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故曰教學相長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故曰教學相長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故曰教學相長也

第1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1、原文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2、譯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這樣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秲睹飞险f:“教人是學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2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一、特殊的文言詞語

1.利用虛詞,幫助斷句

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文章停頓的重要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惟、蓋、凡、且、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首;“以、于、為、而、則”等連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中;“乎、哉、也、矣、歟、焉、耳、邪”等語氣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尾。

此外,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如茍、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致用在一句話的開頭。頃之、向之、末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久之等表示時間的詞,常用在句首。

例1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例1可置于句末的虛詞有“焉、也”,可置于句首的虛詞有“夫”,可置于分句句首的虛詞有“以、則、而、故”。據(jù)此,考生可以斷句如下: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找出動詞,明確句意

古代漢語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qū)分出了獨立的句子。考生可以據(jù)此明確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

例2 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例2中有“亡”“入”“吊”三個動詞,據(jù)此可以將其斷成兩個句子: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二、特殊的文言句式

文言文有四種特殊句式,掌握這些特殊句式的特點,也可以幫助斷句。如判斷句的常見標志為“……者……也”,考生應該在“者”后斷句。

此外,考生還應該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不亦……乎”(不亦說乎),“何……之為”(秦則無禮,何施之為),“無乃……乎”(無乃不可乎),“可得……歟”(可得聞歟),“得無……乎”(得無異乎),也可以幫助斷句。

例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例3中的“不……乎”這一句式是非常明顯的標志,考生據(jù)此可以斷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固定詞組及引文標志

1.注意固定詞組

文言文中有許多固定詞組,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于是、然則等,考生斷句時,不要把它們拆散,這樣可以減少失誤。

2.注意對話引文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省略主語。在斷句題中遇到對話或引文的情況,考生可以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在相應的提示語后斷句。

例4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本例抓住“曰”便可很方便地斷句: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四、常見的修辭手法

古人寫文章時常常運用一些修辭技巧來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考生在閱讀文言文時要注意對偶、排比、互文、頂真、層遞、反復等常見手法,并以此作為斷句的依據(jù)。

例5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例5中有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考生可以根據(jù)頂真這一修辭手法來考慮斷句: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總的來說,考生在解答文言文斷句題時,應該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即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地方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力量,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難斷的句子。斷完句后,考生應該再通讀一遍,看是否通順、合理。

當然,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階梯,有了它還不能確保走進科學的殿堂??忌谄綍r復習中,應該以教材為本,掌握文言實詞、虛詞,文言詞法、句法,培養(yǎng)扎實的文言功底,熟讀課外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多做一些專題練習。這樣,正確斷句的能力就會在閱讀中形成,在實踐中成熟,在運用中提高。

【強化練習】

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饑者而食之有饑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況既死而能養(yǎng)其親乎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也哉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參考答案

1.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饑者而食之/有饑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2.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況既死而能養(yǎng)其親乎/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也哉。

3.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第3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一、學習古人之教學原則

1.寓教于樂原則

讀書學習是很快樂的事,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笨梢姡虻烂骼硭啦蛔阆?。怎樣讓人愛好學習呢?孔子他老人家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惫糯淖x書習慣看起來簡單枯燥,其實讀書樂在其中矣。有些“家塾”的學生,每天早上,老師各個分別圈點教讀的不同的書本內(nèi)容后,不管你懂不懂,便由學生們自己大聲的念讀或背誦,之乎者也,哄堂叫讀,不亦樂乎。至于吟詩作對也是很有樂趣的事,開始先學對對,初由一字一對,再慢慢地到達長篇對長篇對。

2.因材施教原則

俗話說:“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由于每個人心理素質(zhì)、身體狀況和社會條件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個性都會有與別人不同的特點,存在著個性的差異,表現(xiàn)也多種多樣:有善的也有惡的;有仁義的也有不仁義的;有為公的也有為私的;有真的也有假的;有知恩圖報的也有忘恩負義的。正如老子所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合,前后相隨,恒也?!币虼?,作為老師面對這樣千差萬別的學生必須心存大愛之心要因材施教。老子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笨鬃泳褪俏覀兘逃牡浞?。子曰:“不患人不知,患不知人也?!币虼耍覀円浞值牧私鈱W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會有不同的才智。正因為如此教育必須因材施教,才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教學相長原則

