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法律援助的缺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法律援助的缺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法律援助的缺點

第1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根據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2006到2011年間,政府法律援助的機構和工作人員數量都在保持平穩(wěn)小幅增長。從2010年開始,法律援助經費收入與受援人數大幅增加,2011年老年人受援人與2006年相比增加近一倍,所占比重多年來一直維持在10%左右。

(一)司法行政系統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基本經驗

《條例》規(guī)定了法律援助是政府責任,并規(guī)定了法律援助的范圍,同時授權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條例》規(guī)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guī)定。在法律援助事業(yè)發(fā)展較成熟、財政保障充足的省份,已經認識到僅用經濟困難一個標準,無法容納進所有需要法律援助的社會弱勢群體,開始對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的探索,根據各地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實際做法,總結了如下幾條共同經驗:

1.降低門檻,擴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范圍。明確老年人作為法律援助事項的特殊主體,不受經濟困難標準約束。如河南省規(guī)定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事項屬于法律援助范圍。浙江省對低保老人不受援助范圍限制、不分案件類型給予法律援助,對高齡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免除經濟困難審查。

2.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網絡。根據全國老齡委公布的《2009年度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09年底,我國老年人維權,市、區(qū)(縣)、街(鄉(xiāng))、居(村)四級法律援助網絡建設基本完成,全國共建立各級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19909個,老年維權協調組織達135704個。各地法律援助機構下設老年法律援助工作站,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司法所設立老年維權崗,指派專人從事老年維權工作。

3.簡化申請程序,開辟老年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前來咨詢法律問題的老年人予以優(yōu)先接待解答,對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老年人優(yōu)先受理,只要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受理后優(yōu)先指派辦理。多省對行動不便、高齡、空巢老人以及患病殘疾的老年人提供電話預約上門服務。

4.加強宣傳,增強老年人的維權意識。組織律師、法律工作者、維權志愿者不定期進村(社區(qū))、敬老院等為老年人提供面對面的法律服務。在老年人活動集中的場所設置法律援助宣傳欄,介紹法律援助的申請流程,發(fā)放法律援助聯絡卡和法律援助宣傳材料。

5.對涉及贍養(yǎng)、婚姻、家庭暴力等家庭內部案件,建立多元糾紛化解機制,盡力采取勸導、調解等非訟方式解決,促進家庭和睦。

(二)司法行政系統老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現存問題

雖然政府法律援助機構已經在老年人法律援助方面有很多經驗,但由于我國地域差異太大,法律援助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性明顯,總體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經費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的確定取決于政府法律援助的供給能力,具體來說,就是以資金源為條件,設定法律援助資格條件?!稐l例》為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設定了下限,具體實施還要依據各地(省、區(qū)、市)關于法律援助范圍的補充規(guī)定來執(zhí)行。各地規(guī)定的主要依據就是地方財政的保障能力。經濟發(fā)展情況比較好,當地領導對于法律援助事業(yè)重視程度高,經費保障充足,對于法律援助范圍的規(guī)定就比較寬泛,針對特殊群體也有優(yōu)待政策,反之可能連法規(guī)規(guī)定的援助范圍內的群眾都不能做到應援盡援。同時,財政經費的不足也導致辦案補貼標準過低,給承辦人的補貼甚至不能覆蓋辦案成本,影響了援助人員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案件辦理質量。

2.質量監(jiān)控機制有待加強。一些法律援助機構完成受理、指派之后沒有繼續(xù)跟進案件的辦理情況,對于案件辦理質量不了解,一些社會律師和法律工作者自身的收費案件很多,事務繁忙,對于援助案件沒有熱情,投入的時間精力很有限。

3.法律援助與社會救助、司法救助等機制銜接有待改善。有些法律援助案件同時需要社會救助,比如老年人遭受虐待的案件,需要社會救助機構為其提供臨時居留場所;患病、受傷的老人,需要社會救助機構為其提供醫(yī)療救治;但法律沒有相關規(guī)定,僅憑法律援助機構自身的力量,不能解決受援人的上述困難。根據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guī)定》,正在有關部門接受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但現實生活中,訴訟、仲裁、鑒定費用一般是緩交、減交,很少有免交的情況,特別是鑒定費用,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即使緩交、減交也負擔不起。社會救助與司法救助的缺失都會影響法律援助案件辦理的實際效果。

二、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

(一)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老年人法律援助實施狀況

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三年援助的老年人案件通過審核14906起,占項目援助通過案件總數的13.2%。其中,2009資金年度通過審核的老年人法律案件為3605起,占總數的13.2%;2010資金年度為3742起,占總數的13.4%;2011資金年度由于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資金總額由5000萬增至1億元,老年人案件數量也隨之增長了一倍,為7559起,占總數的13.0%。三年來為老年人案件補貼2396萬元,占補貼金額總數的12.7%,為老年人取得利益或挽回經濟損失6.89億元,其中2011年度為老年人案件發(fā)放補貼1216萬元,占補貼金額總數的12.5%,為受援人挽回損失4.21億元。從實施單位類型上來看,法律援助機構實施15146件,占總數的96.6%;民辦非企業(yè)實施202件,占1.3%;律師事務所實施120件,占0.8%;婦聯法律幫助機構實施166件,占1.1%;直接資助辦案單位實施29件,占0.1%;高校社團實施22件,占0.1%。從承辦人類型上看,法援機構工作人員辦理的3070件,占總數的19.6%;社會律師辦理5138件,占32.8%;基層法律工作者辦理6670件,占42.5%;社會組織和注冊法律援助志愿者辦理806件,占5.1%。從案件類型上看,民事案件14623件,占總數的93.2%;刑事案件271件,占總數的1.7%;行政案件151件,占0.9%;刑事附帶民事案件575件,占3.7%;執(zhí)行案件67件,占0.5%。從案由類型看,贍養(yǎng)糾紛4123件,占總數的26.3%;交通事故糾紛2786件,占17.8%;土地糾紛793件,占5.1%;勞動爭議598件,占3.8%;健康權、身體權糾紛575件,占3.7%;繼承糾紛541件,占3.4%;離婚糾紛375件,占2.4%。[3]

(二)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老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特點

1.明確老年人作為項目資助對象之一,放寬援助事項和援助范圍。項目旨在幫助包括老年人在內的五類特殊受援主體而不是一般貧困者,體現了特殊人群視角?!吨醒雽m棽势惫娼鸱稍椖繉嵤┡c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規(guī)定的項目資助案件范圍從經濟困難標準和案件類型上都比《條例》規(guī)定得寬松。具體來說,在案件類型上,老年人多發(fā)的案件類型中,贍養(yǎng)糾紛方面,項目資助贍養(yǎng)費糾紛、變更贍養(yǎng)關系糾紛等都被納入;項目也資助離婚等多種婚姻財產、婚姻效力糾紛;在人身損害糾紛方面,項目資助道路交通事故、醫(yī)療事故、工傷事故等多種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而《條例》對這些都無特別規(guī)定。在經濟困難標準上,項目資助經濟狀況高于當地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但低于當地城鎮(zhèn)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老年人,即經濟狀況既不屬于絕對貧困、又不能夠負擔法律服務費用的“夾心層”困難老人。同時,項目對中西部的法律援助經費做了一定補充,規(guī)定可以資助經濟狀況和申請事項符合《條例》和本?。▍^(qū)、市)補充規(guī)定的法律援助事項范圍,但當地法律援助經費確實存在困難的案件,但此類案件不超過本地區(qū)使用該項資金辦理案件總數的1/3。

2.多元實施主體提供專業(yè)化服務。法律援助是政府責任,但隨著社會經濟生活復雜化程度的增加、利益分化的加劇,政府法律援助在質與量上勢必不能完全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需要社會組織的有益補充。雖然《條例》有規(guī)定,但多年以來,關于社會組織參與法律援助的地位、性質及管理方式一直沒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的多元實施主體為民間組織參與法律援助提供了很多經驗。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的實施主體包括五大類:政府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類民辦非企業(yè)、婦聯法律幫助機構、全國律師協會、高等院校法學院法律援助社團組織。不同的實施主體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優(yōu)勢互補,并形成良性競爭關系,促進法律援助事業(yè)發(fā)展,滿足困難群眾不斷增長的法律援助需求。政府法律援助的優(yōu)點在于經費有保障(但不一定充足),機構穩(wěn)定,實施法律援助工作能夠形成常態(tài)化運作,利用原有的網絡化、科層官僚體制,執(zhí)行能力比較強,管理較規(guī)范。其缺點政府機構提供的服務面對全體社會成員,對特殊群體的傾向性不大,且科層體制較為僵硬,立法、政策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不能及時做出回應。部分社會成員,特別是與政府發(fā)生糾紛的公民,對于政府機構抱有不信任態(tài)度,政府機構的官僚屬性與普通民眾有距離感。與民間組織相比,政府法律援助的法律成本較高。民間組織提供法律援助的優(yōu)點在于專業(yè)化,民間組織提供的法律援助服務受資金、人員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形成自己的專業(yè)特色,專門接受某一類人群、某一類事項的法律援助申請,更了解特定類型人群、案件的特點,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民間組織一般規(guī)模比較小,靈活性、創(chuàng)新性較強,可以根據社會生活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服務方向,提供新型服務。目前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的最主要實施主體為政府法律援助機構,依托政府原有的機構網絡和人員配置,資金全部用于給承辦人發(fā)放辦案補貼,不另外補助實施單位的辦公費用,體現了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做事不養(yǎng)人”的項目特征,最大程度地節(jié)約了項目實施成本,把資金全部都用在個案補貼上,真正惠及受援人。項目培育、扶植的民間組織也起到了強有力的補充作用。由政府提供常規(guī)化服務,民間組織面對特殊群體、特殊案件提供專業(yè)化服務,多種服務主體提高了弱勢群體了解并利用法律援助的機會。

3.嚴格辦案流程,確保案件質量。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對于法律援助流程有一套獨特的規(guī)定。在案件受理階段,對承辦人和受援人進行書面的權利義務告知。在案件辦理過程中,規(guī)定對重大、復雜、疑難的法律援助案件,項目實施單位、案件承辦單位應當研究,確定承辦方案,確保辦案的質量和效果。在案件辦結后,要定期回訪,檢驗受援人滿意度。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更加嚴格、規(guī)范的管理流程也促進了法律援助機構工作管理的規(guī)范化。項目的回訪制度、補貼發(fā)放方式等管理方式也被法律援助機構進行常規(guī)工作時所采納,項目制責任具體化、流程規(guī)范化的優(yōu)點帶動了法律援助機構日常工作的發(fā)展。

