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第1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漸漸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可以體現他們在處理與自然,與社會和與其他人相處關系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會直接影響個人,整個民族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學生是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著未來國家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因此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非常有必要。但是,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對于新時代語文教師提出的新的問題和新的考驗。本文著重從在閱讀中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在作文中提升人文素養(yǎng),在語文活動中實現人文素養(yǎng),從這幾個不同的層面,粗略談一下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方法。

關鍵詞:語文;培養(yǎng)方法;人文素養(yǎng);作文;閱讀;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7-0097-01

語文教學在幫助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彪S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常常僅通過技能的掌握來衡量學生的能力,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然而,新時代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將會造成整個社會的人文精神滯后,不利于社會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而眾所周知,語文除了要負責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它的教學本身就肩負著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大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如何致力于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每個語文老師應該著重研究的問題。

一、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首先,作為課堂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對課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師應該做到充分利用教材,將課堂閱讀作為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采取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默讀,朗讀,熟讀等,用心去體味和感受作者在文中想表達的內心情感和人文關懷。選擇合適的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相關的人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在自然類的課文中,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以養(yǎng)成學生科學的環(huán)境觀;在勵志類的文學作品中,可以讓學生增強意志力,不輕易言??;在哲理類的文章里,學生可以體會到人生的感悟,提升自己的哲學修養(yǎng)。這些都是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讓大家積極參與到了閱讀中來,將自己作為思考的主體,從而發(fā)自內心地從閱讀中培養(yǎng)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其次,學生僅僅接受到教材中的內容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習慣。只有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學生才能接觸到不同的讀物,從不同種類的書籍中,取其精華,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高尚他們的道德情操。日積月累的閱讀,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廣袤的閱讀海洋中,開闊他們的視野,感受文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豐富他們的人文情懷

二、在寫作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寫作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學生文學素養(yǎng)和個人修養(yǎng)的直接體現。學生的作文,可以從身邊的事情入手,在寫作中提煉和升華個人的人文精神。寫作教學中,學生可以充分的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寫作時獨立思考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要拘泥于條條框框,要放心讓學生表達內心世界。這樣一來,寫作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生編硬造,而變成了傾訴內心世界和個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師能更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寫作需要學生搜集身邊的素材,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寫作還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邏輯能力,不能前言不搭后語。所以,在寫作教學中,能充分地實現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只有給學生足夠的表達自我的平臺,敢于沖破舊觀念和舊勢力,要有批判求實精神,做到敢于創(chuàng)新,用于挑戰(zhàn)。在寫作中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和個性,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在語文活動中實現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在語文教學中要向學生滲透人文精神,不能僅僅停留在靜止的思考里,還要不斷開辦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課堂的教學方法應該豐富多彩,單一的教學方法只會成為學生發(fā)展的桎梏。

因為學校的語文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作文比賽,書法比賽,表演創(chuàng)作,讀書會,等競賽式活動。組織這些活動,可以為學生搭建很好的交流平臺,一方面,有益于學生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同學之間探討研究的結合。這樣,既讓學生在競爭中得到了知識和文化交流,提高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另外,還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精神追求組織一些寓教于樂的活動,這些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能讓大家都參與其中,比如在制作黑板報過程中,提升自己語言組織能力和相關文化修養(yǎng),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

在組織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好正確引導的工作。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中來。多鼓勵和支持學生們展示自己,并肯定學生們對自己觀點的表達。對于活動討論中所產生的不同觀點,為學生們指明道路,而不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思維。

結語:

語文教學應該做到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統(tǒng)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和貫徹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勤摸索勤實踐,以人文精神來知道自己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堅持人文精神的滲透。本文從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入手,闡述了如何在寫作和閱讀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又將語文活動實踐引入議題中,貫徹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潔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學生擁有健康的人格,努力地探索出一套適合培養(yǎng)與指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嚴偉.淺論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8 (02)

[2]、管曉芳.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于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材質,2012(04)

[3]、徐鵬,呂游.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略論中學語文教育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語文學刊,2005(Z1)

[4]、張彩蓮.淺談語文教育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0)

第2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變革學習方式;引導閱讀延伸;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173-01

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中,我們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視了它豐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嚴肅的一面而忽視了它生動活潑的一面,因而使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退縮、畏難、回避的情緒,從而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然而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文言文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