《學記》上說:“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學學半”,其此之謂乎!”要知道,我們做老師的也要在教學中成長,要明白吾生也有涯,學也無涯。所以,要和學生一起成長?!稁熣f》中講:“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在教學中,不但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與內(nèi)容,最主要的是改變我們的教學態(tài)度!真正按照教學相長之原則去做才是關鍵。

二、反省

現(xiàn)在我們捫心自問,教育的真正價值在哪里呢?從教育結果來看,學生學習為了什么?那就是“為了考試”。難道不是嗎?從小學到大學一路走來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我們現(xiàn)在是社會安定、經(jīng)濟進步的一代,國家花了經(jīng)費普及了教育,何以在完整的國民教育制度下,反不如起初呢?而且反因教育的普及,使青少年思想上和心理上產(chǎn)生彷徨,出現(xiàn)棄學厭學的現(xiàn)象,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實在值得我們?nèi)ド钏挤词?。以“分?shù)”論英雄這種現(xiàn)象在我國也是普遍存在的。聽說一個小學一年級的故事,放學的時候家長在校門口接孩子,孩子拿了份試卷給媽媽看,考了98分。她的媽媽問最高分是多少,孩子說有100分的,小女孩的媽媽立刻就很生氣地數(shù)落小女孩,責怪孩子為什么沒考上100分,孩子一臉的無奈和無助。其實剛才說過,現(xiàn)在學習的東西除了知識就是知識。并沒有多少做人的內(nèi)涵。但人并非有了知識就能成功,知識并不等于學問。學生為“考試”而學習,老師為“考試”而教學。各個學科只是一種工具,而無育人的內(nèi)涵?,F(xiàn)在“語文”內(nèi)容距離中國文化的本位也愈來愈遠了。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爆F(xiàn)在舍本求末只是“游于藝”,把“道、德、仁”都丟棄了。大學生選擇大學或專業(yè)的目的是畢業(yè)后能掙很多的錢,看就業(yè)前景,真正感興趣或為了發(fā)展自己這種情況很少了。這種以分數(shù)論高低的標準化考試和大學錄取方式在國內(nèi)外應該是都存在的吧。哎!道之不傳也久矣,人之教育也難矣!只是盼望著圣人的再現(xiàn),教育的輝煌。

三、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第4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P鍵詞: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德為先;充滿愛心;教學相長

“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zhì)。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guī)范、道德的化身、人品的楷模。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guī)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的體現(xiàn)。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zhì)比教師文化素質(zhì)更為重要。

一、以德為先

教師的作用在于“教育”學生,教會學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學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進取精神,“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仁、義、禮、智、信等一些優(yōu)秀的人格素質(zhì),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教師只有處處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guī),以模范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學生遵規(guī)守紀。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xiàn)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以身作則。教師要教育學生,講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二、充滿愛心

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但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一位教育家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xiàn)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傳統(tǒng)的“仁義”,思想是可以主導師生關系優(yōu)化的。倡導"仁義"的孔子始終以“仁”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當然應該時時事事以君子的標準作為自己行為準則,追求一種由感情構建的永久性關系;而并非由物質(zhì)利益粘合的臨時性關系。”

三、教學相長

樹立教學相長的意識。教師作用于學生,而學生又可以能動地反作用于教師。這就是雙方教學相長的規(guī)律。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教師要虛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學生提出的正確的批評性或肯定性意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虛心向后輩與學生學習,而后來者居上;學生也可能超過老師,這就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生之間存在著“道”的雙向交流。

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fā)展的本領。

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導學,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能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進知識和技能的發(fā)展。

四、以德樹人

任何一個民族群體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fā)展水平。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對個人成長和他們走向社會,起了重大的作用。盡管社會風氣、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zhì)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的教育。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無論是德育內(nèi)容、德育方法,都是長期而系統(tǒng)地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所以,把教師道德提高到推進社會向前發(fā)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讓我們謹記雨果的一段話?!笆澜缟献顚拸V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苯處煹奶炻毷墙虝?,為人師表。我們應以德為先,以德樹人。充滿愛心,積極進取,爭做四有教師!

