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關于愛國的格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愛國的格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愛國的格言

第1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1、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DD《孝經(jīng)》

2、祭而豐不如養(yǎng)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DD《格言聯(lián)璧》

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DD孟子

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DD孟子

5、百善孝為先,萬惡為首。DD王永彬

6、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DD《勸孝歌》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D孟子

8、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DD《后漢書》

9、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DD西塞羅

1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DD《禮記》

11、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DD《二十四孝 為母埋兒》

12、孝敬父母經(jīng)??梢源孀罡哔F的感情。DD孟軻

1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DD

14、母愛勝于萬愛。DD莎士比亞

1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盌D《論語.為政》

16、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DD《禮記》

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DD孟郊

18、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DD羅素

19、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DD孟子

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DD孟子

21、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DD莊子

22、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DD《孝經(jīng).圣至章》

23、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DD莫泊桑

24、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DD袁采

25、子孝父心寬。DD陳元靚

26、永言孝思,思孝惟則。DD《孟子》

2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DD《孝經(jīng)》

28、父慮后母虐,鸞膠不再續(xù)。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DD《勸孝歌》

2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DD《勸孝歌》

30、無父無君,是禽獸也。DD孟子

31、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DD孟子

32、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DD《增廣賢文》

33、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DD但丁

34、愛國主義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DD戴達菲爾德

35、生前厚養(yǎng)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DD《格言集錦》

36、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定愛他的父母。DD林語堂

3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DD字嚴

38、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DD《格言集錦》

39、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DD《增廣賢文》

4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DD《論語》

41、重情輕物,厚養(yǎng)薄葬。DD字嚴

42、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DD《勸孝歌》

43、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DD孟子

4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DD魯迅

45、堯舜之道,孝悌而已。DD李綱

46、詩書立業(yè),孝悌做人。DD王永彬

4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DD孟子

48、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DD莊子

4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DD孟子

5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DD孔子

51、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DD孔丘

52、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DD伊索克拉底

53、長幼有序。DD孟子

54、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DD《對聯(lián)集錦》

55、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DD何鑄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DD孟子

57、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DD維吉爾

58、大孝終身慕父母。DD孟軻

59、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DD《勸孝歌》

60、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DD《勸孝歌》

61、首孝弟,次謹信。DD李毓秀《弟子規(guī)》

62、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DD《名賢集》

63、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DD高爾基

第2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一、“細心”創(chuàng)設環(huán)境

(1)班主任要對教室的衛(wèi)生、物品的擺放有明確的要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整潔衛(wèi)生的環(huán)境;(2)班主任要營造一個催人奮進的文化氛圍。關于教室的布置,班主任是總設計師,布置要美觀、大方、高雅,力避凌亂、品位低下。比如,班級管理制度上墻,班級格言每兩天一句,學生寫出感悟。班級標語根據(jù)不同時期、不同任務及時更換。班級黑板報要精心組織,體現(xiàn)高水平、高質量。班級文化環(huán)境能促進學生學習,布置時盡量注意不要分散學生的聽課精力。

二、“愛心”呵護學生

班主任要愛學生,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愛。(1)對優(yōu)秀生,班主任往往忽視對其教育,而恰恰是這種忽視,使一些優(yōu)秀生自身存在的缺點(如優(yōu)越感強、耐性差等)不斷擴大,無法發(fā)揮優(yōu)秀生應有的模范作用,也就缺少了集體建設應有的凝聚力。因此對于優(yōu)秀生,在德、智、體等方面應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使之成為真正的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生,成為班集體建設的領頭羊。(2)差生一般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差、組織紀律差,在心理上則較敏感、自卑,容易與老師產(chǎn)生對立情緒。差生特別是差生群體的存在不利于良好班風的形成,不利于班級活動的正常開展。因此,班主任在愛優(yōu)秀生的同時,還要愛差生,與他們建立起一種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在此基礎上,糾正差生身上的缺點就容易多了。(3)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要時刻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想辦法克服困難,及時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困難挫折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戰(zhàn)勝困難挫折,你就成為強者。(4)對家庭經(jīng)濟優(yōu)越的學生,讓他們清楚,優(yōu)越的生活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尚需自己去努力。

三、“恒心”培養(yǎng)規(guī)范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鍛煉身體習慣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成績作為班級管理的中心工作。為此要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學生科學規(guī)范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如何制訂計劃等。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健身習慣要與提高學生的成績緊密結合,向學生講明白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身習慣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前提和保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要靠班主任的不斷滲透及影響,要教會學生如何飲食、如何高效休息、如何高效鍛煉。

四、“公心”對待學生

用心對待學生,必須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對全班所有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不能有優(yōu)劣之別、貧富之別、親疏之別;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有的學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殘疾。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fā)光點,全面地、辯證地認識學生,不宜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才會感到教師公平,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班級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熱心”管理學生

班主任不要擔心學生違紀、犯錯誤、鬧矛盾,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捕捉這些時機,多動腦設計活動,對全班同學進行教育,將壞成好事。比如,對遲到的同學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對成績較差的同學進行人品教育等。另外,班主任是學校各項校規(guī)校紀的貫徹者、落實者,但班主任在執(zhí)行時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將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合理的補充與調整。

六、“信心”激勵學生

班主任應時時留心、處處用心,捕捉時機、選準火候對學生進行信心、目標教育。為此,班主任應做到:(1)留心國家大事,如5?12抗震救災、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建國六十周年大慶等大事,用來激勵學生的愛國熱情,并將這種熱情引導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掀起班級學習熱潮。(2)緊跟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熱潮,開展一系列的主題班會。如利用熱播劇《士兵突擊》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舉行“不拋棄、不放棄,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情”的主題班會。(3)結合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如參加校園歌手大賽、運動會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第3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關鍵詞]德育教學工作研究探索

東方出現(xiàn)了四小龍,中華在崛起,我們國家的地位在提升,屹立在世界之林,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自豪。但由于歷史的原因,社會存在道德滑坡……中國人的形象在世界之林逐漸下降。

