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藝術與科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藝術與科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藝術與科學論文

第1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提高 語文教學 課堂藝術

語文是學好各類學科的基礎。語文教學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與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概括起來有三種:吸收(讀、聽、看)、表述(說、寫)和思考。當然還有其他能力,如觀察力、想象力等。這一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是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好奇探幽,并將此自覺轉化為獨立的探索和追求。一個語文老師,如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把課教“活”,達到課堂藝術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師。因此我認為教師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講課要不拘一格,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靈活運用。

語文教學不可能限于一種模式,一種方法。應根據語文的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當代語文教學法正處在變革發(fā)展中,各類教學方法形式繁多。諸如講讀法、分析法、串講法、比較法、直觀法、暢想法、帶讀法、讀議結合法、八字教學法、一次多文教學法、線索法、評點法等。根據不同教材,不同教學對象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教學中有的應重欣賞,如:文學作品中的精品,有的應重知識的傳授或基本技能的訓練,有的應重思想的開啟,有的應引導學生尋根究底,有的以講為主,有的以練為中心,有的以導讀為重點。

第二、課堂藝術還反映在組織課堂教學中。

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向市場管理那樣,“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所謂“放”。一、放下老師架子,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講究課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們有些老師,往往習慣于傳統教育師道尊嚴,習慣于用訓斥口吻而不是用“導游”口吻,對于“俯身側耳以聽”,訓斥后“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的學生,表示欣賞。二、放開學生思路,讓其思路暢開而不凝滯,聯想滔滔而不漫流,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后面再談。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燒野火,不隨心所欲,不損害學生自尊心;二管課堂紀律,不能聽之任之,讓學生任意喧嘩吵鬧;三管學生視聽,有的學生上課,身在教室,神卻游于江河之上。教師應以最快方式,凝聚學生的目視、耳聽、心思。所以,教師既要重視講課,又要善于組織教學。

第三、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課堂藝術的保證。

演員在臺上演戲,如果沒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觀眾就會“卷堂大散”。同樣,教師在課堂上精神倦怠、有聲無氣或者精神不佳,學生就會懨懨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聲聲震耳,那樣易使學生過度緊張,造成疲勞。教書是細活,必須細水長流。侃侃而談,娓娓動聽易使人接受。教師的課堂精神,還表現在專注、敏銳和機智。無論講、讀或板書,應力避出現紕漏;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掌握火候。課堂上常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置。

第四、教師的吸引──講課的語言藝術。

教師的語言風格,不同于其他職業(yè)應該凝重、含蓄、簡練而帶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摯、文雅、委婉而帶有職業(yè)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潑而帶有變通的靈通性。一個語文教師,應具有較好的語言修養(yǎng),有較深的語法、邏輯、修辭的語言功底。會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課堂中,教師的語言形象生動,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要提高講課的語言藝術,講“活”一堂語文課,至少有三個方面不可忽視:

1、力求清晰明白。傳授知識首先要使學生聽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種含混不清的語言,那種故作高深的只顧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講課,只會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語音而言。必須咬字清楚,發(fā)音準確,字正腔圓,自然流暢,令人舒心悅耳;一是指講述內容而言。那種表達含糊,詞不達意的講解,顛三倒四的敘述,模棱兩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學生墜入迷宮,這是必須避忌的。

2、力求簡潔精當。羅嗦是講課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簡為上,言以簡為當”。在課堂上,語言精當、簡潔、言簡意賅,是教學語言的基本功之一。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分析課文時,要抓難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課文嚼的太爛、太碎;歸納時,要以簡潔鮮明的語言予以概括,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從而把更多的課堂空間留給學生。

3、力求優(yōu)美自然。形象的敘述,美妙的譬喻,和諧的節(jié)奏,親切的語調,都可使教師的語言增加優(yōu)美感.優(yōu)美的語言從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中產生,不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動輒罵人訓人,決不會產生優(yōu)美的語言.優(yōu)美的反面是粗魯.教師應以優(yōu)美高雅的語言,“以風風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學子有“如坐春風”之感。

第五、教活書的最佳途徑―啟發(fā)式.

王玉華老師給我們講授語文教學法時,在三分鐘之內,就把學生帶入戲劇性的氛圍。我想,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它說明三點:1、教師講課有吸引力,學生如同欣賞戲劇一般著迷;2、教師創(chuàng)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沉入知識的迷宮、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3、教學方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取知識。語文教師要進入此種境界,非運用啟發(fā)式不可.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誰也不會反對,但真正運用起來,差異卻很大.啟發(fā)不是機械的說教,而是在關鍵地方予以點撥,喚起學生的聯想.啟發(fā)充滿教師的幽默睿智,抓住青少年好奇探幽的興趣,或以寓言、故事、題外趣聞、書面警句作為旁敲側擊的材料,當作導火索,使學生爆出思維的火花.啟發(fā)要含而不露,引而不發(fā),留有大量余地讓學生思維的“野馬”馳騁.啟發(fā),既要如同一石投入湖中泛起層層思維的漣漪,又要善于創(chuàng)造“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參考文獻:

