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

第1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6―0027―01

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是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社會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必然結果。留守兒童正是農村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產物,由于家庭固有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親子關系失諧,導致這些兒童學業(yè)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面對這一嚴重局面,學校承擔著艱巨的使命。然而,在發(fā)展落后的農村小學辦學條件普遍比較差、教育資源短缺、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機制不夠健全以及措施不夠得力,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的開展。因此,探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困境

1. 地方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缺少關注。學校教育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留守兒童要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離不開當地政府的積極關注。而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當地教育部門的教育態(tài)度不是很明確。很多地方雖然要求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并要求每年基礎教育匯報里對留守兒童人數做出詳細統(tǒng)計,但在規(guī)范留守兒童學校教育行為方面,沒有制訂詳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根本沒有納入當地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當中。

2. 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力。(1)學校只有制度而沒有行動。目前大部分農村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規(guī)章制度,部分學校在中國婦聯(lián)和中國兒童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的援助下,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但在課外沒有為留守兒童提供發(fā)展的空間和機會,學校教育工作沒有落到實處。(2)學校缺乏經費支撐。雖然國家實施了農村基礎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但現(xiàn)在大部分農村小學面臨生源緊缺的狀況,學校經費維持正常的教學活動都已捉襟見肘。如果再加上留守兒童教育經費開支,這就使得本身比較貧瘠的農村學校教育難釋重負。(3)學校缺少必要的教學設施。農村學校校舍建筑緊缺,除供教師辦公和學生上課外,幾乎再沒有其他室內空間供學生從事課外興趣活動。學校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備不能滿足正常教學的開展。學校人均圖書偏少,自然科學實驗儀器老化,藥品短缺,致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 農村教育觀念落后。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和教師的業(yè)績考評以學生的文化課考試成績?yōu)闃藴剩r村群眾普遍認為只有學生文化課考試取得好成績,將來才會有出路。評價機制和社會要求的雙重影響,使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以文化課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健康成長的標準,嚴重背離了素質教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阻礙了農村小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對策

1. 改革學校的評價機制。不管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還是農村學校,都要提高認識,明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改變以往以學生成績?yōu)榭己藰藴实脑u價方法,簡化考評制度。評價機制要注重過程評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重學生特長培養(yǎng)。同時還要關注教師的全面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和完善有益于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評價機制。

2. 加大師資配備力度。促進學校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師資短缺和專業(yè)教師缺乏是制約農村學校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只有擴大編制配備教師,確保教師教學工作量適度,教師才能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才能精準處理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也才能對學校開展留守兒童興趣活動給予支持。

3. 學校要辦好家長培訓班。通過家長培訓班對留守兒童家長開展家教培訓,讓其明確家庭教育對于留守兒童的重要性,傳授必要的教育管理方法。加強學校與家長的交流,家長與家長的交流,準確把握了解留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培養(yǎng)方案。

第2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關愛教育;農村小學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發(fā)展和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貧困山區(qū)大批農民進城務工,由于他們自身條件限制,這些人無法將子女帶入城市,由此產生了一個弱勢群體――農村留守兒童。要讓留守兒童不孤單,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我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多進行家訪,深入留守兒童家庭,更多理解學生的心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陳舊的學習觀念不再適宜今天的形勢。家訪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更清楚地明白留守兒童不良性格的形成原因,以便對癥下藥。一方面可以和留守兒童的看守人共同商討教育方法。通過家訪,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多了,寬容多了,師生的感情深了,留守兒童會親近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他們,左右著他們。

二、幫留守兒童親近自己父母親

我們固然是關愛我們學生的,但是,我們也會明白我們的愛不能替代他們父母親對他們的愛,所以,學校和教師應當為他們搭建溝通的橋梁,提供通訊設備,以便于學生與父母溝通,從而讓父母與子女間溫暖相通,讓親子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多渠道、多方面給予留守兒童關愛

留守兒童缺少的是關愛,我們盡可能營造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團結、互助的班級里學習,常開展些班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互相關心,團結合作,讓其體驗到與家一樣的溫暖。

四、有條件地鼓勵獨自生活的留守兒童住校

留守兒童住校,學校采取集中管理,教師有更多機會與學生溝通,學生節(jié)省大量上學時間。關懷學生放學后的生活情況,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學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后學習方法。

五、提升教師自身修養(yǎng)

教師要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六、注重留守兒童安全

第3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關鍵詞 留守兒童;優(yōu)質教育;高尚道德;當家做主

近年來,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農民就業(yè)方式發(fā)生重大變化,大部分家長外出務工,這就造成孩子在家看管難,教育難等問題。我對本校中高年級3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雙親在外務工的學生86名占28.6%,單親外出務工的學生115名占38.3%,雙親在家的學生99名占33.9%,在家能對其子女進行學習生活教育管理的家長僅28人還不足10%。大部分家長表示自己文化水平較低,又忙于生計,孩子每天從學校放學到晚上睡覺之間,以及星期六、日,都是在外嬉鬧、玩耍,對孩子在家的管理束手無策,傷透腦筋。這種現(xiàn)狀要求我們要特別關注留守兒童校內教育,更要將教育延伸到校外。以下就談談我校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幾點做法:

一、健全“留守兒童之家”,提供優(yōu)質教育服務

健全留守兒童寄宿制,農村留守兒童的家距離學校較遠或者沒有找到適當的監(jiān)護人時就會選擇寄宿在學校,而在寄宿學校老師就成為了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學校應該建立溫暖的充滿關愛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學校成為留守兒童的另一個家。這里有親如姐妹的同學,有父母般慈愛的老師,使留守兒童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遇到困難時,都能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可以促進留守兒童心理、生理的健康發(fā)展,提高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學會為人處世之道,最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1.創(chuàng)建“留守兒童之家”

為了給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我校創(chuàng)建“洋中中心小學小樹苗留守兒童之家”?!傲羰貎和摇辈贾玫脺剀?、整潔、大方,配備電腦、電視、親情電話、桌椅、書架、圖書及乒乓球、羽毛球、跳棋等文藝體育活動器材,配有室內、外活動場地和留守兒童活動宣傳陣地,使留守兒童活動豐富多彩。我們實行:一套規(guī)章制度,一部親情電話,一份成長檔案,每學期一封親情書信,做一次關愛家訪,一次心理咨詢的“六個一” 管理模式。確保留守兒童住好、吃好、生活好、學習好,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活動之家的親情與溫馨。因此,我校留守兒童之家被評為市級文明之家。

2.真情關愛,“三個優(yōu)先”

學校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做到“三個優(yōu)先”。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使每一名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都能“心 有人愛、身 有人護、難 有人幫”。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學校著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輔導室,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切實提高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突出“感悟反思”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品德

“感悟反思”是教育人的良好藥方。因此,我校首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讓老師精心準備后,主動找學生談心,所聊的內容有偉人自律的事例,也有對自己的無情解剖。個人的自我解剖,常常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教育作用,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情況,每個有都有自已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是很正常的。并且人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制約變化的因素一是自己,二是環(huán)境,而前者起決定作用。

其二,我校充分利用班隊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各班組織“克短會”與“反思會”等活動?!翱硕虝奔慈嗤瑢W依次給自己熟悉的同學提中肯的批評意見,要求不講情面,除了侮辱性的語言外,可不擇言詞。聽者得老老實實地記下逆耳的忠言,咽下苦口的良藥?!胺此紩?”要求各位同學好好反思一下別人對自己所提的批評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他沒有提出意見,那么自己就主動提出缺點與不足。這樣在文明和諧的氛圍中尋找自己或他人的不足,并對自己今后如何改正,今后如何行動,道出自己的心聲。這種“感悟反思”教育效果甚佳。

第三,開展“體諒父母”“感恩之心”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家人外出務工的不容易,在各班班主任的引導下,使學生逐步分析自己,認識自已。我校為每個留守兒童制作一份親情檔案,其內容有: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你知道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是哪一天?父母為你做過什么?你又為父母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等等。這樣“分析自己,理解他人”的教育對少年兒童極其重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

三、凸顯“自我管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對孩子成功的教育,源于學校和家庭的協(xié)調與配合。但是,由于農村子女父母外出務工,再加上文化水平低下,學校無法配合和協(xié)調家長一起對這些子女進行教育和監(jiān)管,造成對學生的教育程度不夠,在家又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這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樹立自己的目標,進而做到自我管理。

1.實施目標管理

通過學生前面的自我認識,充分看到自已的優(yōu)點和缺點,然后根據自已的實際制定學期的總目標和階段性的自我發(fā)展目標。階段目標要小而實際,要有利于實現(xiàn),并自己預定可以實現(xiàn)的時間。如陳淑容同學把目標訂為:第一周學會自己整理東西,帶齊物品,自己事情自己做,不讓家長操心,課間不打鬧,作業(yè)及時交,課后在家每周閱讀一本課外書。定期進行互評,如果制定的目標在一個月沒有出現(xiàn)問題,則表示已經實現(xiàn),那就可以繼續(xù)制定下一階段的目標。

在實施目標管理過程中,孩子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十全十美,盡如人意。因此,我們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注意多鼓勵,千萬不能看到他們自我目標沒實現(xiàn),就失去信心,放棄所有的努力。我校通過開“進步會”對那些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達到了預定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獎勵。這種由成功帶來的愉快體驗,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推動他們進一步實現(xiàn)下一步的目標。如果學生沒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達到預定的目標,要進行反思,然后師生共同討論,分析原因。最后在以心換心、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幫助、引導學生重新修訂目標,或采取補救措施,或找個督促的“對子”,再繼續(xù)努力,這樣,達到了用自信培養(yǎng)自信,有成功孕育成功的目的,使他們最終都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2.開展校外小組合作學習