營造文言文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和愉快地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激發(fā)學生靈感的源泉?!蔽覈糯蠼逃摇⑺枷爰铱鬃右苍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些哲理性的語句都強調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和諧教育”,才能讓學生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中,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以對文言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和飽滿的學習情緒,主動、積極地從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中汲取營養(yǎng),鑄造人格,提高素質。所以,在教學中,營造充滿生機活力的教學氛圍對于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對學生來說具有著歷史久遠性的特點,學習起來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因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加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應盡量利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意境,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產生參與探究的動機。

在語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自身應有較深文化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情感調控能力。生動的教學語言的運用對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顯得十分重要。 積蓄好自己飽滿的教學情緒,認真設計好自己的教學語言,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適度地加以發(fā)揮運用,這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必備條件。如課堂上,老師對成語典故、歷史趣聞、對聯(lián)詩歌信手拈來,回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的情緒狀態(tài)下從事學習活動,并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激起他們參與的動機。比如,一次課上老師為學生講了一條燈謎“下大雨,恐中泥,雞蛋豆腐留女婿”打五位歷史名人(夏禹、孔子、姬旦、杜甫、劉禹錫),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整節(jié)課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再如,在學習《馮諼可孟嘗君》時,一個“雞鳴狗盜”的故事就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愉悅、興奮的情緒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促進作用,對老師的教學活動,也有相應的促進效能。當師生在教學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場,課堂教學就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變革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合作和分享。

語文教學尤其是文言文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實踐學習為主,教師的職責是激發(fā)學生深厚的興趣,在學習方法上加以指導,幫助學生領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課堂不應只用講述法、講解法,而應依照學生能力水平、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實際情況,選擇使用更多的方法。改變“課課一個樣,常常一個腔”的學習模式,小組合作、故事會、知識搶答、辯論等寓教于樂的各種活動都會吸引學生饒有興趣地進行文言文學習。在學生中舉行了每天講一個歷史故事活動,如春秋系列故事,戰(zhàn)國系列故事等,這樣就為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為一些史傳性文章的學習夯實了堅實的基礎。如學習《鴻門宴》內容時,引導學生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你喜歡劉邦還是喜歡項羽”等問題進行辯論,學生分小組研究課文、看課外書、查閱資料,上課時小組辯論,共同提高,這種方法既能夠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此外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來輔助學習,使學習內容聲像結合,圖文并茂,讓學生真切的感知遙遠的史事,也是文言文教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和目標。如,在學習《蘇武牧羊》一文時,給學生看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對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取得了極大幫助。

第3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學前教育 兒童文學 素養(yǎng) 教學

童年的記憶往往給人的一生留下深刻的烙印,美好的記憶會給后天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而兒童文學對于幼兒來說,是打造美好烙印的源泉。特別是幼兒教師那悅耳動聽的兒歌、形象生動的幼兒故事,猶如涓涓細流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緩緩流淌;美妙神奇的幼兒童話,趣味盎然的幼兒戲劇、影視,更是令孩子們心馳神往,給孩子們天真快樂的童年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兒童文學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文學課,又是一門專業(yè)必修課, 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為勝任未來的幼教事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幼兒文學素養(yǎng)的現狀

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文學素養(yǎng)偏低,教師的兒童文學教學往往或強調文學性,過于重視基本理論、作家、作品的解讀;或過于重視示范性,把幼兒文學課與語言教學課相混淆,容易造成幼兒文學素養(yǎng)的明顯缺陷。

1.再現作品缺乏審美鋪墊。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缺少足夠的幼兒文學閱讀積累和必要的文學審美鑒賞能力的鋪墊,勢必降低兒歌表演、詩歌朗誦、故事講述、戲劇表演等再現作品的審美品質,也必將影響幼兒課堂中幼兒文學的審美傳遞和審美接受。

2.語言傳授缺乏靈動。

一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缺乏主動閱讀、廣泛積累的積極性,缺少文學鑒賞、交流思辨的經驗,常常會帶來語言傳授內容的遷移能力、理解深度和準確度方面的問題。

二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缺乏充分的綜合活動實踐和語言表現力的訓練,其組織教學活動手段的單一以及語言表現力的薄弱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連貫性和生動性,必然影響其從教初期的教學信心和效果。

