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兩學一做學習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兩學一做學習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兩學一做學習總結

第1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近日,記者在渭南移動分公司采訪了解到,渭南移動正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渭南分公司黨委在陜西移動公司黨組、渭南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全面部署國有企業(yè)從嚴治黨新工作,公司領導班子專題研究審定詳實的學習教育方案,組織召開全市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部署會,對黨員領導干部及普通黨員分別提出明確目標,各黨支部扎實開展學習教育系列工作。

首先,黨委辦公室牽頭為每位黨員配發(fā)“兩學一做”小書包、歷史的教訓、手抄專用本等各類資料計3000余本,并要求所有在職黨員佩戴黨徽上崗。同時,借助企業(yè)優(yōu)勢,利用手機學堂、黨建工作簡報、手機彩刊、微信等新媒體平臺, 通過制作宣傳展板,樹立學習標桿,建立黨員學習先鋒崗,簽訂承諾書彰顯黨員風采,不斷擴大學習教育影響力。截至目前,已制作宣傳展板41塊,編發(fā)簡報、彩刊共計11期。二是專題黨課入腦入心。首先黨委書記和黨委成員分別帶頭在分管領域內(nèi)講黨課;其次聘請省委黨校閆朦教授給全公司黨員領導干部和黨員進行專題黨課培訓;第三,組織所屬基層黨支部的支部書記、普通黨員開展黨課競賽等活動,包含從“學”到“做”的各類講黨課活動。截至目前,分公司及所屬支部累計舉辦40余堂黨課。三是專題研討主題鮮明。圍繞“講政治、有信念”、“講規(guī)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確立四個學習研討主題,公司黨委牽頭,各黨支部緊密結合實際,每月一次集中學習,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目前,已完成兩個主題研討,形成學習心得體會700余篇,黨員參與率100%。四是支部共建初顯成效。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核心,以深化“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年”為重點,以“幫促、共建、雙贏”為目標,通過“共上一堂黨課、共開一次研討”等“五個一”集體活動,搭建機關與基層縣市分公司之間聯(lián)動平臺,擴大學習范圍。目前,支部共建率達到100%,形成機關帶基層、基層促機關的“抓黨建統(tǒng)籌抓管理、構建大黨建工作體系”良好工作新格局。五是特色教育豐富多彩。分公司黨委及所屬各支部創(chuàng)新開拓開展黨員夜校、“手抄一百天,交流感悟月月談”“433”教育模式、“四城聯(lián)創(chuàng)”、干部思想紀律作風整頓、黨員公開承諾和表態(tài)簽名、專題考試、奔赴銅川照金和延安革命圣地等各類形式多樣的活動。六是領導干部做表率。黨員領導干部做到“五帶頭”:帶頭學、帶頭研討、帶頭講黨課、帶頭整改、帶頭全方位做表率。學在前、做在前,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支部的組織生活,與黨員一起學習討論、一起查擺解決問題、一起接受教育。

渭南移動分公司為了學習“兩學一做”成立五個督導組,黨員領導干部根據(jù)業(yè)務管理區(qū)域劃分“責任田”,制定完善的學習教育工作評價表,由公司黨委書記帶隊,與黨辦、紀檢、人力等業(yè)務部門組成聯(lián)合檢查組深入各黨支部進行督導檢查,強力推動支部黨建工作的規(guī)范化,調(diào)動支部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經(jīng)營工作融合的具體舉措和方法,收集、研討各支部開展黨建、經(jīng)營工作融合的思路和方法,不斷總結、完善,形成成果,并在全市推廣,達到黨建工作與經(jīng)營工作的深度融合。

第2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溫度的概念;

③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溫度值;

③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

③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使用溫度計易錯之處。

教學教具

自制溫度計,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每桌3只,中等大?。⒍嗝襟w課件、開水、冷水若干。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現(xiàn)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看一看:教師播放與溫度有關的圖片。

教師根據(jù)圖片提問:你們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為什么被曬干?樟腦丸放久了為什么會變???

教師板書: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

二、想想做做

1.溫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

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熱到什么程度,天氣預報是如何表示冷熱程度的?

