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學語文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語文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語文的意義

第1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一、拼音教學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蹦敲?,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因此,它成了一年級新生學習的第一站。

1.拼音教學是幫助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

漢字是表意文字,看見形,不能讀出音。如果掌握了漢語拼音,就能借助拼音讀出生字的音,還能區(qū)別多音字,糾正讀錯的字音,在閱讀注音讀物中借助拼音認字。寫話、作文時,遇到不會寫的漢字,可以利用拼音查字典,解決字形問題。同時,利用拼音識字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對于小學生來說,字形的記憶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復雜的字形,但是結合拼音反復朗讀,有助于學生快速記憶。實踐證明,漢語拼音可以幫助讀準字音,可以借助它查字典,是加快識字速度、培養(yǎng)獨立識字能力,提高識字質量的有效工具。

2.拼音教學有助于學生寫作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想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得從低年級說話、寫話入手,從寫一句簡單的話到寫一段話。小學生在寫話時,會遇到很大困難,既不會寫字。要想解決這個困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拼音代替沒學過的字。只有采用這種方法,低年級的說話、寫話訓練就能順利的進行。用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它的作用甚廣。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學生能學而即用。一名學生,放學回家,不巧父母都沒下班,他要到一位生病的同學家探望。急中生智,寫了張字條:“媽媽,woban同xuezang小lingbing了,wo和ban長一qi去kan他,wonenghui來wandian。”家長看后,心里特別高興。通過這種更加簡單容易掌握的方式,能夠迅速的鍛煉低年級的寫話能力,為將來更高層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漢語拼音能掃除孩子寫作中的“攔路虎”,使小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為高年級作文打下了基礎。

3.拼音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閱讀

低年級的學生閱讀的拐杖就是漢語拼音,他們識字量少,閱讀時會遇到“絆腳石”。要想搬開它,那就得靠漢語拼音。學會了漢語拼音,學生就能借助拼音閱讀漢字注拼音的詞、句、短文,閱讀注音的課文。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識字不多的情況下,閱讀比較豐富的內容。這不僅能增加識字量,鞏固了拼音識字,培養(yǎng)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嘗試到自己讀熟課文的成功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4.拼音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

漢語拼音不僅是識字、閱讀的幫手,而且對學生學習普通話、會說普通話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什么學生在課堂上能說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一上學就學習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和調號。并且拼讀音節(jié)、句群的知識學生已牢固掌握,課文又是全文注音,因此,學生能說出一口規(guī)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傊?,漢語拼音的作用非常大,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扎扎實實的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發(fā)揮漢語拼音的作用,用心幫助學生閱讀、寫作和學習普通話。

二、拼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占的地位

第2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學習語文不僅需要正常的課堂教學,而且還需要各種形式的小學語文課外活動作為補充。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具有內容豐富、方法靈活等特點,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小學語文能力。因此,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就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二渠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二課堂。

一、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小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參加各種活動,可以吸收課堂上得不到的大量語文信息,涉獵豐富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使知識、生活的視野得到了極大的開闊。

(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展特長,有助于培育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

語文課外活動的內容極其豐富,而且形式多樣,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因此,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參與意識。課外活動的伸縮性和靈活性都比較強,給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它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全班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且可以發(fā)展部分學生的語好和特長,培養(yǎng)語文特長生,為文壇輸送人才。許多有成就的作家和文學家、評論家都念念不忘小學時代語文課外活動對他們走上文學道路的深刻影響。

(三)加強基礎訓練,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

課外活動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獨立性,開展各項語文課外活動,必然會加強更切合學生學習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的聽、說、讀、寫訓練,培養(yǎng)獨立的、更為實用的操作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達到發(fā)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學生思想鑒別能力,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語文課外活動不僅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陣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學生多接觸一些古今中外文化精品,就可以使他們吸收到豐富的文化營養(yǎng)和精神營養(yǎng),從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做法

(一)鼓勵學生堅持不懈地寫日記

每接一屆學生,進入三年級后,我都要鼓勵他們堅持寫日記。開始時,要求人人寫日記,并在每5人中設一個日記檢查組長,每個星期檢查一次,并將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對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這項活動目的在于讓每個學生都養(yǎng)成自覺寫日記的習慣。堅持寫日記,可以使學生記下自己的過去,記住自己的經歷與教訓,有利于改變自己。堅持寫日記,還可以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提高認識社會的能力和寫作水平等。所以,寫日記有著多功能的作用。

