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游學美國范文

游學美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游學美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游學美國范文

怎么知道一個學區(qū)好不好呢?一般來講是看學校評分。

公立學校有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的評分。State Rating(加州評分排名)是一個1到10之間的數字,主要是跟州里別的公立學校的比較:1分最差,10分最高。還有一個數據,API分數(200-1000),主要評價學校學生標準考試的分數。為了拿到更好的平均分數,許多學校就按著標準考試的題設計課程。這樣學生成績好,上大學的人多,評分高,學校獲得的資金會多一些,老師獎金也高。在這種學校,競爭激烈,課程更難,學生要更努力才會取得成績。許多家庭,尤其中國和印度的移民家庭,覺得這種教育道路是能把孩子帶上“成功”的唯一道路。

美國,學區(qū)房這么貴是因為很多家長,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移民家長,為了搶好學區(qū)的房子,把價錢炒得越來越高。為了買這棟質量不一定好的房子,雖然家里每個月都要還債,沒錢買太多家具和出去旅游,生活質量很成問題,但是這些家長覺得這個投資是值得的。他們會給你算一筆賬:公立學校是免費的,等孩子從那個名牌高中畢業(yè)了以后,考上名牌大學,他們再把那個房子賣掉,還能賺一筆錢,孩子名牌大學畢業(yè)后還能找到高工資的工作。所以在舊金山灣區(qū),幾個好的學區(qū),幾乎全是華人和印度人,整個城市也變成了新移民的城市。

但是你不要認為分數高的公立高中是唯一的好選擇。許多私立學校成績也相當好,而且,私立學校更支持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多元性發(fā)展,在一個互相支持彼此的環(huán)境里學習和成長。許多華人考慮高中的時候不考慮私立學校,一來是因為學費比較高,更重要的是因為私立高中學業(yè)競爭沒有那么明顯(不會像有的名牌公立學校那樣排名次),害怕孩子的學習會不好。

第2篇:游學美國范文

1、這句話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說的,原話是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他自己的國家;

2、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德國強占了法國的領土,出于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對侵略者德國的極大憎恨,巴斯德毅然決然把名譽學位證書退還給了波恩大學;

3、他說: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這擲地作響的話語,充分表達了一位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并因此而成為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游學美國范文

我國的幼兒科學教育主要將重點放在如何使幼兒形成概念、如何正確地認識具體的事物、并形成簡單的概括能力。但是在美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點,在培養(yǎng)幼兒從小對科學的正確態(tài)度、正確認識和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對科學知識的尊重。美國幼兒科學教育重視讓幼兒認識科學活動的過程,不僅讓幼兒了解科學家發(fā)明了什么,更要使幼兒知道科學家是怎樣發(fā)明的??梢姴⒉煌谖覀?,總是告訴幼兒哪位科學家發(fā)明了電話,哪位科學家發(fā)現了電或者看看老師的科學實驗演示等等,只是一些純粹的概念型知識。對科學認識的廣泛使得美國的科學教育更重視幼兒科學探索技能的培養(yǎng),和良好科學精神的樹立。

美國人通過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使兒童獲得基本的科學概念,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思維和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以及樹立個人良好的道德觀、價值觀。在培養(yǎng)幼兒尊重科學的同時,又不迷信科學,而這一切正是從事科學活動所真正需要的品質,幼兒的科學教育其實是將促進幼兒認知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心理發(fā)展相結合的一種教育,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學科教育。通過科學教育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和對事物的好奇心,而教育活動本身就為幼兒提供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盡可能的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逐漸讓幼兒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

在美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可謂是真正的豐富多樣,有關于動物、植物、非生物、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等。但是沒有統一的教育大綱,每一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教育方案,制定適合的教育計劃,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排列出符合季節(jié)的課程,有系統按順序進行教育。在每個班的教室中都設立一個便于進行科學教學和兒童實際操作活動的“科學中心”,里面有動物角、植物角為幼兒提供照料動物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喂食、澆水等學習基本的的動植物養(yǎng)植常識,從中自然地了解它們的生長特點和習性。

第4篇:游學美國范文

1998年,站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馮小剛拍攝了賀歲片《甲方乙方》,在這部電影中,葛優(yōu)和劉蓓的穿著打扮極具時代的特征。葛優(yōu)性格隨性,服飾呈現出了休閑隨性的樣式,而且都以西式服裝為主,夾克、休閑長褲占據主導地位。而劉蓓的角色是一個職業(yè)女性,所以我們能看到她一直梳著高高的發(fā)髻,穿著干練的職業(yè)裝出現在銀幕上。這表現了在新的時代里,女性地位的進一步提升,而男性則從傳統的“主要勞動力”變成了“次要勞動力”。男女同工同酬,女性在兩性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是這個時代里最新的變化。而女性的地位提高,漸漸成為消費主力軍之后,還出現了另一個審美的現象,那就是女性的喜好,成為了主導市場的工具,女性的喜怒哀樂、價值趣味變成了市場上的中流砥柱。

w如此一來,男性的形象就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小白臉、娘娘腔,這種在幾十年之前倍受唾棄的形象再次崛起,孔武有力的男子漢,以及略有“直男癌”傾向的人物,都被甩到了時代的身后。換而言之,在這個時代里,唐吉可德式的人物失去了市場,而哈姆雷特那樣的優(yōu)柔寡斷,思前想后、擔心責任的人物成為了主流。葛優(yōu)在《手機》里所扮演的就是這樣的人物:他是徒有其表的文化人,處處留情又不想承擔責任。