3.創(chuàng)編和指導缺乏創(chuàng)新。

目前多數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兒童文學教學過程缺少讓學生體會和展現閱讀的愉悅、創(chuàng)編的成功、表演的艱辛、競爭的激勵的機會和平臺,導致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改編和創(chuàng)作幾乎處于應付狀態(tài),指導作品再現因經驗不足而缺乏創(chuàng)意,其創(chuàng)新教學品質的培養(yǎng)就顯得蒼白無力。 轉貼于

二、兒童文學教學的教學策略

1.鼓勵閱讀經典,促進幼兒文學視野的形成。

經典的兒童文學凝聚著語言的音樂美、色彩美、意境美,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語言品位的廣度、深度和美度。幼兒文學教學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靜下心來進行經典閱讀,從中吸取精華。只有這樣,才能為未來的語言教學儲存必要的資源,才能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從而承擔起為幼兒文學閱讀擔當領航人的重任。在校期間教師應指導學生通讀古今中外經典的幼兒文學作品, 設計“幼兒文學讀書活動”、“講故事比賽”、“故事情境表演賽”等活動,開拓學生的兒童文學視野。

2.重視審美品位的提高,促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兒童文學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不斷感受和體驗兒童文學作品中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意境、精練生動的詞句和強烈感人的意義;要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體現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美、在誦讀中體驗情感美;要在對作品思想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對幼兒接受能力的正確判斷的基礎上,通過有機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富有表現力的朗讀、講述、解說、表演等再創(chuàng)作的能力,從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品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能力。

3.重視創(chuàng)新品質的歷練,促進主動發(fā)展意識的養(yǎng)成。

第4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課程標準 數學文化功能 數學素養(yǎng)

高中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是一種文化,在內容、理念、方法和語言上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睌祵W在具有技能教育功效的同時,也具有文化教育功效。數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是一種文化傳播,是一種文化素質教育。

一、提高高中生數學文化素養(yǎng)的背景

在一個人的學歷教育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從小學開始,一直持續(xù)到高中畢業(yè),時間周期長,內容繁多,做題技巧多種多樣。但許多人學了多年的數學,仍沒有掌握數學的本質。學校教育中,功利性明顯。學生為了考試,對數學機械記憶,談不上理解,更談不上喜愛。一旦解題任務完成后,數學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學生頭腦中數學知識遺忘的速度比當時記住要快很多。當前,數學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對知識的掌握上??墒俏磥韽氖屡c數學相關的行業(yè)的人數只有很少一部分。學校的“精英式教育”忽視了絕大多數人的需求。因此,很有必要在數學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培養(yǎng),從本質上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目標,從而達到讓數學這門課程成為促進學生和諧成長的重要元素。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考試,按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則,確立以能力立意命題的指導思想,將知識、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全面考查考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在考核要求中,除了傳統(tǒng)的對知識和能力要求外,增添了對學生個性品質的要求。個性品質是指考生的感情投入,學習態(tài)度和應試心理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較寬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思維精神。

何為數學文化?“數學文化”一詞,出現的時間并不長,是在近些年隨著數學學科的蓬勃發(fā)展不斷得到完善的。有些人出于需要,愿意從文化這一角度來關注數學。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而“文化”,泛指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沉淀?!皵祵W文化”是指數學的發(fā)展史、知識體系、思想方法、語言,以及它們的發(fā)展與應用。

王梓坤教授曾指出:“數學文化具有比數學知識體系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數學文化是對數學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的高度概括?!蔽覀儗W習數學不但要獲取知識,更要接受數學理念、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標準化用語的熏陶,提高思辨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并能把數學思維方式遷移到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數學的實際運用能力是當前數學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提高數學素養(yǎng)的關鍵,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就是要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接觸新鮮事物時,能夠用數學的觀念和視角思考問題,發(fā)現其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并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

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有過這樣的精辟論述:“如果學生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他的數學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弊鳛閿祵W教師,我們不能眼里只有數學題目,因為數學和文學、哲學、美學等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高中數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注重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以及運用數學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高中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

