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股票投資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股票投資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股票投資的特征

第1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當然,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問卷的調查是以網絡形式進行的,調查的題目有限,不能挖掘出所有決策影響因素;此外,因為網絡統(tǒng)計只有簡單的計數(shù)結果,無法對其中的一些因素進行相關分析,說明的問題也就只能是現(xiàn)實存在的狀況,無法做更深入的闡述。

【關鍵詞】行為金融 個體股票投資者 投資決策

行為金融學研究對于金融理論的發(fā)展、資本市場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市場監(jiān)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股票市場屬于新興的股票市場,在政府監(jiān)管、市場微觀結構、股權結構及投資者構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通過對中國股票市場構成主體的個體投資者行為特征的研究,對豐富、驗證行為金融理論,對于中國股票市場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行為金融學相關理論及其啟示

行為金融就是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它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等動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金融市場的發(fā)展。這一研究視角通過分析金融市場主體在市場行為中的偏差和反常,來尋求不同市場主體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經營理念及決策行為特征,力求建立一種能正確反映市場主體實際決策行為和市場運行狀況的描述性模型。

行為金融學的主要理論觀點包括:有限理性理論、前景理論、價值理論、羊群效應、有限套利理論、投資者認知有限理論等。

這些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股票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受到各種客觀的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并且存在一定偏好。通過研究投資者的行為,我們總結出投資者行為的偏好及主要影響因素。個體可以了解自己決策偏好,有意識地對投資策略進行適度調整,盡可能避免因決策錯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政府和股票市場監(jiān)督管理機構可以根據(jù)這些主要影響因素預測、分析、判斷股票投資者的行為,必要時進行有效引導,以維護股票市場的正常秩序,使我國股市穩(wěn)健發(fā)展。

二、研究方法與角度

本文以行為金融學為理論指導,采用文獻綜述和問卷調查法,以608名有投資經驗的社會個體投資者為樣本,從行為金融的角度入手,對影響他們投資決策的因素的進行調查,從投資者的基本財務狀況、外部環(huán)境對投資者行為的影響、信息披露情況調查、上市公司影響因素以及投資者本身的認知偏差五個方面對股票投資者的決策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個體股票投資者在證券投資決策時更傾向于購買藍籌股、低價大盤股和科技股。而選擇購買這幾種類型股票的主要原因是它們的市盈率低,并且業(yè)績好。

個體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主要受到外界宏觀環(huán)境和個體生活的社交環(huán)境,以及個體主觀因素三方面信息的影響。

外界環(huán)境的信息,如國家宏觀政治、股市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信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行情走熱的專家分析,以及個股或專家的小道消息等因素中,國家宏觀政治的變更是被45.3%的投資者認為是投資決策的首要影響因素。而且72.4%的人在不同程度上相信經濟發(fā)展能夠支持股市上升。這也說明了宏觀經濟因素對股民的股市預期頗具參考價值。

由于人不是孤立存在于社會的個體,所以在決策時難免會接收到來自社交圈里他人給的建議或意見,此時有28.9%的股票投資者會聽從他人意見、放棄自己的想法,27.6%的股票投資者會綜合考慮他人建議進行決策,還有43.4%的人不理會他人意見,堅持自己的想法??梢姡^一半的股票投資者會在一定程度上會采納他人意見。

當然,除了外界因素的作用以外,投資者自身的技術知識、認知習慣和個性,也會對股票買賣行為帶來影響。個體知識和獲取的市場信息是有限的(例如調查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投資者都能讀懂并利用到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他們就不可能從公司詳細的財務狀況這方面對股票進行評估),加上自身的對損失的厭惡、害怕后悔,以及把一部分希望寄托于政府行為的偏好,致使股票投資者的決策難免帶有主觀判斷。

(二)建議

根據(jù)上述特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股票個體投資者提出建議:

1.在進行決策時,投資者應當盡量做到以下幾點。準確理解新出臺政策意圖為基礎,把握政策的發(fā)展方向,預測變化趨勢;同時,廣泛搜集信息結合所處的市場背景,分析管理層的監(jiān)管思路,把握監(jiān)管焦點,立足管理層的監(jiān)管立場上換位思考,推測監(jiān)管政策的發(fā)展方向和變化趨勢;此外,關注國民經濟狀況,據(jù)以判斷國家宏觀經濟工作重點。努力實現(xiàn)自身投資水平的提高。

第2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投資結構;直接投資;外匯儲備;中美

中圖分類號:F830.59;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04(2012)02—0092—04

一、中國對美國投資的結構特征

根據(jù)美國財政部和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國自1978年開始對美國投資,當年投資價值為5百萬美元股票。中國自2002年開始統(tǒng)計對美國的直接投資數(shù)據(jù),當年的投資余額為3.85億美元。到2009年中國對美國的投資總額已經達14640億美元,占外國對美投資總額的12.2%,成為僅次于日本(15335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對美投資國。此時,中國對美國的投資結構呈現(xiàn)出以下特征:

1.直接投資增長緩慢,證券投資增長迅速

中國在美直接投資始于1981年設立的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此后,投資開始緩慢增長。1994年福耀玻璃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800萬美元在南卡羅來納州建立工廠,1999年萬向集團在伊利諾依州建立美國萬向公司,2000年海爾集團的美國子公司海爾美國在南卡羅來納州投資4000萬美元建立生產基地,2004年聯(lián)想集團收購IBM公司的Pc事業(yè)部。2008年時中國對美直接投資超過12億美元,到2009年減至近8億美元。而中國對美證券投資在1989年為2億美元,1994年增加到182億美元,2000年達到922億美元后增長更為迅猛,不到10年時間里超過日本(2009年為12693億美元)成為世界上對美證券投資額最大的國家,占世界對美證券投資總額的15,2%。到2009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六大對外直接投資輸出國,但對美巨額投資中直接投資的比例只占0.1%。該比例與新興經濟體的水平比較接近,但極大低于日本、西歐以及世界整體水平。

2.證券投資中股票投資增長緩慢,債務證券增長迅速

1984年中國對美債務證券投資僅為1百萬美元,1989年達到2億美元,1994年達到180億美元,2000年達到908億美元,到2009年時達到13863億美元,占世界對美債務證券投資的18.8%。而同期中國對美國的股票投資增長相對緩慢。中國于2000年實施QDII制度,對美投資中股票持有上升,2006年股票投資38億,2007年增到285億,2008年達到995億美元,2009年時對美股票投資市值為777億美元(占世界對美股票投資的3.4%)。雖然股票投資絕對數(shù)增長較大,但在中國對美證券投資的比例最多只占到9.3%。1994年以來,中國對美證券投資近92%以上是債務證券投資,股票投資的比例非常小。該比例與新興經濟體的水平比較接近,但極大低于日本、西歐以及世界整體的水平。

3.債務證券投資中關國國債的比重持續(xù)下降,機構債的比重上升迅猛

1994年以來,中國對美債務證券投資中美國國債的比例持續(xù)下降,由96%降低到2008年6月末的48%,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fā),美國國債持有比例又迅速提高,持有額達到9156億美元,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投資者,與世界整體和其他經濟體的形態(tài)基本一致。美國國債持有比例自2002年低于日本,到2009年時與新興經濟體和日本的持有比例基本相同。同期中國持有“兩房”債券為主的美國機構債迅猛增加。1994年的持有額僅為5億美元,2004年即達到1277億美元,成為美國機構債最大的外國持有者。在中國對美債務證券投資中的比重由1994年不足3%提高到2002年的40%。2008年前新興經濟體對美債務證券投資中美國機構債的比例一直高于中國,有的年份甚至高出10個百分點。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即次貸危機初露端倪的一年里,各經濟體對美國國債和機構債投資出現(xiàn)變化。新興經濟體整體增持美國國債1572億美元,但是僅增持美國機構債78億美元;西歐國家增持美國國債161億美元,而僅增持美國機構債10億美元;日本增持美國國債54億美元,同時增持機構債400億美元。同年,中國增持美國國債近578億美元,機構債增持1564億美元,使機構債在中國對美債務證券投資中幾乎占到一半,即使之后逐步減持,到2009年6月末,中國持有美國機構債4543億美元,與其他經濟體相比仍然是最高的。此外,中國對美的債務證券投資中,收益率比較高的公司債的投資比例相對于其他經濟體是最低的。

二、美國對華投資的結構特征

美國于1979年開始在我國進行直接投資,到1982年時,美國對華直接投資額為4900萬美元。美國財政部從1994年開始有對華證券投資的記錄,當年余額為20.85億美元。到2009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存量分別達到494億美元和1023億美元,對華投資總額達到1517億美元,占美國全部對外投資的1.6%。美國對中國的投資結構呈現(xiàn)以下特征:

1.證券投資在波動中增加

自上世紀90年代國際直接投資進入新一輪發(fā)展以來,美國也加大了對海外投資的步伐。在此期間,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增速遠超過美國對外投資的增長幅度。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大致經歷了兩個,一是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由制造業(yè)投資快速增長所帶動;二是在2002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的幾年,由服務業(yè)尤其是金融業(yè)投資快速增長所帶動。2008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的投資規(guī)模較上年大幅度增長達到594億美元,占中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總額比重的14.5%。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程度有限,美國對華投資幾乎完全是直接投資。之后,隨著我國金融開放度的逐步擴大,美國對華的證券投資逐步增加,自2005年開始增長幅度較大,證券投資在對華投資總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與世界整體和其他經濟體的形態(tài)更加接近。