(三)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老年人法律援助的發(fā)展方向

1.增強實施主體的專業(yè)化。針對農民工、未成年人、婦女,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都有專門的社會組織作為實施單位去承辦相應的法律援助案件,但目前全國范圍內尚沒有專門針對老年人法律援助的民間組織,尚未發(fā)揮多元主體的優(yōu)勢。老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主要還是由政府法律援助機構承擔,有些老年人可能具有多重身份(如婦女、殘疾人、農民工),這部分案件由相應的民間組織(婦聯、殘聯、勞動法律援助民辦非企業(yè))去承辦。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若過多依靠政府法律援助機構,很難體現項目特色,應鼓勵、孵化、扶植一批體現人群視角、擅長辦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民間組織,或將老齡委系統納入項目實施主體,依托已有的老年人維權網絡,培養(yǎng)一批善于和老年人交流、在老年人法律事務方面有專長、責任心強的律師、法律工作者及維權志愿者,開展針對老年人身心特點、滿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專業(yè)法律援助服務。

2.提高資金使用的科學化。目前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的資金總額還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對于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在現有條件下,還需不斷探索如何使有限的資金資助更多的困難老年人、讓資金使用發(fā)揮最大效益。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的補貼標準和一般司法行政系統法律援助案件補貼相比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承辦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案件質量,但在資金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個案補貼標準高就意味著能夠援助的案件總量相對少。所以,要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最需要援助的老年人。首先,應進一步細化《暫行辦法》第六條規(guī)定的項目案件資助類型,明確不予援助的案件類型。其次,進一步細化案件補貼標準。《暫行辦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了對案情簡單、工作量小的案件降低補貼標準,筆者在北京郊區(qū)農村的調研過程中,發(fā)現一些案情特別簡單、爭議金額不大的案件,仍按照一般標準發(fā)放案件補貼。所以,應不斷細化補貼標準,根據案件難易程度、承辦人付出的勞動劃定不同檔次的補貼標準,提高資金使用的科學化程度。

三、結論

(一)法律援助的對象應分為一般對象和特殊對象

一般對象是指一般經濟困難者,即經濟條件達到國家設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確無能力按市場價格購買法律服務的公民。特殊對象是指因生理、心理、文化等非經濟因素陷入貧困狀態(tài)的社會弱者,如老年人、婦女、殘疾人、未成年人、農民工等,這幾類人群的弱勢狀態(tài)是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等特點以及社會條件造成的,與一般經濟困難者相比體現出了特殊的人群特征。老年人是法律援助的特殊對象,老年人法律援助具有必要性和特殊性。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文化、經濟特點造成了其社會弱者的角色,其自身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法律服務的需求很大,而依靠自身購買法律服務的能力極為有限。所以,老年人需要法律援助,發(fā)展老年人法律援助事業(yè)具有必要性。老年人的自身特點也為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需要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保障,老年人法律援助具有特殊性。

(二)司法行政系統的老年人法律援助體系積累了一定經驗,但仍不能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法律援助需求

雖然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發(fā)展,各地司法行政系統在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地方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受制于財政、人員,甚至是領導重視程度等多種因素,地區(qū)發(fā)展存在很大差異性。在相當多地區(qū),仍未認識到老年人法律援助的特殊性,不熟悉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特點,未把老年人作為法律援助特殊對象加以特別優(yōu)待。

(三)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本身具有很強烈的人群意識

第2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訴訟保險是指投保人事先購買確定的訴訟險種,當其就承保范圍內的事項與他人發(fā)生民事訴訟時,有權要求保險公司按照約定向被保險人支付一定訴訟費用的一項保險法律制度。訴訟保險制度最初產生于19世紀的法國,其雛形是1897年成立的“醫(yī)療糾紛基金”(SouMédical),該組織要求其成員每天認捐一個“蘇”(Sou,法國輔幣名,相當于1/20法郎),而認捐“蘇“的行為相當于今天的購買訴訟保險行為,凡認捐的成員都可在日后與他人發(fā)生法律糾紛時,通過組織的力量獲得法律幫助和經濟援助。1917年法國魯曼地區(qū)出現的“汽車運動保衛(wèi)制度”(DéfenceAutomobileSportive)即是現代意義上的訴訟保險制度誕生的標志。隨后,德國也設立了“德國汽車保險制度”(DeutscherAutomobileSchutz),并將訴訟保險的范圍逐步拓展到其他財產性民事糾紛領域。到目前為止,歐洲各國普遍建立了訴訟保險制度,并在巴黎設立了歐洲保險委員會,其成員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丹麥、意大利、英國等。

訴訟保險在形式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單獨式(Stand-alones),是指與其他保險類別沒有聯系而獨立存在的訴訟保險;二是附加式(Adds-ons),是指在其他險別上附加的訴訟保險,其投保對象主要是房地產和機動車訴訟;三是合作式(Cooperatives),是指從事傳統保險業(yè)務的保險公司與專營訴訟保險業(yè)務的保險公司合作開辦的訴訟保險。

訴訟保險的保險范圍通常包括法院費用和律師費用,并以后者居多。保險公司承擔的訴訟風險包括合作風險(riskofcooperativeagreement)和異議風險(riskofdisagreement)。在合作風險中,訴訟風險主要是由訴訟進程時間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在其承保范圍內,將來可能發(fā)生的理賠金額是能夠預測的,但在異議風險中,訴訟時間和訴訟費用都很難預測,其原因在于,投保異議風險的案件在發(fā)生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例如,人們無法預測交通事故發(fā)生的確切時間,也很難預測為此進行民事訴訟所需的訴訟費用。正是由于異議風險的存在,才促使當事人希望通過訴訟保險方式來分散個體的訴訟風險負擔,這也是訴訟保險制度得以產生和發(fā)展根本動因。

訴訟保險是一種將訴訟風險進行社會分散的法律制度,其主要適用對象是介于富人與窮人之間的中產階層。有學者認為,當權利受到侵犯時,訴訟保險的被保險人提訟的傾向性大于未投保者,就此而言,訴訟保險具有促進潛在權利顯現化、形式權利實質化,進而實現法的支配和法律平等的“公器”功能。此外,訴訟保險還具有副位功能,即通過向當事人介紹律師以及擴大有訴訟經濟能力人的范圍,以普及法律服務,進而促使律師業(yè)務更趨于合理化。

二、我國移植訴訟保險制度的分析

(一)經濟分析。保險學中的風險是指損失發(fā)生及其程度的不確定性,其構成要素有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風險損失,三者的關系是:風險因素(如火災隱患)的客觀存在導致了風險事故(如火災)的產生,風險事故的產生引起了風險損失(如財產毀損),風險則為三者的共同作用結果。面對訴訟風險,我們可以作如下解釋:人們進行經濟交往必然產生利益沖突,沖突的客觀存在必然導致發(fā)生民事訴訟,訴訟費用作為一種經濟損失隨之產生。由此可見,訴訟費用風險在構成上完全具備可保風險的基本要素,從而對訴訟費用予以保險是可能的。

有風險就要進行管理。訴訟費用具有可保性并不意味著非保險訴訟費用風險就無法進行管理,這里還有一個最優(yōu)選擇問題。常見的風險管理方法有控制型(如回避、預防等)和財務型(如自留、轉移等)兩種,保險屬于財務型手段。每一種風險管理手段均有其適用范圍:當損失程度高但損失頻率低時,可選用風險回避;當損失程度低且損失頻率也低時,可選擇風險自留和損失預防;當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都高時,就應選用風險轉移和損失抑制了,此時,保險為最佳選擇。

(二)法律分析。就訴訟費用導致的“權利貧困化”,學者們設想了各種解決方案,有的主張取消審判費用,完全由國家財政負擔,是為取消主義;有的主張由國家對確有經濟困難的人員實行司法救助,減免其審判費用,此為減免主義;還有的主張實行法律援助,減免當事人的律師費用。

先就取消主義來說,其理論基礎是:解決糾紛、保護私權是國家的責任,現代國家又都是租稅國家,故訴訟費用應當由國家財政負擔。但是,制度構建往往是相關制度原理相互競爭的產物。就訴訟費用的負擔在國家與當事人之間如何分配而言,還應當考慮國家財政負擔、民事訴訟的性質和原理、防止當事人濫用訴訟權以及制裁民事違法行為等因素。就此,學者們多持受益者負擔原則,即審判制度的維持不是完全依靠一般的公共稅收,實行公共負擔原則,而是要求當事人也負擔一部分。由此可見,取消主義不可行。

再就減免主義而言,司法救助是對審判費用的負擔在國家與當事人之間進行的調整,將本應由當事人負擔的部分費用轉由國家暫時或最終負擔。但從上文可知,這種轉移是有限度的。因此,減免主義亦有其局限性。

現代各國多將法律援助定位為國家責任,由此出發(fā),法律援助只能是有限的。目前,我國的民事法律援助只能適用于我國公民,團體組織不能申請,但現實生活中并不乏經濟困難而又亟需法律救濟的團體組織。其次,申請人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律師費用時才能獲得法律援助。最后,法律援助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也制約了其功能的有效發(fā)揮。例如,雖然從理念上說法律援助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但具體的制度構建和實踐都抹上了濃厚的行政色彩,出現了強調國家利益和國家政策而忽視當事人權利的總體趨勢,隔斷了法律援助與保障當事人權利之間內在的固有的聯系。因此,法律援助制度也有其不足。

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屬于國家對公民實施的“他律性援助”,并且其主要適用于經濟困難群體,中產者是被排除在外的,于是就可能導致中產者雖難以支付訴訟費用,但卻無法獲得援助,而成為真正的“權利貧困者”。而受制于國家財力等因素,訴訟免費主義也行不通。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種既不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又具有廣泛適用面的新型制度。訴訟保險制度正是這樣一種制度,它具有以商業(yè)活動為基礎來達到公共目的的復合性格,為促進公益性調整與私益性調整相互結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口。

(三)其他條件分析。根據西方的實踐經驗,訴訟保險制度能否獲得成功,主要取決于三個條件。一是保險公司在接受當事人投保前,應當對將來可能發(fā)生的訴訟費用數額進行準確預測;二是存在一定的保險市場份額和一定數量的保險公司;三是有一批符合資質的訴訟保險法律專家。先就條件一來說,根據我國現有法律法規(guī),審判費用是較容易預測的。律師費用雖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隨著近年來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協陸續(xù)出臺律師收費指導性規(guī)定,并要求律師履行收費告知義務,目前律師費用大體上是可以預測的,現實中發(fā)生的律師費用糾紛,主要是律師未能善盡職責或未能履行費用告知義務所致。因此,訴訟費用是可以預測的。再就條件二而言,雖然我國至今還沒有訴訟保險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訴訟保險制度還缺乏法律支持;法律界和保險界對訴訟保險的學理研究也不夠;許多公民的法律維權意識還不強,但是,這并不會妨礙訴訟保險市場的產生和發(fā)展。恰恰相反,法律規(guī)范和理論建樹往往是在實踐已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以后才出現的。認為我國公民的維權意識不強可能影響訴訟保險市場的成長,則更是沒有道理。目前,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盡管法官們普遍超負荷工作,案件積壓仍較為嚴重,即使是在內地,案件也不在少數。傳統無訟價值觀對公民訴訟意識的影響并不像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大,許多人在權利受到侵犯之后沒有訴諸法院,往往是在利益權衡——尤其是對因司法腐敗等因素可能導致司法救濟低效甚至無效予以考慮之后作出的理性選擇。至于訴訟保險還要求具有一定數量的符合資質條件的法律專家,這個問題的解決應該也是不難的,現有法律從業(yè)人員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就能勝任。