而陰柔之美,也在這個時代開始流行,《畫皮》中的陳坤、《失戀33天》中的文章,都是陰柔美的代表性人物。娘娘腔不再是“變態(tài)”的象征,而是女性最愛的男閨蜜。男女關系也由授受不親轉移到了樂意互相分享秘密的親密朋友。這樣的變化,與其說是女性的需求,不如說是社會對男性的定位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從勞動力、捕食者,變成了心靈的傾訴對象和分享秘密的伙伴。勞動,體能和責任感不再是社會與女性對男性的唯一訴求,所以女性即是社會審美發(fā)展到高級階段的代表者,又是社會審美發(fā)展到高級階段的享有人。

陰柔形象的盛行,并不意味著陽剛之美就乏人問津,《硬漢》里的老三劉燁就是陽剛形象的個中代表,這種憨萌的肌肉男,亦對之前高倉健為首的男子漢形象進行了改寫。而知識分子在這個時代里,不再是坐在書齋里坐在冷板凳上的“書呆子”了。《中國合伙人》中,三個好哥們一起開辦了英文補習學校,為了理想――同時也是為了錢――努力和拼搏,動用了各種腦筋,最終成功上市,成為了新時代里的“文化商人”。出現這樣的人物形象,歸功于制度和社會的變化,歸功于人們對金錢態(tài)度的轉變。雖然都是“在北京”,但是黃曉明和張國立(《混在北京》)的“混法”截然不同。

第5篇:游學美國范文

[關鍵詞]悲劇美學;《黑天鵝》;價值

一、引言

影片《黑天鵝》是以一個平凡的芭蕾孩為視角演繹的心理驚悚故事片。在2010年如一匹黑馬成為當年美國票房的上乘之作。影片以小見大,透過一個平凡女孩的生活去還原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堪稱是美國驚悚電影中的一部欣賞價值比較高的作品。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充滿張力的人物形象,帶有“異樣味道”的故事背景,碰撞的女性文化,驕傲而悲情的一生,所有這一切都給觀眾帶來了內心的震撼和人生價值的拷問以及對女性角色的弱勢同情。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原本充滿活力的善良純情的女孩的一種奮斗的精神,一種對人生執(zhí)著的個人拼搏態(tài)度,那是沒有被異化的真正的女性特有的靈魂,她們?yōu)樽约憾床?、而奮斗,為了讓親人驕傲而戰(zhàn)。她天性善良,依賴母親,內斂而乖巧的性情甚至讓人覺得她有幾分懦弱。她和她的伙伴們一樣,都在為芭蕾舞而刻苦練習,努力追求著。她們用她們年輕的生命在歡呼,在舞蹈,快樂而無畏。然而一切在社會與現實的壓迫之下變得扭曲而變樣,這不是一種看得見的傾軋,而是潛意識的競爭壓力所在。正因如此,她由原來的白色的“天使”變?yōu)榱撕谏摹皭耗А?。影片通過演繹女孩妮娜充滿悲彩的人生命運,美麗與丑惡,善良與邪惡,活著與死去等矛盾沖突,在自我的對抗與抉擇的過程中淋漓盡致地展現著一個女性的生命悲歌。故事的女主人公以其精湛的演技、魅力的感性姿態(tài)、堅忍與扭曲的精神狀態(tài),給人以心靈上的極大震撼和強烈的感想。影片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悲憫過后的震撼,震撼之后的反思,反思之后的價值觀重塑的崇高之美。

二、美麗與丑惡:女性知覺的對抗與沖突

影片《黑天鵝》中的開場是普通而美麗的。女孩妮娜年輕而美麗,她善良純真的性格為人們所喜愛。她與同是芭蕾舞演員的母親艾麗卡居住在一起,生活平靜而少些許的溫馨。母親對她有著極高的期望,而她作為一個女兒,同時又作為一名獨立的女性,有著和每個人一樣雙重的身份。她愛她的母親,于是她努力拼搏。同時她又有著作為芭蕾孩的驕傲與優(yōu)雅。

