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對生物學科的看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生物學科的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生物學科的看法

第1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首先,在生物教學中,有許多知識和生理過程是很抽象的,學生難理解、難掌握,學習枯燥乏味,那么這時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變抽象為直觀,來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其次,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學資源一般來源于課本,隨著電腦的普及運用,教師可通過網絡篩選教學資料,通過媒體展現給學生,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等。正因為如此,在目前的生物教學中,有許多教師熱衷于上課就使用多媒體課件,逢課便做課件,甚至在一些教師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只有應用多媒體、有課件的課才算有水平的生物課。從而導致了在生物教學中過多過濫地應用課件,使本來應該形式多樣的生物課堂蛻變成由許多圖片、錄像、幻燈片等堆砌起來的欣賞課,使生物教學走進了多媒體運用的誤區(qū)。

1將實物教學課變成媒體欣賞課

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出于對課堂的簡單管理等諸多因素,通常通過給學生放光盤、幻燈片、投影等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長、生態(tài)等方面知識。雖然多媒體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介紹多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長、生態(tài)等各方面知識,也可以重復觀察,但卻不能夠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多媒體資料是經過加工制作出來的,時間的長短、實物大小都會使學生對知識出現理解上的誤導。

2將實驗操作課變成錄像觀看課

在一些實驗條件相對薄弱的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學,由于實驗經費緊缺,或者教師為了避免實驗準備和組織上的煩瑣,或因為實驗課時有限,教師僅通過讓學生觀看實驗示范錄像來完成實驗課的教學任務,認為不影響學生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理解。但事實上,這樣做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認知,而且會嚴重影響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一些需要學生動手的實驗內容,如果只是讓學生看課件的演示來認識顏色反應,學生會有印象,實驗現象也不會錯,但實驗操作將一塌糊涂。如果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生會對操作中試劑滴加的量以及操作中的“振蕩”會有深刻理解。另外,在實際操作中,往往由于操作的不準確、條件控制的不正確或者實驗材料選取的不合適,同學之間會出現許多不一致的實驗現象和結果,通過對這些不一致的實驗現象和結果的討論和分析,更能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條件等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將資料閱讀課變成提綱展示課

有些教師,為了擴大課堂容量,在教學中“迷戀”于課件的制作和使用,將課本上的內容通過濃縮,加工成條目式的提綱制成幻燈片等,學生上課甚至可以不帶課本,使一堂本應該由學生通過對教材的閱讀、理解、思考、練習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課堂,變成了對課件的欣賞課。這樣做從表面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堂變得圖文并茂,實際上則嚴重削弱了學生對教材的閱讀和理解,嚴重限制了學生通過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們的生物教材是由一些教育專家精心編排的,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和分析,既可以積累生物學知識,還可以從嚴謹的科學定義和描述中培養(yǎng)基本科學素養(yǎng)。

第2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生物學科是一門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很多學生在學習生物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枯燥無味的情況,因此,作為生物學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上讓學生對學習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更容易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更容易讓學生了解、掌握和認識生物學科的知識,從而為國家的生物學科事業(yè)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為此,對怎樣激發(fā)初中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我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激發(fā)

初中生

生物

興趣

興趣是指興致,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科是否有興趣,在學習生物學科的過程和結果上將會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生物學教師,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結果。

一、幫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是通往學習成功的重要途徑。學生學習生物學科成績好,自然會有濃厚的興趣來學習。人們往往對自己做的比較成功和得心應手的事情感興趣,用在學習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學生們往往會對自己學的比較好、成績比較靠前的科目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學起來有成就感,所以也就更愿意去學習,相反,越是學的不好的科目,學生們越是沒有興趣去學,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huán),成績越來越差,也就越來越沒有興趣。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科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以發(fā)現這樣一種現象,學習生物學科成績很好的學生在課下用在生物學科上的時間并不多,恰恰相反,他們在課下用在生物學科上的時間相對其他學科最少,甚至在課下根本不學生物,只是用上課和自習的時間就把知識全部掌握了,這就說明這樣的學生掌握了屬于自己的正確的學習方法,用最短的時間達到了最好的效果。因此,作為生物教師,可以讓這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下他們的學習方法。教師也可以自己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學生學習生物的方法。

二、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是應用教育心理學、教育激勵學和教育管理學理論,激發(fā)和喚醒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按照唯物辨證法的觀點,事物發(fā)展的外因只是條件,內因才是根基,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德育過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種價值性的環(huán)境和影響,但這一環(huán)境或影響起作用的先決條件仍是德育對象接受這一影響的內因。德育過程實際上也是德育對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斷建構的過程。德育應該是環(huán)境與生長的統(tǒng)一,價值引導與個體價值建構的過程?!?/p>

在人的內心深處,每個人都有一種要成功的信念,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堂上有意的適當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教師可以在介紹生物學的知識和概念時,穿插講解一些生物科學家的事跡,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或者學生們都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者的事跡,讓學生在收獲生物知識的同時,還能收獲一種激情、一種奮進、一種熱愛生命的態(tài)度。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鉆研精神,改變初中生物課的枯燥乏味,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從而樹立為國家為科學獻身的遠大志向。

