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智慧課堂教學課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慧課堂教學課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智慧課堂教學課例

第1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一、樣例的有效性不容置疑

樣例教學的發(fā)展依賴于教師對樣例教學效果的信任。樣例是日常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教學工具,使用樣例進行學習不但能夠對計算機、數學等學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還能有效促進物理、化學等的學習。弗賴堡大學的研究表明,樣例本身設計較精良或者學習者對解答的自我解釋非常積極時,使用樣例進行學習各個學科都是非常有效的。國內外有很多實驗成果都顯示使用樣例的學生學習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學習。

二、樣例的種類的精挑細選

樣例的種類很多,從學習任務的角度進行劃分,樣例可以分為面向過程型和面向結果型。面向過程的樣例會給出分析問題的文本或者圖片供學習者參考。面向結果的樣例與前者的區(qū)別是這些樣例只強調問題該怎么解決,而沒有說明采取每一個步驟的原因。樣例還可以分為漸減樣例和傳統樣例。比如每一個樣例的材料含有三個解題步驟,每一個解題步驟分成樣例和問題兩部分,問題部分都需要學習者自己補充完整。漸減樣例的教學方法是先提供一個完整的例子,第二個解題步驟再去掉部分例子,最后的步驟去掉更多的例子。樣例教學對學生的近遷移和遠遷移都有幫助,漸減樣例對近遷移的效果更好。還有一種新的含錯式樣例也被應用于教學中??傊瑯永N類不斷推陳出新,教師千萬不能采取“拿來主義”。

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選擇什么樣的樣例進行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適應性來確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不同的改進方法,樣例教學法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也在不斷革新。只有精心設計的樣例,才能對教學有所促進。

三、指導樣例的學習方法

樣例學習的過程應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閱讀示例,檢索,映射,應用,概括。首先是閱讀示例的陳述性事實,分析示例涉及的領域知識。閱讀示例陳述時,學生會把陳述性的事實和經驗聯系起來進行解釋,該現象叫做自我解釋。自我解釋的質量影響學習的效果。映射是將示例的各部分和問題中的相應部分對應的過程。學生容易根據表面相似性做出錯誤的映射,從而影響問題的正確解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避免學生根據表面特征來做映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教師應當呈現具有系統性的樣例以供學生學習,鼓勵學生研究樣例的系統過程,注意樣例的細節(jié),要關注利用樣例幫助解決新問題時易產生錯誤的環(huán)節(jié)。新課程中的樣例學習不能走傳統的老路,學生必須先接受教師專業(yè)的學習指導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設計什么樣的樣例提高學習的效果,也要考慮怎樣使學習樣例的方法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四、怎樣促進樣例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青睞樣例這種教學工具,它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樣例中所包含的規(guī)律遷移到需要運用這些規(guī)律的情境中。為了提高樣例在教學中的效果,應當更深入地研究樣例的作用機制。比如樣例學習和學生的自我解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自我反饋信息對樣例學習有何影響,等等。仔細研究這些問題,有利于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樣例的學習效果。

盡管樣例有諸多明顯的優(yōu)點,但是它并不是有效學習的必然保證。影響學生學習樣例結果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自我解釋、情景因素、設計形式等,因此控制好這些條件對學習樣例的影響,也是保證課堂學習質量的前提。

樣例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工具,它還需要教師對其使用方法進行探索。每一次樣例的課堂改進均是針對樣例教學的不足開始的,這樣的改進使得樣例教學的發(fā)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果教師希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樣例課堂教學的作用,可以從樣例的作用機理、影響樣例的學習因素、樣例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表現這幾個方面思考改進。

第2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教學細節(jié) 實踐 生成 智慧

理想的課堂是師生真實、自然的互動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推進過程,更是一個在教師智慧引領下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是“老師圍著學生轉”,課堂上發(fā)生的許多情景都是教師無法事先預料的,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方式“介入”。如果“介入”得過早或者“介入”的方式不對,就會打破學生已經形成的探究氛圍;如果“介入”得太遲,則可能使探究活動因無序而無效。因此,教師要正確選擇時機,“放心地退出去,適時地站進來”,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開放、更豐富、更靈活。

教學實踐智慧更多的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它往往原生態(tài)地保存在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中。要理解課堂教學實踐智慧,關鍵在于使教學細節(jié)中內隱的豐富信息外顯化,并對這些信息進一步地加以品味、反思、修正和應用。

一、有一種實踐智慧叫“洞察玄機”

在學生面對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就需要教師應用教學實踐智慧,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把握關鍵性的教學細節(jié),深入淺出地在解題思路上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感悟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案例一]

有位老師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四上)一課時,先利用兩張表格整理出所提供的信息,解決了小華和小軍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列表整理有何好處的問題,學生說列表整理可以使信息更加清晰,一目了然,便于問題很好的解決,但都沒有想到可以把兩張表格合并成一張表格。就在這時,教師及時介入,巧妙引導: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這兩張表格有些相同的信息,有沒有更清晰的表示方法呢?經過啟發(fā),學生發(fā)現:這兩張表格可以合并成一張表格,這張表格還可以用更簡潔的方式呈現。

[思考]

教師及時介入,通過啟發(fā)引發(fā)了學生對探究思路的靈活調整和更深層次的思考,很快理解了列表整理的方法。當學生探究受阻時,教師巧妙點撥,引導學生嘗試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提高了學生探究的效率,使學生體會到應該學會靈活地思考,從而更方便地解決問題。