三、建構我國訴訟保險制度的具體設想

(一)模式之選擇

國外的訴訟保險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市場模式。即公民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自由決定購買何類險種,并且可以在保險條款約定的法律服務費用的額度范圍內自由選擇律師,保險公司則根據事先商定的法律服務明細表約定的金額支付保險金。二為政府指導模式。其最大特點是由政府確定訴訟保險制度的具體內容,險種的設置及其收費標準以及市場化程度等均須經政府許可或確定。該模式主要適用于帶有公益性質的訴訟,如勞動保護訴訟等。三是利益協同模式。其最大特點是將全面成功報酬制與保險制度有機結合起來,以促進律師業(yè)和保險業(yè)的利益最大化。在這種模式下,保險公司向被保險人理賠之后便取得了向律師收取一定費用的權利,訴訟保險制度依靠預收的保險費和律師業(yè)務的恢復額兩部分資金進行運營。

上述三種模式各有優(yōu)缺點。市場模式雖然具有保險關系各方權利義務明確的優(yōu)點,但可能發(fā)生“市場失靈”現象;政府指導模式雖然能夠發(fā)揮政府調整市場的作用,但可能影響保險公司的積極性;至于利益協同模式,雖然可以提高各方的積極性,但利益最大化的動機可能導致保險公司和律師過于追求商業(yè)利益從而損及接近正義目標的達成。本著揚長避短的原則,筆者以為,應當區(qū)別不同險種而采用不同的模式:對于非公益性的訴訟,可以采取市場化模式和利益協同模式;對于公益性較強的勞動保護和醫(yī)療訴訟等,可以考慮采取政府指導模式;而對于環(huán)境侵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訴訟等主體眾多但利益分散的訴訟,可以采用利益協同模式。

(二)具體制度設計

1.保險責任范圍和除外責任??傮w而言,訴訟保險的責任范圍包括當事人在訴訟中支出的各種費用,包括審判費用、當事人費用和人費用。但因戰(zhàn)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產生的費用、因被保險人的不當行為而額外增加的費用以及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案件的訴訟費用除外。

2.保險費率。保險費率的確定應當分別不同險種,根據各類險別的風險大小和損失率高低來確定,然后采用表定法綜合每一被保險人的具體情況對基本費率進行修正。為了減少管理費用,在經營了一段時間之后,可以采取經驗法,依據最近三年的平均保險費確定當年的保險費率。計算公式如下:

M=(A-E)C/E

在上述公式中,A代表最近三年的平均損失,E代表適用的預期損失,C代表依據經驗確定的可靠系數,M代表修正系數。

3.賠償限額和免賠額。訴訟保險的承保對象為訴訟費用,其數額大小往往很難準確預測。因此,訴訟保險沒有保險金額的規(guī)定,而是采用由保險雙方約定賠償限額的方式確定保險人的責任限額。賠償限額的確定方式有三種,即每次賠償限額、累計賠償限額及每次賠償限額和累計賠償限額相結合。由于訴訟保險的保險標的一般較小,故而一般不宜對作為起賠點的免賠額進行規(guī)定。大型企業(yè)間的訴訟保險除外。

(三)法律規(guī)制措施

由于降低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訴訟保險致使訴訟費用的預防和懲罰功能相對減弱。因此,便可能發(fā)生當事人濫權的現象,如缺乏準備、提出過高的訴訟請求、和解率下降以及上訴率升高等。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進行規(guī)范。措施之一是由保險公司聘請法律專家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幫助當事人評估訴訟成本和訴訟收益,以決定是否或提出多大的訴訟請求額等。措施之二是由保險公司對當事人的進行訴前審查,但審查標準不應過于嚴格,只要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不是沒有依據,均應允許其提訟。為了防止保險公司利用提供法律咨詢和訴前審查侵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法律應當賦予當事人救濟權利。對保險公司拒付保險金不服時,當事人可以自行委托律師對拒付理由進行調查直至提訟。

參考文獻:

[1]廖永安,等.訴訟費用研究——以當事人訴權保護為分析視角[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

[2]袁彬.訴訟保險:二十一世紀新型訴訟救助[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2).

[3]王亞新.日本民事訴訟費用的制度和理論[A].王亞新.社會變革中的民事訴訟[C].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4][美]李本.中國的律師、法律援助與合法性[A].許傳璽.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法律發(fā)展[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訴訟費用制度研究”課題組.訴訟保險制度研究[A].陳剛.比較民事訴訟法2000年卷[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1.

[6]羅筱琦.訴訟保險制度再探[J].現代法學,2006,(4).

第3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今年以來,我繼續(xù)分管基層科、法律服務管理科和法律援助中心(148),老余走了以后組織上暫時叫我負責全面工作八個月。

我所負責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局長做好以下工作:

1、貫徹執(zhí)行部、廳、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和有關的規(guī)定,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目標,并組織實施;

2、管理指導本轄區(qū)的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的工作;

3、管理指導轄區(qū)內人民調解工作;

4、管理指導轄區(qū)內的歸正人員幫教安置工作;

5、指導司法所的業(yè)務;

6、負責法律服務工作者執(zhí)業(yè)道德、執(zhí)業(yè)紀律教育整頓工作;

7、承辦上級業(yè)務部門交給的有關事項;

8、負責法律援助中心和“148”日常、審批工作。

一年來,按上述的工作職責和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發(fā)揮同志們的積極性開展各項工作,努力完成任務。

二、工作成效

1、學理論、增強素質。一年來,自己能夠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同志“七一”重要講話,加強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進一步弄清“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一個政黨,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就要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愿望,滿足群眾的需要,維護群眾的利益。在政治理論學習中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本職工作,聯系一些社會現象,探討一些工作中碰到的實際問題,來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我還積極參加區(qū)委組織的理論學習班和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擬寫調研文章、中心學習組輔導,從中來充實自身的政治理論素質。

2、講團結、努力工作。老余調走以后全局工作暫時叫我來負責。當時感到肩上的壓力很大,弄的好是你應該做的,弄的不好出了問題,責任由你來承擔。突如其來的“非典”嚴重干擾了我們正常工作,主要領導又長期不到位,特別是宣布之后。在這種環(huán)境下,能夠依靠班子成員和科室中層領導,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依靠他開展工作。在防“非典”期間充分發(fā)揮科室的作用,深入基層進行防“非典”有關的法律知識宣傳。開展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工作,遇到問題多商量相互溝通,自覺維護班子的團結,與班子成員協作共事。

在日常的工作中自己能夠做到以身作則,特別是基層科與幫教安置科合并之后,工作量還是那么多,但是人員沒有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我能夠顧全大局,積極主動地配合科里做些工作。如籌備全區(qū)第三次人民調解工作會議各種發(fā)言材料的擬寫和修改,組織全區(qū)調解主任業(yè)務培訓班等項工作。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積極完成上級和業(yè)務部門交給的各項任務。主要有以下幾項工作:

①參與了防“非典”期間的法制宣傳教育。宣傳《傳染病防治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和《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傳染性非典性肺炎防治工作的決定》還參與了區(qū)政府組織的防“非典”三下鄉(xiāng)活動;

②認真抓好鎮(zhèn)、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建工作。4月底完成了全區(qū)8個鎮(zhèn)、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建工作,各項制度和職責統一上墻;

③加強人民調解規(guī)范化建設。在街道有條件的社區(qū)推廣標準化調委會,農村開展“四有”調解組織活動;

④完善了調解員等級制度,全區(qū)調解員基本做到調解持證上崗;

⑤加強對調委會調解協議書制作的指導工作;

⑥組織全區(qū)調解主任業(yè)務培訓,有92名調解主任參加了業(yè)務培訓;

⑦籌備召開全區(qū)第三次人民調解工作會議的各項工作;

⑧努力做好幫教安置工作。一是繼續(xù)抓 好“三項工程”的建設(安置基地,專項資金、優(yōu)惠政策);二是重點對象的排摸工作,實行“三幫一”幫教措施;三是在街道社區(qū)建立幫教安置志愿者隊伍(由老黨員、教師、離退休干部等組成);

⑨抓好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紀律的教育整頓工作;

⑩做好法律進社區(qū)工作。在鎮(zhèn)、街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各社區(qū)成立法律服務室,制作并發(fā)放了法律援助便民卡和法律援助咨詢登記本,指派各法律服務單位與社區(qū)結對,制定了 聯系制度。

上述所做的主要工作與大家的配合和支持是分不開的,基本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以及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3、工作作風較為扎實。今年來,自己認為在工作上比較“務實”,作風扎實。能夠深入基層,了解掌握一些情況,幫助指導基層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難題。如洪塘、慈城出現部分群眾集體上訪,有的還出現過激行為。按照區(qū)委領導的要求,積極配合鎮(zhèn)里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在洪塘鎮(zhèn)深入各村,宣傳有關的法規(guī)和鎮(zhèn)政府的公告,直到事態(tài)平息,到慈城鎮(zhèn)五聯村面對面做群眾工作。

按照市局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各鎮(zhèn)、街道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對此,結合我區(qū)的實際深入到鎮(zhèn)、街道與分管領導協商,在4月份各鎮(zhèn)、街道建立了調解委員會。統一了上墻板面內容,同時各鎮(zhèn)、街道按要求建立了調解室。

在防“非典”期間與科室的同志們一起參與了防非典宣傳周活動和區(qū)政府組織的“三下鄉(xiāng)”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活動。

大家知道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層,基層是司法行政的基礎,我們所承擔的職能除了“148”法律咨詢以外,絕大部分的工作是靠基層來完成。我們無非是做些指導幫助基層來完成工作任務而已。所以只有深入基層指導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在工作中碰到實際問題,才是我們司法行政工作應履行的職責。

4、能夠做到廉潔自律。一年來,能夠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上級制定的黨風廉政建設及勤政廉政的若干規(guī)定,能夠關心大家的福利事業(yè),在8個月的負責期內,嚴格財務紀律,沒有,不拿公款請客送禮為自己撈好處。在財務審批上應該說是經的起檢查的。

按照區(qū)委辦文件,附件2,廉情報告公布內容所涉及個人廉潔自律情況,經檢查認為做的比較好,從未出現過違規(guī)現象。相關內容去年已報告公布,今年沒有變化。

三、存在問題

1、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感到工作精力不足,人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已跟不上時展的要求,工作上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總認為“不拖后腿,中游蕩蕩,勝過天堂。”