三、利用多媒體上課

在生物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上課,可以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資源,可以給學生帶來直觀、生動的圖片、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大量的素材,而在教課過程中,多媒體通過音響、色彩、動態(tài)畫等刺激學生的多種器官,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wěn)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在學習第一章《認識生物》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生物圖片,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配上文字說明和音響,來制成多媒體課件,用以介紹“生物的特征”。還可以搜集動物捕食,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等視頻素材加入課件中。同學們看到如此美麗的生物世界,自然會對生物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講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動的生理作用時,可以應用教學錄像片演示這一生理過程。既能真實、藝術地再現消化道蠕動的動態(tài)過程,使其具體形象,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象變得新穎有趣。在演示錄像過程中,學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識過程中,又得到教師適時適度的強化,使這一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電教媒體生動、直觀,接近于現實;合理使用,則使知識進入學生頭腦中的途徑增多了,記憶加深了;若再與講解結合,其形象化、趣味化與化難為易的效果,是單純的講述所無法達到的。

在人體結構的教學中,一些結構,像人體細胞、組織內部器官利用電教媒體如電影、錄像,通過逐格攝影拍攝下來再播放,僅用30秒鐘就可以看到3個小時胃對蛋白質的消化過程,其節(jié)省時間、提高傳遞知識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

四、多上實驗課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谏飳W教學中,實驗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重要課程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不但能夠通過實踐檢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獨立思考能力,激發(fā)學生以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學習生物學。從而產生熱愛生物學的動力。

通過做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結果形象生動的掌握了原來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拓展了視野,增長了對生物學的基本認識和感知。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學實驗可以像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愛好。

運用實驗組織教學是提供學生認識材料和學習情境的有效途徑。例如:初中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分組實驗、觀察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和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實驗,并對各個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礎上對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實質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對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也就更加自如。這種學習過程完全符合學生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理解到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美珍等.生物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第3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考試(中考、高考)能提高社會、學生對生物學科的重視,但實質上那只是對其“分數"的重視。有了考試,未必一定能讓社會、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科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教師也未必能真正實現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事實上,生物學科的高考說取消即取消,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即使在屬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學科也并沒有凸現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學科教育價值。

因此,要真正讓生物學科在中學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讓社會、學生真正重視中學生物學教學,我們必須切實重視中學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這樣無論考與不考、怎么考,中學生物教學一定會有穩(wěn)步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一、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

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程牽涉到各種價值取向。目前社會上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已經開始對學校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教育者若要在價值日漸多元的社會形勢下擔負起課程價值整合和實現的使命,必須成為理性的行動者。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可從學科教育價值關系中的主體(社會需要、個體需要)和客體(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屬性)來分析。

就生物學科來說,社會需要體現在中學生物學科設置和生物學科教學總體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學科教學大綱中,生物學科教育的社會需要尚未充分體現,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標、技能目標、德育目標等太過原則、籠統(tǒng),而知識目標過分強調系統(tǒng)、嚴密。從中學生物教學具體情況而言,生物學科的教育目標應放在人與自然的開放系統(tǒng)中,從生物科學自身發(fā)展、生物科學對社會發(fā)展的巨大貢獻,以及社會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等角度,提出體現當代社會需要的生物學科教育的知識、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標。而生物學科教育的個體需要來自于個體生存與發(fā)展的內在需求。這種內在需求對生物學科教材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zhàn)。只有當中學生物學科的教育誘發(fā)了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fā)了探究的興趣和欲望,習得了分析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這種內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發(fā)出無盡的學習力量。

生物學科教育本身亦具備其特有的價值屬性。除了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培養(yǎng)外,它在唯物觀點、辯證統(tǒng)一觀點培養(yǎng),用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的觀點觀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等方面,有獨到的價值屬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學與人及自然界的緊密聯系,生物學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學教育,尤其是科學價值觀培養(yǎng)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屬性。

二、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

作為中學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不能左右生物學科在中學課程體系中的設置及教學總體要求,但我們可以通過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整合,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教育培養(yǎng)的基礎上,通過生物學科教育的改革實踐,在充分實現生物學科教育價值上有所作為。

(一)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

讓生物課的課堂成為“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是生物學科實現其教育價值的基礎。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滯后的,其知識相對也是基礎的。教材不經教師精心處理,教法、教學模式不經教師精心設計,不把教與學的知識、內容融入自然、融入社會,不把運動的、變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現象,盡可能多地直接或間接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觸摸",生物課將不是真正意義的生物課,其本身亦將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精心設計好教學媒體的應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呈現實物、標本、模型,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尤其是電視、錄像、影碟、多媒體電腦等。現代教育媒體輔助生物教學,除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顯的是它可以讓學生獲得書面教材無法出現的聲像信息。它可恰當地呈現大到生態(tài)系統(tǒng),小到生物分子結構的圖像,也可以把復雜的或微觀的生理活動、生命現象簡潔地、直觀地表現出來。總之,教育媒體,特別是現代教育媒體可以讓課堂更活起來,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讓書面教材無法承載的或是變化、發(fā)展了的有關生物科學知識,以及與生命科學有關的自然、社會知識、材料經過精心篩選后再進入課堂。如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史、哈維和血液循環(huán)理論、克里克和沃森與DNA雙螺旋結構、達爾文和進化論、卡爾文和光合作用、關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組技術、保護臭氧層、無磷洗衣粉推廣、控制“白色污染"、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種生物興趣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讓學生到大自然、到大社會中去觀察、調查、實驗,從愛護一草一木,飼養(yǎng)小動物到參與生物科技活動,使其體驗到生物科學知識、技能之于人、自然、社會的價值。