(二)堅持開展課外閱讀

1.閱讀的內容,可根據(jù)不同的年級進行選擇。例如,針對一二年級或三年級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閱讀一些童話,讓他們感受到文字和故事的優(yōu)美。到了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閱讀全國發(fā)行的小學生報刊雜志。到了六年級,教師就可以指導他們閱讀一些經典的小說,幫助他們了解社會,了解人生。

2.教給學生選擇書籍的方法?,F(xiàn)在市面上的書籍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在讓學生閱讀前,教師應教給他們選擇書籍的方法,讓他們閱讀對自己發(fā)展有利的書籍。一般低年級學生沒有區(qū)別課外書好壞的能力,教師應具體推薦一部分圖書。

3.課外閱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吸取精華,永遠是課外閱讀的主題。閱讀積極向上的文學作品,可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韻

寒冷的冬天,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冬游;炎熱的夏天,帶學生到大自然里去放飛。我每年都會選擇一定的時間,帶學生到外面玩,讓他們當自己的主人。在大自然面前,他們每個人都會認真地去觀察、去體會,他們會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東西都詳細記下來,認真整理一下,就寫進了他們的作文里。這項活動讓學生得到了寫作的真諦,使學生不再懼怕寫作文。

(四)辦黑板報

一般進入四年級后,我就會組織學生辦黑板報,并在上面刊登自己的作文。這樣可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文章的機會,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具體的做法是:按班里人數(shù)分工,平均每個學生每學期能辦上兩次。黑板報的內容也豐富多彩,有寫人物的,有寫事情的,有好人好事,也有學習方法的交流等。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愛上寫作,愛上的語文,大大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編寫優(yōu)秀作文選

每到六年級,我都會把班級的優(yōu)秀作文編制成冊。一般我會先讓學生找出自己寫得好的文章,然后用統(tǒng)一的稿紙抄寫自己的作文,再裝訂起來。這項工作不用老師費多大的精力,指揮好學生就行。但效果非常好,出優(yōu)秀學生作文集,對學生的吸引力特別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每一節(jié)作文課都成為他們的期待。

第3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預習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他們認為既然老師明天還要講,上課注意聽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預習呢?甚至有的同學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不可取的。為了取得聽課的主動權,提高學習的效率,那么勢必摒棄這種觀念,重視預習,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一、課前預習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益處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中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不失為一個良策。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好方法。

二、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課前預習是“活動引領”模式流程的重點之一。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準備。而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況且課堂上還要聽講,又要記筆記,就顯得既聽得緊張,又記得忙亂,對什么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根本就抓不住,那么在復習的時候就會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么聽起課來就主動了,課堂記錄就有了重點,對老師的啟發(fā)性問題的反應就快,預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前預習的意義

1.語文課前預習有利于鞏固所學的知識

首先,因為預習中獨自弄懂的內容,經過了積極思考,就難于遺忘。其次,因為預習中沒有弄清的問題,經過了一番思考,聽課時豁然貫通,會使你產生強烈的印象經久不忘。再次,因為預習中理解錯誤之處,聽課中得到了糾正,有了正反兩方面的對比,較之只有正面的認識,印象也會深刻得多。最后,因為如果預習沒弄懂,課堂仍然沒聽懂,到專門請教老師時或復習時才徹底搞清楚的問題,經過三番五次鉆研,花費不少心血,一般是很難忘卻的。

2.語文課前預習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一般是學生自己獨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識?,F(xiàn)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十分迅速,知識更新的周期愈來愈短,因此,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開始培養(yǎng)自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預習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和獨立思維的機會,一般說來,它是學生根據(jù)一定的預習要求進行自己練習的過程。這種自練,從近期目的看,是為學習具體課文作鋪墊,從長遠目的看,它是在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獨立擷取知識等能力,這樣不僅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長期堅持下去,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自學能力。

3.語文課前預習有利于提高聽課的效率

預習是了解課文的階段。其實質在于把學生引導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之上,提高他們學習課文的起點,從而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為高質量的教和學打好基礎。通過預習,如果把舊的知識加以適當復習,就能減少聽課中的困難,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內容上,提高聽課效率,課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或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學習深入的關鍵所在。