矛盾沖突是崇高美最核心的因素,也是悲劇壯美最初的產生。在影片《黑天鵝》中,女孩妮娜所面對的第一個矛盾沖突就是芭蕾舞團要選取一名領舞,并且這名領舞要同時飾演兩個角色,而這兩個角色恰好是美麗與丑惡的兩個對立方。面對如此充滿誘惑的舞蹈團的選拔,妮娜和其他女孩一樣是非常看重的。不僅是為了自己的母親,更是為了自己。在她的女性知覺中她是愿意得到贊許的,也愿意為此去爭取。于是,她也在心中盤算著如何去沖擊領舞這個讓人垂涎的地位。然而當她發(fā)現了自己的競爭對手莉莉頗有心計時,她原本欣喜的內心就莫名地多了一份不安。因為她明白,莉莉的性格與她是完全不同的,莉莉性格外向,為了爭取這個領舞的角色她也一定會絞盡腦汁、不擇手段。于是,妮娜有了她最初作為女性知覺上的不安。隨之而來的事件更是讓她多了份不安與惶恐,就是在她回到家中望著鏡子中的自己那受傷的腳踝與后背時,她主動找到了總監(jiān),想要爭取一次機會。于是總監(jiān)趁機想要親吻她,卻被她身為純情女孩的本能知覺所拒絕了,并且?guī)е粷M與身為女性的那份特有的驕傲。妮娜渴望得到這個角色,但她不會為此而妥協于總監(jiān)的或者說是逼迫。她在內心深處掙扎著對抗,那個純真的本我與內心深處存有一絲貪戀的“自我”。就在這樣的掙扎與困苦中,妮娜居然得到了這次領舞的機會,相隨而來的還有隊友的鄙夷與猜疑。或許總監(jiān)就是在強吻妮娜的這次被拒絕中,嘴唇被咬壞的“傷痛”中意識到了在看起來脆弱無比的妮娜外表下,隱藏著一個強大的靈魂。但是妮娜自己還沒有意識到,在這時她還沒有蛻變,這些都成為一種潛在的壓力,在妮娜的內心深處煎熬著,成為發(fā)生質變前的量的積累。這樣的她的性情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這種沖突與對抗的到來而悄然改變著。因為她在壓抑著心中的那份小貪婪,畢竟她想要得到這個領舞的機會。她在心里也想像莉莉一樣收放自如地去飾演那個快樂奔放的黑天鵝,那個為所欲為的黑天鵝。這種情緒上的釋放是她骨子里所缺少的,于是她在悄然痛恨著那個本來的自己,她在靈魂深處也在渴望突破,渴望那份誘惑。于是,女性的知覺與對抗就這樣在她的內心悄然地上演著。

三、善良與邪惡:身份認同的對抗與沖突

妮娜終于得到了她想要的領舞的身份。在壓力重重的同時也滿懷一絲不安與喜悅。在影片中導演獨具匠心地將這一切通過色彩的渲染來傳達出這種性情的改變和情緒的變換。在影片最初善良純真的妮娜經常會穿一些淺顏色的服裝,毫無修飾,那明朗的面龐向觀眾交代了她的嚴苛家教與她自身的潔身自好。而當妮娜在接受總監(jiān)安排的領舞角色時,這就意味著她要扮演那善與惡存為一體的雙重身份,也是人格分裂的開始,更是悲劇命運的滲入的開始。妮娜就在隊友們的猜忌與嫉恨中悄然演變著,原本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明朗的笑容開始有了一絲絲陰暗的色彩。而導演也是通過色彩的調度來賦予妮娜改變的環(huán)境。妮娜在重重壓力下,在角色善良與邪惡的較量中,心理發(fā)生了扭曲,她的心理狀態(tài)也逐漸走向了陰暗。隨之而來的悲劇沖突開始第二次上演,那就是與前任領舞貝斯的相遇。那深色的充滿暗示的背景,那深色的裝束與面龐,妮娜在視覺接受著的同時,心理也在激烈地碰撞著,那顆扭曲的邪惡的心靈在一點點地吞噬著她那顆原本脆弱的心。那幻覺的斷斷續(xù)續(xù)的出現,更是平添了陰郁的色彩和驚悚的心理效應,妮娜對現存的一切開始充滿質疑,她已經不能確定自身的存在是善良的“本我”,還是那個已經被邪惡靈魂附身的“自我”,而可悲的是,一切的一切并沒有在她的懷疑中戛然而止,而是繼續(xù)發(fā)展著,那由淺及深的色彩暗示著妮娜的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她不再是躲在母親身旁的那個純真小女孩,她在掙扎中妥協于內心中某種邪惡。于是,她跟隨莉莉出入酒吧,她出現了幻覺,就在這幻覺的斷續(xù)中她開始抽離開原本的那個純真的“本我”。而內心深處那個邪惡的“自我”侵占了她的心。她與莉莉不顧母親的喊叫在房間中,這是她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一切就是這樣發(fā)生了。悲劇命運已經開始要完全籠罩上她的靈魂。當第二天清晨她問起莉莉昨晚的事情時,莉莉否認了。于是,她明白她開始有了幻覺,開始真的擁有了另一個邪惡的 “自我”。這是她自我分離的開始。當然,這一切的變化在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心理上的沖擊。因為每個觀眾的心中都有自己喜愛的“天使”,不論相貌是否相同,但向善的心靈肯定是一樣的。而影片中的妮娜在最初是符合觀眾們的心理審美的,那嬌俏的身影、純情的笑容,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然而一切又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變化,觀眾原本美好的期待也在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而破碎著。記得有這樣一句話說,“悲劇的價值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的確,導演做到了,他將女主人公那美好的一面裸地“撕裂”給觀眾看。妮娜在自身的身份認同中出現了矛盾與掙扎,那善良與邪惡的較量在她脆弱與嬌小的身軀里一直在激烈地碰撞著,刺激著她的神經,也折磨著觀眾的心臟。因為那個等待破繭而出的邪惡黑天鵝還未完全地真正蘇醒,它似乎在等待著時機,將這種殘酷美的爆發(fā)隱忍到極致。