[1]葉存玲.小學語文教學藝術.語文出版社,2001。

[2]時金芳.語文教學設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3]崔 巒.小學語文教學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小學語文教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2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1觀察指標

記錄2組患兒的靜脈輸液重注率,統計2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記錄2組患兒焦慮評分與疼痛評分情況。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兒焦慮及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患兒疼痛評分為(1.80±0.37)分,焦慮狀態(tài)評分為(28.14±5.33)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2組患兒輸液重注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靜脈重注率為20.00%,護患糾紛發(fā)生率為0.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第3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摘要:管理是以反映管理客觀規(guī)律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為指導,有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的方法論,它具有科學性;管理也是指利用系統化的知識和技術并根據實際情況激發(fā)靈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技巧和訣竅,它同時具有藝術性。在理解了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之內涵的基礎上,我們發(fā)現管理的科學性是藝術性的前提和基礎,藝術性是科學性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互為條件、互相轉化的有機統一體,有著各自發(fā)揮作用的場合和時機。既有科學又有藝術的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

關鍵詞:管理;科學性;藝術性;基礎;創(chuàng)新;轉化。

“成功的管理,靠科學還是靠藝術?”———這曾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出現這一爭論,主要是因為言論雙方所站角度或立場的差異造成的。強調管理是科學,是言者重視事實知識與原理知識的結果;認為管理是藝術,是論者重視技能知識與人際知識的結果?,F在,人們都已承認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須具備這兩方面的知識。正如羅斯·韋伯所說:“沒有管理藝術的管理科學是危險而無用的,沒有管理科學的管理藝術則只是夢想?!?/p>

1管理的科學性與管理的藝術性的內涵。

1.1管理是一門科學,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觀規(guī)律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為指導,有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的方法論。

管理作為一個活動過程,在各種組織當中是紛紜復雜,別具特色的,但其中仍存在共通之處,存在著規(guī)律性。大量學者和實業(yè)家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成功,通過從實踐中收集、歸納、檢測數據,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從中抽象總結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動過程中客觀規(guī)律的管理理論和一般方法,好讓其他人在面對同樣問題的時候,有矩可循,有據可依,提高成功率和可行性,不至于盲目和被動。人們利用這些理論和方法來指導自己的管理實踐,又以管理活動的結果來衡量管理過程中所使用的理論和方法是否正確,是否行之有效,從而使管理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驗證、豐富和發(fā)展。因此說,管理學是科學的,具備科學的特征。

科學性是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礎,管理者如果沒有科學的管理知識和相關知識,就象哈羅德·孔茨認為的那樣:“醫(yī)生不掌握科學,幾乎跟巫醫(yī)一樣了。高級管理人員不掌握管理科學,則只能是碰運氣,憑直覺,或用老經驗。”;而有了系統化的科學的管理知識,他們就有可能在嚴謹、量化、合乎邏輯的科學歸納基礎上,對組織中存在的管理問題提出可行的、正確的解決辦法。因為科學的管理注重自然規(guī)律、客觀數據、分析結論、程序化、規(guī)范、規(guī)則、慣例、理性體驗、同一性和經驗運用??茖W性是一種行為的嚴謹,為組織帶來平衡和穩(wěn)定,猶如骨架和軀干的作用。管理者學好管理學,能減少因違背管理的基本科學規(guī)律而造成的低效率和失誤。

但是在現實中,我們又時常看到一些飽讀管理經書的學者,在管理實踐中卻屢遭敗績。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片面強調了科學性,盲目照搬國外的管理理論;將書本上的管理原理當作教條;而管理的科學性對現實的要求過分理想化和理性化,它并不能為管理者提供解決一切問題的標準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論和基本方法為基礎,結合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管理又具有藝術性。

1.2管理是一門藝術,它是指利用系統化的知識和技術并根據實際情況激發(fā)靈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技巧和訣竅。

藝術,就其本義而言,是指用形象反映現實并比現實典型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一般意義上的藝術,是指那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藝術,則是表現為靈活高超的管理才能和藝術化的管理方法,是打開管理活動奧妙的鑰匙。

由于管理對象分別處于不同環(huán)境、不同行業(yè)、不同的產出要求、不同的資源供給條件等狀況下,這就導致了對每一具體管理對象的管理沒有一種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別對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對象,則更是如此,從而造成了管理活動的成效與管理者對管理技巧的發(fā)揮具有很大的相關性。事實上管理者對這種管理技巧的運用與發(fā)揮,體現了管理者設計和操作管理活動的藝術性。另一方面由于在達成資源有效配置的目標與責任的過程中可供選擇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種多樣,因此在眾多可選擇的管理方式中選擇一種合適的用于現實的管理之中,這也是管理者進行管理的一種藝術性技能。

