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交通英語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通英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交通英語論文

第1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本論文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筆者首先約所教班級的學生代表進行訪談,主要是了解他們對英語聽力這門學科的看法,包括要求他們對所用教材及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說出自己對于聽力感覺最困難的地方并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筆者然后根據訪談內容編制調查問卷,對開設英語聽力課程的大一、大二學年的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二、研究結果和討論

在對學生進行訪談的過程中發(fā)現,大部分學生(10名學生中有7名)在聽力課堂上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總是不自覺的走神。筆者要求學生給出上課走神的原因,有的學生認為所使用的聽力教材讓他們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有的學生認為長句子和篇章聽力經常使他們產生無力感,甚至在老師播放了三遍錄音材料之后仍然不知所云,這種無力感漸漸演變成對聽力課程的恐懼感。隨后筆者要求他們對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一開始學生很拘謹,并不敢在筆者面前對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在一番開導下他們終于敞開心扉。學生認為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復述句子加聽寫的這種機械操練模式是他們對聽力課程喪失興趣的另一個原因。在談及是什么造成他們聽力理解障礙時,學生普遍認為語音是他們倍感頭痛的地方尤其是“連讀”和“吞音”等等語音現象;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詞匯量是影響他們聽力理解的很大一個原因。其中一位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提出在聽力語篇理解中相關背景知識的缺失是聽力理解的一個較大障礙。最后,筆者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聽力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出乎意料的是超過8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聽力水平并沒有明顯提高??偨Y這次訪談有以下三點發(fā)現:(1)聽力教材及教學方法是造成學生對聽力課程喪失興趣的主要原因;(2)大部分學生的聽力水平還很低,其在聽力理解中遇到的困難仍然停留在語言層面;(3)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對背景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學生進行訪談后,筆者根據學生提供的信息編制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問卷,對英語專業(yè)大一、大二1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再一下證實了以上三點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谝陨涎芯堪l(fā)現,筆者認為英語聽力教學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一)轉變教學理念

指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英語聽力教學改革必須有科學的思想做指導,筆者認為英語聽力作為一門學科并不是獨立于教育體系之外的,因此它同樣承載著我國高等教育總體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通識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Education”的譯名,它本身源于19世紀,當時有不少歐美學者有感于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于是創(chuàng)造出通識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出完全、獨立的人。通識教育首先指的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是教學手段。長期以來,中國高校教學過分強調專業(yè)教育,忽視通識教育,強化如何做事的知識學習,忽視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大學教育的功利性太強,過于看重人的工具性價值,而忽視人的主體性價值。目前,我國已經意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學通識教育的目標。英語教學新大綱指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我認為通識教育不應該是開幾門公共課那么簡單,它應該成為每位教師的教學理念之一,成為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指導理論之一。

(二)明確英語聽力教學的目的

1.以聽力教學鞏固語言知識

聽的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處理過程,它涉及對語言信息的理解與輸出。通過聽力活動,學生構建了新的知識、掌握并鞏固了語言規(guī)則和內容。聽力也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有效途徑,而這些新知識又反過來促進學生聽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可以說聽力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理解、學習和構建新知識的過程,聽力教學活動是實現學生知識建構的有效手段(任慶梅,2011)。

2.以聽力教學提高交際能力

Hymes(1972)認為交際能力是指學生不僅能夠運用語法規(guī)則來組成正確的句子,而且具備在恰當的時間、地點、針對不同交際對象靈活使用這些句子的能力。Canale&Swain(1980)認為交際能力由四部分組成,即語言能力(linguisticscompetence)、社會語言能力(sociallinguistics)、語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2006年,Martinez-Flor&Uso-Juan明確提出將聽力技能納入交際能力框架,突出了聽力技能在交際能力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及其他能力的融合是學生學習外語的目標。

3.以聽力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無論是教師教的過程還是學生學的過程,如何促使學生保持較強的學習意愿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Field(2009)認為學生對聽力活動不感興趣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教師控制整個聽力活動的程序、語速,聽力活動的中心是教師而不是學生。(2)有些聽力理解活動容易使學生產生孤立無援的心理體驗。(3)與真實的本族語者交際語境中的交際活動相比,課堂教學中的聽力理解活動往往難以使學生產生類似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下所產生的交際需求。

(三)改革教學內容

轉變教學理念勢必要求改革教學內容。英語聽力教學內容應該有助于激發(fā)并維持學生主動參與聽力活動的興趣,使其體驗到類似真實交際情景下運用英語實現交際目的所帶來的成就感,因此聽力教學內容要盡量選取真實語料,語言表達地道,反應出英語本族語者使用語言的規(guī)約性以及文化習慣。另外教學內容要遵循維果斯基(L.Vygotsky)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和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即i+1原則,教學中的信息應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能夠突出主題;信息量不宜過大或者難度過高,也不宜過小或難度過低。再次,聽力教學內容要突出實用性、趣味性,難度承階梯型的特征,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造成“審美”疲勞。最后,聽力內容要有助于學生吸收新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認識身處的社會及文化。

(四)改革教學方法

聽力活動應與其他各項語言技能訓練活動相結合,因此在教學方法上體現出靈活多樣的特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具體的教學方法都是教學思想的體現。錢媛(1995)認為,“學習外語的過程是學生以認知為基礎的主動處理輸入信息的過程。學生是主動的思維者。因此,應該設計各種類型的任務(task),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或運用語言”。任務和練習的區(qū)別是:任務是合作完成的,屬于交際性的,是人們在日常交際中使用語言的真實情況,而練習往往是獨自完成的,是非交際性的,是為了學習和鞏固語言知識或訓練語言技能而設計的活動,這些練習活動不少是脫離語境的。另外,在聽力教學中要盡量使用以意義為驅動的教學策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對聽力材料意義的理解層面上,以幫助學生通過聽力理解學到新的知識。任慶梅(2011)認為聽力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選擇要考慮一下三個方面的因素:聽力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聽力材料選擇、活動設計、學習策略、各項語言技能的綜合訓練以及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的因素。

(五)改革測試方法

第2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通識教育,還可以稱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和一般教育,它是一種較自由的教育思想。自從在19世紀被美國的一個教授將其和大學教育加以聯系以后,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和關注。通識教育的意義是廣泛的,根據其目的、性質以及內容的不同,它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就目的來說,通識教育的本質是對具有超強責任感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夠綜合發(fā)展的國家公民以及社會上的人進行培養(yǎng);就性質來說,通識教育對高等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所有在校大學生都需要學習的非專業(yè)性的基礎教育;就內容來說,通識教育是非功利性的、廣泛的以及非專業(yè)性的一種基本知識、態(tài)度和技能的教育。