我國的國民素質有待提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必須提高國民素質。國民素質提高靠的是教育,加強德育教育勢在必行。德育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德育專指道德教育;廣義的德育它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個方面。我們學校一向重視德育教育的建設工作。在對德育概念的完整科學認識基礎上,立足于德育教學目標,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大量的德育教學工作的研究與探索。

一、德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首先,是豐富的校園文化。每周的升國旗儀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晨讀朗誦《弟子規(guī)》,讓學生熟悉為人處事的禮儀與規(guī)范;溫馨的校園環(huán)境,教學樓中到處鮮花簇擁,讓學生感受人生的美好;宿舍的軍事化管理,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磨礪他們的耐性……

其次,制作《感恩》教育等系列專題德育課件。課件集故事、圖片、音樂、詩歌于一體,教師的精彩演講,聲情并茂,讓許多學生都因感動而流下熱淚。學生的心靈被洗涮、被震撼,有的學生到下課還無法從那種激動中自拔,跑出去藏到角落獨自哭泣,課后大多數(shù)學生的體會是,從前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xiàn)在知道了人活著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了,“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滋養(yǎng);感恩親愛的父母,給予我生命……”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每班每月結合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針對班級的一些現(xiàn)象,開展主題班會,學校高度重視,每班活動都要邀請領導和老師參加,營造氣氛,讓學生以演講、演小品、講故事、做游戲、唱歌、討論等多種形式來反映活動的主體思想,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學生在活動中成長;開展公民道德規(guī)范“知識競賽”,并結合動畫故事回答《弟子規(guī)》中的一些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愉快地學習知識;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講座,以調整學生的心態(tài);開展“學生職業(yè)技能大賽”及系列“體育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華,從中體驗成就感;組織大型誦讀《弟子規(guī)》方隊,大型表演《太極扇》方隊,學生身著傳統(tǒng)服裝,演藝和展示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魄力;開展“我的班級我裝扮”活動,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裝扮自己的教室,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的班級集體感。

德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可以激發(fā)學生爭做文明學生,自覺做到思想進步,道德高尚,行為文明,學習努力,身心健康。

二、德育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

現(xiàn)代職業(yè)發(fā)展呈現(xiàn)出專業(yè)化、智能化、復合型和創(chuàng)新型的趨勢,社會需要高職業(yè)素養(yǎng)的從業(yè)人員。面向社會的需要,我校的德育教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德育教材,一部分是《弟子規(guī)》。我們的德育教學不只局限于單一的平鋪直述的講授,而是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展示。

首先,德育教材的教學設計。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材中的案例鏈接:請學生上講臺誦讀,并做一分鐘的案例分析,然后全體同學給該學生掌聲鼓勵。通過這種形式可使每位學生的朗誦水平得到提高,膽識得到鍛煉,有的學生第一次站在講臺上非常害怕,可經(jīng)過幾次鍛煉就很自然了,快速的案例分析可提高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關于想一想議一議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議論后每個小組選出一位代表上臺演講,陳述小組的觀點,各小組可相互點評,也可由教師點評。學生在討論中經(jīng)過激烈的辯論最后達成共識,在其中學會了合作;教學中的探究與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課后每人準備格言,并選幾位學生準備關于成材的演講稿,教師提前準備學生的座位號或姓名,學生以抽簽的形式,抽到誰就互贈格言,將自己的格言含義講解給全體同學聽,并給對方送一句衷心的祝福;幾位演講的學生分別上講臺演講,這樣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又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其次,《弟子規(guī)》教學設計?!兜茏右?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教學采取了教師講解字、詞、句、段篇并結合古今社會的不同,進行古今禮儀與規(guī)范的對比探討;然后讓學生演繹《弟子規(guī)》,談自己學習后的體會,以達到學《弟子規(guī)》、做《弟子規(guī)》的教學目的。學習《弟子規(guī)》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了“入則孝”一節(jié)后,同學們紛紛發(fā)言談體會,有一位同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看似簡單,可是我卻從來沒做到過,以前跟父母說話總是不耐煩,大呼小叫不以為然,現(xiàn)在通過學習我感到很內疚,我知道了為人父母之不易,知道自己錯了,我想對爸爸媽媽說聲對不起。有很多學生都感悟到以后的生活中應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父母。

還有一位學生說:學習了“謹”中‘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讓我感到慚愧,我曾就是借了人家的錢物就不及時還別人,總覺得無所謂,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借不還會給借主帶來很大的麻煩,失信于人,讓自己沒有了誠信,人格會出現(xiàn)瑕疵,以后我一定會重視這一問題。他說到做到,把借別人的錢物及時歸還。超級秘書網(wǎng)

第4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關鍵詞: 委婉語 對比分析 中西文化差異

一、委婉語概說

關于委婉語的定義,常見的說法有:(1)“用一種不明說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說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悅的含義不夠尊重的表達方法?!保?)“委婉語就是用婉轉或溫和的方式來表達某些事實或思想,以減輕其粗俗的程度。”委婉語,是指“當人們不愿意說出禁忌的名物或動作,而又不得不指明這種名物或動作時,就用動聽的詞語來代替,用隱喻來暗示,用曲折的表達來提示”(張滌華,1988)。

在中國,避諱,又稱諱飾,源于周朝,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英國作家George Blunt于16世紀80年代初首創(chuàng)euphemism一詞,將其定義為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Enrich 1985)。

二、中英“死亡”委婉語異同分析

漢語和英語中對死亡的說法均有很多不同的表達,從中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生死觀。

(一)從“死亡”委婉語看中西文化的共性

從死亡的意義來講,中西方都涉及為國獻身,具有不同程度的愛國主義色彩,因此為國而亡的委婉語一般都含有褒義。如英語中有grounded for good,making the ultimate sacrifice,to do one’s bit,to lay down one’s life;漢語中有“為國捐軀”、“以身殉國”、“殉國”等。由此可見,愛國主義是中西方文化所共同倡導的。

英漢委婉語都有通過身體反應表達死亡的描述。例如漢語中用“停止了呼吸”表示生命的終結,英語中也有相應的to breathe one’s last。漢語中有許多與“氣”相關的委婉語,如“咽氣”、“斷氣”、“氣絕”等。此外,英漢語還從人體的不同部位描述死亡,如漢語中的“閉眼”、“瞑目”,“心臟(或脈搏)停止了跳動”等說法,英語中也有從咽喉或心臟部位對死亡進行描述的,如to have throat trouble或one’s heart stops beating等。