管理屬于軟科學,沒有最優(yōu)解,只有滿意解。如何更好地管理,受天時地利人和的影響,更受管理者本身的價值觀、風格和偏好的影響。如果僅憑停留在書本上的管理理論,或背誦原理和公式來進行管理活動是不能保證其成功的。管理者必須在管理實踐中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地制宜、審時度勢地將管理知識與具體管理活動相結合,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藝術的管理注重的是靈活多變、逆向思維、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情感認知和審美感悟。藝術性是一種思維的升華,帶來活躍與發(fā)展,如同流動的思想、氣質和血液。藝術性是管理變化創(chuàng)新的靈魂。

2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

2.1管理的科學性是藝術性的前提和基礎。

從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內涵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藝術是以對它所依據的管理理論的理解為基礎的。管理的科學性決定了管理活動必須接受管理理論的指導,以管理的基本規(guī)律為行動指南。對一個管理者而言,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的專業(yè)訓練不可能培訓出“成品”的管理者,但卻是為通過實踐進一步培訓管理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培養(yǎng)出色的管理者在理論知識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管理的藝術性是科學性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

管理的理論價值,有別于其他學科,比如工程技術。在工程技術應用上,只要遵循它自身的科學性和規(guī)律性,通常都能夠得到相同的效果,例如用同樣的技術手段生產出來的飛機,一般都能飛得起來,一般無需對每一架飛機作個別的特殊處理。但在管理上則并非如此。由于每一個被管理者的性格、心理不同,不同的階段情緒也不一樣,以及每一種管理情景也有所差別,導致了同一種管理手段和技術,在管理效果上必然存在差異性。所以,僅靠“背誦原理”來進行管理活動,必然是脫離或忽視現實情況的無效活動。管理者必須懂得如何在變化著的管理實踐中對管理理論加以靈活運用;懂得針對現實及管理與被管理對象的特點對科學規(guī)律進行巧妙運用,不斷求新求變,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正是管理者藝術水平高低的體現。

2.3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可以相互轉化。

管理理論體系的發(fā)展過程就是藝術化管理知識與科學化管理知識不斷互相轉化的過程。藝術化的管理知識要不斷地轉化為科學化的管理知識,作為管理知識體系中規(guī)范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管理實踐;反過來,也只有對科學化的管理知識進行藝術化的運用,邊運作邊探討,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動。我們必須重視一線管理者的直覺、悟性或經驗,從中感悟和提煉科學化的管理規(guī)律。沒有他們的直覺、悟性或經驗,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創(chuàng)新的源泉。

2.4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各有自己發(fā)揮作用的場合和時機。

由于管理的科學性決定了其理論體系相對嚴密,而管理的藝術性決定了其在處理實際問題時相對靈活,所以兩種屬性在作用的發(fā)揮上各有側重點??茖W性側重喻管理理論的學習、研究方面,藝術性側重于管理實踐的應用方面;科學性借以提高管理效率,藝術性借以提高準確性、管理適應能力;科學性主要體現在程序化和邏輯化,藝術性主要體現在非程序化和非邏輯化。管理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會較注重科學性,借鑒一些成功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而管理知識密集型企業(yè)則可能較注重藝術性,要靠管理者更高層次的技巧去激發(fā)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在企業(yè)成長的不同階段,管理的藝術性與科學性比例也可能是變化的。在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階段,藝術管理可能更為需要;在發(fā)展階段,科學管理可能更為重要,而到成熟階段,藝術性可能又上升到較重要的位置。管理的科學規(guī)律為企業(yè)實現目標指明了一條最短路徑,但在實施過程中如何避免危機或使危機最小化講究的就是管理藝術。

綜上所述,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既有規(guī)律又不拘泥于成法,它為管理者指明了一個行動方向,又給他們留下了想象和發(fā)揮的廣大空間。認識管理的兩重屬性,對組織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只有將兩者有效地結合,管理者才能運籌帷幄,組織才能有長足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杜。我眼中的管理。中外管理研究,2001,11.

[2]熊鷺。論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之間的關系。清華管理評論,2001,10.

[3]。管理與用人。特區(qū)企業(yè)文化,1996,2.

第4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設計導語 學生參與 情感因素

系統論的觀點認為,系統的結構決定系統的功能。研究小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藝術,意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從精心設計導語、引導學生參與、發(fā)揮情感因素等方面探討小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藝術。

1.精心設計導語。導語的設計在每節(jié)課的開頭,它的精妙與否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失敗。導語設計要精而巧,要通過簡潔的語言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同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人們說,“開場白”要叫得響。小語教學中的導語相當于“開場白”。有一些老師上課,往往先板書課題,接著解釋題意,然后講讀課文,長此以往,未免程式化了,自然平板乏味。導語旨在激發(fā)學生審美主體意識,激趣、感受、探求、鑒賞,如此導入新課,自會增強教學效應。導語的樣式很多,關鍵在于我們要因文制宜,不斷發(fā)掘、創(chuàng)造。

2.引導學生參與。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偏重教師講、學生聽,談不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而成功的語文課應該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體現就是積極參與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程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呢?