二、有一種實踐智慧叫“一招多式”

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不僅表現在調控課堂的駕輕就熟,排除疑難的左右逢源,滲透方法的合情合理,面對突發(fā)事件的靈活應變,還表現在善于引導學生完善數學知識的內部結構,唯此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

[案例二]

有位老師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四上)一課時,在學生利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出所提供的信息后,出示了課本中的題圖內容:3本18元;5本?元;?本?元。引導學生觀察:從這張圖中你發(fā)現了什么?什么沒變?什么變了?是怎樣變化的?如果是50本需要多少錢呢?25本呢?27本所需的錢一定在哪兩個數之間……

[思考]

教師利用題圖使之成為知識“樹”,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單價沒變是解決問題的“根”。從中學生還體驗到“化歸”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有效策略,并為六年級時學習比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三、有一種實踐智慧叫“別具一格”

數學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教學實踐智慧,鼓勵學生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和質疑,提出有個性、有新意的見解,避免學生出現思維定式。即使學生最終沒有更好的辦法、想法,也訓練了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yǎng)了不迷信、不盲從、獨立質疑的探索精神。

[案例三]

教學《循環(huán)小數》時,一位同學提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我認為,剛才的豎式計算完全可以用計算器,不用浪費那么多的時間。”出乎意料的問題打亂了原本預設的教學步驟,我必須有好的應對方法。我豎起大拇指說:“大家的發(fā)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樣的!”隨后我調整了教學設計,把原先要在課堂上練習的豎式題放到課外,允許孩子們用計算器完成。又把原先安排課后的作業(yè)“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現象也是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移到課堂,孩子們投入到對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的探索中,認識發(fā)現規(guī)律的重要性,明白知其然還有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對于這類偶發(fā)事件,要坦然處之并把它作為寶貴資源加以珍惜利用。

[思考]

第3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DNA的復制”一節(jié)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由于其過程較微觀、抽象,學生往往較難理解。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借助回溯推理的方法,通過由果溯因的推理,在讓學生體味科學思維方法的同時,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1 課堂實錄

師(屏幕上出現2個完全一樣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式圖):屏幕上這兩個DNA分子,它們看起來很像,但如果我告訴大家,它們是兩個不同的DNA分子,那么你認為它們的不同表現在哪里?

生:堿基排列順序可能不同。

師:很好。我們已經知道,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必須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復制的結果是什么?

生:形成2個完全一樣的DNA分子。

師:(課件顯示復制結果)對。那么,完全一樣的關鍵是什么?

生:堿基排列順序完全相同。

師:現在問題來了: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且堿基位于螺旋的內側,你認為在復制過程中怎樣才能讀出堿基的排列順序?

學生表現出茫然的神情。

師:(啟發(fā))比如有一條名牌拉鏈,它的鏈牙很有特色,但現在它正處于閉合狀態(tài),我們該如何研究它?

(學生熱烈討論,教師適時引導)

生1:DNA要準確復制,應該先把雙鏈解開。

生2:在此之前,螺旋應該先解開。

師:解開以后的兩條鏈一樣嗎?(生:不一樣,它們是互補關系)那么,把螺旋和雙鏈解開后,DNA要如何復制?是否如磨鑰匙一般,由每一條鏈為模板“磨”出另一條完全一樣的鏈?

生:不大可能。“磨”出兩條一模一樣的鏈,它們無法組成雙鏈。復制形成的應該是互補鏈比較合理。

師:怎么保證新形成的鏈與原來的鏈互補?

生: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師:好,根據剛才幾位同學的推斷,DNA復制過程大致是這樣的:①解開螺旋;②解開雙鏈;③以解開的每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互補鏈,對嗎?

生:對。

師:大家的設想看起來很合理。那么,要完成這些過程,需要細胞提供什么條件?如果提供相應的條件,DNA能不能在體外完成復制呢?其實,早在1956年,美國生物化學家康貝格已經首次在試管中人工合成DNA。[課件顯示:實驗一:把大腸桿菌提取液加入到具有4種豐富的脫氧核苷酸的人工合成體系中。結果未發(fā)生DNA的合成。實驗二:再加入少量DNA做引子以及ATP后,再放在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測定其中的DNA含量。結果,DNA數量增加了,且這些DNA的(A+T)/(C+G)的比值與所加入的DNA相同。]

師:請根據以上實驗結果推測DNA復制需要哪些條件,并說明理由。

生1:DNA復制需要模板。因為加入少量DNA做引子后才有DNA數量的增加,這些“引子”應該就是模板。

生2:DNA復制應該需要酶的催化,因為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奇怪,怎么沒有加入酶?

師:你的推斷非常正確,DNA復制確實需要酶的催化,酶就存在于大腸桿菌提取液中,它叫做DNA聚合酶。同學們也可以想一想這種酶的作用是什么。

生3:DNA復制是一個耗能的過程。理由是需要ATP。

生4:四種脫氧核苷酸應該是復制的原料。

生5:新形成的DNA結構應該與原來的DNA相同,因為它們的(A+T)/(C+G)的比值與相同。

師: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推理,我們對DNA的復制過程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了。下面我們一起總結一下DNA復制所需的條件(邊總結邊板書):① 模板:以解開的每條單鏈分別作模板;② 原料:四種脫氧核苷酸;③ 能量:由ATP提供;④ 酶:DNA聚合酶。

師:還有幾個小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① DNA的復制是以解開的每一條鏈為模板形成互補鏈,根據上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DNA兩條鏈的關系以及兩條鏈上堿基的連接方式,作為原料的脫氧核苷酸是怎么連接形成新鏈的?新合成的DNA怎么才能保證與原來一樣?黑板上有DNA一條鏈的片段,我們請一位同學把復制結果補充完整。

學生板畫(略)。

師:② DNA復制時首先要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包括使堿基之間的氫鍵斷裂,這一過程稱之為解旋。這一過程在體外一般可以通過加熱實現。想一想,在細胞中如何解旋?

