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勞動經濟學課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經濟學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經濟學課件

第1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的研究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放的宏觀經濟均衡等內容。目前,市場全球一體化、國際生產分割、投資和貿易的自由化正日益把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發(fā)展,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擁有發(fā)展本國經濟所必需的全部資源、資金和技術,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生產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產品,因此必須進行交流和相互合作。近50年來新技術革命的發(fā)展,又把世界各國的交往推到了一個新階段。地球上的空間距離“縮短了”,信息的“時間差”也趨于消失。這種局面不僅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條件,而且加快了經濟生活的國際化,使世界變得空前開放了。開放的世界使世界各國原有的“一國經濟”正在走向“世界經濟”,從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賴”的經濟格局。實踐的不斷發(fā)展正使得國際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也開始關注各種各樣的國際經濟現(xiàn)象,國際經濟學教學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由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探索行之有效的國際經濟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對于塑造學生運用國際經濟理論分析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提升其理論素養(yǎng),為社會培養(yǎng)高層次的綜合性應用人才,增強學生在就業(yè)市場的競爭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一、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基本特點

1、課程的理論體系涵蓋面寬廣。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并且涉及到很多當前國際經濟中的現(xiàn)實問題。國際貿易部分涉及到貿易利益、貿易結構、貿易保護、貿易收支、資本跨國流動、生產要素流動、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等方面的內容;金融部分涉及到了國際收支、匯率決定、匯率政策、國際資本市場、國際政策協(xié)調等方面的內容。它們各自都有獨立的理論體系,但在理論假設、理論推導、結論之中又隱含著時間上、邏輯上的關聯(lián)。從教學內容的分量來說,教學的任務量較大,需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有詳有略;在教學層次上,應有效地與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的教學內容形成立體的層次性以及互補性。

2、與一般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相同。國際經濟學理論在分析上分為實證分析和規(guī)范分析兩種。前者主要針對某一與國際貿易有關的現(xiàn)象,提供理論本文由收集整理分析框架,旨在解釋諸如國際貿易發(fā)生的原因、貿易形態(tài)的決定、貿易政策措施對國內經濟活動的影響等問題;后者則就某一與貿易金融有關的現(xiàn)象,進行價值判斷,即說明其好壞,例如就一國貿易金融政策的制定提出依據(jù)。在分析框架上,各種理論模型往往以兩國、兩種商品、兩種生產要素為主,主要是滿足幾何形式或者圖示方法講解的需要。這種二維圖示的方法優(yōu)點在于直觀明了,便于學生理解,而且論證過程也較為嚴密。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即經濟模型不得不加以簡化,且限定在二維范圍內。

3、國際經濟學課程理論較抽象,要求有一定的數(shù)學功底。這門課程的很多理論,涉及到一定量的數(shù)學推導和二維圖形分析,但都是基于一定高等數(shù)學功底為基礎的。特別是古典貿易理論均衡價格的推導、特定要素模型收入分配分析、國際生產方式選擇、國際資本流動、匯率的貨幣分析等核心理論,對學生的數(shù)學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國際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形成關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論體系,是因為它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基本特點,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這就要求教師在理論授課之初,對于一些必要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回顧和溫習,對于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尤其要求進行課前的預習,對涉及到的數(shù)學知識做到心中有底,并做好相關的準備。

二、以往教學評價中反饋出來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件形式不夠多樣化,內容不夠豐富,未能利用好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多角度傳授知識。根據(jù)筆者利用谷歌搜索引擎對國內各類高校國際經濟學課件的收集和分析,發(fā)現(xiàn)這類問題實際上是普遍存在的,不僅在一般院校存在,很多名牌院校的課件也只注重知識的更新和理論體系的完備,卻往往忽視了多媒體技術的充分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少課件基本是用文字呈現(xiàn)教學內容,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黑板教學)無異甚至效果更差;媒體形式單一,未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教學設計和版面設計不合理,視覺效果差;章節(jié)之間課件質量參差不齊、排版不美觀、文字圖片清晰度差;內容呈現(xiàn)無先后順序、整體色調不和諧、幻燈片前后風格不一致等問題。

2、教學形式單一,存在滿堂灌的現(xiàn)象,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和討論。筆者從事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工作實踐的體會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固然重要,但應該在保障學生準確理解的基礎上,更強調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不僅要讓學生認真掌握理論大師們的觀點,當好聽眾,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他們的知識儲備信息,通過師生交流、相互討論,激活其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訓練出來的思維獨立性和挑戰(zhàn)性,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做法,卻可以讓學生在日后學習、生活、實踐過程中受益無窮。另外,知識和理論,也只有在不斷從頭腦中調取并運用,才能長期持久地掌握。

3、理論講解要細致,循序漸進,理論分析要結合實際,特別是要結合中國的實際。不少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專業(yè)學生反饋,由于剛剛學完微觀、宏觀經濟學課程,對于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尚不熟練,對于國際經濟學課程中不少理論的推導部分感覺理解困難,跟不上授課節(jié)奏,要求適當?shù)胤怕虒W的節(jié)奏。特別是對于課程中的一些理論難點,由于多媒體的圖形展示往往沒有進行步驟分解,學生不容易掌握。對于這些理論,筆者基本采取了黑板分步驟圖解與多媒體形式相結合的方式,講解完成后要求學生當堂提出疑問,再就疑問點詳細講解的辦法。另外,一些學生也反應,課堂上提出的案例中,有關美國、歐洲的案例分析較多,而中國的案例較少,學生更加渴望獲得一些處于經濟轉型的特殊階段的中國經濟現(xiàn)象的理論解讀,從而更好的了解中國的宏觀經濟狀況、我國政府的貿易金融政策的導向、重要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

4、國際經濟學課本幾乎以純理論為主,形式比較枯燥。筆者比較了不少國內編寫的國際經濟學教材,發(fā)現(xiàn)普遍以理論介紹為主,案例及專欄分析較少,抽象性較強,考慮到大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在形成過程中,造成了很多理論理解的困難,課堂的氣氛也不容易調動起來。國際經濟學作為大學階段的理論教學,應該更強調讓學生掌握廣博的知識,并通過生動豐富的案例分析來幫助其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現(xiàn)有的國內教材很少有適應這一需求的。

三、關于改善國際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1、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豐富知識傳授方式。首先,使用多媒體技術擴大課堂教學的知識量,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廣博的知識。充分利用語言與畫面信息的互補性,在單位時間內增加更多的信息量,呈現(xiàn)給學生動態(tài)的信息,畫面的變換和不同的聲音效果能夠提供多元化、富有立體感的信息,充分提升他們的學習記憶效率。其次,通過多媒體應用提高學生學習國際經濟學的興趣。通過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于同一界面,可以發(fā)揮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和圖形等多媒體信息的優(yōu)勢,把多媒體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結合并顯示在屏幕上,從而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課件的編排上要注意始終把教學目標放在第一位,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必須是正確和準確的,難點、重點必須是突出的。另外,課件編排要依據(jù)每個知識點的具體內容,來確定媒體表述方式,是用文字、圖片還是用語音、錄像,是用單一媒體還是多種媒體,是平行表示還是分層表現(xiàn),都要與相關的具體內容相互照應。

第2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 政治經濟學 教學模式改革 探索 思考

政治經濟學課程在多數(shù)大學是作為公共基礎課來開設的,而財經類高等院校是作為專業(yè)基礎課來開設的,其教學質量,不僅影響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而且影響其它經濟和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可見其重要性。在改革開放后,中國進入了市場經濟建設的大環(huán)境,各種西方經濟學著作和理論涌入人們的視野,而西方經濟學對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有很多可借鑒之處。因此,對傳統(tǒng)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政治經濟學逐漸在大學經濟課程中被邊緣化,加上原有的政治經濟學的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提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這要求從事高校政治經濟學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必須用務實的態(tài)度和發(fā)展的眼光去認識目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弊端和不足,通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是我對政治經濟學教學模式所做的一點思考。