2、政治理論學習還缺乏自覺性。集體組織的學習能夠自覺參加,對報紙和黨的刊物有關文章較關心。但是,個人抽時間學習政治理論自覺性不高,總認為理論管不住現實的問題,特別是社會上出現的黨政機關執(zhí)法人員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被焦點訪談和報紙暴光屢屢發(fā)生,與當前學習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格格不入,思想上有些理解不了。

3、由于分管基層工作,到鎮(zhèn)、街道司法所去的多一些,基層的同志比較好客,去了之后,免不了留 下來吃飯,自己也喜歡熱鬧,有時候高興起來時多喝點酒,酒多喝了說話欠注意場合。

四、整改措施

1、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注重學習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理論聯系實際探討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黨性修養(yǎng)。

2、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考慮和處理問題都要從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出發(fā)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基層在工作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第4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近日,__縣人民檢察院結合全縣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檢察工作特點,研究制定服務經濟發(fā)展措施,推進“服務科學發(fā)展年”活動的深入開展。

一、抓學習,增強服務科學發(fā)展意識

__縣院認真分析了檢察工作面臨的難得機遇和嚴峻挑戰(zhàn),進一步強化四種意識:一是不斷強化服務大局意識。切實增強檢察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自覺性和緊迫性,努力在服務“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上做文章。二是不斷強化職業(yè)責任意識?!皬娀杀O(jiān)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主題,更新執(zhí)法理念,提高隊伍素質,改進執(zhí)法作風,切實增強職業(yè)責任感和自豪感,努力維護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和諧。三是不斷強化隊伍建設意識。突出思想政治建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認真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始終做到黨的事業(y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到上,從一些地方發(fā)現違法違紀案件中吸取教訓,時刻警醒自身。四是不斷強化自我監(jiān)督意識。始終把法律監(jiān)督和自我監(jiān)督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實落實好多項內部監(jiān)督措施,進一步探索和實踐新的監(jiān)督方式,使檢察機關的各項工作始終置于有效的監(jiān)督之下。

二、按職能,完善服務科學發(fā)展措施

在開展“服務年”活動中,該院結合自身實際,確定了“服務年”活動工作重點:一是緊緊圍繞“保增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不斷提升法律服務質量。緊緊圍繞全縣堅定不移地保增速、進位次、沖擊全省“十強縣”的目標,主動圍繞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積極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學校、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單位”活動,努力實現立體化推進,社會化實施,個性化發(fā)展目標。二是緊緊圍繞“保穩(wěn)定”,強化維護創(chuàng)安工作,不斷提高法律保障水平。他們把維護穩(wěn)定作為硬任務,切實履行好第一責任,全力以赴做好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各項工作,扎實有效地抓好排查、預防、疏導、化解矛盾糾紛工作。三是緊緊圍繞“保民主”,發(fā)揮職能優(yōu)勢,不斷提升服務和改善民生的能力。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自覺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發(fā)揮法律監(jiān)督職能優(yōu)勢,把民生的各項工作做細做實。牢固樹立執(zhí)法為民的理念,充分發(fā)揮法律援助在解民困、暖民心、保民生等領域的重要作用。

第5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關鍵詞:診所法律教育 職業(yè)能力 傳統法律教育 問題

一、診所教育傳入中國的背景

與中國其他高等教育模式相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法學教育,長期以來也采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老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口若懸河地“傳道”于學生;而學生,基本上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下,教學雙方缺乏互動性,知識本身的傳遞過程顯得沒有趣味性和生動性,最致命的缺點是,它并沒有突出法學的專業(yè)性和實踐性,對于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無疑是一個誤區(qū)。

這種傳統教育方式的形成主要有如下的原因:一是中國傳統教育哲學理念的影響。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哲學非常強調師道尊嚴,強調教師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方式教導學生,強調師生之間的“指導―服從”關系。因此,這種教育哲學孕育下的師生關系突出了師生間的等級性和教師的權威性,最終形成的是單向的、決定型指導關系,缺少平等對話、相互交融和心理溝通的前提和氛圍。在教學上一切以教師為主,學生的學習活動圍繞著教師預先擬定的思維方向和教學模式進行,學生的任務就是理解和記憶老師講授的內容,并不強調學生自我的表現,甚至在潛移默化中泯滅著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立意志。二是受大陸法系及前蘇聯模式的影響。

診所法律教育作為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教學方法,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診所式,即學徒制,是一種讓未來的律師在執(zhí)業(yè)律師的辦公室“閱讀法律”的學習方法。它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被引入中國高校的法學教育,目前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資助下中國的很多高校都開設了診所法律教育的課程。

“診所法律教育”于20世紀60年代首先在美國法學院興起的一種新的法學教學方法,隨即世界各國的法律院校也相繼成功地應用了這種教學模式和方法。我國于2000年開始在北大、清華、人大、武大等十所重點大學法學院進行嘗試,現已取得顯著效果。2000年9月,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7所高校的法學院引進開設了最初的診所式法律課程。2002年7月28日,由11個所院系發(fā)起成立了隸屬于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的中國診所法律教育委員會。截至今年6月18日,中國診所法律教育委員會成員單位已達134個,其中82個院系設了法律診所課程,共計開設不同主題診所課程130個,內容涉及民事訴訟、行政訴訟、談判和調解、公益訴訟、消費者保護、弱者權益保護、農民工法律服務、農村法律服務、婦女權益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青少年違法行為矯正、地方立法、社區(qū)法律服務、婚姻家庭、知識產權保護、環(huán)境保護、刑事訴訟、艾滋病患者權益保護等領域。以中國政法大學為例,該校法律診所課程面向本科3年級以上學生開設,為實踐性必修課。每年選修的學生總數已達500多人,至今累計參加法律診所學習的學生超過2000人。學生共接待法律咨詢4000多人次,受理案件900多件。

診所法律教育形式借鑒了醫(yī)學院診所教育的模式。在醫(yī)學院就讀的學生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從事臨床實習,從實踐中學會診斷和治療。當法學教育引入這種教學方法時,法學院引用了“診所”的稱號,產生了“法律診所”。學生在“法律診所”中,在教師指導下為處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詢,“診斷”他們的法律問題,開出“處方”,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并為他們的供法律服務。這一做法類似于醫(yī)學院的臨床實習,從實踐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法律執(zhí)業(yè)技能。法律診所把個體當事人和弱勢群體的利益為工作的中心,將法學教育轉換為一種走出法學院圍墻之外的服務于社區(qū)的法學實踐教學形式。

二、診所法律教育與傳統法律教育方法的區(qū)別

1.它與案例教學不同:案例教學一般是要求教師把某一部門法的內容用案例形式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而診所法律教育的內容相當廣泛,它不僅涉及實體法,還涉及程序法,甚至涉及整個法律學科,它沒有固定模式,教學主要在課堂之外來完成。因此,案例教學只是可以作為診所法律教育的手段之一。

2.它與模擬教學不同:模擬教學(含模擬法庭)是指為了說明某個案例,采取把案例中的當事人分角色由學生扮演,模擬開庭或談判等辦法,模擬人具有表演性,內容事先都排練好。這種方法也只能是作為診所法律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診所教育中的學生接觸的案例是活生生的正在進行中的案例,學生本人就是訴訟參與人,學生面對的是更復雜的、不斷變化中的法律事務。

三、診所法律教育的意義

診所教育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與我們以前接受的法學教育有很大不同。傳統的法學教育方法,往往采用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的講座方式,老師和同學很少展開討論或者任何形式的交流,而且隨著學生擴招人數的增加,老師上課往往是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名學生,這就導致了一方面學生在諾大的教室內很難集中精力,另一方面老師也不能顧及到每一位同學,及時開展課堂互動,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通過植入診所法律教育模式能為我國培養(yǎng)健全的法律職業(yè)者。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是建立在法律診所基礎上的一種實踐性法學教育模式。它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要地位,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診所式教育模式變被動性的接受為主動性的實踐、變學習他人經驗為親力親為的參與式學習、變分門別類的知識傳授為綜合素質培養(yǎng)。更為重要的是,它把法學院的培養(yǎng)目標直接定位于“培養(yǎng)健全的法律職業(yè)者”。

作為中國法學教育的一項創(chuàng)新舉措,診所法律教育為我國高校法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不僅促進了高校法學教育的改革,而且通過真實案例,為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務,實現診所法律教育另一個目標,即為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任課老師僅僅講授一門特別劃定的部門法,練習、案例分析和考試也都預設好了范圍。學生難以在近乎實戰(zhàn)的情況下學習法律的綜合運用。診所式法律課程把學生置于真實或近乎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生必須像真正的律師那樣分析解決從未碰到過的問題,把學生當成主角成為法律運行的核心、實際動手操作、解決實際案件,也使學生學到了在實際案件中如何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和如何把握職業(yè)道德標準的經驗,從而得到學習和提高。

診所式法律課程力圖使學生學到各種法律條文以外的實際知識、能力和技巧。它涉及到如何與法律運行中的各種人物和機構打交道,如何收集、分析、判斷和確認事實,如何運用心理、語言、行為分析以及經濟、文化、社會、道德等分析方法分析法律的實際運行和操作。例如,通過實際客戶使學生獲得實踐經驗,培訓職業(yè)技巧,學會如何與實際的各種社會或訴訟角色打交道,也可以在科學性和學院性方面發(fā)揮作用,例如鍛煉法律思維和職業(yè)道德觀念,把其他社會學科的知識和法律以外的因素加以貫通使用,學會如何把抽象的法律適用于具體的案件或事例之中。

四、診所式法律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1.法律診所學生的準律師身份的問題

診所式課程在學生能力、技術和道德方面的培養(yǎng)上起著突出的作用,反過來也促進學生進一步深入地學習原來被認為是枯燥、抽象的法律知識。從參加診所課程的同學的普遍反映看,學生不僅學到了有關的知識,而且也學到了傳統課堂以外的技巧、能力、職業(yè)道德,學會了如何把抽象的法律條文運用到具體的實際案件之中,學會了如何像律師那樣思考,提高了綜合素質。但診所式法律教育的發(fā)展也面臨許多亟需深入探討和認真解決的問題。作為“準律師”的診所學生,要想象律師一樣開展法律實踐,無論在法律規(guī)定上,還是在司法實踐中,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對法律診所開展的法律職業(yè)化教育形成巨大的障礙。這些問題既有外部問題,如院系領導、其他教師和學生的認可,與其他法律課程的關系;也有內部問題,如診所課程自身的提高、教材的規(guī)范化、教學方法的完善等。這里既有客觀條件方面的問題,也有主觀條件的問題。中國診所式法律教育尚未成為法學教育正式認可的主流課程,而是往往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點綴;從事診所式法律教學的老師也往往被認為是主流師資以外的分支。