針對學生傍晚放學在家時間較長,雙休日農村沒有特長培訓班,學生業(yè)余時間過多這一情況,我校是這樣做的:①各班先對本班學生進行分組(以家庭地址相鄰,6名學生為一組),精心安排好每個小組的組長(先是班里優(yōu)秀班干部,后是輪流)。②由小組成員定好學習地點(某個組員的家中)、時間安排、紀律要求。③組長公布學習內容。a.每天小組成員檢查自己當天作業(yè)是否完成,學習上共同進步。b.每天堅持課外閱讀,增長見識……④班主任與輔導員對各小組進行不定時巡察,評比,開展“比一比,誰的進步快”“看一看,哪組紅旗多”等競賽活動,組織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展覽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對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及時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小組學習活動,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形成了濃厚的課外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每個學生都參與競爭,都為小組爭優(yōu)出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對本班的班集體管理又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融入社會實踐教育,培養(yǎng)當家作主精神

第4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從而成為了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主要和祖父母一起生活,與父母的溝通困難,不懂得父母在外的艱辛,也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情上越來越淡漠,甚至對父母沒有了愛。如此一來,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并極易使其養(yǎng)成各種壞習慣,滋生很多不良行為。對此,為培養(yǎng)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愛心,需要加強感恩教育。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的現(xiàn)狀

1.學校教育現(xiàn)狀

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學校也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如此一來,教師只重視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授知識,并用考試的方法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的感恩教育,教師一般不重視,也認為沒有必要。這導致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的側重點放在“智”上,而忽視了對留守兒童的“德育”。

2.家庭教育現(xiàn)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轉向到城市中,由于疲于生計,因而疏忽了對孩子的管教,對其關愛也不夠。父母雖然盡量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但是在情感上的投入很少,想的都是哪怕自己受苦,也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1]。如此一來,孩子的各種需求在得到滿足以后,將逐步滋生不良習慣。孩子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一旦他們的欲望無法得到滿足,將出現(xiàn)各種不良行為,容易讓留守兒童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將別人給予自己的愛當成理所當然,感恩意識不強。

3.社會教育現(xiàn)狀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生產力水平也逐步提升,社會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不過也產生了很多不良文化,滋生了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拜金主義等思想,而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恩品質則被忽視了。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下,身心健康也容易受到不利影響。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的對策

1.在學校中加強感恩教育

(1)將感恩教育融入課堂,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留守兒童。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滲透對留守兒童的感恩教育,并將其作為日常教育工作內容。每節(jié)課之前,教師可以為留守兒童出示一句感恩的名言,讓留守兒童一起朗讀,或者為留守兒童出示一些感恩方面的詩詞,讓留守兒童的心靈得到洗滌[2]。如此一來,留守兒童在今后的學習中,必將心懷感恩,既能夠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升,還可以逐步增強感恩意識。

(2)將感恩教育融入活動中,讓農村留守兒童能夠真正踐行感恩。通過課堂內外的雙管齊下,可以提升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的成效。對此,學校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例如,開展“感謝捐資助學的愛心人士”的主題活動,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書信大賽;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各種教育影片,如《媽媽再愛我一次》,讓留守兒童寫下自己的觀后感 ;舉辦“我與凡卡作比較”的主題班會;在母親節(jié)當天,讓留守兒童為自己的母親制作一份小禮物。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在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既可以體驗成功的快樂,又能懂得如何感恩。

(3)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氛圍,保證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順利進行。在留守兒童品德形成的過程中,校園文化也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農村小學要結合自身情況,塑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同時將其內化為留守兒童的實際行動[3]。從校園文化對留守兒童的影響來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一是服從階段。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留守兒童會將其與自身行為作比較,若是發(fā)現(xiàn)自身行為有不規(guī)范的地方,則會加以改正。二是認同階段。隨著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更加深入理解校園文化,對其也將更加認同,從而主動改正以往自身的不良習氣。三是內化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在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會將其內化成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所以,農村小學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塑造,可以將感恩教育相關標語張貼在校園中,并采取設置專欄、懸掛橫幅等方法,展示各種活動中的優(yōu)秀案例。也可以將專欄設置在教室墻壁上,在上面張貼留守兒童的學習成果,通過發(fā)揮宣傳的作用,以此激勵更多的留守兒童。

(4)定期開展家長會。學校方面要積極組織開展家長會,通過與留守兒童父母的溝通交流,讓他們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無法到場,教師則要通過手機進行聯(lián)系,告訴他們孩子的現(xiàn)狀。只有加強家校聯(lián)系,才能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并提升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的效果。

2.在家庭中加強感恩教育

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中,家庭也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下,留守兒童才能受益K身。家長是留守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在其感恩教育上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此,家長要改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為留守兒童做好表率,投入更多的情感。只有父母多關心留守兒童思想狀態(tài),與他們培養(yǎng)濃厚的情感,這樣留守兒童才能理解父母在外的艱辛,才會更加刻苦學習,以報答父母的恩情。此外,父母還要重視對留守兒童的養(yǎng)成教育,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增強其責任意識。同時父母還要承擔起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管責任,積極主動與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其心理和思想上的變化,而不是過于溺愛孩子,一味滿足他們的要求[4]。父母可以為孩子講述自己在外的艱辛,讓他們真正明白幸福生活來得多么不容易,這樣才會使其更加發(fā)奮讀書,生活上也懂得了勤儉節(jié)約。父母要多與學校和班主任聯(lián)系,主動交換意見,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這樣留守兒童的感恩教育才能取得實效。

3.在社會中加強感恩教育

除了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社會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脫離了社會,則教育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取得實效。對此,需要以政府為主導,各個機構加強配合,凈化文化市場。同時還要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將教育放到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根據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確保將相關教育法律法規(guī)落到實處,只有這樣,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才能得到更多人關注,并能夠順利開展下去。

三、結語

總之,加強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感恩教育,讓他們懂得如何感恩、如何生活,這樣農村留守兒童在今后的學習中才會心懷感恩,并認真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同時也能與人為善,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農村小學留守感恩教育任重而道遠,學校、社會和家庭之間需要加強配合,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這樣才能增強留守兒童感恩意識,使其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蘇民懂.芻議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J].經營管理者,2015(11):369.