一、引入案例分析教學模式

案例分析教學模式最早在哈佛法學院創(chuàng)立,后來被引用到工商管理教育中,并且在其他學科中廣泛運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案例教學就是運用案例來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教學方法,通過向學生提供實際發(fā)生的情況或事件,即案例,組織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見解,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xiàn)在高校學生普遍反映《政治經濟學》課程中純理論的東西太多,抽象、枯燥的概念難以理解和記憶,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不起來。而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能將課程講授與學生切實關心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或者跟當前的國際國內熱點、時事聯(lián)系起來。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通常針對即將要講授的或已經講解過的教學內容介紹案例背景,提出激發(fā)學生從更深層面探求知識的興趣和動力的問題。通過對案例的層層剖析,學生能啟發(fā)思維、激發(fā)認知需求。

比如,我們在講授價值規(guī)律問題時,由于學生在高中重點學習過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如果再重復講述,學生就會覺得乏味。我們就讓學生先自學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表現(xiàn)形式和作用,以便回憶起以前學過的內容,也為接下來的深入分析做鋪墊。然后我們引入案例分析,給學生介紹1996年到2002年中國彩電業(yè)價格大戰(zhàn)及影響等情況,提出問題:彩電業(yè)價格大戰(zhàn)帶來的影響是什么?引導學生結合價值規(guī)律的主要作用進行分析。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強調三點結論:價值規(guī)律的分配社會勞動、配置資源和激勵創(chuàng)新的作用。接著教師又介紹2003年彩電業(yè)復蘇的情況和2004年再次降價的情況,讓學生結合所有介紹和分析,思考企業(yè)如何尊重和利用價值規(guī)律。通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案例介紹和分析,使理論分析進一步提升,從而達到運用價值規(guī)律分析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目的。通過這樣的案例分析,學生知道《政治經濟學》不是空洞的政治說教,而是對社會主義宏、微觀經濟建設都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再如,在講解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基本原理時,首先向學生講解資本積聚、資本集中的概念、聯(lián)系和區(qū)別,然后引入美國波音飛機公司與美國麥道的合并案,德國寶馬公司與英國羅弗汽車公司收購案及新惠普合并案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xiàn)實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請學生結合世界科技、經濟發(fā)展的特點,嘗試探究企業(yè)兼并出現(xiàn)的新特點,很好地把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基本原理和世界經濟現(xiàn)實結合起來。

這樣的案例分析教學在解惑的過程中也講清楚了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置身于一種真正的事實環(huán)境或事件平臺上,會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案例進行分析、歸納、判斷和確認,鍛煉了學生運用政治經濟學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

多媒體教學是綜合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包括錄音、錄像、投影幻燈、網絡、電影等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教師應圍繞課程重點、難點和社會熱點問題來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具有功能強大、簡單易用、修改極其方便等特點,教師使用起來靈活方便。

首先,教師要在透徹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從實現(xiàn)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出發(fā),突出重點和難點,編寫和制作多媒體課件。課件制作的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提高思考能力方面。根據(jù)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檔,在制作過程中,力求幻燈片的內容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了然??筛鶕?jù)授課內容的需要,將每一張幻燈片制作成多個文本框,重點和難點處添加特殊顏色和符號,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文本框的內容設置出動畫效果,如切入、飛入、菱形、棋盤、展開等,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可用的教學素材很豐富,從電視、電影VCD、DVD等視聽材料,以及新聞報刊、雜志圖片、數(shù)據(jù)中可以找到大量集聲、文、圖、像于一體的適合上課用的素材,特別是關于經濟方面的案例可具體化、形象化地展示出來,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開闊學生的思路和眼界。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增強政治經濟學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對啟發(fā)學生主動思維,提高注意力、分析力、理解力大有裨益。比如,在講授經濟危機問題時,我們找到資本主義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影視素材,學生通過視聽更能了解在資本主義危機爆發(fā)期間無產階級的悲慘生活狀況,并由此引發(fā)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入思考。再如,在講述“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發(fā)展”時,我們除了對學生講清楚書上的知識要點以外,還搜集了許多政府文件和相關資料,以豐富課堂內容。同時還讓學生看了剪輯的答記者問的視頻,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中國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大趨勢和大方向。合理運用多媒體工具既擴大了教學信息量,拓展了學生知識面,又引發(fā)了學生思考現(xiàn)實經濟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探索研究性教學模式

研究性的教學模式是以實踐的真實問題為基礎的,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研究與解決問題,強調教學的目的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以具有開放性質的問題情境形式創(chuàng)設出來,讓學生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去學習并驗證,這就會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同時也會使學生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研究性教學模式通常是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自主研究。大致分三個步驟:首先,教師指導學生有計劃、有重點地研讀課程內容及相關資料,牢固掌握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再聯(lián)系中國的實際,從課程內容中學習的經典理論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用的東西。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而且能激發(fā)潛能,找到學術研究的切入點。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在了解中國實際狀況和學習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社會調查,對于某些問題展開專題討論。這不僅給學生提供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而且推動了他們對理論問題和社會實際問題的關切和研究興趣。隨后,教師需要對調查和討論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歸納或小結,引導學生走進學科的前沿,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最后,在學習理論內容、社會調查、專題討論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實際撰寫出科研論文。通常教師對學生具體的研究題目不做規(guī)定,是開放式的,鼓勵學生在查閱資料、大量閱讀并討論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興趣點和研究方向,不要簡單地做別人已經做過的題目。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才能提高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體會研究的樂趣,真正提高科研能力。

研究性教學是培養(yǎng)和增進學生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為其創(chuàng)造外部促進學生學術研究的環(huán)境需要學校對學科教學評價機制進行改革。以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為例,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滿堂灌”為主的理論講授,對學生的成績評價就是以學期結束的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一般以學生平時作業(yè)、出勤情況為評定標準)。多年來的教學效果表明,這種教學模式與成績評價機制無法促進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與研究性教學的基本精神無法契合。因此,除了在授課方式上的改變外,也要實施有利于學生自主研究的成績評價機制,如鼓勵學生參與教師主持的與本課程相關的課題研究;從課程中提煉出一些熱點話題,組織學生成立研究小組,通過查閱資料、社會調查、討論的形式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在自主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研究報告等,并且每種方式都給予學生成績的評價以形成最終的成績評定。大學生成績考核的價值標準不僅要重視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要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和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才是合格的大學教育。

四、加強學科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

政治經濟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想使學生運用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僅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而社會實踐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社會、鞏固和深化課堂知識、增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要通過社會實踐指導學生搞社會調查,讓學生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政治經濟學的社會實踐有多種形式:1.利用假期讓學生深入企業(yè)、農村實地考察,完成社會問卷調查,開展以調查研究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來進行課題研究,讓學生在深入社會的過程中了解經濟問題的現(xiàn)狀、原因,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與方法,從而形成對這些社會經濟熱點、難點問題的正確認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經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組織學生到花溪鎮(zhèn)山村進行實地調查,讓象牙塔里的學生真正感受到新農村的建設情況。2.利用課堂時間,邀請地方有經驗的企業(yè)家或經濟部門的工作者進入課堂,結合某一課題給學生進行現(xiàn)場講解,介紹學術界的最新動態(tài)或企業(yè)在市場經濟中求得生存與發(fā)展的情況,并且與學生互動,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比如,我們邀請貴鋼的管理工作者來到學校做講座,讓學生們真正了解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困境。3.將以上針對經濟理論和實踐中的熱點問題進行的社會調查結果撰寫科研論文并提交。

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鍛煉了社會活動能力,更加了解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更深化了對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和認識社會調查。所以,加強政治經濟學的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對于培養(yǎng)學生用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立場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很有意義,也行之有效。

參考文獻:

[1]劉潔,劉娜.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第1版.

[2]周又紅.政治經濟學案例.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第1版.

[3]王陳軍.談案例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教育,2004.

[4]賀勤志.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和體會[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10.

[5]伯娜.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0).