(學生回答)

師生總結溫度概念。教師板書:第一節(jié)溫度計

2.溫度計。

想一想,議一議:①如何判斷兩杯水溫度的高低?②哪種方法更準確?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板書)

做一做:用手感覺冷、熱、溫水,得出憑感覺判斷溫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學生回答)

師生總結:使用溫度計測量較準確。

三、想想議議

1.問一問:你想了解有關溫度計的什么知識?

(學生提問,教師板書)

2.原理。教師演示自制溫度計,引導學生回答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板書)

想一想,議一議:為了更準確地測量溫度,溫度計應怎樣改裝?(學生討論回答)

3.看一看、說一說:溫度計的構造。

(學生觀察實物并回答)

4.想一想、讀一讀。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溫度的表示方法、單位、符號、讀法,然后練習讀數(shù)。

5.看一看、比一比。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三種溫度計的不同,同時進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學。

6.做一做,議一議。

學生測量熱水溫度并上臺演示,師生總結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多媒體演示)

正確方法

(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測。

(2)玻璃泡不能位于容器底及側壁,必須全部浸沒在液體中。

(3)要等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4)讀數(shù)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5)讀數(shù)時眼睛要平視(以上各點均配有圖片)

錯誤方法(圖片略)。

7.做一做,議一議(體溫計的使用):

學生演示游戲(兩人),學生評價并說出理由同時進行體溫計構造的教學。

四、教師投影與自然界中的一些溫度有關圖片并引導學生看課本第71頁表格。

五、小結

學生談一談本課的收獲,教師歸納。

六、動手動腦學物理

第3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之前,干貨君已奉上第一批高頻句式(后臺回復“句式”查看),今天再奉上第二批,以饗讀者。

01

句式:把思想和行動(迅速)統(tǒng)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02

句式: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常作為領導講話結尾)

03

句式:

用......詮釋了一名......的責任與擔當。

舉例:

用無私奉獻詮釋了一名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04

句式

著眼于......

(常作為起始句,表示工作目標)

舉例:

著眼于提高經(jīng)濟發(fā)展質量,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

句式:

圍繞......

(常作為起始句,表示工作目標)

舉例:

圍繞縣委縣政府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搶前爭先、奮力拼搏。

06

句式:

書寫......的嶄新(壯麗)篇章。

(常作為領導講話結尾)

舉例:

全縣上下要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埋頭苦干,奮力書寫“十三五”跨越發(fā)展的嶄新篇章。

在加快建設富強美麗新XX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

07

句式:

......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開始。

(常作為從總結成績到部署下步工作的過渡句)

舉例:

綜合排名進入第一方陣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開始。

08

句式:

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舉例:

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在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09

句式:

要將......與......(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兩手抓、兩促進。

舉例:

要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當前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兩手抓、兩促進。

10

句式:

要把......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

舉例:

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

11

句式:

把......轉化為......的強大動力。

(常作為收尾句)

舉例:

第4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84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除數(shù)是接近整十數(shù)的兩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

2.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試商的方法,會用這種試商法進行有關的筆算。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重點、難點

重點:會用“四舍” “五入” 的試商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除數(shù)是接近整十數(shù)的兩位數(shù)的除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前提檢測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筆算除法。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兩道題請大家來做一做:

看來,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得不錯,今天我們繼續(xù)來探索筆算除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四舍”法試商

(1)隨著閱讀日的來臨,王老師也來到書店,想為同學們增添一些書籍。

從圖中,你知道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84÷21。

(2)84÷21 除數(shù)21不是整十數(shù),又該怎樣筆算呢?

我們能不能聯(lián)系前面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3)組織交流

說明:84÷21 把21看作20來試商,84里面最多有4個20,商4稱為初商,初商是否合適,必須進行檢驗。

(4)84÷21 這道題完成得不錯,這三道題有信心完成嗎?

出示:

(5)概括提升:

觀察一下例題和“做一做”中的題目,我們是用什么方法把除數(shù)看作整十數(shù)來試商的?

小結: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是1、2、3、4的兩位數(shù),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舍去,看作整十數(shù)來試商。

2、探究“五入”法試商

(1)王老師買了《作文選》后,她還有196元,她還想買些什么呢?

請來讀一讀?一

要解決這個問題,又該怎樣列式呢? 196÷39

(2)想一想,要把39看作幾來試商?動手算一算

(3)展示學生作業(yè),組織交流 課件演示

先計算,再訂正,你是把除數(shù)看作多少來試商的?是怎么想的?