四、活著與死去:成功與失敗的悖論闡釋

妮娜在最后終于被邪惡的黑天鵝所征服,她白色的純潔心靈終于被吞噬。而后半部分的影片,導演也刻意用灰色或黑色的色彩來暗示其中的改變。一切都在壓抑中進行著,壓抑得讓人窒息,那是暴風雨到來前的預兆,也是命運悲劇撕裂前的掙扎。所以我們說影片《黑天鵝》是一部關于理想與命運相碰撞的影片,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影片中渲染最多的就是關于妮娜命運的色彩轉換,那色彩中蘊含的是命運的悲劇意蘊。這是一種帶有意象化的心理影片。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在上演著自己的命運,每一個人物也都在承受著命運的安排。就如同妮娜一樣,她在沒有得到領舞的角色時,而夢想著去擁有它。她在“得罪”總監(jiān)后以為會失去這次機會,卻又無意間獲得。而在她獲得后面臨著嫉恨與嘲諷,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她在無形中承受著命運給她的安排。她是命運悲劇的最主要人物,當她終于等到演出的到來時,卻在第一場中失敗了,而讓她惶恐失去理智的是莉莉居然在化裝,而那就是她費盡心機想要出演的黑天鵝。于是,她絕望了,她崩潰了,她維持的最后一根理智的神經也被那個無情的邪惡的“自我”所摧毀,于是,她憤然地將尖銳的玻璃插入莉莉的腹中。那鮮紅的血液讓她振奮,她用振奮的激情演繹了她期盼已久的黑天鵝。她終于成功了,她忘情地親吻著總監(jiān),可就在她以為終于實現理想的同時,那個邪惡的“自我”再次出現,原來莉莉就是那個“自我”。莉莉就是那個心中貪婪的邪惡的“魔”。這個當初如此青春美麗的女孩,在社會、女性知覺的雙重壓迫中和心中的“惡魔”做了一個交易,盡管這個交易并不是她自覺到的。她最終脆弱地妥協了,從此踏上了自毀滅亡的黑暗之路。影片最后的死亡就是她的終點。她向往成功,卻又在成功的同時面臨著失敗。她實現了自我,又同時毀滅了自我。這是一種矛盾,也是她悲劇的根源。她被命運的枷鎖所束縛,她也試圖與心中那個邪惡的“個我”,與可惡的命運做斗爭,妮娜的整個故事都是為了實現每個女孩所渴望的人生理想,為了實現自我,實現理想而努力拼搏,與脆弱的自我性格做著斗爭,但仍然無法擺脫黑暗命運的捉弄。當她無力再承受時,她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舞臺上的兩次“大出血”喻示了她終將被命運所舍棄,她終生無法獲得她真正想要的那份理想。她用自己的雙手毀掉了自己,然而我們透過她的命運可以看到,毀掉她的并不真的是她自己,是社會的一種無形的壓力,是母親的那份無形的壓力,是來自女性弱勢地位的那份壓力,最終使她經歷了最慘痛的人格裂變。與其說她的生命還在繼續(xù),不如說她的靈魂早已被各種重壓所吞噬。而最后由白天鵝真正地向黑天鵝蛻變,是她沉悶已久的性情上的爆發(fā),也是她積壓在內心深處情感的質變,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壯之美。

五、結語

從這部電影來看,雖然有著強烈的悲劇性特征,但是卻用驚悚的形式展示出了深沉的悲劇意識,而且它的環(huán)境以及人物形象都表現出了很殘酷的方面。因此,在欣賞這部電影的過程中,通過解讀女主人公妮娜的心路歷程、命運悲劇及痛苦和扭曲的心理掙扎過程、具有悲彩的生命狀態(tài),從而理解主人公妮娜在靈魂成長扭曲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并且通過色彩的運用來喻示這些問題的出現,從而使得觀眾的精神及心理受到強烈震撼的同時,也會走向成熟。影片給予我們的啟示是,生命理想屬于相對安穩(wěn)的生命狀態(tài),人們在生活中會面臨多種多樣的抉擇,也會經受各種磨難與困惑,但這只是生命歷程中的一部分,我們不應因為這其中的一部分而失去那個本來的真我,毀滅自我的存在價值,而是要承擔起對自己、對社會的那份責任。

[參考文獻]

[1] 陳磊,劉芳.《黑天鵝》中成長的痛苦與掙扎[J].電影文學,2011(19).