第3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一)課程的系統(tǒng)性

高鴻業(y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作為微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十分適合本科生學習。該教材共有11章。首先簡單介紹西方經濟學,然后介紹了消費者理論,包括需求、供給理論、均衡價格和效用論,生產者理論,包括生產論和成本論。接下來講述不同市場結構下生產者如何生產和定價,包括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以及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的經濟效率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行使職能避免這一情況。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條理清晰、邏輯嚴密,體現(xiàn)出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二)理論的抽象性

作為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在課程中廣泛使用的彈性這一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理解其含義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離現(xiàn)實生活比較遠的理論,如寡頭壟斷理論、市場失靈等在現(xiàn)實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案例來解釋。再者,屬于社會科學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并非如自然科學一般可以在實驗室再現(xiàn),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圖形分析使用頻繁

首先,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并結合定性分析,其理論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化較多,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求證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數(shù)學知識推導得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程度,數(shù)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掌握這些也有一定的難度。再次,微觀經濟學課程中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學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課時相較與內容偏少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huán),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

由于教學教過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xiàn)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shù)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xiàn)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點,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堂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jié)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xiàn)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第4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中級微觀經濟學;微課;案例教學

1課程教學目標與教材的選擇

微觀經濟學是我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初級微觀經濟學主要注重經濟學基礎知識的傳授。而中級微觀經濟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經濟學思維和科研興趣的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把握微觀經濟理論的框架體系,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對現(xiàn)實中的經濟現(xiàn)象和問題做出分析和解釋。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是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筆者所在學校的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創(chuàng)新與試驗班等多個專業(yè)均開設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結合這些專業(yè)的學生的知識基礎,綜合考慮后,筆者選用美國經濟學家哈爾•R.范里安編著的《微觀經濟學:現(xiàn)代觀點》作為中級微觀經濟學的授課教材。該教材內容豐富、編排有序、推理嚴謹,層層深入。該教材還配有課后習題與解答,便于學生自學和鞏固知識。

2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1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模型和理論

中級微觀經濟學里面有很多比較抽象的數(shù)理模型和數(shù)學推導,采用了“邊際分析、均衡分析、比較靜態(tài)分析、動態(tài)分析”等分析方法,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數(shù)學基礎和邏輯推理能力,才能充分理解這些經濟學模型。不少學生尤其是文科生在學習這門課時感到比較困難。教材里面有幾個章節(jié)還涉及概率論的知識,比如“不確定性”、“風險資產”以及“拍賣”這三章就涉及均值、方差、期望效用等概念。筆者授課的學生在第二或第三學期就開始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然而學生此時尚未學習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的課程。如果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內容來講授這部分知識,學生就會一頭霧水,無法理解。

2.2部分學生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

微觀經濟學里面有一些基本的理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是一致的。對于這些看似簡單的基本理論,學生很可能會覺得早已對其熟知,沒有新鮮感,從而學習興趣不足。對于那些比較抽象而艱深的內容,部分學生則有畏難情緒,不愿深入鉆研,也就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2.3教材的內容繁多而課時不足

中級微觀經濟學涉及面廣,涵蓋的內容很多,但其教學時數(shù)一般都是51課時,課時明顯不足。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就必須快速講授,無法保證每堂課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或者是每節(jié)課盡量詳細講授且留出足夠的與學生互動的時間,卻無法完成全部的教學計劃,在教學效果和教學進度之間往往顧此失彼,不能保證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知識。

3改善中級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建議

3.1應用“微課”提高課堂效率

“微課”是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具有針對性強和時間短的特點?!拔⒄n”的核心組成內容是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難點與疑點)錄制內容短小精煉的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課件、練習測試及師生在線問答互動等輔教學資源。學生要學好《中級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不僅需要高效的課堂學習,還需要課后復習與做習題進行知識點的鞏固與強化訓練。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形式,可以讓學生自主利用課余時間來學習,也可以壓縮很多知識點的授課時間,給教師在課堂上加強案例教學和師生互動留有更多余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充分利用微課資源,必須加強學習過程的管理,可采用學習情況匯報等方式將微課學習納入課程成績的考核。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不斷改進微課課件的形式和內容。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高校普遍在進行課程建設,如果同一門課程的微課資源不進行有效整合,就會造成教師重復勞動和課程建設成本的增加。因此,高校之間有必要加強微課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提高課程建設的效率。

3.2借助案例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級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性較強,學生難以理解那些枯燥的概念和抽象的數(shù)學模型。采用案例教學法,以案例引出理論、以案例印證理論,或者以應用理論來分析案例,都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教材中的案例多數(shù)是國外的案例,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理論,但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并非密切相關。教師應該多采用那些學生很熟悉的經濟現(xiàn)象作為授課素材,并啟發(fā)學生開拓思路。例如在講授“拍賣”這一章時,用學生很感興趣的網上競拍的案例來導出問題,分析競拍者應采用什么樣的報價策略才能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又比如在講授“機會成本”時,首先不直接提出機會成本的概念,而是先讓學生討論“破窗”這種很可能發(fā)生在身邊的現(xiàn)象。有人認為破壞玻璃窗可以通過乘數(shù)效應而創(chuàng)造大量需求,這種觀點乍一看似乎有理,但實際上是片面的、似是而非。啟發(fā)學生思考“破窗理論”的謬誤之處,從中引出機會成本的概念。破壞玻璃窗不僅存在機會成本,而且還導致無謂損失。也可以就此開展案例專題辯論,讓學生在熱烈的辯論中加深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并提高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

3.3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

整本教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材的不同章節(jié)之間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每一章的教學內容和課堂提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將前后章節(jié)融會貫通。例如,教材的第七章分析了社會保險金指數(shù)化與消費者福利的關系。教材中利用無差異曲線圖,根據(jù)消費者均衡點的選擇來說明社會保險金指數(shù)化為何可以增加消費者福利。若沒有繼續(xù)學習后面的內容,也許學生對該問題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思考。但實際上還可以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概念對其作出解釋。發(fā)生通貨膨脹后,社會保險金指數(shù)化只是消除了通貨膨脹導致的收入效應,但替代效應依然存在,即在實際收入不變的前提下,不同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化引起消費者選擇的需求束發(fā)生變化。因而社會保險金指數(shù)化在保證消費者效用水平沒有下降的條件下,保留了物價變動帶來的替代效應,由此使資源的配置得到改善,消費者的福利增加。因此在第八章講授了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之后,就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前一章提出的社會保險金指數(shù)化問題還能作出何種解釋。若學生不能迅速反應,就提示學生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概念來分析,從而使學生既能加深對兩種效應的理解,又能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個問題,啟發(fā)思維的活躍性。

3.4針對不同的專業(yè)設計不同的重點教學內容

由于中級微觀經濟學涵蓋的教學內容很多,至少應安排64課時。但實際情況是除了經濟學專業(yè),其他專業(yè)都不太可能在51學時的基礎上再增加課時。在課時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針對不同的專業(yè)設計不同的重點教學內容,以便學生重點掌握與本專業(yè)聯(lián)系最密切的經濟學知識。例如,為財政學專業(yè)的學生授課,應將涉及稅收和公共物品的章節(jié)作為重點來講授。對于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專業(yè),應重點講授外部效應等內容。為金融學專業(yè)的學生授課,則應將不確定性、資產市場和風險資產這些與金融學密切相關的知識作為重點來講授??紤]到學生尚未學習概率論等數(shù)學課程,應先向學生簡略介紹相關的數(shù)學名詞與公式,再講授對應的章節(jié)。由于整體經濟的變動源于單個經濟單位決策的變化,因此消費者的偏好、選擇以及廠商供給決策等關于個體決策的內容,對各個專業(yè)都應該重點講授??傊?,在中級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需要采用“微課”和案例教學等各種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需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摸索、總結經驗和失誤,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哈爾•R.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xiàn)代觀點(第九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5.

[2]謝超峰.中級微觀經濟學混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金融教育研究,2016,(3):81-84.

[3]鄒曉涓,葉洪濤.微課應用于《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反思[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7):203-204.

[4]譚賽,羅登輝.“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55-56.