(一)合理有效的知識結構通識教育的根本特點是寬廣博大的知識教育。在通識教育的背景下,學生應該對人類知識的整體情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等知識領域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思維方式以及基本觀點)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將此作為基礎,對專業(yè)方向進行理性的選擇。除此之外,通識教育還對文理兼容以及文理滲透等加以強調,并格外重視專業(yè)的縱向延伸以及橫向拓寬,尤其是跨學科課程的引入為合理有效的知識結構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合理有效的能力結構通識教育改變了以往為考而學的觀念,減輕了應試教育對課堂教學中通識教育內容輸入的影響,為實際英語教學減負,這樣,在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中,就可以積極穩(wěn)妥地引導學生接受一些體現通識教育理念的新知識。語言作為有效的載體,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有用、有價值的知識。學生可以在淡化考試壓力的情況下,不再急功近利,能夠致力于加深對自己本專業(yè)之外的諸學科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既可以獲取更多的、全面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使思維方式得到拓展,并使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管理溝通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以此來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三)較高的綜合素質通識教育的內涵是使心靈得到陶冶,理性思維得到完善。人的素質,特別是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和形成,必須將廣博的知識以及豐富的閱歷作為堅實的后盾。通識教育將素質教育運用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貫穿于社會實踐以及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并對知識內化過程以及潛移默化熏陶的過程更加重視,通過優(yōu)化整體教學來使大學生的身體心理、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知識等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二、大學英語課程對通識教育實施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通識教育的實施主要是通過開設獨立通識課程和在整個教學以及教育過程中將通識教育滲透到其中的理念來實現的。大學英語是比較容易進行通識教育的課程,英語課程教學的相關文件明確地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高等教育必有的重要教學內容。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把英語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應用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際當作主要內容,把外語教學理論當作指導內容,把多種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集為一體的重要教學體系。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進行綜合應用的能力,尤其是聽和說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在以后的社會交往以及工作中使用英語進行書面和口頭的信息交流。與此同時,還需要讓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并使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以此來與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的需求相適應。除此之外,大學英語課程既是學習基礎語言知識的課程,也是學生拓展知識并對實際素質教育進行了解的課程。所以,在對大學英語課程進行設計時,需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及國際文化知識傳授的過程。教師一定要努力運用語言載體,使學生對西方文化以及科學技術進行足夠的了解。綜上可知,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科性質與通識教學的目標完全契合。所以,大學英語課程對通識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通識教育理念在高校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應用

對高校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既是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的轉變,也是教學理念的改變,是把以教師為核心、僅傳授語言知識以及技能教學的模式逐漸地向以學生為核心、不僅教授普通技能以及語言知識,還要對語言運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個性化進行培養(yǎng)并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這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里程碑式改革,也是對將培養(yǎng)“全人”作為使命的通識教育理念進行綜合性探索的過程。

(一)基礎個性化教學在教學方式上,對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以及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并構建以人機、人網以及人際為前提的2+2+X(即兩節(jié)大班讀寫課+兩節(jié)小班聽說課+X節(jié)網絡在線學習課程)的教學模式。而網絡在線學習是本次改革過程中的主要特征。這種個性化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對一些起點低的學生給予照顧,還為基礎好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按照自身的水平、特征以及時間,來合理地選擇學習內容,并借助于計算機,使自身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從而避免了以往傳統(tǒng)課堂中出現的弊端。大班課也可以看做語言傳輸課,通過多媒體來對教材讀、譯、寫的知識以及技能的特征進行講授;小班課可以稱為實踐課和輔導課,它主要是對語言的輸出進行強調。教師主要通過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特殊性和學習者自身的差異,來營造出真實的語言氛圍,以此來使學生的聽說技能得到提升。與此同時,還需要不斷地補充、檢測、評估和鞏固大班學習和網絡學習。這種將計算機手段和課堂教學進行結合、通過虛設英語交際環(huán)境來進行人機互動的教學手段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并不斷地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以此構建出將學生作為主體,將教師作為指導的一種新型體系,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得到提升。

(二)任務型教學法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既要在教學手段上加以體現,又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中加以體現,教師的角色也由講授者逐漸轉變成了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學圍繞著教材的熱點話題以及主要內容,對任務進行精心的設計,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其將綜合知識結合在一起,并利用網絡資源對相關信息進行查閱,通過個人報告、角色扮演、分組討論、對話練習以及訪談活動等形式來為學生提供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很好地運用學到的知識。任務型教學法把以教師為核心的手段成功地轉變成了以學生為核心的手段,并把以往的注入式教學轉變成探索式教學,把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師生間多形式的交流互動,從而使通識教育的個性發(fā)展得到體現,并使學生的心智得到開發(fā),從而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融合大學英語改革和通識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表現為以往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的無限延伸。如果要使英語通識教育得以順利實現,就一定要把英語教學課堂擴大,讓大學英語教學不再是固定教室、固定時間的模式。英語第二課堂教學對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補充意義,課外活動對實踐環(huán)節(jié)有著重要的實際作用,可以充分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以及多樣化。例如,首先,可以通過課外時間來開展英語角、演講比賽、口語大賽以及英語講座等活動,并邀請一些外籍教師參與其中,全方位地營造語言交流環(huán)境,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其次,還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英語社團,如口語、電影、歌曲、競賽、網絡、英文報刊、寫作、戲劇、廣播、多媒體以及新聞翻譯等社團,這樣就使英語學習的空間得到了無限擴大,并使應用和交流的機會也得到了增加,從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團隊合作意識、社會實踐能力以及個人興趣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最后,還可以構建以網絡教學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庫,如多媒體聽說機房以及電子資料室等,通過廣播、錄像、電影、電視錄音以及電腦等來進行英語學習。多媒體英語聽說課件具有豐富的題材、超強的時代感和廣泛的知識面,學生可以在相關的范圍內自由地進行學習,從而使趣味性以及多樣性得到增加,與此同時,還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寬,并使綜合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升。通識教育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模式,為新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教學法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條件。由此,學生和教師都不會再處在被動地位,學生可以自覺主動地學習,教師也可以主動地引領學生。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教材中的一個主題內容,結合所學的綜合知識,通過寫報告、查資料、課堂討論等方式,使學生學以致用。

四、結語

第3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1.1由傳統(tǒng)灌輸到互動教學的轉變

在我們高校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已經具有較為成熟的心智、有較強獨立思維能力的大學生,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應該是一種獨立的主動的認知行為。書本只是知識的載體,要將知識靈活地轉化為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一方面要依賴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去積極思考和實踐,另一方面還要依靠我們教師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從傳統(tǒng)的灌輸知識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互動教學模式的轉變,從而使得學生對學習保持旺盛的熱情和干勁,上課積極參與,下課積極鉆研,使良好的學風蔚然形成,因為通識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的提升,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根據自己的需要高效率獲取和探索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然而,要讓學生具有不斷自我學習和自我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還需要教師的悉心引導。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我們的受眾是大一大二的學生,他們正處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初級階段,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是可塑性較強的一個階段,因此實現教學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需,注重教學意見反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保證課程內容的質量,以促學的形式來帶動教師教學水平的跟進就顯得尤為關鍵。對此,我采取的方法是在課程的流程設計完成后,先向學生宣布接下來的流程安排,明晰這一教學安排要達到的教學目的,然后將教學計劃涵蓋的內容以任務的方式布置給各個小組,再由組長搜集反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意見,覺得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必要的保留,不必要的及時去除,同時采納學生提出的創(chuàng)意點,篩選出具有可行性的來操作。在講授的過程中結合小組的任務實施來看具體效果,課后由課代表和隨機抽查的同學跟我當面溝通教學感受,不太理想的地方再做及時調整,以此來實現有理有序、良性溝通的有效互動。實踐證明,這樣一來,教學氛圍活躍而愉快,同學們很高興地看到自己的想法在教學流程中的投射,教師本身通過了解并實施同學們的所思所想也優(yōu)化了通識教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學成效事半功倍。

