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網(wǎng)絡信息安全心得體會范文

網(wǎng)絡信息安全心得體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wǎng)絡信息安全心得體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wǎng)絡信息安全心得體會

第1篇:網(wǎng)絡信息安全心得體會范文

摘要:文章從新媒體的技術特征方面分析了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從紙質資源被動提供向主動嵌入式方向的發(fā)展、從單一的到館服務被動接待向主動吸引讀者方向的延伸、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理念與公共圖書館資源限制性共享的平衡。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12-0024-03

收稿日期:2014-10-01

作者簡介:張琳(1981-),黑龍江省圖書館館員。1引言

新媒體一詞來源于拉丁語“Medium”,音譯為媒介,意為兩者之間。其最早見于1967年美國CBS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wǎng)技術研究所所長、NTSC電視制式的發(fā)明者P.Goldmark發(fā)表的一份關于開發(fā)EVR(電子錄像)商品的計劃書,由此掀起新媒體研究的熱潮。新媒體是一個時代概念,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或是非主流媒體而言的,是一個隨時代不斷變化的概念。新媒體的每次脫胎換骨都與計算機軟硬件、數(shù)據(jù)通信技術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資深媒體分析師VinCrosbie定義的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shù)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這一觀點從新媒體與舊媒體之間的區(qū)別來強調新媒體的個性化,以及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關系對等,被認為是一個較為完整的定義。媒體的發(fā)展通常被認為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精英媒體、大眾媒體和個人媒體。這三個階段分別代表著傳播發(fā)展的農業(yè)時代、工業(yè)時代和信息時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比較熱門的新媒體不下30種,如:數(shù)字電視(Digital TV)、博客(Blog)、維基(Wiki)、搜索引擎等。

2新媒體的技術特征

2.1信息傳播與獲取方式

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傳播都是單向、線性的,是一種“一對多”的信息傳播方式,而新媒體并不受受眾的影響,受眾用戶不僅可以瀏覽精彩網(wǎng)頁的內容、檢索信息查詢信息,而且還可以在網(wǎng)上信息,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交流溝通,分享心得體會。此外,新媒體時代,用戶還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通過微博(Microblog)、博客(Blog)、微信(Mircro message)等其他渠道獲取自己所需信息。

2.2信息交互與表達方式

新媒體可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互動性表達、傳遞與獲取信息的需要。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用戶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傳播者,更是信息的生產(chǎn)者,用戶可以隨時利用新媒體獲取新的信息內容,發(fā)表自身見解;也可以將自身擁有的信息傳遞到新媒體中,與他用戶進行互動交流。新媒體即時互動的特點提升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并使用戶更融入其中,用戶可以充分通過虛擬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實現(xiàn)自身表達的權利。

2.3信息推送與社群聯(lián)動

互聯(lián)網(wǎng)會根據(jù)用戶的喜好和檢索行為主動將信息推送給用戶,用戶根據(jù)提示,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一站式檢索。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用戶群體也體現(xiàn)出社群化特征,擁有共同信息需求的用戶聚集在一起,共同傳遞、獲取、利用、討論相關信息。

新媒體的“新”除了新技術所帶來的“數(shù)字化”“大容量”“易檢索性”“高交互性”這些特點外,還具有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傳播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傳播行為的主動性、傳播速度的高效性等特征。

3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面對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機遇

3.1服務內容的重大轉型

二維碼條形碼(Two-dimesional Bar Code)作為一種成熟的信息存儲和識別技術,與手機結合在一起,成為連接網(wǎng)絡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的全新通道,大大地擴展了二維碼的應用領域。對于二維碼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得到廣泛的普及。二維碼的種類繁多,技術標準也不盡相同,普及化程度最大的編碼格式目是QR Code。國內很多公共圖書館,包括高校圖書館都在自己的門戶網(wǎng)站制作了本館相應的QR碼,然后漂浮在自己網(wǎng)站上或印制在“圖書館入關指南”、“圖書館宣傳頁”及其他公共場所,讀者通過手機客戶端或其他識別軟件進行識別,即可隨心所欲地獲取圖書館的基本信息及其他服務。

2010年,臺灣大學圖書館首次在其館藏目錄TULIPS中使用QR Code,其將每一種館藏建立一個唯一的QR Code,讀者除了使用原網(wǎng)頁所有功能外,還可用手機讀取QR Code中存儲的信息并快速記錄。大陸也有很多相關的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在對本館一站式信息資源檢索系統(tǒng)――“思源探索”系統(tǒng)改版升級的過程中運用了二維碼技術,對每一條檢索結果都增加了手機二維碼的功能,當讀者在“思源探索”系統(tǒng)中進行書目檢索時,檢索結果列表中會提供“手機二維碼”選項,讀者只需運用手機或移動設備上的二維碼軟件,通過攝像頭掃描某條檢索記錄的二維碼即可獲得該條記錄的相關信息(包括題名、作者、出版信息、館藏地等),更方便快捷。圖書館將二維碼和圖書館一站式檢索系統(tǒng)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改善了用戶的體驗,構建了新型高校數(shù)字化圖書館的模型,同時也對未來圖書館的移動服務模式作出了展望。

新媒體時代,面對激烈的信息服務競爭和外界不確定的信息環(huán)境,營銷創(chuàng)新也是圖書館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圖書館利用各種媒介宣傳圖書館的服務,推廣圖書館的新功能,對于做好公關宣傳工作,樹立良好外部形象,營造良好的城市名片和公共文化體制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3.2服務范圍的重大突破