第5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Guo Yiqun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摘要: 本文結合西方經濟學特點與體育院校學生特點,提出提高教學效果的辦法:結合體育學院經濟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特點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要把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三者有力結合;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建立新的以注重能力為核心的教學評估體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的方法和策略。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economics and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training in economics major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bring together imparting knowledge, training abili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in teaching; emphasize on the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establish new quality-base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n this basis, propose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n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關鍵詞: 西方經濟學 教學方式 體育院校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way;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4-0222-02

0引言

現(xiàn)如今,為滿足我國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對體育經營人才的需求,許多體育院校設置經濟學專業(yè),但都僅僅處于起步階段,而《西方經濟學》作為高等財經類專業(yè)的學科基礎課程,它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效果。如何結合學校特色,針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特點進行教學,是我們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結合西方經濟學特點與體育院校學生特點,針對《西方經濟學》原有教學方式進行探討和改進,探討與西方經濟學體系與原理相適應的、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提高《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分析經濟現(xiàn)象和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體育院校經濟學專業(yè)學生的基本特點

《西方經濟學》是對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二百多年市場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集實證理論分析和規(guī)范理論分析于一體,是系統(tǒng)反映和描述現(xiàn)代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原理、定律和理論,因此這門課程呈現(xiàn)出理論體系龐大,概念抽象,分析工具多樣,內容繁多等特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只有把西方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和體育院校經濟專業(yè)學生的自身特點緊密結合起來,增強趣味性和應用性,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效果。體育院校經濟學專業(yè)學生基本特點如下:

1.1 基礎知識較差,且參差不齊體育院校開設經濟學專業(yè)專門培養(yǎng)體育產業(yè)經營高級人才是應時之需,但由于社會長期主觀認為體育院校是培養(yǎng)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方面人才,對體育經濟學和體育院校開辦經濟學專業(yè)缺乏足夠了解,造成體育院校經濟學專業(yè)的學生生源不好,部分為調劑招生,其中部分學生高考分數(shù)雖較高,但整體文化素質較差,特別是數(shù)學基礎相對薄弱,進而導致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驟缺乏探索精神。

1.2 學習缺乏主動性,思維方式過于教條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學專業(yè)的基礎課,在大一、大二階段安排講授,而此時學生在中學階段受應試教育形成的死記硬背的習慣一時難以改變,數(shù)理邏輯思維較差,對經濟學學習中重要的邏輯推導、圖表、圖形分析和數(shù)學公式等內容,則明顯缺乏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1.3 對社會經濟形勢的關注較少,缺乏實踐鍛煉經濟學通過運用理論對經濟問題進行分析、診斷,為政府經濟決策提供依據(jù),應用性較強,而長期的應試教育造成學生大部分時間呆在學校,把學習的焦點更多的集中在書本知識上,對當前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形勢、基本經濟政策缺乏了解和關注,理解也相對不深刻;另外經濟學專業(yè)作為體育院校的新專業(yè),社會認可度不高,實習實踐基地不完善,也進一步造成學生參與社會經濟實踐的機會較少,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機會。

2提高教學效果的體會

2.1 結合體育學院經濟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特點,因材施教體育院校經濟學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能從事體育與經濟相結合的應用復合型人才,因此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應當從應用的角度教授西方經濟學的有關內容,注重分析經濟學理論對體育產業(yè)、企業(yè)經營的意義。在進行理論講解中,通過大量與體育經營相關的案例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注重引導學生從體育經營企業(yè)的視角出發(fā),思考理性的生產者行為決策,研究和分析企業(yè)如何應對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

2.2 在教學中要把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三者有力結合 文化素質課教學是融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與提高素質為一體的過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知識,因此教師應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上多下功夫。在課堂上,教師向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識的同時需要精選教學內容,結合時事介紹前沿領域的知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研究分析現(xiàn)實經濟問題上來。

2.3 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突出教師的舵手地位

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間的良性互動,在教學中在把基本經濟理論講解清楚的基礎下,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研究分析能力,做到“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軸、練為主線”。鼓勵學生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探索事物,強化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創(chuàng)新性。避免“滿堂灌”,引導學生自學部分內容,養(yǎng)成學生多看、多思、多想的好習慣。

2.4 在創(chuàng)業(yè)理念指導下實施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在西方國家高校比較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傳授創(chuàng)業(yè)知識和技能,在大學生就業(yè)問題日趨嚴重的現(xiàn)實下,我們更深刻體會到培養(yǎng)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服務的能力是根本。西方經濟學有著極強的社會實踐性和應用性,原理和理論都需要實踐經濟案例來驗證。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經濟學來源于實踐,也將應用于實踐,這與在教育中引入創(chuàng)業(yè)實踐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是相符的。

2.5 建立新的以注重能力為核心的教學評估體系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改變傳統(tǒng)的以成績?yōu)楹诵牡慕虒W評估體系,探索建立注重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新的教學評估體系,充分發(fā)揮評估體系的激勵、導向和反饋功能,從而為學生學習提供正確的指引方向,為高校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要求,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3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實現(xiàn)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的的重要保障。目前經濟學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發(fā)展趨勢是教學方法綜合化、教學手段主體化。體育院校經濟學專業(yè)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應從培養(yǎng)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獨立創(chuàng)新能力入手。

3.1 突破傳統(tǒng)講授法:提倡啟發(fā)式教學傳統(tǒng)的講授法是指單純的課堂講授教學法,相對教條,學生具有被動接受性,教師在運用講授法時,可以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通過指導學生來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的方式,在把經濟學理論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通過生動的描繪、陳述,有啟發(fā)意義的設問等,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全面掌握基本原理和知識。例如在講解短期成本知識中,可先講授李寧公司在一周內生產運動鞋的過程,列舉一些實際數(shù)據(jù),然后提出3個問題:①短期生產函數(shù)與短期成本函數(shù)的聯(lián)系:李寧公司的生產與其成本有何關系?②利用短期生產規(guī)律解釋短期成本變化:能否利用李寧公司的生產數(shù)據(jù)解釋其成本變化過程?③利用短期成本曲線變化的規(guī)律解釋短期生產中勞動投入的經濟區(qū)域的劃分:能否利用運動鞋平均成本變化來優(yōu)化李寧公司最佳的工人數(shù)量?通過這3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生產與成本的內在聯(lián)系,掌握生產曲線與成本曲線的對應關系。

3.2 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建設西方經濟學網絡教學體系西方經濟學分析工具多樣,一個理論可以用敘述法、列表法、圖形法、模型法等多種方法來表述和說明,因此教師在把內容熟記于心的前提下,采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清晰的表現(xiàn)內容,突出教學重點,而且還可以生動描述經濟變量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降低授課難度。另外,省去板書使授課的信息量和效率也提高。在制作好教學課件前提下,教師還可以開發(fā)網絡教學課件,促成學生與教師間互動,在網上進行自由討論,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快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建設一套以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為基礎,充分利用計算機數(shù)據(jù)檔案管理優(yōu)勢的西方經濟學教學和課程管理體系。

3.3 重視案例教學法:構建案例庫西方經濟學基本內容是抽象化的理論和實證化原理,往往難以理解。因此需要通過結合具體案例,使知識得到深化理解。針對體育院校經濟學專業(yè)學生就業(yè)方向,選取現(xiàn)實經濟中與從事體育產品的企業(yè)、體育產業(yè)的熱點問題進行課堂討論或布置學生課后研究,通過課堂分析討論、撰寫案例分析調查報告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中強化所學基本理論知識,并把枯燥的經濟學理論與工作生活中的經濟現(xiàn)象不斷“對接”,增強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3.4 穿插使用討論法:實施“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僅限于“黑板經濟學”,更多的需要進行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教學,為學生提供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指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學生不局限于現(xiàn)有的理論解釋,勇于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在明確各種解釋方案的前提假設、約束條件下,為某一問題提供盡可能多的結論或解釋,并等通過討論各抒己見,以取得共識。圍繞學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和創(chuàng)意性的問題,可以再組織課堂討論或專題研討,例如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講完均衡價格后,討論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從奧運會開幕前到結束后的價格變化。既使學生加深了對均衡價格形成的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宏觀經濟學部分,可以組織學生針對失業(yè)或通貨膨脹等問題進行調研,并對政府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分析和評價,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或想法。

3.5 采用比較教學法:對比知識點西方經濟學的內容繁多,運用比較教學法引導學生對性質相近的教學內容進行比較,可以幫助學生把相似的或對稱的理論、概念和業(yè)務等容易混淆的內容加以化解,通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透過經濟現(xiàn)象分析經濟學原理。例如,在講述微觀經濟學的需求與供給時,首先對有關需求理論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對于供給理論,則重點指導讓學生對比需求理論,通過比較進行類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總之,關于如何進一步提高體育院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完善教學方法,是一個值得長期探索的過程,沒有一個既定的模式,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邵文武,張國良,楊麗萍.西方經濟學教學基礎―經濟情景[J].生產力研究,2010,(7):11-12.