二、提高高中生數學素養(yǎng)的途徑

(一)努力挖掘數學教材文化價值

根據高中數學新課標編寫的教材,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文化價值,注重通過數學課程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材增加了與現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應用的問題,如分期付款問題,最大利潤最少原材料問題、概率預算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富有豐富的時代氣息和深刻的生活背景,這樣讓學生在學習中能深深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直接聯(lián)系,具有普遍的生活實際意義。

數學教材注重了數學概念的來源,公式的引入和建立的途徑,并根據這些展開數學文化的價值。例如,引用一個非常有趣的歷史故事:古代印度國王獎賞國際象棋發(fā)明者引出數列全章內容,并引出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許多概念、公式都由相應的實例引入,有時候是一個,有時候有好幾個。遵從數學從具體情景抽象出一般概念和知識結構,又從一般性結論到具體情景給予印證的特點,讓學生慢慢體會數學既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從知識的本源出發(fā),提高了高中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和推理能力,再穿插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能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高中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提供審慎的思維習慣。

(二)開發(fā)適合本校學情的數學校本課程

力圖拓展數學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不斷研究和探索,逐漸形成數學文化的讀本,讓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組建數學文化研究小團隊,以“不斷完善數學文化,盡力交流數學文化”為宗旨,以“喜愛數學、精學數學、應用數學”為目標,讓學生盡情遨游在美妙的數學海洋里,自由而快樂地學習數學、感悟數學。小團隊將交流各自學習心得,并將有價值的東西記錄下來,充實到校本課程里。

(三)創(chuàng)建以“數學文化”為主題的網站

要把學生學習數學、接觸數學的時空拓展到任意空間,任意時刻,互聯(lián)網就是最好的載體。在開發(fā)數學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可以讓數學文化研究小團隊不斷搜集素材,創(chuàng)建以“數學文化”為主題的網站,讓學生感悟數學的魅力觸手可及。

中學數學教育應該充分發(fā)揮數學的文化功能,不斷提高高中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是否具有較深數學文化素養(yǎng),不僅關系到科學技術人才的優(yōu)劣,更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數學文化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意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高中數學教師要努力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數學文化的教育功效。

參考文獻:

[1]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克萊因(Kline).古今數學思想[M].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9.

[3]鄧東皋,孫小禮,張祖貴.數學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第5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人文意識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這個民族文明和進步的象征,是一個民族勤勞勇敢的象征,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記錄。歷史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極高的學科,在其教材內容安排中高度體現了以人為中心的理念,教材的體例中貫穿著以人為中心、追溯歷史對現代人的意義、價值和存在的本體為教學目標。將勞動人民積累的智慧傳承給后人,形成歷史對后人永久的呵護和啟迪。歷史是今人的鏡子,以史為鑒一直是我們崇尚的理念。歷史講述的是過去的故事,但是卻開啟了今天人們的智慧和靈魂。因此在歷史教學中,人文內容的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是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新課改要求歷史教學要重視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基礎教育階段新課改對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及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具體的要求,并把歷史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重點。歷史教學要全面貫徹人文素養(yǎng)教育,發(fā)揮教育的全面功能,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設計教學。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措施和手段,通過歷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思考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深刻感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關注世界和人類的命運。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幫助學生健康而全面的發(fā)展。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弘揚愛國精神,通過歷史學習了解祖國的偉大,促使學生關愛人類的情感發(fā)展,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注重了歷史知識對學生的熏陶和洗滌,體現了人文內容在這次教學改革中的變化,更加關注了歷史內容對學生的熏陶作用。

二、正確理解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內涵

關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概念有這樣一種定義:一方面是掌握語言、文學、歷史、哲學、音樂、美術等學科的知識以及對這幾項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加之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從中感悟到的道德情感,比如愛國主義情感、審美情感、公民觀、民主觀、法制觀、競爭觀、合作意識、科技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等內容。歷史知識的學習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內容,教師應該正確看待歷史教材中的人文內容,并在教學中認真貫徹,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是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標志,人文素養(yǎng)是歷史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重點。

人文素養(yǎng)不同于科學知識,也不同于學習方法,這些非自然科學知識,所以不能用科學知識的學習方法來對待。

三、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應該是歷史教學的常態(tài)和趨勢,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樹立學生的人文精神。