1.2由加強基礎知識到加強基礎技能的轉變

大學學習階段是銜接社會實踐的準備期,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輔助學生在通識教育課堂上通過扎實的課程學習和自我訓練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讓他們終身受用,使他們在走出校門后具有競爭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漁”而非僅限于授之以“魚”。我們要求他們的所學不僅僅能適合現有市場、適合崗位的需要,而且還希望他們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學習和自我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夠始終站在進步的前沿,即使10年、20年后,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他們仍然還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任何知識的學習,學生們必須知道它“有用”,和生活實踐密切相關,他們才愿意接受,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將其學進去,學得好。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琢磨如何把基本知識轉化為基本技能,讓學生直視知識點的用處,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來學習知識,增長技能,這樣才能更高效地實現教與學的相互拉動。譬如,在我們大學英語的課程學習過程中,很多同學對這門課缺乏積極的主觀能動性就在于他們認為學學英語的目的就是過四六級、拿證書,以求順利畢業(yè)找工作。對此,我詢問了所教的班級,80%的同學都存在著這一想法,甚至想方設法讓自己盡快成為考試型的能手,這讓我感到既詫異又無奈,這無疑使學生對待大學英語這門課產生了很功利的心理,從而滋生出被動學習英語的氛圍。針對這一現象,我對同學們講到,“在這個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用人單位恐怕不光看的是你是否擁有證書這個事實,更看重的是對你能力的衡定和考量,也就是你是否能夠很好地掌握運用這門技能。”我給他們舉了很多教過的畢業(yè)生以及學習外語同窗的事例,事實證明,走在業(yè)界前沿的還是那些技能掌握嫻熟的人才。就像我們的大學英語注重的是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這些光靠看書做題是不行的,還要學以致用。在此,我對學生采取了任務教學法,比如,在聽說環(huán)節(jié),以《大學英語體驗英語聽說教程2》11單元關于“旅行”的話題為例,在讓學生聽取了旅行外出“機場行李”這一部分后,馬上讓他們用baggageclaim(行李領取)、carry-on(隨身行李)等詞匯編成情景會話進行場景模擬,即時運用所學詞匯,實現聽與說的有效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掛鉤。同樣,結合通識教育的特性,我們通識教育的課堂也可以將生活常識或實踐融入課堂,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又鼓勵了學生借助多媒體完成任務的能力,反饋在課堂上作為任務觀摩,令學生們貼近實際生活,感到既親切又興奮,也能令我們找到教學中引導學生的興趣點。

1.3由被動接受考核到主動要求考核的轉變

近期討論的未來高考改革方案,以英語為例,將試行從一考制向雙考制的改革趨勢讓我聯想到在高校教育中由單一考核模式到多樣的全程式考核的合理性,這也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考核方式由被動轉為主動提供了大膽的理論構想。我由此聯想到了這樣一來,考生可以自主選取接受考試的時間,讓學生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掌握接受考試的主動權。同樣,這種模式可以借鑒到我們通識教育課堂對大學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中來,在完成常規(guī)課程作業(yè)及任務的同時,學生可以向老師主動申請完成額外的項目或測試,以此贏得平時成績的加分表現。以我所教的大學英語課程為例,我鼓勵學生以多任務的形式主動獲得平時成績的加分獎勵,比如課余主動完成的英語寫作、讀書報告、翻譯段落、聽力練習、閱讀練習、課文朗讀等都可以獲得加分,對于由此產生的情況登記和檢查工作,可以安排課代表及小組長輔助完成。這逐漸讓學生意識到,學習任務的完成不是要等到老師布置的時候才做的被動接受行為,應該是主動爭取要求完成的積極能動行為,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習慣。當然,從實際回饋的結果來看,主動要求接受平時考核的大多數還是成績較好的同學,基礎薄弱的同學還是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對此現象,我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對這部分后進生的心理溝通和精神交流,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推薦一些在課業(yè)任務中相對簡單的題目入手,也可以推薦一些如《stepbystep聽力入門》(初階)或VOA美國之音特別英語讓他們主動完成后要求加分,對他們的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另一方面,可以擬定評分比例,突出排序作用來激勵學生之間的競爭,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給懶散惰怠的同學形成考評上的壓力。教師在跟蹤這種化被動為主動的考核效果的同時也可以總結出成體系的更為優(yōu)化的考評方案,將其應用到我們的通識教育課堂上來。

2結語

第4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筆者探索了兒童英語教育中目標語文化信息導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自己辦的兒童英語培訓班以成系統(tǒng)的卡片的方式加入目標語文化介紹,經歷五年的實踐得出目標語文化導入的目的應該有兩個層面:1.我們應傳遞那些有關一種陌生的或鮮為人知的文化信息;2.對一個國家內部差異的體會和辨別。如果這兩個層面得以實現,將對提高兒童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促進學習動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從理論基礎上來探尋

小學外語教學具有雙重教育功能,即工具功能和培養(yǎng)功能。工具功能:兒童通常按理解、掌握和運用這樣的程序來學習外語。這一程序在所有的外語課和語言練習中都會出現。培養(yǎng)功能可以解釋為對認知能力和語言行為發(fā)展的促進。語言教育具有這樣的目的:即文化的相對性及在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選擇上的重要性。

每一種語言都是一個能夠成一種特定現實的體系。每個人在構成這一現實時都有各自與眾不同的結構方式。這給了我們一種作為了解世界的語言教育新觀念。外語有助于揭示語言文化的相對性,揭示語言本身的人際和社會習俗。也就是說語言的培養(yǎng)功能涉及文化內涵。外語的學習和實踐是以該語言所表達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思想和意識活動為依據的。所有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在于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學或民俗這一類知識,而在于起到一種作為學生精神財富的主要作用,以便能獲得這種觀念:寬容和尊重與己不同的東西。

在學齡時期,也即七八歲時,兒童會顯露出一種新的能力。這種能力有時會相當明顯地改變他的個人生活。改變其與他人及與整個外界的關系。對他周圍比較接近的人而言,這種能力可以稱為“中心偏移”。正由于這種中心偏移,兒童才能設身處地的像他人那樣來觀察事物、思考事物。這對他是一種重要的發(fā)現。他學到了社會文化的相異性,有人恰當的把這稱為“另一個世界”。它發(fā)現了與他自己的及它所處的環(huán)境中的行為不一樣的各種行為。通過別人的行為,他發(fā)現了與他自己的行為有聯系的各種文化風俗習慣。

我們回顧沃爾夫·薩皮爾的著名論斷:

1語言決定了一個語言團體的成員觀察世界的方式;

2.每一種語言以其獨特、明確的方式表達對世界的看法;

3.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學習了一種世界觀。

早在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討論會上對早期外語教育表述下列一致的觀點:外語教師不僅應立當解決實際交際任務,而且應當促進兒童整個個性的發(fā)展。語言對于兒童來詢立當是反映社會文化現實的一種方式。語言是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反映。因此我們可以說多學習一種語言,就多一番人生。由此豐富了知識,充實了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即使處在低年級,也有必要向學生提供有關國家的社會文化現實的專門知識。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闡述我們的教育目的:

1.信息傳遞。我們應傳遞那些有關一種陌生的或鮮為人知文化信息。我們相當一部分教師往往提供的信息很平淡,其提供的概況與操該語言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相距甚遠。以英國為例:英國就是倫敦霧都,萊茵河,伊麗莎白女王。像這類靜止不動的圖像與現實并不吻合。教師需要瀏覽歷史、地理、政治、藝術、經濟等材料,電視、報刊、廣告來準備文化信息知識,以便讓學生從語言、意識形態(tài)、生活風格、和集體生活的表現方面來瞥見內部的各種差異。