2.1 運用手段,激發(fā)參與興趣。

①情感共鳴,誘導興趣。如教學《赤壁之戰(zhàn)》,讓學生以桌面當江面,以鉛筆作戰(zhàn)船,共同來找“火攻”的十大妙處,并說明理由。這就活躍了氣氛,激發(fā)了情趣。

②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如教學《鯨》,可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多媒體輔助手段,為學生描述鯨的生活畫面。學生被深深吸引,產生了“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的感受。

③練中增趣,鞏固興趣。如教學《海上日出》,可設計按太陽升起的過程畫出順序圖,讓學生根據圖用“先……然后……接著……最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說一段完整的話,使學生既充滿興趣,又受到訓練。

2.2 多方啟發(fā),提高參與能力。

①讓學生參與學習目標的制定。如《蛇與莊稼》,有學生提出:課文介紹蛇與莊稼、貓與苜蓿等事物間的聯系,這跟我們有什么關系?我們?yōu)槭裁匆獙W?這和“讓學生通過學習,懂得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研究它們的規(guī)律,才能把事兒做好”這一難點一致,于是教者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學生十分高興。

②讓學生參與學法的選擇與創(chuàng)造。如教學《蛇與莊稼》,提供畫關系圖、講故事、復述、抓重點詞句等“參考學習方式”,建議學生根據自己所選內容和方法來學習,并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新的學法,效果非常理想。

③讓學生參與教學的總結與評價。如教學《蝙蝠和雷達》,教師出了一道填空題:人們從( )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 ),使( )能夠( )。學生說出了許多種填法,并發(fā)現這是一道永遠做不完的題,因為許多發(fā)明還不了解,新的發(fā)明還會出現。如此總結,學生收獲很大。

3.發(fā)揮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感情因素,注意把師生之情與課文之情、課文之情與詞句之意密切結合,內在溝通,情意交融,就得啟迪心智,縱深發(fā)掘,收相得益彰之效。如果就文教文,不去以情激情,勢必平板單調,枯燥乏味了。文藝作品必須以情感人。同樣,語文教學也必須注重感情的熏陶,以情育人。在語文教學的航程中,怎樣以情為帆呢?

3.1 以教師情激學生情。首要的是在師生之間創(chuàng)設一種真誠的、和諧的情感氛圍。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位老師一開始就親切地與學生娓娓而談,尤其是教者與學生分角色表演文中魯迅救助車夫這一情節(jié)的真誠投入,使扮演“我”的學生受到感染,激起了感情波瀾,自然地對魯迅先生產生了崇敬與愛戴之情。

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只是教學的基礎,教者還必須以情激情,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如教學《長城》,不管是朗讀課文,分析課文,還是介紹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情景,教者自己首先要充滿對長城的贊嘆,對修筑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自豪感、贊美情溢于言表,學生自會受到情緒感染,沉浸于熱烈的共鳴之中,教學效果自是不言而喻了。

第5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第二,遵循中西文化差異教學導入基本原則。首先,實用性原則。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導入的中西文化方面的內容和大學生的語言內容緊密相連,和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文化方面的教學與語言實際密切相連,使大學生感覺到語言與文化是實實在在的,進而激發(fā)廣大學生的語言與文化學習積極性;其次,階段性原則。教師在文化導入方面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從大學生的接受能力、語言水平以及領悟能力等方面出發(fā),確立文化教學的基本內容,由現象到本質;最后,適合性原則。它指的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應該適度。教師對文化內容的講解方面應該有充分的選擇,對主流文化或者是具備廣泛性的內容,需要認真講解,反復演練,并且能做到舉一反三;因文化自身較為復雜,所以需要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如何展開課外閱讀與實踐,并進一步增加文化的積累。平常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側重對學生開展交際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國家語言背景,進而去了解文化,并實現二者之間的密切溝通,互相促進。

第三,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別。大學英語假如可以在比較中進行學習與使用,能夠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通過比較,教師能夠讓學生將中西兩種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比如英美人士在接受別人表揚的時候,是愉快接受的,但是中國人卻是寒暄一番。再比如問年齡,對西方人來講那是侵犯他的隱私,而對國人來說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以說,通過中西文化比較,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英美國家存在的一些文化禁忌,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不至于陷入尷尬境地。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講英語是不難的,關鍵是教會學生如何講好英語、更得體講英語卻是非常不容易的。英語講話得體的關鍵是讓學生能增強文化底蘊,加強其跨文化交際意識。