2.美國對華證券投資中股票投資逐步成為主導

美國投資者對中國的證券投資主要分為國外證券市場投資與國內證券市場投資兩大類。美國投資者對境外中國證券的投資主要涉及在中國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發(fā)行的股票與中國政府、金融機構或公司企業(yè)在國際債券市場發(fā)行的債務證券。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大陸境內的證券投資是指美國投資者購買中國公司與政府在中國境內發(fā)行的股票和債券,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投資于境內上市外資股,即B股;二是合格境外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以下簡稱QFII)購買的A股;三是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于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國債、企業(yè)債券和可轉讓債券、金融債務。隨著中國股票市場B股市場的發(fā)展和實行證券投資的QFII制度,以及中國公司境外上市的增加,美國對華股票投資增長迅猛,其市值從1994年的9億美元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1016億美元,在對華證券投資中的比重也由43%升至99%,高于世界整體及其他經濟體的水平。

三、中美相互投資結構形成原因分析

1.中國對美投資結構形成原因分析

首先,英國經濟學家Cantwell et a1.(1990)的技術創(chuàng)新產業(yè)升級理論顯示,發(fā)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地理分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變化,一般遵循以下發(fā)展順序:周邊國家一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發(fā)達國家。中國近些年的對外直接投資地理分布也基本符合這一順序。其次,國際投資選擇的信息摩擦理論顯示,直接投資的信息密度與信息摩擦度既定情況下,投資方向由投資主體的性質所決定。Itay and Razin(2005)在信息經濟學框架下建立模型解釋信息不對稱下國際投資的選擇問題,提出在國際投資選擇中存在著管理效率與流動性之間的替代關系。研究顯示,由于涉及所有權與管理責任的轉移,需要與東道國頻繁的互動并對運行其中的東道國市場有透徹了解,直接投資的信息密度最大,而一旦獲得資產,直接所有權又使資產的流動性降低;由于資產再出售時的“檸檬”問題,直接投資的沉沒成本或清算成本很高,也由此對信息摩擦更為敏感。在均衡狀態(tài)下,具有較高預期流動性需要的投資者受低價格沖擊的可能性大于管理效率的沖擊,會選擇成為組合投資者,而具有較低預期流動性需要的投資者則選擇成為直接投資者。因此,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經常是預期流動性需要低的大型金融資源豐厚的跨國公司,而組合投資者總體上是對流動性沖擊比較脆弱的投資者。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對外直接投資輸出國之一,但對美投資中直接投資的比例非常低。從中國企業(yè)方面看,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的技術競爭優(yōu)勢、存在企業(yè)體制障礙、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和方法落后、當?shù)鼗\作水平低等;從美國方面看,市場準入限制與商業(yè)行為政治化傾向也構成中國企業(yè)進入美國的障礙。中國對美國的投資主要是外匯儲備投資,其安全性與流動性要求高,在流動性與管理效率或收益性的選擇中,需要以流動性或安全性優(yōu)先,難以進行直接投資。日本、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量也非常大,也是以官方機構對美投資為主導,因而其證券投資的比例也都相當高。

由于中國對美的投資主要是官方的外匯儲備投資,因而其證券投資構成也同樣受流動性沖擊預期的影響,要選擇流動性強但收益相對較低的證券,也就是選擇信息密集度進而信息摩擦比較小的證券。Porteset a1.(2001)的研究發(fā)現(xiàn),標準化程度更高的金融產品如美國國債的信息密集度較低,信息摩擦的影響比股票或公司債券小,美國機構債也具有類似特征。尤其是近些年來,美國股票市場與公司債券市場的發(fā)行主體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股票市場中,美國本土非金融公司的股票凈發(fā)行常年為負值,外國公司股票發(fā)行大量增加,1994—2009年外國公司在美國發(fā)行股票的市值由6268億美元、占市值的近10%增長到39774億美元,占市值的20%;在公司債券市場中,同期美國非金融性公司發(fā)行債券的余額占比由49%降低到36%,資產支持證券發(fā)行商ABS發(fā)行的各種資產支持證券余額由19%提高到27%,2007年最高達到34%,外國公司發(fā)行也占相當?shù)谋壤?。發(fā)行主體結構的變化使美國股票和公司債券的信息密度進一步提高,因此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美國國債和規(guī)模龐大且發(fā)行主體相對單一的美國機構債,往往是對流動性沖擊和信息密集度敏感的外國投資者的主要選擇,世界各國官方機構對美證券投資的結構也證實了這一點。各國官方機構對美的證券投資中,比重最大的是美國國債,其次是以兩房債券為主導的美國機構債,而公司股票與公司債券的比重都非常低,與中國對美證券投資的結構非常相似。而西歐國家的外匯儲備低得多,對美投資的主體主要是私營機構,因而其對美證券投資結構明顯與外匯儲備規(guī)模龐大的經濟體差別很大。

2.美國對中國投資結構形成原因分析

第3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VaR 方差風險 Markowitz組合投資模型

一、引言

1993年G30研究小組在《衍生產品的實踐和規(guī)則》的報告中首次提出VaR模型,之后在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和國際證券委員會的推動下,VaR模型逐漸成為金融風險管理的主流方法。關于VaR模型在股票組合投資決策中的應用,國外學者做了大量研究。例如,Alexander,Baptista(2002)對比研究了均值-方差模型和均值-VaR模型對于股票組合投資決策的經濟意義。Campbell,Huisman,Koedijk(2001)在VaR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最優(yōu)證券組合投資問題。Consigli(2002)應用均值-VaR模型研究了不穩(wěn)定金融市場中的證券投資組合選擇問題。

關于VaR模型在金融風險計量和管理中的應用,我國學者也作了一些研究。例如,戴國強、徐龍炳、陸蓉(2000)探討了VaR模型對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借鑒意義及其應用方法。寧云才、王紅衛(wèi)(2002)探討了Markowitz投資組合有效邊界的程序化解法。

本文首先探討了基于GARCH模型的股票投資組合VaR風險計量方法,然后將VaR風險替代Markowitz投資組合模型中的方差風險,通過求解非線性數(shù)學規(guī)劃問題得到股票投資組合的另一種最優(yōu)投資策略。

二、模型與方法

1.VaR的定義

根據(jù)Jorion的定義VaR指給定置信區(qū)間下金融資產或資產組合在持有期內的最壞預期損失。若用V表示資產組合在持有期末的價值,E(V)表示資產組合在持有期末的期望價值,表示給定置信區(qū)間c下資產組合的最低價值,則VaR值如(1)式所示。

(1)

其中,V*滿足(2)式所示的條件。

P(V|V>V*)=c 或(2)

其中,f(v)表示持有期末資產組合價值的概率密度函數(shù)。

計算VaR需先確定以下三個因素:資產組合持有期的長短、置信區(qū)間c的水平和持有期內資產組合價值的分布特征。VaR值計算通常有三種方法:歷史模擬法、方差-協(xié)方差法和蒙特卡洛模擬法。本文的研究采用方差-協(xié)方差法。

2.計算VaR值的方差-協(xié)方差方法

假設投資組合由n只股票組成,記為第i只股票的價值在投資組合總價值中所占的比例,并滿足(3)式所示的約束條件。

令S表示投資組合收益率的方差-協(xié)方差矩陣,表示股票投資組合的投資策略向量,則投資組合收益率的方差可由(4)式計算得到。

(4)

假定資產組合的收益率服從正態(tài)分布,由正態(tài)分布的分位數(shù)進一步計算得到投資組合的VaR值,如(5)式所示。

(5)

其中,表示投資組合的初始投資額,表示標準正態(tài)分布在置信水平c下的分位數(shù)。

由于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計算的收益率方差不能準確反映未來持有期內收益率的波動性,為克服這一的缺點,本文應用GARCH模型對股票未來持有期內的波動率進行預測,在波動率預測值的基礎上計算投資組合在未來持有期內的VaR值。

3.GARCH模型及其對股票收益波動率的預測方法

對金融時間序列收益波動率的研究一直是金融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1982年Engle提出了ARCH模型,即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1986年Bollerslev在此基礎上提出了GARCH模型,即廣義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用以對金融時間序列收益波動率進行建模。對股票收益波動率的建模經常采用GARCH(1,1)模型,例如宋逢明、江婕(2003)對中國股市波動率特征的實證研究,趙留彥、王一鳴(2004)在對中國股市收益率的時變方差與周內效應的研究,本文的研究采用GARCH(1,1)模型。

GARCH(1,1)模型的具體設定如公式(6)、(7)所示。

(6)

(7)

其中,rt表示股票在第t期的收益率,u表示股票收益率的均值,εt表示第t期股票收益率偏離均值的殘差,σt表示第t期股票收益的波動率。α0 、α1和β為待估參數(shù)。

GARCH(1,1)模型實際上包含了一個遞推公式。根據(jù)rt和公式(6)可計算得到εt ,將εt 和σt代入公式(7),可對σt+1進行預測,依次類推。預測使用的第一期的收益波動率通常由歷史波動率法計算得到。

4.基于VaR的最優(yōu)股票組合投資策略

令表示投資組合各成分股票收益率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s表示由各成分股票收益率方差預測值構成的列向量,其中收益率方差的預測值由GARCH模型得到,則投資組合在預測期內收益率的方差可由(8)式計算得到。

(8)

在股票收益率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假定下,將代入公式(5),可計算出投資組合的VaR值。將投資組合的VaR風險值替代Markowitz組合投資模型中的方差風險值,可得下述非線性數(shù)學規(guī)劃問題。

(9)

(10)

求解上述非線性數(shù)學規(guī)劃問題,可得到最小化投資組合VaR風險值的最優(yōu)投資策略向量和最優(yōu)投資組合的VaR值。

三、實證算例

本文選取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分屬不同行業(yè)的6只股票構成樣本股票投資組合,這6只股票的名稱見表1。本文收集了上述股票2006年9月7日至2007年4月30日的日收盤數(shù)據(jù),根據(jù)日收益率數(shù)據(jù)應用Eviews5.0軟件估計各成分股票GARCH模型的參數(shù),參數(shù)估計結果見表1。

