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

第1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一、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提升人際交往知識技能的優(yōu)勢

(一)《醫(yī)學心理學》的課程特點

《醫(yī)學心理學》的課程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已經成為醫(yī)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運用醫(yī)學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心理學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點,依據(jù)醫(yī)學心理學提出的心身統(tǒng)一、社會影響、認知評價、主動調節(jié)、情緒作用、個性特征等基本觀點,在幫助醫(yī)學生掌握醫(yī)學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醫(yī)學生應用心理知識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為他人提供心理衛(wèi)生服務能力,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fā)展。在《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結合醫(yī)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做好醫(y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工作,操作性強,受益面廣。

(二)《醫(yī)學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研究范圍廣

《醫(y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與醫(y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它研究心理變量與健康或疾病變量之間的關系,研究解決醫(y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醫(yī)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它涉及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探索與豐富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預防與保健、咨詢等更全面、更有效的方式、途徑與機制,提高醫(yī)療水平,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經過學習,醫(yī)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各種方法應用到自我心理調節(jié)與實踐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二、醫(y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一)醫(yī)學生適應能力不強

醫(yī)學生從學校畢業(yè)邁入社會,學習、工作、社會、生活的環(huán)境都發(fā)生巨大變化,他們從心理上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適應、調整。但是工作和社會環(huán)境的快節(jié)奏步伐,要求醫(yī)學生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部分學生在學校、家庭中養(yǎng)成的依賴性,致使他們產生適應不良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醫(yī)患關系上,一些學生與病人交往溝通能力不足,處于被動地位,治療效果不佳,遭到病人投訴。

(二)社會認知能力不完善

社會認知的過程,是依據(jù)認知者過去的經驗及對有關線索的分析而進行的,必須依賴認知者的思維活動,包括某種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類與歸納。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醫(yī)學生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評價時,往往根據(jù)自身的認知來認識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即所謂的以己度人,對社會的認知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用自己的意志去想、去做事情時,在人際適應之中就會出現(xiàn)一些偏見,影響了他們對社會認知的準確性,阻滯他們與同事、病人的溝通。

(三)情緒情感負面影響

在人際交往中,情緒與情感起著十分的作用,他們是人際交往的手段,通過言語、表情動作的渠道互相傳遞交際的信息,達到互相了解、彼此共鳴的目的。積極的情緒情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消極的情緒情感則會阻礙人與人之間的良好交往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若醫(yī)學生不能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情感,消極的情緒情感能導致人際交往障礙,如自卑、嫉妒、冷漠、憤怒、恐懼等,進一步加深負性情緒情感,便會產生惡性循環(huán),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四)社會、教育體制造成能力培養(yǎng)的欠缺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專業(yè)課程,忙于各種考試和職業(yè)技能培訓,對于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缺乏積極主動性。許多醫(yī)學生學習成績雖然很優(yōu)秀,但與人交往相處能力不足,遇到挫折和壓力時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不能自我調節(jié),同時在遇到學習或生活困難時無法得到來自朋友的支持,這樣使得他們陷入自我保護、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對人際交往喪失信心,形成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

三、在《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融入醫(y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結合調查結果設計針對性授課方案

要在課程中融入醫(y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首先必須了解醫(yī)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狀況和存在的心理問題,因此,在課程教學前可以先對醫(y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設計有針對性的授課方案,即在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重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著重講授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內容。

(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醫(y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

1.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醫(yī)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社會認知是個人對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動機和意志作出推測和判斷的過程。它是個體行為的基礎,個體的社會行為是社會認知過程中作出各種裁決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對于醫(yī)學生社會認知的準確性引導,減少產生寂寞、壓抑、焦慮、生理疾病等消極面體驗,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

2.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醫(yī)學生情緒情感調控能力。情緒情感是人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認識活動受情緒情感的影響,積極的情緒情感推動人們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消極的情緒情感阻礙人們的活動,消蝕人們的活力,甚至引起錯誤的行為。因此,善于調控情緒情感被認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醫(yī)學生認識情緒情感的本質、表現(xiàn)和對人的活動的影響,學會分析自己的情緒狀況,學會調控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實際生活中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3.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意志能力。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標,有意識地支配、調節(jié)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醫(yī)學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總有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對他們進行耐挫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意志的特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如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的表現(xiàn),樹立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同時要學會承受壓力,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培養(yǎng)自己的耐挫力。

4.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健康人格。人格是指一個整體的精神面貌,健康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因為,人格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身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明確人格是個體本質屬性的體現(xiàn),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心理條件。它包含人的氣質、性格、能力,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找到自己人格特征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依據(jù)人格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

5.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醫(yī)學生正是處于青年期,青年期是自我摸索、自我意識發(fā)展的時期,他們的各項生理功能日漸成熟,心理能力逐步發(fā)展,自我意識迅猛增長,成人感和獨立感、自尊心與自信越來越強,期望個人的見解能得到社會與他人的尊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些醫(yī)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社會交往甚至形成社交障礙,為此而感到苦悶、自卑,以至于影響了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學中應使學生了解青年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征,正確的認識自己、樹立奮斗目標;同時應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心理應激,了解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應激源,正確理解應激反應,采取正確有效應對策略,能自覺地、主動地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修正期望目標,學會尋求社會支持,改變認知和行為,保持心理平衡,擁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2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求學、擇業(yè)、工作、職業(yè)發(fā)展以及婚戀等方面所面對的人際關系也越來越紛繁復雜,難以處理。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呢?4日,著名醫(yī)學心理學專家、西安交通大學心理學教授汪勇通過公益講座建議市民學習一點心理學知識,用自我調適的方法,來實現(xiàn)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該怎么處理呢?”“怎樣在第一面時給人留下好印象?”汪勇教授的講座剛一開講,就有聽眾不斷提問。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呢?汪勇教授建議,主要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運用好心理調適。心理調適需要維持心理平衡,可以通過心理與身體上的調適獲得,如心胸寬廣、遇事想得開、傾訴和運動等。

二、處理好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例如相同的價值觀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自私、不誠實則可能會成為人際交往的障礙。

三、掌握好人際交往的藝術。在日常交往當中學會多尊重別人、諒解他人,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處理事情留有余地等,都可以為你贏得融洽的人際關系。

四、學會化解矛盾。如顧全大局、注重禮儀、讓人三分、允許別人有不同意見、靈活應變等,通過這些方式可以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事業(yè)的成功以及身心的健康。..學點心理學可改善人際關系責任編輯:飛雪 閱讀:人次

第3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關鍵詞]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0)12-0183-01

如何使學生會與人交往,在人際交往中增強自信,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使其交際能力得以形成呢?下面淺談幾點看法。