(二)培養(yǎng)生物學科基本觀點

生物科學中,有許多樸實而又博大的基本觀點。這些基本觀點不僅對學好生物學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能對學習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導價值。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每項生物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明確、認同、確立這些基本觀點。

1.唯物的觀點。一切生命和生命現象都有其物質基礎:生命起源的物質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進化過程演變而成的。生命的物質性——C、H、O、N、S、P等元素組成了核酸、蛋白質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構成了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命現象的物質性——生物的新陳代謝、生長、應激性、生殖發(fā)育、遺傳變異等一切生命現象、生理過程均可給以物質基礎上的解釋。

2.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自然界、生命、生命現象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辯證統(tǒng)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生物有明顯區(qū)別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組成,且與非生物界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細胞和生物體自身結構的統(tǒng)一性——這些自身結構各有其結構和功能的特點,但同時又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統(tǒng)一性——這是生命科學最基本的觀點之一。如葉綠體、線粒體的結構分別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統(tǒng)一,脊椎動物前肢的結構與其各自特有的功能相統(tǒng)一,魚的形態(tài)結構適于水中生活,家鴿的形態(tài)結構適翔生活,等等。生命活動的辯證統(tǒng)一——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遺傳與變異,生長與衰老等,正是在這一系列的矛盾、對立中,生命及生命活動才有了其完美的、和諧的統(tǒng)一。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進行著生存斗爭,而生存著的生物均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環(huán)境,正是這種既斗爭又統(tǒng)一的各種復雜關系,構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建立了動態(tài)平衡。

3.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的觀點。組成生物的物質、生物體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fā)展的。生物的組成物質是動態(tài)變化的——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使生物體每時每刻進行著新舊更換。細胞和生物個體是動態(tài)、變化的——他們都有一個發(fā)生、成長、衰老、死亡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細胞和生物個體的結構與生理、生物和環(huán)境的關系等也是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的。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創(chuàng)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組已有知識、經驗,從而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成果的思維。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獨特性與求異性、流暢性與變通性、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tǒng)一,邏輯性與非邏輯性的統(tǒng)一。結合這些特征及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建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1.充分重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想,努力實現課堂教學民主。課堂教學民主是師生共創(chuàng)的,符合“主導主體"思想,存在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間的平等、互助、參與、進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創(chuàng)設出一種民主、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膽地思考、質疑和創(chuàng)新。根據課堂教學民主化思想,生物學科教學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其兩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間接式教學,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教師的直接指導可以在前,起開路帶頭作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起輔助學習作用,也可以在后,發(fā)揮點撥、解惑答疑作用;教師也可以應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結論式、不作詳細指導的間接指導;教師可以講,可以不講,可以多講,也可以少講。這樣,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主動思考、質疑:這個生物學概念是否準確、完整,有無例外?這個生物學實驗的設計是否科學、有什么干擾因素?該觀察結果、生命活動或生理現象如何從本質上作出規(guī)律性的解釋?等等。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法。從心理學角度,可以抽引出許多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義的有:發(fā)散思維法、集中思維法、逆向思維法、側向思維法、治弱思維法、統(tǒng)攝思維法、組合思維法、辯證思維法等。生物教學中,這些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途徑很多,其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探究、分析、歸納、綜合、推斷等過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我們可以在新課導入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側向思維等,可以在解決教材的重、難點問題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集中思維、逆向思維、辯證思維等,可以在新舊知識的聯系教學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治弱思維、集中思維、側向思維等,可以在學習生命現象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概念內涵進一步豐富及外延進一步拓寬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攝思維、集中思維、辯證思維等。

3.加強觀察、實驗和實踐活動。生物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離不開觀察、實驗和實踐活動。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須十分重視課內外的觀察、實驗教學和實踐活動,結合教材內容和教材有關觀察、實驗和實踐活動,師生共同設計、開展驗證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平行實驗、反向實驗及有關生物科技活動,讓學生學習如何去有意、有效、有發(fā)現地觀察,如何規(guī)范、科學、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實驗和實踐活動,學會完整科學地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并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四)培養(yǎng)科學的價值觀

科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學科教育在學??茖W教育中,尤其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培養(yǎng)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傳統(tǒng)的唯科學主義的科學教育認為,科學技術能解決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困難和問題,它強調征服自然,強調把他人自然化、物化、對象化。這些偏面的觀念和行為,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出人對自然的一味“征服、改造、利用",造成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破壞;在人與人的關系上,表現出彼此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自私自利,使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并由此導致了某些社會問題。因此,完整的科學教育,在強調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學習、理解和掌握的同時,更應重視科學精神(客觀精神、理性精神、實證精神等)和科學價值觀的培養(yǎng)。

科學價值觀,是人們對于科學價值的基本看法,即解決科學有什么用、怎么用的問題。生物學科教育中,可采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1.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對人類逐步正確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改善人類生活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熱愛生物科學,乃至獻身生物科學事業(yè)的決心和精神動力。