2.對一個國家內部差異的體會和辨別。這是對一個國家文化采取更新穎更現代的方式進行觀察的結果。意在幫助學生辨認、確定有關國家和文化的內部差異。我們可借助外語或母語引導學生參加一些活動,其目的不在于語言訓練,而在于理解操這一語言的人的思維方式。合理安排、正確選用報刊、電視圖像、電影、詩歌、通訊報道、采訪、招貼等真實材料也很重要,這些都能代表如文化這樣的復雜現實。

二、教學體驗

我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卡片,因為卡片好制作整理,使用也方便靈活。每張卡片又附帶一些圖片。隨著年級的升高卡片的內容也逐漸復雜,這些卡片按系列集中組合,其中六組的分類標題如下:

第一系列:介紹

我愛英國(美國)—您好!—根據想象畫出一英美兒童,一張英美餐館的菜單,一幢英國的房屋,一張美國的明信片—我是中國人

第二系列:地理概況

中國的形狀是怎樣的?—英國(美國)的形狀是怎樣的?輪敦、華盛頓、北京的位置—從北京聯想到輪敦、華盛頓的情況一一美國(英國)我來了—‘英國(美國)著名建筑,佳肴一覽

第三系列:語言與文化

誰講英語?—英語在全世界—英語的興盛—英國的萊茵河—美國的硅谷—英美名人錄

第四系列:英國(美國)的小學

小學簡介—英國(美國)小學生的一周——假期——小學生的一天

第五系列:重大節(jié)日

NewYearsDay新年,元旦

St.Valentine''''sDay圣瓦倫T節(jié)(情人節(jié))

AllFools''''sDayorAprilFools''''sDay愚人節(jié)

Easter復活節(jié)Mother''''sDay母親節(jié)

IndependenceDay美國獨立念日

Hallowmas萬圣節(jié)ThanksgivingDay感恩節(jié)

ChristmasDay圣誕節(jié)

英國國慶日:國王的正式生日為國慶日

—去哪度假?—英國(美國)的體育

第六系列:烹調

英國(美國)的美食—菜譜卡片—英國的“開胃酒”,“飯中酒”,“餐后酒”。美國人的朗姆酒,威士忌。

卡片內容涉及英美社會文化與生活的大部分特有的風貌,這些卡片除了引導學生了解英美文化以外,對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促進學習動機還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些卡片無論是在提供信息或是觀察思考方面都提出一些有趣的概念。關于信息,涉及地理、歷史、語言、社會等各方面。對于七至十二歲的孩子確實提供了大量信息材料。觀察與思考方面則經歷了感知、想象、比較、評估、擇優(yōu)幾個階段。以觀察和思考為目的的卡片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話、提問、對比來轉變成新的概念。例如在給六年級的學生講traffic(交通)一詞時我先讓學生看交通系列的中國公交車和英國公交車圖片,然后組織對話:

T:TrytofindoutdifferecesbetweenBritishbusandChinesebus.

(對比一下中英公交車的不同)

Whichoneisbetter?Why?(哪個設計的好?為什么?)

S;TheBritishisbetter.Icanfindtheplaceputtingbag-gagesandbabycarriages

游國的好,有放行李和嬰兒車的地方)

T:Pleasepayyourattentiontoredpushbuttoninpole.whatdoestheBritishdowithit?

(注意扶桿上那個紅按鈕,它是干什么用的?)

S:Howtospeak“緊急”?用英語怎么說“緊急,’?

T:Emmergencyo

S:Emmergencybutton。緊急按鈕

T:Passengerinformsthedriverwithittogetout。Britaindoesnothavebusstop。

是乘客用來通知司機在哪下車的。英國沒有公交車站。讓兒童盡可能早接觸外國文化好處很多。我在給學生提供英美文化的卡片時證明了這一點。由此得出的效果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確認我們是正確的:

1.激發(fā)學生就步及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學生對介紹的情況會作出各自反應,并從他們的言行中表現出來;

3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普通文化知識。

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兒童在課堂上體會到:要了解別人慶國人,美國勾,則意味著從他們的個性及社會的表現來更好的理解他們。而在更好弟熟悉和理解他們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各種不同場合尊重他們。

給五年級學生講nature(性格)時,我給學生展示一個美國人和英國人相識的圖片,英國人介少自己時加了一長串的祖宗姓名和頭銜,美國人只說:Iamthebestsellerauthor(我是這部暢銷書的作者).

T:Whickonedoyoulike?Why?

你喜歡那國人?為什么?

S:IliketheAmenrica,heis成功的byhishardworking,theBritishonlyhasagoodfamily.

我喜歡美國人,他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而這個英國人只是有個好家庭。

由此讓學生了解到英國人的出身往往決定了他的命運,美國人是靠自己的成功出人頭地的。

第5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一、家庭教育對自閉癥兒童的重要性

在小時候,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基本上是單一的,也就是家庭和學校。而在零到3歲,孩子生活環(huán)境更加的單一,基本上就是家庭。在家庭中,最為基礎的組成人員便是父母。并且孩子從出生開始,最開始接受影響便是家庭,最開始基本上都是透過家庭去認識這個社會,一個世界。孩子的很多習慣也都是接受了家庭的影響。所以說,在兒童的成長期間,家庭發(fā)揮了我們看不到的作用。而針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家庭的教育,更多的可以說是教養(yǎng)方式,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心理醫(yī)生的幫助,更是要從根本,也就是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進行改變。只有兩者相互配合,才能夠為自閉癥兒童的恢復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好的幫助他們,讓他們更快的適應整個社會,能夠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想,這也是所有自閉癥兒童家庭所希望看到的。

二、擴大家庭教育對自閉癥兒童影響的措施

(一)改善家庭關系,提高家庭生活環(huán)境的質量

自閉癥本來就是一種心理疾病,這些孩子他們的內心會比平常的孩子內心更加敏感。所以說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家庭的氛圍,家庭生活環(huán)境的質量。父母在生活中不經意的一個小動作,都有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說,在自閉癥兒童的恢復期間,我們應該更加注意整個家庭的環(huán)境。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不要對孩子的抱有不一樣的態(tài)度等等,都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思考自己注意到的。當然了,自閉癥兒童的恢復并非一朝一夕,而家庭關系也并非只對自閉癥孩子有影響。家庭關系的不和諧,會對一個正常孩子的性格產生不利影響,容易形成偏激、執(zhí)拗的性格,更何況一個心思敏感的自閉癥兒童呢?我們需要的是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幫孩子樹立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培養(yǎng)一個健康的孩子。

(二)盡可能自己動手,提高自閉癥兒童的自理能力

其實自閉癥兒童僅僅在語言、人際交往上存在問題,可以說是在社會性這一塊存在缺陷,但是這并不是代表了他們在動手能力、邏輯思維等方面存在問題。但是,在有些家長的認知里便是認為孩子生病了,他的一切都需要父母來負責。而在這樣的認知下,孩子的成長會更加不利。所以說,在孩子成長的期間,我們還是應該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動手,讓他們去適應這個社會,在提高自己動手能力的同時,增強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當然了,在孩子嘗試的過程中,父母不要急躁。自閉癥兒童的內心會比其他孩子更加脆弱。更何況,我們學習一項新的技能都是從失敗中不斷汲取教訓,最后取得成功的。所以說,在訓練孩子自理能力的時候,萬萬不可急躁,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的。