一、人際交往概述

所謂人際交往通俗地說,就是人與人的交流和往來。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總是難免與人交往,每一個人類個體離開他人,離開了社會、群體,是不可能獨立存在于世的。盡管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對于“人際交往”都并不陌生,但是,當社會心理學家對于這種社會生活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時候,已經給“人際交往”這一概念賦予了豐富的心理學的內涵。社會心理學中所使用的“人際交往”,一般是指在社會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情感的聯(lián)系過程。人際交往是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方式,它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一種實際活動。比如,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體,以及團體與團體之間,都是通過這樣的活動。從而使自己的種種社會性需要得以滿足的。

二、人際交往能力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人際交往是人類社會存在的方式,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一個要素。人類實踐活動需要借助于多種形式才得以實現(xiàn),人際交往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從菜種意義上說,人際交往直接影響、推進著社會的發(fā)展。在當代信息化的社會發(fā)展中,伴隨著人際交往形式的多樣化,人際交往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重要。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比藗儗W習知識、進入社會、了解自我、獲得愛情等,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發(fā)生的。沒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既無法取得成功,也不會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的健康。對于學生來說,面對當今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對人才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的現(xiàn)狀,他們的綜合素質己成為眾多企業(yè)和用人單位關注的焦點,而在綜合素質里面,最重要的當屬學生的交際能力了。即使是在學校里面,人際交往能力也一樣重要,它是形成和塑造自身健康個性品質的基礎。

三、樹立形象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注意自身的語言美、行為美,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約束學生。處理問題講究方式方法,學生自信的品質是在被信任被尊重的氛圍當中培養(yǎng)起來的,教師必須做到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對人熱情、寬容、有禮貌,能傾聽學生的心聲,不能諷刺、挖苦后進生,不能自私、偏執(zhí),不發(fā)脾氣,保持愉悅的心境參與學生的學習。

四、指導學法

交際要想取得成功,就得學會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交往的方法首先是語言交流,即掌握與人交流時說話的語氣、音量、內容等方面的技巧。教師應教給學生在與人交往時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再見”等。要想爭取對方了解你,信任你,尊重對方是交往的切入點。此外說話內容要簡潔,語氣音量也應讓對方感到親切,樂意接受。其次是非語言交流,即身體信號,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動作等。非語言的表達方式能更有效地反映人的內心情感世界,充分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交往達到預想的效果。

五、加強實踐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方法后,教師應課內外結合,積極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自信、自強是創(chuàng)造性學生具備的必要心理素質,教師課前準備就必須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發(fā)展為核心,以自學為基礎,以整體素質的發(fā)展為取向的課堂結構,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交往,在交往中學會有序、有理有情、有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別注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激活學生的動作、語言,使之把情隱含于語言、動作表達中,做到情真意切,逐步提高交際水平。課外,教師可組織一些活動,提供運用交往技巧的機會,強化訓練,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其掌握交往方式,如做游戲就是學生熟悉喜愛的一種合性很強的活動形式,通過做游戲,讓學生認識自己理解別人或讓別人理解自己,學會與他人合作、相處、交往,感受其中的樂趣,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自信心,使學生交際能力得以逐漸形成。

六、調動積極因素

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與人友好交往,會給自身帶來很大的快樂。但正確與人交往不是一二次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適當加以點撥啟發(fā),如下課時,幾名學生在做游戲,有一名學生上前搶過沙包就玩,引起幾位同學的不滿。教師發(fā)現(xiàn)后,抓住這名學生也想一起玩游戲的心理特點,及時指出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告訴他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其他同學樂意和他一起玩,并讓他試做一次,使他嘗到友好交往的樂趣,掌握正確與人交往的方法。作為教育工作者,應重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能主動交往,善于交流,形成健康的個性,從而不斷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永大,交際法在中國需要“急診”[J],中國教師,2006,33-35期

第4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心態(tài);途徑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0-0066-02

一、提高人際關系的認識是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建立的基礎

(一)概論

人際關系(humanrelations)是人與人之間在活動過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關系或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系反映著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據(jù)統(tǒng)計,大學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時間中有70%左右用于人際交往,可見人際交往對大學生起著重要作用。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期,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離不開人際交往,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離不開人際交往。因此,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是大學生生活的需要,是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也是其今后事業(yè)發(fā)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二)人際關系的意義

友情,大學生生活的一盞明燈。大學生渴望友誼,希望豐富多彩的人際交往,從而豐富自己人生知識、了解生活、交流情感、學會處世、確立自我、獲得自信。大學生人際交往是大學生生活的必需。所以,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著重大的意義。第一,促進個體發(fā)展。人際關系對個體的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發(fā)展取決于直接和間接進行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贝髮W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以人為鏡”,就能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又可以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評價,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第二,獲得各種信息。人際關系建立的過程首先是交往雙方信息溝通的過程,信息交流與溝通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個人直接從書本上學得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即便是皓首窮經、學富五車,在現(xiàn)代社會潮水般涌來的新信息中也只是滄海一粟。而通過人際交往,就能以更迅速的方式直接溝通信息、豐富知識、交換思想,提高人們對知識的理解。第三,增進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個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鬃釉f:“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贝髮W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與人交往和獲得精神的支持,從朋友那里得到理解與寬慰,從而獲得安全感、滿足感,提高自信心。相反,人際關系失調,常引起心理失衡,容易導致身心疾病。第四,適應社會需要,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為其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基礎。大學生都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有著不同的氣質、性格、興趣、愛好和需要,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和睦相處,將來走向社會才能適應更加復雜的人際關系,與大眾和睦相處,構建和諧社會。家和萬事興,民族與民族和睦相處,則國家興旺,國家與國家和平共處,則天下太平。第五,促進學業(yè)進步,事業(yè)成功。“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大學生彼此間的互通有無,將會使他們在思想碰撞中產生新的火花,促進學業(yè)進步,增加他們對事業(yè)、人生、成功的積極看法,朋友之間相互幫助,則有助于事業(yè)成功。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志士的成功與他們良好的人際關系分不開。唐朝李世民明白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能關心愛護自己的臣民,而受到臣民的擁護。贊揚友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李白的成功有著汪倫的功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功,也與他們的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分不開。

二、用心交往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有效途徑

心理研究表明,積極健康的人際氛圍是影響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其中,積極投入、用心交往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途徑。帶著真誠心、善良心、關愛心、平等尊重心、忍讓心等積極的心態(tài)去交往,將有助于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相互間的交流。