第5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摘要:自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很多人對新課標的解讀有些誤解,認為新課標中將教師的地位下降了,然而自古以來,教師這一角色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當前教育的指導下,并不是讓學生放棄自古以來的尊師精神,從《學記》的理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尊師精神對教學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精髓。

關鍵詞:尊師教學相長師生關系

作者簡介:孫志宏,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科教學?語文 。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20-0181-01

《學記》中倡導“三王四代為其師”,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歷代的統(tǒng)治階級對教師都是非常尊重的,教師可以教導統(tǒng)治者如何處理政事,如何教化百姓,可以幫助統(tǒng)治者如何治國平天下。當代的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加豐富,文化傳承,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則需要教育,教育的另一個代名詞當然就是教師。而在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浪潮中,教師的地位如果不被尊重,那就保障不了教育的質(zhì)量,所以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對《學記》的延伸發(fā)展是有重要作用的。

一、教學相長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在教的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地學習,學生的進步和教師的進步是共同的,“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這雖然是在闡述教與學的作用,也同樣是在提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處理教學相長的道理。在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表面意義上得平等地位,新課標中強調(diào)的教師的地位回歸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說教師的作用仍然是處于對學生的引導過程中的,因此,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學相長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可以知道新時期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則。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但是教師仍然是傳授知識的主體。

二、師道尊嚴

新課程標準中談到師生關系這個問題時,教師的地位看似是從絕對的主體地位下降到從屬的位置,但是,這種理解有欠妥當,因為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我們對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明顯區(qū)別于以前教師一言堂的情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和教學方法引入到新的課堂中來,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教師多提問,多了解學生的觀點,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自主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作為教師來說,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學生不是怕老師,而是要對老師尊重,尊重是絕對的。尊師也是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tǒng),新課標中說到的師生之間地位的平等,并不是就不提倡尊師,還是要對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yè)充滿敬畏的,一日為師,終生為師的訓誡還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

三、尊師的重要性

“尊師重道”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中最常出現(xiàn)的主張理論,孔子銅像的底部有時還會將這四個字鐫刻在銅像底座上,尊師,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國人對尊師重道的精神也是極其重視的。在西學東漸之前,尊師的理念一直都深深影響著當時的學生,尤其是儒家弟子,他們甚至將尊師重道奉為終生信守的圭臬。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特別重視師道尊嚴這個問題,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對“師”看得異常重要。禮儀教化的實行,才能顯示出“師”與“道”是同等重要的地位,荀子講君與師并稱,認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認為國家的興衰盛旺,與這個國家是否講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尊師重傅了,才能促使國家興旺發(fā)達。再有唐代韓愈曾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認為只有尊師重道,社會才能更好地朝著“道統(tǒng)”發(fā)展。宋代的蘇軾說:“斯文有傳,學者有師”,蘇軾認為教師的地位高低對于文化發(fā)展,人才的培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尊師關乎重大。

四、“尊師”需要的必要條件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每一個有個獨特個性、情感和體會的人來說,從情感的建立上來說,“尊師”應該是從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發(fā)出的,“尊師”這一行為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所以,“尊師”在筆者看來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上的,尊重是要相互的,而不是一方面的事情。

(一)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

首先,教師需要充分的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等,對于學生是要充滿愛的感情來教育;不能因為成績的好壞而將學生分等級來評價。鼓勵的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的好方式。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夠被學生尊重,只有全心全意地為學生付出,關心他們的成長,對于學生的錯誤能夠指正,但是并不詆毀學生,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是要學生正視到自己的錯誤。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而每一個教師只有擁有一顆愛心和包容之心才能夠被學生尊重。

(二)尊重自身修養(yǎng)的完善

一個人如果像想要得到尊重,那么首先需要自己足夠優(yōu)秀,當然,能夠成為教師的人,自然會教師所必備的素質(zhì),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是一個完全合格的教師。所以,如果教師想要被學生尊重,那么首先需要教師是一個積極向上,樂觀醇厚的人。從授課的專業(yè)角度來說,不管是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應該對所教的課程有充分的理解,而不是每次講授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內(nèi)容,而是需要教師能夠與時俱進。新時期的思想和世界觀,需要教師傳授給學生,所以不斷地學習也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有的精神。從思想上來說,作為一個被學生尊重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然后是一個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有著積極地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教師是引導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人物,只有擁有這樣人格的教師才足以值得被學生學習和尊重。

由此可見,當代的尊師精神需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條件下,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是要求學生有尊師的思想,懂得尊師的重要性。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尊師”是要建立在師德的基礎上的,只有擁有良好的師德才能夠被學生尊重。

參考文獻:

[1] 弘揚傳統(tǒng)典當文化 更新優(yōu)化經(jīng)營理念.文化學刊 , 2011, (04)

[2]彭曙齊.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建設的再思考. 人民論壇 ,2011, (05)