英漢語言中的死亡委婉語均大量使用比喻,二者相同的是都將死亡比作休息或是睡眠:漢語中有“長眠”、“安息”、“沉睡”等,英語中有to sleep,to be gone to sleep,to be at rest,to have found rest,to be laid to rest等。另外,兩種語言中都有將死亡比作回家,如漢語中有“大歸”、“長歸”、“大還”、“回老家”的說法;英語中有to be at home and free,to go to one’s long home,to go home in a box等表達。

(二)從“死亡”委婉語看中西文化的差異性

從死亡委婉語看出中西倫理等級觀念差異。我國古代封建等級制度嚴明,上下尊卑區(qū)分很清楚?!抖Y記?曲禮(下)》就明文規(guī)定:“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襪,庶人曰死?!痹谖鞣?,對于不同階級的死亡的不同婉稱就比較少見。西方人大都崇尚個體主義,崇尚人生來平等的理念,即所謂的“All men are born equal”。歐洲中世紀曾流傳著一條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人固有一死,不管教皇、國王、乞丐和小偷都一樣。)(束定芳,1995)在這樣一種土壤中,自然不可能產(chǎn)生那種社會階層等級分明的委婉語。

中英表達“死亡”的禁忌語反映了東西的不同。在中國,人們多信仰佛教、道教等,為多神論信仰。道教認為生與死是沒有區(qū)別、互相轉化的,這是一種達觀淡泊的生死觀。因此,受道教影響,就會有“物化”、“遁化”、“遷形”等表達。然而,道教強調長生不老,肉體成仙,因此,又有“羽化而登仙”、“升天”、“仙逝”、“駕鶴西游”等說法。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在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以后,產(chǎn)生了獨特的生死觀。佛教認為人是在“六道”中輪回的,苦難和煩惱沒有止境,只有皈依佛門才能修成正果,脫離苦海。因此,佛教把死亡稱為“坐化”、“歸寂”、“圓寂”等。在西方,人們多信奉基督教,在方面呈一元化。

從死亡委婉語看出中西價值觀念差異。東方文化更注重死亡的社會價值,所謂“殺身成仁”、“求生以害仁”,漢語有關死亡的委婉語,如壯烈犧牲、英勇就義、為國捐軀、以身殉國、馬革裹尸等就都充滿了悲壯的愛國主義色彩。

三、結語

死亡委婉語是委婉語中比較典型的一種,折射出不同文化間的異同。委婉語是在某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孕育而生的,反映該民族的風俗習慣、、價值取向等。因此,在學習外語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學好該語言的語法知識,更要學會深入地了解該語言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習俗,從而真正掌握這門外語,在實際交流過程中避免語用失誤,更好地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Enrich,D.J.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M].New York,1985.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語研究:回顧與前瞻[J].外國語,1995(5).

第5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禮義之邦”而著稱于世界民族之林。愛國、誠信、厚仁、重義、敬親、貴和、求新、好學、勤儉、奉公等道德要求,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不斷陶冶、實踐和發(fā)展,已經(jīng)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傳統(tǒng)文化主題的演講稿,方便大家學習。

傳統(tǒng)文化主題的演講稿1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我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攜手。在不少里,作者們?yōu)橹腥A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tǒng)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著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攜手。

在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tǒng)文化在我的腦海里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嘗中華“小吃”劃定了時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著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么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我明白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皽珗A呢?這天可是元宵節(jié)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tǒng)文化在不一樣的節(jié)日里,用不一樣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jié)一家要團聚在一齊,吃著年飯。不一樣的人用它們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是流動時刻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我的個性情感,仿佛群體無意識般地充實著傳統(tǒng)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一樣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一樣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此刻的我們,盡管奮力追溯著

一切傳統(tǒng)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并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夠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刻,卻從不為自我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我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tǒng)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

我們回憶著傳統(tǒng)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tǒng)文化呢?莎士比亞以前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tǒng)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務必做的,是讓那余香漸飄漸遠。

傳統(tǒng)文化主題的演講稿2滄海桑田,中華民族走過悠悠五千年,而在這歷史長河里,黃河岸邊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那便是我所欣賞的中國文化。

作為文明古國的重要象征,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漢語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傳了幾千年而未衰亡,這種強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羅河水的泛濫和英國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顏色;燦爛的古巴比倫文明在風沙的肆虐中成了廢墟;而強大的瑪雅文明,如今人們只能在亞馬遜原始叢林的遺址里想象它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惟有漢語,成為流傳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為世人所推崇。

漢語作為中華民族恒古至今的語言,體現(xiàn)的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與民族靈魂與血液間的文化符號。試想,倘若沒有漢語,又怎么會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持節(jié);又怎么會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只致遠“的高志;又怎么會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熱情!

太多太多,融匯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華美德。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中華傳統(tǒng)美德。”修身“、”齊家“、”治國“作為中華美德的三個方面是不可不談的,而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則更應注重”修身“之所在。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剛經(jīng)歷的軍訓生活。大家一定還記得那篇軍訓日志里所說的那句話:”當我看到站在我前面的男生,汗水從指尖滑落,才發(fā)現(xiàn)地上早已是一灘積水的時候,我被感動著,同時也告訴自己不能放棄……“大家一定也還記得去食堂打飯時,男生謙讓著讓女生排到自己的前方,同學們即使遇到不喜歡吃的飯菜也不曾浪費,大家更不會忘記對宿管阿姨的一聲聲問候,一句句感謝……真的,90后的學子們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溫、良、恭、儉、讓的中華美德,也正是我們自己將這看似古老卻終將永恒的中華美德傳承了下來。

中國文化承載的不僅是祖先對生命的體驗和感悟,更是中華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財富。

中國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豐富的。我們應該為中華文化流傳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該為傳承中華文化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講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為她的廣博才讓我欣賞她,并由衷的熱愛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學們一起關注中國文化,將中華民族的文明繼續(xù)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國文化——這壇承傳了千年的佳釀,才會越陳越香!