4.語文課前預習有利于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

學習困難的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基礎不牢,已學的知識不鞏固,因此,聽課中碰到的“攔路虎”比較多,難以跟上老師的思路,課后用于復習、做作業(yè)的時間也相應增加,而且不可能徹底掌握,以致愈學愈困難,造成“惡性循環(huán)”。預習可以解決以上問題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雖然預習用掉了一些時間,但從聽課、復習和作業(yè)的效率上得到了補償。時間一長,就能贏得一定的時間,用在回頭系統(tǒng)地復習過去學習這門學科時沒有弄懂的地方,或遺忘了的地方,從而使學習逐步轉為主動,學習成績也相應會上升。

5.語文課前預習能開拓思路、能增強求知欲望

第4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 責任感

面對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世界各國普遍思考的一個問題。為此,在世紀之交引發(fā)了一場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一類基于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倡導課程向兒童經驗和生活回歸,追求課程的綜合化,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課程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類新課型。

一、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1、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我們知道“創(chuàng)新來源于問題的產生”,“沒有問題也就沒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主要是一種“接受教育”,這種教育嚴重抑制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強化,并隨著接受教育時間的延長,這種問題意識越來越淡化,直至成為循規(guī)蹈矩的、毫無問題可言、毫無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為內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新課型。這一課型首先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通過調查、了解、收集資料,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來分析、解決問題??梢娺@一課型一開始就把目標定位在學生的問題上,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2、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1世紀,競爭與合作并存。積極的合作意識和有效的人際交往能力是21世紀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突运陨淼某晒涷灨嬖V我們: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yè)知識,85%靠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這種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說到底就是與人合作的意識與技巧。我國70年代實施計劃生育以來,“421”式家庭比比皆是,獨生子女在父輩們的精心呵護下,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凡事以我為中心”的習慣,不懂得,也不愿意,更不會與人交流、合作。

3、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世界上的一切國家和民族都要求其成員對自己的國家、民族盡社會責任,普遍地把履行道德責任視為人之美德。僅以我國而言,2400多年前,孔子就已經倡導“仁以為己任”;宋代的范仲淹曾留下了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為成近、現(xiàn)代無數(shù)炎黃子孫的人生信條。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大多是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課題,如環(huán)保問題、健康問題、社區(qū)建設問題、百姓生活、科學問題等等,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可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環(huán)境、關注國家發(fā)展的社會責任感。

4、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即是財富。人們需要掌握大量的、準確的信息來隨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確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標。而以往的學科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承,采用的是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學生無需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料與信息。從而導致學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識淡漠、能力薄弱。

而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某一課題,需要利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信息,并根據(jù)需要處理信息,恰當?shù)乩眯畔?,運用語文的知識完成自己的課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強化。

二、實施策略

語文綜合性學習雖然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親身體驗為主要活動方式,但這并不排除教師的指導。相反,教師及時、適度的組織指導是綜合性學習取得較好效果的重要保證。教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四性”。

1、注意活動的開放性。

學習活動的開放性是保證學生主體能夠自主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教師在組 織、指導學生學習活動時要注意:

(1)內容的開放。要求教師一要保證活動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二要保證活動內容的可供選擇性。因為只有具備這兩點的活動內容才能滿足處在不同發(fā)展水平、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們通過對活動內容的自主選擇、積極參與,獲得各得其所的相應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

(2)過程的開放。要求活動的過程應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活動需求應是調整活動進程的基本依據(jù)。

(3)空間的開放。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間(教室)變?yōu)閺椥缘目臻g(如圖書館、植物園、社區(qū)等等)?;顒拥膱鏊鶕?jù)活動內容的需要確定。即便確定在室內,也可以根據(jù)活動的特點,打破單一的“秧田式”座位,進行多種形式的座位組合。

2、注意活動的階段性。

學生的活動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征。這是因為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制約著學生活動的內容、活動的形式、活動的質量。教師要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科學地制定活動主題,確定活動內容,分階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注意活動的綜合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顧名思義要體現(xiàn)綜合性。教師在組織活動過程中,要從以下三方面注意活動的綜合性。

(1)知識的綜合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以某種程度的學科的學習作為基本條件,強調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知識必然綜合。

(2)教育功能的綜合性。學科課程由于內容的系統(tǒng)、連貫使得學科課程的教育功能比較單一。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由于其內容、方式的綜合,必然導致教育的功能也是綜合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綜合考慮,體現(xiàn)教育功能的綜合。