1.正確評估學生的認知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一個知識大爆炸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都在發(fā)生著非常重大的變化,學生來自于每一個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也是社會的縮影,家長的觀念深刻影響著學生的觀念。所以教師要對所任課班級學生的道德認知、人文素養(yǎng)基礎有一個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設計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內容以及如何貫徹這種人文精神?!爸褐耍賾?zhàn)百勝。”教師的教學同樣是一種任務,教師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使教育教學有的放矢。對學生人文素質基礎的了解,可以通過測驗和日常教學的評價來進行,知道學生的基礎后,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制訂科學的方法。

2.在歷史的追溯中感受古代文明的發(fā)展

歷史是對過往的追溯,是對經過歷史長河陶冶后保存下來的精華內容,在此過程中,人類的文明和進步留下了深深的腳印。歷史教學要在這樣過程的追溯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認識。比如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長篇小說及歷史題材的電視劇,讓學生了解大秦帝國,了解國家高度的集權制度以及這種制度的優(yōu)劣。從中了解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貢獻,第一個皇帝創(chuàng)立的車同軌、書同文、法同度等功績,為后世的發(fā)展和統(tǒng)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萬里長城這一中國的標志性建筑,在世界歷史中也閃耀著光芒,所以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文明之久,為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輝煌而驕傲。在“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教學中,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追溯,讓學生了解國家間戰(zhàn)爭帶來的后果,了解國家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了解這一次運動的偉大功績,了封建帝制,使中國的歷史軌跡得到改變,結束了封建統(tǒng)治的漫長歷史。通過中國人民百年以來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英勇斗爭,先進人物不少的濟世圖存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在這樣的歷史事件追溯中,學生的人文情感得到了提高,人文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3.在經濟史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

古代經濟史是一部科學史,是一部發(fā)展史,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感受競爭意識、科學意識、合作意識。古代的中國是一個封建繁榮的經濟體,在外國列強的侵略下,資本主義經濟滲入到外國的經濟中,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的市場,淪為商品市場、原材料的提供者,也因此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時間發(fā)展到近代,中國的經濟動蕩不定,這樣的經濟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體會中國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之間艱難生存的困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發(fā)展意識。結合目前中國的改革開放,讓學生的世界大同、世界融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意識和意愿逐步增強,從而體會清朝時期閉關鎖國帶來的危害,滯后了經濟的發(fā)展。學生在經濟史學習中,商品意識、市場概念、發(fā)展意識、競爭意識等人文素養(yǎng)都得到了發(fā)展。

4.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人文理念

新課改實施以來,著重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要是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表言論的空間,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在對歷史事件的評述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發(fā)表具有個性化的觀點。創(chuàng)新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尤其是在當今這個創(chuàng)新的時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和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比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判斷,暢所欲言發(fā)表具有個性化的觀點和評論。比如在古代“輝煌燦爛的文學”內容學習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和知識積累的實際,依據自己對古代文學的理解,發(fā)表自己對古代文學及其作者的評價。比如李煜、王安石等,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教師不必強求學生的觀點一致,而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比如岳飛,我們今天認為他是抗金英雄,但在當時――一個非常推崇“內圣”的時代,他卻被一些人指責為急功近利。所以對于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評價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會出現不同的結論。這樣的活動開展,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學生樂說、會說、個性化說,是學生歷史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形成的重要途徑。

高中歷史的學習還面臨著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高考的檢測。所以歷史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加有利于學生應考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給予應有的重視。近年來高考歷史的改革也增加了對人文素養(yǎng)知識的考查,這也是促進歷史人文素養(yǎng)教學的強勁東風。對人文素養(yǎng)的理解和人文素養(yǎng)在具體教學中的體現,是整個教育改革的關鍵。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參考文獻:

第6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一、巧妙創(chuàng)設授課情境

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興趣可使大腦、各種感官處于活躍狀態(tài),最有效地接受信息。

1.創(chuàng)設自由、民主、和諧且有序的授課情境

語文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特點、課程需要等因素去營造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在筆者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在不影響課堂紀律的情況下坐著回答問題。筆者引進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一定規(guī)則下?lián)尨饐栴},給予一定的獎勵。學生答不出時還可以找“親友團”求助。當筆者在無法確定作業(yè)形式、課代表的人選等問題時,會聽取學生的意見及理由,由學生投票表決。