[2] 張超.淺析悲劇的本質[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01).

[3] 許婷.《老人與?!返谋瘎徝繹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03).

[4] 謝雯.妮娜形象的人格探析――對電影《黑天鵝》的一種精神分析解讀[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第6篇:游學美國范文

在低年級的時候,學校并不太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希望他們建立起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低年級孩子的成績單都有兩個部分,一是“努力程度”的打分,一是“達到水平”的打分。

在學習上,我們來看看學校是怎么通過家庭作業(yè)讓孩子建立責任感的。

美國學校的家庭作業(yè)有很多種形式。我兒子現在的班級采用的形式是:每個學生一個文件夾,周一回家的時候帶回本周的作業(yè)單子,記錄從周一到周四的作業(yè)要求。如果有單子里事先沒打印出來的額外作業(yè),孩子們要手抄在作業(yè)單子上。孩子每天的責任是完成單子上的各項作業(yè),然后讓家長檢查簽字。老師說,之所以有這樣一張表,就是要在低年級的時候就培養(yǎng)孩子記錄作業(yè)的好習慣,因為到了高年級作業(yè)會越來越多,只有把作業(yè)記錄下來對照著來做,才不會忘掉作業(yè)。

如果第二天沒有完成作業(yè),那么后果是什么呢?兒子以前的學校是在獎懲表上“下降一格”?,F在的學校更嚴格,不完成作業(yè)的孩子課間休息的時候不可以去玩,只能坐在長凳上看著別人玩。記得剛開學不久的一天,兒子的作業(yè)都完成了,我也檢查了,但忘了簽字。第二天兒子回來埋怨我忘了給他簽字,說幸虧老師看他的作業(yè)的確做了沒罰他坐長凳。我跟他說:“對不起,我的確給忘了。但是你也沒盡到自己的責任,這是你的作業(yè),你有責任確認我簽字了才能把作業(yè)放到書包里。”

作業(yè)是孩子的,孩子要對自己的作業(yè)負責,這是學校教給孩子們的責任之一。

行為舉止的責任感

美國小學非常注重孩子在校的行為舉止。我們學區(qū)的學校都要求孩子的行為舉止要展現“PRIDE”(適宜的舉止),其中的R代表的就是尊重和責任感(respect & responsibility)。開學沒多久,兒子就拿回一份課堂作業(yè),說老師要求回家后給家長講解。作業(yè)中每一頁代表了學校的一個活動場所,比如教室、多媒體中心、午餐桌、游樂場和洗手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寫出在這些地方該怎么做,以此來展示“PRIDE”,并畫出能展示“PRIDE”的行為和不能展示“PRIDE”的行為。

比如在多媒體中心(使用電腦),兒子寫的是:我會用0~1級別的聲音,而且我用完電腦會把椅子擺好。我第一次聽說聲音還有不同的級別,問了兒子才知道,在學校不同地點聲音的大小要求不同:0級別不能講話;1級別悄聲耳語;2級別在課堂回答問題的聲音;3級別課間在外面玩的聲音。

另外,在洗手間要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能把水濺得到處都是;吃完午餐要把餐具等扔進垃圾桶;不能和別人分享食物(因為有很多過敏的孩子)……如此種種,學校期望孩子們都建立起維持課堂紀律和展示適宜舉止的責任。

第7篇:游學美國范文

[關鍵詞] 美國大學;自由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9.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1)06-0008-02

0 引言

卡爾羅杰斯(Carl Rogers)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其著作《自由學習》是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作。他提出的“以人為中心”等許多切合教育本質的教育思想,在美國乃至國際教育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主張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在教育過程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的價值和情感[1]。學習羅杰斯的“自由學習”理論,通過教師角色的轉變,引導學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對我國現行的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

2010~2011年,筆者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ECE)訪問期間,對美國大學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考察,近距離體驗了以學生為中心、以“自由學習”為主旋律的美國大學教學。在此做些拋磚引玉的介紹與分析,以期引發(fā)同行對我國大學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反思,為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提供思路和借鑒。

1 羅杰斯“自由學習”的內涵

所謂“自由學習”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它是一種教育情境,個體身在其中便能得到成長;它又是一個價值觀系統,強調個體的尊嚴、個人選擇的重要性、責任的意義和創(chuàng)造的愉悅;它更是一種人生觀,建立在強調人人皆有權力的民主精神基礎上[2]?!耙詫W生為中心”就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營造一種自由的學習氛圍[1],置身于這種學習情境,學生擁有自行選擇、自主規(guī)劃、自我管理的權利,學生由此收獲的是自身價值的體驗和提升。羅杰斯的這種學習理論具有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協作性等特點,能夠有效地支持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從而克服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習者被動接受學習的不足[3]。

2 美國大學的“自由學習”