(一)真誠心

孟子認為:“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彼自捳f:“澆花澆根,交人交心”這正是人緣好的關鍵,只有交心才能使人感到真誠。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以心換心,以誠相待,才能使雙方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進而結成深厚的友誼。真誠心,就是為人處世要有真心、誠心,要講真話,辦實事,態(tài)度誠懇,為人實在,不虛偽,不說謊。以誠相待,心誠則靈。真誠能夠感動對方,使不太好的關系轉好,如歷史上著名的“將相和”,真誠心還能消除誤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美好。

(二)平等心

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tài)度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格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生理年齡不是問題,社會地位不是差距,家庭背景不應該成為障礙,貧富差距不應該是天平的砝碼,尊長輩分更不應該是話下。心存平等,一視同仁,友誼才會長久。

(三)尊重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尊重別人,重視別人,也會獲得別人的尊重。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對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和認同感,給予別人熱情,其實就是給予別人支持和鼓勵,能大大增強對方的自我肯定。將心比心,別人在感到尊重的同時,也會以尊重心相對。尊重心,是建立在心理平等的基礎上,尊重能帶來良性反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溫暖別人的火,也會溫暖你自己?!?/p>

(四)寬容心

寬容大度,性格開朗,氣量恢宏,胸懷寬廣,是為人處世較高的境界?!坝腥菽舜?,無欲則剛”、“大度集群朋”、“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這些都是說明寬容大度的好處,其表現(xiàn)很多:對人對友,不以自己特殊的個性或嗜好待人;能容忍朋友的過失,不記前嫌;能虛心接受批評,主動檢查,而不文過飾非,推諉責任;在小事上不斤斤計較,耿耿于懷;能聽得進各種意見,使自己更加明智。遭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以德報怨,化敵為友;齊桓公不計私仇,任用射了他一箭的管仲為相,成就了一代霸業(yè);光武帝劉秀“不斥異己,不念舊惡,泛愛容眾,結恩心于臣民”,使?jié)h室中興;等等,這些帝王將相的寬容大度,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五)忍讓心

這是搞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態(tài)度。人與人相處,得成于忍?!熬尤倘怂荒苋?,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別人尖酸刻薄的言語、不良的行為態(tài)度傷害到自己時,要忍。忍,要明明白白,經典有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边@是因為別人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不懂,所以不足為怪;忍,還要顧全大局,為了集體團結,為了家庭和睦,要忍下來,能放手時則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妨提倡“吃虧是?!钡木?。

三、提高自身的個性修養(yǎng),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關鍵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情感、性格氣質、學識教養(yǎng)、處世態(tài)度乃至交往情意,也就是個人的自身修養(yǎng)在社交中會體現(xiàn),這就要求大學生應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儀表到談吐,從形象到學識,多方位提高自己。有利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個性品質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正直誠實

正直就是為人正派,不搞歪心眼。它給人帶來友誼、信任、欽佩和尊重。正直的人發(fā)表意見,不計恩怨,坦誠相見;處理問題,堅持原則,秉公辦事;為人處世,正大光明,伸張正義;待人接物,風度端正,人格高尚。誠實是正直的姐妹,唯有誠實,方能使人放心,得到他人信任。曾說:“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p>

(二)心存善意

與人為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助人即助己,吃虧就是占便宜,人類的社會性和共存性生成了人類的互引力和親和力需要愛憐和友誼。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心存善意,心理常想別人好、集體好、社會好。因為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為心存善意,就有好的態(tài)度,才有好的行為。

(三)口說好話

與人交往,要多說別人的好話,使用順耳、親切、文雅、得體的語言,多贊揚別人,多賞識別人。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指出:“贊揚能使羸弱的身體變得強壯,能給恐怖的內心以平靜與依賴,能讓受傷的神經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務求成功的決心。”曾有報道,廣西一位農婦學會了用多國語言講“謝謝你”、“你真好”、“你真是太棒了”等贊揚別人的語言和一些日常用語,結果找她作導游的外國旅客很多。要善于落實大方地說謝謝。真誠發(fā)自內心的感謝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四)身行好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多行善事,多幫助別人。心理學家們發(fā)現(xiàn),以幫助與相互幫助開端的人際關系,不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確定,而且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迅速縮短,使良好的人際關系迅速建立起來?;茧y見真情,所謂“雪中送炭”的心理效應,“錦上添花”也很需要。

(五)優(yōu)化人格

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偏執(zhí)、強迫、自負、多疑、自卑等人格會障礙人際交往。因此,改造不良人格,培養(yǎng)和優(yōu)化良好性格是建立和發(fā)展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我國心理學家黃希庭研究了大學生中人際關系好的個性特征:尊重他人,工作負責,忠厚老實,熱情開朗,樂于助人,獨立謙遜,興趣廣泛,樂觀幽默,端莊文雅,良好的性格特征具有相當大的人格魅力,易于使人產生可愛可親之感,因而極大地促進了人際關系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金彩,唐聞捷.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fā)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93.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515.

[3]張宏如,曹雨平.當代大學生心理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259.

第5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人際交往 技巧

人際交往,是人們生活、生存必要的自然的活動,而交往能力的大小,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工作空間和質量??突f過: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yè)知識,85%靠人際關系。意大利的詩人但丁說:“要是白松的種子掉在英國的石頭縫里,它自會長成一棵很矮的小樹;但是,要是它被種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長成一棵大樹?!雹龠@就說明如果大學生人際交往良好、健康,就會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益處;如人際環(huán)境不良就會對大學生不利,也會影響大學生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對愛、關心、尊重等交往活動的需要,并不亞于食物等生理需要。如果這類需要得不到滿足,人就會像吃不飽飯而營養(yǎng)不良一樣,出現(xiàn)心理上的失調。本文探究一些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希望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有所幫助。

一、積極參加集體組織的活動

集體活動要求參與者在較少的束縛情況下坦誠相待,在有效交流的基礎上積極地相互配合。這本身就是一個正常的交往過程,而且在集體活動中,交往中的正反饋起到了相互的社會強化作用,同時由于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增多,產生誤解和沖突的可能性就降低。

二、在時間、空間距離上有意識地與他人靠近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水樓臺先得月”。美國的心理學家調查發(fā)現(xiàn):一棟住宅內居民與其鄰居的交往和熟悉程度,一般與距離自己家庭較近的鄰居交往更親密一些。接近能使人們發(fā)現(xiàn)彼此的相似性,并且誘發(fā)相互交往的期待,進而由相互熟悉、經常交往而誘發(fā)相互的喜歡。②當然,接近也可能誘發(fā)敵意,大多數(shù)攻擊和謀殺都發(fā)生在住得很近的人群中間,但接近性更容易誘發(fā)喜歡。同一宿舍的大學生,更有機會頻繁交往,更容易建立親密關系。