傳統(tǒng)文化主題的演講稿3今天站在這里,我感到既慚愧又興奮。慚愧的是,我從十歲開始背誦《三字經(jīng)》到現(xiàn)在接觸傳統(tǒng)文化也不過區(qū)區(qū)十年功夫,和真正的大師相比,是蜉蝣和大鵬鳥的差別。然而令我興奮的是,年輕的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熱情去恣意遨游,在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海洋里乘風破浪。

我非常感謝首都師范大學給我們這樣的大學生提供了十分舒適的環(huán)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區(qū)的圖書館可能沒有想象中那么宏偉,但是你一進去,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傳世藏書》,匯成商學院排了三個柜子。

我認為“典籍”便是傳統(tǒng)文化走進校園,走進我們大學生活的第一通道。我專門了解過身邊的同學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學會直接將“傳統(tǒng)文化”等同于“文言文”。其實這也是我小時候的想法。這種理解看似簡單粗暴,但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沒錯,進入大學之前的我們,基本上都是從課本教材里面學習一些零星的傳統(tǒng)文化文本,為了應付考試也根本無暇思索背后的精神內涵。而一旦進入大學,也有不少同學對“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總想趕緊擺脫。

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覺得,時代的浪潮會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干凈,只要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只要有像在座各位一樣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們的民族精華就有希望薪火相傳。我身邊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榜樣,他是我們文學院師范班的同學,熟讀四書五經(jīng),信手拈來完全不是問題。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他就是個書呆子,平常也不怎么說話,走路飛快,人稱“小馬達”。但是在我和他交流,或者說“辯論”之后,我就完全被他的修養(yǎng)所折服了,這個看起來瘦瘦弱弱的書生完全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和氣魄。也是因為他,讓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它不是我們學習中的墊腳石,而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們反復咀嚼的精神食糧。

除了文化典籍之外,“活動”是傳統(tǒng)文化走入大學校園的另一個重要的渠道。相比于高小的學生而言,大學生無疑有更多可以自由利用的時間。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親身經(jīng)歷。除了參加一些校內組織的活動之外,通過老師的介紹,我還參加了一些社會上的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比如說書院中國的一些有關茶文化、古琴文化的雅集和四維通慧書院的講座和游學?,F(xiàn)在社會上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法人組織有很多,“四維國學”是我個人認為當中做的最得比較成功和有特色的。

它不僅有聯(lián)合北京高校的支教活動,而且還會資助大學生組織傳統(tǒng)文化游學。去年暑假,我個人擔當了第五屆“瞻禮圣王”游學的領隊,和劉宏毅老師一起去河南游學,收獲頗豐。這些社會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走出校園,去更廣闊的天地,獲取到更多出色的文化資源和更高維度的能量。歸根結底,其實這些社會活動是為了幫助我們建設更美好的精神花園,也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走進校園,走進我們的生活。就首都師范大學而言,本身就有非常優(yōu)厚的文化資源。

文學院就有鹿鳴演頌社和鶴鳴吟誦社,兩個社團都已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精神作為自己的宗旨,并在此方向指引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作為鹿鳴演頌社的社長,我十分榮幸接觸到著名演頌家胡樂民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們演頌社蓬勃發(fā)展,先后出演了二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活動。比如說4月23號的世界讀書日,東城區(qū)第一圖書館邀請我社參加讀書活動,我社社員集體表演了《光的贊歌》。對處于這個階段的我們來說,學習傳統(tǒng)文化,老師的帶領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胡樂民老師正是這樣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的能給我們很多幫助和指引的老師。胡老師為人十分隨和,每次他出差回來都會和我們同學交流心得。最近他去成都參加中國影視高考培訓聯(lián)盟會議,他將所思所得分享在我們的微信群里,足足有一個小冊子那么長,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在鹿鳴演頌社里,同學們不僅能原創(chuàng)古詩,還能將之生動地演繹出來。

此外,我本人還在鶴鳴吟誦社擔任骨干,參演過一些吟誦節(jié)目,比如說《木蘭辭》、《木瓜》等等。主要是我個人比較感興趣,吟誦是古代讀書人學習與交往的基本方式,優(yōu)美而高雅。古人三五知己,怡然唱和,旗亭畫壁,流觴曲水。

以這樣一種真誠而高雅姿態(tài)生活怎么能不讓人向往和傾羨?恰好學校也提供了非常優(yōu)厚的吟誦資源,比如說像楊懿蘭老師的講座、徐建順老師的吟誦課等這個暑假我們還將迎來第三屆“中華吟誦周”,到時候名師濟濟一堂,場面會更加盛大。在這些活動中,我不僅能學會各種各樣的朗誦、吟誦的技能,還親身體驗到一種更加自然而愜意的生活態(tài)度。所以,我認為,傳統(tǒng)文化離我們大學生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遙遠,反而可以說是觸手可及的,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用自己更多的身體力行去表現(xiàn),去感染。但并非刻意地表現(xiàn),唯有我們自己本人真正了解和受益于傳統(tǒng)文化,我們才能將之發(fā)揚光大。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_在北大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到“傳統(tǒng)文化”四個字多達五次,所引用的傳統(tǒng)文化文本更是超過二十余條。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這堪稱世界上最難的三個哲學問題幾乎都可以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找到答案。

我們本自具足如此優(yōu)厚之文化資源,怎能坐而廢棄?因此最后,我想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斗膽以鄙人之見闡述我對“傳統(tǒng)文化走進校園”的四點建議:

第一,沉下來。我認為大學生首先要具有敏銳的眼光和前遠的意識,這就要靠積累和沉淀,一邊從閱讀中積累,一邊從活動經(jīng)驗中沉淀。從下往上打基礎。也就是_所說的“勤學”和“明辨”。

第二,走進去。身處校園之中的我們,不能兩耳只聞窗外,一心只讀圣賢,必須先有勇氣走進社會去實踐。擴大自己的經(jīng)驗范圍。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否能做到“修德”和“篤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價值的高低。