[2]曹休寧,王俊.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之案例教學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0,(5):197-198.

[3]張樹安.西方經濟學的課程屬性與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經濟師,2008,(9):129-130.

[4]何苗.西方經濟學互動教學五要義[J].經濟研究導刊,2008,(12):204-206.

[5]韓利紅,薛光武.注重產出效應,強化案例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7):31-32.

[6]林森.中小學校長培訓“案例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7,(5):93-96.

第6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 案例教學

一、商科院校開展《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意義

1、可將深奧的理論通俗化

《西方經濟學》對于大多數(shù)大一、大二的本科生來說是一門抽象、深奧、邏輯極為嚴謹、思維極為縝密的課程。在過去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很多商科院校的任課老師對教材的鉆研很深,講解也很嚴謹、準確,但課堂教學效果仍不理想。原因是沒有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近年來,湖南的一些商科院校的《西方經濟學》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將抽象、深奧的理論形象化、通俗化,大大地提高了《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本人也在案例教學中獲得了較多的體會,如筆者在講解博弈論時,運用了案例“過路客和回頭客”來闡述賣者和買者在信息對稱和不對稱情況下的交易行為。案例指出:一個湖南人在三亞買水晶眼鏡和一個海南人在三亞買同樣的水晶眼鏡的價格是不一樣的。經商者出售給“過路客”的商品與“回頭客”的商品往往是同貨不同價,或同價不同貨(質量不同)。出售給“過路客”的商品,要么高出當?shù)厥蹆r,要么是質量低一檔,即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交易行為。而賣給“回頭客”的往往是當?shù)厥袌鰞r或當?shù)叵M者熟悉的商品。即信息對稱下的交易行為。同時借題發(fā)揮,進一步闡述,信息的對稱是通過重復博弈形成的。學生在案例分析的啟發(fā)下,比較容易地理解了“信息不對稱”和“博弈”的概念及和兩者的關系,以及博弈的內容。

2、有利于將分散的課程元素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從體系上掌握基本原理

如案例“汽油價格與汽車的需求”綜合了單個商品(汽油、汽車)的需求規(guī)律、互補商品的需求規(guī)律、替代品的需求規(guī)律以及互補商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等原理。通過對這一案例的分析,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了需求規(guī)律和彈性理論。

3、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講解“谷賤傷農”時,運用了自編案例“柑橘的豐收與橘農的損失”成功地解釋了經濟實踐中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在常規(guī)思維下被認為是“悖論”的經濟學原理。同時,借題發(fā)揮,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社會,將理論很好地與實際相結合。

4、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經濟問題,提高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從教學這一狹義的范疇來看,似乎案例是為經濟理論服務的,但實際上,經濟理論本身就是為經濟實踐服務的,案例反映的是經濟社會實例,因此,通過案例教學,一是可以幫助學生弄懂經濟學原理,二是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來解釋、解決經濟社會中的現(xiàn)實問題,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

二、編寫《西方經濟學》案例應注意的問題

1、《西方經濟學》案例的構成要素要完整

《西方經濟學案例》應由題目、資料、問題和案例分析四個部分構成。其中“題目”,即與所講解的原理相關的事例的名稱;“資料”,包括例證(事件)中的時間、數(shù)據(jù)、人物、文獻等;“問題”,就是根據(jù)案例中涉及到的疑問、矛盾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針對案例本身揭示的疑問或矛盾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如針對案例“1988年旱災對于美國農產品供應的沖擊”。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運用供求理論分析旱災造成玉米、黃豆、小麥、大麥和燕麥的產量下降導致價格如何變化?(2)玉米、黃豆、小麥、大麥和燕麥價格上漲將導致畜牧產品的供給量、畜牧產品價格以及相關肉類產品的價格如何變化?并分析其原因。(3)政府應采取什么措施保證畜牧產品和相關肉類產品的持續(xù)供給?而對于有些綜合性較強的案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此案例涉及到哪些相關的西方經濟學概念和理論”。目的在于讓同學們將案例中的疑問和矛盾與西方經濟學原理緊密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鞍咐治觥本褪沁\用西方經濟學原理,借助圖形、數(shù)學模型等工具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

2、《西方經濟學》案例的編寫應力求恰當、準確、經典、精練

所謂:“恰當”,指案例的內容必須與所闡述的原理吻合,要做到通過一個案例的分析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相關深奧的經濟學原理。如果舉例不恰當,就會讓學生知所云,不得要領,將會適得其反?!皽蚀_”是指文字表達要準確,事例(事件)的闡述要清楚,因果關系要符合邏輯,數(shù)據(jù)材料要到位。“經典”指案例要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應從以下幾方面打造案例的經典:一是常理和公認的邏輯相悖的事件,特別是與權威的預言和論斷相悖的事件。二是現(xiàn)行政策明令禁止而又不斷發(fā)生和廣泛存在的事件。如一經濟雜志中題為“民間金融的生與滅”,就是一個經典的宏觀經濟案例。案例選取了溫州非正規(guī)金融部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故事,來闡述政府政策與民間金融的矛盾。三是充滿內部矛盾、存在相互沖突、看似無法解決的事件。這樣的事件必然是復雜曲折、跌宕起伏,選擇這種事件作為案例,就會使所描述的故事生動具體,活靈活現(xiàn),引人入勝。如筆者在一些相關的經濟文獻中閱讀到的張帆關于民航改革的故事,陳宗勝關于天津雞蛋價格管制的故事,光關于山東惠民“大市場”要滅“小”市場與浙江義烏小市場變成大市場的案例,都是很經典的?!熬殹笔侵赴咐钠灰诉^長,文字要簡明扼要。這個問題在《宏觀經濟學》案例中比較突出。如筆者在以前的案例教學中采用過“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世紀最后2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等,都是一些篇幅長、內容涵蓋面廣的案例。因此,在分析此類案例之前,我都將其做一些必要的刪節(jié)整理,既葛清了線索,又減少了篇幅。

3、《西方經濟學》案例的選擇和編寫應兼顧中西方文化特色

既然是西方經濟學,就應該有西方特色。而作為經濟學原理,可用于分析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現(xiàn)象和解決其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因此,在采集和編撰案例時,應兼顧文化的多樣性特征。如編輯消費者行為案例時,可結合中西方民俗,點染一點民族文化的色彩。如由筆者編撰并引用到課堂中的“法國的酒文化”、“中國的美食文化”、“麥當勞的文化戰(zhàn)略”等,都是文化色彩很濃的案例,將這類案例注入到《西方經濟學》這種極其嚴謹縝密的課程中,無異于一種活性元素,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西方經濟學案例應緊密聯(lián)系我國經濟社會中相關的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

如2007年末至2008年初我國以及“5?12汶川大地震”,都是國人關注的焦點,因此,在講授微觀經濟學第二章時,筆者編寫了案例“2007年末至2008年初南方發(fā)生冰雪災害對食品供應和物價的影響”,通過這個案例,有效地將案例與供求規(guī)律緊密地結合起來,既提高了《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應用性,又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以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5、《西方經濟學》案例應力求通俗,并講究趣味性

從普遍現(xiàn)象來看,北津學院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稍微差一點,因此,應更多地注重案例文字的通俗和內容的趣味性。如上文述及到的“麥當勞的文化戰(zhàn)略”、“籃球比賽與市場競爭”、“過路客和回頭客”等都是兼具通俗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廣受學生的好評,較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

6、應注重版面設計的藝術性

在以往的案例教學中,更多地注重案例的內容,而忽略了視覺藝術,因此,《西方經濟學》任課老師應在科學設計案例內容的同時,加強案例版面設計的藝術性,在構圖、色彩、動畫等方面著力創(chuàng)新,以增強視覺效果。力爭在短期內將《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推上一個新臺階。