(三)接觸外面的世界,培養(yǎng)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性

自閉癥兒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人終究是社會的產物,最終還是會參與到社會中去的。所以說,父母一定要先擺正心態(tài),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有缺陷,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還是應該讓孩子盡可能的去接觸到其他同齡的孩子。千萬不能固步自封,將孩子圈在家里。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去看看大自然,從自然中放松心態(tài),從自然中學習,交流。家庭教育,父母對待孩子的各種態(tài)度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個心心理變化。其次,父母也需要多帶孩子參加親子類型的活動,引導孩子和其他孩子的交流、溝通。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

三、總結

自閉癥兒童的恢復,對于整個家庭而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期間我們或許不應該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誠然,他們是和其他小朋友們不一樣,但是僅僅是因為他們將自己關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所以說,在引導自閉癥兒童的時候,或許我們不應該在潛意識認為我的孩子有病,所以理所應當的得到照顧、得到幫助。這種負面的強化,讓孩子潛意識也認同了這件事情,對于恢復而言更加有難度。所以說,在自閉癥兒童的恢復期間,家長應該盡可能將孩子的病“弱化”,讓孩子自己去接觸這個世界,父母從旁進行引導,盡可能地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第6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學前教育;改進建議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指以《道德經》中的哲學思想為內核,結合5000年文明中出現的儒家、墨家、法家等各流派思想體系所形成的融合共通的歷史沉淀的產物。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具有一脈相傳、歷史悠久、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特點,另外,在對引進西方先進文化并將其與自身互補的厘定上體現了極大的包容性。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人文思想上更加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在[1]。

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一方面,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更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凝練和升華。因此,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理論基礎。[2]另一方面,挖掘傳統(tǒng)文化中的現代價值在維護社會倫理道德、改良社會風氣、培養(yǎng)高潔品格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3]

學前教育是指通過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配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啟蒙和開化的過程。學前教育對于幼兒性格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引導作用,也是整個教育行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前教育聯系緊密:無論是古私塾對《弟子規(guī)》、《三字經》、《增廣賢文》等名篇中尊師重道、人倫義理、忠孝節(jié)義思想的傳播,還是現代幼兒園、學前班等對漢語基礎知識的灌輸都體現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因此,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囊括了學前教育的始終,為學齡前兒童進一步學習更豐富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獨立健康的人格做出了充分的準備。[4]

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前教育結合中存在的不足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重申了“文化自信”這一概念,并將文化自信作為基礎,推動改革的發(fā)展。在這一具體語境中,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前教育深度結合,通過多維度、多模式、多層次的推廣,實現文化自信大背景下兩者交融一體,從而推陳出新,走出一條既具有獨創(chuàng)性,又具有普適性的和諧共生的發(fā)展之路。當前,在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前教育相結合的路徑上,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中國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由于政策性地域影響以及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巨大鴻溝使得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平。具體體現在:與西部落后地區(qū)相比,北上廣發(fā)達地區(qū)教育政府扶持力度大,基礎設施完備,幼兒園、學前班等硬軟件設施齊全。

(二)具備豐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基礎的師資力量不足。由于培養(yǎng)體系的原因,目前各大高校在對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上存在“短、平、快”的思想:培養(yǎng)周期短、培養(yǎng)內容一成不變、見效快。這種思想也導致了學前教育人才可能缺乏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在各幼兒園、學前班對學齡前兒童的授課中秉承一貫的理念,導致了幼兒園、學前班“小學化”程度嚴重。

(三)家長的思想存在誤區(qū)以及辦學者的功利主義太強。一貫的理念認為:學前教育就是把學齡前兒童送進幼兒園、學前班,由老師全權負責,使得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jié);而國家對學前教育投入的缺失使得學前教育辦學者功利主義思想嚴重,進一步促進學前教育商業(yè)化。

(四)學前教育的辦學模式和評價標準存在缺陷。目前,在學前教育上沒有建立一個通用的辦學模式和完備的考核體系。學前教育的辦學模式應該時刻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時展的需要。而學前教育的考核體系不應該僅僅以學齡前兒童為考核對象,更應該將老師及家長納入考核體系進行綜合考量。

2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前教育結合的改進建議

鑒于以上原因,本文立足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前教育緊密結合,提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一)政府部門應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與財政投入,對各地區(qū)尤其是偏遠落后地區(qū)予以資源傾斜,并在財政投入上重點關注,從而保證教育資源分配上的公平公正,讓各地區(qū)學齡前兒童都有師所教、有地可學。

(二)加強對學前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各大高校應當改進當前對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機制,更注重對傳統(tǒng)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使得出產的學前教育人才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yǎng),已入職的學齡前老師更應當加強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深度提煉,從而真正實現對學齡前兒童關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開蒙。

(三)政府、辦學機構、家庭三方聯動,以政府部門引領正確的政策導向,辦學機構以此為依據進行深入展開,家庭積極配合作為補充,為學齡前兒童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從小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供全面的支持。

(四)積極探索先進的學前教育辦學模式和建立一套完備的學前教育質量監(jiān)測評價體系。在學前教育辦學模式上可以汲取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如:美國采用以聯邦政府決策為主、州政府權力共享,英國采用部門間相互合作等,在此基礎上構建中央決策為導向、省部級協(xié)調、各地區(qū)軟件資源共享、地市、縣級總結執(zhí)行的學前教育融合模式。在對學前教育質量的監(jiān)測上,借鑒發(fā)達國家關于學前教育考核體系中關于托幼機構、教師、兒童三個方面的評價指標,建立起對學前辦學機構服務質量、教師質量、兒童發(fā)展表現、家長配合度“四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

(五)汲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私塾教育的優(yōu)點,結合互聯網背景下的大數據平臺,選取試點,開辦“新私塾”, 建立“云課堂”,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學前教育。私塾教育的缺點主要是對兒童創(chuàng)新能力的抹殺,但私塾教育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推行“有教無類”,在解決教育公平、緩解各方矛盾、推行分層次教學以及民眾自發(fā)參與上具有獨特的效果,新私塾應當是對舊式私塾教育優(yōu)缺點的揚棄,因此,選取試點,開辦“新私塾”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迫切需要,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需求;而當前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打破了以往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在此背景上依托大數據平臺,建立“云課堂”,通過信息化技術提供“慕課”等輔助教學方案,為學前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將以上兩者結合,打造現代學前教育的“金搖籃”,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內涵,體現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弘揚,是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前教育完美結合的優(yōu)秀范例,更是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先行者。

參考文獻

[1]李宗桂.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學術研究.2013,(20).

[2]歐陽軍喜,崔春雪.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山東社會科學.2013,(3).