第5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xiàn)實意義,指出現(xiàn)階段改革工作的必要性。本文提出了幾種具體的改革路徑,包括注重情感引導、建立科學化學習模式等方面。

從啟蒙階段開始,語文便與每個人的教育經歷形影不離。時代愈發(fā)進步,各類學科的教學工作也應積極順應社會的需求。在此形勢下,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置身于改革的十字路口,在探索中追尋前行的方向,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中學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教育格局中的必備一環(huán),同樣面臨著改革的契機。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陷入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藩籬,無法形成開放且有活力的教學環(huán)境。語文作為一門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的綜合類學科,未能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傳達出它的內涵與意義。為了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推動教學工作的和諧、健康發(fā)展,中學語文教育的改革工程亟待展開。

1 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xiàn)實意義

何謂改革?改革便是沖破舊有思維的限制,與時俱進地開創(chuàng)出一番新氣象。積極、正確的改革舉措,將更好地彰顯出自身價值,并推進整個時代的進步。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正是適應形勢的現(xiàn)實之舉,其現(xiàn)實意義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1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發(fā)揮語文的工具性能

毋庸置疑,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通過長期、持續(xù)的語文學習,學生將具備基本的表達與交流能力,并有可能提升審美情趣和人文素質,從而達到身心的均衡發(fā)展。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卻部分“遮蔽”了語文學科的價值,阻礙了中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耙越處煘橹黧w,以教材為模板,以講課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教師、學生、教材之間難以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如此一來,中學語文教學便面臨著現(xiàn)實的困境。因此,唯有實施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方能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彰顯語文學科的應有之義。

1.2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契合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新要求

教育不是一項建造“象牙塔”的工程,而是為社會服務的人才“補給站”。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將密切貼近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在教學模式中融入更具現(xiàn)實性、實用性的因素。在改革思潮的沖擊下,中學語文教學將開掘出學生的語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素質、人文涵養(yǎng)等綜合素養(yǎng)。

2 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路徑

知悉了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xiàn)實意義之后,應明確接下來的改革道路應如何邁步。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路徑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并且需要教學者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以期達到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2.1注重情感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教師應充分重視情感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力,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況,并對之進行科學的情感引導。中學語文中包含了大量的語法基礎知識以及古代文學知識,既考驗了記憶、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對學生的語感要求。部分學生因基礎較差、理解能力不強等客觀原因,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繼而產生了懈怠心理。這時教師要積極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重新建立起樂觀、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另外,教師還應在課堂和評價成績時,多表達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從而讓學生擁有繼續(xù)學習語文的信心。

2.2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喚醒學生的自覺學習熱情

無論在哪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應該站在最顯著的主體地位,中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教師應適當?shù)赝司右龑У匚唬诮虒W實踐中開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課堂交流應該是通融、和諧的,集體共享關于語文知識的信息以及觀點。為了進一步活躍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比如說,就“古代詩歌與現(xiàn)代詩歌的比較”這一話題,組織班級展開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問先進行交流,繼而形成小組觀點,隨后小組之間再展開對話與討論。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都能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可以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對于一些有新意、蘊含著創(chuàng)新價值的觀點,教師應予以鼓勵。在合作與競爭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成為教學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

第6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教師制定的學習任務或目標指導小組成員相互促進、相互學習,以團隊成績?yōu)樵u價標準,在共同的努力下進行學習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講班級內以4~6名學生的規(guī)格進行分組,在分組標準中每個老師有不同的標準,但大多是以性別、成績以及座位等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在我國教育行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推動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有助于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1.能夠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是每個人所具備的心理特質,只是在一般情況下難以顯現(xiàn)出來而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其中來,通過教師適時有效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在合作當中的求勝心態(tài),來獲取老師的表揚和學生的認可。正是這種合作學習所激發(fā)的學習動力,強化了學生的學習知識的積極性,繼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2.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在社會競爭中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的合作意識,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只是片面的強調學生的對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客觀實踐的操作能力,合作學習能夠有效的填補該項空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教學知識,同時在合作過程當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讓合作的重要性深入到每個學生的認知當中。