生:應該要有酶的催化。

師:對。這種酶叫解旋酶。所以DNA復制過程所需的酶可不止DNA聚合酶一種,還要有解旋酶等(補充板書)。

師:③ 某DNA分子長36 mm,已知DNA復制速度約為4 μm/min,也就是說完成該DNA的復制約需要9 000 min,再加上解旋的時間,應該遠高于這個數值,但實際復制過程卻僅用了40 min。試推斷DNA復制過程快的原因。

師生共同總結:① 邊解旋邊復制;② 多起點分段復制。

師:④ 根據本節(jié)課的分析,我們知道復制后形成的兩個DNA分子都有一條鏈來自原來的DNA分子,另一條互補鏈是新合成的,這種復制方式稱為半保留復制。實際上在早期的研究中,科學家還提出了另一種全保留復制模型(為減少學生學習負擔,此處不提彌散復制模型):作為模板的DNA的兩條母鏈分開,分別復制形成兩條DNA子鏈,此后兩條母鏈DNA彼此結合,恢復原狀,新合成的兩條子鏈彼此互補結合形成一條新的雙鏈DNA分子。請同學們課后閱讀課本52~53頁選學內容,思考相關實驗是如何驗證半保留復制的。

2 課后反思

2.1 關于回溯推理

通常情況下,人們通過事物變化的原因可知其結果;反之,知道了事物變化的結果,又可以推斷導致結果的原因?;厮萃评矸ň褪菑氖挛锏摹肮钡够氐绞挛锏摹耙颉钡囊环N方法,這種思維方法在科學發(fā)現與發(fā)明、案件偵破以及考古發(fā)掘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

2.2 DNA復制教學符合進行回溯推理的條件

由于回溯推理是根據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的推測,因而,要進行回溯推理就必須具備有關事物因果關系的一般知識,只有具備了這方面的知識,才可以由某一結果推測其原因或從某一推斷去推論其理由。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內容,知道了分裂間期DNA分子要進行復制,復制的結果是形成2個完全一樣的DNA分子;學生已經具備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了DNA兩條鏈之間的互補關系;再加上課堂上補充的康貝格實驗,學生可以根據這一系列的結果推斷出DNA復制的可能過程及所需條件。

2.3 與本模塊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價值相契合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指出,“生物2:遺傳與進化”模塊有助于學生“領悟假說演繹、建立模型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根據美國邏輯學家、實用主義創(chuàng)始人皮爾士的理論,回溯推理是除了演繹和歸納以外的第三種推理類型,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教師有意識地將這一方法應用于教學,對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是大有裨益的。

從以往的教學經驗看,本節(jié)課若采取傳統的教學手段,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輔以多媒體課件展示復制的動態(tài)過程,再加上適量的強化訓練,照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這往往使課堂陷于沉悶,也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這一代學生是看著《名偵探柯南》、《金田一》等漫畫及影視作品長大的,運用回溯推理手段進行教學極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并在教師的不斷肯定中充分品嘗成功的喜悅,使整節(jié)課氣氛生動活潑,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4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一、運用“用戶體驗”,教學上因勢利導

因為學生的特殊性,其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不同,學生間差別較大,在上課時,如何利用好每節(jié)課的40分鐘,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求“微課”內容能直撲重點、擊中問題所在,還要求筆者在備課時下一番苦功,運用“用戶思維”來思考,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教師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才能滿足短時間內各種類型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備課時除了搜集好教學素材,教師將這些素材利用“微課”進行整合,根據教學重難點進行微課的拍攝,集中放于固定的“網絡學習空間”,學生可以自由選用。在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學習速度及學習需求不一致,在“滿足各類用戶”的前提下,教師的備課若是能利用微課讓學生自己根據學習菜單進行“點菜”,讓優(yōu)生吃得飽,優(yōu)生可以繼續(xù)往難度較高的目標前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多次自己?c擊“微課”回看,直到弄明白為止?!拔⒄n”的自由點擊學習,激發(fā)學生不斷向上向善,重要的是葆有一顆探究的學習之心在不斷摸索。

二、微課時空廣闊,讓學習隨時隨地

微課的制作指向明確,在教師擬定出重難點后,每個微課就只聚焦一個點進行素材的專項整理,讓枯燥難理解的內容用信息化技術呈現出來,讓學生能“一點就通”。這樣“短小精悍”的微課,能使學生產生“聚焦式”的學習體驗。如“獎狀”的批量打印,筆者就專門制作了微課,專門講述了如何在 EXCEL表格中建立基本數據源,再在WORD中插入“域”,集中批量打印。學生如果有哪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忘了,只要打開微課多次播放,細細琢磨就能弄懂。因微課的時空較為廣闊,學生可以從微課中再獲自己所需的新知,讓微課成為課堂翻轉的支點。