第三,選出來。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從浩浩文獻中挑選出自己認為最精華的,最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文化書籍,同時繼續(xù)進行積累性閱讀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第四,升上去。在體驗古人的傳統(tǒng)精神,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高維能量之后,我們大學生就要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精神水平。我始終堅持,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塊墊腳石,而是我們不可缺少的養(yǎng)料。

傳統(tǒng)文化主題的演講稿4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禮義之邦”而著稱于世界民族之林。愛國、誠信、厚仁、重義、敬親、貴和、求新、好學、勤儉、奉公等道德要求,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不斷陶冶、實踐和發(fā)展,已經(jīng)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極其重視“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誠實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導向功能,這對于克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淺、低級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等腐朽思想來說,有很強的針對性。對于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tǒng)道德,只要我們能夠用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吸取其精華、批判其糟粕,傳承其美德,拋棄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賦予其新的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就一定能夠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的發(fā)展,有助于“以德治國”的實施。

為了使道德建設更好地深入人心,具有使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和通俗易懂的形式,還必須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對人民群眾進行誘導、啟迪和教育。特別是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運用“格言”“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特點,使他們在青少年這個便于記憶的時期,熟記和背誦這些“格言”,就能夠更好理解、感受和身體力行這些格言的內容,這不僅對當前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有教育的意義,而且,在長大成人后,對他們更好抵御各種不良影響的腐蝕,也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強調,對青少年加強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要把必要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和格言,對青少年“講而習之于幼稚之時”,這樣,就可以使他們“習與智長,化與心成”,長大成人以后,對社會的正確的道德要求,也就能夠順其自然、嚴格要求,也就不再會有格格不入“捍格不勝”的憂慮了。

“傳承中華美德,培養(yǎng)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時代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傳統(tǒng)道德基本內容,把傳統(tǒng)美德分為愛國、明智、持節(jié)、自強、誠信、知恥、改過、厚仁、貴和、敦親、重義、尚勇、好學、審勢、求新、勤儉、奉公、務實等18個部分,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了傳統(tǒng)美德的各個方面,本著少而精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這對于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們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加強以德治國,培養(yǎng)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痹诱f:“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比欢谶@所謂的道義背后,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傳統(tǒng)精神文化。

傳統(tǒng)文化主題的演講稿5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何為需要繼承的精華,何為應該摒棄的糟粕。中華古詩詞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能夠歷代被人們奉為經(jīng)典且不斷流傳,便證明它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瑰寶之一!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將迎來慶元旦—詩歌朗誦會。

看過一個個節(jié)目,覺得自己班的節(jié)目在他們面前實在是微不足道,覺得自愧不如,真香找個地洞鉆進去。其它班花樣繁多,有的班一部分人硬著音樂,合著節(jié)拍,跳起了舞蹈,舞姿翩翩,有些班有才華的人還彈起了古箏,優(yōu)雅無比;有些班還將古詩詞邊唱邊拍手,節(jié)奏清脆;有個班最具有特色,跳起了橡皮筋,有意思吧!總而言之,老師為這次比賽奮進了心思,同學們則下盡了心思!

我們班實在沒有特色,也就迎著節(jié)奏將《弟子規(guī)》背了出來,毫無特色可言,況且還不止我們一個班背。既要上場了,心情是既緊張又興奮,心怦怦的跳著,似乎下一秒鐘就會跳出來了。只希望,表演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如我所愿,表演成功,臺下響起了了熱烈的掌聲。我終于明白了,我們沒有輸,贏不一定要贏在花樣上,我們應在氣勢上,只有我們的吟誦,才最符合“經(jīng)典”兩個意義深重的字!

第6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9-0165-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幟。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承載著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功能。重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貫穿于中學語文教學中。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中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初步探討。

1.滲透到語文教師的日常行為中。中學語文教師能否正確認識和積極接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開展針對語文教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自己的日常行為和教學工作中,體現(xiàn)到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工作崗位做起,在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中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規(guī)范、改進自己的管理和教學工作,使日常業(yè)務工作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

同時,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自警、自律、自省,做到慎獨、慎微、慎初,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鍛煉,自覺構筑思想道德防線。同時,要敢于和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營造民主監(jiān)督的良好氛圍,自覺聽取家長和學生的批評意見,把群眾的批評和監(jiān)督當做一種警戒、一面鏡子,當做自己的義務和進步的動力,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符合家長和學生的愿望和要求。要做到這些,關鍵是要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教師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信仰,認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信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相信職業(yè)的崇高和正義,內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的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2.滲透到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深入挖掘閱讀文本中關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思想內容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以及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高尚情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內容及時、巧妙地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在人物傳記閱讀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在把握人物事跡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精神風貌,深入探究其優(yōu)秀品質,從而凝聚優(yōu)秀人物身上體現(xiàn)出的核心價值;在詩歌閱讀教學中,選取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詩詞,通過鑒賞詩歌的語言和人物形象,引導學生體會英雄人物的愛國精神和報國情懷。

在教學中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把核心價值內化為思想意識中,做到潤物細無聲。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用魯迅的棄醫(yī)從文,鞭撻黑暗社會事跡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在閱讀《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時,可以借助相關視頻了解偉人的經(jīng)歷,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在引導學生閱讀《馬克思:獻身于實現(xiàn)人類理想的社會》一文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理清馬克思在布魯塞爾期間的三年革命經(jīng)歷,兩部著作,三次論戰(zhàn)的基礎上,讓學生感悟馬克思作為偉大思想家、偉大革命家的崇高人格。

3.滲透到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寫作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寫作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學段學生的心智水平和認知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寫作教學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滲透到寫作教學中。在注重寫作技巧和思維訓練過程中,加強情感態(tài)度和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時,在進行寫作訓練時,敢于和善于把現(xiàn)實道德領域中的一些新的主題素材放進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之中,選擇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讓學生通過寫作進行辨析,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可以采用命題或半命題的方式選擇學生普遍關注的道德和人生觀、價值觀話題,結合初、高中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張揚個性,自由抒發(fā)真情實感,潛移默化地將核心價值觀熔鑄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如以“責任”為話題的作文,學生通過例舉“三鹿奶粉事件”一針見血地鞭撻了某些行業(yè)存在信任危機,大膽呼吁國民應承擔社會責任;以“風采”為題的作文,學生在自由選擇文體的前提下,教師通過講述我國航天員駕駛宇宙飛船漫步太空的事跡,引導學生領略中華風采,教育學生應該向太空英雄致敬,為祖國喝彩,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這樣,學生的習作不僅文質兼美,立意高遠,而且提高了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第7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關鍵詞:品德教育;愛國教育;校園文化建設