7、案例分析要簡潔、貼切、形象、生動

案例教學最本質的意義是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引導學生解讀抽象、深奧的原理。因此,第一,進行案例分析時應運用最簡潔、最準確的語言概括案例的內容,將最核心的內容與相關的課程內容貼切地聯(lián)系起來,準確地解讀經濟學原理。第二,講解應生動形象,切忌照本宣科。把握以上兩點才能讓學生印象深刻,達到案例教學的預期效果。

8、應注重案例形式的多樣化

最好能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案例。如講解一些經濟指標時適合運用一些塊狀或柱狀圖形;講解消費者行為理論(即效用論)時,除了文字案例外,還可運用圖形(如某些品牌商品)或聲像、動畫,用于演示消費者的購物等消費行為;講解宏觀經濟政策方面內容時,可播放相關的會議錄像片段,或播放一些名人、權威人士的講話錄音。但是,無論哪種手段,都應組合得當、緊湊有序,重點突出??傊?,應盡量有機地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增強視聽效果,增強案例教學的感染力,推進案例教學上臺階、提升案例教學層次。

三、開展《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第一,師資條件。任何一個商科院校應有一支比較穩(wěn)定成熟的《西方經濟學》教師隊伍。一是《西方經濟學》教師應諳熟教材,能貫通教材的體系、框架、原理,在教學中能自如地將案例與相關的經濟學原理相結合。二是具有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如制作多媒體課件、操作電腦等基本的電子設備。三是《西方經濟學》教師具有敏銳的思維和觀察力、有獨到的見解。四是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并能勤于探索,不斷出新。

第二,技術設備。21世紀高校的課堂,應配備起碼的視聽設備。包括電腦和屏幕、功放機、話筒等。

第三,資料儲備。僅僅有圖書資料還不足以支撐《西方經濟學》案例的教學。因此,除了圖書資料外,還必須儲備相當數(shù)量的聲像資料。

第四,教學軟環(huán)境支持。開展案例教學首先需要科學公平的激勵機制。開展案例教學需要各位老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大量細致的工作,包括案例的收集、整理、編寫、制作等,如果沒有科學公平的激勵機制是很難開展起來的,即使開了頭也難以持續(xù)。激勵的方式不是簡單的物質刺激和表揚,更重要的是對教師勞動的尊重。如對做出貢獻的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鼓勵,除適當?shù)奈镔|獎勵和精神鼓勵外,還應該優(yōu)先給其提供外出學習、調研的機會。其次是有序的管理機制。包括案例教學的組織分工、督促、檢查、評比等。再次是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開展案例教學需要購買各種圖書以及聲像資料、需要主持或參加會議、調研等,沒有一定的經費資助是辦不到的。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學習與教學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盛洪:現(xiàn)代制度經濟學[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

[3] 薛求知、黃佩燕、魯直、張小蓉:行為經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第7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 地方性高校 嘉興學院 “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建設

一、導論

自教育部發(fā)出《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教高[2003]1號)的通知以來,全國各大高校紛紛行動起來,緊緊圍繞著建設“五個一流”(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的總體要求,整合學科資源,推進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體系建設。然而,各個高校所處的級別層次存在差異,學科優(yōu)勢和專業(yè)特色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推進精品課程建設時,如何走差異化道路,充分體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色以實踐“五個一流”的標準,就顯得非常重要。嘉興學院是一所地方性省屬公辦高校,其設立的經濟學專業(yè)在2008年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在培養(yǎng)模式、模塊方向、創(chuàng)新能力、經典閱讀等方面有著獨特之處?!拔鞣浇洕鷮W”課程是經濟學專業(yè)的基礎課,它對整個專業(yè)的建設起到奠基性的支撐作用。2009年,嘉興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在建設精品課程的過程中,嘉興學院結合作為地方性高校的特色專業(yè)的“特色”,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在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等多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二、“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探索

1.建立“交互式”師資培養(yǎng)模式,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知識傳授的主體,教師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建設“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的前提。近年來,為提高廣大老師的知識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嘉興學院(商學院經濟學系)積極鼓勵老師外出讀博和進修,每年系外送名額不少于兩人。同時,積極引導老師到校外的企事業(yè)單位掛職鍛煉,這一方面能夠增加老師對社會現(xiàn)實經濟情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師的實踐能力,使老師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課堂講解也更現(xiàn)實、更具體、更生動。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經濟學專業(yè)目前已擁有教師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1人的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2010年,嘉興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團隊被列為浙江省2009年省級教學團隊。另外,在推動教師隊伍走出去的同時,嘉興學院積極將校外知名的學者、企業(yè)家、職業(yè)經理人、官員等社會成功人士引進來,通過舉辦學術講座、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將社會的經驗和知識帶入課堂,豐富廣大學生的視野,許多人士還長期受聘擔任學生們的社會實習指導老師。這種“交互式”的師資培養(yǎng)模式形成了“兩個課堂”“兩種知識”的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也凸顯了嘉興學院作為地方性高校師資培養(yǎng)的特色所在。

2.凸顯“先進性”和“特色化”,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是知識傳授的載體。課程改革應從知識、能力、素質相協(xié)調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出發(fā),進行課程內容、課程體系的調整。改革應該充分體現(xiàn)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yè)特色,走差異化道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精品課程之“精”,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上。教學內容的設計應具備科學性、先進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征。即在保證寬厚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廣泛吸收該領域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為此,嘉興學院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在教學內容改革方面,積極引入博弈論、委托理論、產權理論、交易費用理論和理性預期理論、貨幣理論、動態(tài)隨機分析等現(xiàn)代經濟學先進的前沿理論和分析工具,分別充實西方經濟學的微觀和宏觀部分的教學內容。部分和現(xiàn)實結合緊密的內容如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我們還緊密結合當?shù)厣鐣洕l(fā)展實踐,邀請市統(tǒng)計局的有關人士來講解嘉興經濟核算的具體做法。另外,為充分發(fā)揮“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的基礎支撐作用,我們還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作了大范圍調整,構建出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設置了貿易方向和公司方向兩個模塊。堅持應用型人才與社會需求接軌,強化實際應用等方面的技能,實行柔性教育原則,使學生在接受良好的經濟理論訓練的同時,具備一定的企業(yè)經營管理知識,提高從事實務工作的能力,增強適應能力。

3.打破傳統(tǒng)、勇于嘗試,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現(xiàn)代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重要內容。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特質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并最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嘉興學院在“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建設中,勇于探索、大膽嘗試,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選取“以問題為導向”、“案例分析”、“課題研究型”、“團隊合作型”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取和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來。例如,在講到寡頭市場結構時,選擇“案例分析”式教學方法,以我國電信業(yè)為例,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競爭格局。在講到“內部人控制”時,選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以嘉興當?shù)仄髽I(yè)在委托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深入分析“內部人控制”存在的主要原因。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既增加了學生對現(xiàn)實經濟的了解,又凸顯了地方性高校特色專業(yè)對現(xiàn)實經濟實踐的關注。另外,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嘉興學院改變了“黑板+粉筆”的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手段,更多地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制作PPT,將諸如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教學材料帶入課堂,形象、生動、有效地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嘉興學院通過設立BB電子教育平臺,將“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相關資料包括教學大綱、授課教案、課程課件、參考資料、習題集、經典案例、模擬試題、授課錄像等資料放在網上,面向每個學生公開免費下載。老師還可以通過該平臺布置作業(yè)和答疑,實現(xiàn)網絡式辦公模式。這就消除了師生之間交流的地域限制,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4.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大力推進教材建設。

教材是落實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育專業(yè)特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保證。對嘉興學院而言,“西方經濟學”教學過去很多年以來都采用國內外優(yōu)秀的經典教材,如高鴻業(yè)編寫的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經濟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梁小民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顯然,這些經典教材對提升嘉興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就建設“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來說,這些教材未能體現(xiàn)我校作為地方性高校教學內容的特點所在,也不能反映我校國家級特色專業(yè)經濟學專業(yè)的特色。因此,編著一本符合我校自身特點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就顯得非常必要。自2008年以來,經濟學系先后兩次組織廣大老師,積極投身“西方經濟學”教材編寫工作。結合精品課程的要求和特色專業(yè)“特色”,在教材內容選擇上大膽取舍,群策群力,集思廣益?,F(xiàn)已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兩本“西方經濟學”教材(微觀、宏觀),其中“微觀經濟學”教材還獲得省級優(yōu)秀教材成果獎。另外,和教材配套的習題集和案例集也正在裝訂成冊,即將付梓印刷。新教材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增加了眾多的社會經濟事實和生活案例,將理論和實踐在教材中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同學們對教材內容不再感到抽象和難以理解。