(5)比較概括,這道題與剛才所做的題在試商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結: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為5、6、7、8、9的兩位數(shù)時,一般情況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數(shù)的個位數(shù)舍去,同時向十位進1,看作整十數(shù)來試商。

3、引導概括

誰完整地說一說除數(shù)不是整十數(shù)可以怎樣求商?

除數(shù)不是整十數(shù)的兩位數(shù)的除法,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試商。試得的試商是否合適,要把它的除數(shù)相乘的積與被除數(shù)進行比較,才能確定,在試商時,有時會遇到商偏大或偏小的情況,這時就要進行調(diào)整,也就是調(diào)商。

三、知識應用

1、根據(jù)試商情況,很快說出準確商。

五、全課總結

第5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75-02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是物理教學的新理念,從生活中教會學生學習,必然會促進學生做科學、學科學,提高學生的觀察、預測、推斷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家庭實驗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親身體驗的科學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在生活中應用知識。在物理學習中,大力開發(fā)家庭實驗成了必然的趨勢。下面筆者結合初中力學知識來談談家庭實驗的設計。

一、明確目標,忽略個數(shù)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沒有明確的實驗目標,會讓他們對實驗感到迷惘,不知所措;確定了實驗目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確定了方向,讓學生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實驗中來,有利于準備生活的材料,有利于對知識的拓展。近幾年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有了一定的減輕,但是對于一名初中生來說各科的作業(yè)加起來還是比較多的,占用了他們絕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家庭實驗個數(shù)不要多,應少而精。實驗的目標明確了,就有了針對性,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家庭實驗――力的作用是相互且相等并同時發(fā)生的

【目的】初步認識力的作用相互關系

【器材】兩根相同的橡皮筋A和B、刻度尺、筆、白紙

【提出問題】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時,這個物體是否也會同時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作用呢,效果相同嗎?

【做一做】

1.將兩根橡皮筋A和B,用細線C(C的長度和質量不計)緊緊地串在一起(如下圖所示),將A和B自由放在白紙上,并分別將A的左端、C點和B的右端用鉛筆在紙上做上標志。

2.將A的左端和B的右端同時向相反方向施加力,并記下A的左端、C點和B的右端用鉛筆在紙上做上標志。

3.重復2再做一次。

4.用刻度尺測出A的左端到C點的長度,以及C點到B的右端的長度進行比較。

【結論】力的作用是 且大小 ,方向 , 發(fā)生。

有了具體的任務,學生就更容易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易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我們可以拓展實驗“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橡皮筋,作用是什么,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也要“授之以漁”。

二、便于操作,現(xiàn)象明顯

制約著多數(shù)學生物理探究興趣的是器材,而不是時間和智力。學生們想在家里展示或演示或探究實驗,但是往往因找不到上課用的器材而煩惱。這說明了學生還沒有學會把生活中的素材當作器材,缺少靈活運用和變通的能力。教師需要通過家庭實驗設計來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器材”。當然,我們的實驗要盡量現(xiàn)象明顯,鼓勵學生去觀察、體驗和記錄。

例如:家庭實驗――大氣壓的存在

【目的】了解大氣有壓強

【器材】一只礦泉水瓶、熱水

【提出問題】如果大氣有壓強,會對物體有力的作用的效果嗎?

【做一做】

1.向礦泉水瓶里倒入四分之一容積的熱水,蓋上瓶蓋子,搖晃瓶子幾下,然后再將熱水倒出來,旋緊瓶蓋,觀察到 。

2.旋開蓋子,又看到了

。

【結論】大氣存在 。

當學生觀察到瓶子扁癟了時,就會表現(xiàn)出很大的驚訝、興奮以及熱愛、向往,激發(fā)探究熱情,增強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再如,我們的家庭器材可以用簡易翹翹板代替杠桿,可以用礦泉水瓶和泡泡(當橡皮膜),以及水,讓學生去探索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用自行車帶人與不帶人去體驗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用坐沙發(fā)和木凳子體驗壓強大小與受力面積的關系……通過這樣的實驗,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就在身邊,身邊充滿了物理,真正做到“始于歡樂,終于智慧”。