2.創(chuàng)設“意識流”授課情境

意識流是指輻射型的思維方式。通過“意識流”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思路開闊,使課堂內容豐富多彩;還能寓教于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力。

例如,在《濟南的冬天》一課,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提問“同學們還學過哪些名家的寫景作品?”,學生可能會想起朱自清的《春》,也可能會想起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可能會想起馬致遠的《天靜沙?秋思》……此時,學生的意識會被激活,趁此時機,教師帶領學生對學過的課文的特點進行適當總結,并與本文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在一堂課中就收獲了眾文所長。

3.創(chuàng)設“多元智能”授課情境

在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將筆記與課文注釋相結合,教師的板書以授課梗概為主,講課時間盡量只占用一半的課堂時間,挖掘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投入語文學習。筆者嘗試將多元智能課題的研究成果運用于語文教學,在講解相關背景及作者之后,鼓勵學生以繪畫智能來感受詩歌中的圖畫美;以音樂智能來感受詩歌的音樂美;以寫作智能來拓展詩歌的內涵。創(chuàng)設“多元智能”情境,就會使擁有不同特長及能力的學生找到自己理解教材的角度。

二、多方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

為了讓學生始終保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及熱情,還應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

1.利用“小時間”,組織延續(xù)型語文活動

“小時間”是指早讀時間、課前預備時間、上課前兩分鐘、中午“午檢”時間以及放學前的總結時間等。教師可利用此時間組織活動。如早讀時間由課代表組織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背誦、表演、小測試等)回顧最近學過或即將要學習的課文;課前預備時間以朗誦、背誦經典名篇(段)的形式迎接教師的到來;堅持利用上課的前兩分鐘每天背誦一句名言警句;還可以用“午檢”時間選一個話題進行演講或組織辯論……實踐證明,這些“小活動”若能延續(xù)下去,會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起到積極作用。

2.引入爭及評比機制,組織選拔型語文活動

在班中或年級舉辦書法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等選拔型活動,并選出一些書法、演講、辯論明星,展示他們的作品,發(fā)放證書、獎勵等。不僅能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還會塑造學生身邊的榜樣,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競賽也可以帶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榮譽感等,進行良性競爭及評比。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感興趣,自然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3.設置角色扮演平臺,組織體驗型語文活動

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機會,讓他們在體驗中學習語文、提高素養(yǎng)。最常見的角色扮演是分角色朗讀或演出課本劇,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這需要教師善于組織。例如,教師從演員選取時就開始組織相關活動,確定時間、地點去展示。中間環(huán)節(jié)可發(fā)現和培養(yǎng)出一系列善于導演、化妝、舞美等工作的學生。被賦予了新角色的學生們?yōu)榱送瓿珊霉ぷ?,會在教師的適時指導下仔細研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擬定劇本或評審方案、組織好發(fā)言稿等,聽、說、讀、寫等素養(yǎng)不斷提高。

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班級文學社、班級網絡;結合班級教育工作設置“班級法庭”“焦點訪談”欄目;結合語文學習活動設置圖書角等角色扮演平臺,文學社長、文學社記者、辦刊總編等角色相應產生,讓學生們在充分展示自我魅力的同時,提高語文能力。

三、合理利用教材外的資源

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幫助學生吸取教材精髓的同時,積極挖掘課外促進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資源。

一是利用校內各項資源,讓學生走出課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并推薦自己的學生參與學校文學社、廣播站、校園網等部門的工作,讓學生主動寫作投稿,積極應聘崗位,關注出刊、播放、更新的時間,感受身邊同學的語文素養(yǎng)。

如利用學校的文化長廊以及圖書館。學校文化長廊展示了中華傳統(tǒng)典故,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們關注這些典故,從中汲取營養(yǎng)。圖書館是語文教師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課下資源庫。教師可以鼓勵并組織學生定期去圖書館“充電”。利用好學校的相關資源,進一步拓寬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空間。

二是利用名著、報刊等資源,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語文。引導學生具備正確的閱讀取向是語文教師的重要工作之一。筆者在鼓勵學生從教材延伸開去拓寬閱讀面的同時,還為大綱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作品,設置了“讀書計劃”作業(yè),即按自己所選的名著作品以一個月為期限制定每天的閱讀量,記錄閱讀時間并附上閱讀體會。