三、克服與人交往時候的膽怯與緊張

心理學家阿龍森等人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大家最喜歡才能出眾而且犯了錯誤的人,其次才是出眾完美無缺的人,最不喜歡才能平平而又犯了錯誤的人。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足和缺陷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如果自尊心過強或者是過于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就會緊張地期望著自己能表現(xiàn)更好,但這種壓力完全是“作繭自縛”。事實上偶然暴露出自己的某項缺點,反而會讓人覺得自己的形象更真實,更容易親近。

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遵循互助原則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離不開互相互利,可表現(xiàn)為通過對物質、能量、精神、感情的交換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滿足。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么是地獄?!彼麄冏哌M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都瘦骨伶仃,一臉餓相。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只可以夠到鍋里的長柄湯勺,但有肉湯喝不到肚子里,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上帝又把這個人領到天堂里。這里也是一鍋肉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盀槭裁磿@樣?”這個人問上帝,“為什么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里的人能喝到?”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能互相互利,在人際交往中懂得合作,才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五、端正自己的交往動機

美國心理學家將人們對人際關系的需求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包容需求,指人們愿意與他人建立并維持和諧、友好的關系。在這樣期望的驅動下人際交往將傾向于容納他人,積極與人溝通,參與集體活動,有歸屬感。但若處理不當,就是排斥、疏遠、對立與退縮。第二種是控制需求,指人們希望運用權力和權威來領導、控制、影響和支配他人。如果這種愿望偏離就會抗拒權威,失去個性一味模仿他人,追隨他人,并傾向于接受他人的支配。第三種是情感需求。希望與他人建立起比較親密的關系的人通常待人熱情而友好,富有同情心;而那些對人際間的情感互動不重視的人,則一般待人冷淡,在內心和行動上疏遠他人。

六、注重自己的儀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傾向于接受和喜歡外表漂亮、儀表端莊的人。戴恩(K.Qion)及同事在實驗室向大學生被試者出示三張外表吸引力不同的照片,并請他們對照片上的三個人在27項特質上打分,并預測其未來的幸福程度。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被試者對外貌好的人給予較高的評價與預測。人們一般覺得外貌好的人聰明、有趣、獨立、會交際、能干等。③外表漂亮的人,常常會給人很強的刻板印象,即“美就是好”。所以我們應該充分注重自己的儀表,比如說整潔的衣著,適度的服飾,優(yōu)雅的談吐等,才能積極地進行人際互動。

七、培養(yǎng)受人歡迎的個性品質

安德森(N.H.Anderson)曾向100名大學生展示了表現(xiàn)性格的555個形容詞的詞表,詢問大學生對各種性格的喜歡或者厭惡程度,讓他們對各個詞進行評價,并按照自己對它們的喜歡程度排出順序。結果發(fā)現(xiàn),熱情是令人喜歡的重要個性品質,一個熱情的人比總是冷淡的人具有吸引力。黃希庭教授研究了個性因素對人際交往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一些個性特征有利于人際吸引力: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對人一視同仁,富有同情心;熱心班集體活動,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持重,耐心,忠厚老實;熱情,開朗,喜愛交往,對人真誠;聰穎,愛獨立思考,成績優(yōu)良,樂于助人;興趣愛好多樣;有較高的審美眼光,有幽默感但不刻?。粶匚臓栄?,端莊,儀表美。富弼年少時走在洛陽大街上,有人過來悄聲說:“某某在背后罵你!”富弼說:“大概是罵別人吧。”那人又說:“人家指名道姓在罵你呢!”富弼想了想說:“怕是在罵別人吧,估計是有人跟我同名同姓?!绷R他的人“聞之大慚”,趕緊向富弼道歉。年少的富弼分明是假裝糊涂,卻顯示了他的聰明睿智。富弼洛陽街頭“不認罵”的故事說明,善于消釋痛苦者,向來不“放大痛苦”;比起心胸狹窄的人,富弼更受歡迎。

八、接納自己的缺點

心理學家阿龍森等人的經典研究:請被試者根據(jù)主觀感覺評價對錄像中被訪者的喜歡程度。被訪者都是大學生,訪談的內容是一樣的,分四種情況:第一位被訪者才能杰出,完美無缺;第二位被訪者與第一位大同小異,只是有些緊張,打翻了咖啡杯;第三位被訪者表現(xiàn)平平;第四位被訪者和第三位大同小異,又像第二位那樣打翻咖啡杯。結果發(fā)現(xiàn),大家最喜歡才能出眾而又犯了錯誤的人。其次才是才能出眾完美的人,最不喜歡才能平平而又犯了錯誤的人。所以,最被人欣賞的并不是全能的人。一方面人們都希望與有才能的人交往。另一方面,如果這人近乎完美,可望而不可即,人們就會感到壓力而對此人敬而遠之。所以,接納自己的小缺點,沒人能做到完美。

九、善于贊美別人

稱贊是對他人的肯定。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尊重,交往中注重肯定對方的價值,有利于大學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④。哈佛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最基本的相同點,就是渴望被別人欣賞和成為重要人物的欲望?!泵總€人都有受尊重的需求,渴望得到他人的贊美是人的一種天性。贊美可以化干戈為玉帛,贊美可以使陌生人變成朋友,贊美可以使對方感到溫馨與振奮。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與客戶見面,簡單幾句贊美的話語,往往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贊美的話,可以使我受用兩個月。”中華民族是一個含蓄的民族,大都沒有贊美別人的習慣。我們常常聽到“一切盡在不言中”之類的話語,其實別人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不能完全準確的猜到你想表達什么。選擇恰當?shù)臅r機和適當?shù)谋磉_方式對對方的贊許是增進彼此情感的催化劑。④

十、善于化解人際沖突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爭論。人們在交流、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分歧與沖突,沖突可以帶來挑戰(zhàn),也可以帶來機遇。如果沖突中雙方互不相讓,就可能導致雙方關系破裂;如果雙方積極溝通,把隱藏的誤解澄清,消除隔閡,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就能有效地解決人際沖突,就會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總而言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從高中過渡到大學,在人際關系上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不良的人際關系妨礙大學生健康成長,造成留級、休學、退學等現(xiàn)象。大學生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在大學里正常學習和生活,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大學生盡早走向獨立、自理、成熟的必要途徑。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朋友,重要的是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質,樹立良好的群體意識,把自己真正融入集體之中,在廣泛的人際交往中,在多姿多彩的人生實踐中不斷地鍛煉和提高,就一定能建立起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

注釋:

①王治航.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1(10).