[2]李 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4(7):91-92.

[3]涂平榮,周素琴.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問題探微[J].青少年研究,2014(5):8-11.

第5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隨著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之后,通過對留守兒童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農村小學中許多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小學生正處在性格養(yǎng)成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變,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為了獲得更好就業(yè)機會和更好的經濟報酬就背井離鄉(xiāng)去城市打工,他們的孩子就交付給年老的祖父母養(yǎng)育,逢年過節(jié)才能回趟家看孩子,這中在父母長期缺位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留守兒童缺乏普遍缺乏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所以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和一些心理問題。家庭因素不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唯一因素,還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以及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1.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里,進行自我封閉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是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父母與兒童年齡差距較大,不能很好溝通,祖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大部分留守兒童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情緒不穩(wěn)定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的呵護和陪伴,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暴躁,情緒易失控。

3.不善于與人交往

留守兒童大部分比較內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缺乏與人溝通的技能。

4.留守兒童比較缺乏自信,內心自卑、迷茫

留守兒童大部分生活在比較貧困的地區(qū),家庭條件一般比較貧窮,而且父母一般不在身邊,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許多困難,所以他們都比較不自信,內心充滿了迷茫。

除了上述問題外,留守兒童還有著厭學、缺乏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等問題,在不同的留守兒童身上有著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并不是所有留守兒童都有這些心理問題。

三、在農村小學進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隨著留守兒童問題的逐漸顯現(xiàn),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幫助留守兒童解決這些心理問題。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農村小學教育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該如何在農村小學進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1.完善農村小學教學的體制,加強心理健康方面課程的教育

現(xiàn)在小學農村教學中缺乏心理課程的開設,不能對留守兒童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心理教育,而且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要想有效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就必須健全農村小學的教學機制,讓加強心理方面的教育。在新課程標準的提倡下,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需要注意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的學業(yè)和心理共同進步。

2.提高教師素質,教師要起模范作用

在農村小學中,部分教師不具備合格的教師素養(yǎng)和教師技能,在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時,教師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學教育對大部分留守兒童來說是啟蒙教育階段,對留守兒童的身心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留守兒童缺乏家庭的溫暖,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素質,使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滲透,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幫助留守兒童樹立健康的心理品質。

3.在小學教學中灌輸“愛”,讓留守兒童在感受愛的同時去付出自己的愛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大部分是由于缺少愛和呵護,所以在小學教育中就應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同學之間的關愛,讓愛在校園里洋溢,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世間的溫情,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不是多余的,通過“愛”讓學生感知世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迷茫等問題。讓世界充滿愛,在感受和享受愛的同時,學著自己去付出自己的愛,從而為世界創(chuàng)造溫暖。

4.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應運用“游戲化”教學

采用“游戲化”教學可以幫助留守兒童加強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他們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游戲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對象、內容、任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在備課過程中設計一些游戲幫助學生來掌握知識,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帶領學生積極而又有序地開展教學的一種教學活動。

讓留守兒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加強留守兒童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得到心理治療,健全心理素質。

第6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留守兒童是特殊群體,在教育管理上要體現(xiàn)其特殊性。為了準確掌握這些孩子的基本情況和心理動態(tài),不妨給這些留守兒童建立成長檔案。成長檔案最好和學生家長一起建立。記錄學生家庭地址、聯(lián)系電話號碼、家長工作地址和電話號碼。學生自身情況包括年齡、生日、愛好、特長,甚至飲食習慣和嗜好都可以登記造冊。便于教師隨時做出針對性施教和管理。如學生生日,如果教師能夠親自為學生過生日,就會讓學生感動至極。

2真情關愛,凸顯人性教育理念

學校對寄宿生管理應該實行分包制,就是一個教師管理多少個學生。對這些留守兒童來說,分管教師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因此,管理教師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對這些留守兒童的管理,不能只是約束和訓誡,還要付出足夠的熱情和愛心才行。學習上細心輔導,積極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有成就感,學習就有較大的進步;生活上多多關心,對生病學生悉心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照顧,不管是學習活動還是娛樂活動,要對這些留守兒童給予政策傾斜,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這對培養(yǎng)其自信心很有幫助。