三、注重要點,減少環(huán)節(jié)

家庭實驗的設計不能局限于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驟,對于那些一看便知的簡單的實驗,我們要側重現(xiàn)象的收集;對于操作的實驗,我們注重的是操作的先后順序和注意點;對于數(shù)據(jù)類的實驗我們注重的是分析與總結。不同實驗的探究步驟是可以有差異的,但是我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通過實驗來獲得新知與體驗樂趣。

例如:家庭實驗――杠桿找平衡

【目的】學會制作和調(diào)節(jié)杠桿

【器材】粗細均勻的筆管,長螺絲及螺母、橡皮及細線

【提出問題】如何制作杠桿并使它水平平衡

【做一做】

1.按如圖所示制作杠桿,并懸掛起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動手操作,看看如何使杠桿平衡,螺絲有作用嗎?

【結論】調(diào)節(jié)螺母可以使杠桿平衡。

學生在操作中領悟知識,學會了方法,有利對生活現(xiàn)象的探索,也有利于“變廢為寶”的節(jié)約理念的形成。還可以在家做模擬翹翹板實驗,既讓學生懂得細心操作的重要性,也讓學生認識到數(shù)據(jù)收集的準確性,同時也要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的規(guī)律性,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進而揭開杠桿原理的神秘面紗。

四、學會總結,自我創(chuàng)作

家庭實驗的設計并不是要追求難度,而是要求簡單,又能夠讓學生記錄、總結,便于去創(chuàng)新。家庭實驗從內(nèi)容分為已學知識的應用和自我創(chuàng)新學習新知。因此,我們設計的家庭實驗要讓學生學會總結,并能在學習過程中自我創(chuàng)新。比如下面的一個家庭實驗:讓學生吹分別放在兩個相同的空礦泉水瓶中(一個是完好的,一個是底部有一個小洞)的兩個相同的氣球。在吹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有洞的礦泉水瓶中的氣球很容易吹起,而另一個怎么也吹不起來。從操作中學生很快就會總結出與洞有關,無洞的封住了氣體,氣體有壓強,很好地將大氣壓強拓展為氣體壓強,促進學生的探索。再如在學習杠桿平衡后,可以讓學生回家利用一根線去分胡蘿卜,分得的結果怎樣,合理嗎?進一步讓學生動起來,感受知識帶來的喜悅。

第6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18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但這個轉變不是憑空的,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如果只有教師理念的轉變,其他改革不能及時跟上的話,這場改革成功的幾率就不大。新課程改革在客觀物質層面上的改革最先體現(xiàn)在教材編排的改變上。這一點,高中物理教材做出了大膽的嘗試,教材設置了許多擴展性欄目。本文圍繞如何充分利用擴展性欄目進行教學展開討論,以期與各位同仁商榷。

一、“想一想”“說一說”,深化理解

課堂教學有其各種優(yōu)點和長處,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同學生的接受差異。雖然我們在一直追求對所有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不可否認的是面對五六十個學生,甚至更多的學生,這一追求是很難實現(xiàn)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課堂的留白是必要的。教師要留出適當?shù)臅r間來讓學生消化、吸收,幫助他們學會反芻。因此,對“想一想”“說一說”的利用就顯得非常必要。一般來說,這兩個欄目都緊跟在某個需要學生掌握的重要概念或者規(guī)律之后,提醒學生對這塊知識的思考,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反芻”,增強理解,加深印象。

如在學習了“用圖像表示速度”之后,“說一說”這樣對學生提出問題:百米賽跑時運動員的速度從始至終不變嗎?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有變化,你估計是怎樣變化的?然后做出一個具體的假設,如果某位運動員百米賽跑的成績是10.57s,那么按照你的估計畫出他這段時間的v-t圖像的草圖,并描述出來。最后又讓學生說出,如果是沒有受過訓練的同學跑百米,他的v-t圖像的形狀又會有哪些不同?(見人教版必修一22頁)大家在本節(jié)課中學習了v-t圖像,知道它是用來描述物理運動的,但還沒有親自描述過。這個問題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讓學生思考,并且說出來。說出來看似是思考的外在表現(xiàn),但想和說兩者存在不同的心理機制。想是大腦思維的活動,而說則要調(diào)動語言系統(tǒng)參與其中,語言的描述就涉及到對詞語的甄選,這就要求更加準確和清晰,如果思維不夠縝密、不夠成熟的話是說不出來的,要求說是對想的精細化和標準化,是更高的要求。學生經(jīng)過分析和語言描述后,對v-t圖像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完成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完美過渡。