第6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首先,為了讓學生理解本文主題,了解現(xiàn)代主義表現(xiàn)手法,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目標:(1)探究主人公變形及變形的原因;(2)分析本文的藝術手法。以上兩點都緊緊圍繞本文的主題展開。這一點與課標的要求是符合的,并且對問題的分析較深刻,這是本節(jié)課可取之處。

而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我對目標的執(zhí)行卻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xiàn)以下三方面。

第一,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充分調(diào)動起來。整節(jié)課下來,基本上是由我自問自答。像情節(jié)的回顧,應該讓學生來回答或者一起來回顧,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而其他難度較大的問題,如變形原因的探究,也應該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后由我來補充歸納,從而水到渠成地自然得出本文的主題思想。

第二,時間掌握不準。本堂課由于是匯報課,加之很多領導教師來聽課,導致我個人比較緊張,語速過快,且留給學生表現(xiàn)的時間不多,沒有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而學生在我教鞭的指揮下匆匆地學完了這篇課文。因此,課堂出現(xiàn)了前松后緊的現(xiàn)象。

第三,未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明白學習名著的意義。學習的目的是應用。名著之所以被奉為經(jīng)典,是因為它們往往有超越時空、指引現(xiàn)實、成為永恒的魅力。而這節(jié)課,我未能引導學生認識當前社會探究《變形記》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而未能很好地完成課標的要求。

第7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一、解決困擾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一種新導向

當前課程改革強調(diào)關注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并就此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果――形成了探究式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指導自主學習、交互式教學等教學方式,有效地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特別是對學生知識的初始建構也大都能關注知識探究形成的過程,而不再是簡單的說教傳授。然而,由于學生的多樣性、差異性,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都同樣面臨一個困惑:課堂上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如何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何在同一時空內(nèi)讓優(yōu)生盡展其能,讓那些學困生不再成為“被教師遺忘的群體”,真正能使他們盡己所能且有尊嚴地參與到學習學習中去?再者,在新知的鞏固、建構方面,無論哪一種教學方式,最終也大都僅僅局限于習題的訓練,且更多地是通過題海似的習題反復練習加以保證。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未能真正得以減輕,且更為可怕的是,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的學生,對于學科的興趣往往在無休止的重復練習中蕩然無存。

面對這種狀況,作為教學改革實踐者,就有必要思考、尋求、建立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來加以解決!

“教中學”的學習方式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而提出來的。課堂上,教師新授之余,在學生初始建構新知識后,讓他們利用以往小結鞏固的時間全面開展互教活動,要求學生對同伴實施教學或與同伴分享自己學習探究的感受。這一舉措必將引導學生為實現(xiàn)對同伴的教學,對其初始形成的知識進行積極主動而有意義的重新建構,有時哪怕僅僅是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從而促使學生有意識地建構相對牢固的知識認知,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特別是讓學困生也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有時哪怕僅僅是一次簡單的重復描述,都可能讓他們深深感到自己的存在和別人的需要。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看,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出將成為我們改革困擾課堂教學方式的一種新導向,它是很值得我們?nèi)ニ伎己蛧L試研究的。

二、實現(xiàn)踐行研究理論成果指導的一種新探索

腦科學和認知科學研究表明,不同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大不相同。以學習24小時后的材料保持率為例,講授占5%、閱讀占10%、視聽結合占20%、示范占30%、討論組占50%、實踐練習占75%、向他人講授或對所學東西立即加以應用占90%。這樣的研究成果對于我們的教學有什么啟示呢?是否也意味著我們可以著眼于這樣的研究成果的指導意義,從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方式去思考,建立相對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呢?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何不嘗試實踐這一理論研究成果,并以此為指導,設計我們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以更高效的學習方式參與到日常的學習之中呢?

“學后教,教中學”學習方式正由此應運而生。它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者多年自身教學實踐的思考,這是踐行這一研究成果的一種探索。作為教學改革實踐者,我們就應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努力去思索、尋找、嘗試踐行符合我們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從而建立一種理想、科學的教學方式,開創(chuàng)教學改革的新局面。

三、繼承發(fā)展前人傳統(tǒng)經(jīng)典思想的一種新變革

大家都知道“教學相長”的道理。按今天的解釋,它指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相互促進、積極影響的過程。然而,這一經(jīng)典的思想最初卻是指教師自身的教和學之間所發(fā)生的作用與影響。誠如最初《禮記?學記》所記載的:“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庇纱?,我們明確了這是“教學相長”古今兩方面的不同的發(fā)展時期所具有的實踐指導思想。