2.在達成認知、技能目標的同時,重視情感目標的達成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使學生更富于愛心,關心他人,熱愛生命,關愛自然,樂于為社會服務。

第4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生物 教學質量 教學模式 創(chuàng)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延續(xù),又是為中國未來選拔、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前身教育,學生對各門學科的掌握情況,直接關系到升學及以后的學習情況。而高中生物學以其自身的特點,在高中眾多學科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涉及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如何在課堂上教好生物學、讓學生們學好生物學是多么的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處在認知年齡的學生,學校的教育應該避免讓他們被動地接受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探究課堂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轉變教學模式,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把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實踐。這樣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打造全新的生物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新教學模式的推廣仍然有許多困難。許多學校的生物學教學觀念一直沒有變化,課堂教學過于理論化,基礎性的教學開展不起來,在新的課程實踐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難以快速推廣新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許多教師和學生溝通只有一種形式,這樣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生也不能很快適應教師的教學思想。其次,固化思維的教學形式。雖然許多教師改變了過去的教學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學表面上,課堂中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根深蒂固,課堂的安排上也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第三,課堂缺乏有效的組織。教師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沒有在課后進行有效的訓練,也沒有課外實驗興趣小組,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有一定的難度。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呢?

一、轉變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實踐是提高學生對生物學這門課產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學校忽略了生物學科的地位,從領導到教師不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這種情況使學生對生物的厭學心理更加明顯。因此,需要正視生物在學校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實現“讓學生主動學習生物”的同時,學校主管部門也要轉變自己的理念,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也發(fā)生了轉變,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平等的地位。

二、提升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質。首先,作為一名教師應當了解自己的學生,要學會用學生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思考問題,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學生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尊重,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時期正是學生走向成熟的階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單純的傳授科學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而教師良好的品格會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為喜歡哪個老師才進而喜歡上哪門課,學生常常會被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將對老師的尊敬和喜愛轉化為對該學科的喜愛。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提問?,F在的高中學生大都習慣于接受式學習,而老師則習慣于“照本宣科”,很多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提不起興趣,因此也就對這門學科比較淡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了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

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完善教學方式。生物學是一門實際性、實踐性、社會性很強的自然學科,所包括的內容十分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多媒體技術擁有多樣信息,它所展現的圖、文、聲、像并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可以說是個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作為生物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依據本學科的特點拓寬教學思緒、完善教學方式,從而使生物課堂生動有趣。在高二、高三階段,要以拓展學生視野為主要教學目標,適當擴展一些課外知識。

第5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科學探究 課堂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發(fā),明確提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核心素養(yǎng)體系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昂诵乃仞B(yǎng)”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具體到生物學科,在教育部專家討論稿中擬定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4個關鍵表現,或者理解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和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4個內容。

1 以“免疫系統(tǒng)”為例對美國高中生物主流教材的簡介

美國高中主流教材――科學發(fā)現者系列中《生物?生命的動力》(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此書由2004年美國麥格勞?希爾教育集團出版,并于200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譯為《生物?生命的動力》(簡稱“美國教材”)。“免疫系統(tǒng)”是美國教材第39章的內容,包括內容提要、學習本章的意義、第1節(jié)疾?。ū竟?jié)預覽、折疊式學習卡、什么是傳染病、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傳染病的傳播、引起疾病癥狀的原因、傳染病的類型、傳染病的治療、本節(jié)復習題)、第2節(jié)免疫調節(jié)(本節(jié)預覽、類比推理、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迷你實驗、抗體免疫、細胞免疫、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艾滋病與免疫系統(tǒng)、本節(jié)復習題)、網絡生物實驗、生物與社會、第39章復習。

2 以“免疫系統(tǒng)”為例,對美國生物教材培養(yǎng)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分析

2.1 美國生物教材中的“生命觀念”

所謂生命觀念,一般是指人們對生命的總的認識或看法,不僅包括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還包括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判定。學生的生命觀念知識主要來源于社會媒體,其次是自我學習和學校教育。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學生獲得生命觀念的主要學校教育方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取向,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積極討論生命,進而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找尋生活的真諦。通過教材引導學生珍惜生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是生命觀念教育的主要方式。

美國教材中第39章“免疫系統(tǒng)”的內容,相對于我國現行教材(如浙教版“免疫系統(tǒng)”)增加了“疾病”一節(jié)。本節(jié)內容注重闡釋傳染病發(fā)生的原因、傳播、癥狀、類型和治療,關注人類的健康。用鮮活的圖片――亮麗的橙汁(圖39.3)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癱瘓的脊髓灰質炎病人被置于人工呼吸器中(圖39.5)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第2節(jié)“免疫調節(jié)”中安排了免疫系統(tǒng)、免疫器官等內容、推薦的兒童期預防疫苗(表39.2)和接種疫苗油畫(圖39.14)等,關注人對自身的了解和對生命的尊重。這些內容的選擇和精心安排都體現了學習本章的意義,有助于學生了解身體是怎樣對疾病進行防御和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美國生物教材非常重視對人類自身知識的學習和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激發(fā)了學生對與自身有關知識的濃厚興趣。

2.2 美國生物教材中的“理性思維”