第四,充分挖掘大學英語教材內容。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詞匯學習是較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大量的單詞、短語以及句子都具有一定文化內涵。比如最初的美國黑人被稱之為是Negroes,但是隨著黑人反壓迫運動的逐漸興起,黑人群體開始為自身的膚色感到自豪,就開始使用Black這一詞語,而原先的詞語Negroes則幾乎不再使用。

第五,善于利用多種學習渠道。教師可以在課外多收集一些關于西方文化的資料,比如郵票、雜志、照片、畫報等,對西方不同國家的裝飾、發(fā)型等進行廣泛的研究,充分發(fā)掘其文化內涵、審美標準、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建筑風格等。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現出來,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能學會去觀察并識記西方國家的社會情況,進而做到與西方人交往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并適當組織學生針對教材內容,進行角色扮演,以提升對西方文化的體驗力。

第6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育;人文;統一

數學是一門承載人文教育功能的基礎性學科。數學教育不僅是科學教育、能力教育,也是人文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我們在中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應該努力使中學數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統一。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論述這個問題。

一、數學教師需有人文意識

教師是數學課程的實施者,如果教師沒有一定的人文意識,就很難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因此,數學教師必須有較高的人文素質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數學教師本身需要有人文意識。

1.教師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

教師必須徹底摒棄傳授知識加技能訓練的陳舊教育模式,需要有生動活潑的數學思想和精彩紛呈的文化內涵。因此,適時、適度的課堂評價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運用客觀、準確的蘊含著真情實感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評價),會使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當前的學習情況,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產生爭取進步的信心,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對所學內容的濃厚興趣,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和諧、主動、自覺地發(fā)展。

2.要加強數學史等知識的學習

教師要不斷地用新的數學知識來武裝自己,用數學文化來滋養(yǎng)自己。數學教師既要了解數學的發(fā)展史,還要了解數學教育的最新成就,更要了解其他學科的前沿成果,以指導我們的數學教育。

二、數學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徑

1.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人文氛圍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痹跀祵W課堂傾注人文關懷能夠給沉悶的課堂帶來鮮活的生命力,能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使學生主動學習。這要求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中學數學學科特點,刻苦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民主、快樂、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樂趣中學到知識,在樂趣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2.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

數學教學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科學知識,還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發(fā)揚人的個性,促進人的進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使學生學會做人,全面發(fā)展。

例如,學生日常接觸的現代社會的股市、產出成本、利潤等信息,雖然這些信息比比皆是,而現代數學思想,如,函數思想、統計思想、優(yōu)化思想、應用意識和估算意識也無處不存在于這些信息中,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應該反映這方面的數學知識,教師應盡量挖掘其中的數學思想,使中學生體會數學的全貌。但也不能單純地介紹這方面的知識,而應從數學的角度以滲透的方式來體現,要在“在意但不刻意”間,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做到時常性滲透。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學生以后的人生中,這種思想方法更有用、更有生命價值。

三、數學人文教育的途徑

課堂教學是對中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課堂外,數學教師對中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不僅僅光體現在課堂45分鐘里,更重要注意的是課外時間。

1.聯合開發(fā)“班級隱性課程”

中學生人文教育的途徑有多種,既要靠課堂上的文化知識和學生的體悟,還要靠高雅文化氛圍的熏染和陶冶。以往我們人文教育的重要缺陷之一,就是只重視課堂教學,而對文化氛圍的營造與學生個體的人生體驗卻不夠重視。實踐證明,開展適合中學生人文意識發(fā)展的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是達到人文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例如,開設文化經典導讀、開展班級文化活動。

2.開拓心靈溝通途徑

課余時間進行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是另一個中學生人文意識養(yǎng)成的有效補充途徑。課下多與學生接觸,能有效促使小學生人文意識的養(yǎng)成。

第7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的主要方法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結合課文重點內容來設計導入,本人認為以下10種方法值得一試。

(一)“丟包袱”導入法

有針對性地設置相宜、精當的問題導入,這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即“丟包袱”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毙睦韺W上認為:思維過程通常是從需要應付某種困難,解決某個問題開始,概括地說,思維總是從某個問題開始。根據這個原理,新課的導入,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既體現教學重點又饒有趣味的問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逐疑探秘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如《統籌方法》一課,我一上課就說:“今天語文課,我考大家一道數學題。”語文課考數學,一下子吊起了學生“胃口”。于是,我掛出事先已設計好題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媽媽出門。走時,交代小明完成三項任務:煮飯、做作業(yè)、拖地板。假如每一項任務都須用一小時完成,請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時間完成這三項任務。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經過討論之后,引入新課《統籌方法》。這一課重點內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目標展示”導入法

當前教學中很提倡一種教學方法----目標展示法,又稱“一課一得法”:要求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內能夠正確、完整地掌握一項重點內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師明確課文重點、確定目標。一講課堂,就直奔主題,即“目標展示”導入。如:我上《談骨氣》一課時,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寫上“議論中記敘的作用”幾個字,明確告訴學生,這是本節(jié)課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能把這個問題解決清楚,就真正達得“一得”,本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完成。