二、“思考和討論”,鞏固知識

“想一想”和“說一說”是幫助學生對所學概念和規(guī)律進行反思性理解,加深印象。而“思考和討論”則把對知識的思考進一步延伸和加深,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存真去偽,擺脫掉搖擺不定的,強化尚不清晰的,最終把所學到的理論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對于某些難以理解不易接受的難點,教材往往會安排有“思考和討論”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把知識“越辯越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理解,從而為后面進一步的學習鋪平了道路。

如在學習“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之后,教材引導大家思考和討論估算位移問題以及怎樣精確求解。問題先引導學生把一個勻變速的直線運動分解成多個勻速直線運動,并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這個討論有利于學生把注意點集中到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關系上,并促進學生對二者關系的深度理解。然后,又引導學生去討論,如何減少估算的誤差,更深一步讓學生對變速直線運動和時間的關系進行清晰的思考。討論有助于相互刺激和糾偏,能夠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發(fā)現(xiàn)自己思考的紕漏,同時也能刺激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提高了學生大腦的興奮度,從而讓學生的思維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多的偏頗都會暴露出來,并得到糾正。

三、“觀察和思考”“做一做”,在實踐中提升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思考和討論并不是學習的目的和終點,也不是學習最好的辦法。把理論放到實踐中去檢驗,或者在理論的指導下應用于實踐,學習的意義才能凸顯出來。只要讓學生具備動手操作能力,而不是紙上談兵,那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學的價值。教材中的“觀察和思考”“做一做”這兩個欄目是非常有利用價值的?!坝^察與思考”讓學生去觀察,這是把理論到實踐中去檢驗,也是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當然,這里的觀察是必須結合思考的。“做一做”則是用理論去指導行動,這次的檢驗更加深入,是讓物理規(guī)律本身來說話。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做一做”中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獨立去完成,自己只做學生的顧問和后勤保障工作即可,越是盡可能少地減少干預越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在學生動手之前,讓他們養(yǎng)成預先構建實驗模型的習慣,要求他們在大腦中事先演練多遍,寫出動手的步驟,準備好所應用的素材,最后還要寫出反思和總結。只有如此,才能體現(xiàn)“做一做”的價值和意義。

四、“科學足跡”“科學漫步”“課外讀物”,激發(fā)興趣,有效拓展

第7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在使用新的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后,很多教師發(fā)現(xiàn)新教材的例題設置及配置的習題資源與舊教材的有所不同:舊教材例題的設置循序漸進,知識點分得很細,并每一道例題后面一定配置相同類型的習題作為鞏固知識之用;新教材例題的設置則是圍繞一個知識點,將各種例題的典型變式以做一做或習題的形式來呈現(xiàn)。新教材的變化對教師處理教材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用好例題是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下面我以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為例,探討小學數(shù)學例題使用的一些個人見解。

一、了解知識脈絡,找準例題知識承接點

新教材看上去貌似給教師們留出了很大的自由度,但同時也考驗著教師們處理教材的能力。數(shù)學學科特點是知識的連貫性,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是網(wǎng)絡狀的。在教材中表現(xiàn)為:根據(jù)學生年齡思維發(fā)展特點,在每個學段均安排了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運用這四個領域的學習內(nèi)容,知識脈絡呈螺旋式上升。因此,在教授例題時,我們必須從整體出發(fā),了解知識脈絡結構,找出知識的前后承接關系。

如在《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這一教學內(nèi)容中,例題1呈現(xiàn)做操方陣圖,給出信息: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提出問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對話中給出解題思路:分步計算10×8=80,80×3=240;綜合列式10×8×3=240。這時,我們需思考以下的問題:此例題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新知是什么?知識承接點是什么?從知識內(nèi)容來分析,主要教授學生理解連乘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明確解題思路,初步學會解決“連乘”問題的策略,體驗算法多樣化。新知是理解連乘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策略,而知識承接點則是對乘法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熟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例題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我們在教授新知前必須找準例題知識承接點,并對其進行復習、鋪墊。