當代職校生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整天接觸的是日新月異的現(xiàn)實生活和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因此,搞好德育工作,就應該創(chuàng)設符合時代要求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效方法。從本人多年教育工作經(jīng)驗中,自己深刻體會到,對中學生加強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針對當前貧困山區(qū)職校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本人認為,應特別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

一、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歷史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fā)展中國。堅持不懈地進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中學生的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素質,才能保證經(jīng)濟建設始終圍繞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另外,社會主義公有制本身也要求人們樹立集體主義思想,在行動上要維護集體利益,愛護公公財產(chǎn),在處理公私矛盾時,要先公后私、大公無私。這樣才符合公有制的要求,并對社會主義經(jīng)濟制度的鞏固和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愛國主義教育涉及全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參與。通過教育,增強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從而自覺地熱愛祖國,并激發(fā)學生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而學習的精神。

二、加強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

改革開發(fā)以來。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學生的消費檔次也越來越高。有些中學生在生活中崇洋消費、盲目攀比,且越演越烈。有的認為,過去講:“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是可以理解的。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有的學生出手大方,不考慮自己家庭的實際消費能力,還養(yǎng)成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賭博、吸煙、酗酒、吸毒等,甚至會導致敲詐勒索、偷竊的犯罪行為。

其次,我們今天教育學生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就是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合理消費,更不是讓學生吃粗茶淡飯,穿打補丁衣服,過“守財奴”式的生活?!捌D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美德,實際上是對資源的愛惜和勞動成果的珍重,在一些經(jīng)濟發(fā)達的西方國家也同樣是大力提倡的。目前,我國政府出臺了許多政策鼓勵人們去消費。但關鍵在于我們不能不顧基本國情或家庭的實際收入水平,盲目進行不合理的消費。為了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引導學生克服自身不良消費習慣。應該去做社會調查,寫寫小論文,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去理解這種精神的價值所在。同時也可以結合思想政治課本中的理論題,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對自己的消費觀點進行重新認識。在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和調動學生,在理論和實踐方法結合下,讓每個學生徹底明白,為了在21世界中葉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我們這一代以至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特別是當代中學生,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不會有雄心壯志,今后就難以有所作為。

三、加強滲透社會公德教育

從當前職校生的成長過程中可以看出,一些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非常淡薄,違背社會公德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如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甚至搶劫。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該遵守什么樣的社會公德,該履行什么樣的社會義務,缺少對社會公德的正確認識。搞好社會公德教育僅僅依靠課本是不夠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防止簡單粗暴、教味過重,要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貫徹落實《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wǎng)絡。

其次,“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也是我國千百年來普遍推崇的傳統(tǒng)美德,對現(xiàn)代的中學生來說,獨生子女較多,父母的嬌慣和溺愛是習以為常的事?,F(xiàn)代家庭“民主”意識也增強了,父母的教導更容易被學生忽視。因此,我們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要讓學生接受父母的教導,關心父母的健康,尊重父母的意見。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要承擔一定家務勞動,要在生活和心理上協(xié)助家長,理解體諒家長,能為父母分憂解難。真正體現(xiàn)尊老愛幼,尊敬父母的傳統(tǒng)美德。

另外,還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校園環(huán)境對中學生社會公德潛在的、非強制的、持久的作用,這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教育人需要一種精神氛圍,以使人維持一種高尚的情緒狀態(tài)。我們可以通過偉人肖像、名人格言、各種儀式,用學校的優(yōu)良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增強學生禮貌待人,愛護公共設施等品質,促進學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

四、加強中學生法制觀念教育

中學政治課本中介紹過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讓學生了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意義,更懂得法律與公民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所必須的法律常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依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能力。

第8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關鍵詞】龍舟 龍舟文化 校園文化

龍舟運動是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項民間娛樂活動.是一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群眾性。競技性和民俗信仰?,F(xiàn)代社會的龍舟競賽,在繼承了其原始的娛樂性和民俗信仰同時,增加了競技成分,而更多的注重了團隊的整體性和團結合作情神。龍舟文化應是包含劃龍舟賽、舞龍、玩龍燈和祭拜龍神等民間習裕和文化娛樂活動的一個文化特質叢,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折射著民族的精神風貌、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體育競賽精神;充分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時我國的校園文化內涵有了很大的擴充,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校園文化的永恒主題,龍舟文化的作用和內涵正好可以為校園文化這種永恒主題提供動力,豐富校園文化的建設,使學生接受民族英雄事跡教育,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主義,陶冶學生的情操。

一、龍舟文化

1.關于龍舟的起源

龍舟比賽在古代也叫龍舟競渡、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在文獻記載中,最早的龍舟競渡活動記載是戰(zhàn)國中期的《穆天子傳》。而關于龍舟競渡的起因,中國各地有著不同的傳說。根據(jù)古代文獻記載,至少有5種傳說。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說法是源于紀念楚國詩人屈原。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因政治主張不被采納,反被小人誣陷,含恨抱石自沉汩羅江。楚人憐之,紛紛駕船爭逐江上相救,此后這說法流傳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據(jù)《江津縣志》引《荊楚歲時記》說:“競渡為屈原:”《又金堂縣志》:“近水居民則為龍舟競渡,相傳屈原以是汩沉江,故為角黍,龍舟以吊之:”又《武用縣志》:“南河內舉行龍舟競賽”,此俗為紀念愛國詩人是原,由來已久:

2.多樣的龍舟文化

2.1龍舟節(jié)

每年的五月初五,習慣賽龍舟,時間長了就稱龍舟節(jié)