5.廣開途徑,以多種形式推進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應用知識。實踐性教學是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理論用于現(xiàn)實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大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提供實驗、實習等多種機會,培養(yǎng)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嘉興學院的實踐教學在全國范圍內走在前列,學校擁有“國家級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此,經濟學系借助于這個廣闊的平臺,結合自身建設“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的需要,構建了基于專業(yè)基本素質培養(yǎng)、專業(yè)實踐能力培養(yǎng)、綜合實踐素質培養(yǎng)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專業(yè)基本素質培養(yǎng)體系中,強調對學生的理論思維和研究方法的訓練,在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同時,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和經濟學應用文章的寫作能力。在專業(yè)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體系中,通過包括短學期社會實踐、課程實訓、學年論文、畢業(yè)實習和畢業(yè)論文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專業(yè)實訓技能。在綜合實踐素質培養(yǎng)體系中,通過包括公益勞動、暑期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開放性實驗、學科競賽、創(chuàng)業(yè)大賽和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最近,一本集中反映嘉興學院經濟學實驗、實訓成果的《經濟學實驗(訓)指導書》即將集中成冊,并很快會出版發(fā)行。

三、“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總結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漸進的系統(tǒng)的過程,全國各大高校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應該緊緊圍繞“五個一流”的總體要求,整合資源、細化分工、具體落實。不同的高校應該突出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和專業(yè)特色,走差異化發(fā)展道路,形成錯位競爭的格局。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要想在精品課程申報的競爭中勝出,務必凝練自身的優(yōu)勢,形成差異化的特質,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具有不可復制的競爭優(yōu)勢,也才能使精品課程建設內容相互不同,成為名副其實的“精品”。

參考文獻:

第8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關鍵詞:管理經濟 學會計專業(yè)碩士 教學模式選擇

一、引言

管理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如何把傳統(tǒng)經濟學的理論和經濟分析方法應用于企業(yè)管理決策實踐的學科,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數(shù)學分析工具相結合,在企業(yè)經營決策中的實際應用。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以及經濟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必修課。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運用市場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經濟理論和經濟分析的方法,來分析解釋經濟現(xiàn)象,促進理性思考和理性創(chuàng)新,為企業(yè)經營管理決策服務。在管理經濟學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仍以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單方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辛辛苦苦、費時費力的滿堂灌,上課所謂的教師“一言堂”;而學生缺乏興趣和耐心,重復聽課、作業(yè)、考試“三點一線?的模式。這種以“填鴨式”為主導的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事倍功半地降低了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嚴重影響了管理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和學習且的。目前有部分學者對管理經濟學的教學方法、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的思考、管理經濟學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但對管理經濟學的教學模式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本文基于會計專業(yè)碩士(MPAcc)教育角度,依據(jù)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體系,從管理經濟學的發(fā)展、內容、特點、教學目標等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管理經濟學的教師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為管理經濟學教師、學生以及相關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時也將對其他學科建設和教學模式選擇提供借鑒和指導意義。

二、管理經濟學教學研究意義、理論依據(jù)及相關文獻概述

(一)研究意義 從管理經濟學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看,迫切需要改進其教與學模式。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搞好管理經濟學教學工作。對管理經濟學教與學模式予以研究,同時也填補了管理經濟學教學模式研究的空白,研究意義在于:提高教師理論和業(yè)務水平;激發(fā)教師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學中角色的轉換;教師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教師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情趣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認知和運用能力o

(二)理論依據(jù) 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運用了以下理論:一是以人為本教學思想理論。從人本主義教育的立場來看,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幫助發(fā)展人的個體性,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自己的獨特的人類存在,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并最終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其潛能。這可以作為任何一個教師的目標,一位好的老師不僅要明確目標,而且更為關鍵的要如何為達到目標的而采取的有效手段。學習可以由外部施加、人為聯(lián)想的學習、人為條件作用的學習、人為意義和反應的學習;也可靠自身和自我選擇學習。站在教師的角度。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理論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學生的觀點出發(fā)來探索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引導學生自覺、自愿的學習,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yǎng)。站在學生的角度,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理論要求學生去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認知情感、學習的自我成就感以及對求知的欲望融合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內生機能來提高教學效果。由此可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理論是崇尚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內外學習有機結合的一種教育的思想理論。二是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是由認知主義發(fā)展而來的哲學理念,被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它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認為學習并非對于教師所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重視思維和理解能力的發(fā)展、鼓勵師生互動和鼓勵學生對教學做出貢獻。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發(fā)揮學生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建構性,提倡新型的師生關系。改變教師“指揮者”的角色為“引導者”角色,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對象。三是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理論體系??茖W發(fā)展觀是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fā),著眼于豐富發(fā)展內涵、創(chuàng)新發(fā)展觀念、開拓發(fā)展思路、解決發(fā)展難題的基礎上提出的。理論核心的要義是發(fā)展、統(tǒng)籌兼顧、全面協(xié)調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教學模式的研究也是如此。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在創(chuàng)新中得以發(fā)展,是在發(fā)展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o

(三)文獻簡述針對管理經濟學的應用、課程建設、教學方法、課程學習質量的評價等方面,已有部分學者做相關研究。在管理經濟學的應用方面,李娜曾在從《管理經濟學角度看航空公司之間的“價格戰(zhàn)”與“價格聯(lián)盟”》一文中,運用價格彈性和“卡特爾”組織分別來解釋航空市場的價格戰(zhàn)和價格聯(lián)盟;葉江山在《論理經濟學在監(jiān)理企業(yè)工作中的應用》一文中,提出了應用管理經濟學的原理做好監(jiān)理企業(yè)的工作,提高監(jiān)理企業(yè)的工作效率,增加監(jiān)理企業(yè)的效益,通過創(chuàng)新提高監(jiān)理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厲鐘靈、戈國蓮在《企業(yè)的固定資產管理經濟學分析》一文中,運用管理經濟學的原理,建立固定資產管理模型。就固定資產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和方法;孫浩在《管理經濟學對企業(yè)運作的啟示》一文中運用需求規(guī)律、價格彈性、成本分析等原理引領企業(yè)在競爭中的方向,運用管理經濟學的原理進行理性思維,以此制定出科學的經營決策。在管理經濟學教學方法和課程建設方面,竹雅東曾在《對課程建設的思考》一文中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驗,從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三個方面進行了課程建設分析;劉德宏和蔡燕弟在《對管理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一文中,如何做到西為中用,如何針對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翁英英在《課程案例教學初探》中對管理經濟學案例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在管理經濟學課程學習質量評價方面,王爽、趙國杰在《用AHP評價NBA管理經濟學課程學習質量》二文中,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各指標在管理經濟學課程學習質量評定中的權重,進行一致性檢驗,給出一種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方法。在教學模式和教學創(chuàng)新方面;楊淑娥曾在㈣專業(yè)碩士(MPAce)教育模式選擇的思考》一文中,結合MPAce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對教學模式作了研究;徐克英在《會計學原理精品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一文中,對給予學生選擇教師權利的“掛牌教學法”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學科研方法作了探索。

三、管理經濟學的發(fā)展定位與內容特征

(一)管理經濟學的發(fā)展定位 管理經濟學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為基礎,與現(xiàn)代管理理論相結合,是溝通經濟學與企業(yè)管理決