第7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古詩文的積累;運用;提高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

學校的讀書節(ji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校園里,隨處可見同學們不是在品名著,就是在賞詩詞,課間還不時談論著三國水滸中的人物,看著他們高漲的讀書熱情,做老師的當然是最欣慰的。在他們積累語言的同時,也是思想的積累,認識的積累。背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同時,不也領悟到"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道理嗎?記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也可以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種先公后私、憂國憂民的情懷嗎?誦讀"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能不受到詩人那種熱愛母親的深情的感染熏陶嗎?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少年兒童珍貴的精神營養(yǎng)品。她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愫,傳唱千年不衰,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古人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得入情入理,學生現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積累,文化積淀淺薄。積累古詩詞可以讓孩子們繼承中華文化遺產,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積累古詩詞可以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體會情感,提高欣賞能力。

古詩詞的積累一是繼承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重要載體,傳承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功能, 二是加強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古典詩文里面有很多我們文化思想的精髓,內涵深刻,意存高遠,蘊含著大量的人文內涵,而目前我們的學生卻思想單純、生活單調,正缺少這種文化底蘊, 從詩文中汲取“營養(yǎng)”,陶冶情操,用古詩文的精華來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發(fā)濃郁的芬芳。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但在現實的教材中,古詩學習內容還是非常之少,每學期只有2-3首的內容安排,古詩教學時間也有限。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詞的積累以及如何積累顯得異常重要。

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積累、運用古詩文的能力,我們不僅需要緊抓語文課堂教學,還要以多種形式進行積累,更要以各種生動有趣的形式運用古詩文。我校以校讀書節(jié)活動為契機,從以下方面強化古詩詞積累:

一、以多種形式進行積累

(1)“古詩考級”是讀書節(jié)的傳統(tǒng)活動,一到十二級的級別設置考慮到普及與提高的關系。一到八級是普及型,九到十二級是提高型,不僅讓學生直面經典,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而且從量上得到了積累。

(2)一周誦、背一首詩 ,充分利用課前兩分鐘的時間,把“課前一首歌”和“課前一首詩”相結合。

(3)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校利用一切機會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古詩,樓梯間、走廊內、校園墻壁上,到處是經典的古詩詞,讓學生自見情趣,見花賞花,見月賞月。

二、以各種生動有趣的形式表現、運用古詩文

(1)“現場畫詩”學生將詩境巧妙地化為畫意,形象地將詩意、寓意或主題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相映成趣,使古詩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2)用“一詩一畫”的形式編輯自己的“古詩集”。每年的讀書節(jié)都有展示活動,把學生的積累展示出來供大家學習。

(3)以古詩詞積累為主題的手抄報展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積累古詩詞的積極性,圖文并茂的手抄報,內容豐富,每一張手抄報都反映了同學們對古詩詞的熱愛,積累了文化底蘊。

(4)勤于動筆,摘抄是積累的重要手段;背誦是學生積累的良好辦法。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筆下生花。古詩文積累也是如此,積累的多了,熟了才能生巧。例如,談到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出現在了同學們的文章里;寫到春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然躍上紙面。

第8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我們語文教學研究的有效途徑。具體做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用語文自身特點,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界說語文教育的特點,一是人文性,二是實踐性,三是民族性。語文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這門課程應該從實踐中學習,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1.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時不時地、恰到好處地給同學們講一些小故事,告訴他們一些小知識,時間一長,同學們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當有同學問我這些故事哪兒來的時候,我向學生推薦了書。很多學生訂閱了《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新世界》《兒童文學》等。同學們有了書,如何讓學生真正來讀呢?于是我向學生借閱,我把從學生書中看到的好文章或故事有意識地和學生交流,不知不覺中,當我講到一些好文章或故事時,同學們也會躍躍欲試,于是我把開好了頭的故事或是文章讓給他們自己講,讀書、交流、再讀書、再交流,已成為了我和學生共同的習慣。在閱讀中,我和學生相互鼓勵多讀書,就能博采眾長。

2.重視閱讀積累。

在閱讀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閱讀的積累。一是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辦剪報不失為一種積累的好辦法。我讓學生把讀到的好文章剪下來或復印后再剪,分類粘貼到自己的剪報上,并定期交流自己的剪報。在交流和討論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閱讀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圖書室、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了學生的閱讀面,增加了學生閱讀量的積累。