三、微課用心制作,網羅可用之“創(chuàng)意”

對于微課的錄制,需要教師下大工夫匠心打造,或是制作PPT切換或配音錄制,或是利用智能手機錄播詳解過程。筆者采用較多的是錄屏軟件錄制的方式,對PPT演示進行屏幕錄制,輔以錄音和字幕。每一個微課都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新寵,每一個微課都可能引起學生靈機一動的思考及不遺余力的探索。微課的制作并非一勞永逸,因為軟件不斷在推陳出新、更新換代?!皠?chuàng)意”在微課的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特別關注廣告、電視等媒體可借鑒的“創(chuàng)意”,將這些元素用在微課的設計中,能加大教師與學生間的“親和力”,讓溝通無距離。

四、微課學后測評,玩轉探究新高度

第5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關鍵詞 智慧理答 思維張力 數學教學

我們時常感嘆那些特級教師課堂上的沉穩(wěn)、睿智。為什么在名師的課堂學生總能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語言閃現靈光?其實是教師智慧理答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學生回答后的即時評價,課程專家崔允漷教授稱之為“理答”,其實質是教學信息的傳輸與反饋。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偏重問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含金量”,還要適當控制數量,對于發(fā)問后的理答常常預設較少。再加上理答也較難預設,因為它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即興互動行為,往往缺少深入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是最直接的感受,由此導致課堂上老師的不當理答屢屢出現,既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降低教學效率。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智慧理答,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放飛學生情感的翅膀,讓課堂充滿思維的張力呢?

一、轉問,拓展思維廣度

學生的數學學習受生活經驗或原有知識基礎影響較大。當新問題與舊經驗產生沖突時,學生往往會迷失方向,做不出正確的判斷。此時教師可以用改變提問角度的方式來理答,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廣闊的空間。

在教學“用數對表示位置”一文時,當學生理解了圖上的每一個位置都可以用一個數對表示,即初步體驗“位置”與“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后,教師提問:“是不是圖上的每個點只能用整數對表示呢?”因為之前的學習都是圍繞縱軸和橫軸上的整數展開的,再加上受生活中座位編排的負遷移,學生非??隙ǖ卣f:“是的,不是整數對就找不到位置了。”老師說:“是呀,如果把我們的座位畫成圖,那么每個同學的位置只能用一個整數對來表示(課件呈現座位圖并標有縱軸、橫軸)。不過,如果我將圖上的數稍作改動(將橫軸上的2去掉,將原來的3改為2,其余各數做相應改動),現在,是不是這組同學就沒有位置了呢,或者他們的位置就不能用數對表示了呢?”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圖上的標記是人為的,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者字母等,位置圖上的縱橫交叉點可以用數對表示,其他平面上的每一個點都可以用唯一的一個數對表示。通過這樣巧妙的理答,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滲透了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

一般情況下理答是不可預設的,需要教師隨機應變。有時當學生的回答偏離軌道或出人意料時,教師要及時調整預案,改變問題角度,通過理答將學生的思維納入正確的方向,促進學生有效思考。

二、追問,挖掘思維深度

有經驗的教師通常把學生的回答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通過有效理答,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討,把學生思維的“平面思維”狀態(tài)引向“立體思維”狀態(tài)。

一位老師在教學“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時,出示例題情境:小芳已經看了一本書的3/5,小明已經看了這本書的4/9,誰看的頁數多?在學生說出可用通分和化成小數比較的方法后,教師進一步引導,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度。師:“同學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用一種方法來比較大小。通分、化小數都可以把原來的分數變換成另一種可以比較的形式,我們可以稱之為‘變通’的方法。除了這種變通后直接比較的方法,還有其他途徑嗎?試試看,比比哪一組想出的方法最多!”生:“我們是這樣想的,假設原來這本書有90頁,那么看了3/5也就是看了54頁,看了4/9也就是看了40頁,當然54頁看得多了,所以3/5> 4/9 ?!睅煟骸澳懿荒芗僭O這本書原來有200,250,500……頁呢?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呢?”生:“這其實是‘假設法’,假設一個固定的數進行思考?!睅煟骸罢媪瞬黄穑〕思僭O的方法,還能通過找中間數進行比較。想想看,這里找哪一個數進行比較呢?”生:“我想找1/2這個數。因為3/5>1/2,4/9<1/2,所以3/5>4/9。”師:“你怎么會想到1/2,而不是1/3或1/4呢? ”生:“如果用1/3,1/4的話,原來的兩個分數都比它們大,就不能比較了。要找的數一定要在這兩個分數中間?!睅煟骸斑@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可以‘變通’,可以假設,也可以引入中間數。可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我們要學會多角度地考慮問題?!?/p>

三、探問,提高思維效度

理答是引起、保持或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手段。然而,“教無定法”,理答也一樣。有時理而不答的探問,反而能促使學生自我反思,自行排除問題解決的無效信息,打破原有思維慣性,使思考方向明朗,思維效度提高。

第6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關鍵詞:幼兒;繪本課堂;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素質教育

當前,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工程應從幼兒抓起。誠然,對幼兒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關乎兒童的未來與國家的前途。本文立足于幼兒教學的現狀,通過生動的案例論述培養(yǎng)幼兒課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策略。