二、緊抓數(shù)學本質,優(yōu)化例題方法策略

新教材在數(shù)學知識內(nèi)容中揉入生活、故事、實驗、操作、活動等多種元素,旨在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在操作中思考數(shù)學,在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多元化的課堂,容易讓人花多眼亂,從而迷失數(shù)學的本質,讓教學停留在熱鬧的表面。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在創(chuàng)設有效的數(shù)學情境基礎上,還須緊抓數(shù)學本質,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層次要求,適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方法策略進行總結優(yōu)化。

如《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中例題1,借助方陣圖,學生能很快地列出分步計算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綜合算式的意義及算法多樣化。對于例題的教學,很多教師就止步于此了。但對于解決問題的教學來說,這還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從解題的方法策略進行總結優(yōu)化。解決問題,首先須對信息、問題進行分析。有部分學生從信息出發(fā),讀到“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發(fā)現(xiàn)可以求出每個方陣的人數(shù),再結合問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求出總人數(shù)。從綜合信息到逐步解決問題,到最終解決問題,這是綜合法。有部分學生從問題出發(fā),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反復使用每份數(shù)×分數(shù)=總量這一原始的乘法數(shù)量關系得出總人數(shù)。從分析問題到追溯信息,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分析法。兩種不同的思路形成兩種不同的方法策略,只有及時優(yōu)化例題方法策略,才能幫助學生在例題的基礎上做到舉一反三。

三、發(fā)掘例題外延,精講變式習題

新教材中的習題類型跟例題并不是一一相對應的關系,更多時候,有些習題是在例題的基礎上做出一些變化。可以說,這些習題是例題的外延,但它們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讓學生能更好掌握以例題知識點為核心的各種類形的題目,我們在處理習題的時候,需要整體把握,具體區(qū)分,找出變式習題,精講多練。

如《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這一內(nèi)容中,與之相配置的習題有P99頁做一做、練十三中(P101-P103)第1-9題。其中,第1、3、4、7、8題等5道習題屬于例題的鞏固練習,使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題目的內(nèi)容為算法多樣化提供有效的情境。做一做、第5、6題等3道習題則是例題的變式運用,以做一做(每個紙托裝著雞蛋有6行,每行5個,8個紙托一共裝有多少個雞蛋?)為例,解題時,必須先求每個紙托裝有的雞蛋數(shù),再求總數(shù),題目的內(nèi)容為算法的選取做了限定。第2、9題等2道習題則是理解例題后的綜合運用,以第2題(一張圓桌坐3人,一張方桌坐4人,有圓桌7張,方桌6張,可同時接待多少位客人?)為例,解題時,必須根據(jù)實際,分別先求出圓桌、方桌各能接待的人數(shù),然后再求總人數(shù)。此題已然不是兩步連乘,只能說這題目是例題知識點的外延。因此,在處理這些習題時,我們還須對做一做、第2題這種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范例精講,從而幫助學生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第8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內(nèi)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 項平一、操作型作業(yè),實踐中深化語言的理解力。

為了增強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結,使課文靜態(tài)的文字變成學生腦中優(yōu)美的圖畫,生動的場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設計操作型作業(yè),即讓學生依課文內(nèi)容畫一畫、做一做、找一找。

1.畫一畫,再現(xiàn)情境。

讓學生將課文的內(nèi)容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可以強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受。①畫畫面:對《荷花》、古詩《小池》等寫景文,讓學生畫一畫,可以再現(xiàn)美景。②畫游覽圖:對一些游記類文章,讓學生畫游覽線路圖,可以明晰思路,抓住特征,如教完《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后,我讓學生畫一幅作者游覽線路圖。要求標明路程、位置,景點名稱、特點等。這就提高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力、概括力。③畫方位圖:弄清空間位置,如《小站》一文,學生往往弄不清前后左右的位置。在課前預習時,我讓學生思考如果站在列車上看小站,看到什么,在什么位置,然后用簡筆畫成簡圖標出。由于課前形成鮮明的表象,學習課文時,對文中“左”、“右”、“正前方”等方位就清楚了。

