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趕海的小姑娘范文

趕海的小姑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趕海的小姑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趕海的小姑娘

第1篇:趕海的小姑娘范文

【教學片段一】 老師,我喜歡這樣上課。真的!

在教學《七顆鉆石》一課時,我原先的“預設”是分層講讀,逐步深入。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雖然水罐的變化是一步一步進行的,但每一次的變化都能讓人體會到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靈,從中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故事淺顯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教師應減去繁瑣的分析,重在學生朗讀感悟,于是我靈感突發(fā):何不讓學生自讀并寫感受、做批注。這還是第一次,我想來試試。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多感人?。∠旅嬲埓蠹夷凑n文,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和想法。

(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我做了一下示范,并在行間逐一巡視。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體會得非常深刻,批注也寫得非常好。)

生:小姑娘為給媽媽找水,累得睡著了,可以看出小姑娘對媽媽的一片孝心,所以,水罐里才會出現清亮清亮的水。

生:只要對別人,對動物獻出一點愛心,就能得到更多的回報。

生:好心的小姑娘把水倒了一些給小狗喝,神靈感動了,所以賜予她銀罐。

生:母親就算自己渴死,也要讓女兒好好活著,這種偉大的母愛感動了天神,所以水罐變成金的了。

生:母親認為孩子好多天沒有喝水,一定很渴,想讓孩子解渴,神靈又一次被感動了,賜予她們金罐。

生:小姑娘樂于助人,懂得關愛別人,即使自己非常干渴,可還是把水遞給過路人喝。水神被深深感動了,覺得應該給地球一點兒幫助,所以,在送給他們七顆鉆石后,又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下課后,一位平時學習不太好的學生湊到我身邊。)

生:老師,我喜歡這樣上課,真的。

【反思】 敢于放棄預設,創(chuàng)造課堂生成。

學生的差異與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復雜性,常使課堂教學活動的發(fā)展與教學預設不相符,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對教師來講,在充分利用自身常規(guī)資源備好課的基礎上,要善于運用教學機智,敢于打破授課的“思維定勢”,果斷地放棄事先的預設,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密度、結構,使之生成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不在形式上玩花樣,而要在內容上做文章,去浮華,求真淳,以學生為本,使課堂教學更趨優(yōu)化,視學情而即時做出新的預設,以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的精彩生成。

【教學片段二】 老師,我也來寫句詩,好嗎?

《趕?!芬晃闹?,有這樣一段話:“太陽偏西了,趕海的人們三三兩兩地離去,喧鬧的海灘漸漸恢復了平靜,只有海鷗還沐浴著晚霞的余暉,在水天之間自由自在地飛翔?!痹趯W完這一段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生:老師,我也來寫句詩,好嗎?

師:好?。‘斎豢梢?,說說看!

生:落霞與海鷗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生:不,應該是“落霞與海鷗齊飛,夏水共長天一色”。

師:為什么?

生:因為,課文里說是“暑假”,暑假應該是夏天,當然是“夏水”了。

師:真了不起!你們怎么聯想到王勃的詩句了?

生:因為在第9課中,王勃看到“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就寫成了“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句,所以,看到這樣的美景,我也就想起了一句詩。

師:同學們真會學以致用,真是一個個小王勃!

生:老師,我還想幫他們改一改!

師:怎么改?

生:落霞與海鷗齊飛,翡翠共藍玉一色。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改?

生:因為第2課《美麗的南沙群島》一文中說“天是一塊藍玉,海是一塊翡翠”,所以我覺得可以這樣改。

(掌聲驟然在教室里響起,經久不息。)

師:多么美的詩句,多么美的景色!讓我們再來一起美美地讀一讀。

(沒有過多的指導,學生讀得卻是那樣的充滿感情,那樣的投入到位。)

【反思】 善于突破預設,精彩課堂生成。

預設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是水融、和諧共生。生成是預設的發(fā)展,是學生生命活力的體現。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大大超出了教師原先的設想,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跳躍性。課堂上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一“生成”,及時敏銳地捕捉學生奇異的思維,閃光的思維,獨特的思維,恰到好處地引發(fā)、催生、助長,引其“火爆”,促其撞擊,使其迸射火花,并將其火花燎得更旺,以此點燃其他同學思維的火花。學生即時的頓悟、靈感的萌發(fā)和瞬間的創(chuàng)造,讓課堂成為靈動的課堂。