應用GARCH模型預測各成分股票在下一個交易日里的收益波動率,預測結果列示于表2。

根據(jù)樣本股票日收益率數(shù)據(jù)可計算成分股票間收益率相關系數(shù)矩陣。在給定各成分股票投資比重的條件下,應用公式(8)計算投資組合收益波動率的預測值, 再根據(jù)公式(5)計算投資組合在下一個交易日里的VaR風險值。利用Excel中的規(guī)劃求解功能求解公式(9)、(10)所示的非線性規(guī)劃問題,得到各成分股票的最優(yōu)投資比重,求解結果列示于表2。

為比較上述最優(yōu)投資策略降低投資組合VaR風險值的程度,本文同時計算了等比例投資策略下投資組合的VaR風險值,計算結果列示于表3。

表3顯示,如果投資者的初始投資為1000000元,則在下一個交易日里,在5%的置信水平下,最優(yōu)投資組合的最壞損失約為36443元,等比例投資組合的最壞損失約為39748元。在1%的置信水平下,最優(yōu)投資組合的最壞損失約為51462元,等比例投資組合的最壞損失約為56130元。在兩種置信水平下,等比例投資組合的最壞損失均大于最優(yōu)投資組合的最壞損失。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G. J.Baptista A. M.2002,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using a mean-VaR model for portfolio selection:A comparison with mean-variance analysis [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26,1159~1193

[2]Campbell R.Huisman R.Koedijk K.2001,Optimal portfolio selection in a Value-at Risk framework[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5,1789~1804

[3]Consigli G.2002,Tail estimation and mean~VaR portfolio selection in markets subject to financial instability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6,1355~1382

[4]戴國強 徐龍炳 陸 蓉:2000,VaR方法對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借鑒及應用[J],金融研究,第7期

[5]寧云才 王紅衛(wèi):2003,Markowitz組合投資模型的程序化求解方法[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第10期

[6]Jorion P.2000,VaR:風險價值――金融風險管理新標準[M],張海魚譯,中信出版社

[7]宋逢明 江 婕:2003,中國股票市場波動性特性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第4期

第4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保本基金適合誰

業(yè)內人士認為,投資者一定要根據(jù)自身的風險偏好去選擇基金類型,不能盲目隨從,比如對于風險承受力比較低且喜歡中長期投資的人來說,低風險穩(wěn)健收益的保本基金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

據(jù)介紹,保本基金的特點是到期保證本金的安全,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調整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比例來獲取穩(wěn)定的回報。相對股票基金而言,它可以保證本金的安全,但在牛市里收益水平也會相應地低于股票基金。與債券基金相比,它可以通過參與股票市場獲取更高的回報。保本基金沒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它是一種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品種。保本基金的保本功能很受注重風險的保守型投資者的青睞,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

目前我國的保本基金是指在3年期限后(國泰金鹿是2年期限),投資者的投資本金能獲得100%的安全保證,但投資者如果在3年封閉期內贖回基金份額,就只按基金凈值贖回,基金公司對此不作保本承諾。也就是說,3年保本期內,基金凈值有可能在面值以下,這時候贖回的話,就形成虧損。

如何獲取超額回報

保本基金的特性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追求超額收益,所以其在收益率上自然不能和股票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相提并論。那么保本基金如何能獲得較好收益呢?

銀華保本基金經理姜永康告訴記者,保本基金具有很低投資風險系數(shù),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通過“打新股”、投資可轉債和獨特的股票投資策略三大途徑提高保本基金的收益率。

姜永康表示,保本基金在投資過程中強調風險控制,通過高的固定收益投資比例為投資者鎖定風險。在現(xiàn)有的利率水平情況下,長期債券收益水平比短期債券收益水平提高較少,為了規(guī)避利率漲跌的風險,銀華保本基金將會通過配置和3年保本期限基本相同的債券品種,把其中的部分資金投資在信用溢價和流動性溢價的債券,以提高保本基金債券投資部分的收益率。現(xiàn)階段3年期央行票據(jù)收益率為3%左右,其他一些3年期企業(yè)債或其他債券收益率為3%~4%之間,有的企業(yè)債收益率可以達到5%左右。一般情況下,通過長短期債券品種的組合,銀華保本基金債券投資部分可以獲得3%左右的收益率。

姜永康透露,保本基金的股票投資策略和股票基金的投資有很大不同,將嚴格控制股票投資的下行風險。把保本基金資產配置在“打新股”或者可轉債上,也都是風險很小的權益類投資。

可轉債對保本基金來說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可轉債兼具債券和股票的雙重屬性,在風險收益方面有下跌空間小、上漲空間較大的特征。

第5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目前國內基金投資范圍可以是股票、債券或現(xiàn)金等。如果基金投資股票,可能是大型知名企業(yè),或是不出名的小公司,可以投資高價的成長型企業(yè),也可以是低價的價值型公司?;鸾浝硗顿Y什么或如何投資,對業(yè)績有極大的影響。例如,其將大部分的資金投資于高科技股,則基金收益較高的同時風險也較大。

切忌望文生義,從基金的名稱來判斷基金的投資內容,因為有些基金的名稱只是概括性的。例如有的基金冠以“債券基金”的字眼,但其投資中有相當一部分資產是投向股票,也有的基金名稱中含有“大盤”,但實際上投資的多是中小盤股票。另外,招募說明書也不一定能說明基金實際的投資。對于建完倉開始披露投資組合報告的基金,投資人應該關注其實際的投資組合。

大類資產配置

投資人首先應當關心的是基金在股票、債券和現(xiàn)金等大類資產的配置比重,因為這對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有重大影響。一方面,可以參照晨星的分類。對于已經建完倉的開放式基金,晨星以其投資組合為基礎進行分類,股票型基金以股票投資為主,積極配置型基金股票投資比重在50%以上,保守配置型基金的債券加現(xiàn)金比重在50%以上,債券型基金以債券投資為主。貨幣市場基金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保本基金采用特殊保本機制運作,目前多數(shù)基金投資較多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另一方面,需要看看其招募說明書的對投資比例的具體規(guī)定,例如有的股票型基金,其股票上限是80%,和股票上限90%的同類基金比較,意味著其風險收益特征相對小一些。尤其是首次發(fā)行的新基金,要了解其招募說明書中的相關規(guī)定,例如是股票資產在60%以上呢,還是股票、債券比例范圍相對靈活?

投資風格

晨星運用投資風格箱、行業(yè)分布等方法來分析基金的投資組合。具體可查閱晨星網。

其中,投資風格箱方法把影響基金業(yè)績表現(xiàn)的兩項因素單列出來:基金所投資股票的規(guī)模和風格。晨星公司獨創(chuàng)的投資風格箱是一個正方形,劃分為九個網格??v軸描繪股票市值規(guī)模的大小,分為大盤、中盤、小盤。橫軸描繪股票的價值――成長定位,分為價值、平衡、成長。

基金的股票投資共有九種投資風格:大量價值型,大盤平衡型,大量成長型,中盤價值型,中盤平衡型,中盤成長型,小盤價值型,小盤平衡型,小盤成長型。

基金的投資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基金表現(xiàn)。成長型基金通常投資于成長性高于市場水平的、價格較高的公司,而價值型基金通常購買價格低廉、其價值最終會被市場認同的股票。平衡型基金則兼具上述兩類特點。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由于市場狀況不同而表現(xiàn)不同,這從以往市場的風格輪動可以反映出來。

行業(yè)比重

我們將股票分為信息業(yè)、服務業(yè)和制造業(yè)三大行業(yè)類別,具體又可細分為12小類。一般地,同一大類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中具有相似的波動趨勢。如果你的基金其投資組合都集中在同一行業(yè)中,就有必要考慮將投資分散到專注于其他行業(yè)的基金。同樣,如果你在高科技行業(yè)中工作,意味著你的個人財富與高科技行業(yè)息息相關,所以不宜再持有那些集中投資高科技行業(yè)的基金。

第6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半倉和全倉是什么意思

半倉就是把股票賬戶上一半的資金買入股票,全倉就是把賬戶上所有的資金都買入股票。簡單來講,全倉半倉就是相對股票賬戶上的資金來講的。

詳細的來說,全倉是指在買股票的時候,一次性建倉所有的資金都用來買股票了,賬戶里面沒有剩余的資金,比如股票賬戶里有100元,這100元全部用來買了股票,稱之為全倉。

半倉是指投資人運用二分之一的資金用來買股票,剩下二分之一以備不測的投資方法。半倉適合中小散戶進行投資,無論熊市還是牛市這種半倉操作辦法,可以降低股市風險。

股票的特征:

1、收益性,這是最基本的特征。股票的收益來源可分成兩類:一是來自于股份公司;二是來自于股票流通。

第7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基于效用理論之上的傳統(tǒng)投資決策理論,假定投資者是風險的回避者,投資者根據(jù)未來的收益風險狀況并從整個投資組合的角度作出投資決定,并且總是作出一致,準確和無偏的理性預期。投資者的行為是理性的,不會受到主觀心理及行為因素的左右。然而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傳統(tǒng)的投資決策理論假設不盡合理,首先,投資者未必有一致無偏的理性預期。其次,投資者的投資選擇與投資者既定的盈利虧損狀況密切相關,而非僅決定于未來的收益風險關系??傊?投資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而明顯具有某些行為特征,投資者行為的非理性方面難以用傳統(tǒng)投資決策理論去解釋。