3加強溝通,建設教師家長學生聯(lián)絡網

留守兒童和父母聯(lián)系的機會很少,聯(lián)系的渠道也很單一,由于家長比較忙,很少主動給孩子打電話。有些留守兒童因為害怕父母訓斥,更不愿意主動給父母打電話。這唯一的親情熱線常常處于冰冷的狀態(tài)。要建立聯(lián)絡網只能由教師牽線搭橋,教師可以主動和家長聯(lián)系,給家長介紹孩子在校表現(xiàn),要求家長主動跟孩子聯(lián)系交流,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同時,還要建立學生定期匯報制度,要求學生定期給父母匯報學習思想情況。只要親情熱線熱起來,教育效果當然水到渠成。

4搞好活動,增強留守兒童認同感和歸屬感

第7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關鍵詞】民族地區(q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

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把孩子留在農村,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為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農村出現(xiàn)眾多的“留守兒童”。在邊遠民族地區(qū),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尤其突出,他們多數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伯叔姑姨等親屬一起生活。由于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引發(fā)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做好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是小學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面對和主動思考的重大課題,這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民族地區(q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生存環(huán)境惡劣,教育條件較差,而且認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實屬天經地義。況且民族地區(qū)婚育年齡普遍提前,許多年輕的夫妻總是讓自己的父母幫助帶孩子,一旦結婚有了孩子,就認為已經對父母有所交待,然后把孩子交給父母自己就踏上了打工之路。孩子從出生到上學都與祖輩在一起生活,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家庭教育的堅實基礎,使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存在許多問題,嚴重制約了鄉(xiāng)村教育的和諧發(fā)展,更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一)祖輩和臨時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力不從心,使其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沒有養(yǎng)成,學習成績一般。

留守兒童多與祖輩或親戚在一起生活,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對孩子寬容、放任,他們認為:能讓孩子吃飽、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對于他們的學習、日常行為、心理狀況根本沒有辦法去管教,而作為臨時監(jiān)護人的其他親友也有所顧慮:不是親生兒女,不好嚴格管教,這很容易養(yǎng)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加上留守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二)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不到位,導致孩子性格發(fā)展不健全。父母不在身邊,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yǎng)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

他們大多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另外,在缺乏父母關愛和正常家庭氛圍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缺乏主動性,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安全的憂慮,承受了較大的內心壓力。

(三)學校無法做到對“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進行有效的教育和監(jiān)管,沒有形成有效的監(jiān)護機制。

民族地區(qū)教育教學條件較差,師資缺乏,許多教師還得兼顧自己的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感到無能為力。由于認識不足,教育方法不當,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加重了他們的叛逆心理。一些留守兒童的家離學校很遠,需要走很遠的山路才能到學校上課,在學生上學、放學的路上老師沒辦法對學生進行管理,再加上老師與家長之間缺乏應有的交流與溝通,對“問題兒童”難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師對他們失去信心,干脆把責任又推給孩子父母的身上,對他們放任不管。

二、影響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主要因素

(一)留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性格、心理因素。

小學階段留守兒童由于年齡較小,自治自律能力很差,他們生活在無限制的環(huán)境中,無形中助長了自私任性、蠻橫霸道、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的極端性格。同時,也會造成孩子自身的心理障礙,引發(fā)各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最后,導致他們的價值扭曲,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價值觀,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等惡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萌芽。

(二)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的缺陷等因素。孩子的第一教育場所就是家庭,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在這個關鍵脫環(huán),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就不能有完全的保證。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現(xiàn)在這第一任老師沒有了,他們的行為習慣教育、傳統(tǒng)美德教育、父母親情教育、家庭勞動教育都是不完整的。而一般祖輩對孫輩都是寵愛有加,而嚴教不足。這必然會讓孩子存有一定的依賴思想和惰性。 親戚對非親生孩子的教育總有一定的顧慮,這會讓留守兒童得不到與親戚親生孩子同等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和勞動教育。

(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從社會整體發(fā)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guī)模流動與城鄉(xiāng)壁壘存在矛盾。流動人口的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等問題,民族地區(qū)留守兒童處在一個很無助的環(huán)境中。在社會上有很多對少兒成長不利的因素,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就是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學生。農村留守兒童由于沒有父母照顧,也成了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特別是父母雙方雙出的“留守兒童”受到侵害的事例可以說是屢見不鮮。還有一些家長因為不在孩子身邊,在物質上常常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致使不少留守兒童養(yǎng)成亂花錢、擺闊的氣、與同學互相攀比的壞習氣,容易誤入岐途,甚至犯罪。

三、改善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

(一)父母要轉換教育觀念,重視孩子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在很多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績和行為習慣表現(xiàn)兩方面都比較差。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懷與教育不可缺失。如果需要外出務工,務必留一位家長在家做好孩子的監(jiān)護人。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做到孩子有紕漏及時糾正,孩子孤寂及時撫慰,孩子進步及時鼓勵。讓他們更以積極和健全的心態(tài)去對待生活和學習。有條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學,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一時無法把孩子接到身邊的,要從孩子成長需要的角度出發(fā),落實孩子的監(jiān)護權,并且要創(chuàng)造更多時間與孩子談話溝通,努力創(chuàng)造并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的教育環(huán)境。