同時,學生接受當事人的法律地位、身份和權限仍然具有較大的爭議。我國民事法律診所中,學生出庭是以公民身份。但是,在刑事法律教育診所學生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過程中,學生的身份難以確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之外,只有律師、人民團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他們的親友可以成為辯護人。因此,學生很難以非律師的身份真正參與到刑事法律援助的案件中。就此,有的專家呼吁對診所學生賦予“學生律師”資格,在辦理法律案件過程中,除了正式的法律文書需要診所教師簽署外,在其他方面享有與律師同等的權利。

2.法律診所案源問題

診所式法律教育主要是讓學生辦理真實案件與法律事務,在實踐中學習。尚未畢業(yè)的學生沒有執(zhí)業(yè)經驗,雖提供的是無償法律服務,但能否取得當事人的信任是個問題。當事人若不愿意將案件交給學生,意味著法律診所將沒有真實的案件,學生在真實案件中學習法律知識和執(zhí)業(yè)技巧的目的就不能實現,雖然模擬訓練可以替代真實案件,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但學生參加的熱情和積極性會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作為診所式法律教育重要目標之一的法律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無法在模擬案件中培養(yǎng),職業(yè)責任心只有在解決具體案件中的兩難問題時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討論。比如如何處理茅盾沖突和嚴守保密準則,如何處理律師與當事人的關系,等等,只有在辦理真實的案件中才能實現這一培養(yǎng)目標。如何保證法律診所有足夠的、適合學生辦理的案件,是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的院校必須考慮的。而且我國許多大學設在城市郊區(qū),離市區(qū)較遠,法律診所若設在大學校園內,當事人不愿尋找,客觀上影響案源。

3.來自學生方面的障礙

由于長期以來把法律僅作為知識來研究和傳授,教師運用的研究方法又日益學院化,輕視職業(yè)化教育,導致我國法學教育始終沒有強化法科學生的職業(yè)傾向性,法科學生沒有自己的職業(yè)定位,對職業(yè)技能訓練也養(yǎng)成了惰性。在法律診所中,學生是中心,所有的活動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指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而實際的活動畢竟是細致而艱苦的,當然沒有在校園內課堂學習的輕松,取證的艱難、奔波的勞累、政府部門的官僚作風、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和捉襟見肘的經費等,都有可能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特別是在一些比較復雜、困難的案件中容易使學生畏難而退。如果中途放棄不但會給當事人造成利益損失,而且也影響法律診所的前途,所以,一旦就不能半途而廢。如何讓學生始終保持參與法律診所的主動和熱情而不是袖手旁觀,強化他們的職業(yè)認同感,克服怕苦、畏難情緒是法律診所舉辦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左衛(wèi)民,蘭榮杰.診所法律教育若干基本問題研究[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5,(03).

第6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關于童年

很小就幫媽媽做事

呂良偉1956年出生于越南,祖籍廣東廉江,后隨家遷居香港。他的童年家境雖不好,但在呂良偉的記憶中是沒有怨恨,是開心的?!?、8歲時,我喜歡跟人打架,姐姐帶我逃學,媽媽打了我們一頓?!眳瘟紓ビ洃浿校r喜歡往外跑,總覺得別人家的米飯比自己家的好吃。脾氣大、非常獨立,卻很愛媽媽:“小時我經常幫我媽做事,幫我媽朋友帶孩子,讓我媽帶我去菜市場買菜,我來煮飯讓她打麻將?!睍r至今日,呂良偉回憶起媽媽還是全部的溢美之詞,他說媽媽是個非常好的人,讓他覺得遺憾的是,媽媽在他21歲時就去世了,沒有過上好日子:“那段時間看到媽媽很難受,我很心疼。”

關于偶像

與周潤發(fā)和趙雅芝合作受益匪淺

呂良偉自出道至今演出的電視劇及電影超過100部,他首次參演的電視劇《上海灘》,與周潤發(fā)、趙雅芝合作,飾演丁力一角一炮而紅。觀眾們也記住了“丁力”、“許文強”和“馮程程”的經典形象。在觀眾的印象中,呂良偉在影視作品中塑造的角色幾乎都是警察、黑幫老大這類硬漢形象。呂良偉在電視圈的發(fā)展一直非制順利,后來轉往當時正蓬勃發(fā)展的香港電影界。

“《上海灘》我飾演丁力一夜成名,對我來說《上海灘》是一段人生,多年回憶起當時接電話的情景,記憶依然清晰,當時我的腦袋完全被‘我演丁力’四個字充滿,漲得難受,真想一步跨到大街上,沖所有人大吼大嚷,那種感覺就像中了彩票巨獎一樣?!贝饲?,呂良偉出演《網中人》的一個小角色,周潤發(fā)飾演男一號,當時剛剛出道的呂良偉和其他演員不一樣,他身上有股狠勁,拍戲也很拼命:“有一場打架的戲,我的腦袋撞在桌子上,送到醫(yī)院縫針,導演問還能不能拍,我從醫(yī)院出來把所有的戲都拍完,直到第二天清晨6點才收工,我的敬業(yè)態(tài)度給導演留下了深刻印象?!?/p>

也正是有這股子狠勁和敬業(yè)態(tài)度,《上海灘》的主創(chuàng)想到了呂良偉,當時他飾演丁力并不是唯一人選,但事實證明呂良偉飾演的男二號丁力,從各方面的反饋都不輸給男一號周潤發(fā)。時至今日,呂良偉仍舊認為自己是非常幸運的:“拍攝時,周潤發(fā)、趙雅芝都不時提點我這個新人。整個拍攝過程很辛苦,周潤發(fā)有部日本車,我們輪流開車,讓對方在車里睡覺。那時幾乎沒有時間回家,在片場睡一兩個小時休息一下,繼續(xù)開工?!被貞洝渡虾访咳遮s戲,只能睡兩三個小時的那段日子,呂良偉說既興奮又辛苦,興奮的是他第一次和偶像趙雅芝拍戲,近距離接觸她,覺得和電視上一樣漂亮、溫柔:“她人很好,開始對戲很緊張,后來知道她懷孕,戲外就會多照顧她?!?/p>

《上海灘》中周潤發(fā)飾演的許文強和呂良偉飾演的丁力,各自有各自鮮明的個性,觀眾也各有所愛,呂良偉周圍不少朋友喜歡丁力這個人物,他們認為男人就應該有明確的目標,不停奮斗,但有情有義,對于這個角色,呂良偉自己也很喜歡:“剛剛出道,資歷尚淺,情形和丁力初闖上海灘時有頗多相似之處,《上海灘》是一個起點,它為我打開一個大門,從藝員一舉成為明星?!卑殡S著《上海灘》的成功帶來的是工資上漲和報酬增多,在《上海灘》拍到第六集的時候,呂良偉就對爸爸說:“你不用再做工了,我可以養(yǎng)你了!”

關于成名

一夜成名經歷風雨日漸成熟

呂良偉從越南華僑家庭窮小子變身10億富翁,他也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剛出道的呂良偉曾經是個“月光族”。轉戰(zhàn)電影圈拍了《跛豪》之后,呂良偉的名氣更大,收入也更多。他在香港買了400平方米的豪宅,很長一段時間賺錢供養(yǎng)全家13口人,除此之外出境旅行、吃喝玩樂、麻將賽馬……如今再說起那段生活,呂良偉說因為自己一直和父母住,所以習慣一家人熱鬧在一起,那時他一個月的開銷大概15萬:“弟弟、爸爸、奶奶一起住,4個用人,每天吃飯都很熱鬧,我賺錢來得快,也不覺得有問題?!?/p>

直到1997年的金融風暴,所有的股票、房產、投資讓呂良偉一下子虧損了幾千萬,一夜之間他從一個“千萬富翁”淪落為一個身負“負資產”的普通人,這是他人生的最大打擊,因為一些失實的負面報道給他帶來了一些困擾:“那時越多房子虧得越多,因為你向銀行借700萬,房子價格跌到只值500萬,變成負資產了,當時香港很多人都面臨這樣的情況,而我照樣工作,每月供款,沒覺得有什么影響。但很多雜志說我破產,造成不小誤會?!泵鎸@樣的誤解,呂良偉并沒有澄清,而是繼續(xù)努力賺錢,然而這件事也讓他開始轉變自己的金錢觀,“現在我非常尊重錢,因為我覺得錢可以對我的家庭、對我的事業(yè)各方面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還有我要錢因為我希望能多捐助些希望小學,現在我對錢的觀念,跟以前不一樣了。”

關于經商

昔日的“黑幫大哥”如今的商業(yè)大亨

呂良偉作為觸動傳媒這個項目的第一投資人,如今,觸動傳媒成為目前中國唯一的觸摸式新媒體,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安裝了數萬部互動熒屏,2009年初,觸動傳媒榮登“紅鯡魚全球百強”榜單,成為投資界的新明星,目前市值近20億。明年準備在納斯達克上市。

“對于經商投資,我一直有一個理念,‘經商是為了做善事’。企業(yè)是為社會和大眾提品和服務的,產品和服務越有價值,社會大眾就越受益,這個和做善事本質上是一致的。經商做好了,財富的增值和社會大眾受益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只要朝這個方向出發(fā),企業(yè)就會越做越好,財富也會隨之而來。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在1997年之后秉持著對人投資的理念所作出判斷,在我現在看來都十分有意義、有價值。”呂良偉如今是個成功的商人,他覺得做演員是很個人的事,整天和圈里人混在一起想得很少,也相對簡單,做生意更多是要以賺錢為第一目標,但要有道德底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賺錢的方法有很多,不能以傷害別人為賺錢手段?!?/p>

如今呂良偉積極投身環(huán)保項目,他也知道這是很難的,但他相信早晚有一天大家會覺醒,自覺投身到保護地球的行列中來。他認為,人生的夢想就是不斷嘗試的過程:“我想和自己的夢想再做一次約會。以我以往的投資經歷,對于投資,我個人更看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行業(yè),比如媒體、環(huán)保能源行業(yè)。”

關于慈善

“公益王”善念長存

經歷了1997年的金融風暴后,呂良偉對待金錢的觀念跟以前不一樣了。1999年他拍攝了《達摩制幣》,他開始覺得生括不完全是一家人好,有力量關愛他人,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才是真的好。1999年呂良偉開始在廣西建立希望小學,他想讓更多的孩子有讀書的機會:“我們到邊遠山區(qū),看到很多孩子每天走3個小時山路去上學,再走3個小時回家,我們選了很好的位置蓋希望學校,他們就不用走危險的山路了?!辈粌H幫助山區(qū)孩子上學,呂良偉還為老人蓋養(yǎng)老院,讓老人晚年生活不再孤單,有尊嚴地生活。