處置效應是行為金融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借鑒西方行為金融學的實證研究方法,研究中國投資者的處置效應。

理論回顧和動機

1、前景理論

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了前景理論用于描述不確定性情況下的選擇問題。與傳統(tǒng)的期望效用理論不同的是,前景理論用價值函數(shù)(valuefunction)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效用函數(shù)(utilityfunction)。與效用函數(shù)相比,價值函數(shù)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投資者價值函數(shù)的自變量是投資者的損益(lossorgain),而不是資產的數(shù)量,因此投資者不是從整個資產組合的角度來作投資決定,而是按組合中各資產的損益水平將其分別對待。實際上,有的投資獨立來看可能是沒有(或有)吸引力的,但是從整個分散組合的角度來看可能就是一個不錯(或不好)的選擇。投資者判斷損益的標準來自于其投資參考點,參考點的位置取決于投資者的主觀感覺并且因人而異。其次,價值函數(shù)的形式是"S"型函數(shù),在盈利部分是凸函數(shù),在虧損部分是凹函數(shù)。這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是一致的,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態(tài)時,投資者是風險回避者;當投資者處于虧損狀態(tài)時,投資者是風險偏好者。最后,價值函數(shù)呈不對稱性,投資者由于虧損導致的感覺上的不快樂程度大于相同數(shù)量的盈利所帶來的快樂程度。因此投資者對損失較為敏感。

2、經驗研究

在前景理論的框架下,其它學者對投資者在股票投資上回避實現(xiàn)損失的現(xiàn)象作了近一步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學者們利用各自所得的獨特資料庫對處置效應等行為金融課題進行實證研究,并取得較大的進展。

Shefrin和Statman(1985)指出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往往對虧損股票存在較強的惜售心理,即繼續(xù)持有虧損股票,不愿意實現(xiàn)損失;投資者在盈利面前趨向回避風險,愿意較早賣出股票以鎖定利潤,即出現(xiàn)處置效應的現(xiàn)象。Shefrin和Statman將引致處置效應的原因歸結于投資者的心理,投資者為避免實現(xiàn)損失帶來的后悔和尷尬而回避實現(xiàn)損失,因為一旦損失實現(xiàn),即是證明投資者以前的判斷是錯誤的;投資者急于實現(xiàn)盈利是為了證明自我,即驕傲自大心理所致。然而亦有其它學者如Kahneman和Tversky等認為,投資者擔心后悔的心理重于自大心理,因此投資者寧可不采取行動,有這樣傾向的投資者可能既不愿意實現(xiàn)虧損亦不愿意實現(xiàn)盈利,不賣出盈利的股票是擔心股票價格會繼續(xù)上升。

Odean(1998,1999)利用美國某折扣經紀公司從1987到1993年間共10000個帳戶的交易記錄研究處置效應。Odean提出了一個度量處置效應程度的指標,他用該指標驗證了美國股票投資者存在著較強的售盈持虧的行為趨向,而且這種行為動機不能用組合重組,減少交易成本和反轉預期等理性的原因來解釋。但是,Odean發(fā)現(xiàn)出于避稅考慮,美國股票投資者在十二月份賣出的虧損股票較多,處置效應在十二月份因而較不明顯。

趙學軍和王永宏(2001)對中國股市的"處置效應"進行了實證研究,他們的結論是:中國的投資者更加傾向于賣出盈利股票,繼續(xù)持有虧損股票,而且這種傾向比國外投資者更為嚴重。

3、研究動機和貢獻

投資者行為研究常常受制于有關投資者交易數(shù)據(jù)庫的獲得,至今國外學者在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幾乎都依賴某些特別的數(shù)據(jù)來源。本文著者有幸得到某著名證券公司的幫助,提供了該公司一營業(yè)部在1998至2000年間的交易數(shù)據(jù)庫,這使得我們研究中國投資者行為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處置效應反映投資者回避實現(xiàn)損失的傾向,總體上來講,這種傾向至少是不合適的。因為在很多情況下,處置效應主要是受到投資者心理因素的影響,這會削弱投資者對投資風險和股票未來收益狀況的客觀判斷,非理性地長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因素的股票,使得投資者盈少虧多。正因如此,不少流行的投資策略建議投資者使用止損指令來控制損失的程度,但是實踐中投資者真正能自制和采納這類建議的并不多。

相比趙學軍和王永宏(2001)對我國投資者處置效應的研究,本文作出以下主要貢獻:(1)本文考慮了六種參考點的定義,并比較其中四種不同定義對處置效應結果的影響;(2)本文除了使用Odean(1998)的方法檢驗處置效應外,亦從比較虧損股票和盈利股票的持有時間來檢驗處置效應;(3)本文檢驗了不同規(guī)模投資者的處置效應;(4)本文分析了投資者處置效應中的理性因素。

樣本與方法

1、樣本描述

如前所述,本文考察的對象是某證券營業(yè)部共9945個股票帳戶在1998--2000年的交易數(shù)據(jù)庫,輔助數(shù)據(jù)庫是深滬兩市1998--2000年的行情數(shù)據(jù)。對原始數(shù)據(jù)庫進行適當處理后,我們可以得到投資者每日股票的交易量、交易價格和清算價格。為簡化起見,我們對同一投資者在同一天內對相同股票的交易匯總,如果凈額為正,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票;若凈額為負,則投資者賣出該股票;若凈額為零,則去掉該該股票交易。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當日投資者在特定股票上的交易的含義更明確。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在同一天對同一只股票進行反復買進賣出的意義并不大,原因是這樣投資者需要付出交易成本,而從買賣差價中所獲得的收益根本無法補償交易成本。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如果該投資者或投資者集團可以操縱某只股票的價格,則當日反復買進賣出,故意使一些賬戶盈利或虧損也是可能的。

目前,投資者的注冊賬戶分為個人投資者賬戶和機構投資者賬戶,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機構投資者為了達到逃避監(jiān)管、操縱股價的目的,部分機構資金使用個人賬戶進行操作,根據(jù)注冊類別來區(qū)分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是不妥當?shù)?。一般來說,個人賬戶的資金量相對較少,平均股票投資組合市值較?。粰C構投資者的資金量相對較大,平均股票投資組合市值較大。根據(jù)股票投資組合的市值大小來劃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是可行的。

由于我們研究的核心是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處置效應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我們將9945個賬戶按平均投資組合市值分成3類:1、小于50萬;2、大于等于50萬,但小于等于1000萬;3、大于1000萬。大致上,我們可以認為第一類是個人投資者,第三類是機構投資者,第二類是個人和機構的混合體。

2、檢驗處置效應的兩個推論

處置效應的基本結論是投資者更愿意賣出盈利股票,和繼續(xù)持有虧損股票。與此相關的兩個推論是:1、賣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過賣出虧損股票的比率;2、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長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時間。處置效應還有一個不太適當?shù)耐普撌琴u出盈利股票的數(shù)量超過賣出虧損股票的數(shù)量,這一推論不適當?shù)脑蚴钱斒袌鎏幱谂J袝r,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會處于盈利狀態(tài),盈利股票的數(shù)量遠超過虧損股票,買出更多的盈利股票是合理的;而當市場處于熊市時,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會處于虧損狀態(tài),虧損股票的數(shù)量遠超過盈利股票,買出更多的虧損股票是合理的,采取推論1的比率方式有利于克服上述問題。此外,從處置效應我們亦可以推論股市在跌市的成交量應少于升市的成交量,本文不擬對這種較為明顯的現(xiàn)象展開。

實證研究中,我們考慮了六種定義參考價格的方式:1、投資者最近一次買進的成交價格;2、投資者最近一次買進的清算價格;3、投資者買進交易的平均成交價格;4、投資者買進交易的平均清算價格;5、投資者所有交易的平均成交價格;6、投資者所有交易的平均清算價格。

成交價的優(yōu)點是與申報價格一致,容易成為投資者心目中的參考價格,清算價格的優(yōu)點是包含了交易成本,計算的損益更符合實際損益;最近一次買進價格的優(yōu)點是與投資者最新股價定位一致,缺點是沒有考慮歷史交易對投資者參考價格的影響,所有交易的平均比所有買進交易的平均能更好地反映投資者的實際成本。總之,參考價格的確定因人而異,在總體上也很難說哪一種定義方式更科學。

參考點確定后,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盈虧的確定。盈虧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實現(xiàn)的盈虧,另一種是賬面的盈虧。實現(xiàn)的盈虧是指投資者賣出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成交價格減去參考價格就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盈虧,清算價格減去參考價格就是考慮交易成本的盈虧。賬面的盈虧是指投資者賬面的盈利或虧損,若當日最高價大于參考價格,則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賬面盈利;若當日最低價低于參考價格,則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賬面虧損。如果考慮交易成本,賬面盈利的條件是當日最高價乘以(1--0.0075%)大于參考價格;賬面虧損的條件是當日最低價乘以(1--0.0075%)大于參考價格。實證研究中,我們將考慮不同處理方式對結果的影響。

對于每一個投資者,計算至少賣出一只股票的交易日賣出股票實現(xiàn)的盈虧和沒有賣出股票的賬面盈虧。然后,對所有投資者或滿足某種特征的投資者計算所有交易日或某一段時間的賣盈比率(PGR)和賣虧比率(PLR),