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將理性看做基于邏輯的和推理的加工過程,即理性是邏輯指引下的思考。理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級的認知加工方式,甚至比智力或其他認知能力更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結果,包括學業(yè)成就、決策的滿意度、心理健康,甚至違規(guī)或道德行為等。通過生物科學的學習,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fā)展是生物學科的基本任務。在教材中設置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在爭論中發(fā)展自己的“理性思維”;以邏輯為指引進行實驗設計和分析,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理性思維”;在課后習題中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練習中在培養(yǎng)自己的“理性思維”。

在美國教材“免疫體統(tǒng)”一章中,設置了“生物與社會”,討論:消滅還是保存天花病毒?在訪問網頁的輔助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技能實驗中,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確定皰疹病毒進入細胞的方式;解釋、描述和分析實驗現象。在圖39.4中提出一系列問題:“對于破傷風桿菌來說,戰(zhàn)場有何適宜的條件?”在復習題有:“交叉感染有哪些可能途徑?”“在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免疫系統(tǒng)為何能產生記憶細胞?”“歸納微生物如細菌在維持和打破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方面的作用?!薄皩τ谝粋€感染患者,為什么注射同種疾病治愈者的血清會大有裨益?”“調查報告:研究在過去戰(zhàn)爭中所使用的生物武器?!边@些討論和問題都有利于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形成自己的觀點。

2.3 美國教材中的“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指的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在高中教材中,教師應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美國教材中,以“免疫系統(tǒng)”這章為例。它主要是通過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驗類型包括迷你實驗、技能實驗、網絡生物實驗;實驗內容包括檢測疾病的傳播、區(qū)分血細胞、皰疹病毒的傳播過程、疫苗的作用、新興疾病和再興疾?。豢茖W探究能力包括提出問題的能力、假設的能力、設計實驗的能力、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的能力、分析證據形成結論的能力、評價與反思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正文中也有相關的“科學探究”內容,如“用于鑒定傳染病病原體的柯赫法則的操作步驟”,了解科學發(fā)現和科學實驗的方法。再如,在習題中每一章后的“理性思維”都有很多訓練項目,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探究的思想觀念和思維能力。因此美國教材把“科學探究”作為基本理念和學習科學的方法和中心環(huán)節(jié)。

2.4 美國生物教材中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具體是指個人或組織對他人和社會應該承擔的任務、職責和使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個人或組織應盡的責任。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前提條件,教師應當在生物學科中,通過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實際,關心社會問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環(huán)境的責任,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

在美國教材中,“免疫系統(tǒng)”這章中有關傳染病的防治、抗生素及耐藥性的產生、艾滋病的知識、天花病毒和生物武器等方面的介紹、調查與討論,從而使學生形成關心社會、關心環(huán)境、關心人類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美國教材帶給人們的啟示

3.1 對教材編寫的啟示

正如本書的書名《科學發(fā)現者》,這是一本以學生心理邏輯為主、學科知識體系為輔的教材,相對中國的現行教材更加生活化。它注重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重視對實驗的設置、實驗類型多樣,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探究能力。它重視與其他學科的綜合以及與生活的聯系,離學生的生活與興趣甚近。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材編寫中,這些優(yōu)點特別值得編寫者吸收借鑒。

3.2 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yǎng)時代”是時代的必然,但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這是個巨大挑戰(zhàn)。因為要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僅在于教材,更在于每一位教師,在于每一節(jié)課堂。這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變課堂教學為課堂教育,變知識傳授為教書育人,強調課程整體育人功能和價值;強化實驗教學,重視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方法的訓練。讓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在生物課堂教育中生根發(fā)芽,結“核心素養(yǎng)”之果。

參考文獻:

[1] 蔣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的思考[J].中學生物學,2015,31(10).

[2] 潘志紅.在人生觀教中增加生命觀教育勢在必行[J].黃河科技大學報,2009(03).

[3] 廖福香.中國90后大學生的生命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4] 馮雪,彭凱平.技能和風格:理性思維的兩種測量途徑[J].心理科學進展,2015(9).

第6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教學方法;學習能力;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2-0160-02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具有實踐意義的自然學科。初中生物教學內容突出了教學實驗的特點,尤其注重受教育主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生物知識的能力及方法是生物教學的關鍵。提高學生生物學習綜合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實踐精神也有重要意義。

一、圍繞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特點,開展興趣教學

初中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快速發(fā)展與逐步成熟的階段,對知識內容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小學階段過渡,面對日益繁重的學習壓力與枯燥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熱情極易退減,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這對生物學科的教學是不利的。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是提高生物學科地位的重要方法之一。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生物的目的、意義、內容和方法,還要堅定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熱情與態(tài)度,使學生學用結合,發(fā)現生物學理論能與實際生活巧妙地聯系到一起,并且能合理而科學的解釋生活中的難題。在教學過程中,有規(guī)律的課堂教學遠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吸取,開展實驗課教學,突出課外科技活動結合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興趣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能通過實踐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掌握實驗技能,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洞察力、發(fā)散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二、提高中學生物學習能力的思考