(二)農村小學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建立關愛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和教育機制。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的關鍵一環(huán)。教師作為專門的教育人才,能根據孩子們身體和心理的特點,有效的采取各種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關注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成長。一是構建學校督導網絡,對于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學校要為他們設置家庭背景檔案,老師要定期找學生談心,了解孩子們情緒的波動變化,做好孩子的“親情家長”,深入到孩子心靈的深處,掌握孩子心的成長脈搏,體會到他們的內心感受。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開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孩子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淡忘親情的欠缺,以熱情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中去。三是采取教師與家長簽訂增強了解留守兒童信息的家訪協(xié)議、開通家長熱線, 方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以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消極影響。

(三)社會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過程。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大家庭中,時刻感受到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如果人人都來關心留守兒童,就可以減少他們心理的疾病,讓他們坦然的面對這個世界,以良好的素質走向以后的人生。一是社會各界要廣泛動員,利用電視、網絡等宣傳手段呼吁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關心與幫助。二是鄉(xiāng)鎮(zhèn)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社區(qū)建設,完善社區(qū)服務功能,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絡,不斷優(yōu)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要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發(fā)展農村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教育留守兒童自立自強,教會留守兒童學會自立自強,學會平平安安、開開心心地過完留守的日子,學會開朗、大方、樂觀地看待世界。做到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第8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現(xiàn)狀分析;教育建議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9-0263-02

兒童從出生到長大,家庭是他第一個接觸的受教育的環(huán)境,在此環(huán)境中,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兒童性格形成、識別能力、判斷能力、勞動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都依賴于家庭教育?,F(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些特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是指一些農民工子女,父母雙方或一方到其他地區(qū)打工,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這些孩子留在家中(主要在農村),父母早出晚歸打臨工而無法照顧,經過調查分析,我們這里教育服務范圍內的留守兒童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或者叔叔等親戚照顧的留守兒童;第二種是父母早出晚歸打臨工,把孩子放在小餐桌而形成的留守兒童;第三種是外地學生,寄宿在親戚家的留守兒童。近幾年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量的逐年增多,留守兒童的諸多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學習、品德、生活、社會適應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其中最被社會所關注的就是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1.剩余家庭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教育孩子。兒童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而把兒童留給父母另一方或其他監(jiān)護人如爺爺奶奶來監(jiān)管。然而這部分人除了監(jiān)管兒童吃飽穿暖外,由于家庭中現(xiàn)在沒有其他勞動力,自己又要忙于家務和農事勞動,能教育孩子的時間有限,忽略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養(yǎng)成了他們的一些懶散的壞習慣,脾氣也越發(fā)古怪,短時間內無法改掉,這就在兒童不知不覺中為今后的成長埋下了隱患。

2.剩余家庭成員自身知識水平低下,教育方法不當。(1)據調查,我國80%的留守兒童都由爺爺奶奶看管,而作為爺爺奶奶年事已高,他們對孩子首先存在著溺愛現(xiàn)象,嬌慣孩子的一切言行,助長孩子一些惡習的肆意發(fā)展,如孩子不講個人衛(wèi)生,對同學不謙讓,多打架罵人撒謊損壞他人物品等現(xiàn)象,長輩們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認為孩子厲害、有本事,明知錯也不說錯。如劉天杰同學,是家里的獨苗,孩子年齡小而且被家里嬌慣得一身毛病,在學校不學習愛打架。找來家長,家長當面也指責自己孩子犯了錯,背地里卻告訴孩子打得好,在學校別人打你你就打別人,以牙還牙這樣才不受欺負。(2)剩余家庭成員文化水平低,無法輔導孩子功課。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左右,而這一人群的文化知識水平又相對低下,絕大部分只是初高中水平,極少部分上過大學,上過大學的人又很少留在農村工作,這就造成了對下一代教育的限制,成為了重要的制約條件。而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更加低下,有的甚至是文盲,更沒有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對于課本知識根本不理解,自己都不會更不用說輔導孩子,最后只得扔給學校扔給老師,而自己疏于對兒童的管理,促使兒童形成了性情放縱、隨意的性格,還養(yǎng)成了馬虎、不虛心做事的不良習慣。趙文瑞同學由爺爺看管,爺爺倒是肯管孩子,但他是地道的老農民,認字都有限,對于孩子的管理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趙文瑞腦瓜聰明但缺少嚴格的約束,自制力差,容易被周圍環(huán)境所干擾,一點聲音一個小動作或一個小東西甚至是碎紙片都能引起他的興趣,而回家以后連會做的作業(yè)都做得馬馬虎虎,字也不工整,第二天改錯不用老師講也能做對,所以學習成績忽上忽下不穩(wěn)定,長此下去勢必影響今后的學習質量。(3)家庭環(huán)境的不完整給兒童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障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兒童是單親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兒童面對父母的激烈爭吵,情緒脆弱,沒安全感,并且不信任他人。父母自身都沒有起到表率作用,何談教育孩子呢?趙可麗同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父母離異,從幾個月大就跟著爺爺奶奶過,小時候得過甲亢,語言表達支支吾吾有障礙,吐音不清還易著急。奶奶長期臥病在床,爺爺七八十歲了還要下地干活兒,她只得待在奶奶跟前足不出戶,時間長了懼怕和外人交往,看到生人就瞪大眼睛精神緊張,嚴重時還會哆嗦。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建議