一般來說,賣盈比例和賣虧比例自身的大小并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這兩個比例相對大小則可以反映投資者賣盈還是賣虧的傾向。如果賣盈比例遠大于賣虧比例,則投資者傾向于賣盈;如果賣盈比例遠小于賣虧比例,則投資者傾向于賣虧。我們分別用賣盈比例和賣虧比例之差PGR--PLR(記作)和之比PGR/PLR(記作)來衡量投資者"售盈持虧"的程度,數(shù)值越大,則越愿意賣出盈利股票,繼續(xù)持有虧損股票;數(shù)值越小,則越愿意賣出虧損股票,繼續(xù)持有盈利股票。從統(tǒng)計角度,檢驗和,相應的統(tǒng)計量顯著且大于0或小于0。處置效應表明,投資者愿意售盈持虧,檢驗統(tǒng)計量應顯著大于0。

為了檢驗處置效應的推論2,我們計算了每次賣出股票和最近一次買入該只股票的時間差,如果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售盈持虧"的心態(tài),那么平均來講,投資者在賣盈股票上的持股時間會短于賣虧股票上的持股時間。檢驗持股時間差是否顯著非零,可以驗證上述推論。

3、處置效應中理性因素的分析

投資者的處置效應傾向并不一定意味著投資者是非理性的,它可能與投資者采取反向投資策略有關。當股價上漲后,投資者可能降低股價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售出股票也在情理之中;當股票價格下跌,投資者可能預期股價反轉的可能性加大,也有理由繼續(xù)持有虧損股票。版權所有

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投資者賣出股票后股價的漲跌來考察投資者決策的正確與否。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進一步上漲,則投資者的決策是錯誤的,繼續(xù)持有股票會增加收益;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下跌,則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繼續(xù)持有股票會減少收益。事實上,在一段時間內,股價大多同漲同跌,如果賣出股票的股價漲幅小于(或跌幅大于)持有股票的股價漲幅,則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反之,投資者的決策是錯誤。本研究是從事后結果考察投資者決策有理性因素。

從事前來看,如果投資者相信股價將繼續(xù)原有的趨勢,則會"售虧持盈";如果投資者相信股價會反轉,則會"售盈持虧",即會表現(xiàn)處置效應傾向。因此,"售盈持虧"現(xiàn)象與股價反轉是一致的。

為了檢驗投資者"售盈持虧"行為是否基于對價格反轉或相對價格反轉的預期,我們考察投資者賣出股票后10、20、30、60個交易日賣出股票和沒有賣出股票的收益狀況。

·數(shù)據(jù)·

表1:投資者交易特征基本統(tǒng)計

1998-2000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投資者數(shù)量(人)9749548161857853

股票數(shù)量(股)10518259231050

買進次數(shù)2600286261079181118237

賣出次數(shù)2378135614473672107997

買進成交數(shù)量(股)2200192726272058

賣出成交數(shù)量(股)2458200928852400

成交數(shù)量(股)

最大值252000099740013406222520000

99%分位點25000200003000023800

90%分位點4900400050004500

中位數(shù)100090010001000

平均值2323196627522221

成交金額(元)

最大值99%43691845137396933408457943691885

分位點90%307731218179350757325660

分位點54200446045800057018

中位數(shù)983086001000210430

平均值286622244231442

表2:投資者交易活躍程度基本統(tǒng)計

交易次數(shù)1998-2000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平均值51222529

最大值1760752587941

99%分位點440179209222

90%分位點123536066

中位數(shù)2291215

25%分位點7345

10%分位點2122

表3:日內相同股票反復交易分類

交易類型頻率百分比(%)累計頻率累計百分比(%)

都是買進3209053.713209053.71

都是賣出2190136.665399190.36

買進多于賣出16973.845568893.20

買進少于賣出19793.315766796.52

買進等于賣出20803.4859747100.00

表4:不同規(guī)模的投資者賣盈賣虧比例之比

1998-2000年1998年

小于50萬3.40(38.11)3.34(24.72)

50-1000萬2.77(11.79)3.32(9.58)

大于1000萬1.81(4.84)1.94(5.48)

1999年2000年

小于50萬3.00(29.86)3.33(32.62)

第8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偏股類靠天吃飯

封閉式、股票型、指數(shù)型、偏股型、平衡型和特殊策略型6類偏股類基金,上半年平均凈值漲跌幅度分別為-4.64%、-35.69%、-44.82%、-35.74%、-30.54%和-24.50%。

封閉式表現(xiàn)分歧

封閉式基金只有7只凈值損失幅度不足30%,1只的凈值損失幅度超過了40%。創(chuàng)新型封基沒有整體表現(xiàn)出在控制風險方面的優(yōu)勢。華安、華夏、富國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封基凈值損失相對較少。3只快到期的基金凈值損失相對較少。

股票型避險無作為

股票型基金只有16只凈值損失幅度不足30%,21只凈值損失幅度超過40%。東吳價值成長雙動力、華寶興業(yè)多策略、富蘭克林國海彈性市值、泰達荷銀成長、金鷹中小盤等基金的累計凈值損失幅度較少,其中有的基金是因為上半年一直能夠較好地控制風險,有的基金是因為某段時間內有突出的績效表現(xiàn)。

總體來看,股票型基金因為股票投資比例不能夠低于60%,加上很多基金前期對于股市走勢判斷失誤,沒有能夠適時調整好股票倉位,以致遭受到了較多的凈值損失。這說明股票型基金在規(guī)避系統(tǒng)性風險上作為有限。

大量新發(fā)行的基金在成立以后迅速跌破面值,部分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超過20%,讓大量新人市者又一次蒙受到了損失,更讓投資者深感很多基金公司要么是對于基礎市場的行情判斷有誤,要么就是為了營銷而營銷,過分看重了基金公司的利益,沒有充分考慮基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長遠利益。

指數(shù)型熊市別碰

在指數(shù)型基金中,銀華88、華夏中小板ETF的凈值損失幅度均不足40%,為此類基金中凈值損失幅度最少的兩只,其中的原因一只在于投資策略,一只在于市場定位。指數(shù)型基金只適合在牛市行情中進行投資這一特性,又一次在此次大調整中得到了鮮明的印證。

偏股型讓人擔心

偏股型基金中,8只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低于30%,10只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高于40%。凈值損失較少的前5只基金是長城久恒、華夏紅利、友邦華泰積極成長、華夏藍籌核心、國投瑞銀景氣行業(yè)。

與股票型基金相比,偏股型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凈值損失幅度略高,表明很多基金公司對于偏股型基金的管理結果很讓市場擔心。相關基金公司在發(fā)行偏股型基金時,對此類基金的主要宣傳賣點就是倉位配置策略靈活,風險可以比股票型基金更低。但現(xiàn)實績效卻是另外一回事。

平衡型很難平衡

平衡型基金中,2只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低于20%,2只超過40%。其中華夏回報、博時平衡配置的凈值損失幅度分別只有16.56%和18.19%。其中,只有少數(shù)基金做到了比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有更加靈活的倉位配置,有相對更低的風險收益特征。

偏債類本色盡失

偏債型、債券型、中短債、保本型、貨幣市場5類偏債類基金,上半年平均凈值漲跌幅度分別為-20.41%、-1.41%、1.60%、-13.04%和1.49%。本來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債券型基金沒有展現(xiàn)出應有的風采,原本默默無聞的貨幣市場基金依然在獨守著那份清幽。

偏債型風險放大

偏債型基金中,具體基金之間的績效表現(xiàn)差距很大,既有像申萬巴黎配置這樣凈值損失幅度只有8.94%的,也有凈值損失幅度高于10%、甚至20%的,還有一只高于30%的。更加靈活的股票資產配置本該是此類基金的靈魂,但有些基金過度沉迷于股票市場,造成了其凈值損失不亞于股票型基金,極度放大了此類基金的風險。

債券型沾股則損

債券型基金中,38只基金的凈值增長,2只基金的凈值持平,15只基金的凈值折損。凈值增長者,增長率不超過3%;凈值損失者,有2只凈值損失幅度高于10%,原因還是在于部分基金少量的股票投資拖累了業(yè)績。這表明,絕大部分資產在債券投資方面好不容易獲得的收益,會被其股票投資輕而易舉地吞噬掉。投資者一定要注意選擇債券型基金中風險較低、風控措施較為得力的品種。

保本型得難償失

保本型基金的損失狀況既可以看成是無所謂的,因為這類基金會讓原始投資者保證本金的安全,故獲得的收益無論如何下跌,都沒有關系;也以看成是有所謂的,因為本來看著到手的收益卻逐漸蒸發(fā)了。保本基金的贖回條款都非??量?,如果投資者因為顧忌到較高的贖回費用而不贖回,可謂得不償失。

貨幣型應該考慮

全體貨幣市場基金的凈值穩(wěn)步增長,今年以來收益較好的基金有中信現(xiàn)金優(yōu)勢、萬家貨幣、博時現(xiàn)金收益、海富通貨幣、華富貨幣等。今年以來的熊市行情中,沒有讓投資者遭受損失的基金類別之一還是貨幣市場基金,值得投資者認真考慮。

基金公司應該反思

2008年上半年相對績效表現(xiàn)較好的基金公司有華夏、博時、國海富蘭克林、金鷹、華安、華寶興業(yè)、嘉實、招商、工銀瑞信、銀華、信誠、泰達荷銀、交銀施羅德、華商、國投瑞銀,其中華夏、博時、國海富蘭克林、金鷹、華安、華寶興業(yè)、嘉實為去年至今一直表現(xiàn)較好的公司,華夏、博時、招商、工銀瑞信、交銀施羅德屬于旗下各類基金多數(shù)表現(xiàn)較好的公司。

基金熊市難有為

股市暴跌,偏股類基金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凈值損失,這個市場應該能夠理解。指數(shù)型基金的凈值損失幅度最高,也是由這類基金的基本特性所決定的。但這也說明,在基礎市場大跌深跌的背景下,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很多類型的基金擺脫不了“靠天收”的本質。

第9篇:股票投資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股票化率;市銷率;投資價值;分析指標;指標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B