一、素質教學背景下,幼兒繪本課堂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必要性

1.繪本課堂想象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加快幼兒思維潛能的開發(fā)進程

幼兒正處于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尤為重要,讓幼兒養(yǎng)成健全的生活制度,教師帶領兒童讀繪本,幼兒通過看圖學表達、聽教師講故事等課堂活動,不僅能快速地增加知識、豐富人生閱歷,而且也能推動思維的開發(fā)。

借助于繪本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幼兒能掌握各種不同的教學概念,徜徉于生動有趣的童話情境中,并把平日在幼兒園所學到的其他門類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繪本教學之中,這無形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潛質,想象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大家對問題的自主探索和獨立思考。

2.繪本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會使幼兒提高認知事物的能力和水平

繪本閱讀中,教師根據生動直觀的“繪本語言”,寓教于樂,在喚起幼兒求知欲、激活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更能提升大家的閱讀興致,詼諧幽默的繪本教材在滿足學生求新求知需求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引領兒童走向未知世界開展深入研討和探索,這樣一來,大家便能用好教學培養(yǎng)的創(chuàng)造力,進而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變化和發(fā)展。

3.繪本課堂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順利實施

眾所周知,素質教學形勢下,學生在閱讀繪本時,心緒總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而“遷移”,這也少不了情感世界的外露。事實上,素質教育也更傾向于培養(yǎng)兒童、青少年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繪本教學中的故事題材健康向上、活潑生動,與德育教育的理念正好相吻合。幼兒接觸這些繪本故事,不單單被故事情節(jié)觸動心靈,同樣也能以此分辨出美與丑、是與非、真與假。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更能激勵幼兒向繪本故事中的正面角色學習,激活思維、豐富情感、健全人格。

二、幼兒繪本課堂教學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方法

上文重點論述繪本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意義,下面立足于教學實際重點談談培養(yǎng)對策。

1.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鮮活的教學情境,拓寬幼兒學生的想象空間

現階段,多媒體因其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優(yōu)勢特征,正逐步成為不可或缺的幼兒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眾所周知,幼兒的智力發(fā)育程度尚不成熟,語言表達能力為充分的開發(fā),要表達個人的情感、發(fā)揮想象力,就離不開多媒體這樣的媒介。

例如,在閱讀《你很快就會長高》這一繪本時,幼兒教師可提前制作好幻燈片,通過極其有趣的童話場面,引領幼兒自主閱讀,在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礎上,反而更能升華個人感情,拓展想象的余地和空間。

幼兒通過欣賞繪本插圖,知道了故事情節(jié):主人公阿力因不滿足自己的矮個子而整天悶悶不樂,周圍每個人均勸他能很快長高,阿力自己仍迫不及待地想長高。孩子們明確繪本故事內容后,會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想象中,尤其是看完結尾后,大家會想象到,阿力是否有其他長高的方式或者誰能幫助他迅速長高,這些合理、直觀的想象是完全符合繪本故事閱讀理念的。

由此證明,運用多媒體作為繪本教學手段,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學習,更能有效地激發(fā)想象力,使每一位幼兒均能對繪本故事展開一定的想象。

2.教師要“因材施教”,選擇最為恰當的繪本實施教學

繪本常因可愛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和易懂的故事,令孩子愛不釋手,誠然,每一本精致的繪本均對孩子們有啟迪和教育功能,而且還蘊藏著無盡的教學資源。教師的重要任務便是經由幼兒們自身的心理、性格表現選擇最為恰當的繪本故事,以便于盡快地實現課堂目標、推進想象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

例如,繪本《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講述了白雪公主因被后母迫害而流放在外,幸好得到七個小矮人的幫助,才能逃脫一個又一個的波折,后母則自食惡果墜入懸崖。繪本少不了對白雪公主“歷險記”的描繪,作為舉世聞名的卡通故事,教師在繪本課堂上可穿插一些動漫片段,引導兒童通過美妙動聽的配樂、華麗的色彩和鮮明的故事構思,努力用心去挖掘新意,鼓勵大家通過多視角的思維感知,針對白雪公主所經歷的磨難做出精妙的想象:“白雪公主在路途中所經歷的這些挫折,是怎么得來的?”

大家提出問題后,試圖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七個小矮人會不會是上帝派來拯救善良的白雪公主的呢……”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但都以自身生活經驗為依據,依靠繪本故事做出各種大膽想象,這也遠遠超越繪本自身所要表現的精神內涵。

3.積極鼓勵幼兒自編繪本,千方百計提高想象力

幼兒在平日繪本教學中,學會編寫對于開發(fā)想象力是至關重要的,編寫繪本故事猶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雙“翅膀”,能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得以騰飛、縱橫馳騁于天地之間。在繪本課堂上,當孩子們打開惟妙惟肖的繪本故事圖片時,在產生濃濃閱讀興趣的同時,教師可同時遮蓋一些圖片,激發(fā)孩子們編寫繪本的熱情,把繪本畫面中的人物、情節(jié)等作為“未知話題”,以此給孩子們設置懸念,合理發(fā)揮大家已有的經驗,加以適度的思考和想象,建構繪本故事前后的關聯;在讀完繪本故事后,教師可緊抓故事中的關鍵點,讓兒童“創(chuàng)造”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