策的橋梁。西方經濟學說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第_一階段是在15世紀至18世紀中期,認為流通創(chuàng)造價值,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流通領域的重商主義;第二階段是在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以亞當?斯密、太衛(wèi)?李嘉圖為代表的學派,強調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認為是價格機制和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jié)經濟,研究中心從流通領域轉向了生產領域的古典經濟學;第三階段在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以阿弗里德?馬歇爾為代表的學派,采用邊際分析、均衡價格等理論方法,研究中心轉向了消費、需求以及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的新古典經濟學;第四階段是在20世紀30年代至今,以約翰?凱恩斯為代表的學派,強調國家干預經濟活動,將整個國民經濟納入到研究領域,以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促進經濟的發(fā)展的當代經濟學。管理科學晚于經濟學的產生,但發(fā)展非常迅速。同西方經濟學說相比,也經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是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以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和法約爾的"212業(yè)管理與一般管理”等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論,重點研究提高企業(yè)內部的勞動生產率;第二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梅奧的“人際關系論”等為代表的行為科學理論,主要研究人際關系和人的需求行為;第三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末,以西蒙的“管理決策理論”和德魯克的“有效管理理論”等為代表的現(xiàn)代管理理論,著重研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決策和管理組織如何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第四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以波特的“戰(zhàn)略管理理論”、沙圓的“組織文化理論”和彼德?圣吉德“學習組織理論”等為代表的學派,以更高的管理思想、境界和管理方式來提高企業(yè)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管理經濟學內容及特點 管理經濟學是以企業(yè)的微觀經濟活動為基礎。在特定的宏觀環(huán)境中,企業(yè)為實現(xiàn)一定的目標,在各種約束條件及諸多方案中選擇最優(yōu)方案,將有限資源最有效的加以利用。主要包括:邊際分析、需求分析、生產分析、成本分析、市場結構、定價決策、風險與資本運算、技術變革和布點理論、企業(yè)決策與政府等。管理經濟學的內容在不斷的豐富,在以上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匯率、國際貿易、產業(yè)競爭、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逆向選擇等,逐步在理論與模型的基礎上,向注重實施和與計算機相結合的方向發(fā)展。隨著經濟的日益發(fā)展和競爭的自動化,其內容將更加豐富。管理經濟學不僅是有關經濟理論與決策方法在數(shù)量上的相加,更表現(xiàn)為一種綜合交叉而形成的質的升華、提煉,從而強化企業(yè)決策者在管理中的理性思考與理性創(chuàng)新。特點在于廣泛運用數(shù)學推導和數(shù)學模型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將邏輯分析方法與數(shù)學分析方法相結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圖像,既有定性的分析,又有定量分析。專業(yè)性強;綜合性強;邏輯性強;應用性強;交叉性強。

四、基于MPAoe輔角度的教學模式選擇

(一)教學的模式選擇 會計專業(yè)碩士是為了滿足公司財務與會計人員面臨經濟全球化變革而專門開設的。該項目2005年開始在21個試點院校和三個國家會計學院試點招生:截至2008年,已經擴充為25所學校和三個國家會計學院。這種專業(yè)學位的特點是在強調理論和實務并重的同時,將授課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開發(fā)學生的財務與會計技能以及拓展其對財務、會計實務和典型案例的理解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把握企業(yè)財務管理全局的能力。把管理經濟學作為IVIPAee核心課程,突顯其重要性。為了提高教學水平,現(xiàn)從學生的特點、教學模式選擇、能力培養(yǎng)目標、教師教學方法四個維度分析如下:

(1)學生的特點。學生的特點:一是數(shù)學基礎相對薄弱。MPAcc學生大多數(shù)讀大學時以文科為主,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學生普遍對定性分析方法感興趣;數(shù)學基礎相對薄弱,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驟難以深入。對數(shù)學推導、圖表、公式等理性知識產生排斥心理。二是社會經驗相對豐富,具備一定社會閱歷。大多數(shù)學生有會計、財務、投資、經濟管理專業(yè)本科學歷的背景與工作經歷,部分學生在財經管理崗位上工作,對企業(yè)相對比較了解,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三是知識結構體系較新,學生年齡結構年輕化。學生離開學校時間不是很長,知識結構體系較新,并且對新知識渴求比較強烈,積極進取、精力充沛、思維比較活躍。

(2)教學模式的選擇。西方在校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的教學模式很多。其中以“學科中心”、“能力中心”、“協(xié)同式”、“IVIES(就業(yè)技能模塊法)”模式等盛為流行。我國在繼續(xù)教育中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可以“移花接木”,借鑒西方的成熟模式。據(jù)MPAcc專業(yè)設置和學生的特點,可采用以“能力中心”模式為主,“協(xié)同式”模式為輔的教學模式。前者以從業(yè)能力為教學目標,以能力教學為單元,以學生是否具備能力為衡量標準的教學模式。后者是實行大學和企業(yè)合作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MPAcc教育要面向會計職業(yè),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具備良好職業(yè)道德和法紀觀念的高級應用性專業(yè)人才。主要包括:一是數(shù)學和案例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數(shù)學模型是經濟規(guī)律本質抽象的表現(xiàn),學習模型不僅是對計算過程的掌握,更重要的通過模型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際,開拓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二是宏觀形勢理解和整合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管理經濟學的學習,使學生把握經濟發(fā)展脈搏的能力,把握國際和國內經濟發(fā)展的動向和趨勢。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創(chuàng)新,提高決策水平,結合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整合。三是財務管理和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e運用經濟理論和管理方法分析問題,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加強財務管理和控制能力,促使實現(xiàn)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的理財目標。

(4)教師的教學方式。在管理經濟學教學過程應該采用以下五種教學方式:一是理論教學方式。上課前選好適合MPAcc教材,根據(jù)教學大綱,做好課件,查閱和準備好教學輔助閱讀材料。上課內容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進行師生互動。二是案例教學方式。在課前根據(jù)教學需要選擇生動、完整、典型、適用的教學案例,課中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做好啟發(fā)引導工作,讓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對多元性探索研究。堅持以學生學習為主,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風格,讓不同的經驗得到交流和分享。教師對案例進行總結評價,對學生討論中忽視和挖掘不深的問題進一步剖析,開拓學生的思路和視野,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課后給學生布置適宜難度的案例,讓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鞏固課堂知識。三是實踐教學方式。管理經濟學中很多內容需要借助計算機進行模擬試驗,教師可以把案例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用所學到的管理經濟學知識在計算機上進行試驗。這樣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教會了學生熟練利用計算機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四是情景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情景,將研究學習的內容轉換為現(xiàn)實生活的情景。在創(chuàng)設過程中,應注意情景的生活化、故事化和現(xiàn)實化,建構聯(lián)想空間,大膽創(chuàng)新,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親切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澀進學生自主

學習,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分析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新的環(huán)境。五是合作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在適當?shù)臅r候對角色進行互換,給學生展示多面才能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既能發(fā)揮個體的積極性,又能促進相互交流和協(xié)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9篇:勞動經濟學課件范文

1求知氛圍的營造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首先要營造一種濃厚的求知氛圍,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大門,是推動學生思維的強大動力。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的知覺才會清晰而明確,思維才會精細而靈敏,記憶才會深刻而持久。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完全進入童話所展示的凄慘的意境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圖畫: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赤腳在寒風中行走。然后,通過對這幅畫進行描繪,并引導學生想像畫面:這幅圖把我們帶到了遙遠而古老的丹麥――安徒生的故鄉(xiāng),你們看,遠處的高樓燈火通明,人們都在自己溫暖的家中歡度圣誕節(jié)??蛇@個可憐的小女孩,她卻怎樣呢?這樣一來,立即將學生的思維帶入課文所展示的意境中,使學生的注意力在興趣的驅使下,專注地指向圖與文的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情感氛圍的創(chuàng)造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原動力。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绷袑幰舱f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倍说那楦?,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調動和激發(fā)出來的。知識的溝通首先源于情感的溝通。文學作品不單單是一個個生硬的漢字和一連串的知識點,它往往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真情實感,或慷慨激昂,或溫柔細膩,或激情興奮,或郁悶孤寂,或豪情壯志,或苦不得志。那么,教師就要做作者的代言人,和作者同呼吸共命運,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披情入文,情動而辭發(fā)。如在教學《懷念母親》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沐浴在一種濃濃的母愛的情感氛圍中,在講課文內容之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首歌曲《母愛》:“母親甜甜的乳汁,誰能忘懷。母親暖暖的懷抱,誰不感慨。天下縱有萬般情意,最最動人的還數(shù)母愛?!眱?yōu)美的旋律,樸實的歌詞,真情的告白,使學生深深陶醉在一種被母愛包圍的音樂意境中,一種對母親深深的愛戴、感激、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這時,當學生的情感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強大驅動力,和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思辨氛圍的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