由于具備客觀性、時效性及互補性等多種優(yōu)勢,指標分析法在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評判中被廣泛采用。但是,傳統(tǒng)分析指標又因為單一指標視角孤立、指標之間關聯(lián)關系揭示不清等內在缺陷而受掣肘。鑒此,如杜邦分析法以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作為關鍵性指標一樣,尋求研判投資價值的綜合性指標,并由此進行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創(chuàng)新,既是理論探討之所需,也是實踐指向之所在。

一、股票投資價值分析指標的重要性與傳統(tǒng)分析指標的不足

在對股票投資分析的四個主要流派中,尤以基本分析流派和技術分析流派體系最為完善,應用也最為廣泛?;痉治鍪且陨鲜泄镜幕矩攧諗?shù)據(jù)為基礎,設計有關分析指標,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進行研判,從而作出理性投資決策。本文所涉及的股票投資價值分析是以基本分析為主的研判方法。股票作為公司所有權憑證,其價格的漲跌最終取決于自身投資價值的大小,即使股票價格可以在短期內脫離其內在價值。從長期來看,價格的波動必定與公司的內在價值呈強相關的特征,即價格會向價值回歸。在充分有效的市場體系中,價值的大小通常由價格的高低來折射反映,所以價值分析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便是分析股票的內在投資價值。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既與其內在素質(如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有關,也與其外部條件有關。在股票投資價值的分析方法上,價值分析指標的選取顯得尤為重要,而如何從綜合、全面的角度構建股票價值分析指標則具有相當?shù)碾y度。

傳統(tǒng)的價值分析指標指的是證券投資類書刊中常用的財務指標,或者是中國證監(jiān)會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財務報告如年報、中報、季報中必須計算并披露的財務指標,主要包括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凈利潤率及凈資產收益率等,反映公司償債能力的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以及反映公司成長能力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增長率、利潤增長率等。這些指標對反映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效率和獲利能力、短期償債能力和經營安全性以及后期的成長性,分析股票的投資價值有較大的幫助作用和參考價值。但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由于這些指標自身的局限性及應用的時效性,很難全面、準確、及時、有效地反映股票投資價值的全貌[1]。鑒此,構建股票投資價值分析的綜合指標,力求從綜合、創(chuàng)新的視角反映股票投資價值極具學術和操作價值。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從市值角度出發(fā),將宏觀市值(即股票市場市值)與宏觀經濟指標GDP相比,及微觀市值(即單個上市公司市值)與微觀經濟指標公司銷售收入相比,得到包含諸多子乘積因子和子影響因素的兩大綜合指標。

二、宏觀價值指標:證券化率或股票化率

證券化率指的是一國(或地區(qū),下同)各類證券總市值與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證券化率=證券市值/GDP 。該指標可以用來測度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量化關系,進而可用于衡量前者對后者的反映情況。虛擬經濟的存在主要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fā)展,虛擬經濟既不能過于低迷拖累實體經濟的增速,也不可過于膨脹脫離實體經濟的基礎。與此伴隨,證券化率既不可過低也不可過高,過低意味著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反映不夠,過高則意味著證券市場存在泡沫。由于證券市場中可流通交易的證券主要包括股票和債券兩大類,而本文重點研究股票投資價值中的指標體系,故現(xiàn)需從分子證券市值中去除債券市值,所剩為股票市值,該指標相應改稱為股票化率,其公式與證券化率類比可得:

股票化率(Stock ratio,簡稱R) =[SX(](股市)市值(TMV)[]GDP[SX)] (1)

從公式(1)可以看出股市總市值的增長會帶來股票化率的提高,而GDP的增長會導致股票化率的降低??偸兄档脑鲩L率應與GDP的增長率保持一定的適應性,若前者增速較于后者過慢,則說明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較低;若前者增速明顯快于后者,則說明股市存在較大泡沫。因此,一國股市投資價值(從反方向來看即投機泡沫)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該國證券化率的大小。由證券化率演繹而來的股票化率即為宏觀價值分析指標,故公式(1)中市值為股市總市值,它在數(shù)值上等于總股本乘以股票價格??偣杀炯词袌霭l(fā)行股票的總股數(shù),屬于數(shù)量因素;股票價格由股價指數(shù)來反映,即指市場的總價格水平。GDP為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在對GDP指標進行核算時,假定社會所生產出的全部商品Q以社會平均價格P賣出來實現(xiàn)其價值即形成收入,由此得GDP=P×Q。

下面來分析股票化率的兩個構成要素――股市市值與GDP及其影響因素。從公式1可以看出,股票化率R的高低既取決于TMV的大小又取決于GDP的大小,合理水平的股票化率應該通過較高水平的TMV與較高水平的GDP兩者并存來達到,并且應與一個國家(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

一是R受分母GDP的影響。在實體經濟的循環(huán)過程中,社會總需求使生產和銷售產品成為必要,產品的銷售(P×Q)形成社會總收入,總收入在數(shù)值上即等于名義GDP,這是從核算的角度。也就是說,名義GDP 可看作是經濟中的平均價格水平和真實產量水平的乘積。如果以現(xiàn)行市場價格計算GDP,實質上其應該等于價格指數(shù)P與真實國內生產總值Q(實際產量指數(shù))的乘積:GDP=P×Q,而真實國內生產總值即是對社會生產出的全部商品進行的分配。從支出法的角度,名義GDP即為整個經濟的最終支出之和,包括家庭消費(C)、政府支出(G)、對新資本投資(I)和凈出口(NX)。由真實GDP(Q)即為真實支出的和:Q = C+I+G+NX [2]。綜上所述,Q的增大與P的提高均能帶來GDP的增長,政府可通過實施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來影響P和Q,實現(xiàn)經濟增長、物價穩(wěn)定、充分就業(yè)等目標。

二是R受分子TMV的影響。TMV=市場總價格水平×市場總股本,市場總股本即股市總股本規(guī)模,等于市場中所有股票的股數(shù)之和。顯而易見,市場總股本規(guī)模擴大,在總價格水平沒有明顯降低的情況下,TMV增大,反之亦然。股價指數(shù)是一個相對指標,是用各時期的股票總價格水平與基期(假設為100)得出的,現(xiàn)用股票價格指數(shù)來動態(tài)地反映市場總價格水平。TMV雖不能簡單地用股價指數(shù)與市場總股本相乘得到,但股指作為市場總價格水平的代表,其變動會對TMV產生直接影響。股指上升會引起股票價格不同程度地上漲,在總股本沒有明顯縮減的情況下,TMV增大,反之亦然。

具體而言,股價指數(shù)的漲跌變動受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市場預期及股市中資金流動性等的綜合影響,且各因素之間亦相互影響。首先,經濟因素包括經濟周期,利率、匯率、稅率的波動等。理論上講股指的波動趨勢與宏觀經濟走勢是基本一致的,在經濟周期的復蘇和繁榮階段,股指上漲;在經濟周期的衰退和危機階段,股指下跌;而利率、匯率、稅率的調整也會導致股指不同程度的波動。其次,國家通過財政、貨幣政策能夠明顯影響投資者的未來預期,從而對股票價格產生上沖或下推的作用。政策因素包括政府實施的一系列擴張和緊縮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擴張政策指通過增加財政支出、減少稅收和增加貨幣供應等來刺激總需求的增加,進而導致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帶來股指上漲;反之,若政府實施緊縮政策,會引致股指下跌。再次,各市場參與者如投資者、分析師等對股市的中、短期走勢的樂觀或悲觀預期也會對股價指數(shù)產生影響,若為前者,則刺激股指上漲;若為后者,則可能引致股指下跌。

此外,股市中資金流動性的充沛程度也會直接導致股指的波動。股票也同普通商品一樣,價格的漲跌根本上是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若市場流動性較好,資金充裕,則對股票的需求增大,在供給沒有明顯變動的情況下會直接導致股價上漲,反之亦然。股市總股本規(guī)模的增減變動主要受上市公司的決策及行為的影響。企業(yè)在一級市場的IPO(首次公開發(fā)行)行為及在二級市場的再融資(如配股、增發(fā)、轉增等)與替代性股本(如債轉股)等行為會引起市場總股本的擴張,而上市公司回購部分或全部股本、注銷部分或全部股本、退市等行為則會引起市場總股本的減少。

事實上股價指數(shù)和市場總股本的變動并不是孤立的,兩者之間也不無關聯(lián)。具體來講,股市總股本規(guī)模的增大(擴容)會引起股價指數(shù)的波動,而股指的持續(xù)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股市的擴容速度。理論上講,股市擴容會通過資金面的減少影響股價指數(shù),無論是一級市場擴容(IPO),還是二級市場擴容(再融資),都需要吸收相對應的資金量,從而使股市中流通的資金減少,引起股指下跌。而從我國的實踐來看,擴容速度加快時,股價指數(shù)往往處于上漲周期,擴容速度放慢時,股價指數(shù)則處于下跌周期。這是因為股市擴容只能在股價指數(shù)保持一定水平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股價指數(shù)越高說明股市中資金充沛,對股市擴容的消化能力越強;反之,股價指數(shù)越低,股市資金不足,擴容難度相應增大[3]。

從以上分析可知,市場總價格水平的上漲和總股本的擴張均會引起總市值的增加,但兩者的效應不同。由于股票價格瞬息萬變,而股本規(guī)模在短期內則相對穩(wěn)定,因此總市值的變動大多數(shù)時候都由股價指數(shù)的波動帶來。若一段時間內股市出現(xiàn)“非理性上漲或下跌”,由此帶來的總市值的急劇擴張或收縮并不能真實反映股市的內在價值??偸兄档牟▌訒砉善被实耐讲▌?,因此股票化率具有不穩(wěn)定性,股票化率偏離一個合理區(qū)間的程度,即可視作股市投資價值彰顯或投機泡沫過大的判斷依據(jù)之一。