3.強化學生的理解和歸納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知識內容的歸納多半是教師在課堂當中自身的總結,學生只是在教師那里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因此,往往會導致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出現(xià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進而遏制了學生最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合作學習,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經過師生和學生相互之間彼此討論,所得到的教學問題的答案,盡管有時候學生因為自身知識水平的局限性,沒有得出較為科學完整的知識答案,但對學生的理解和歸納能力有著具體明顯的增強。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是其重點教學部分,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大部分語文閱讀教學采取的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例如“灌輸式”、“宣教式”等教學方式。這種機械式教學方法導致小學生對閱讀教學的積極性下降,并且枯燥的教學方式導致小學生無法有效對文章進行鑒賞,使得學生無法有效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致使閱讀教學無法發(fā)揮自身的效果。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學習氛圍以及環(huán)境,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實現(xiàn)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環(huán)境以及實踐交流的體驗。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不光是通過教學提高對語文的認知,在同時,也要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閱讀教學中的“讀”,通過創(chuàng)新“讀”的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莎士比亞說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說明每個人對于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見和看法,通過閱讀教學的實施,能夠實現(xiàn)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合作學習模式是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閱讀環(huán)境,實現(xiàn)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重視自身經驗的累積,也是現(xiàn)代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方法。

三、提高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應用效果的措施

1.重視文章的選擇和收集

閱讀教學中的文章是其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內容,需要具備一定的代表性,也就是指比較典型的文章。選擇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正反相關的文章,能夠促使閱讀教學進行雙面教學,更好的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最好選擇能夠反映文章鑒賞相關知識、內容以及形式的文章,通過對經典文章的講解和討論,有助于加深和鞏固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運用的范圍以及應變形式。

2.閱讀文章需要具有啟發(fā)性和復雜性

閱讀文章過于簡單,學生會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偏差,無法有效進行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具有一定啟發(fā)性和復雜性的閱讀文章能夠發(fā)揮加深學生思考深度和角度的效果,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認識到實際問題的多樣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文章中設計的基礎知識,實現(xiàn)操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文章的結構、主旨以及內涵進行探索,然后由小組成員對各自的結論進行分享,最終得出團隊結論,這種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文章閱讀與討論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3.閱讀教學需要具有針對性

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能夠實現(xiàn)教學目的,促使學生對于教學目標進行更好的學習,讓學生更加生動具體的接受相關的語文知識,能夠提高于都教學的效率。適當對教學文章進行調整,能夠選取文章中的優(yōu)秀片段,更加有效的開展課程教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針對性以及濃縮性的滲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循序漸進的教學規(guī)律,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任務,例如在鑒賞文章選擇中,首先要考慮到文章鑒賞的相關知識,所選文章要能夠體現(xiàn)文章鑒賞的基本要素,明確閱讀主旨,通過制定合理的閱讀任務,使得合作學習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

四、結語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文學素養(yǎng),有助于創(chuàng)造實踐性、情境性的閱讀氛圍,促進小學生的文學審美水平提升,并且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參與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并且能夠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華,謝祥瓊.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1):117-124.

第7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教學意義;實際應用

一、引言

小學語文一般被認為就是識字、朗讀、寫作,似乎與實際應用沒有什么太大的聯(lián)系。而小學語文的教學意義也被定義為簡單的讀、寫,小學生們在教室里讀書,典型地成為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態(tài)。所學的知識只是為了在課堂上運用,而遠遠地脫離了實際,讓教學成為了閉塞的狀態(tài)。而我們經常強調學以致用,因此,學習是為了應用,而小學語文教學更要培養(yǎng)學生把知識用于實際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實際應用為主線

很多人都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就是讀寫以及識字訓練,與實際應用沒有太大關系。實際上,加強小學語文的實際應用對于語文教學非常重要。其重要性體現(xiàn)在“學以致用”的理念,小學生的求知欲比較強,想象力也非常豐富。在生活中是十分敏感的,感悟與感受也比較多。而小學語文,不僅僅是能夠讓學生掌握讀寫的基本能力,更應該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體味人生的道理,對自身的人身觀與價值觀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此外,小學語文作為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養(yǎng)成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都大有裨益。從小就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應用,不僅能夠使得自身能力得以發(fā)展,對未來的良好學習方式的養(yǎng)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以實際應用為主線。

三、以實際應用為主線的教學意義探究

明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以實際應用為主線,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們沿著這一主線學習。下面以兩組實際案例作為分析,討論不同教學模式下,能夠以實際應用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的意義。