羅杰斯的“自由學習”理論在美國大學得到了廣泛共識和充分運用。與國內大學規(guī)范、沉悶的課堂教學相比,美國大學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顯得非常寬松。美國教師普遍認為,學生具有相當的自學能力,并且對課程所介紹的知識或許有一些了解。因此,課堂上所要做的是深化課程知識,幫助學生(或者部分學生)解決疑惑的那部分。而寬松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需要哪些幫助,以便及時調整講授內容[4]。從筆者在密歇根州立大學ECE系旁聽的9門課程來看,美國大學的課堂教學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2.1 自主性

與國內高校普遍采用的單一學制、統一管理不同,美國大學實施混合學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我負責。美國大學沒有針對某個年級或某個專業(yè)學生的、貫穿整個本科四年的教學計劃。他們所稱的教學計劃是一個由各類必修課、限選課和任選課組成的、具有很大彈性的、適應本科生各種學習需要的、龐大的課程體系[5]。課程大綱、課程內容、授課時間、主講教師、教材等所有課程信息都在大學的選課網上公布,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學校制定的課程基本框架和要求下,自由選擇,也可跨專業(yè)、跨學科選課。低年級學生同樣能選高年級的課程,這就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較好的領悟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自我規(guī)劃的能力,便于因材施教,使有能力的學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學業(yè)。在MSU,學生不按年級、班級劃分,而是實行混合班制。學習年限非常彈性,學生只要按照各專業(yè)的學位要求,修滿規(guī)定的學分,即可畢業(yè)[6]。此外,學校對學生轉換專業(yè)也持十分寬松的政策,只要學生提出申請,一般都能得到滿足,學生甚至可以多次轉換專業(yè)。

2.2 互動性

美國大學課堂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活躍、平等、民主,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構成了學生積極學習和思考、師生共同討論問題的學習共同體。無論在哪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都可以隨時舉手提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提問已成為美國大學課堂教學的一道“風景”。教師也十分歡迎學生提問,在講授過程中,教師也會不時地詢問學生是否有問題。教師并不在意自己的講授被學生的提問所打斷,相反,還會不厭其煩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直到學生清楚、滿意為止[7]。

2.3 研討性

美國大學的教師普遍以教會學生應該怎樣思考、如何獲取知識為己任,而學生能否獲得知識以及獲得知識的多少則取決于學生課下的努力程度。因此,與國內大學系統、連貫、完整、細膩的講授方法不同,美國大學教學是粗線條的、跳躍式的,課堂教學以交流、討論、研討為主要形式。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都在討論中進行傳授[8]。越是難點,講得越少,討論得越多。對非難點部分,則少講或索性不講,讓學生自學。由于討論的問題都具有一定難度,當學生給出答案時,教師一般不會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學生的意見,而是啟發(fā)和鼓勵更多的學生闡述自己的見解和理由,然后再對其加以評論。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產生思維碰撞、獲得智慧分享,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發(fā)展[9]。在討論中理解、消化課程內容,是美國課堂教學的一個特色。

2.4 實踐性

按照美國高校的教學理念,具備獨立探究和溝通表達能力是一名大學生成為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標志,而其能力的養(yǎng)成必須通過參與豐富的、個性化的研究活動來實現[10]。除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多種科研訓練機會外,ECE系的許多教師還有開放自己科研課題的傳統,其具體做法是:(1)教師在第一次課堂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公布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在研課題,并從中分解出適合學生研究的子課題;(2)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子課題,申請加入教師的科研團隊;(3)學生面試通過后,在教師指導和課題經費支持下,從事研究工作;(4)教師根據學生的研究成果,向學校相關部門為學生申請1~4個“指導下的獨立研究與學習”學分。

與國內大學生參加的各種學科競賽(如電子設計競賽)相比,這種“純粹的研究”更注重“興趣”而不是“任務”,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因此,更能體現學習者自身發(fā)展的內在價值,更能反映現代大學的宗旨[11],也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2.5 績效性

為提高課堂教學的績效,美國大學的教師課前都向學生提供講義,這一方面便于學生課前自學,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課上板書所消耗的時間。在板書問題上,中美兩國高校存在觀念上的差異。國內幾乎所有學校都將板書字體是否工整、布局是否合理、內容是否完整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一個標準。但筆者在美國卻從未看到過“工整”的板書,大多數教師都是東一筆、西一筆,全無布局可言。在美國課堂,板書只是課堂語音的輔助,或是加以強調,或是配合語言而寫出的冷僻詞匯[8]。

在講解內容上,美國教師只講授那些學生疑惑的部分,其余內容則留給學生自己解決。因此,與國內高校追求的全面、系統的講授風格截然不同,美國課堂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無法自行解惑、需要教師提供幫助的場所[4]。但筆者認為,這種面向學生具體問題開展的、“無定式”的課堂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更高的績效性,才真正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教學。

3 美國大學“自由學習”的啟示

3.1 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傳統的教學把學生視為一個個空空的容器,教師的工作就是負責把當天的課時內容倒進去[12]。這種無視學生具體存在的教學觀念,必然導致“一言堂”、“滿堂灌”或者“滿屏灌”,教師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課堂的主宰和絕對權威。沉悶的課堂氣氛使學生不能、也不敢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和見解,壓制了學生獨立意識、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因此,要從觀念上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營造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開展有意義的教學,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2 以研究為基礎,實現教、學、研三位一體

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發(fā)展至今,已不應僅停留在“教”與“學”的層面上,而應加強教、學與科研間的銜接和內在統一,開展基于研究的本科教學。通過形式多樣的研究活動,使學生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在科研實踐中了解科研的含義和方法,體會科學研究與探索的過程,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研三者的交叉融合,形成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在這種情境下,學生畢業(yè)時重要的將不再是他們擁有的知識本身,而是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新環(huán)境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慧.羅杰斯“自由學習”中的課堂紀律及啟示[J].理工高教研究,2010,(5):29-32.