第7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1.1應用型人才和通識教育

應用型人才是指比學術型、研究型人才更加強調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對應性”,更加強調社會適應能力與崗位服務意識,注重貼近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突出學用結合、學做結合、學創(chuàng)結合的人才類型。在應用型人才所需的多種素質中,人文素質是基礎,發(fā)揮著重要的融合與內化作用。而通識教育就是一種以人文素質培養(yǎng)為內核,關注學生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諧發(fā)展,強調知識學習的廣涉博采和融會貫通,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及務實品格的培養(yǎng),使之得到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個負責任、能擔當的現代文明人的教育。培養(yǎng)人文素質,促進全面發(fā)展,亟須建構現代通識教育大視野,以此統(tǒng)攝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改革探索,從人才目標設定、辦學條件配置和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手段與方法的“落地”以及育人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等構成要素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探索與實踐。

1.2通識教育的具體延伸過程

眾所周知,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都是本科院校普遍建立的培訓目標。通識教育的發(fā)展以來,一直都是堅持大學教育不僅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做事情,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夠談論做好事。通識教育應該尊重和滿足人性的需求,促進人們能夠長遠發(fā)展,其哲學就是基于“自由”的理念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識教育的目標明確定義為“受過教育的人”,對他們進行更加深入的教學,培養(yǎng)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們應該尊重和敬畏生活,對生活進行品味,追求自身價值的體現。通識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創(chuàng)造能力,通識教育強調知識的集成,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為后續(xù)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幫助。

1.3實踐教育模式的開展

就目前的就業(yè)形勢來看,社會上更加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所以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學校應該著重進行人才實踐課程的安排。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主題。課程設計就是各大學校實行實踐課程的主要實踐安排。但是很多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尤其是女同學,此時就需要教師進行細致的分組,將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與較薄弱的同學進行匹配,保證每個組都有一名以上的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其他同學作為輔助作用。每個同學之間保證互相合作,達到最終的實踐意義。

2應用型人才的通識教育培養(yǎng)模式的分析

2.1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

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應該科學構建課程體系,不僅強調數量,應該重點強調質量。通識教育的課程必須擁有相應數量作為保證,但數量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方法很簡單,學生就不會有太多收獲,也不能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課程內容,不斷進行挖掘,甚至在進行數學和物理的教學上,教師還能夠使學生對自然科學進行理解和認識,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欣賞文科課程,這樣的通識教育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大學通識教育中,即使只有設置10多個課程,但只要老師能夠專注于教學,積極引導學生掌握課堂知識,還要積極進行拓展知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這樣就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可以讓通識教育能夠發(fā)揮其真正的效果。在通識教育中,其實知識內容并不是盲目在于多。也就是說,課程應該合理進行設置,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邏輯結構,還要設立很多不同的知識面,促進學生能夠一步一步深入研究和掌握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將學習知識進行消化,并且有效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2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工作

在高等院校的教師隊伍中,教師力量相對缺乏是高校培養(yǎng)和發(fā)展復合人才的另一個瓶頸??梢哉f,缺乏復合型的專業(yè)教師是高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大障礙。高校教師的通識教育教師數量較少,所以,為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應該加強對師資力量的培訓工作。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往往依賴于高質量的教師。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是一個行家,還應該有廣闊的視野和一定深度的專業(yè)知識,這是當前教師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因此,高等院校應特別關注青年教師的發(fā)展,給他們更多鍛煉的機會,盡力給教師創(chuàng)造和重點大學優(yōu)秀骨干教師進行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使得他們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高校的教師應該有勇氣跨越閾值,獲得一些其他專業(yè)的學位。同時,學校應該打破學術部門之間的壁壘,加強各個學科之間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各個專業(yè)教師之間的交叉,合力培養(yǎng)應用和創(chuàng)新人才。

2.3規(guī)范教學過程

通識教育在美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對于教學過程的要求十分規(guī)范和科學,雖然其具有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其基本觀點都是相同的,如強調做好閱讀和理解工作,所有課程都是由教授進行授課,采取小班制的教學方式,學生和老師之間能夠進行討論和交流,使得教與學進行有機結合。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我們應該合理設置教學課程,給予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還需要有效地杜絕一些投機現象的發(fā)生,有效保障教育教學的公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的教育,使通識教育在素質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協(xié)調,并且能夠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

3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3.1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的素質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夠為同學們傳授更多的知識。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每天都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們要時刻保持著危機意識,不能滿足于自己當前的現狀,要時刻了解當前的社會動向以及自己所授課專業(yè)更新的內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速度也是非??斓?,每時每刻知識內容都在更新,所以教師每天及時關注相關動向是非常必要的。學校應該訂閱相關的期刊,定期進行教師素質考核等,為同學們在更好的環(huán)境下學習做好保障。

3.2環(huán)境氛圍熏陶

目前的同學中獨生子女數目較大,作為新世紀的繼承者,他們不聞窗外事,對于社會上的事情不甚關心,所以作為教育基地大學,教育是首要的,而學生的情商培養(yǎng)更是非常關鍵的。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素質培養(yǎng)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所以對于目前的教學考核來說,學生的考核不能單純拘泥于一張試卷,還要有口語考核部分,對于應變能力的考核、對于處理問題事情的考核等都應該提到日程上來。學??梢远ㄆ跒橥瑢W們播放一些對于提高情商培養(yǎng)的視頻,定期邀請影響力較大的人物進行演講,讓同學們培養(yǎng)一種意識。只有進行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才能夠為社會上提供更多的有用人才。

3.3校企合作

我國高等教育已進人了大眾化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對工程技術人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目前的就業(yè)形勢,提出一個符合社會需求的教學方案就是校企合作。學??梢耘c就業(yè)相關的企業(yè)進行合作,企業(yè)作為校外實踐基地,企業(yè)可以派員工對同學進行相關的技術培養(yǎng)與相關工作的安排,提前給同學們一個工作環(huán)境的熏陶,讓同學們對自己將來的工作環(huán)境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對于表現好的同學,可以與企業(yè)簽訂相關的合同,企業(yè)也可以與自己印象較好的同學進行定向培養(yǎng),畢業(yè)之后便可直接進入單位進行工作。

4人才需求即社會需求的價值體現

4.1人才培養(yǎng)趨勢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價值取向應該考慮“個性自由與制度約束的統(tǒng)一、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統(tǒng)一、專業(yè)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以體現自身的教育質量與特色,保障學校的生存與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要根據社會的需求進行教育,只有定向的培養(yǎng)專項人才才能夠適應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而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社會家庭以及學校共同的努力,要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目標。目前很大一部分同學的學習意識并不高,沒有社會壓力,從小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對于學習沒有很大的興趣,此時就要對這部分同學進行危機教育。

4.2從本質上解決同學們的思想問題

對于同學們的思政教育工作,學??梢酝ㄟ^網絡媒體,定期選取《變形記》讓同學們觀看。其中就有很多對學習非常厭惡的同學在經過變形之后,改變了不少。對于同學們而言,他們只是缺少一個了解社會的平臺與媒介,需要學校與家長們的合作,讓同學們對外界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同學們真正想要學習的決心與意識。

4.3心理問題

目前的就業(yè)壓力較大,如何讓同學們在健康的環(huán)境之下茁壯成長就需要教師們的及時關注。學??梢酝ㄟ^網路媒介定期對同學們進行網絡調查,調查內容可以是心理測試以及對課堂教育的一些意見,同學們想要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方式等,校方可以通過不斷完善教育模式來為同學們提供更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另外,家長也要與校方多多交流,現在很多家長都忙于工作而無暇照顧孩子的學業(yè),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與心理問題都彰顯出來,所以無論家長方面工作如何忙碌,還是要對自己的子女負責任,只有經濟上的滿足往往是不夠的,還要在精神上進行關愛。