案例: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A班教師制定A教學計劃,其中,以寫作描述景色為例,給予學生們以實際應用的教學主線,引導學生們聯(lián)系實際進行寫作。B班教師制定B教學計劃,其中,寫作內容一致。但是,B班采用教師要求的課堂寫作以及套路寫作——即教師教給學生們一個寫描述景色作文的模板,讓學生們按照模板去寫作。

實際操作:A班教師對寫作給予兩個課時的時間,首先給出寫作要求,然后讓學生們用一個課時去觀察,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體驗,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自己想到的都完整地記錄下來,然后再用另一個課時進行寫作。B班教師先用一個課時的時間給學生們制定寫作要求,然后教給學生們寫作的模板。然后馬上開始寫作,寫作時間也是兩個課時。

結果:A班學生在兩個課時內完成作文寫作,完成率達到100%,文章質量很高,內容新穎獨特,有自己的觀點與想法,文章一蹴而就,通順有主旨。B班學生未能在兩個課時內全部完成,完成率為70%。其中30%的文章模式化嚴重,文章內容欠缺,觀察力不夠,整體缺乏色彩。部分學生反映頭腦中沒有思路,對于所要描寫的具體事物沒有形象化的認識。

分析:以上事例說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切知識來源于生活。A班的學生雖然利用一課時的時間去體驗,但是寫作的時候卻有東西可寫,大腦中充滿了寫作的實質與靈感,因為親自去體驗了。B班的學生們雖然一直都在教室里寫作,也有教師給予的“套路”,但是寫作的要求是實際的事物,脫離實際而憑空想象,效果可想而知。即便有捷徑可循,但是內容卻非??斩?,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結果驗收的時候,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們沒有完成寫作。在教學中,我們一直有這樣的誤區(qū),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讓我們脫離了實際,忽視實際應用,只是埋頭于書本,忘記了知識都是源于生活的,而我們學習知識就是為了應用于生活。語文學習尤其是小學語文的學習,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就例如上面的案例一樣,對于景色的描寫,如果沒有實際的體驗,是無法寫出生動的文字的。而真正的教學意義在于通過實際應用為主線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能夠在生活中學到知識。語文學習的確是強調寫作的重要性,但是寫作的內容與靈感以及感悟卻往往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因此,以實際應用為主線,才能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

四、結語

實際應用是教學的主線,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實施對于語文的教學而言,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將其應用到實際中去,小學生的這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非常重要。要在學生們確立自身學習方式的時期給予其正確的指導,培養(yǎng)其正確的學習方式。總之,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學習理念,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孫海云,《讀寫算》,2012

2.宋新科,《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

3.張燕枝,《小作家選刊》,2012

第8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一、激發(fā)學習動機,掃除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障礙

不少小學生懼怕寫作文,作文中存在著錯別字多、語句不通順、條理不清等普遍性現(xiàn)象。學生閱讀量少,造成其寫作知識面狹窄,感到寫作文困難是必然的。因此,為了有目的地訓練學生,教師要精心備課,設計訓練內容,備教材、備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降低寫作難度,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學生養(yǎng)成習慣,一上作文課就頭疼,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進行寫作訓練,則會使學生的興趣大增,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寫作水平。如在教學《父親的菜園》一課時,教師重點讓學生圍繞菜園寫了父親開荒、填土、育肥的主要事例進行閱讀。熟讀之后,教師可提示學生要寫好一個人物,就必須選擇和人物相關的典型事例,這是寫好一個人物的前提。之后,讓學生練筆寫自己身邊的人物。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又扎扎實實地運用剛學到的知識進行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地由“怕”寫作文轉為“愛”寫作文,并產生強烈表達內心感受的欲望。

二、以讀促寫,從閱讀教學中遷移、轉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前閱讀文章,預習課文。“文不讀熟不開講?!睂W習課文前,教師應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并把這當做“死”任務,要求人人做到。確保每個人達到讀正確、流利之后,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讀出感情。例如,胡雅冬老師上《“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一課時,從題目入文,采用深情地讀課題,自讀課文,闖三關讀生字詞,有滋有味地讀詞,默讀課文找脈絡等多種形式激興發(fā)趣,層層目標引讀文,保障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每篇課文學完之后,教師可給學生指出一些比較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要求學生背誦,并有意識地在寫話和作文中進行運用。每學完一個單元,我們還會圍繞這個單元的主題讓學生把一個單元的優(yōu)美詞語、句段整理并背誦積累,再在日記、作文中運用。如此一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便會有事半功倍的感覺。同時,學生也能在閱讀和寫作兩種學習中實現(xiàn)互補,形成良性遷移,即在閱讀教學中的許多訓練都可以遷移轉化為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xiàn)一把鑰匙開兩把鎖,一箭雙雕。