例如,繪本故事《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封面,顯示有一只正悠閑散步的母雞被饑餓的狐貍所盯上。這時,教師可把下面的圖片遮蓋住,請幼兒推斷并猜測會發(fā)生什么。孩子們會靜下心來思考,并立足于個人生活點滴,同時也會把自己對繪本故事的美好期待融入其中。為數不少的兒童會“換位去思考”,把自己想象成為那只母雞,在遇到狡猾的、饑餓的狐貍跟蹤時,自己會如何應對。大家會創(chuàng)造性地想到:“狐貍被釘耙扎住了,疼得直叫,導致捕捉母雞的計劃失利”“母雞事先已發(fā)現狐貍,但假裝沒看見,仍泰然自若,只是跟狐貍玩起了‘捉迷藏’,將其甩掉了”??梢姡堄變壕帉懤L本讓大家的想象力更加寬泛,構筑繪本故事前后之間的重大關聯,推進繪本課堂的實效性。

4.開展“繪本表演”活動,為課堂增添創(chuàng)造性元素

幼兒心思細膩、活潑愛動,教師要充分借助孩子們的這些心理特點,在課堂上開展繪本表演活動,教師可選取學生非常熟悉的繪本,請大家依照繪本故事的進展,科學、合理地設置必要的角色,并將設計的內容要點通過繪本表演淋漓盡致地表演出來。這樣一來,大家會親自走近故事角色,不僅能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表演時也能適度地“拋棄”教材中的繪本情節(jié),自我發(fā)揮、想象出新的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可見一斑。

在素質教學的情形之下,幼兒繪本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教師應采用若干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促使兒童在繪本教學中實現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燕.看繪本,學數學[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2(Z1).

[2]心怡.繪本向我們迎面走來[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8(05).

[3]朱蘭珍.繪本在大班幼兒數學活動中的有效運用:例談《公主駕到》繪本教學的指導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10).

第7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關鍵詞】教學機智 有效引領 學生 發(fā)展

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中,提倡學生思維和個體差異性多樣性、獨特性地發(fā)展。我們主張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學生通過與文本與老師與同學三者之間的對話、交流,在已有的經驗積累和知識結構基礎上體驗、感悟、內化,實現對新知識的建構。歷史與社會課程內容對社會和生活的強調及關注,使課堂生成更具有開放性、動態(tài)性、靈活性等特點,這樣在課堂的生成中,會出現許多的尷尬和窘境,這種課堂尷尬往往有著突然性、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等特點,無法預料,就像一束火花,稍縱即逝。如果教師能夠采取一種臨場應變和即興發(fā)揮的措施,把此情此景作為教學資源及時加以利用并且巧妙地嫁接到課堂主干上來,以現場的即時信息或突發(fā)事件為契機進行教學再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則會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充滿情趣和魅力,從而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這就是教學機智。教學機智可以化解課堂上的種種矛盾與問題,激活教學氣氛,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使課堂峰回路轉,精彩紛呈。

產生尷尬的原因很多,主要在于兩個方面。第一,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第二,平時對教學的經驗和認識積累不夠,不會處理。經過幾年的新課程實踐、體驗思考,筆者就此談一點體會。

一、以點帶面,擴大生成

上課伊始,學生剛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時候的生成是微妙而又重要的,很有可能決定一節(jié)課的走向。但是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和經驗的差異還沒體驗到內容或問題的意思,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學生課堂上就很難有思維發(fā)展的良好開端。杜威說,教學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教師應該把問題擴大化,以點及面,引起其他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從而解決問題,實現對學習內容的有效學習和建構。例如,案例《新航路的開辟》片段:師展示三則材料,學生順利地進行閱讀和歸納原因。

生1:A.需求東方商品,B.攫取黃金的欲望,C.傳統商道被土耳其人阻斷。

師:是這樣嗎?為什么那時候歐洲人們的欲望這么強烈?

生(自發(fā)討論):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及時地、分層次地提出問題,并通過再次提問,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深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大了生成,課堂也因此充滿智慧和活力。

二、力挽狂瀾,縮小生成

當教師順應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需求,學生也會出現一種學習激情,面對教學內容和課堂的開放多變,學生的思維是多樣化的,理解是多元的,回答問題觀點也會不同,嚴重時會發(fā)生沖突而攪亂課堂。例如,案例《規(guī)??涨暗膽?zhàn)爭浩劫》片段:

師:二戰(zhàn)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終,世界人民的正義力量打敗了法西斯。

生(質疑):如果沒有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日本會不會投降?

生(爭論):A.不會,占了中國那么多領土,勢力好大。

B.德意都投降了,日本已孤掌難鳴。

C.他們侵華愿望由來已久,就這么輕易放棄?

D.中國全民皆兵,后方力量強大,日本沒戲了。

師:同學們的想法多棒啊,讓我們結合當時的世界形勢看看。

面對這樣的生成狀況,教師應當對課堂進行有效和有價值的調控,適時歸結散亂內容,適當糾正偏差,縮小生成,把握課堂節(jié)奏,努力做到恰當好處。

三、因勢利導,轉換生成

課堂里的生成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資源,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有可能蘊涵著教學的最佳時機,把握好了,課堂會顯現智慧閃光的精彩。例如,案例《領主的莊園和市民的城市》片段:

師:歐洲中世紀社會經濟的特點是什么?

生:不好。

師(意識到問題有難度):觀察圖看看有哪些人?活動?

生1:農奴,種糧食和蔬菜、磨粉、養(yǎng)豬、牧羊。

生2:我知道了,書上說這是自給自足。

師:和桃花源相似,是理想的避世桃源嗎?