第8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關鍵詞: “布白”藝術 詩歌教學 功能 依據(jù)原則

“布白”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指的是畫家將整幅畫留些空白不著色,在虛實映襯中使畫意更濃郁,給人以獨特的美學欣賞價值。

所謂詩歌教學“布白”是借助藝術作品審美欣賞領域的概念和方法,運用于詩歌教學,并以此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詩歌教學課堂效率的活動。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得到思維的訓練,受到情感的體悟。

傳統(tǒng)繪畫中“布白”手法的運用,在于能較好地處理作品中“虛”與“實”的關系。而詩歌教學中“布白”手法的處理,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當?shù)膯栴}設計和思維點撥、引導,人為地在知識、心理等方面暫時性布設空白,激發(fā)學生思維與“補白”的欲望,使學生真正獲思維訓練與情感熏陶。

一、詩歌教學“布白”的功能概述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習主動性。

新課標要求要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通過“布白”,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的機會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和歸納規(guī)律,并且激勵和幫助他們進行知識深化。這一過程,可使學習主動權回歸于學生。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接納的過程,教學中如能科學地“布白”,就可以通過“白”的誘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巧用教學空白,增強思維訓練。

美國教育家哈?曼說:“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正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痹谠姼杞虒W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設置暫時性的知識“空白”,以此激起學生急于填補、充實“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教學過程中由于“空白”造成的斷裂,要靠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焊接合縫,“空白”前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靠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聯(lián)系起來。詩歌教學巧用“空白”,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三)借助學生智慧,促進教學相長。

《禮記?學記》曰:“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p>

一方面,由于教師知識、能力的局限,在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疏漏。另一方面,由于班級授課強調(diào)整體性和普遍性,學生之間又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很難用一種方法完全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安及住钡倪\用既可以為學生提供主動思考和自由選擇的機會,又能夠為教師提供總結思索與拓展思維的機會,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詩歌教學“布白”的依據(jù)與原則

(一)理論依據(jù)。

1.普通心理學原理

如果詩歌教學仍以傳統(tǒng)守舊、空洞等禁錮的教學方式為主導,只能讓教師或學生獲得暫時的心理安慰,最終只能成為考試的犧牲品,因為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

(1)從注意力的維持看,禁錮的教法極易使學生產(chǎn)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勞,引起學生“分心”現(xiàn)象。

(2)從記憶原理看,禁錮的教法不易使學生記憶所學知識,這是因為后者受到前者抑制的緣故。

(3)從創(chuàng)造和想象原理來說,禁錮的教法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惰性,滿足于現(xiàn)成的答案,不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2.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完形理論

格式塔(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離特性的有機整體)心理學完形理論認為,人們在面對一種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時,會在不知不覺中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一種急于要改變它們,并使之完滿的趨向,從而傾向于由知覺到經(jīng)驗到完美的格式塔整體,即完形整體。

3.對“布白”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功能的理解

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闭Z文教學是以能力培養(yǎng)為歸宿,以思維和語言訓練為核心。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和學習的“布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能充分發(fā)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有意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平等對話,互動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奔热幻總€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氣質(zhì)都不一樣,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作出有個性的反應。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具有創(chuàng)造性、綜合性、復雜性的藝術,也應該像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遵循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虛實相生”的規(guī)律,讓“布白”藝術積極參與。許多有識之士都指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關鍵在于學生應當有充分自由思想的空間。因此應該重視“布白”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語文課真正成為思想的樂園、個性的舞場、創(chuàng)造的天堂。

(二)詩歌教學中“布白”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布白”是詩歌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它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必須服從于課堂教學的思想和內(nèi)容,這就要求“布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鮮明的針對性。教學中運用布白藝術應圍繞所學知識,給學生留下聯(lián)想、開拓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不是讓學生毫無目的地空想、瞎想。

2.適度性原則

課堂“布白”不宜過多,不要隨處設置“空白”,更不能為布白而布白?!翱瞻住边^多,會造成針對性不強、主次不明,同時也會使呈現(xiàn)給學生的知識支離破碎,過于空洞,使學生如墜云霧、無所適從,乃至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出現(xiàn)障礙,導致最終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更談不上對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幫助及獨立性、主體性的培養(yǎng)。