5結語

第8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學道德教育;國學經典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入發(fā)展,國學熱也席卷了整個文化領域,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道德倫理價值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熱切關注。而以道德倫理為取向的國學,同時也為小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那些國學經典中所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和道德意義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蘊含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后的人生態(tài)度和方向。因此,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小學生教育教學的影響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fā)展起來。盡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熏習,既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其次,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潛移默化而非灌輸?,F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教育其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guī)律被漠視。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里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三、在小學教育教學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不僅是語文老師的責任,也是全體教師的責任。例如:教師可以在晨會班會上進行系統(tǒng)教育,讓傳統(tǒng)美德在21 世紀發(fā)揚光大。在數學課上,通過數學家成長的經典故事,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數學與生活的對接,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達到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做呢,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加強課內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北京故宮、山東泰山、山西五臺山等都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傳統(tǒng)文化,明間工藝、藝術、風俗等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這就對教師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天馬》一文,天馬又稱“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一件藝術珍品,是我國古代造型藝術,冶鑄技術的結晶,是我國歷史文化的杰作。作為中華旅游的圖形標志,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代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走向世界。在學習本課時,教師不僅要了解青銅奔馬的歷史背景,通過學習引導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象征意義,還要學習濃郁的中國特色文化和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知識的海洋里,教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R。

2. 從閱讀中了解傳統(tǒng)文化

通過課內課外閱讀,了解我國優(yōu)秀文化,積累詞句,體會故事情節(jié)及文章內涵,使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如:在開展課內外閱讀活動中,我安排了一組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專題,展開了閱讀一系列的傳統(tǒng)文化典故。這些典故在內容安排上,體裁多樣,內涵豐富。文本中既有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話故事,既有對古代建筑的介紹,也有對古代繪畫藝術的描述。使學生在閱讀本組文本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知曉了敘事性的散文描寫,也深刻的理解了說理性的文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知了精神,也收獲了知識,能更進一步加深了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3.從古詩詞入手,加強傳統(tǒng)文化熏陶

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遺傳,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學習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而且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我們只有了解了當時“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才能體會到唐王朝軍隊收復了根據地后,詩人欣喜若狂,激動的淚水沾滿衣裳的高興心情。再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一詩,是詩人在政治上的主張受到挫折后所寫的,詩中借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清香高潔的品格,來烘托自己不畏強權,孤芳自賞的情懷。古詩語言精致凝練,只有反復朗讀、吟誦,才能真切體味出詩情、詩意、詩味和詩美。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币髡b起來音韻鏗鏘,旋律婉轉,悅耳動聽,使人心曠神怡。古詩詞的意境更是繁富多樣的。李白、蘇軾、辛棄疾的詩詞往往以雄偉、粗獷、奇特等感性形象給人精神力量。這些古詩詞以其精練的語句,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傳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贊歌。

4. 開展有意義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

圍繞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如:搜集和積累各種豐富的文化材料,制作工藝品,書畫比賽,詩歌朗誦,演課本劇等等,這都是和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適合在不同地域開展。在課堂上學生可搜集、摘抄、閱讀有關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在課余時間,教師可指導學生舉行各種文化比賽,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多種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傳統(tǒng)和身邊的文化傳統(tǒng)。

總之,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是整個世界文化的重要標志和遺產,需要我們去弘揚和傳承,但弘揚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我們必須要把它和語文教學相結合,與生活相融合,這樣才能永久地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安晶.孫芳芳.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教育的幾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 01.

[2]張欣.對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重要性的幾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5.

第9篇:交通英語論文范文

作為一項結構性減稅措施,營改增已實施了兩年多,兩年多來必然會對試點行業(yè)試點企業(yè)的稅負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由于企業(yè)規(guī)模、企業(yè)成立的年限、企業(yè)側重的業(yè)務發(fā)展范圍以及與其合作的企業(yè)是否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等諸多因素,營改增對納稅企業(yè)的影響將各不相同。本文通過分析交通運輸業(yè)試點上市公司營改增前后流轉稅變化的情況,即將2011年流轉稅發(fā)生額分別與2012年和2013年流轉稅發(fā)生額進行比較,來研究此次稅改對試點企業(yè)稅負產生的影響。

(一)樣本選取為了分析營改增給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稅負和業(yè)績帶來的影響,本文在剔除了由于經營不善,導致信息不全的特殊企業(yè)之后,選擇了上海地區(qū)和其他試點地區(qū)的50家交通運輸業(yè)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對營改增前后企業(yè)的稅負和業(yè)績作出評價分析。

(二)營改增對稅負的影響本文從上市公司作為一般納稅人實際承擔稅負角度分析,在研究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承擔稅負變化時僅將流轉稅稅負納入考慮范圍。[9]由于大部分企業(yè)存在混業(yè)經營的現象,企業(yè)在營改增前后均有增值稅稅額和營業(yè)稅稅額,故在計算中,將增值稅和營業(yè)稅加總計算流轉稅稅負影響。樣本公司釆用不同的城建稅稅率,為簡化計算,本文統(tǒng)一釆用7%的城建稅稅率。其公式如下:流轉稅稅額=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流轉稅稅負=(流轉稅稅額/主營業(yè)務收入)*100%由于營改增使得各個企業(yè)的業(yè)務收支口徑發(fā)生變化,因此,在此次分析統(tǒng)計中,剔除其他干擾因素,僅考慮稅收改革對企業(yè)稅負的影響。本文分別對樣本上市公司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年度數據運用上述計算公式,得出2012年和2013年相對于2011年的流轉稅增加額,以此來反映營改增對樣本上市公司稅負帶來的實際影響。1.以2011年為基點的樣本上市公司2012年流轉稅變化情況。樣本上市公司稅負增減各不相同。將2012年樣本上市公司的流轉稅增加額按數據出現的頻度為標準劃分區(qū)間,用流轉稅增加額區(qū)間表示流轉稅增加額分布的區(qū)域,用所在區(qū)間企業(yè)個數說明流轉稅增加額集中出現的區(qū)間,以此來說明營改增對企業(yè)稅負影響的程度。如表1所示。表1表明:(1)從樣本總體看,樣本流轉稅整體增加。(2)從樣本個體看,取各樣本2011年流轉稅額作為基點比較2012年流轉稅額變動情況,50個樣本中有32家公司流轉稅額增加,18家流轉稅額下降。(3)從樣本流轉稅增加額度看,對于流轉稅額增加的樣本來講較為集中的區(qū)間為[0,10),[10,100);對于流轉稅額下降的樣本來講,有15家企業(yè)集中在區(qū)間[-20,0),占流轉稅額下降樣本的83.3%。其中稅負下降最明顯的企業(yè)為中國國航。產生以上結果主要是因為在稅改初期,交通運輸企業(yè)普遍無法適應新稅制帶來的變化,在經營和財務上仍然沿用以前的套路,因此稅率從3%猛然增長到11%帶來的就是稅負的普遍增加。而中國國航流轉稅下降,從財務報表中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該上市公司交通運輸業(yè)成本占到收入的80%,相應營改增后成本可抵扣范圍較其他公司大。本文以各樣本公司2011年的流轉稅稅負作為稅收轉型前的流轉稅稅負,與2012年流轉稅稅負進行比較,更有力地證明稅收轉型后一年給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帶來的稅負影響。見表2。從表2可以看到:(1)2011年流轉稅稅負樣本均值為2.06%,2012年則達3.33%,樣本整體流轉稅稅負上漲61.6%。(2)2011年偏度為0.402,2012年為1.167。表明稅收轉型后1年(2012年)樣本公司稅負水平偏向右端更明顯,顯示稅負水平整體增加。峰度值2011年、2012年分別為-0.558、1.468。因此得知2012年各樣本之間的稅負差比2011年大。2.以2011年為基點的樣本上市公司2013年流轉稅變化情況。由于截止到目前樣本上市公司中的國恒集團仍未公布其2013年年報,因此將其在樣本中剔除。將2013年樣本上市公司的流轉稅增加額按數據出現的頻度為標準劃分區(qū)間,用流轉稅增加額區(qū)間表示流轉稅增加額分布的區(qū)域,用所在區(qū)間企業(yè)個數說明流轉稅增加額集中出現的區(qū)間,以此來說明營改增對企業(yè)稅負影響的程度。如表3所示。表3表明:(1)從樣本總體上看,2013年與2011年相比樣本流轉稅額整體增加,但增加額度較2012年減小。(2)從樣本個體上看,49個樣本中有32家公司流轉稅額增加,17家流轉稅額下降,與2012年情況基本一致。將2013年流轉稅稅負與2011年流轉稅稅負進行比較,更有力地證明稅收轉型后兩年給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帶來的稅負影響。從表4可以看到:(1)2011年流轉稅稅負樣本均值為2.06%,2013年為1.99%,樣本整體流轉稅稅負基本持平。(2)2011年偏度為0.402,2013年為1.251,說明稅收轉型后2013年樣本公司稅負水平偏向右端更明顯,顯示稅負水平整體增加。峰度值2011年、2013年分別為-0.558、2.079,說明2013年各樣本之間的稅負差比2011年大。根據上述數據分析,本文認為:第一,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流轉稅稅負影響較大,轉型后流轉稅稅負整體增加??梢哉J為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結構性減稅的目標并未實現,反而增加了企業(yè)稅負。主要是由于稅率由3%增加到11%,短期內企業(yè)經營中進項稅額的抵扣尚無法彌補稅率差異。第二,稅改后,企業(yè)之間的流轉稅稅負差異增加,部分公司能夠及時應對營改增帶來的影響,充分利用改征增值稅帶來的益處,稅負水平的變動幅度大于同行業(yè)的其他公司,這也可以解釋在整體樣本呈現稅負增加趨勢的情況下仍然有部分公司的稅負比稅改前降低的原因。綜上所述,從營改增試點2012年和2013年的財務報表數據來看,營改增以后,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稅負總體增加。從全國范圍來講,可能在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交通運輸業(yè)企業(yè)后,隨著試點時間的延長、抵扣項目的充足,以及企業(yè)經營方式的轉變等,交通運輸業(yè)企業(yè)稅負增加額將會逐季減少,稅負增加的幅度逐漸平緩。