1.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中學生物教學的思維是上課的核心內容,訓練邏輯思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做到對知識的遷移、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學生學習能力的思考為基礎,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則主要包括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綜合思維等的開發(fā)。學生是思維開發(fā)的受體,教師則是決定思維如何開發(fā)、怎樣開發(fā)以及開發(fā)得怎樣的主體因素。因此,課堂設問情境對于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啟發(fā)具有引導性作用。設問需要技巧,反問逆向思維更能體現思維的特點,也是中學生物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打破常規(guī),嘗試不同方向研究與思考,運用多種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問題,突出學生學習能力的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在授課之前,教師要善于揣測學生疑問的心理,提出合乎學生興趣的問題,課中通過逐步引導把學生帶入預設情境,慢慢延伸。在生物基礎義務教育實施的同時,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必須時刻進行反思、配合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學習思考能力,不斷提高生物學的教學效果。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能力。學生學習活動作為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其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學生活動具有學生積極性高、參與面廣等特征,然而,如果教學活動僅僅停留在娛樂性層面,難免又會陷于粗糙、膚淺、浮躁。將中學生物學科內容融入實踐活動,與實踐結合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既可以取得教學的良好效果,同時又可以解決課內教學內容枯燥的尷尬境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新突破。因此課外建立生物合作小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個體積極參與合作、各小組交流討論、發(fā)現知識、鞏固知識、總結知識規(guī)律是實現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

3.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在教育過程中,所謂教學相長即主體與客體、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制約,密切聯系的。教學工作中,課堂學習的氛圍與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成為了教育教學工作持久的關鍵,學習氣氛的濃厚也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教育的質量。有良好而和諧的師生互動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有了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以達到教學目的。作為一名較有經驗的中學生物教師,筆者認為剛開始從事教授生物教育教學的階段,就應做好學期前準備工作,對所有教學對象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的了解,包括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的態(tài)度與看法、學習積極度、學習熱情與學習方法等,教師應及時總結教學規(guī)律,探索課堂互動方法,調整教學計劃,提高教育質量。

4.提高學生認知水平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強調學生把握和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根據個體在加工信息時所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個體知識認知學習能力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中學生物知識的內容也是十分緊密的,例如生物鏈的學習,動物由低等向高等分階段性地進行演化的過程等,知識結構是分層次而逐步有規(guī)律進行延伸的。學生認知學習能力與學生思維習慣有關,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特點,提醒他們了解自己的思考習慣,同時把抽象與具體的知識內容進行靈活轉化與內化,提高認知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中學生物學科中的實驗教育是生物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高低關系到學生對對知識的吸收、消化及探索程度。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尤其實驗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為教學宗旨,從而培養(yǎng)和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細胞如何以及怎樣進行質壁分離章節(jié),對研究性學習方式在生物教學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探索是很有意義的。因此,學生在實施研究性學習方法的過沖中,教師要積極進行引導,敦促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弘揚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中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生物學科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通過淺談如何激活學生發(fā)散思維、學生主動參與性學習、課堂互動性、認知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方法可知,從整體來說,要實現中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提高,就要體現教師的睿智與獨特的教學風格與引導方法、更要強調課本知識內容與實驗操作的結合,充分重視實踐的作用。研究性學習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具實效性,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一切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實施方法和過程都是以教師為授體的,這就要求中學生物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業(yè)務水平,增強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實現對學生有效的引導。

參考文獻:

[1]孟永紅.淺議中學生物教學中的特色教育[J].學周刊,2013,(30).

[2]柴秀霞.淺談中學生物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學術研究2013,(31).

第7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物人文精神培養(yǎng)

從初中生物課程設計要求中可以看出,對于學生的生物學習,必須從三個方面加以綜合考慮,并且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學生作為“人”的培養(yǎng)。生物教育不僅僅是科學教育,更是關懷人類,關心社會的人文教育?;诖耍斍皩Τ踔猩锝虒W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進行研究亟為必要。

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1)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生命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生命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一個人的生命價值觀折射出一個人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更表明了一個人的處世哲學。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能夠使人們樹立正確的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從而能使人正確理解什么是生命,怎樣對待生命,從而更加珍惜生命——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別人或是其他生物的生命。在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生物繁殖的內容,從這些部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從而更加珍惜生命。例如,在“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章中,通過研究被子植物的生長狀況,從開花、傳粉、雙受精再到果實、產生種子再循環(huán)的過程中,領悟植物生長和繁殖的艱難,從而反觀人類自身的發(fā)展史,告誡同學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多么的幸運,要更加珍惜生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2)課堂教學中滲透環(huán)境與環(huán)保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念

現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但是,人們過分的追去物質享受而帶來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其中,環(huán)境問題已經是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而有關環(huán)境的知識在初中教學中主要集中在生物這門課程中,因而,在生物課程中滲透環(huán)境與環(huán)保教育是非常關鍵的。

要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首先要明白確立什么樣的環(huán)保意識。環(huán)境保護,不是要停止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而是要在經濟進步的同時,所付出的環(huán)境代價不僅這一代人能夠承受,并且能使后代人能過上不受這代人影響的生活。因此,在進行環(huán)保教育的時候,一定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讓同學們接受正確的環(huán)保觀念,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要靠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念來支撐。