1.家長要努力改變家庭教育環(huán)境。通過分析知道家庭對于一個孩子是何等重要,作為家長不僅要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溝通,比如說,經常給孩子打電話、網上聊天留言、寫書信買禮物等方式,無論相隔多遠,文字和言語的長短,不論花幾塊錢或幾十塊錢,都要經常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精神狀態(tài)等,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愛他們、關心他們的。

2.家長和老師們保持聯(lián)系,有效配合學校教育。老師是接觸孩子教育孩子最多,也是最了解情況的人。家長們可以從老師那兒清楚地知道孩子每一步的發(fā)展狀況,如學習、心理健康、參與社會勞動方面等。和老師多溝通多探討教育方法,細心耐心配合學校教育,才能真正培育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3.家長外出打工,兒童自制力、約束力差,需要有人管理他的生活、學習等。給孩子選擇一個放心穩(wěn)妥的、有責任感、有一定知識基礎的監(jiān)護人才能正確輔導學生,幫助孩子向正確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4.從學校方角度看要多關注留守兒童,當家庭教育不完善時,學校教育就要補上去,決不能出現(xiàn)缺口,多接近了解留守兒童,以各種形式如聯(lián)誼會等給他們溫暖、輕松的受教育生活環(huán)境。

5.老師也要和家長互動,通過現(xiàn)代的信息手段、媒體手段和家長們交流兒童身心發(fā)展狀況,共同努力教育出優(yōu)秀人才。

第9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范文

爆竹黑作坊突然爆炸

沒有人意識到,一場可怕的爆炸將在這個早晨發(fā)生。

2009年11月12日早上5時許,9歲的楊翠云被妹妹楊翠芳叫醒;與此同時,11歲的楊秋琴、12歲的楊碧萍也都起了床,10歲的楊欣欣,也跟隨12歲的姐姐楊嘉敏出了門。

他們都在廣西賀州市公會鎮(zhèn)楊會村的小學上學,是相互熟識且要好的伙伴。此時離學校9時50分的上學時間尚早,他們一如往常,前去距學校不到500米的村民楊萬文家――一個爆竹黑作坊。這一天,共有13個孩子(2男11女)在這里碰頭。據楊翠云回憶,最積極的孩子凌晨3點鐘就到了這里。

他們來這兒是“打工掙錢”。這是楊萬文2009年7月在自家一樓悄悄開的鞭炮加工作坊。他們的工作內容是往“一餅餅鞭炮里插引信”。鞭炮是捆好的,引線也是現(xiàn)成的,楊翠云和她的小伙伴們只需要把引線插入即可。楊翠云說,每一餅大約300根鞭炮,插完可得4毛錢,而她在這兒做工的第一次,插了11餅,掙了4塊4毛錢。楊翠云拿錢買了零食,分給了要好的伙伴。

鞭炮作坊“臨時工們”的“工作時間”是早上9時50分上學以前,和下午4時放學以后。11月12日早上7點鐘,楊碧萍的奶奶黃粉妹做完早飯后也來到了這里。7個孩子在左邊房間,黃粉妹和另外5個孩子在正門大廳。而火藥硝粉就堆在右邊的一個房間。

40分鐘后,爆炸突然發(fā)生。3聲連續(xù)的巨響將楊成正從睡夢中驚醒,玻璃碎了一地。他立刻意識到,隔壁的“炮仗廠”出事了。他披衣起身,發(fā)現(xiàn)不見母親黃粉妹和侄女楊碧萍的身影。楊成正沖出門一看,隔壁的3層小樓塌了一半,火舌從一樓房間里冒出來。

屋子里的楊翠云和楊碧萍,先是聽見門口傳來了爆炸聲,緊接著一團火光撲來。楊翠云縮到了墻角,但大火仍點燃了她和屋里其他伙伴的頭發(fā)。這時,又一聲爆炸,墻邊出現(xiàn)了一個大洞,硝煙中透出的光亮,讓楊翠云和楊碧萍趕緊先后爬了出來。其他的孩子被火墻擋在了屋里。

整個村子已是一片嘈雜與慌亂,人們都在下意識地找自己的小孩。這時,楊萬文家哀號聲、滅火聲和呼喊聲混作一團。聽見孩子在里面撕心裂肺的哭喊,有人踩著劈啪作響的鞭炮,沖了進去。沒有跑出的孩子被陸續(xù)抱了出來,放倒在門口的田地里。所有孩子的衣服頭發(fā)已全被燒光,全身焦黑,頭部腫脹,眼睛睜不開,只是不停地哭“媽媽……奶奶……”。10歲的楊欣欣被抱出來時,已經沒有了氣息。楊秋琴的奶奶好不容易聽哭聲辨認出自己的孫女兒,她腿一軟,差點暈了過去。楊翠云從炸開的墻洞里爬出來后,就往家跑,跑到半路沒了力氣,求一位阿姨把自己抱了回家。