3.關注閱讀運用。

語文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我開展了“好書伴我行”的語文實踐活動。一是開展講故事活動。學生在不斷地“讀(或編)故事、講故事、再讀故事、再講故事”的活動中,豐富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二是把開展的講故事活動寫下來。這樣既讓學生大量地讀,又讓學生激情地說,也讓學生耐心地聽,還讓學生快樂地寫。使之語文閱讀實踐活動達到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聽說讀寫地訓練。

二、溝通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性質界定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奔热徽Z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我們就要讓這一工具發(fā)揮它的效用,用它來溝通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

1.把生動有趣的事例作為寫作材料。

學生在學校的一切活動,我們都可以用語言來描述。學生興趣不一樣,上每門學科每一節(jié)課的感受也不一樣。我告訴同學們,抓住每一個美好的瞬間、痛苦的一刻、悔恨的一時都是寫作的好材料?!犊鞓返捏w育課》同學們抓住了老師讓他們跳大神被大神絆倒又爬起來跳的情景,《記一場地震避險演練》抓住了老師的講解以及老師帶領同學們躲避地震和逃離地震中心的真實體驗,《難忘的運動會》抓住了同學們奮力拼搏而又不失友愛的動人場面……一個個來源于其他學科或學?;顒诱鎸嵍殖錆M生活氣息的作文素材,豐富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源。

2.把流暢的語言用到其他學科的實踐操作中去。

既然語文是交際工具,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就要充分利用語文這個交際工具為其他學科服務。如在科學課電子制作小組活動中,我看了同學們熟練的操作后,我告訴同學們,我不懂他們的實驗,但我想通過他們的一邊操作一邊解說弄明白他們的實驗。開始對部分同學來說講解有一定的難度,總有些說不清的感覺,經過多次訓練,既能熟練操作也能準確講解。

三、融入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1.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在觀察體驗中學會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學會學習。

教材只是學習的例子,在這個例子的引導下,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去觀察,在觀察中感受、體驗,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如《我們的民族小學》這一課的課后安排了《我們的課余生活》的綜合性學習。我們的課余生活涉及到學生的家庭,也涉及到我們的校園生活。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作文還沒起步,于是我設計了踩影子、炸魚、老鷹捉小雞等學生的課間活動,引導學生在玩中說,在說中寫。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間生活,也很好地進行了作文起步。然后我把學生的視野引向家庭,讓學生在家里和爸爸媽媽或是爺爺奶奶一起做家務、一起游戲等,再讓學生回到學校一起交流在家庭發(fā)生的一切,在說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形成文章?!段液蜖敔斚孪笃濉贰秼寢尳涛蚁匆路贰段覍W會了煎雞蛋》《我給弟弟當老師》等富有兒童生活氣息的文章躍然紙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不僅豐富了學生生活,還讓學生步入了習作的宮殿。

2.豐富學生情感,在觀察了解中學會欣賞,在感嘆欣賞中學會贊美。

第9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范文

首先,構建語文知識

一門學科的知識狀況制約著這門課程的教學。語文知識對語文課程的建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語文課程的知識內容,主要包括社會語言、言語規(guī)律,他人的言語經驗和個體的言語規(guī)則。語文知識的教學首先要構建一體化的知識體系達到知識的整合,另外要明確每個階段的層次目標,還要有機的結合范文適時講授。

其次,培養(yǎng)語文習慣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其中包括良好的寫字習慣,即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的習慣,說普通話的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默讀的習慣,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激發(fā)興趣、方法指導、強化訓練來完成。

再次,指導學習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尤為重要。學習方法的指導應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我們把語文學習的常規(guī)過程規(guī)定為:“引導——探究——運用”三個階段,各個階段語文學習方法指導要有不同的內容。語文教師可通過自己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借鑒名人的學習方法等途徑,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在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最后,提高語文能力

《課程標準》對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明確具體的要求。發(fā)展語文能力包括發(fā)展語文的一般能力、應用能力、審美和研究能力。語文一般能力主要有運用檢索工具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語文應用能力有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審美能力和研究能力主要是著眼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和未來社會的要求。語文能力要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語文的反復實際活動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