2.2龍舟祭

龍船的鮮明特征表現(xiàn)在龍頭、龍尾上。還有其它的各種裝飾.在電

舟比賽前必須請龍、祭龍。

2.3龍舟景

也叫“趁景”,流行于廣東地區(qū)。也就是在每年五月初一至二十日,邀集各鄉(xiāng)龍船在指定水域,不爭名次,只為表演,讓人們一覽龍船色彩。

2,4龍舟詩

就是有關于龍舟或龍舟比賽的詩句,比如,唐代張說《岳州觀競

渡》描述了當時龍舟賽的壯觀場面:畫作飛鳥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

2.5龍舟聯(lián)

龍舟賽中人們習慣搭彩樓,就不可缺少龍舟聯(lián)。如,龍舟競渡憑吊屈原懷石恨;赤縣雄飛喜譜今朝愛國篇等等。

2.6龍舟迷

這些龍舟迷大都圍繞賽龍舟等節(jié)俗活動而創(chuàng)作。比如,“龍舟競渡”(猜成語一句,力爭上游。);“龍舟金牌”(猜稱“劃得來”)等等。

2.7龍舟鞋

像龍船的鞋子,鞋頭高蹺,如船首昂起。鞋口上沿繡著金色五彩花邊,宛如船舷翻動的浪花,鞋面多為蔚藍色,一如浩瀚大海。

3.龍舟文化的價值

3.1社會價值

龍舟文化源于社會并作用于社會對社會有一定的作用和價值。龍舟是集民俗性、大眾性、娛樂性、競技性為一體活動,其社會價值主要表現(xiàn)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傳承、豐富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團結全國人民和改善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

3.2教育價值

龍舟文化主要是起源于人們對詩人屈原的紀念,而屈原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為自己的理想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剛正不阿的品格被我們中華民族所崇敬和繼承,對他的尊敬和紀念體現(xiàn)了我們對民族的熱愛,表現(xiàn)了民眾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同時,龍舟競渡強調團隊的力量.注重集體協(xié)調性。在這種無形的環(huán)境下,我們廣大的大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接受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進一步了解那種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jié),促進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

3.3交流價值

龍舟競渡本身就是一種彼此交流的活動,在活動中,隊員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彼此借鑒對方的優(yōu)點。隨時間的變化,龍舟競賽打破地域的限制變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tǒng)文化,全國各地區(qū)都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各高校也紛紛設立龍舟隊,以此來增加高校之間的交流: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龍舟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瑞典、美國、澳大利亞、印度、荷蘭等國家也開展龍舟競渡.并且相互進行友誼比賽,來加強與中國之間的交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

3.4經(jīng)濟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體育競賽促進交流的同時也逐漸成為一種可以帶來不菲經(jīng)濟利益的項目,龍舟競渡作為一種競賽項目也不例外:在某地區(qū)開展龍舟比奏,不只是有隊員參知,而且可以吸引大量的人來觀看,從而為當?shù)氐恼畮砗艽蟮慕?jīng)濟利益。

二、傳統(tǒng)文化

I.校園文化內涵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要,以校園為主要時空的。它源于社會文

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是社會文化在校園里的折射

和反應.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校園文化逐步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職部分,校園文化是由精神文化、觀念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等部分組成的:其中.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部分。

2.校園文億的特征

2.1客覆璧

校園文化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工作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種文化

的歷史繼承。它不會以人們的意識而改變,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它發(fā)展的好與壞、快與慢都會對掌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作用:

2.2多元性

任何文化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多元性。因此,作為社會文化子系統(tǒng)的校園文化也同樣具有明顯的多元性。校園文化包含著精神、物質、觀念、制度等方面。因此,校園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現(xiàn)在校園生活中的這些不同方面。

2.3時代性

任何文化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演繹和完善

的。校園文化也不例外,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受到相應時代的政治、經(jīng)

濟、教育等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往往校園文化實際上是時代的折射和反應,在某些方面體現(xiàn)了時代的特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2.4創(chuàng)新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已成為當今校園文化建設刻不容緩的任務,創(chuàng)新成為當代校園文化的一個新的亮點。校園文化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在繼承了原始文化的前提下,在內容上有了很大的豐富。在這一過程中.文化的創(chuàng)新是少小了的

3.校園文化的功能作用

3.1教育功能

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上,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這電每個學生都受到校園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它對每個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每個學生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2導向功能

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引導師生員上去追求學校所創(chuàng)設的目標、理想的功能。校園文化是引導教職工和學生實現(xiàn)其奮斗目標的航標,引導師學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引導師學向著自己制定的目標努力奮斗,具有引導功能。

3.3激勵功能

學生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對象,他們的主動性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我們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激勵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活躍性等,使他們積極的自主學習,使他們奮發(fā)向上,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校園文化的激勵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這些方面。

3.4約束功能 .

校園文化的約束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制度文化對其主題的仃為習憤的支配。“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格言。校園是一個有秩序的場所,當然少不了規(guī)矩,這些規(guī)矩是由校園文化所形成的校紀、校規(guī)、校風和校訓等構成的。教職工和學生的青語及其行為都受這些規(guī)矩的支配和約束,使其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校園文化對每一個教職工和學生都具有約束力,它規(guī)范著每個人的行為。

三、我校校園文化與龍舟文化的開展

1.我校校園文化的基礎

1.1我校的地理環(huán)境

武漢體育學院坐落于武漢市東湖之濱,有三分之二的區(qū)域被東湖環(huán)繞,這是們學校開展水上項目運動的天然條件,這使我們學校開展龍舟運動成為可能。

1.2我校的水上運動基地

我校的水上運動基地建立于1980年,開展的項目有皮劃艇、賽艇、滑水、摩托艇、龍舟、皮艇球等,各個項目都有高水平運動員。同時,取得不少是運動會冠軍、區(qū)運動會冠軍、全國聯(lián)賽冠軍,并且,培養(yǎng)出許多優(yōu)秀運動員,甚至世界冠軍孟關良等人。

1.3我校的校園文化

武漢體育學院是一個體育院校,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體育人才,

在這里的學生大多是體育生,所以,我們的校園文化不可避免的含有體育運動的特點。充滿了活躍的氣氛;積極向上的運動的熱情;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輸?shù)钠床?;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的品質。