②陳紅.心理電影賞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

③韓曉雨.團體輔導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9).

④陳篤欽.網(wǎng)絡:大學生心理咨詢新途徑[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參考文獻:

[1]陳義靜.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透視[J].教育與職業(yè),2012(9):189-190.

[2]周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82-83.

[3]李亞平.大學生心理健康[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179.

[4]吳軍.淺析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J].2010:59-60.

第6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關鍵詞:人際關系;人際交往原則;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14-03

人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的,人際關系指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系反映了個人或團體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其特有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他們在人際關系發(fā)展上有其獨特的特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個體與他人的良好溝通;利于人們的團結協(xié)作;利于個體適應社會生活;利于個體的身心健康。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

大學生是一群充滿朝氣的群體,他們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感豐富,對自我認識進一步深入,自我意識趨成熟與完善。大學生人際交往增多,社會適應能力增強。一些大學生還建立了較穩(wěn)定的戀愛關系。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上體現(xiàn)出如下特征。

1.交往以人格平等為基礎。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已基本成熟。因此,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把平等的交往作為繼續(xù)交往的基礎。

2.交往對象、范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大學生思想活躍、情感豐富,他們?yōu)榱烁玫卣J識社會、適應社會,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采取積極的心態(tài),積極主動的與他人進行交往,能以主動開放的姿態(tài)面對現(xiàn)實社會。

大學生交往對象從過去的同學、教師擴大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交往的范圍也從寢室、班級、學校擴大到社會各領域。交往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理智上的良朋、情感上的摯友、甜蜜的愛情是大學生追求的目標。交往方式也放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體現(xiàn)出交往方式的多樣性。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迅猛發(fā)展,為大學生在傳統(tǒng)的交往方式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新興的內容,無線通訊工具――手機、網(wǎng)絡中的聊天室、電子信箱、“微博”、“QQ”等被當代大學生廣泛應用。新交流方式的使用,打破了傳統(tǒng)人際交流的時間、空間限制,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3.較單純的精神性。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與中學階段相比較,有了一定的實用性和功利性,但是主體上還是以情感性、精神性為主。人們常說同學友誼最珍貴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多數(shù)以合得來作為交往的準則,對自己朋友的期望值較理想化,易用理想化的標準來衡量朋友。

二、大學生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不適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是個人的行為,而且時常表現(xiàn)異常,就有可能是交往障礙,常見的表現(xiàn)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認知障礙。其可能的表現(xiàn)是對人際關系的過分理想化,容易想當然,所有的交往都希望是出自于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并不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出發(fā)。有的時候,可能對方或者當時的情況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樣,就對在現(xiàn)實和理想中產生極大的落差,從而會以失敗告終。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大學生年紀尚輕,待人處事還沒有那么成熟,容易一廂情愿,喜歡把許多事物和人往自己理想的角度去想象,而并不去看到事物本質的情況和事實。

2.情感障礙。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情感色彩過濃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情感色彩過濃表現(xiàn)在兩個極端的方面:(1)過于自卑、害羞和嫉妒心理,在很多時候,由于無法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被許多表象把蒙弊,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顯的過于小心,不敢表現(xiàn)自己。因為怕自己說錯或做錯,而缺乏自信,使得在人際交往中反而不自然,害羞的表現(xiàn)往往是說話聲音太小,在人際交往中靦腆,動作不自然,嚴重一些的會怯于與人交往;(2)過度自負與孤僻,另外一種情況卻是恰恰相反。因為年輕,以為自己知道的很多,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處處表現(xiàn)出心高氣傲,看不起別人的情感,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讓與之交往的人感覺很不舒服,從而導致交往障礙。過度自負有的大學生就會比較孤僻,自命清高,別人覺得跟他交往不舒服,而他自己會慢慢覺得,別人都不在他眼里,不愿意跟人溝通,行為和心理就會越來越孤僻。

三、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則

1.平等交往。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我們從人格到做人上都是相互平等的,人與人的關系也應該是平等的,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平等的交往原則,才是正確和可行的。不要過高的估計自己,也不要太自卑,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對待他人。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現(xiàn)就是對他人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生活方式和習慣。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信任,坦誠相待,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

3.真誠待人。就是真心實意,坦誠相待,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它是人們之間溝通的橋梁,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只有以誠相待才能建立深厚友誼。真誠待人,在熱心幫助他人的同時,還能指出朋友的不足和缺陷。

4.互助互利。人際關系以能否滿往雙方的需要為基礎。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系才會繼續(xù)發(fā)展。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與人為善,樂于幫助別人。還要善于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這也可以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5.講究信用。信用是能夠履行諾言而取得的信任,它是長時間積累的信任和誠信度。講信用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氛圍,從我們大學生自身做起。

6.寬容大度。古語講“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待人寬、克己薄、為善最樂”。讓一步寬宏大度,容忍謙讓,是為人之美德,之雅量。以退讓的精神待人處事,是高明之舉。寬容能化解人際交往中產生的誤解和矛盾,這樣既維護了團結和睦,又避免了相互傷害。

(二)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

1.語言藝術。語言藝術是運用語言的手段創(chuàng)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边@句話告訴我們交往時要注意運用語言的藝術。語言藝術運用恰當可以起到鼓勵和贊美的作用,它可以調劑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矛盾。(1)稱呼得體。恰當?shù)皿w的稱呼,使人能獲得一種心理滿足,使對方感到親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氣氛。(2)說話注意禮貌。語言藝術運用得好,就能吸引和抓住對方,從內容到形式適應對方的心理需要、知識經驗、雙方關系及交往場合,使交往關系密切起來。

2.非語言藝術。非語言藝術一般包括眼神、手勢、面部表情、姿態(tài)、位置、距離等。掌握和運用好這種交往藝術,對大學生搞好人際交往是不可少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根據(jù)談話的內容和場合,正確運用非語言藝術,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時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大學生還要學會有效地聆聽。

(三)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增強自身的人際吸引力。大學生如何增強人際吸引力,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呢?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學家卡耐基總結出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種途徑:(1)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2)微笑。(3)多提別人的名字。(4)做一個耐心的聽者,鼓勵別人談他們自己。(5)談別人感興趣的話題。(6)以真誠的方式讓別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個人的外在、內在素質。追求美、欣賞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外貌、風度能使人感到輕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構成一種精神的酬賞。所以,大學生應恰當?shù)匦揎椬约旱娜菝?,揚長避短,注意在不同場合下選擇樣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裝,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風度。同時,大學生應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協(xié)調一致,即外秀內慧,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和人格素養(yǎng)。通過個人內在、外在素質的提高提高自己對他人的吸引力