二、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初中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的感性認識而非純粹的理性認識,初中生應當更多的認識身邊的生物,認識生物大概或者處于什么環(huán)境之中,如何行動、如何生存。初中的探究更多的以驗證性的試驗探究為主(很多知識雖然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對于學生來講,也是未知的,這同樣是一種探究),教師給出一些材料,由學生自己親自驗證其正確性,從而對所學的東西有一個整體而深刻的把握,了解“真正”的生物,而非課本上的彩圖。在教材中列了一些探究實驗,其中有很多是很有趣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這些有趣的動手實踐,不僅讓他們對所學知識更加了解,更重要的是啟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建立了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實驗的功能。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一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而試驗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占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初中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們對生物的感性認識,實驗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生物教材中,實驗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課外試驗。充分利用這些實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物學科的興趣創(chuàng)設有效掌握知識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育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比如說,在講到細胞這一部分的時候,在實驗課上應該讓學生首先模仿著老師進行試驗,模仿并不代表著機械的重復,而是首先讓學生們了解一起的運用方法,等熟悉了基本操作步驟后,由學生獨立進行。有能力的同學完全可以對實驗過程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們樹立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意識,培養(yǎng)其人文精神。然后組織小組討論,讓小組成員們分別向大家介紹細胞的各個部分及其相關信息,并通過各種方式(例如上臺演講等)交換各小組的實驗結果,使得學生們不僅更加熟悉自己所學的內容,而且有利于分工意識的建立以及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有的實驗活動不是一兩節(jié)課就能完成,有些實驗在家里也可以做完,但是不論怎樣,實驗活動總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辛勤的勞動,

借此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精神。實驗有時即使付出了艱辛,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并不理想。這正好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毅力和意志,讓學生懂得科學成果的取得不是輕而易舉的,歷經失敗后的成功更應懂得珍惜。

三、在習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途徑是多樣化的,課堂教育是最重要的方式不代表可以忽略其他的方法。只有多管齊下方能有效。在課堂上學生和老師可以進行互動達到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目的。但是離開課堂并不意味著教育的結束,因而在課堂之外做好人文教育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的重要一環(huán)。其中,通過習題的方式加深學生們對人文精神的理解是一個有效途徑。因此,老師就必須在習題的編排中多考慮人文需要,讓學生能在習題的習作中獲得關于人文精神的知識,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例如,在編寫習題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關于自然環(huán)境的習題,如赤潮對生物的影響、對于森林的過度砍伐對人類生存的影響、生物鏈的中斷對鏈上的生物各有什么作用等;對于一些稍微復雜但又應該知道了解的知識可以通過出選擇題和判斷題的方式加以訓練,對于一些易于理解而且意義重大的知識就應該以簡答和論述的方式加以編排。通過這樣有張有弛的練習,使學生們不僅能夠較為全面的把握社會和自然知識,而且不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太多的負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保護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增強人文關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8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生物實驗課 教學研究 初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7-0167-01

一、初中生物實驗課現狀

眾所周知,生物教學中的核心部分就是生物實驗課的進行,生物課教學離不了生物實驗,只有通過實驗才可以讓一些人們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進入我們的課堂研究中來,因此在我國大多數初中生物教學中比較重視生物實驗課的課堂效果。初中生在學習生物課時會對一些動植物、微生物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要求初中生物老師必須把握生物實驗課的教學機會,讓更多學生感受到人類生命科學的神奇?zhèn)ゴ?。初中素質教育正在不斷改革完善中,而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模式較以前也發(fā)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在新課程推動下我國初中生物實驗課的現狀如下:

1.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無論進行哪一種課程教學都是為學生提供最大程度的學習幫助,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增加一些綜合性、交叉性的教學內容,同時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豐富的教材知識材料,才能夠將這門學科的效果最大化地發(fā)揮出來?,F如今的生物實驗課往往達不到這些要求,而只是將實驗搬到書面上講解,卻不提供實驗環(huán)境供師生進行生物學習研究。

2.大多數地區(qū)或者學校因經濟、教學設施原因,在生物實驗課教學中并未提供豐富的、完整的教學資源和實驗儀器,大多數學校還未正式建立規(guī)范化實驗室,少數建有規(guī)范實驗室的學校也并沒有將實驗室作為日常生物課程的教學場所,而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設有。在這些學校中,僅有的實驗設施也不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因此,在這種條件下的生物教學完全無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3.據教育部門調查的相關數據發(fā)現,現在的初中生物課教師缺口普遍存在,很多專業(yè)的生物專業(yè)的教師因為其他客觀原因都轉而教授其他初中學科,同時一些非生物專業(yè)的教師卻擔任著初中生物課學科,這就形成了初中教師中的生物專業(yè)教師不專業(yè),專業(yè)的生物教師卻沒有發(fā)揮應有的教學作用。此外,因為生物課程并非主科,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傳統(tǒng)陳舊的生物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新形勢下教學發(fā)展的進度。

二、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問題出現的原因

1.教學觀念方面

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往往認識不到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性,這就引起我國中學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實驗教學觀念不足的問題。在傳統(tǒng)的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并未將生物實驗課作為教學主題,而是將生物實驗課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來進行,這就導致無法將生物理論知識與生物實驗動手能力有效結合起來,形成嚴重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生物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觀念的指導下,學生只學會了怎么樣認識生物,卻不明白生物這門學科的真正意義,教師應該意識到生物實驗課才是生物課中最具有教學意義的環(huán)節(jié)。

