(nèi)紙錐運動的路程.我們把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若用符號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速度公式可寫成: v=s/t.

2.3.6沖突再起,再次攻堅

問題8:用速度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實際上是比較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通過的路程,本質(zhì)上是用了“小結一”中的第一種方法.有的學生提出能否用第二種方法,比如都取相同的距離1 m,看誰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短,也就是用t/s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嘗試解決新的問題.

2.3.7教師引導,重視生成

當學生解決上述問題有較大困難時,教師應當適時點撥,提醒學生如果用這種方法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比值越小運動越快,不如用單位時間運動的路程來定義速度更容易被人們理解.

2.3.8動手實踐,學以致用

活動2: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

問題9:要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你認為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問題10:你選用的實驗器材有哪些?

問題11: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表該如何設計?

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并計算紙錐下落一段距離對應的速度(在學習下一節(jié)“變速直線運動”相關內(nèi)容時,再指出該活動測量的實質(zhì)是平均速度).

3關于概念新授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3.1案例評析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堅持“以問題為中心”的原則.首先,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切入課題,并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再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接下來,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對學生提出的具體方案加以演練,強化已有的認知.緊接著,教師有意識地給學生制造認知沖突,將問題探究引向深入,為速度這一新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礎.伴隨著學生的思考、討論,從而水到渠成地建立起速度這一新的物理概念來解決新的問題.然而,課堂教學并沒有到此為止,由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好奇心的緣故,又提出了新的問題.課堂教學又以新問題為新起點,將教學引向更高更深層次.

正是在學生認知矛盾的發(fā)生和解決、再發(fā)生和再解決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地灌輸和接受.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探究中建立概念解決問題,學生參與到物理概念建立的全過程,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編劇”、是“策劃”、又是“導演”,是教學的主導.

3.2“以問題為中心”的概念新授課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與速度類似的概念還有功率、密度、熱值、電阻、比熱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從兩個物理量的依存關系中構建另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它所反映的本質(zhì)與這兩個物理量都沒有關系.這種“以問題為中心”、從相互依存的物理量中構建新概念的探究性教學模式,整體的教學思路是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在實施這種教學模式時,我們首先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景,圍繞問題展開探究.實驗后,應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幫助學生提取本質(zhì)因素、澄清錯誤觀念、形成對概念的正確認識和真正理解,并選擇新的情景讓學生應用概念,以實現(xiàn)及時反饋而達到鞏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