3.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特征。良好的個性特征是增強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大學生要不斷學習,努力增強自身的文化素質、能力水平,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征,個人的整體素質是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本錢。

(四)正確把握自己與別人的關系

學會轉換角色,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與別人的關系中努力做到:(1)“把自己當別人”: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榮辱,把它看成發(fā)生在別人身上,不因自己的情緒變化而影響人際關系。(2)“把別人當自己”:設身處地通過角色轉換,才能善解人意,去急人之所急,痛人之所痛。(3)“把別人當別人”:既尊重別人,不干涉對方隱私,做到內外有別,男女有別,不冒犯對方的個人空間。(4)“把自己當自己”:在自知的基礎上建立自尊自信,揚長避短,更成熟地與別人相處。這四點融會貫通不容易,但每個人只要用心去做,盡力去做,就會越做越好。

知易行難,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僅僅掌握了人際關系的基本理論、技巧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以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主動的與他人進行交往。如果你努力朝這個方向前進,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正在悄然改變:朋友之間的不快蕩然無存,能夠暢言的越來越多,親友間有了深摯的友愛。你會過得充實愉快,覺得人際交往是一件自然與輕松的事,從而對學習生活持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大學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滿信心。這樣你的學習生活將會豐富充實、充滿快樂,你的人生將會更加幸福美滿。

參考文獻:

[1]時蓉華.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潘永亮.與高職生談心理健康[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第7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論文摘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強德育工作針對性、實效性的重要舉措。目前在許多職業(y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工作的重點,也是工作的難點。面臨職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和就業(yè)壓力日益加大的環(huán)境變化,學生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職擇業(yè)以及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如何在職業(yè)學校中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學校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和全面?,F(xiàn)代健康概念已經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近年來,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受社會環(huán)境、不良行為習慣、心理障礙的的影響,使得他們在情感、智力、行為、意志以及非智力等方面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問題。本文根據(jù)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體會,對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問題,談談認識。

一、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社會改革開放正在向新的廣度和深度拓展。目不暇接的變革、錯綜復雜的選擇、日益加劇的競爭,加大了現(xiàn)代人的心理壓力,也對人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自我調節(jié)的關鍵。因此,職業(yè)學校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還要通過心理輔導、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二)學生成長的需要。職中生正處在青春期。據(jù)我校心理教育辦公室對本校680名職中生的調查,約有25%的學生存在厭學、焦慮、抑郁、偏執(zhí)、孤僻、自卑、自我中心、性識別障礙等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不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這些心理問題與障礙,就很難使學生適應職業(y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

(三)學校建設發(fā)展的需要。學校的發(fā)展在于學生,學生的發(fā)展在于教育,在職業(y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學校建設發(fā)展的需要。職業(yè)學校應通過加強校園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的建設,來促進師生的心理健康。

二、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學習指導。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指導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最大的比重,約1/3左右。對職中生學習心理健康的教育指導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克服厭學情緒,增強學習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學會科學用腦,克服考試焦慮,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二)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指導。我校學生來自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處,由住家到住校,由家庭中獨生子女為中心的地位到同齡人同居一室、同處一班的平等地位,經常發(fā)生人際關系不適應的情況,從而產生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并引起吵架、打斗等。在我校的歷次心理調查中,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問題僅次于學習心理問題,占第二位。應指導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方法,克服自負、自卑、嫉妒、孤僻、焦慮、抑郁等不利交往的心理障礙,培養(yǎng)學生熱誠、坦率、謙虛、寬厚、團結、友愛等良好心理品質。

(三)青春期性的心理教育。職中生的身心正處在青年初期,隨著性生理的迅速發(fā)育,性心理也發(fā)生急劇變化。性生理成熟與性心理幼稚的矛盾,性心理欲望與社會法律、道德、規(guī)范的矛盾,是構成職中生錯綜復雜的認知沖突、情感沖突、動機沖突、病態(tài)人格、變態(tài)心理的基本誘因之一,并由此引發(fā)學生學習成績下降,人際關系不良及早戀等問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職中生進行青春期性教育。要在對他們進行性心理教育的同時,進行性心理指導,包括認知和悅納自己的性別,性心理特征,消除害羞及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正確理解友誼、愛情。

(四)健全人格的教育。職中生正處在人格定型的關鍵時期,由于社會不健康文化和不良家庭教育的影響,部分職中生存在著偏執(zhí)、強迫、回避、依賴等病態(tài)人格。這些人格缺陷,影響著他們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減少成功而增加挫折。因而應對學生進行健全人格的教育,提高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正確的心理防御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針對各專業(yè)的不同特點。

(五)職業(yè)指導。調查表明,有不少學生對專業(yè)的選擇是相當盲目的、被動的,它是造成新生厭學、抑郁及不適應等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他們渴望獲得職業(yè)指導。對職中生進行職業(yè)指導要抓好兩個關鍵時期,一是新生剛入學時,另一個是畢業(yè)生剛離校。職業(yè)指導的內容包括:介紹本行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職業(yè)內容、工作條件、福利待遇、發(fā)展前景等。還要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氣質、興趣、能力等,使學生確定切合實際的自我期望值和奮斗目標,把個人需要同社會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抓好學校硬件、軟件建設,實施環(huán)境陶冶。學校的校容校貌,綠化美化等物質環(huán)境和校風校紀、人際關系等精神文化氛圍對人的心理健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應當高度重視并認真抓好學校兩個文明建設。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的有機結合。職業(yè)學校要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積極選編符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心理學教材,如職業(yè)心理學等。組織系統(tǒng)的心理知識講授和講座,進行心理健康方法和技能的訓練,不斷提高心理素質,提高職業(yè)適應能力。

(三)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人的心理素質的提高,主要通過主體積極主動的活動來實現(xiàn)。藝術節(jié)、運動會、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文體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文學社、記者團、體操隊、合唱團等社會活動,鍛煉了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工作能力。

(四)充分重視對全體教職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職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不僅影響著自身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和深遠的的影響。個別教職工的言行失當,喜怒失常,很容易影響一批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產生行為偏差及人格障礙。從某種角度上講,教職工尤其教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比其專業(yè)知識和教學對學生有更重要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春興.心理學原理[M].東華書局,2006.