第2篇:趕海的小姑娘范文

“教學互動”是在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交流與溝通,是一個以文本為中介的閱讀交流和碰撞的過程,更是閱讀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在平時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情境中加強理解

古人云:“教人不見意趣,必不樂學。”教師單調、枯燥地講解文本,定會使學生昏昏欲睡。在閱讀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指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感悟。如教學《趕?!芬徽n,趕海對于很多孩子來講是陌生的,如何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真正感受到趕海的樂趣,體會作者表達的妙處呢?我借助MV《趕海的小姑娘》導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進入課文情境,同時也讓學生通過歌詞對什么是趕海有了初步了解。在具體感受“追海浪、摸海星、捏大蝦、捉螃蟹”的樂趣時,我又讓學生充分朗讀文本、展開合理想象。在教學“捏大蝦”的片段時,我找來京劇中“武將”的圖片與龍蝦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比喻的精妙。

二、生本互動,在自讀中加深體驗

生本互動是指學生與閱讀材料的直接對話,即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要達到這樣的閱讀效果,教師必須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給予他們充分的閱讀時間。教師要教會學生制訂明確的閱讀目標,如:默讀相關內容,圈畫出重點詞句,概括地寫出自己的體會;將自己的體會帶入朗讀,讀相關的語句……有了閱讀目標,學生就會讀得認真,讀得專注,在邊讀邊體會中做到字字入目、聲聲傳情。如教學《鷸蚌相爭》一文時,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我又讓他們進行表演讀,而后交流為什么要這樣讀。有的學生說:只要抓住“威脅”“毫不示弱”兩個關鍵詞就能讀好“相爭”部分。還有學生說:“得意洋洋”也要讀好,還得加上表情,這樣才能將河蚌的“毫不示弱”表現出來……學生在這樣的朗讀交流中完成了思想的碰撞,從而實現了相互啟迪,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師生互動,在品讀中習得方法

朗讀是閱讀的基礎,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小學生的閱讀訓練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有一些意境深邃、情境幽雅的文章,學生一下子很難讀懂。此時,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不但可以讓學生大飽耳福,還可以使他們很快受到感染,拉近與文本的距離。如《安塞腰鼓》中“……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現實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的語段,教師可用高亢的語調范讀,引領學生感受安塞腰鼓表演時的“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后生們的精氣神勢不可擋,“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學生在教師的朗讀中能體悟文章的真正內涵。

除了范讀,教師還必須加強對讀的深入指導。如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第一步:我以“誠心誠意”入手,讓學生自由地閱讀全文,找出能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句子。第二步:四人一組自由嘗試合作朗讀。第三步:提問“通過剛才的自由讀、小組讀,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感受是什么?請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表達?!保▽W生的回答:感動至極、無限敬佩……)第四步:以“感動、敬佩”之情,抓一兩句話做深入的分析。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通過自由讀悟、小組演讀等形式,掌握了課文內容,把握了人物形象,體會了感彩。同時,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抓關鍵詞與關鍵句,理解文本、感悟形象的方法。

四、生生互動,在評價中提升能力

決定課堂閱讀教學成效的,除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就是學生的參與度。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利用“生生互讀,生生互評,生生互教”來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目的。其中,“互評”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環(huán)節(jié)。如在教學《師恩難忘》一課時,在一名學生朗讀后,學生的評價五花八門:“你在讀到媽媽阻止孩子折花時,還要更語重心長些,可以這樣讀……”“后邊大花園部分讀得很好,讓我仿佛看到了許多的鮮花,很美”“講故事還要更慢一些,因為你是講給一年級的小朋友聽的”……這樣的評讀練習,不僅能以評促讀、以讀促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而且學生也在評價中自然而然地鍛煉了口語交際等能力,語文課堂也變得充滿活力。

第3篇:趕海的小姑娘范文

一 妙用音樂,創(chuàng)設意境遐思飛

1.背景音樂設情境

動聽、感人的音樂能觸發(fā)聽者強烈的情感,能在人們心靈深處掀起共鳴的波瀾,能喚起人們美的體驗以及對文本的遐想。如教學《二泉映月》時,配上《二泉映月》的樂曲,把學生帶入文中的情境中。學生仿佛看到了阿炳雙目失明,戴著墨鏡,流落街頭悲慘的身影,真的聽到了他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體驗到了他對命運的抗爭和對音樂無比的熱愛。音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反射出了課文語言、意境的凄美。