對股票化率進行理論分層的審視之后,有必要對中國股票化率進行實證分析。由圖1可看出,20世紀90年代后半段股票化率一路走高,從1995年的不到10%逐年提高到2000年的50%。在以后的五年中滬深兩市表現(xiàn)不佳,與宏觀經濟的高速增長出現(xiàn)背離。至2005年,股票化率又跌落至十年前20%的水平。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開始實施,我國股市迅速開啟發(fā)展之路――股指的連續(xù)上漲,總股本的不斷擴張導致總市值的急速增長,至2007年股票化率已高達150%,而彼時并無實體經濟的同步增長作為支撐,泡沫現(xiàn)象異常明顯。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導致股市大幅下挫,但近兩年股票化率又回升到70%左右。該圖均顯示股票化率在每次階段性沖高之后,必然回落至平均水平附近,這說明長期而言虛擬經濟的發(fā)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股市總市值的增長速度應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一致[4]。經比較可知我國股市僅用短短20年的時間,其股票化率已基本達到美國股市經200年發(fā)展之后的水平。由于我國股市成立較晚,股票化率起點較低,一段時期內的較快增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隱見政府“趕超”的“推手”作用,必導致股市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虛胖”現(xiàn)象,即較之于美國等成熟股市,我國股市內在泡沫較大,波動性也更為明顯。

三、微觀價值指標:市銷率

市銷率(Price-to-sales ratio,簡稱P/S),是上市公司市值與公司銷售收入(一般以主營業(yè)務收入代替)的比率,亦可用每股市價除以每股銷售收入得到,用公式表示:

市銷率(P/S)= [SX(](單個公司)市值(MV)[]銷售收入(S)[SX)]=[SX(]當前股價×總股本[]銷售收入[SX)]=[SX(]當前股價[]每股銷售收入[SX)](2)

該指標用于確定股票相對于公司經營業(yè)績(收入乃績效之源)的價值,它告訴投資者每股銷售收入能夠支撐多少股價,或者說單位銷售收入所反映的股價水平,以此來判斷企業(yè)的估值是偏高或偏低。同市盈率(PE)和市凈率(PB)一樣,市銷率也屬于相對估值法的范疇,其使用時也應與同行業(yè)其它股票或其它行業(yè)乃至整個市場中的平均值進行比較才有意義。在進行比較時,公司之間在各方面的相似度越高,該估值方法越有效。理論上講市銷率越小,表示上市公司相對于其每股銷售收入的每股價格越低,股票的投資價值越高。

在我國上市公司中運用市銷率指標分析股票投資價值具有現(xiàn)實意義,這是因為傳統(tǒng)指標均以利潤為基礎構建,而利潤是收入減去成本、費用和稅金后的余額,是一個經計算得來的間接指標,因而容易出現(xiàn)人為運用相關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調節(jié)和操縱的情形。由于銷售收入為企業(yè)的實際銷售所得,影響銷售收入的技術性因素不多,相關會計準則可利用的空間不大,其受反復操控的難度大得多。換言之,以銷售收入為基礎的市銷率指標更有利于讓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實際的經營能力、發(fā)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狀況[5]。下面來具體分析市銷率兩個構成要素上市公司市值與公司銷售收入及其影響因素。從公式(2)可以看出,市銷率P/S比值的大小由公司市值和銷售收入的大小共同決定。

一是受公司市值(分子)的影響。上市公司市值MV= ps×qs ,ps為上市公司股價,qs為上市公司股本,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和股本的擴張均會引起公司市值的增加。股票價格從上市公司本身及所處環(huán)境的角度,受到股票估值、公司成長性、經營預期及市場和政策的影響。股票估值是指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的基本面分析和對未來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shù)據(jù)的預測來獲得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而影響股票估值的主要因素是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現(xiàn)金流等指標。若投資者能在合適的時機買入估值較低的股票,將可獲得較大收益。公司成長性主要從銷售收入(主營業(yè)務收入)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兩方面來考察,若兩者均有較大增幅,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業(yè)務擴張能力強,經營業(yè)績突出,則該公司具備較好的成長性,長期來看股價亦會有良好表現(xiàn)。經營預期的好壞主要從預期凈資產收益率(ROE)的高低和預期經營現(xiàn)金流(C)的大小來反映,若預期未來ROE較高且C較大,則上市公司的預期經營向好,對公司的股價將產生助推作用。此外,金融市場波動和貨幣、財政政策的調整也會對股票價格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上市公司股本的擴張必會憑籍一級市場的IPO,二級市場的再融資如配股、增發(fā)以及公積金轉增股本來實現(xiàn),而公司的這一系列行為會受股市周期與政策的共同影響。

二是P/S受公司銷售收入(分母)的影響。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S=pc×qc, pc為公司產品的銷售價格,qc為公司產品產量(此處隱含假定:產量=銷量,即應收賬款為零),產品銷售價格的提高及產量的擴大均會增加公司的銷售收入。由于公司經營的基本目的是獲取利潤,故pc應由生產產品的保本價格p0加成一定的目標利潤率p得到,即pc= p0(1+p)。保本價格指產品處于保本銷售狀態(tài)時的價格,其應包括產品的生產成本、期間費用和生產性稅金。考慮到生產的連續(xù)性,保本價格應該在前期生產成本、三項費用和生產性稅金的基礎上,加上當期成本、費用和稅金的變動。而目標利潤率的形式包括產品毛利率和產品凈利率,其中,毛利率=(產品銷售收入-產品成本)/產品銷售收入,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產品毛利率和凈利率的提升會引起銷售價格上漲,進而帶來銷售收入的增加。與pc類似,qc也包括保本產量q0和有盈利產量q,即qc=q0+q,而q0包括前期總成本率下產量和當期總成本變動率下的產量,q包括老項目擴產、新項目投產所增加的產量以及購銷凈增額。

作為綜合性指標較之于其它價值類指標,市銷率既有獨特的理論特點,也具鮮明的應用功能。其一,與其它的相對估值方法如市盈率法、市凈率等不同,市銷率不會因為利潤、凈資產為負數(shù)或者為微利而使指標失去意義;同時,由于上市公司的每股銷售收入都是正的,因此在計算市場或行業(yè)平均市銷率時,可將所有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幾乎無需剔除任何一家,保證了計算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和客觀性。其二,由于銷售收入對經濟形勢的敏感性相較于利潤要弱,且在會計處理上比利潤難以操縱,故其波動性也小得多,尤其是周期性強的上市公司,市銷率的波動要大大小于其市盈率的波動,即市銷率指標不易受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年度變化的影響,更能體現(xiàn)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6]。其三,運用市銷率指標進行比較選股時,還要考慮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的高低和成長性的優(yōu)劣。銷售毛利率是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差額與銷售收入的比值,如果銷售毛利率很低,表明企業(yè)沒有足夠多的毛利額,補償期間費用后的盈利水平就不會高,甚至無法彌補期間費用,出現(xiàn)虧損局面。一般而言,毛利率較高的公司,其產品競爭力強,增長確定性好。因此,市銷率相似的上市公司,毛利率高的更具投資價值。而成長性是從利潤增長率的角度來考察,同樣是2倍市銷率的兩個股市或上市公司,利潤增長率較高的市場或公司就更有投資價值。從成長性角度來看,新興市場比成熟市場的平均市銷率較高,創(chuàng)業(yè)板比主板的平均市銷率要高,新興產業(yè)比傳統(tǒng)產業(yè)的平均市銷率要高,都有一定的內在合理性。

四、從股票化率與市銷率兩大指標公式的分解中進一步考察綜合性特征

從影響因素出發(fā),對股票化率和市銷率進行分解,從而可以定性觀察兩大指標與構成要素的交互影響。在此基礎上對兩大指標進一步分解,還可定量認知兩者對其它指標產生影響的傳導路徑。

首先,股票化率之所以能作為判斷股市投資價值的指標,因為它同衡量市場投資價值最常用的指標有著直接的數(shù)量關系。

其中pe代表單個公司市盈率,eps代表單個公司每股收益,np代表單個公司凈利潤,PE代表某個時點整個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NP代表上市公司凈利潤總和,NP′代表全體上市公司利潤率。

通過公式分解可以看出股票化率R與市場平均市盈率PE、上市公司利潤率NP′呈正相關關系,而PE是衡量整個市場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因此,一國股票化率的高低取決于該國股票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的高低和上市公司平均利潤率的大小,即股票化率由該國股市估值水平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決定。在假定NP′不變的情況下,PE的提高會導致股票化率的增大,此為資本市場產生泡沫的過程;而在假定PE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提高現(xiàn)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讓更多盈利的企業(yè)上市,就可提高NP′,進而提高股票化率,此為經濟證券化的過程。因此,一國在宏觀經濟管理中既要努力推動經濟證券化進程,又要時刻警惕經濟過度泡沫化。合理水平的股票化率可以通過調節(jié)上市公司整體市盈率、利潤率水平及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來實現(xiàn),但采用財政、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調節(jié)也會同時影響到股市的運行,故政府在采取政策措施時須綜合考慮、統(tǒng)籌兼顧[7]。

其次,市銷率可以而且應該成為反映企業(yè)價值的關鍵性指標,是因為其它同類指標能夠而且必然會從其“分解”得出。傳統(tǒng)理論認為公司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公司凈利潤上,凈利潤受公司費用影響顯著,而市銷率指標不考慮費用等因素影響。恰恰相反,通過公式的進一步分解卻能清楚尋找到市銷率與費用指標的關系,并最終指導上市公司通過費用管理來影響公司市銷率。