目標展示導入法醒目,直截了當,直切主題,是一種很好的導入方法。

(三)“直觀教具”導入法

初中生還處在青少年時期,偏重感性認識,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根據這種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大膽采用直觀教具導入。這種方法是利用實物、標體、模型或掛圖等直觀教具,引發(fā)注意力,激發(fā)興趣。直觀教具可利用現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學習《七根火柴》一課時,我就直接拿著七根火柴進課堂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理解對黨的一片赤誠?!逗酥塾洝芬徽n,我又同樣拿幾顆隨地可拾的桃核導入新課,普通的桃核,激發(fā)了學生對古代藝術的贊嘆。

(四)“語感傳送”導入法

語言是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誦,會把學生帶進教材內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學家瀧澤武久用大量的實驗結果表明: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感情,則學生的思維理解、記憶等認識機能會受到壓抑阻礙。強烈的情感,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因此,語言感情對一堂課的導入是很重要的。如:學習《紀念白求恩》一課,針對初一學生,我就選用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紀念歌》用富有感情的語調朗讀:“秋風吹著細雨/延水奏著哀曲/從遙遠的五臺山/傳來了悲痛的消息……”把學生引入對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又如學習《,你在哪里》。我首先朗讀李瑛寫的《一月的哀思》感染學生,然后轉入正課。

(五)“動手操作”導入法

青少年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經常動手,可以刺激思維發(fā)展,提高智力水平。課堂上采用“動手操作”導入,可以大大活躍課堂的氣氛。

如:學習詩歌《漁歌子》,事先叫學生準備好畫筆、顏料。正課開始,我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比賽畫畫,請根據詩歌《漁歌子》內容,畫一幅畫,看誰畫得又快又好?!睂W生一聽,可來勁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樂乎,整個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燈》可以讓學生親手制作小桔燈,從中體會小桔燈的含義。

讓學生動手操作,充分體現導入藝術的“活”和學生的“動”?!盎睢迸c“動”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對所學內容理解深化。

(六)“演示實驗”導入法。

實驗,并不只是理化課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語文教師,還應當是一名實驗員。用實驗導入,讓學生親眼看到所發(fā)生的一切,所產生的現象,可以誘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如:學習《萬紫千紅的花》一課,根據課文內容,事先準備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課上,我這樣導入:同學們,今天我來變魔術。嘩!語文教師變魔術,學生的心兒一下被“吊”起。于是我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馬上變藍,又放進醋里,又變紅,學生紛紛問為什么會這樣,因此,對本課就產生了興趣。又如《同志的信任》這一課,根據“淀粉”遇碘變藍的原理,我也采用實驗導入,既誘發(fā)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明確當時的背景----下采取的秘密革命活動。因此,實驗導入新課不愧是一種“催化劑”。

(七)“講故事”導入法

故事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有生動的情節(jié)、豐富的內涵。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或事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生動地導入新課。如《人民的勤務員》導入就講述雷鋒小時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導入就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等等。通過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不僅順利導入新課,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八)“音樂感染”導入法

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產生愉悅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樂法導入,會使學生快樂地進入課文,接受新知識。如《春》一課,我采用《春天來了》這首古箏彈奏的名曲,讓學生沉浸于心曠神怡、氣象萬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戲》一課,我采用《梅蘭芳京劇選段》的盒帶音樂導入,學生們立刻就被中國的藝術瑰寶----京劇吸引住了。用音樂感染法導入能使學生真正“樂”學。

(九)“講文學史”導入法

許多文學家的感人的事跡,不但能引人入勝,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向先輩學習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立志成才。如《榆錢飯》一課,作者劉紹棠,當我介紹到他的小說《青枝綠葉》在1953年被編入高中課本,而他本人當時還正在讀高中時,學生發(fā)出由衷的贊嘆。又如朱自清“抵制日貨”,“不為五斗米折腰”事跡,魯迅先生的“口誅筆伐”“俯首甘為孺子?!钡木竦鹊龋@些文學史料能深深打動學生,使他們產生熱愛文學的共鳴。

(十)“幻燈投影”導入法

這是一種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的導入方式,條件好的學??沙浞值乩?。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現成的投影材料導入。“幻燈投影”導入法能夠“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繁為簡”強化視覺,增強學習效果。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要有針對性,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導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機動,不刻板,不單一。如《紀念白求恩》一課,既可用“語感傳送”法,又可用圖示的直觀法,還可用白求恩事跡導入。這就要根據實際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筆”,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確“導入”與“整個課堂”的關系,不能讓“導入”淹沒整個課堂的教學。“導入”只能是“導火線”。時間方面亦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不能太長。

第8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主要途徑。本文從聲音的控制藝術和講課的語詞藝術兩個方面,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益的借鑒。