[2]彭聘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第8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素質 心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意義

高校大學生面臨著學業(yè)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就業(yè)壓力等各種壓力,他們的心理素質水平直接決定了對這些壓力的抵抗能力。近年來,媒體曝光很多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導致的一些案例,反映出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也使高校意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心理素質是大學生整體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能影響大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目前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方法上都亟待改進,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fā)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促進大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高校需要不斷進行實踐與探索,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持續(xù)完善教育內容和方法,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完善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機制和教育體系,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全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 相關概念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提出了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是伴隨素質教育而衍生出的新的概念。由于學科領域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國內學者對于心理素質涵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縱觀國內學者的觀點,并結合本文的研究視角,心理素質是以先天的生理條件為基礎,通過后天的個體行為與外界環(huán)境輸入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與創(chuàng)造行為和社會適應行為緊密聯(lián)系的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心理素質包括心理健康水平、情緒素質、人格素質、意志素質等,由于其本身非常抽象,一般對于心理素質的研究是基于大學生在面對常見心理問題時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特征,這些心理特征可以很好地反映心理素質水平。

3 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現(xiàn)狀

如今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已日益凸現(xiàn)出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fā)病率高達30%左右,并呈現(xiàn)出明顯上升趨勢。大學生心理問題具體表征為神經衰弱、抑郁、恐懼、強迫、焦慮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另外,大學生心理問題持續(xù)時間也有所增加。高校大學生普遍遇到學業(yè)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就業(yè)問題等,而大學生在這些問題上的心理特征充分表現(xiàn)出他們目前認知潛能低下、心理適應能力薄弱、內在動力不足、心理健康水平較差等,繼而反映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整體偏低,有待提高。

3.1 學業(yè)問題

學業(yè)問題是大學生步入高校后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從大學學習本身來看,大學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與高中有著很大的不同,大學教育強調專業(yè)性人才培養(yǎng)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通才培養(yǎng),而大學生在從高中邁入大學以后,往往繼續(xù)沿用高中習慣的被動填鴨式學習方法,因此很難適應大學的教育方式,心理上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信心缺失、考試焦慮、情緒波動、自我放棄。從自身能力培養(yǎng)來看,很多大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好專業(yè)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不能根據(jù)專業(yè)學習,合理選修一些相關知識,提高人文素養(yǎng),考取各類證書等,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缺乏學習動力,不能發(fā)自內心地認真學習,學習時精神不集中,心理上主要表現(xiàn)為厭學心理、抵觸心理。從學習競爭關系來看,由于近年來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大,大學里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在過去的學習中一般以出類拔萃的居多,競爭的壓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對學習成績過度重視,無法與老師和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具體表現(xiàn)為嫉妒心理、自閉心理、自卑心理、自我評價不當。

3.2 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是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比較突出和敏感的問題。大學生之間的交往是多種多樣的,有同學交往、師生交往,同性朋友的交往、異性朋友的交往,有莫逆之交、萍水相逢等等。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一般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自卑心理,即容易低估自己,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他人,事事不盡如人意,時常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在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等方面造成偏差,往往會導致嚴重的自我封閉等心理問題;害羞心理,即在被人注意時不自在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可導致人際交往活動不能順利進行,是造成大學生交際困難的主要因素;妒忌心理,即經常感到自己的優(yōu)越地位被別人搶占了的心理狀態(tài),是人際交往中最危險的心理因素,嚴重時會衍生出敵對、憎恨、報復情緒,甚至會造成傷害他人的違法行為。高校大學生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不同特點的人際關系上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著較多的精神癥狀。因此,只有克服人際交往中種種心理問題,加強自身心理素質,才能使得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更加順利。

3.3 就業(yè)問題

就業(yè)上的心理問題在大四學生當中尤為普遍。大學生在擇業(yè)過程中,由于沒有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不能很好地認清自身的情況和外部的形勢,導致在擇業(yè)過程中出現(xiàn)了諸多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盲目心理,即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的知識能力和個性特點,不能挖掘與自身相匹配的職業(yè)領域,不能正確把握就業(yè)方向;自卑心理,即缺乏自信心,不敢正視職場中的各種挑戰(zhàn);逃避心理,即無法面對社會現(xiàn)實,逃避就業(yè)問題;依賴心理,即過于依賴于父母和學校,缺乏獨立求職的觀念和自薦意識;隨意心理,即缺乏擇業(yè)的主動性,找工作過于隨意;自負心理,即過分認為自己能力出眾,缺乏與他人的理性比較,無法正確衡量自身在就業(yè)大軍中的位置。以上這些心理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大學生順利擇業(yè)與成功就業(yè),并對大學生走向社會后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高校應該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和教育。

4 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策略

4.1 合理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

高校應把心理素質教育列入教學計劃當中,為大學生開設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心理素質教育課程,充分發(fā)揮其普及教育的功效。首先,應當開設一些基礎性的心理學公共必修課,比如普通心理學、心理學概論等,使大學生從基礎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心理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心理素質,預防并解決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其次,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心理學公共選修課程,比如人際交往心理學、愛情心理學等,在課程內容和形式上,應采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心理素質訓練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水平,解決學習上、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另外,高校還可以開設一些心理學專題講座,主題一般是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講座的形式應當靈活、豐富多樣、具有趣味性,使得學生在講座過程中,能有所收獲。

4.2 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高校應加強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廣泛做好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校內媒體是個很有效的途徑,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絡、校園廣播、校報、宣傳手冊等媒介,來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倡現(xiàn)代健康心理素質理念,充分激發(fā)大學生提升自身心理素質的需求。此外,高校還可以定期舉辦大型心理健康主題活動,通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專家現(xiàn)場咨詢、心理測評和分析、播放心理素材電影、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活動,為全校師生提供豐盛的心理營養(yǎng)餐,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

4.3 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

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是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根據(jù)大學生的個體實際情況,對他們生活、學習、就業(yè)上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解和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使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節(ji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是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目前高校有很多渠道和平臺來進行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工作。近年來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職能不斷完善,服務呈現(xiàn)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是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最有效的方式。心理咨詢師是心理咨詢中心非常重要的角色,為全校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服務,心理咨詢師運用其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根據(jù)其豐富經驗,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學生的隱私,并緩解其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師應與其他心理素質教師保持良好的聯(lián)系,通過其他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較早地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高校心理咨詢中心還應充分發(fā)揮電話咨詢和網(wǎng)上咨詢的功能,其作為心理咨詢師的補充,可以使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普及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一些性格非常內向,有實際心理咨詢需要卻又拒絕面談形式的學生,電話咨詢和網(wǎng)上咨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除了心理咨詢中心以外,高校還可以定期展開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團體心理輔導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問題類型等因素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一般用于解決團體成員中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效率較高,可以使學生個體在活動中改善人際關系,增強適應能力,提高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 龔玲,張大均.《大學生心理素質量表》適應性分量表的修編.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8(3).

[2] 宋歌.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及效果評估.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5).