2.改文為歌愉快記

音樂富有美感,讓人放松,能引起人無限遐思,讓人輕松、愉快地去學習、記憶。聽一次公開課上王老師執(zhí)教蘇軾的《六月七日望湖樓醉書》,王老師與學生共同解讀了詩意后,王老師讓學生想象詩人當時微醉而高興放歌的情景,讓學生感悟詩人的心情,并從自己所學過的曲子中選擇其中的一首,把《六月七日望湖樓醉書》的歌詞帶進去吟唱,有能力的同學也可自譜曲子,只要能把詩人當時的心情唱出來就行。當時課堂異?;钴S,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曲調唱出了古詩的意境,唱出了詩人的心聲,沉醉在古詩中。學生們興致盎然,輕松愉快地掌握了古詩。語文課本上很多短小精美的文章,我們都可以都為歌曲吟唱,讓語文教學成為一種享受。

3.輕音樂激發(fā)靈感

作文課上,結合所要寫的作文內容播放輕音樂,讓學生在愉悅、放松的氛圍中選材、構思,以激發(fā)學生作文靈感,讓他們遄飛逸興、文思泉涌。

二 翩翩起舞,文隨體動意更濃

舞蹈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它以人肢體的律動,傳導十分豐富的心靈和人生內容。在簡單中復雜,在優(yōu)美中激情,富有張力和想象空間。換句話說,正是舞蹈的力與美,柔與情,進一步地開發(fā)了人自身及深入地表現了生活,從而使優(yōu)美的舞姿表現了人的精神面貌。舞蹈是許多孩子向往的活動方式,翩翩舞姿不僅優(yōu)美生動,也迎合了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在教學時適當引入舞蹈,根據文意編排一些簡單易跳的舞蹈,讓孩子們翩翩起舞,在飄逸的舞姿中感悟文章的美,愛上語文課堂。

如在學習《趕?!芬晃臅r,可以適時插入《趕海的小姑娘》這一舞蹈,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激活了課本內容,效果極佳。

三 書法欣賞,淵遠流長妙筆傳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與語文的書寫教學密不可分。將書法這支奇葩恰當地嵌入語文課,語文課堂將大放光彩。

1.書法作品導航,學會欣賞

如教學《鴨兒餃子鋪》一文時,先出示王羲之的作品,與學生共同欣賞,然后導入課文。不僅能激起學生認識人物的興趣,而且為理解整篇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調。

2.書寫名篇名段,自娛自勵

名篇名段耐人尋味,激人奮進。語文課本中處處可見這些“瑰寶”,學生書寫臨摹,不僅有利于識記原文,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對書法的情趣,一舉多得。如讓學生臨寫勵志的格言裝飾自己的書房,臨寫優(yōu)美的課文片段放入書法角……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了用武之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更加激起學習的興致。

四 課本短劇,活化文本演中樂

面對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如何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是個紛繁而嚴峻的課題。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運用演課本劇這一教學形式,將有利于引領語文教學走向生活、互動、整合、智慧。語文課本中的成語故事、民間傳說、古典詩詞、中外名人軼事、童話寓言,乃至科普小品等文章都可以改編成課本劇。整個編排過程是解讀課文的過程,整個表演過程是學生的內化過程,它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組織和表演能力。如《小稻秧脫險記》《爭論的故事》等課文可以編排成生動有趣的課本劇,讓學生說說演后感和觀后感,在演樂中掌握了課文知識,提高了審美能力。

第4篇:趕海的小姑娘范文

但是,多媒體環(huán)境真的就能給音樂課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嗎?它真的能在課堂上“盡得風流”嗎?未必!音樂課,成也多媒體,敗也多媒體。有的時候,多媒體在音樂課堂上,形同雞肋,甚至喧賓奪主,使課堂丟失了音樂的本質。只有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這一現代教育技術,才能讓音樂課堂教學錦上添花。筆者就以下案例,來談談這一觀點。

[案例]