他發(fā)現用錢可以實現這些愿望,并且希望更多人參與其中:“我很早就在做慈善,以前我做慈善是很低調的,那時我捐助希望小學,捐助孤寡老人,不愿意張揚,一來我覺得只要把愛心奉獻出去,讓需要幫助的人受益,就已經達到目的了,二是我擔心別人會覺得高調做慈善有華而不實的成分。這些年來我的心態(tài)有了很大的轉變。慈善不是一個人在做,而是全社會都要做的事,慈善并不是少數人的捐贈,而是所有人幫助所有人。所以,如果在做慈善的同時,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個行為,受到感召,從而能感染到更多的人,讓全社會都來做慈善,這樣才更有意義。所以現在,我已經完全不擔心別人會有什么想法,我始終相信,只要是發(fā)自內心、源于善良的愛,做慈善的善念一定會傳播出去,社會將變得更好,需要幫助的人將會更幸福?!?/p>

據了解,呂良偉多年來一直低調從事慈善事業(yè),在青海、貴州以及廣西捐建了多所希望小學。2005年,呂良偉為防城港市公車鎮(zhèn)白沙小學捐贈了25萬元建設校園,大大改善了學校的教學條件,2006年10月1日,改建完成的白沙小學正式更名為白沙“323”良偉學校。

演藝事業(yè)之外,呂良偉關注最多的便是公益事業(yè):將自己擔綱全球流通郵票華人代表的酬勞全部捐給國際慈善機構;在貴州、青海等地貧困山區(qū)捐建了數所希望小學,還不時募捐球鞋、書本等學習、生活物品給當地小朋友……很難想象,銀幕上鐵骨錚錚的硬漢竟會有如此細膩的情懷,他甚至把自己兒子的名字定為呂善揚,取義“善事多為賢君子,揚名立萬真英雄”。

呂良偉捐助學校時說:“我對小孩子是非常關心的,人的一生在小孩子的時候是最關鍵的?!眳瘟紓ジ锌f,演員這個職業(yè)很容易迷失自己,除了自身的外表很有型之外,其實涵養(yǎng)修養(yǎng)是很重要的,很多年輕人一夜之間成名了,很容易迷失自己,“那個時候我覺得是最危險的時候,我們作為一個演員,人家把你捧最高的時候,你要把自己放在最低,能做到這樣,你的藝術生命就會很長?!?/p>

2012年廣西受凍雨雪災,呂良偉與賀州家鄉(xiāng)心連心,血濃于水,血脈相蓮。廣西災區(qū)同胞的生活牽動著呂良偉的心,香港亞洲電視臺組成龐大攝制組專訪攝制呂良偉回廣西家鄉(xiāng)關心凍雨雪災后重建獻愛心的活動的專題片,這場凍雨雪災害過后,災區(qū)人民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持下奮起抗災.災后開展修復電網,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災區(qū)人民在逆境中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友鄰間互相幫助,重建家園,這種團結一致互助友愛的抗災精神感動了許多同胞,香港演藝人協會策動了第二波行動“關愛創(chuàng)明天”,安排十多位香港知名藝人前往災區(qū),十多位藝人在前往災區(qū)時分別帶上香港一位學生或在職青年一起參與探訪活動,通過互動交流、勞動重建,展望人生更美好的明天,以實際行動深入最前線,為受災群眾鼓起勇氣,送上關愛和溫暖,發(fā)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相助”的扶貧濟困精神,民族團結關愛,伸出援手。香港亞洲電視臺組成龐大攝制組專訪將把探訪中所目睹的情景,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讓全球各界了解災后重建的情況,讓香港年輕一代從中感受這份堅忍不拔的生活態(tài)度,互相幫助,團結合作的精神,從而啟發(fā)更多對人生價值觀的思量。

2013年2月8日,呂良偉帶領親朋到馬來西亞為三千非洲兒童籌款100多萬元。2月20日,在香港校園新春大聯歡活動中,呂良偉攜帶一千本書與參演的孩子們,親切互動。2月26日到天津錄制《幸福來敲門》與愛心人士組成“幸福幫幫團”為求助者實現心中愿望。2月27日,參加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會議,以法援會形象大使與理事身份,參與新一年法律援助發(fā)展計劃工作。多年投身公益事業(yè),捐建多所希望學校、關注醫(yī)療病患兒童、慰問孤寡老人……“公益王”的稱謂隨之而來。

去年6月份,呂良偉作為發(fā)起人,攜手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創(chuàng)建了“法治陽光基金”,幫助打不起官司的貧弱群體解決法律上的糾紛:“和我之前做過的善事一樣,我覺得這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事業(yè),對我來說,這也是一次投資——精力的投資。我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到慈善上來,認認真真地當作一份事業(yè)做好?!?/p>

呂良偉越來越懂得什么叫慈悲,什么叫大愛,他覺得很多人活在金錢的世界里,不管道德,他開始思考,作為一個生意人應該有道德,有信仰?,F在他拍戲時,希望把正能量傳遞給更多觀眾。

關于家庭

俠骨柔情,與愛同行

2001年呂良偉和貴州姑娘、商界女強人楊小娟結婚,后來又有了可愛的兒子,之后他風生水起。積極從商,呂良偉除了繼續(xù)炒賣房產,雄心也越來越大,在內地及臺灣均有工程生意。呂良偉跳出娛樂事業(yè),研發(fā)多媒體技術,在內地經營一間名為“觸動傳媒”的廣告公司,在國內可算數一數二。據知,該公司經營的是出租車車載廣告系統,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的士內,都設有該公司的電視廣告屏。

十幾年的婚姻生活,讓呂良偉對婚姻家庭有了很多感悟。“不要去傷害喜歡你的人,也不要讓你喜歡的人受傷害。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齡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責任,喜歡一個人要用心,誠心相待,真心交流,恒心相守?!彼J為:“鉆石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堅硬的物質。那么鉆石是靠什么物質來切割打磨它的呢?答案——靠另一顆鉆石。相愛相守是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個技術活,別想著結婚了就一勞永逸?!?/p>

呂良偉說因為自己的職業(yè),所以平時很少在家,所以只要回家,他幾乎24小時和家人在一起,跟兒子游泳、騎單車,晚上給他講故事,他要盡力做個好父親:“我認為在教育方面是要言傳身教,很難做到最好,只能做到更好?!?/p>

呂良偉和太太楊小娟對待兒子的態(tài)度不一樣,媽媽的溺愛更多一些,而他極少給孩子買東西,即便買也要講很多條件,讓他有更多思考,日子久了兒子對他也有意見,呂良偉就告訴兒子值得他表揚的事他就一定表揚,也有獎勵,為了得到父親的肯定兒子會很努力。有時兒子也會問他,為什么兩個人對他不一樣,呂良偉說他要把精神上的愛給他。

說起兒子,呂良偉一臉自豪:“我兒子像我,很獨立,不喜歡別人給他安排太多。”呂良偉不僅勸朋友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也經常這樣勸太太。兒子每次出去都要等著爸爸接,有一次終于給他打電話投訴:“他問我為什么在你那做什么都可以,在媽媽那什么都不可以,什么都不放心。”在呂良偉的建議下,孩子終于自己打車回家。呂良偉說當問題發(fā)生時,他不否定孩子,而是想辦法幫他解決,他也告訴兒子發(fā)脾氣時千萬不要做出決定:“孩子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盡量幫他解決所有問題,但有時需要他自己找方法。”

演員、商人、做公益,呂良偉身上同時兼?zhèn)浜芏嗖煌矸荩欢谒劾镒钪匾囊粋€身份就是丈夫,他始終以家庭為重,甚至為了陪著太太兒子旅行,會推掉一些片約:“很多年輕人都曾夢想做一番大事業(yè),其實天下并沒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災難都是累積的結果。由平凡到非凡需要的是向著目標持續(xù)的積累,家庭也是一樣,導致不和的一定從一件小事開始,我們不要覺得事小就掉以輕心,不求完美但求卓越。”

和家人出去時,他什么都會做,那時他已經不是什么大明星,而是一個疼愛妻子的丈夫和慈祥的父親。他認為生活中不要計較太多的得與失,要學會用一顆寬容的心包容對方的缺點與失誤。

呂良偉和太太都喜歡出去旅行,他們已經走了很多國家的很多城市,他們最喜歡的還是一些歐洲小鎮(zhèn):“他們把文化保留得那么完整,100年前的餐館還在,我們享受這樣的氛圍。我們都喜歡有文化、古老的東西,住在老房子里才覺得有昧道。”自己的家中,也使用著中式的擺設,他們收藏了很多有故事有歷史的擺件,經常會拿起來賞玩一下。

關于生活理念

年輕的心態(tài)讓他青春常在

如今身兼演員、商人、慈善家等多重身份的呂良偉坦言,雖然常年做“空中飛人”,仍舊精力充沛的重要原因是他酷愛運動,青海格爾木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這座雪山是登珠峰前都要先登的山。

2007年為了檢驗自己的體力和意志,呂良偉跟隨中國登山隊來到位于青海格爾木的玉珠峰。此前呂良偉并沒有經過系統的登山訓練,他從美國飛過來,下了飛機就直接到了青海,一向對自己身體狀態(tài)很自信的呂良偉,直到登山后才發(fā)現,山上需要的體能和平常是兩碼事。登山的艱難遠遠超出他的想象:“下飛機格爾木海拔2900米,兩晚后出發(fā)到海拔3300米時,用了3個小時,那時覺得體力還行。到第一個營地5100米時,開始出現了頭暈、惡心的癥狀,教練讓大家吃點東西,不要太早睡覺,因為睡一小時就會醒,大家都熬到凌晨l點后才睡。迷迷糊糊中,我聽見有人的哭聲,也有人吐,2點不到我就爬起來了?!眳瘟紓Я巳齻€助理上山,但他們都沒辦法繼續(xù)上。他還是繼續(xù)上,海拔5100米到5600米,他用了5個小時才到第二個營地:“進到帳篷里我是爬進去的,教練給我喝了杯牛奶,晚上9點睡到凌晨2點不到就起來了,大家圍坐在一起聊天,4點多教練吹哨沖頂。5點我們就出發(fā)了,走了1個多小時天亮了,我發(fā)現我們還在山腳,頂峰還很遠。”登山前,呂良偉買了個哈迭,他準備登頂后把哈達送給山神,但他爬了兩個多小時后發(fā)現沒有體力了,他很后悔當初為什么沒做好準備就來.到最后幾乎是每走一步都要休息半天,這6個小時的登頂之路是多么艱難可想而知。下山時,呂良偉已經完全沒有體力了,他讓教練身上一頭系上繩子,另一頭系在自己身上想滾下去,可是滾了100多米發(fā)現不行,只能自己走?;氐?100米的大本營他已經完全虛脫了:“其實在5100的時候,我就開始拉肚子,助理不讓我再繼續(xù)上,我說我現在要的是鼓勵不是打擊。這么好的機會,這次不登頂對于我來說這輩子都登不上了。我不要不戰(zhàn)而退,更不要這輩子在心里放一顆失敗的種子?!眳瘟紓ジ嬖V記者,他從沒想過放棄,沒想過生命會有危險?;丶液蟮膮瘟紓ゴ蟛∫粓?,在家休養(yǎng)了一個月,老婆被嚇環(huán)了,不允許他再有登珠峰的念頭,呂良偉答應了,但他說要和老婆80歲去2萬米高空跳傘。