2.龍舟運動對我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2.1能豐富我市的校園文化

龍舟運動是由傳統(tǒng)民間民俗活動傳承下來的.包含著一種對古代的一種懷念,對古代英雄敬仰之情,在活動中同學們不斷鍛煉了身體,還接受了古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龍舟運動他校園文化曾加了占代文化的內容,豐富了校園文化兩內容

2.2能加強民族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

龍州運動是一項集團結性.娛樂性,競技性,觀賞性為一體的活動,它是由原始的單地區(qū)活動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多地區(qū)、多民族的競技運動。這使龍舟文化融合了各個民族的共同特點,通過開腱龍舟競渡,促進彼此間的交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加強民族凝聚力。龍舟活動是由全部運動員共同努力.共同協(xié)調.相互皇配成的,在這過程中每食人必須加強團結合作,注重集體的力量.運動過程中,學生的集體觀念得到了加強,在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情神和團結協(xié)作等方面,龍舟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2.3能加強學主約愛國主義精神

龍舟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發(fā)展起來的.其根本意義是為表現(xiàn)愛國主義精神。屈原在我們心中是一個不朽的形象,他的愛國情懷、憂民思想、高階人格、無長無畏、勇敢高尚的精神在不同的時代與社會中都具仃強烈的感染力 通過開展龍舟運動使學生們時刻記住我們的愛國志上,時刻牢記他們的事跡,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的精神。同時,龍舟文化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題材。

2.4能提高大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之間的交琉

參加龍舟渡凄的學生身體素質都很好,大都肩寬體闊、肌肉發(fā)達、體態(tài)健壯,在訓練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接受大運動量和人運動負荷的訓練,同時,要承受極大的生理負荷。鍛煉了同學們的意志品質,加強心里承受能力通過各大學之間的友誼比賽和對抗比賽等活動,同學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在這過程中加強了同學們之問的交流,提高了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為即將踏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9篇:關于愛國的格言范文

焦憲慶,1957年生,山東章丘人。本科學歷,正高級教師,現(xiàn)任蘭州市第二十七中學校長。長期從事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先后在各級教育專業(yè)期刊50余篇,曾榮獲“金城名師”、甘肅省“園丁獎”、特級教師等榮譽稱號。

家庭和學校,是促使孩子成人成才的有機整體,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離開任何一方都無法保證教育成功。但在現(xiàn)實的壓力下,智育至上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嚴重地沖擊著孩子的學校生活,而在學校,家長工作也被邊緣化。因此,怎樣牢固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

首先養(yǎng)德固本,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鬃釉唬骸熬觿毡?,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里的“本”,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一個人真正做到這一點,就會從小開始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由此推及到愛家庭、愛師友、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進而對社會事業(yè)作出貢獻,這大概就是夫子所謂的“道生”吧!故古往今來的教育家無不認為道德完善的意義要遠遠勝過智力開發(fā),無不把完善道德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黨的十更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這一重大問題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但不知從何時起,很多父母恰恰忽視了這一點,他們總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認為只要把孩子學習抓好,其他問題就都可迎刃而解。一句頗有代表性的話是:“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你管?!闭窃谶@種思想的左右下,導致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任性、自私、懦弱、厭學,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更有甚者,竟然不惜殘虐生靈,謀殺同窗,戕害教師,弒及父母,種種惡行,令人發(fā)指。對此,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誰之罪、誰之責呢?無數(shù)事實證明: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假若一個人首先不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恐怕終究也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才”,故我們務必牢固樹立這樣的人才觀。

其次融通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觀。家庭是人生命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且是終身教師。父母的道德品行、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乃至言談舉止無不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終身的。因此,千百年來眾多有識之士都特別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家教家風,他們教育子弟的著作文章已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大亮點。像《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家書》等,一直被歷代善治家者奉為圭臬,潛心實踐,成效卓然。如梁啟超后輩,個個不凡;錢學森家族,群星璀璨;任繼愈世系,歷經(jīng)數(shù)百年而不衰。上述家庭大多把正心誠意、修身報國作為教育的核心要義,大多形成了謹嚴而獨特的家學家傳,為后世所津津樂道。雖然很多封建時代的修齊治平觀已不能完全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公民道德素養(yǎng)的要求,但我們卻不能無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家庭教育中的精髓,像孝親敬友、謙遜禮讓、勤勞簡樸、堅韌頑強、自強自立、誠信有責等關鍵要素,依然是今天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家校之間首先必須達成這樣的共識: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始終是家庭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職能。父母要注重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優(yōu)良的行為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孩子一旦形成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做人與求學齊頭并進,融通合一,那么,他今后的良好發(fā)展就一定會成為一種必然。

最后精心組織,建立穩(wěn)固的學習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騰飛、社會轉型和城市化進程加快,進城務工、進城定居人員逐年增大,流動人口增多,居民構成成分、家庭結構形態(tài)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當70后、80后逐漸成為家庭教育的主力軍時,雖然他們重視家庭教育,但在洶涌的社會發(fā)展大潮中,卻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充滿著諸多的困惑。針對這一現(xiàn)狀,去年10月印發(fā)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表明:家庭教育是家事,又是國事,它關系家庭幸福,更關系國家命運,足見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搞好這項工作,需要上下協(xié)同,形成合力。如,各級政府要充分落實主導職能,教育行政部門更應積極組織協(xié)調,如組建專家團隊、統(tǒng)一編訂教材、進行骨干者培訓等等。但最重要、最經(jīng)常也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主要還得依靠中小學來做。學校要把家庭教育工作當作自身的重要任務來抓,及時認真安排,指導教師明確理念、目標和任務,像精選案例、準備內容、召開家長會等,都要盡量避免隨心所欲,各行其是。同時,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創(chuàng)辦專門報刊、設置網(wǎng)絡學習終端等形式,從家庭教育的觀念、特性和規(guī)律等各方面為學生父母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更加便捷的交流平臺,促使他們一步步準確把握家庭教育的觀點和方法,切實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只有這樣,家庭和學校才能共同筑就科學育人的強大基石。編輯:謝穎麗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