生3:不是,生產水平很低的。

師出示農奴受剝削圖片和相應材料驗證觀點。

這里,教師根據學情調整了自己的預設,降低了問題的難度,順學而導,把球拋給學生,組織學生討論辯論等活動,既可化解難題,又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將問題進行適當的推移,學生更喜歡跟同伴的討論和交流,課堂也會更和諧發(fā)展。

四、隨機應變,延緩生成

學生的內在需要不斷被喚醒,潛能不斷被挖掘,意外也層出不窮。有時,教師很容易反感,可能會情緒失控而遷怒學生,有些意外可以用延緩法處理。例如,案例《干旱的寶地》片段:

師:改變一下方式,你們先閱讀課本內容,提出想深入了解的問題,別忘了在書上圈劃。學生一下子來勁了。

生1:綠洲農業(yè)發(fā)展的水哪里來的?

生2:沙漠會淹沒綠洲嗎?

生3:撒哈拉大沙漠的人是怎樣生存的?

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如果無視避而不答或者放手都對學生思維發(fā)展不利,所以先把問題委婉地擱置起來或調整方向,移師課外而不影響預定的教學任務。比如說,等下課時,教師與學生一起查資料研究等。

實踐證明,只有運用教學機智把握課堂、駕馭課堂,師生在課堂上才能順利地進行對話和交流,學生才能更好地思考、質疑和對問題的探究。教學機智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馬卡連柯說:“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隨機應變的能力,有了這種品質,教師才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時此地的情況特點,從而找到適當的方法加以正確地應用”。而這種能力來自于教師在課堂上憑借敏銳的洞察力,來自于日常教學生活中的經驗和技巧的豐富積累,來自于對學生的了解愛護,來自于對學科知識的扎實修煉和自身的文化底蘊。教學機智運用得當了,課堂才會出現美妙的境界。

參考文獻:

第8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一、定好研討主題,讓教研有的放矢

定好主題是研討的關鍵所在。在教學研究與實踐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研討的主題,校本教研的組織者要從學校、學科、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確定大家需要的、有價值的主題,這樣研討的目的性就增強了。所選主題要把握入口小、切中教學實際問題、便于大部分教師研究實踐這三個特點,切忌主題大、空、難,使教師望而卻步。主題選擇的渠道很多,可以圍繞前沿問題的探索尋找,可以圍繞教學中的困惑反思尋找,還可以在與學生的直面對話中捕捉。

二、依據主題推進,讓教研穩(wěn)步實施

確定好研討主題后,學校要以學科教研組為依托,通過研討與實踐相結合的思路,不斷思考,不斷實踐,讓主題研討滲透在教研沙龍中,滲透在教師個體的教學行為與思考中,滲透在教研小組、大組的教學實踐與研討中,使校本教研穩(wěn)步推進。具體實施時可按“主題沙龍先行―個人實踐跟進―教研大組研討 ”的步驟穩(wěn)步推進。

1.主題沙龍先行―明析主題含義,初步交流感受。教研組定好研討主題后,先要圍繞主題進行一次教研沙龍,讓教師明晰主題的含義,初步交流感受,為后續(xù)實踐和研討奠定基礎。如 “選準教學起點”的研討主題,通過沙龍研討讓大家明白教學起點是指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從哪些內容處入手,在怎樣的學習基礎上進行。教學起點的確定是根據學生學習起點來確定的,每個學生的學習都不是從零開始的。選準教學起點要考慮學生學習的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邏輯起點是指按照教材和課標的規(guī)定,學生應該具有的知識、能力基礎;現實起點是指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學生已實際具有的知識能力基礎和情感態(tài)度基礎。教師要立足學段特點,選取最具價值的教學內容,選準切入點,抓點連線,主線推進。

2.個人實踐跟進―在實踐反思中形成個人體驗。在明晰主題含義、了解了別人課堂教學實踐的初步感受后,教研組要引導每個教師結合課堂大膽實踐,形成對主題的進一步認識,形成較為成熟的實施策略和典型課例。如語文學科組圍繞“選準教學起點”這一主題,有教師提出“課前布置前置性預習作業(yè),圍繞學生的困惑問題確定教學起點,制訂教學目標,開展課堂實踐”的策略。

3.教研大組研討―在課例展示與研討中實現經驗分享。在同年級教師個人常態(tài)實踐課堂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備課小組內展示與交流活動。在此基礎上再圍繞探究主題進行教研大組展示與交流活動,請相關專家聽課評課,圍繞主題形成有效策略,發(fā)揮校內輻射引領作用。如圍繞“關注學生需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這一主題,數學教研組提出了學生有以下需求:有學習興趣的需求,有產生困惑并解決困惑的需求,有在課堂上充分交流的需求,有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需求。圍繞這些需求,大家通過課例展示形成了有效的實施策略:①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等活動,在低年級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計挑戰(zhàn)性練習和開放性練習,在中、高年級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②通過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演示,解決學生在學習空間形體知識方面的困惑;通過分層教學,解決不同學生的學習困惑。③給足時間,讓學生同桌或四人小組交流,感受學習過程。④在賞識和激勵中讓學生體驗成功。上述策略的形成與展示實現了教師之間的思維碰撞與經驗分享,也展示了教研組團隊教研巨大動力,既促進了教師個體的專業(yè)發(fā)展,又推動了教研團隊的穩(wěn)步成長。