[2]羅杰斯,弗雷伯格.自由學習[M]. 伍新春,管琳,賈容芳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16,201,14.

[3]王麗,張建敏.卡爾羅杰斯的自由開放教學思想評述及借鑒[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5):81-83.

[4]真虹.中美大學課堂教學比較研究[J]. 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7,(2):106-111.

[5]別敦榮.美國大學本科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與教材[EB/OL]. (2008-12-01)[2011-07-13].gjs.wh.sdu.省略/showMulti.jsp.

[6]洪藝敏.美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管理經驗與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0,(4):93-96.

[7]董海琳.中美大學課程教學方式的比較及其文化根源[J]. 教育與職業(yè),2008,(5):67-68.

[8]馬永紅.中美高校理工科教學方法之異同[J].中國高等教育,2003,(23):46-47.

[9]李貴安,趙志鵬,鄭海榮,宋永成.國際一流大學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國高師院校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啟示與實踐探索[J]. 中國大學教學,2011,(1):91-94.

[10]The College of Wooster. Independent Study[EB/OL].(2010-04-10)[2011-07-13].wooster.edu/ Academics/Areas-of-Study/Chemistry/Independent-Study.

第8篇:游學美國范文

一、創(chuàng)建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習美術的興趣

課堂氛圍是師生共同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的心理和環(huán)境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會產生更多的師生互動,學生愿意更多地表達自己。如何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呢?

課堂并非是老師的一言堂,因此老師的話不一定多,但要能給學生以啟發(fā)和引導。老師就象是一位出色的演講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言詞中透露著思辯與智慧,話語中體現著幽默風趣、語調中包含著抑揚頓挫。老師在主導教學時應努力營造出一種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繁重的學業(yè)中得以輕松地展現自我,那么,學生就會把對老師本人的喜歡遷移為對美術學科的熱愛。

以《發(fā)射構成紋樣》一課為例,可以先從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比如旋渦、波紋、射擊的靶心等例子出發(fā),用生動的語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引起暫時神經聯系的興奮,以喚起學生對感知過的事物或場景的聯想;再促使學生比較這些現象的共同點:由中心向四周擴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著我以這些現象的共性向學生提問,從圓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規(guī)則的圖形等。最后通過運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展示一些發(fā)射構成紋樣的作品,同時加以具體形象的描述,使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對發(fā)射構成紋樣有了更深的了解,從完整意義上看,這是從認識到理解再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

在此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引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課堂氣氛寬松,學生思想活躍,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了發(fā)揮,學生學會了發(fā)現與思考、同時也學會了探索與創(chuàng)造,從學生的作品中表現的正是不同層次的創(chuàng)作。

二、拓展美術教學材料,豐富美術教學課程的內容

當今的美術在現代藝術材料和藝術技術、交流傳播媒體、視覺研究和信息技術的沖擊下,在表現手法上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要求老師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美術教學和學生,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學生掌握某種繪畫技法上。

比如,在七年級《標志設計》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即時貼進行剪貼的方法制作和創(chuàng)意小隊活動的標志,從而塑造可愛、 活潑、健康的小隊形象,這樣既省時、省力、又符合初中生好動的心理特點。美術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師在設計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有了拓寬思維和想象的空間,如雞蛋殼工藝畫的制作,體現了變廢為寶的環(huán)保意識,版畫的制作體現了這種繪畫流程給人帶來的視覺美感和。

再如,在八年級《紙的造型藝術》一課中,老師不僅僅要教學生紙的剪、折、裁、疊、卷等方法,還要使學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材質的紙張的制作特點,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怎樣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學以致用,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個性化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認學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個性化教育過程中,師生間的情感聯絡和交流得到加強,學生能發(fā)揮更大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作用,從而增強自學、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和自我識別、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實踐中有些教師并沒有真正做到素質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比如:他們讓學生課堂討論、動手練習,表面上似乎學生都很活躍,思維也開動起來了,但是,老師最后還是用一個標準答案無形中限制著學生的思維,學生還是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雖然學生的繪畫技能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這樣很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和個性的發(fā)展。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所倡導的是,教師除了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外,還要指導學生如何把心中想畫的東西畫出來,甚至畫得更好。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以門類、畫種作為教學脈絡,比較注重以教師為中心,是老師教學生怎么畫,而現代美術教學模式提倡學生為中心,是教師幫助學生將他們想要展現的事物畫得更好,是老師幫學生怎么畫。