第9篇: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范文

【論文摘要】大學生和教師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實現(xiàn)感情信任、溝通順暢的基礎。在大學中,老師扮演著多個不同的角色,文化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前途、人生道路的引導者,學生的心理醫(yī)生,學生的知心朋友等等。所以,處理好與老師的關系至關重要。

1.現(xiàn)狀

日前,某高校的一項調查中顯示,31.37%的大學生從不與老師溝通交流,47.06%的大學生認為老師的生活指導作用不大,71.57%的大學生有煩惱從不向老師傾訴,90.2%的大學生找老師只為了辦理必要的手續(xù)…….由其他學校的相關調查可知,師生關系冷漠化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學生數(shù)量迅速增加,老師的工作也越發(fā)繁忙,師生間相互交流的時間和機會隨之減少。第一,教師和學生處于“一對多”的比例,學生遇到問題也“自覺地”不去打擾。第二,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老師感覺比較嚴肅、難親近,除非有事,不然絕不主動走近。第三,怕和老師關系好,別的同學“說閑話”。所以,雖然同學們有時候有意愿要和老師建立和諧的關系,卻因種種原因沒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大學四年是人成長的重要階段,如若大學生能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得到老師在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yè)等方面的指導,就可以更好地解決許多問題和矛盾,同時,與老師的和諧關系也會是人生一筆重要的財富。所以,師生關系是大學生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學生如何走近老師,與老師建立和諧的關系值得我們思考。

2.意義

2.1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

走近老師,可以優(yōu)先掌握第一手信息,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多的機會;與老師的良好關系也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安全感的需要,體會到自身價值,從而獲得充實愉悅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2.2 可以鍛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主動性

在改善和老師關系的過程中,可以使大學生充分的運用情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從走近老師到走近他人。同時人際交往也是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不僅走近了老師,也能從老師的反應和評價中更深刻的了解自己。

2.3 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建立良好社會關系的一種模式

大學生在校園中學會如何走近老師、能夠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也能夠舉一反三,在初入社會時正確處理好社會關系。

2.4 有利于大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在與老師的相處中,大學生能夠對“尊重”“理解”“換位思考”等有更深刻的體會,從而養(yǎng)成尊重他人的習慣。

2.5 提高大學生對知識的整合、運用能力

大學生可以將走近老師的過程中所運用到的人際交往知識進行分析、整合,并在日后處理其他關系時加以運用。同時,將知識進行總結也可以使學習生活更有效率。

3.措施

3.1 “敢為”

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師生關系也不例外。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首先從自身出發(fā)。大學生不能與教師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學生本身的不自信、不“敢為”。他們一方面想與教師親密交往,另一方面又怕遭到拒絕。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通過高質量的交往建立起來的。即使兩個人的關系再遠,通過交往也有可能逐步走近,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友好關系。很多同學之所以未能取得成功的師生交往,就是因為他們在與教師的交往中總是采取消極、被動退縮的方式。他們只愿做交往的響應者,而不愿成為交往的始動者。這種做法與人際交往的交互性原則恰恰是相悖的。因此,如果你想與教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就必須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走近,用積極的態(tài)度鼓勵自己,增強人際交往的信心。要知道,你想結識老師這樣的“貴人”,老師也同樣想結識像你一樣的“貴人”。

3.2 “調頻”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交往雙方的相似性越多,就越容易建立起親密的人際關系。當交往雙方的需要和期待恰好互補時,往往最容易產生強烈的人際吸引,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是要尋找?guī)熒舜苏J可的共同點。當彼此認同的時候,氣氛就會變得友好融洽。也就是說,如果交往雙方心理上相容的話,那么,一方的行為就很容易引起另一方肯定的反應,相反,如果雙方處于高度的心理不相容狀態(tài),一方的態(tài)度與行為就很容易被另一方否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性格特點,而我們大學生要做的就是主動去了解老師的處事風格、喜好以及優(yōu)缺點,并調整自己的交往方式,尋求一個平臺投其所好,以平衡彼此性格的沖突。按照人們的社會交往經驗,如果你能身處對方的情緒狀態(tài)中,能夠完全感受到對方的心理感受,進而表達出自己對他的理解、關心、體貼和友愛,那么對方就會積極回應你,對你產生好感。這正是心理學上說的“情境同一性”原理。調整自己,尋找平臺,并投其所好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同一性,以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與老師產生雙向回應,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3 “換位”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從自己的主觀判斷出發(fā)為人處世,因而常導致一些誤解的發(fā)生。所以,若要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達到彼此的認同和理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偏見,我們就要學會“換位思考”。所謂“換位思考”,就是要求我們大學生學會從老師的角度和處境去看待事情,發(fā)現(xiàn)他們處理問題的個性方式。只有設身處地地多為別人著想,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理解別人,從而找到相處的最佳途徑、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先怎樣對待別人。這在人際交往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因此,在與教師相處時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就會少一些誤解和偏見,多一些理解與友好。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就不成問題了。

3.4 “還原”

在人際關系交往中,只有抱著真誠的動機和態(tài)度,雙方才能互相理解、接納和信任,思想和感情上才能產生共鳴,交往關系才能得到發(fā)展和深化。然而大學生在與老師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將老師置于“領導”的地位,與老師交往有下級對上級的感覺。這樣在與老師溝通交流時就會出現(xiàn)障礙,不能做到以“真正的我”去交流。其實,老師也是平凡而真實的人,也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大學生在與老師交流的過程當中,要將老師還原為一個本色的人,把老師放在一個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做到互相的了解。當然,把老師還原為本質的人、和老師平等的交流并不是不尊重老師,相反,這種平等的態(tài)度正是尊重老師的體現(xiàn)。同時,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學習中要懂得向老師示弱,學生的主動示弱會使老師有被需要的感覺。遇到困難或不懂的問題要學會向老師求助請教。老師感受到學生的信賴,就會更多的和學生進行交流。

3.5尊重

養(yǎng)成尊重老師的習慣,無論老師的相貌美丑、脾氣好壞都要予以尊重。不輕視也不是一味的阿諛奉承。要抱著信任老師的態(tài)度,接納他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做到態(tài)度一致,不能人前贊美人后批評。尊重對方,才能與別人進行正常的來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把尊重老師當做一種習慣,這樣老師也會以尊重的態(tài)度來對待你,從而達到雙贏。

師生關系是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成長。學會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同時大學生將學到的人際交往技能應用到以后的職場生涯中,還能更好、更快地適應職場,走進領導,建立和諧的職場關系。

參考文獻

[1] 寧維衛(wèi),大學生發(fā)展與健康心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 鄭全全、余國良 ,人際關系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