一向對自己體質很自信的呂良偉,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好身體,他說和朋友比賽登樓梯,從來都不會輸。

生活中呂良偉很喜歡運動,打拳、練功,就算再忙,每天的鍛煉必不可少。他習少林功夫,他說練功不僅是樣子年輕,外練筋骨皮,內練五臟六腑,說著他告訴記者如何不去健身房仍能夠練出肌肉的方法?!拔乙呀?0年沒進過健身房,徒手可以練,這樣的對抗性可以鍛煉肌肉。”

第7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關鍵詞: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模擬構建;課程性

刑事訴訟法學專業(yè)教學重點在于理論+實踐,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以課程內容教學為主,案例模擬教學為輔,將社會熱點案例作為教學素材,以法學的角度,來模擬訴訟實踐。如此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參與到實踐教學來。

一、《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模式

任何的教學框架設計,均需要圍繞著教學目標,而法學教育目標決定著《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目標的確立與實施。因為《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同人權保障以及法治建設,有著直接的關系,具有其獨特性,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凸顯出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基于法律教育理念,合理設計實踐教學程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運用法律來保障人權的能力。

二、《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模式構建分析

(一)制定教學計劃

基于《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目標,即培養(yǎng)復合型法律職業(yè)人才,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側重于培養(yǎng)人才的應用能力與綜合素質,采取立體式規(guī)劃設計,合理的制定教學計劃,將教學組織與課程設計等,容納到教學計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實踐教學模式

因為《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模式,主要分為課程性實踐教學與集中性實踐教學模式,其設計理念不同,因此教學方式不同,對教學模式要分別設計:1)課程性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學法與模擬庭審教學法,中間環(huán)節(jié)是物證實驗,以實踐教學課程作業(yè)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起到檢查督促的效果。2)集中性實踐教學。以社會調查為基礎,采取參觀與庭審觀摩的方式,運用法律咨詢和服務教學法,開展校內實踐教學,以實習或見習的方式,來開展校外實踐教學,以畢業(yè)論文的形式,檢驗學生的實踐效果。多數《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采取的是集中性實踐教學,雖然符合教學實際,但是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若能夠將案例教學法與模擬審判法等,引入到實踐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職業(yè)技能訓練,包括法律援助與辯護技能等,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1]。

三、《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一)合理選擇教學案例

《刑事訴訟法學》多采取集中式教學模式,基于此模式的教學弊端,提倡引入案例教學法與模擬庭審法,開展實踐教學。運用此方法,需要合理的選擇,以某些社會熱點案例為例,將其作為教學案例,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因為社會影響較大,而且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但是此類案件訴訟程序具有時間跨度長的特點,在不同訴訟階段,其職能不同,對于《刑事訴訟法學》專業(yè)學生的訴訟能力培養(yǎng)有著不同的要求,對此可以采取分階段案例分析教學方式,按照時間脈絡,逐一跟蹤模擬教學,或者采取綜合案例模擬教學法。值得一提的是,在選擇案例時,要注重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能夠符合教學目標與授課內容要求,體現理論知識。

(二)注重實踐

《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重點在于實踐,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則,先做到“知”再做到“行”,開展實踐教學需要扎實學生的法學理論知識,使其能夠明確此程序法的各項法條內容以及訴訟環(huán)節(jié),這是最基本的內容[2]。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研究的方式,充分的了解法條規(guī)定與相關理論知識,再開展案例分析,運用庭審模擬教學法,來模擬案件庭審場景,實現刑事訴訟法學的“知行合一”。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以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來開展實踐教學。豐富教學評價方式,采取階段評價方式,做好學生日常表現記錄,打破以論文作為最終評價的模式,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合理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結合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

采用集中性實踐教學模式時,運用案例跟蹤模擬教學法,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外界信息獲取能力,可以結合運用PPT教學法、課堂討論法等,來開展案例跟蹤模擬教學。利用PPT教學法,可以利用圖片與視頻等形式,將案件的最新進展與觀點爭議等,及時的呈現出來,同時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及時搜索有關《刑事訴訟法》的最新修訂內容或者其它原有的內容,因為法學的內容較多,條例數目龐大,適用的范圍不同,為了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可以借助多媒體與網絡等途徑,來配合實踐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語

《刑事訴訟法學》實踐教學模式主要分為集中性與課程性教學模式,兩者各有優(yōu)勢與缺點,因此為了能夠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可以結合運用此模式,結合教學實際,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志英.刑事訴訟法案例跟蹤模擬教學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4(05):96-97.

第8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一)了解貧困生就業(yè)失敗原因,幫助貧困生正確求職

貧困生由于受到經濟劣勢的影響,很多貧困家庭是花費了巨大經濟投資來培養(yǎng)一個大學生,因此貧困家庭對貧困大學生有過高的期待,貧困生自己也由于多年來受助于家庭的經濟幫助,因而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一般都有過高的要求,在選擇應聘崗位的時候,過多注重薪酬,這樣也會造成一部分貧困生錯失就業(yè)良機,從而在擇業(yè)過程中,由于受到打擊,造成不清楚自己適合什么職業(yè),或者喜歡什么職業(yè),或者能勝任什么工作,從而不敢主動尋求適合自己的崗位,造成長期觀望狀態(tài)。更有甚者,將就職機會過多的依賴于學校和社會,將自己無形中處于求職被動狀態(tài),有的貧困生,由于在尋求工作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經濟費用,覺得自己對不起家庭,畢業(yè)了還在花父母的錢,不能承受自己一次一次失敗求職的壓力,過于自卑,加上從小由于家庭經濟不如別人,在心理上本身就具有自卑不如人的心理特點,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不敢朝自己的就業(yè)目標邁出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一步,面對這種情況,輔導員應當積極發(fā)揮自己良師益友的作用,邀請問題貧困生進行深入細致的談心,幫他們分析求職過程中失敗原因,尋找對策,尤其對于求職失敗后情緒低落的貧困生,要特別關注,嚴重的還應尋求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幫助貧困生解決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困惑,疏導就業(yè)壓力。對于具有共同問題的貧困生,可以結合心理輔導老師做團體心理輔導,開展現場求職演練,也可以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將貧困生中優(yōu)秀的同學代表邀請到班級來為貧困生講解求職經驗和方法,現身說法,更能讓貧困生接受輔導員提供給他們的幫助。

(二)幫助貧困生克服自卑心理,培養(yǎng)求職自信

當前社會難免存在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甚至有家庭條件較好的畢業(yè)生出現“走后門”的現象,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貧困大學生找工作的積極性,造成他們盲目看待自己不如別人,認為自己輸在了起跑線上,心里滿腹的不滿與無奈會累積出較多的負面情緒,使原本就缺乏自信的他們更加不能堅強的面對求職過程中需要積極克服的問題,甚至不能正確的對待自己求職過程中應該把握的機會,而放棄了一些本該可以把握的就業(yè)機會。有的貧困大學生在通過面試后,由于自卑心理作怪,無法從學生角色轉換到職業(yè)角色,在還沒有真正踏入工作崗位前,就完全進行了自我否定,可想而知,他在真正踏入工作崗位后,還將需要做出比常人更多克服自卑心理與困難的努力。輔導員應該努力幫助貧困生樹立求職自信,幫助開展求職技能輔導,幫助貧困生順利就業(yè)。

(三)幫助貧困生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正確面對求職

貧困生多是家里的希望,有些農村家庭的貧困生,多少年才出一個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十六七年的努力拼搏,家里給予了巨大的經濟支持,就是為了在大學畢業(yè)時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畢業(yè)就職承載著的不僅是自己寒窗苦讀的心血,更是親朋好友們的希望與寄托,更有自己對自己這么年來努力拼搏的成果的期待,很多貧困生對求職的期待就可想而知了,輔導員要幫助貧困生正確面對求職過程,不要急于求成,從而弄巧成拙,要引導貧困生循序漸進,克服求職中好高騖遠的思想,更不可以盲目羨慕他人,跟從他人,為了報答父母這么多年來的養(yǎng)育之恩,盲目追求高薪,做出不切實際的選擇,而無法正確考慮自身的專業(yè)背景和能力。因此很容易出現在求職過程中出現急于求成的心理,甚至產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問題,對于這種現象,輔導員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分階段地對貧困生進行就業(yè)指導,建立全程化的就業(yè)指導體系,營造良好的就業(yè)氛圍。讓貧困大學生群體都能順利地走向工作崗位。

二、幫助貧困生尋求多方援助,拓寬就業(yè)渠道

現在我國高?;径加袑iT的部分負責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工作,并且會組織召開各種形式的招聘會幫助畢業(yè)生尋求就業(yè)機會,輔導員可以系統性的給貧困生做職業(yè)規(guī)劃指導講座,指導他們寫簡歷,如何應對面試,如何向企業(yè)展示推銷自己,由于貧困生經濟條件受到限制,沒有更多的經濟力量去外地進行求職面試,要指導貧困生充分利用校園招聘會機會,針對專業(yè)背景,尋求相關企業(yè)校企合作,為家庭困難的畢業(yè)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途徑,同時,指導貧困生在網絡上合理求職信息,可以利用自身經驗幫助貧困生尋求多方援助,整理就業(yè)信息,拓寬就業(yè)渠道,使貧困生能更快更省錢的找到理想的就業(yè)崗位。

(一)尋求相關政策,采取相關措施幫扶貧困生就業(yè)

可以根據國家、社會、高校對貧困生采取的相關援助政策,采取相關措施,幫助貧困大學生更好的就業(yè),可以尋求多方援助對貧困生實行就業(yè)津貼補助,高校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僅僅依靠經濟上的幫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依靠社會、學校、老師、同學和貧困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實現心理脫貧。[3]落實實際的就業(yè)援助,在貧困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時,可根據他們的經濟困難,采取學校支援、社會援助等多方援助,為貧困生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支持和幫助,尤其要利用好高校的就業(yè)管理部門對貧困生的幫扶政策,幫助貧困生制定合理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盡可能的幫扶貧困生實現快速就業(yè),對于實際困難無法解決的貧困生,可以適當延長關注期,輔導員可以利用自己的角色便利,在校園、班級為貧困生建立一些專門服務于貧困生的社團組織,多元化的幫扶貧困生,促進貧困生全面就業(yè),全面發(fā)展。

(二)進行個人幫扶,提升貧困生個人就業(yè)競爭力

在力爭得到社會、學校各方面的援助的同時,輔導員可以針對性的進行貧困生個人幫扶,提升貧困生個人就業(yè)競爭力,幫助貧困生正確認識自己,不羨慕他人,不盲目攀比。幫助貧困生進行個人的能力優(yōu)勢與缺點的分析,明確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學會懂得自信、樂觀的面對生活和面對困難。積極調整心態(tài),不驕不躁,坦然面對未來,提升個人就業(yè)競爭力。切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自卑或者自大,幫助貧困生積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鼓勵貧困生多參加社會實踐,開展就業(yè)指導課程