在傳遞和延續(xù)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師與生、教與學之間,信息的互相傳遞,多數是憑借語言為中介來進行的。教師傳授的知識能否被學生所理解,關鍵在于他能否把人類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通過語言轉化為學生可接受的信息。對于教師而言,沒有任何一堂課能離開語言去表達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的藝術性,對于學生知識的接受、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心靈的啟迪、情操的陶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課堂教學語言既不是嚴謹的書面語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頭語言,課堂教學語言是“科學嚴謹的書面語言和靈活生動的口頭語言的高度統一。大凡講課受到歡迎的教師,其語言表達都充滿了科學性、邏輯性、生動形象性、富有啟發(fā)性和幽默風趣。正因為如此,孔子、夸美紐斯、杜威、赫爾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們,無一不對教師的語言藝術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極高的評價。無論是滿頭銀發(fā)的老教授,還是初出師門的新教師,無一不在追求著教學語言藝術的完美。本文將從聲音和語詞兩個方面對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語言的一些技巧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聲音的控制藝術

課堂教學的語言,對于音量、音質、節(jié)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巧妙的對聲音加以控制,對提高教學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對聲音控制不當,不但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更會對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因此,合理的利用聲音,是教師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一、發(fā)音的技巧

講課不同于閑聊,它要求音量灌滿全教室,并且連續(xù)講話的時間較長。有的教師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發(fā)音的技巧,結果要么聲音微弱,學生聽不見,影響教學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結果是“費力不討好”,過分使用聲帶,造成聲音嘶啞,損害自身健康。只有正確使用發(fā)音技巧,才會擁有響亮、動聽的聲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呼吸是發(fā)聲的基礎,“氣息通過喉部聲帶的震動形成聲音,再經過口腔和鼻腔協調合作產生“共鳴”,最后通過舌、齒、唇的協調動作發(fā)出各種音調,形成我們豐富多彩的聲音。吸氣是發(fā)聲的準備,講課時要求教師吸氣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戲曲演員講究“氣人丹田”,就是在感覺上把氣吸到小腹部,發(fā)聲時總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師講課雖不用這樣的嚴格的要求,但盡量把氣吸得深,聲帶才不易疲勞,如果講課時感到胸部勞累,那就表明氣吸得淺了,久而久之會損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準,吐字不清,語言含糊,這也是教師講課時常見的毛病。最有效的辦法是經常進行朗讀練習,選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讀,有意識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藝演員那樣,選兩、三段繞口令,鍛煉唇、齒、舌的協調活動功能,持之以恒便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

第二、節(jié)奏的控制

講課說話的節(jié)奏太快,是許多新教師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師精神緊張,沒有注意學生的反應,表面上看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教學效果卻不佳。教學實踐表明,教學語言的速度以每分鐘90-120個字為宜。節(jié)奏過快,發(fā)送信息的頻率太高,使學生的大腦對聽取的信息處理不及,影響教學效果。反之,教學語言節(jié)奏過慢,不僅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而且會導致學生精神渙散,降低學生聽課的興趣與效果。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學語言的節(jié)奏應與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教學要求等各種因素相適應。學生年齡越小,年級越低,越要相應地放慢講話的速度,增加停頓;當教師要通過描繪一件生動具體的故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教師的講述可以快一些,這樣能較順利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教師要通過擺出了幾件事實,啟發(fā)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一個科學結論時,教師的語言要放慢,給學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斷和思考的時;當教師在歸納敘述科學概念、科學結論時,要逐字逐句清晰準確,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學原理。

第三、聲調的掌握

聲調上的抑揚頓挫、高低快慢的變化,是教師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語言技巧。合理掌握聲調,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語音語調的變化是引起學生注意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變化的語言則是導致學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講,教學中講到關鍵點時,或需要強調突出某個問題時,可以提高聲調,放慢速度;在講一般性陳述和過渡性的內容時,可用中低聲調交替講解加快語速;當發(fā)現學生出現疲態(tài)時,應及時更變語音語調,以引起注意,重新興奮起來。

短暫的沉默是教師維持課堂教學秩序,引起學生注意教學內容,激發(fā)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比如,當教室內比較喧鬧時,教師利用短暫的沉默,往往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再比如,講完一課的重點后停一下—然后再輕聲地重復一遍?;蛳蛉嗤瑢W公開提出問題后,適當地有意地停頓,而暫不要求誰來回答。都能有效的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質量。

二.講課的語詞藝術

教師的課堂語言是一門藝術,中國古代的教學論著《學記》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鄙朴谥v課的教師,講起來娓娓動聽,引人人勝,不善于講課的教師,則是平淡無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師要想上好課,必須先過語言藝術這一關。使課堂語言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詞準意切,通俗易懂