這是一堂題為《小螺號》的音樂課。上課一開始,老師就利用多媒體讓學閉著眼睛聽海浪聲、海鷗的叫聲,把學生帶入海邊的情境;接著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了一組海邊的景物圖片讓學生觀賞。觀賞完圖片后,老師問學生:“海邊美不美呀?”學生回答:“美!”老師再問:“你想不想去海邊玩玩?”學生回答:“想!”。于是老師說:“那好,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海邊走走???,一群海邊的姑娘唱著歌在歡迎我們了?!闭f完馬上點開了多媒體上的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MTV。等學生欣賞完MTV,老師說:“我們來到了海邊,你喜歡做些什么呀?”有的學生回答說喜歡在海邊游泳,有的學生回答說喜歡在沙灘上修建城堡,有的回答說喜歡揀貝殼……幾個學生回答后,老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小結。然后拿出一個海螺讓學生看看、摸摸、吹吹之后說:“老師這里有一段題目叫《小螺號》的舞蹈,同學們想看嗎?”學生回答:“想看!”于是老師就在學生的回答聲中點擊鼠標播放舞蹈的音像資料。欣賞完舞蹈老師問:“同學們也想來學著唱唱舞蹈中的歌曲嗎?”學生回答:“想!”老師說:“那好,老師把舞蹈再放一遍,請大家跟著歌曲輕輕唱一唱?!痹趯W唱歌曲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只是把舞蹈節(jié)目先后播放了四遍,讓學生一遍遍跟著舞蹈中的歌聲學唱,老師沒有在學生學唱的時候進行教唱,也沒有任何的指導,更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學唱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在課結束前,老師總結說:“今天我們感受到了美麗的海邊景色,還欣賞了舞蹈,學習了歌曲《小螺號》,大家會唱這首歌了嗎?”學生回答:“會了?!崩蠋熣f:“最后,讓我們再欣賞一段動畫片《趕海的小姑娘》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吧?!闭f著又開始播放多媒體音像。

在以上案例中,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之一的多媒體幾乎主宰了整個課堂。教者嚴格執(zhí)行著自己預定的程序,很多時候不能有效地結合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調整自己的教學程序,同時對有些步驟的導入,對有些問題答案的啟發(fā)誘導都有“引君入甕”之嫌。筆者認為,音樂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要恰到好處――音樂教學是目的,多媒體是手段,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如果讓多媒體主宰課堂,主宰學生,而忽略音樂本身的存在,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試想:多媒體畫面再優(yōu)美,聲音再悅耳,它也只不過是教師對文本的演繹。就如將名著搬上熒幕,編劇總會融入自己的理解,重新加工,創(chuàng)造出自己眼中的文學形象一樣。而接受美學的觀點認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在音樂教學中,為了教師眼中的一個“哈姆雷特”,而擊碎學生心中無數個“哈姆雷特”是不是太得不償失呢?要知道:音樂教學的審美意義和現代化手段的審美教育意義是各有所長的,更是無法互相取代的。

案例中學唱歌曲的活動,照理應該是這一課的重點,但教師簡單地以多媒體手段來代替、省略并縮短了學生學唱歌曲的過程,看起來是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捷的道路,其實是剝奪了他們對歌曲進行感受、實踐、表現、再創(chuàng)造的機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無意顧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扼殺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刺激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的同時,折斷了他們想象的翅膀。而且有些教學課件的音像資料內容與上課內容“形”似而“神”不似,很難與課程要求相吻合。在實施新課標的今天,我們的音樂教師有什么理由可以這樣做呢?

音樂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習得的過程,學生通過感受、體驗、實踐等活動獲得音樂素養(yǎng),這個過程是教師無法代替的,也不是教師通過點擊鼠標播放多媒體課件就能達到的。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課堂應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學習,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中學會認識并建構自己的認識,而不是被動到接受。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所以,能熟練使用多媒體并不意味著你就擁有了跟上時代潮流的新的教學理念,而一旦缺乏了新的教學理念,充其量,你只能算是“穿新鞋走老路”。你仍然會“把學生的思維捆綁住。把活生生的孩子變成機器人,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個性、靈氣都給打碎掉”。

另外,筆者還想說的是: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屏幕上的畫面更加清楚,我們必須在教室四周拉上厚厚的窗簾,在這樣一中寬敞但不明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會給學生一種什么感覺了?壓抑,甚至是窒息!這種昏昏然的環(huán)境,怎能激發(fā)學生聆聽、學習、感悟音樂作品的興趣呢?恐怕還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影響 !