四、加強情感生活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美術的信心

與其他學科比較來說,美術學科更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實踐必然會有成功與失敗,嘗試失敗的教學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給學生過多指導和框框加以限制,讓學生在多次嘗試與失敗中自我進步。當學生在實踐中出現錯誤時,或出現抵觸情緒、不想畫時,老師不應該責怪、批評學生,而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的契機,及時地給學生以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現的作品,使學生在失敗中學到許多東西。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更新穎、獨特的繪畫方式,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第9篇:游學美國范文

關鍵詞 實物投影 多媒體

小學生喜歡直觀可感的事物,對形象直觀的物體特別感興趣。在數學教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喜歡用身邊的可感物體去輔助自己的教學內容,學生往往喜歡去欣賞接受自己肉眼看到的物體。因此,多媒體就為彼此雙方提供了最佳的合作平臺和契機。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時間中,我有著以下的感悟:

一、實物投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物投影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是首先對現實世界中大量客觀事物進行觀察,形成表象,然后通過比較,分析,綜合,舍棄非本質的屬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質屬性。通過實物投影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具體表象使小學生從中進行分析抽象,掌握概念。如新課標實驗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平均分”的概念可以先引導小朋友一起分一分:把6根小棒分成兩部分有幾種分法,小朋友們可以先在座位上擺放,教師在下面巡視,然后選擇典型的方法讓個別學生到投影機上擺出來,進行比較,小朋友們就可以發(fā)現分法有3種:5根和1根,4根和2根,3根和3根,其中只有最后一種方法每部分是一樣多的,再讓學生把這三種分法進行分類,從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二)實物投影在計算教學中的應用

采用實物投影,能夠給學生提供具體實例,使學生從中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出計算法則,有利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則;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9+8=?時,可讓不同方法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方法,有些學生可能會用小棒數;也有些學生可能會用手指數;也有些學生可能會在9之后再數8個;也有些會把8拆成1和7,然后把9湊成10,再加上7,等于17;也有些學生可能把9拆成2和7,把2和8加在一起然后再加上7,等于17。把種種算法羅列出來讓學生自己擇優(yōu)而解決問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另外也可以把學生作業(yè)當中一些比較典型的錯誤,羅列出來讓其他學生當作“小醫(yī)生”來治病,另外也讓他們以后別再出現這種狀況。

(三)實物投影在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

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教學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則,培養(yǎng)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采用實物投影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情境,促進學生思維,并且能讓學生親自到投影器上操作,動手動腦學好數學。如在教學整數應用題時,我們可以把實物投影和投影片結合起來應用,先在投影片上讓學生進行分析,列式計算或讓學生根據情境編制各類應用題,在運用中,小的實物可以直接采用,也可以用硬紙板,各式透明膠片剪刻成各類形象以代表實物。

(四)實物投影在幾何教學中的應用

幾何學是邏輯性嚴密的科學,它要求學生要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而小學生想象力差,學習這方面知識是有很大困難的,通過實物投影,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知材料,并且通過學生操作更好地讓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正確地認識幾何形體地特征,發(fā)展學生地思維。如在教學“三角形三內角和等于180度”時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用量角器測量三個角,然后相加得出結論,由于測量誤差,計算結果與180度總是有差別而誤差又很難給學生講清,若采用實物投影則很易解決,我們可以讓學生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然后拼在一起,很顯然三角形三個內角重合成180度,把這個結果映在銀幕上明顯而易理解。

二、多媒體CAI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巧用多媒體CAI豐富學生感知,激發(fā)其求知興趣

多媒體CAI集聲音、文字、圖像和視頻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可清晰地顯示出被觀察對象各個部分及他們之間的聯系,為大腦提供各類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從而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規(guī)律,領悟數學思想等。例如新課標實驗教材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中,教學對稱圖形時,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了很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用課件的形式一一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這些圖形涉及的范圍很廣,有動物的,如蜻蜓、蝴蝶、七星瓢蟲、知了、蜜蜂;有植物的,如不同形狀的葉子、向日葵、花朵;還有建筑物;還有一些漫畫。通過觀察這些形態(tài)各異、美麗多姿的圖形,引導學生探究這些圖形的共同特征,用學生的話來說:“這些圖形左右兩邊是一樣的?!蓖ㄟ^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深切感受到這些圖形的美,而且也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二)巧用多媒體CAI探微入里,引發(fā)想象空間概念的形成有利于想象

在教學《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課時,教材雖然提供了實驗的方法,但實驗過程復雜,難以具體操作,把一個圓割拼成一個長方形,近似度較差,引起許多學生對推導出的公式持懷疑態(tài)度,由于感知材料不充分學生難以展開正確合理的想象,影響空間觀念的形成,我們應用多媒體技術,多層次地把圓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學過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隨著等分份數的增加,學生理解中的難點──近似長方形的長由曲線變成直線的過程動態(tài)呈現,為學生大膽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

(三)巧用多媒體CAI調節(jié)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