三、誦讀課文,仿寫內化

郭沫若所說的“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就是我們提倡的仿寫。對此,我們在教學中主要是根據(jù)課文內容,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模仿寫句子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一句時,可引導學生感悟這句話的優(yōu)美和句中修辭方法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模仿寫出類似的句子。

(二)模仿寫段落

我們在教學的同時可結合一些課文的特點,依據(jù)小學生認識規(guī)律,選擇與小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進行模仿,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四年級《貓》《白公鵝》這兩篇課文里分別有描寫貓和鵝外形特點的句子,這些句子分散出現(xiàn)在不同的自然段里。學了課文后,我讓學生利用文本的句子進行構段訓練,按照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貓和鵝的外形特點。當學生掌握方法后,我再讓他們用這種觀察方法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只有這樣的訓練才能使學生對寫作產生極大的興趣,也為以后的成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模仿寫思路

我們小學的課本中安排了很多思路清晰、明了的課文,而且這些內容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因此,我們在教學就應該努力抓住和利用這一寶貴的資源。例如《全神貫注》《魚游到了紙上》《詹天佑》《父親的菜園》等課文,都是寫人的課文,作者都是通過具體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質。這些課文上完后,我們可讓學生仿照課文寫寫家鄉(xiāng)的名人、身邊的熟人。

四、勤說多寫,激發(fā)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學生在說話時思路清晰、條理清楚,但一到寫作文時卻思路不明,條理不清,不知道說什么、寫什么。因此,我們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可以讓這樣的學生先說后寫,即在平時就讓學生把自己見到的、想到的、說到的用文字記錄下來,在寫作文時,讓學生理清思路,把平時積累的素材通過語言敘述,邊說邊寫。為此,我們建立了小組,在每天第一節(jié)課的課前十分鐘讓每組選一名學生到前邊進行演講,把自己最想說的話、最想表達的事情講出來,可以是自己的見聞,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改變的小故事,可以是身邊的好人好事,還可以是所學課文的續(xù)編……只要是學生想說的就可以。周而復始,學生想什么說什么,說什么寫什么,降低了寫作難度,既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積累了寫作素材,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了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寫作方法

教師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總結經驗,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寫作方法。

(一)仿寫有些課文的結構很有特色,對學生寫作時謀篇布局、安排結構,很有借鑒意義。因此,教師應讓學生仿寫課文的寫作方法。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仿寫課文的語言。有些文章語言優(yōu)美,描述生動,特別是一些寫景抒情的文章,其語言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

(二)改寫教師可以改換課文的人稱,讓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改寫文章,重點描寫出心理變化;可以轉換課文的文體,如將古詩改寫為現(xiàn)代文等。

(三)擴寫教師可以抓住課文中能讓學生馳騁想象的部分,讓學生對課文全文或局部進行擴寫。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文言文。

(四)續(xù)寫學生可以續(xù)寫結尾,可以補寫情節(jié),還可以改編課文情節(jié)。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把寫作指導與閱讀教學有機的結合,既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又促進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

總之,良好的閱讀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寫作能力的最佳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在重視課內語文閱讀教學的同時,也要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9篇:學語文的意義范文

依據(jù)語文教學標準以及圖像媒體和文字媒體在接受方面的不同規(guī)律,在教學中巧妙、策略地利用插圖,突出發(fā)揮其輔助功能,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文本的全方位理解,激發(fā)想像力,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課本插圖; 有效使用; 主次分明 ; 使用策略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漂亮的插圖。對于課本插圖不同方式的使用,在達成教育教學效果方面,表面看、短期看差距不大,實質上卻大相徑庭。如果在教學中巧妙、策略地利用插圖,突出發(fā)揮其輔助功能,就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教科書中插圖的作用

1 插圖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學好語文的先導.老師在講讀課文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圖中的情物,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一文,教師引導學生看圖,并提出問題(1)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書屋呢?(2)魯迅當年是怎樣在這個書屋學習的呢?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會急于想知道結果,渴望學習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2 插圖好象是學生的課后輔導教師

插圖有助于學生課外自學課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良好的自學習慣等.課堂上學生不可能把教師所授知識點滴不漏的全部掌握,而插圖可幫助學生回憶課堂內容,從而起到查漏補缺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的功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習插圖,引導學生把插圖和課文聯(lián)系起來,指導學生用課文語言描述插圖內容,用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如一文,按方位順序看圖,從哪些地方看出辦公室簡陋,并運用文中語言描述.如一文,按方位順序看圖,回憶課文內容,并且用課文語言描述插圖,這樣一來,學生就復習了所學內容,課上課下相輔相成.