三、圍繞主題提升,讓教研凸顯成果

在教研組主題推進實施研討、形成部分課例、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學校要及時圍繞主題,對研討的整個過程及時回顧與反思,搜集完整的活動材料(包括教研沙龍中教師的發(fā)言稿、活動的運行記載、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教學經驗與策略總結、專家點評的資料以及相關的視盤、媒體報道資料),提煉形成本校獨特的教學策略、教學經驗和教學模式,真正實現研有所得、研有所獲,讓校本教研真正亮出光彩。

第9篇:智慧課堂教學課例范文

一、確立鮮明的主題,圍繞主題展開研討。

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共同的課題或者普遍性的困惑,面對同樣的課題或困惑,單憑個人的能力也許難以解決,“眾人拾柴火焰高”,依靠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堡壘也較易攻克。例如,新課程較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成,為了幫助大家搞清“生成”的內涵,明晰“生成”的策略,我們就可以確定“課堂教學的生成”這一主題進行課例研討。又如,作文教學是一個困擾大家的難題,語文組就可以圍繞“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趣味性”這一主題組織課例研討;數學概念的教學往往比較抽象、不易操作,數學教研組就不妨選定“如何搞好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課例研討。

二、選取典型的個案,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研討。

一粒沙里可能藏著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也許包蘊著整個春天,研討個案的價值在于,我們不僅能夠發(fā)現它自身獨特的個性,還能發(fā)現它隱含著同類事物的共性。課例研討的優(yōu)勢在于:①克服了以往課例研究的盲目性。以主題為中心,圍繞課題進行研討。②課例研討為教研活動提供了一個展示研討過程的平臺,教師共同探討,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與困惑,整個過程就是教師積極參與的一種互助互學過程。收益是多方面的:參與者不僅可以依葫蘆畫瓢地把它移植于自己的課堂,還可以依憑它作為發(fā)散的原點,延伸出復習課的創(chuàng)新教法,甚至類推開去,演繹出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更為宏觀的話題。研討過程中,同一備課組的教師呼喚角色質疑問難,形成信息的雙向交流,使說與研緊密結合,以實現教師群體智慧的共享。之后,主講教師根據自己的新思考和新認識,采納其他教師的合理意見,重新構建授課方案。

三、在教師群體中采取“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研討

課例研討的最大特點就是基于問題、基于教師,如果說基于問題而展開的主題型和個案型的課例研討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那么,基于教師而展開的課例研討也許顯得更為重要。同課異構就是不同的老師做同一節(jié)課,課例研討時大家分別從自己不同的視角就相關具體問題進行精彩的闡釋,不同角色的人員針對同一課題進行深層次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是勇敢的,也是坦誠的。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眾所周知,當前恰逢教師隊伍新老交替的高峰期,大量的新教師源源不斷地走上講臺,使得新教師培訓成為學校管理的一項重大課題。面對眾多亟待培訓的新教師,選擇同樣的課題,讓不同的老師進行各自的教學設計,然后再相互聽課觀摩,說長論短,研討切磋,讓參與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學設計、實踐中的優(yōu)點,以便揚長而為,又能清楚自我教學設計、實踐中的弊端。

四、針對特定的教師,采用一人同課多輪的方式進行研討。

所謂“一人同課多輪”,就是指一個教師面對同樣的課題進行多輪的教學設計和實踐,后一輪是在前一輪的反思基礎上的修改和完善,在如此精雕細琢、層遞累進的研討中,執(zhí)行者就可能在課程觀念、教學理念、教材處理、教學藝術等方面逐步地改進提高,從而快速實現自我的專業(yè)成長。

2008年11月,保定市教育教學評估檢查組到我校進行為期一天的課堂教學和課例主題研討活動跟蹤。在教學調研過程中,任教四年級的張老師執(zhí)教了《雪姑娘》這一課。課后, 保定教研室專家霍老師和我校部分語文教師就這節(jié)課的課堂預設與生成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認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和指導朗讀等方面做得不錯,但課堂氣氛稍顯沉悶,課堂小結不夠深入,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教研員霍老師引領大家一起查找原因、研討對策,并對語文教學的預設與生成問題做了耐心的指導,大家爭相發(fā)言,妙語連珠。為了深入把握課堂教學預設的科學性,大家商定第二天再次對這位教師執(zhí)教的《雪姑娘》課例進行跟進,圍繞“課堂教學預設的科學性”進行專題研討。張老師第二次做課的時候把課例研討時大家達成的共識及時吸納了進去,對教學設計做了及時的修正,并在總結的環(huán)節(jié)安排上讓學生續(xù)編童話故事,學生用自己真摯的情感一致呼喚雪姑娘的歸來,老師在黑板上順勢寫下了一個大大的“愛”字,把學生從傷感氛圍中解脫了出來,學生們用真情呼喚著愛的回歸,帶著愛的溫馨離開了課堂。使文章主題得到了進一步升華,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一人同課多輪的研討模式既可以采取單兵作戰(zhàn)的方式,通過個體的自我反思促進個體的自我成長;也可以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有相同利益需求的老師可以結成聯盟,大家坦言誠諫、直說利弊,集思廣益、兼容并包,群策群力、同成共長。當然,如果條件成熟,學?;騻€體還可以組織或邀請學識較高、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參與其中,予以分析診斷、指導引領,應該說,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也有利于中老年教師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