2.教學評價方面

在初中教學中,無論哪一門學科都需要接受來自于其他學科、教師、學生的評價,但是正因為這種教學評價的存在,大大影響著生物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我國中學生物實驗課教學中,往往采取書面評價為主,實踐觀察為輔的評價方式。但是更多人看到的只是書面考核所產生的結果,對實踐能力的觀察并不慎重,這說明了無論我國實驗教學怎么樣進行改革完善,都無法直觀證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水平。單一的教學評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習慣。

3.實驗教學環(huán)境方面

因為我國教育中未將實驗課程作為主體課程,因此在進入生物實驗課時往往會出現一些突況,比如按照教材教課循序漸進式的深入,但是一旦進行實驗教學,課堂就開始失控,一些學生無法聽到教師所講知識,更多學生不能夠按照教師要求進行生物實驗活動。因此,教師無法占有課堂主導地位?;靵y的實驗課堂氣氛無法讓教師進行有效的實驗課教學,因此,不合理的教學安排導致學生只能說是參與了實驗課,而自身并未真正掌握實驗動手能力。

三、針對生物實驗課教學問題提出的建議

1.培養(yǎng)學生實驗的好習慣

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不能只是重視書本理論知識,教師應該從觀念上倡導生物實驗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未能及時完成實驗活動時,給予學生力量,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雙手來幫助自己全面提高學習生物知識的能力。

2.轉變對實驗教學的認識

在初中教學中,轉變對學科實驗教學的認識,尤其是加強對生物實驗課的認識與研究。只有在教育大局轉變對實驗教學的觀念下,才可以提高生物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在這種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抓住機會指揮學生如何利用好實驗課資源進行生物學習探討。

3.重視生物課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所有教學活動與課題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生物學科的意義和內容。但是,單純的通過實驗并不能改善學生對生物的認識,只有在實驗進行中對動手實踐加以說明和解釋,在實驗結束對實驗對象做深入分析,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獨自思考問題、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的現狀、所出現的問題及原因探討、提出的相對建議來看,初中生物實驗課確實在生物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人們只有深入分析初中生物實驗課的重要性,才能夠促使生物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教學作用,才能夠大力推動新課改下初中學科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霍睿.如何組織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J].學苑教育,2013(2):85.

[2]胡興利.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初探[J].新課程(教研),2011(3):114.

[3]呂曉維.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40.

[4]康五祥.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點滴[J].中學生物學,2012(9):12-13.

[5]康曉強.關于初中生物實驗課的一些看法和體會[J].教師,2012(10):105.

第9篇:對生物學科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生物;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情感教育,能優(yōu)化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可直接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 這里的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在生物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挖掘課程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情感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

一、建構生態(tài)課堂,促進情感的生成性

傳統(tǒng)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式的學習,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問,學生答?!皩W”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喪失了,課堂僅剩灌輸和表演。這種課堂的教學缺失了心靈的呵護,淡薄了人文的關懷,壓抑了個性的張揚,使學生對課堂失去熱情與興趣,變得麻木與冷淡,進而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可以說,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經是嚴重“水土流失”、生態(tài)失調。生態(tài)課堂就是一種把學生、教師、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評價和學習環(huán)境看成一個教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并以此來建立一種整體的、多樣的、和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課堂形式,是一種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學習生活習性的課堂形態(tài)。這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作為一個實踐活動整體的、師生交互作用著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即讓教師和學生的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和諧、自由地生長。因而生態(tài)課堂是師生共同生活于其中并釋放與升華生命潛能的空間。生態(tài)課堂是以人為本的課堂,關注個人,突出發(fā)展,充滿活力,是學生成長的家園。生態(tài)課堂強調由認知領域到生命領域,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一個成功的生物課堂,它不應該是死氣沉沉的,而應該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有著親切的對話和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著緊密的合作和探究。

二、挖掘課程資源,關注情感的實踐性

重視學科興趣的培養(yǎng),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如果我們生物教師能挖掘生物學科的情感教育優(yōu)勢進行學科興趣與情感教育,也許不久的將來,會有無數達爾文、袁隆平誕生。眾所周知,生物課本與課外讀物中,有很多科學發(fā)展史、中國生物學成就展示,這些知識展現了科學家勇于實踐的精神、頑強拼搏的毅力、對科學探究的熱愛,這些知識不僅能從科學發(fā)現的研究方法、思維品質、觀念等方面理解科學模式,而且能對學生進行相關情感教育,產生熱愛科學、熱愛探究的情感。如關于生命進化、生理與健康等常識,能體現對生命的關愛,使學生珍愛生命。而進行生物環(huán)境污染與遺傳病調查,則可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與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只要利用好,幾乎所有的教材資源都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例如,“植物為什么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明顯生長的部位又在哪?”等問題;每提出一個問題,組織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提出假設,往往不同組的學生提出的假設截然相反,這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設計出驗證自己假設的實驗。在學生設計實驗時,教師要提醒學生設計的實驗不僅要有科學性,還要有可行性,特別強調了要有對照組,控制好單一變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知識設計出各種實驗并大膽提出了預期結果。結果究竟如何?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親自進行實驗,通過他們的親自實驗,親自觀察和分析,最后由學生得出結論。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