大約20分鐘后火滅,楊成正才看到母親黃粉妹走出來,同樣全身焦黑,。救護車把傷者送到賀州的醫(yī)院。

醫(yī)院檢查結果顯示,5人燒傷面積達90%以上,5人燒傷面積55%至78%,3人燒傷面積12%至40%;當日,11歲的楊柳艷傷重不治。15日,10名重傷員又被分別轉往南寧和桂林醫(yī)院接受救治。到11月17日,除楊翠云和楊碧萍受傷相對較輕已無生命危險外,其余傷者仍處于重癥監(jiān)護,未脫離生命危險。

去黑作坊做工已成習慣

有目擊村民稱,爆炸是由停在門口拉鞭炮的三輪機動車引起,“用腳踩油門,幾次點火不著,然后突然噴出很長的火星?!狈旁陂T口的鞭炮被迅速點燃,順著引線進入屋內,最終引發(fā)爆炸。

2009年11月17日,記者在爆炸現(xiàn)場看到,一輛三輪車翻倒在門前的田地里,門口地上仍堆積著爆炸燃燒過的鞭炮屑。三輪車司機就是與楊萬文“合作開鞭炮作坊”,并負責組織原料和運貨銷售的謝慶歲。有村民看見,事發(fā)后他受了輕傷,后來還沖進屋里抱出了兩三名小孩。但警方到場后,心懷恐懼的謝慶歲從人群中潛逃,隨后被以危險物品肇事罪和雇用童工罪追捕,在廣西蒙山縣被警方抓獲。

而另一老板楊萬文一直身處二樓,由于爆炸和大火都發(fā)生在一樓,他竟毫發(fā)無損。村民楊山海說,“楊萬文以前因為賭,被派出所追捕時從二樓跳下,摔傷了腿,所以常年不下樓?!碑斕煜挛?楊萬文投案自首。

盡管有村民稱,孩子是被老板楊萬文和謝慶歲“哄騙利誘”叫去的,也有媒體報道,“在缺乏大人管教的情況下,孩子們被哄騙到黑作坊打黑工。”但楊翠云和楊碧萍對記者稱,事發(fā)當天,她們都是“沒人喊,自己起床去的”。事實上,村里老人和小孩去鞭炮作坊“掙閑錢”相當平常。楊翠云說,第一次帶她去楊萬文鞭炮作坊做工的不是別人,正是她的奶奶。

多位村民向記者證實,在楊會村及附近村莊,有多家地下鞭炮加工作坊,這種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模式在當地已有10多年的歷史。盡管也曾多次發(fā)生過爆炸甚至傷人事故,“但從沒這么大,也沒傷過這么多人”,人們并不以為意。

謝慶歲的父親也告訴記者,謝從事此業(yè)已有一年多,2009年7月與楊萬文合作在楊會村開辦鞭炮作坊?!坝薪涷灥亩贾腊驯夼诤拖跛幏珠_放,但楊萬文剛做不懂,把東西都一起堆在房間里,才會發(fā)生這次事故。”一位受傷孩子家長如此評論道。

對于這些鞭炮加工作坊,村干部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整個村都是親戚,誰又好說什么?舉報了最多來查查,查過了又繼續(xù)悄悄做?!笔掳l(fā)后,警察在謝慶歲父母家的豬圈里查到了大量火藥和鞭炮,隨后警方將之全部銷毀。

留守兒童誰來愛

“這次爆炸事故中死傷的童工全部是我們村的‘留守兒童’,要是他們有父母看著,能得到家庭全心全意的照看和管教,也許不會出這么大的事。”楊會村黨支部書記楊佑記嘆息。

事實上,多位孩子家長向記者表示,他們都曾勸過家里老人和小孩不要去做這份危險而收入微薄的工作,但“我們在外打工,想管也管不到”。他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每個月打三四次電話?!坝袝r候孩子想我了,會撥通我的電話,然后再輕輕放下。”馮瓊說。

這種情況在中國的農村非常普遍。2000年第5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并因此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88.2%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打電話與父母聯(lián)系,其中53.5%的人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64.8%的留守兒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外出的父母聯(lián)系一次,有一些兒童甚至與父母就沒有聯(lián)系。

2008年,馮瓊回家探親,在一個孩子引領下,她曾去鄰村的鞭炮作坊里找回了正在做工的大女兒楊嘉敏。女兒向她保證不會再去,但她沒想到這一次兩個女兒卻都出現(xiàn)在了事故受難者名單當中。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她暈倒在地。

父母在外無法管教兒女,家里的老人也有心無力?!八齻儙讉€小伙伴互相拉著去做工,你讓七八十歲的老人怎么去管?”同樣有心無力的還有學校。楊會村植楊中心小學在出事前兩天,剛剛貼出了告家長的一封信,希望家長能加強對孩子校外的安全管理,其別強調“嚴禁學生參加私炮制編工作”,但慘劇還是發(fā)生了。

楊會村全村3000多人,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大多數家庭的壯年勞力都長年在廣東各地打工,村里常住實際人口不到三分之一,是個典型的打工村。學校300多名學生7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這一比例超過農村留守兒童的平均比率。因人口流動引發(fā)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