鼓勵貧困大學生努力學好自己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鼓勵貧困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與優(yōu)秀學子、成功人士交往,鼓勵貧困生向成功人士學習成功經驗,同時還能幫助自己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援助,對貧困生有針對性的開展的就業(yè)指導方面的課程,讓貧困生自己在課程中學會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可眼高手低,更不可隨意貶低自己,自己給自己打擊。鼓勵貧困生抓住一切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yǎng)自信心,時刻為自己將來就業(yè)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工作。

三、開展貧困生就業(yè)指導工作,做好貧困生就業(yè)服務者

貧困生在求職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尋求工作和畢業(yè)的同時,輔導員在班級中開展貧困生就業(yè)指導工作,做好貧困生就業(yè)指導者和服務者。幫助貧困生解決在臨近畢業(yè)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一)幫助貧困生解決就業(yè)前的各種問題

有的貧困生臨近畢業(yè),很多事物忙,甚至有的貧困生由于欠繳學費的壓力太大,嚴重影響求職心理,針對貧困生經濟的緊張,輔導員更是需要給予極力的支持和幫扶,尋求校方對貧困生的學費欠繳開綠燈,幫助貧困生申請延遲繳納學費,輔導員可以幫助貧困生解決求職中遇到的其他難題,尤其是大學生是第一次走入社會,經驗缺乏,難免不會因為求職心切而上當受騙,輔導員可以利用自身的身份,積極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必要時可以幫助貧困生獲得更多的社會援助或法律援助。

(二)幫助貧困生處理畢業(yè)事物,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

幫助貧困生簡化畢業(yè)事宜,積極主動的幫助貧困生落實戶口、檔案去向問題,減輕他們臨近畢業(yè)的各種雜事,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有些貧困生臨近畢業(yè),情緒會莫名的緊張,甚至不知所措,有的甚至產生畢業(yè)焦慮情緒和求職焦慮情緒,因此,輔導員幫助貧困生處理一些畢業(yè)雜事,可以適當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和畢業(yè)焦慮。

(三)關注貧困生的發(fā)展,探索更多幫扶途徑

第9篇:法律援助的缺點范文

一、民事訴訟法官調查取證的存廢爭論

(一)支持法官調查取證

支持法官調查取證的學者持有不同觀點。有的學者認為主要是考慮到我國現階段的司法環(huán)境,當事人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其對舉證責任沒有充分認識,舉證能力也較為薄弱。要依靠訴訟當事人來推動訴訟進程,只由雙方當事人舉證辯論就能查明事實的可能性較低。如此一來,法官調查取證權就成為彌補當事人能力不足的必需。訛譹有的學者提出由法官來調查取證是基于當下律師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的覆蓋面不夠充分,公民訴訟能力普遍比較弱作出的暫時存在的合理性論證。譺訛不僅僅是當事人自身的原因造成了法官調查取證的必要,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就給民事訴訟取證設置了眾多障礙。例如很多證據是需要通過行政機關提供的,而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行政機構往往以其沒有舉證義務為由不配合律師收集證據。當事人缺乏法律知識,但是具備法律知識的律師也對調查取證無能為力。這時,只能由享有司法權的法官來依法行使職權收集證據。

(二)反對法官調查取證

反對法官調查取證的學者也提出各自的看法。有的學者從訴訟職能劃分的角度提出取消法官調查取證。現代訴訟職能劃分為訴、辯、審三方,法院作為審判方只能居中裁判。民事訴訟的一大基本原則是訴訟當事人平等原則,訴訟當事人的地位平等要求法官不偏頗,不袒護任何一方當事人。而由法官進行調查取證則將訴的職能劃分給了法官,更重要的是法官調查取證是為了一方當事人,這明顯將產生司法不公。有的學者認為法官調查取證不利于發(fā)揮當事人作為訴訟主體的積極性,違背作為私法核心理念的自治原則。法官代替當事人去收集證據,大大降低民事訴訟效率,拖延民事訴訟期限,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等司法資源,不利于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實現。因此,應當取消民事訴訟中法官調查取證權。

(三)目前仍建議保留法官調查取證

筆者認為從司法公正性的角度出發(fā),目前仍應建議保留法官調查取證制度,但是應發(fā)展完善,限制法官調查取證權的濫用,切莫操之過急的直接取消法官調查取證。法官調查取證具有其自身價值,其存在具有合理性。司法公正性的根基是發(fā)現真實,法官調查取證正是以發(fā)現真實為目的的制度。法官調查取證是追求公正的必然要求。立足于我國司法現狀,當事人文化素質較低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在此種司法環(huán)境下要求當事人能承擔較高舉證責任不符合公正性理念。證據收集是一個復雜的活動,當事人之間很可能存在法律意識,經濟水平等之間的巨大差異,如果法官不調查取證,任由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懸殊影響舉證結果,實質公平難以實現。私權充分自治的前提是當事人有足夠的能力支配、處分自己的權利,而在我國目前當事人普遍缺乏法律知識、辯論知識的情形下,要求依據當事人地位平等而排除法官調查舉證則是形式上的平等,實質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實踐中發(fā)生的情形紛繁復雜,確實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致使當事人無法收集到有利證據,或者有損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證據被故意掩蓋、隱瞞、允許法官調查取證正是為了應對實踐中證據收集的復雜性,為了保護公共利益社會利益。另一方面,司法公正性要依據法官的自由心證,法官調查取證也是對案件事實的了解過程,是形成內心確信的過程。在當事人因為客觀原因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清楚事實時,法官的調查取證權恰好的彌補了當事人舉證的缺陷。法官調查取證為其查清事實,作出正確裁判提供了保障。法官調查取證體現了實事求是和國家干預的有機結合。對于當事人可能通過訴訟損害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情形,法官調查取證能夠發(fā)現端倪,及時阻止以保護社會利益,國家利益。

二、法官調查取證產生的不公正問題

(一)調查取證過程中產生感情偏向

調查取證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法官在調查取證過程中難免會接觸一方當事人。例如案件所需調查收集的證據并不在法院所在地,法官和當事人會一同前往證據所在地,這期間法官和當事人同吃同行,難免會產生感情偏向。另外,我國目前辦案經費緊張,法官外出調查取證的差旅費用往往不能足額報銷,實踐中經常的做法是由申請調查取證的當事人為法官提供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法官實質上變成受雇于一方當事人進行調查取證,其如何保持公正中立值得深思。法官在調查取證過程中產生感情偏向不僅僅是關于與當事人接觸,還影響其內心確信的形成。法官往往會對自己調查收集到的證據更確信。在庭審程序之前,法官調查取證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在審理判決時法官就會更加依賴自己收集到的證據。這必定會影響公平的實現,法官應當是不偏不倚的,感情偏向有損于司法公正性。

(二)法官調查取證的證據效力

法官調查取得的證據只對一方當事人有利,另一方當事人應當享有知情權,該證據的使用應當通過質證程序。然而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對質證程序的規(guī)定過于籠統,沒有明確規(guī)定將法官調查收集的證據在庭審中提交當事人質證。學理界對質證的認識也不統一,有的學者認為質證的主體只是當事人,法官是對證據進行認定而不是質辯。司法實踐中法官調查收集到的證據往往直接成為定案依據。當事人對法官自行收集的證據沒有反駁質疑的機會,這無疑會給司法公正性蒙上陰影。

(三)當事人申請調查取證遭拒

當事人可依法申請法官調查取證,但是對該申請的決定權由法官掌握。當事人申請法官調查取證遭拒,當事人如何救濟自己的合法權利目前仍是法律空白?;蛘弋敶_有國家利益受損時,法官不主動調查取證致使國家利益遭受嚴重損害,法官責任如何追究也是法律沒有涉及的問題。權責統一,調查取證作為法官一項職權應當有相對應的責任。當事人確有客觀原因無法收集證據而求助于法官時,依據公正性原則,法官應當給予幫助實現司法公正。但是實際情況中,很多法官往往因收集活動耗時耗力等原因不愿去收集證據,而該證據又可能是最能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當事人的申請落空,案件事實認定存在瑕疵,司法的公正性難以保障。

三、保持法官調查取證中的公正性對策

(一)取證和審判分離

要保持法官的公正性,應當將調查取證與審理裁判的職能主體分離,即調查取證的法官和審理裁判的法官不是同一人。將民事訴訟程序分為審前程序和審理程序,在審前程序中有專門的法官負責案件的審前工作,調查取證正是審前工作的重要內容。審前程序中的法官不享有對證據的認證權,其只能收集證據后在庭審中提出證據。審判法官的工作是庭審工作,其不會在庭審前接觸證據,這樣就預防了法官在審理前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也阻止了法官產生感情偏向審理不公。當事人對審前程序的法官也具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以保障調查取證活動的客觀公正。在此制度下,調查取證的法官受到當事人和法院的共同監(jiān)督,在雙重監(jiān)管下其中立性得到有效保障,其司法行為的公正性更為突出。劃分審前工作和庭審工作也能更高地提高訴訟效率降低訴訟成本,更好地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庭審質證

公開是公正的有效保障,庭審質證是將證據公開給雙方當事人,允許其提出質疑和詢問以確定證據效力和證明力問題。民事訴訟法對質證作出的根本性規(guī)定是證據應當在法庭上進行質證,法官調查收集取得的證據屬于證據,因此就應當在法庭上進行質證。立法應當完善質證程序規(guī)范,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筆者建議,在前述提及的取證和審判分離的基礎上,由審前程序的法官提出證據供雙方當事人質證,避免審判法官自己參與對自己收集證據質證的矛盾。審前程序的法官依法在庭審中出示證據,雙方當事人對此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相互進行質證。訛譼對當事人的提問,負責調查取證的法官應當回答,當事人仍然存在質疑的可以申請法官重新調查取證,有審判法官決定是否重新調查取證。質證能夠公開證據,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在詢問質疑中確定證據有無證明效力,證明力大小等問題,使得當事人和法官都對裁判的依據心中有數,公平公正更能實現。

(三)救濟途徑

公正要求權責統一。法官對調查取證享有權力的同時應當明確其法律責任。筆者認為這種法律責任不是民事法律責任,而是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法官作為司法工作人員,其行為代表的是國家司法權。法官進行調查取證是以法院的名義,其行為應當受到法院內部規(guī)范的規(guī)制。如果在收集證據的活動中出現或或受賄索賄的情形,應當追究其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對造成當事人合法權益損害的情形應當給予賠償。對于當事人申請法官調查取證遭拒的情形,應當為當事人提供重新申請調查的救濟途徑,或者通過上訴等方式向別的法院尋求保護,保障獲得公正裁判。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