第5篇:趕海的小姑娘范文

關鍵詞:體態(tài)運動;小學音樂教學;問題;分析;運用

在現代教育環(huán)境下,大多數家長已經意識到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成長的重要作用。雖然每個人的音樂天賦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習音樂的能力則主要依靠于后天的音樂學習。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以及相關的音樂知識。因為這一階段,正是孩子學習音樂的啟蒙階段。而體態(tài)律動這種音樂學習方式,恰恰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音樂的一種良好途徑,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注重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有一句話說的好:“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愛上它,喜歡他,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它。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tài)運動,恰恰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國大部分的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過于注重對音樂知識的講授,所采取的音樂講課方法,也不過是由老師先做示范,進行演唱,然后帶領學生一遍遍進行跟唱,最后全班學生進行合唱。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很難產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動力,甚至對于一遍遍的跟唱,覺得非常厭煩。但是如果針對此種情況,小學音樂教師選擇體態(tài)律動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如學習小學人教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趕海的小姑娘》一課時,教師將音樂和形體結合起來進行音樂講授,會讓小學音樂課堂的氛圍變得寬松、活躍、有趣,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也會增強。

(二)音樂知識形象化,減輕教學壓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強,但是對于音樂中很多比較抽象的動作都無法進行更為透徹的理解,這為他們學習音樂知識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音樂中的各種音調,只依靠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但是如果小學音樂教師在這個時候運用體態(tài)律動,就能夠將音樂知識變得形象化,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同時也減輕了音樂教師的教學壓力。例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將do、re、mi、fa、sol、la、si7個音調轉化為幾個肢體動作來代替,并且讓學生在臺上進行演示。通過具體的形象的肢體語言,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理解音樂知識。

二、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表現音樂節(jié)奏

在音樂中,節(jié)奏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通常喜歡用較快的節(jié)奏來表示高興、快樂以及熱烈。喜歡用緩慢的節(jié)奏來表示悲傷、難過和沉重。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去感受音樂的體態(tài)律動,掌握音樂節(jié)奏。例如在小學音樂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新年好》這一首歌曲時,音樂教師可以在學生聽取完音樂之后,讓其在課堂上較快的行走以及模擬拜年的動作,進而表現出音樂中快樂、高興的情緒。而在學習小學音樂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大海啊,故鄉(xiāng)》這一首歌曲時,可以通過一些比較舒緩的動作來表現對祖國母親的真摯感情。除此之外,其指揮動作也同樣是一種體態(tài)律動,如指揮一些情緒比較激昂或者憤怒的音樂時,指揮動作就比較大。而在指揮一些情感比較溫柔和平靜的音樂時,其指揮動作就比較舒緩。例如在對小學音樂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保衛(wèi)黃河》這一歌曲進行指揮時,其指揮動作的幅度就比較大,因為這首歌曲,全篇音調都比較短促,節(jié)奏較快,充斥著振奮人心的音調以及響亮的戰(zhàn)斗口號,它是一曲充滿力量的愛國歌曲。而相應的在指揮《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首歌曲時,其指揮動作的幅度就不會如同《保衛(wèi)黃河》的指揮動作幅度一樣了,它的指揮動作就會比較輕快、舒緩,因為這是一首劃著小船盡情游玩、孩子們嬉耍玩鬧心情無比愉悅的歌曲。

(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尤其是在音樂欣賞這一部分,學生往往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出對音樂的感受。例如,在表現高音時,音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體態(tài)律動,將身體稍微向上伸展。在表示中音時,知道學生將手平平放在胸前。在表示低音時,可以指導學生將身體稍微向下傾斜,手臂自然下垂,放在身體兩側。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一首音樂歌曲中,節(jié)奏的快慢部分以及音調的相應變化。例如在欣賞小學音樂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牧民的一天》這一首歌曲時,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之后向學生提問,了解學生在音樂中聽出了哪些內容?獲得了怎樣的感受?然后再指定學生扮演音樂中的音調,隨著音調的變化,讓學生靈活的變動身體動作。通過這樣的體態(tài)律動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tài)律動教學所起到的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必須積極順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將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充分的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當中來。

參考文獻:

[1]華蕾.讓孩子們真正“動”起來——淺談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2,05:40-42.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