3.選擇性原則

教學中創(chuàng)設空白,是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材料、機會和動力,并以此為通道讓學生去探索浩瀚的知識海洋。所以,“布白”的問題應選擇學生感興趣,又寓意深刻的素材,不能盲目強調(diào)趣味性而游離于教學內(nèi)容之外,更不能單純?yōu)榱宋龑W生而把學生引入誤區(qū)。

參考文獻:

[1]吳冰沁,張志剛,孟祥英編著.走進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場.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第9篇:故曰教學相長也范文

【關鍵詞】教學相長;實踐;創(chuàng)新

“教學相長”這個成語本來出自《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币馑际墙毯蛯W兩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都可以得到相應提高。在新課改背景下,師生要在學習實踐中與文本發(fā)生深層次的交流和對話,學生要參與積極地去思考,老師在滲透給學生科學方法的同時,也要適時地融入積極向上健康的人生觀,讓學生在體驗母語優(yōu)美和魅力時,能夠自覺加強運用母語的實踐創(chuàng)造等,這些問題都是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加強的,而我覺得“教學相長”這個經(jīng)典的教學理論不僅可以找到問題的突破口,而且能找到教和學的最佳的結合點,即使在新課改形勢下也可以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和指引。

下面我就從老師的角度來淺談一下我的做法和收獲。

一、認識消除學生恐懼心理

教育家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至于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彼韵龓熒g的對立關系很重要。要讓學生明白師生之間不僅僅是對立的,更是相互依存、共存亡的;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尤為重要;再者作為老師應該做到微笑面對學生,教態(tài)平和、大方,語言清晰生動,講課有條理重點突出,尤其問題設置上要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已知到未知,有感性到理性,觀點和材料的前后統(tǒng)一?!?/p>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羚羊木雕》一課,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孩子們的狀態(tài)不是很好。我就及時進行了引導:你可以試想著你是其中的“我”,這件事就發(fā)生在你的身上,你的爸爸媽媽和你最要好的朋友之間的故事。帶著這樣的感情去讀去理解,那么你就會收獲很多。于是孩子們開始想象揣摩了,認真的小臉上開始有了豐富的表情。之后我又鼓勵孩子們要勇敢的表現(xiàn)出來,課堂上,孩子們的聲音雖然有點稚氣,但富有的感情投入是不能夠否認和抹殺的。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成功克服了對于語文原本的恐懼和厭倦,變得積極起來了。課堂上也及時對家庭作業(yè)完成好的學生進行了贊賞和鼓勵,孩子們對于語文的陌生恐懼也就自然消除了。

二、實踐探索,摸著石頭過河

具體實踐中老師要發(fā)揮自己引導的職能,要隨機應變,誘導,努力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條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啟發(fā)調(diào)控的作用,“教亦多術,運用在于人”葉圣陶如此說。七年級上下冊中都有課外古詩詞背誦的環(huán)節(jié),利用閑余時間我大膽地采用學生自主解析老師輔導矯正的方式進行。學生重在誦讀,結合導讀部分的提示和課下字詞的注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討論和交流,這些都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有十足把握之后,展示成為重要的一環(huán),學生的個性化解讀使所講的詩歌多姿多彩,老師要注意糾正錯誤或誤區(qū)。之后學生也說,學習詩歌的方式讓他們耳目一新,同時也收獲頗多。

在詩歌《秋天》,其中孩子們“悟秋――感悟人生”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覺得非常成功,雖然我自己也有準備,但學生的發(fā)言結合具體語句對秋天美的分析細致而全面,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對秋天的感悟,更啟發(fā)了我對于秋天的理解和體會。變學生的“學會”為“會學”,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習慣;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新課程逐步了解,適應,習慣和喜好,并且勇敢的投入到具體的學習活動中,積極參與進來,“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

三、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學出真我風采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nèi)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有著這樣一個目標我們責無旁貸。大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效率,大膽發(fā)言動手動口做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結合自身的特長技能發(fā)揮語文的特色,真正提高語文的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

正所謂“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保ā短招兄募罚?。對學生我想也是一樣的,可以一面學一面用,正真做到“學以致用”。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特別注意孩子在這方面的引導和培養(yǎng)。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能夠展示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能夠顯露學生的文字功底,能夠反映學生的美麗心靈,真正能夠把語文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成為不可替代的精神財富。

借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話:“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yǎng)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們極愿意學生能有一天跑在我們前頭,這是我們對于后輩應有之希望。學術的進化在此。但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師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們要一面教,一面學?!?/p>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