張琳:新媒體,撬動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新支點張琳:新媒體,撬動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新支點新媒體環(huán)境下,開放的閱讀環(huán)境使圖書館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讀者”發(fā)展成為網(wǎng)絡中的“虛擬讀者”,讀者不需要親臨圖書館,接收圖書館工作人員面對面的讀者借閱、證件掛失、圖書理賠、入館教育、課題跟蹤申請等服務,只需借助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技術和設備就可以享受圖書館提供的各種服務?!疤摂M讀者”的不斷發(fā)展,在延展圖書館的服務空間和服務時間的同時也給圖書館帶來了一些新的信息安全問題。改變傳統(tǒng)的門戶網(wǎng)站及其服務讀者接口是對“虛擬讀者”實行有效管理的必由之路。比如,黑龍江省圖書館改變原有的門戶網(wǎng)站,新推出多種服務,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該館的“真人圖書”服務、龍江學習中心和讀者俱樂部。

新媒體時代,圖書館可以利用網(wǎng)絡及其他手段宣傳自己的服務。讀者可以通過網(wǎng)絡預約真人圖書(Living Library),如黑龍江省圖書館推出的一項“真人圖書”計劃,志愿者自愿報名參與。真人圖書與讀者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以溝通分享的方式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在交流不同學科知識、生活經(jīng)驗、人生故事時增加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了解,促進了社會和諧,傳遞了豐富、健康、積極、正面的價值導向。真人圖書僅提供不定期的館內借閱服務,即其僅通過開展不定期館內借閱活動的形式與讀者交流,不提供館外借閱。讀者可以通過微博、電話和到館登記三種形式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真人圖書,每本真人圖書一次借閱人數(shù)為10~30人,閱讀時間為40分鐘,讀者要在館內固定場所在指定時間內與真人圖書見面。讀者可以通過網(wǎng)站了解真人圖書的活動安排進行預約,從而分享“真人”的成長經(jīng)歷、成功閱歷。真人圖書活動值得包括高校圖書館在內的各類型圖書館學習借鑒。

持有讀者證件,通過賬號密碼在館內外皆可以訪問黑龍江省圖書館的龍江學習中心,從而進行自主學習。龍江學習中心有圖書、期刊、視頻、特藏等多個版塊,還提供讀者互動交流空間,以進行好書分享、讀者交流互動。作為一種新型的網(wǎng)絡教學方式和教育技術,其模式類似“慕課”的縮影,即Massive Open On line Courses,一般被翻譯為“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給圖書館的傳統(tǒng)服務帶來巨大挑戰(zhàn)。它全新的教學理念不僅促使圖書館從課外的輔助式被動服務向課內的嵌入式主動服務發(fā)展,從單純的到館讀者服務群向校外讀者服務群擴展,從為有限的到館讀者服務向為無限的社會讀者開放拓展,甚至還將打破僅僅屬于公共圖書館服務范疇的界線,使包括高校圖書館在內的各類型圖書館都參與到這場“大讀者”學習的洪流中,進而帶來的圖書館在觀念、政策、資源、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轉變,促使圖書館探索和建立與大規(guī)模開放學習時代相適應的新型服務體系。

黑龍江省圖書館的讀者俱樂部是該館持證讀者中成立的一個公益性、服務性的群體組織,以全心全意為俱樂部成員服務為宗旨,以促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普及為目的,為圖書館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其下設文學沙龍、書畫沙龍、英語沙龍、理財沙龍和講壇之友五個分支機構;目前擁有會員350余人和一個200余人的QQ群。

在開放性的閱讀環(huán)境下,讀者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小,參與度和滲透性越來越強。隨著移動終端設備及移動圖書館的發(fā)展,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的資源,不在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需要圖書館服務讀者門戶平臺不斷升級,以使讀者的交流和參與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

3.3資源利用的重大挑戰(zhàn)

程煥文、潘燕桃主編的課程教材《信息資源共享》以及信息資源共享網(wǎng)絡課程, 總結歸納出了定理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資源的權利。定理三借用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闡述的、已經(jīng)被國際圖書館界普遍承認的人權價值。但是,如何在知識產(chǎn)權和使用許可協(xié)議的約束下,找到圖書館資源有限開放權與信息資源合理使用之間的平衡點,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圖書館提供服務要解決的最復雜的問題,畢竟圖書館資源在使用中存在很多知識產(chǎn)權上的問題。

“免費”在學習中心資源的共享中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一般通過IP地址的限制后,只面向校內用戶,若是選擇VPN遠程訪問,只需用戶注冊,無需繳納任何費用,通過在線方式就可獲取和享受學習中心的數(shù)字資源、課程視頻、學習資料到學習輔導、名師大講堂,甚至是知名學分認證在內的優(yōu)質教育,這是學習中心最令人心動的美好誘惑。

《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中提到: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對于圖書館而言,“人人享有”是一種社會責任。但所謂“人人享有”免費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其實并不意味著所有圖書館都可以無條件地對所有人免費開放。實際上,受時間、空間、財力及效率等多種主觀、客觀因素的影響,任何圖書館都只能為其所服務的特定對象群開放,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圖書館通過商業(yè)購買獲得的數(shù)字資源也都受法律和商業(yè)利益保護,其共享受到了嚴格的約束。圖書館是社會的公益性信息服務機構,在原有制度體系中,本著公益、非營利目的、公共文化服務,圖書館讀者享有一定的“合理使用資源”的法律、政策保護,圖書館有權為自己的讀者免費提供信息服務。

4結語

有圖書館存在的地方,必定有想學習的人,圖書館服務的探索仍在路上。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諸多創(chuàng)新必將為傳統(tǒng)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帶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和嚴峻的挑戰(zhàn)。新媒體將成為撬動新一輪圖書館變革的動力和支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