通過公式分解可以看出市銷率與上市公司稅后經營利潤率、市盈率水平正相關,與公司財務費用負擔呈負相關關系[8]。具體來說,一方面稅后經營利潤是企業(yè)銷售收入扣除制造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以及經營活動中所承擔的所得稅后的企業(yè)利潤,因此公司稅后經營利潤率(pt′)的表達式是:

稅后經營利潤率剔除了財務費用對企業(yè)價值分析的影響,準確反映了企業(yè)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成本費用控制水平、企業(yè)議價能力、日常管理制度等諸方面原因,綜合反映了企業(yè)經營管理能力;同時,企業(yè)財務費用比率是凈利潤與稅后經營利潤的比值,若企業(yè)有借款并歸還利息時,該比率就小于1,它的數(shù)值反映了借款利息對企業(yè)獲利能力所起負作用的大小,該比率越接近于1,說明企業(yè)的財務負擔越低。具體來看,企業(yè)財務費用比率的表達式為:

從中不難看出市銷率與公司財務費用比率呈正相關,即與公司財務費用負擔呈負相關。由于公司財務費用負擔又與銀行基準利率呈正相關,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基準利率與股票市銷率水平存在負相關關系。

最后,弄清了兩大指標的各自分解脈絡之后,接著進一步審視兩者之間的內含邏輯。股票化率將虛擬經濟的股市總市值TMV與實體經濟的總產值GDP進行比較,旨在衡量某時刻一股市的估值水平。一國的股票化率水平并非與其經濟發(fā)展水平成正比,還受到國家的金融體制、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市銷率將單個上市公司市值與企業(yè)的總產值銷售收入進行比較,旨在考察單個股票的投資價值。個股的市銷率由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銷售收入和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等決定,是衡量股票是否被高估的一個重要指標。若假定社會上所有的企業(yè)都成為了上市公司,則全社會的總產值即為所有企業(yè)的銷售收入之和,即GDP=∑p,則R=TMV/GDP=∑mv/∑ps,即R為宏觀視角的P/S,兩者之間相互影響。若市場上每只股票的P/S均提高,則R也會相應增大。反之,若R出現(xiàn)大幅提高,則意味著總市值相對GDP的大幅增長,單只股票的P/S亦會增大。

雖不能用一個具體的等式表達兩者的數(shù)量關系,但兩者均作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價值比率指標,分別立足不同的視角,其存在內在相關性,即R與P/S是對股票宏觀和微觀投資價值的分別研判,兩者為“面”與“點”的關系。若一股市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則意味整個市場的投資環(huán)境較好,個股的投資價值相應較高。換言之,在具體應用到分析股票投資價值時,R與P/S相互補充,起協(xié)同作用:對投資者而言,股票投資價值分析的核心在于運用相關指標對個股的投資價值進行評估,但應先通過對市場估值水平的研判確定買入或賣出時機。在實際操作中也可根據(jù)一國股票化率的高低先來判斷股市的估值,再選取較低市銷率和較好成長性的股票進行價值投資。無論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路徑雖異結果類似。

總之,傳統(tǒng)的投資價值分析指標多是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的一個或幾個財務指標為基礎構建,單一性和靜態(tài)性較強,如對上市公司估值常用到的每股收益(E)、每股凈資產(B)、每股經營現(xiàn)金流(C)以及以此為基礎結合股票價格構建的市盈率(PE)、市凈率(PB)、市現(xiàn)率(PC)、凈資產收益率(ROE)等,均可包含在股票化率與市銷率兩大指標當中。股票化率和市銷率作為虛擬經濟市值與實體經濟產值的比率指標,分別從宏、微觀的角度度量股票的投資價值。換言之,對兩者的構成要素及指標公式進行深入分解分析后較易發(fā)現(xiàn),此兩指標涵蓋問題較為全面,影響范圍較大,稱其為股票價值分析中的兩大綜合指標,無論在理論還是操作層面,均有創(chuàng)新與導向價值。

五、基于兩大綜合指標的后續(xù)新型指標的構建指向

雖然兩大綜合指標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股市及股票的宏、微觀價值問題,但值得指出的是要構建科學而系統(tǒng)的投資價值指標體系,還要進行更深入更艱巨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下述一些與兩大綜合指標密切相關的創(chuàng)新型指標,雖非系統(tǒng)構建之全部,但至少對系統(tǒng)構建應考慮的具體指標無疑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指向作用:

1.市值貢獻度。股權分置改革后,我國股市進入全流通時代,市值成為一個衡量上市公司業(yè)績、公司治理、管理層績效、投資者關系等方面的綜合性指標。市值貢獻度分析即是對市值結構進行分析,分析在市值的變化中股價和股本的貢獻比率。從公式看,股價貢獻度=ps/V×100% (V: value即公司市值) ,股本貢獻度=qs/V×100%。若公司市值的增長主要由股價的大幅上漲帶來,即股價貢獻度較大,在缺乏業(yè)績支撐、收益未有大幅上漲的情形下,由高股價支撐的大市值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并不能代表公司價值的提升,應警惕股價短期快速下跌導致市值縮水的風險;若公司市值的增長若主要由股本擴張所致,則此市值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但同時也應清楚分析該公司股本擴張是否源于其發(fā)展所需,擴張背后是否有良好的經營業(yè)績來支撐。

2.股本泡沫度。股本泡沫是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中發(fā)行的超出其市場價值的股份資本,很多經營業(yè)績差的中小盤股經常會通過高送轉來擴張股本規(guī)模,吸引投資者眼球。這類企業(yè)的股本擴張速度遠遠趕不上其凈利潤增長速度,最終會導致每股收益不斷下降的現(xiàn)象。筆者尚沒有找出能夠精確衡量上市公司股本泡沫程度的指標,但股本泡沫與股價泡沫關系密切,股價泡沫化率指股價超過每股凈資產的部分在股價中所占的比重。兩種泡沫都有每股收益、股息率偏低和市盈率高企的表現(xiàn);但同時兩者也有區(qū)別,即公司股本規(guī)模在急劇擴張后,每股收益偏低的狀況極易造成市盈率激增,因此股價泡沫有時是股本泡沫的轉變,泡沫的形成源于上市公司籌資決策而非市場不理,投資者在面對股票泡沫時應正確區(qū)分兩種不同泡沫。

3.公司增長適應率?,F(xiàn)有理論在分析利潤與收入關系時多采用兩者比值來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屬靜態(tài)指標,而公司增長適應率則是兩者增長率比值,是動態(tài)變化率指標。公司增長適應率公式表達如下:

公司增長適應率=[SX(]利潤增長率(p′)[]收入增長率(S′)[SX)]

該指標反映上市公司利潤增長與收入增長關系適應程度,比值越接近1,說明公司收入增長與利潤增長越同步,比值增大,反映公司利潤增長快于收入增長,說明公司的期間費用得到改善。若能照此良性循環(huán),上市公司勢必會提高其產品議價能力,增強其市場競爭能力,對公司的利潤率提升起到明顯推動作用,公司股價也會有良好表現(xiàn)。

4.公司現(xiàn)金流凈利率(EOC)。在衡量公司獲利能力時,傳統(tǒng)指標中的分母較多采用資產平均總額、股東權益平均總額等,以衡量企業(yè)利用此類資源的效率。同時,現(xiàn)金也是企業(yè)在經營活動中能夠產生收益的資源,現(xiàn)金流凈利率表述為公司經營過程中每1元現(xiàn)金所能帶來的凈利潤,反映了公司的現(xiàn)金利用效率及整體利潤質量狀況。從公式分解來看,EOC與市現(xiàn)率水平呈正相關,與市盈率、公司股本規(guī)模呈負相關。

5.市場占有增長率。不同行業(yè)的企業(yè)都強調銷售收入的重要性,公司若想成為行業(yè)內的領先者,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是先決條件。前文所述的市銷率綜合指標中提到的銷售收入(S)指企業(yè)當期銷售收入,屬靜態(tài)指標,而我們在研究公司發(fā)展能力時則更需要動態(tài)指標的體現(xiàn),市場相對占有率增長率反映了公司在該行業(yè)地位的變化情況,該比例持續(xù)、較快的增長往往意味著企業(yè)經營業(yè)績的迅速提高和市場地位的提升,表明公司擁有較強的發(fā)展能力。

市場相對占有率增長率=[SX(]qc2[]Qc2[SX)]-[SX(]qc1[]Qc1[SX)]

其中qc1、qc2分別代表企業(yè)上一期、本期的產量,Qc1、Qc2分別代表該行業(yè)上期、本期的總產量。

本文對證券化率與市銷率兩大綜合指標進行了深入分析進而給出了若干創(chuàng)新指向,試圖對現(xiàn)有的股票投資價值分析及其方法進行一定程度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正如“理論是灰色的,唯實踐之樹常青”所言,股票投資價值問題乃理論與實踐屬性十分顯著的重大問題,只有通過幾代人堅持不懈的探索,一個相對完善而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才可能真正得以構建。

參考文獻:

[1] 顧紀生,呂厚軍.論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中的指標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01(4):31-34.

[2] 杰弗里•薩克斯,費利普•拉雷恩.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李惠男,付曉梅.對股價指數(shù)變動影響因素的幾點思考[J].學術交流,2001(1):82-85.

[4] 劉國芳.加強市值管理,協(xié)調虛擬與實體經濟發(fā)展[N].中國證券報,2008-09-16.

[5] 杜惠芬,平仕濤.在A股市場使用市銷率系列指標的實證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10):35-38.

[6] 蔡飛.市銷率指標在股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綜合),2008(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