2.做一做,驗證事理。

通過做,可以淺化知識難點。如教《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時,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我就讓學生認真讀課文后,試著做一做文中的實驗,總結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需要哪些條件。大部分學生通過實踐,總結出兩個鐵球必須滿足同為鐵,必須同時,必須從同一高度,才會有同時著地的結果。在獲得這樣感性經(jīng)驗的基礎上,理解文中亞里斯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來,十磅重的鐵球先著地,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便能敏銳地抓裝鐵球”、“同時”、“同一高度”等詞說出條件中兩個鐵球的共同點,十磅、一磅是條件中的不同點,“先”和“十倍”是結論中的不同結果。加俐略分析亞里斯多德推論的嚴密的三段論推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而此時學生能邊演示,邊講解,難點迎刃而解。在學完之后,再讓學生做。按課文的思路、敘述的事理,邊操作,邊口述。這樣,可以將課本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腦中的知識。

3.找一找,體會特征。在星期天、假日,我常布置學生到野外去找一找課文中介紹的景物,如爬山虎、荷花、壁虎、蟋蟀等,親眼看看與課文描寫的特征是否一致。外出游玩,留心哪些風景我們從課文中已經(jīng)熟悉。由于從興趣入手,充分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完成作業(yè),有利于提高訓練效果。

二、觀察型作業(yè),生活中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

“觀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學中,我找準讀寫結合點,細化觀察要求。

1.結合課文,模仿觀察。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將課本學到的觀察方法及時地運用于觀察實踐,如教學《挑山工》一文,我布置學生觀察皮鞋匠是怎樣為顧客服務的,小販是怎樣銷售自己的商品的。對同一個人,安排多次觀察;對不同的人,進行比較觀察,使得模糊的印象清晰,人物個性更加鮮明。

2.激發(fā)趣點,情境觀察。

我根據(jù)作文訓練要求,將學生已熟知的但又模糊的素材移到一定的情境中,訓練他們獲取素材的能力。如設計“騙”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詢問學習情況時,就說成績不理想,且被老師批評了。再細致觀察他們的表情、語言、動作。結果,各具特征,可親可敬的家長形象流露于孩子的筆端。

3.捕捉素材,隨意觀察。

除了布置有目的觀察外,我還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時多留心觀察,捕捉生活中的新鮮事。然后通過小組討論會等形式,讓學生在毫無顧忌的談笑中交流,或者讓學生寫進日記。這樣,為寫作文積累了素材。

三、表述型作業(yè),交際中提高表達能力。

語言的鞏固訓練,光靠幾題書面作業(yè)是遠遠不能湊效的。教學中,我注意書面作業(yè)與口頭作業(yè)的搭配。低年級,我建立了學生每天向家長匯報制度。學生可以述說一天中學到的新知識,說印象深刻的事。家長則給予孩子必要的思想誘導及語言表達方面的矯正。教師通過家長會、家長留言、學生自我匯報等形式了解學生作業(yè)情況。這一看似簡單的作業(yè),卻包含著學生觀察吸收———內(nèi)化理解———語言表達這樣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小朋友也很樂意做這樣的作業(yè)。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為中、高年紙寫作文打好選材、語言等方面的基矗隨著年級的升高,我擴大表述范圍,提高表述要求。

1.內(nèi)容轉述法。

即轉述他人內(nèi)容,可以詳述、概述、改變?nèi)朔Q、語氣,但不改變原意。學生可以在興趣盎然的對話中得到訓練。

2.專題討論法。

第9篇:兩學一做學習總結范文

誤區(qū)一:一聽就懂,一做就錯或不會

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這也是在課余經(jīng)常能夠聽到的部分同學的反饋信息。為什么學生在課堂上聽懂了,課后解題時一旦遇到稍有變化的新題型時卻無所適從呢?這說明上課聽懂還停留在“聽懂”這一初級層次上,而能達到舉一反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卻是對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在頭腦中加工重組構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也是每位同學必須達到的要求。