3 插圖可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

通過觀察插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插圖可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水平同時根據(jù)插圖用語言描述它,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謂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具體地說就是: 每幅插圖都蘊涵著一個生動小故事.教師可結合實際讓學生口述他所理解的插圖或用語言描述下來,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使用插圖教學的意義

新課程的改革順應了時展的需要,在課程目標、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及課程管理等方面都發(fā)生了重大變革。隨著教材內容的日益豐富,插圖也有了極大的改觀,并在教學中賦予了新的意義。

1 通過插圖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通過觀察“語文素養(yǎng)的冰山模型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使用插圖教學對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由很大好處的。通過插圖教學,實質上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與和諧的發(fā)展。如在《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課中,將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合理引用到課堂中,并正確引導學生觀察、欣賞,從而拓開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并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讓他們說說纖夫的衣著、外貌、神態(tài),并有效引導學生通過看圖中的“帆”等景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并說明任務的生存環(huán)境,從而挖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最終,從總體上達到語文思維、語文知識、語文感悟、語文技能四者的結合。

事實說明,插圖教學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它能夠將挑戰(zhàn)性的開放學習環(huán)境與問題情景相結合,誘發(fā)、驅動并支持學習者同時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與調控?!?/p>

2 通過插圖教學使教師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隨著語文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人們社會思想意識的不斷變化,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也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主體向今天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轉變。但改變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使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而改變教學過程的方式最終凸顯了語文教育的特點:關注人文精神,加強言語實踐。插圖教學則體現(xiàn)了改變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3 通過插圖教學使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貫徹到每一個階段的目標和“教學建議”中。它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圖解合作的精神,并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插圖教學就可以通過插圖這一載體,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通過大家互相合作,共同指正,從而使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就如我們先前提到的《我有一盒彩筆》的課例一樣。讓同學們自己做小老師、小專家,通過對比圖文,大家一起合作指出插圖的不合理之處。并讓學生按詩的要求來自己創(chuàng)作插圖,而創(chuàng)作的過程則是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懷疑精神、探究精神,更體現(xiàn)了學生的求實精神,從而形成真實的科學精神。

4 通過插圖教學為教師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提供了可能。

《新課程標準》改“教學大綱”為“課程標準”,標志著語文課程與教學將實現(xiàn)時代轉型。對“課程標準”的新內涵,專家們提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它隱含著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執(zhí)行者,而是教學方案(課程)的開發(fā)者,即教師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充分說明教科書知識一種教學工具。而在語文課程多元化的今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教教材的多元化使我們的教材插圖也多元化。從以前的黑白色的教科書到今天色彩斑斕的教科書;從以前單一的教材插圖到今天包括攝影、水粉、油畫、卡通等多種形式的教材插圖深刻的說明了我們教材不但具有開放性,同時又具有活力。

那么,有了開放、活力的教材之后,我們又應該怎么運用它們來改變我們的語文課堂?插圖教學就是答案。除了上述提到的《我有一盒彩筆》這一課例外,《小小的船》這篇課文的教學也能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知道學生認真看圖,引發(fā)學生想象,太托學生思維。讓他們想象如果使自己坐在月亮船上,會看到什么,會想到什么?然后根據(jù)教學安排要么畫在紙上,要么填在書上。這種有趣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完全將精力集中于課文內容上,從而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

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合理運用課本插圖,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

參考文獻:

[1] 張鳳鳴. 淺談小學語文插圖的作用[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0(03)

[2] 謝學瓊. 充分利用課文插圖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思想品德新教材第七冊教學之我見[J]. 云南教育. 2001(Z1)

[3] 柯一冰. 課本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 海峽科學. 2008(05)

[4] 丁喜梅. 課堂教學 因插圖而更精彩[J]. 新課程(中).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