詞準意切,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詞語必須準確明了,不能含糊其詞。有的教育論著中把其稱為“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它要求教師的語言準確無誤,必須精確地表達知識的內涵。對各種現象的描繪,對概念、定義規(guī)律的表達,都要做到語言詞準意切,不使人發(fā)生歧義和誤解。比如:有的教師望文生義,對概念的解釋不進行細致的推敲,“語法就是語言的法則”、“法人就是負有責任的人”等等,這些解釋都是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N對傳授的知識也不能信口開河,今天說一樣,明天說一樣,讓學生無所適從。即使學術上有爭論的,也應該給學生講明白,我們取哪種說法,使學生心中徑渭分明。比如:在《教育學》的教學中,講到教育的起源這一問題時,就有勞動起源論、生物起源論、心理起源論等多種理論,教師應分別對其進行分析,指出其優(yōu)缺點,什么理論最正確,應采取什么理論。

既有書面語言的嚴密精確,又有口頭語言的通俗易懂,順口悅耳,便于說、聽和記筆記,這是對課堂教學語言的要求。我們教學的任務是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材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能聽懂、學會、練熟。其前提條件是教師使學生聽懂。如果教師的語言吞吞吐吐、詞不達意,使學生聽起來糊里糊涂,莫明其妙,這就無法實現教學目的。有些書面語,學生不易理解,這是極為正常的。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師還必須把比較難懂的書面語言變成比較通俗的口頭語言,使學生容易理解。這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詞準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

第二、親切熱情,文明禮貌

親切熱情,就是在教學中語言要有親切感,充滿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多鼓勵,以寬為主,以嚴為輔;不能老拉著臉,板著面孔。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比如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這時一般都比較緊張,教師應用親切柔和的語調告訴他:“不要慌,膽子大些,錯了也沒關系?!痹俦热?一個學生作文沒有按時交,他告訴教師忘在家里了,這時教師可以對他說:“是啊,為了寫好這篇作文,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不能看你的作文了。這樣讓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禮貌用語,不僅在社交中運用,在教學中更應加以運用。教師不能因為自己是教者,就可以居高臨下,動輒訓人。和學生說話也要講禮貌。象“請”、“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讓學生既感到與老師之間平等,又感到老師謙虛可敬。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詩句、格言成語來表達教師的意思,同學們感到老師詞語豐富、生動、文雅,也就更敬重老師了。

第9篇:藝術與科學論文范文

一、復習導入法

課堂教學的每節(jié)課都不是孤立的,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舊知識的拓展與深化。因此,在講授新課之前,復習一下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尤為重要,既能彌補掌握舊知識過程中的缺漏,又能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為完成本節(jié)課教學任務作好充分的準備。

二、運用實物和掛圖導入法

直觀的實物和圖畫對新課的導入有很大的功效。在課堂教學中,出示實物和掛圖,變抽象為具體,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清楚地揭示語言與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直接用外語感知事物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運用實物和掛圖既直觀形象又便于學生接受與記憶。

三、問題導入法

用富有啟發(fā)性、連貫性的設問導入新課,既能刺激學生的中樞神經,引導學生回憶,聯想或滲透學習主題,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簡筆畫導入法

在課堂教學中,實物和掛圖有著特有的信息溝通作用,尤其是簡筆畫,它既能創(chuàng)設情景,又直觀方便、省時幽默。寥寥幾筆便能勾畫出形形的人物、動物、花草樹木等,表達豐富的語言信息。如在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3畫人物簡筆畫,就可以做如下問答:Who’sthis?Thisismysister.Howoldisshe?Sheistwelve.又如在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6中,畫上太陽、云、雨就可以進行有關天氣的教學。

五、情景導入法

英語歸根結底是一門語言,是用于日常交際的,需要語言環(huán)境。

直觀真實的場景和畫面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就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教師在情景導入中抓住時機,及時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展現在學生面前,本節(jié)課變自然過渡到新課上去。如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2,往講臺上放一個小書架,讓一位學生扮演圖書管理員,另一個扮演借書人進行對話練習:

六、故事導入法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興趣對人的未來活動有準備性作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著他們愛聽故事,而故事情節(jié)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講授新課之前,選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性及趣味性是故事,講給學生聽,以達到巧妙引入的目的。例如:在講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9前,講了一個只讀了三個月書,后來成為偉大發(fā)明家的故事,聽完故事學生便知道是ThomasEdison.然后我問:愛迪生是怎樣成為科學家的?帶著這個問題,學生為了弄個水落石出,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故事中去。

七、多媒體導入法

運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既有聲又有像,形象、直觀、生動、有趣、新穎,能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用錄音機進行教學,讓學生先聽錄音,再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目的明確,帶著問題去聽,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投影儀、多媒體的運用既省時,又直觀形象,還有動態(tài)效果,像電視上“現場直播”一樣。

另外,用電視錄像播放與課文相關的鏡頭、片段,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身臨其境的目的。如在教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的Thesport時,播放一些運動會的場面,最好是本校的,熟悉的鏡頭,使學生覺得倍感親切,好像自己又回到了當時的場面。

八、游戲導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