教師所舉例題是范例同時也是思維訓練的手段,作為學生不應該只學會題中的知識,更要學會領悟出解題思路與技巧,以及蘊藏其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針對這種情況,應作出如下的策略調(diào)整,步驟如下:第一步:合上書,自己重做一遍例題,做題過程中,找出自己遇到的思維受阻的地方;第二步:對照課本解法,尋找自身思維漏洞,問自己:為什么課本這樣解決問題?我的解法不足之處在哪里?第三步:進一步思考:本題的條件、結論換一下還成立嗎?本題還有其它的解法與結論嗎?第四步:總結解題規(guī)律,提醒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作出重點提醒標記。

誤區(qū)二:數(shù)學多做題就能提高成績,數(shù)學概念不重要

有不少的學生認為數(shù)學多做題就能學好,可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這是為什么呢?很多的原因在于概念不清。數(shù)學概念是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如果概念不清,往往導致認識、理解偏差,解題出錯。

例如;對正、負數(shù)概念的理解。在學生剛學習正負數(shù)時,教材曾把算術數(shù)前帶有正號和符號的數(shù)分別叫做正數(shù)和負數(shù)。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特別是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和有理數(shù)的運算以后,再這樣形式地理解正負數(shù)就非常不夠了。這時應當把負數(shù)理解為小于零的數(shù)。如果缺乏對概念的這些更深層次的理解,就將導致出現(xiàn)“-a是負數(shù)”,“a>-a”,“a+b≥a”等一系列錯誤。

這是因為概念不清造成失誤的典型例子。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由此可見,概念不清,做再多的題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想提高成績談何容易!

調(diào)整策略:第一步:記住概念,理解概念;第二步;“咬文嚼字”,抓住關鍵詞,吃透概念;第三步:聯(lián)系前后相關知識,深入理解概念;第四步:對照題目條件,聯(lián)想、對比相應概念;第五步:積累經(jīng)驗,精選題目,注意類型,勤于總結。

誤區(qū)三:多做題目總能遇到考題

有這種想法的人總會感到失望。每一份綜合試卷,出卷人總要避免考舊題、陳題,盡量從新的角度,新的層面上設計問題。但是考查的知識點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恒久不變的。所以多做題,不會碰巧和考題零距離親密接觸,反而會把自己陷入無邊無際的題海之中。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從知識點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別對所解題目進行歸類,總結解題經(jīng)驗的同時,確認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確認復習的重點。

調(diào)整策略:一讓自己花點時間整理最近解題的題型與思路;二要思考:這道題和以前的某一題差不多嗎?此題的知識點我是否熟悉了?最近有哪幾題的圖形相近?能否歸類?三要善于歸類。不僅總結知識,更要總結方法與技巧,只有這樣,才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

如:在“無理方程”的教學中,歸納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換元法;對于換元法給予歸納出兩種常見的題型:A.平方型;B.倒數(shù)型。又如在“三線八角”教學中,由于圖形較于復雜,學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可以總結出同位角找字母“F”,內(nèi)錯角找字母“N”,同旁內(nèi)角找字母“L”。只有不斷的總結,才能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誤區(qū)四:對于數(shù)學公式,記住并會套用就行

這種想法與做法在解題過程中并非完全不奏效,從而讓這樣做的同學更加堅定了信念。然而這種做法也并非完全奏效,也有“失靈”的時候。后者多出現(xiàn)于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所給題目條件有限制,不能完全適用于公式;二是公式本身也有限制條件,并非適用所有題目的求解。

如:解方程:(a-1)x2-2x+5=0。有的同學看完題目就開始套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事實上,本題能否套用求根公式主要取決于方程本身是否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應就“n+1”是否為0作出討論,分別就兩種情況求解。

調(diào)整策略:一是不僅記住公式,更要記住公式的適用條件與范圍;二是對照公式,仔細審題,看清哪些適用,哪些需另做討論。

誤區(qū)五:多做難題、偏題、怪題,就能提高成績

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學生,簡單的題目不屑一做,總喜歡鉆研一些綜合性強的、靈活度高的“難題”,以為這樣就能學好數(shù)學;而喜歡做“偏題”、“怪題”的同學想法也很簡單,以為這樣就能拉開與其他學生的距離,提升自己學習成績??山Y果卻總愛捉弄這些獨辟蹊徑的學生,給他們當頭澆上一瓢冷水,讓他們不由對自己的學習方法產(chǎn)生懷疑,甚至灰心失望。分析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中考試卷難題少,偏題、怪題很難遇到。而影響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這些“獨特”題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