二、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業(yè)績影響分析

(一)樣本上市公司營改增前后收入成本對比情況為了剔除由于企業(yè)本身收入與成本水平的影響,本文將樣本上市公司2011年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和主營業(yè)務成本分別與2012年和2013年的進行對比,說明本文營改增前后稅負變化以及凈利潤變化的計算是在同等主營業(yè)務收入和主營業(yè)務成本水平下進行的。對比結果如圖1與圖2所示。由上述對比可知,樣本上市公司營改增前后產生的稅收和業(yè)績等方面的變化不是由于收入、成本因素造成的。

(二)指標選取與模型構建首先要說明的是影響企業(yè)利潤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對于交通運輸業(yè)來講,2012年營改增是一項重大的政策變化,且根據上述對比分析可知,此次營改增對企業(yè)利潤的影響應屬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中忽略其他因素,認定2012年和2013年這些企業(yè)利潤的變化主要是受營改增的影響。本文選取凈利潤來反映樣本上市公司業(yè)績。本文使用實證的方法分析50家樣本上市公司稅改后流轉稅增加額與凈利潤的變化額之間的相關關系。其中,Y代表公司凈利潤的變化額,X代表流轉稅增加額,a0代表常數項,al代表回歸系數,u代表回歸方程的隨機誤差項。

(三)統(tǒng)計性描述營改增后樣本上市公司流轉稅增加額和凈利潤變化額的面板數據的統(tǒng)計性描述如表6。1.2012年流轉稅增加額樣本均值為7.31百萬,2013年流轉稅增加額樣本均值為-20.93百萬,可見營改增實施后減稅效應逐漸凸顯。2012年凈利潤增長額樣本均值為-84.9百萬,2013年凈利潤增長額樣本均值為-137.45百萬,可見,樣本上市公司業(yè)績稍有下滑。2.2013年流轉稅增加額的極大值和極小值均小于2012年的數值,2013年凈利潤增長額極大值大于2012年凈利潤增長額極大值,極小值小于2012年極小值。

(四)相關與回歸分析下面將營改增后2012年50家樣本上市公司與2013年49家樣本上市公司流轉稅增加額與凈利潤增長額數據進行整合,對二者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1.相關性分析。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首先進行相關性分析,分析兩個變量之間是否是線性相關,以及相關性的強弱。由相關系數表可知,凈利潤增長額與流轉稅增加額的簡單相關系數為0.352,表示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其相關系數檢驗的概率P值近似為0.000,說明二者存在相關性,但相關程度不高。2.回歸分析。由上述相關性分析可知流轉稅增加額與凈利潤增長額之間相關關系顯著,下文進行回歸分析。用SPSS軟件對樣本上市公司流轉稅增加額與凈利潤增長額具體數值進行回歸估計,得出如下結果:由回歸模型匯總表得:R=0.352,R2為0.124,表示自變量可以解釋因變量12.4%的差異性,剩下的只能用誤差解釋。說明模型對樣本的擬合程度不好,營改增產生的稅負變化對企業(yè)凈利潤影響微弱??傊?,到目前為止營改增實施給交通運輸業(yè)整體帶來的稅負增加并未對企業(yè)業(yè)績產生明顯影響。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與分析營改增使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流轉稅稅負不減反增,企業(yè)之間稅負差異增加。通過計算得知2012年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流轉稅整體增加,2013年流轉稅雖仍呈增加態(tài)勢,但增加幅度較2012年減小,減稅效應逐漸體現。這與營改增實施前一些學者預測的減稅效果不符[10],但是目前仍無法定論,可能減稅效應具有延遲性,這與交通運輸業(yè)的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稅負增加對企業(yè)業(yè)績影響微弱。本文分別通過對試點企業(yè)2012年、2013年相對于2011年的流轉稅增加額與凈利潤增長額進行計算,并對二者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結論,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稅負增加對企業(yè)業(yè)績影響程度僅為12.4%。對于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yè)出現稅負增加的情況,本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交通運輸業(yè)企業(yè)稅改前施行的營業(yè)稅稅率為3%與稅改后11%的增值稅稅率相差很大,約提高了267%,若不能有效取得進項抵扣發(fā)票,會增加稅負。第二,成本中可抵扣項目不充分。根據試點增值稅現行規(guī)定,購買交通工具和燃油費及修理費所含的進項稅是交通運輸企業(yè)主要的可抵扣項目。但大多數運輸工具單價高、使用年限長,很多處于成熟期的大中型交通運輸企業(yè),短時間內不會購置新的運輸工具。因此,固定資產實際可用來抵扣的進項稅很少。而且,在總成本中燃油費和修理費占比不足40%,即使所有的都可以進行進項稅額抵扣,實際稅負也將增加。更何況,交通運輸業(yè)企業(yè)中其它主要成本,如房租、人工成本、保險費、路橋費等都不屬于抵扣范圍。第三,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取得較困難。即使在有限的抵扣項目中,很多情況下也不能完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因此也就無法抵扣進項稅額。例如,只有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加油站才能獲得燃油費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在其他小型民營加油站是很難實現的。第四,地方財政補貼政策存有差異,較早的試點地區(qū)如上海等,對稅負增加的企業(yè)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而2012年下半年擴圍的試點地區(qū),大多還沒有具體方案,這無疑會影響企業(yè)的實際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