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比尾巴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比尾巴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比尾巴教學設計

第1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對比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的農業(yè)初探區(qū)域對比的基本方法;

2、通過對比東北三省和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初步掌握區(qū)域對比的基本方法;

3、能夠將區(qū)域對比法運用到其他區(qū)域的對比當中。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大多年齡在14周歲左右,這是一個充滿感性、矛盾和成長空間的年齡階段。在知識結構上,經過快兩年的學習,多數(shù)學生已經具備學習區(qū)域地理和區(qū)域中的典型代表區(qū)域的基礎儲備,也基本具備如何去分析自然條件特征及其影響的學習方法。少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同學之間差距較大。

在能力結構上,初步具備基本的讀圖能力和簡單的分析、歸納地理問題的能力,并且通過初中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但要在地圖中能獲取的地理信息進行挖掘,甚至運用多幅地圖和相關資料結合分析時,他們就有難度了,因此需要通過多讀圖,教師的引導培養(yǎng)來加強和提高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

在認知結構上,八年級的學生對新事物易產生興趣,好奇心強,思維活躍但不穩(wěn)定,且注意力易分散,不能長時間集中精力,每個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存在著差異,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數(shù)據(jù)對他們而言是沒有吸引力的。

在心理狀況上,長期以來,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地理是非升學科目,不參加中考,學不學無所謂,導致學生上課態(tài)度不積極,只有少數(shù)愛好地理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而且我校位于貴陽市白云區(qū)龔家寨,屬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知識基礎較差,而且水平參差不齊,并且,八年級的學生維持注意力的時間不長,教師如講授時間過長,學生容易分心,所以,每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都須特別注意將復雜的問題分步驟的進行化解,讓學生能聽懂,愿意聽;能動腦動手,愿意動腦動手,可運用耳熟能詳?shù)墓适?、圖片、地圖設計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⑴讀圖說出青藏地區(qū)、西北地區(qū)、東北三省和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⑵讀圖對比分析青藏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農業(yè)特點;

⑶讀圖對比分析東北三省和長江三角洲農業(yè)特點;

⑷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的區(qū)域對比方法并能夠進行知識遷移

2、教學難點

學生能否進行知識的遷移。通過對比分析這兩個地區(qū)學會分析其他區(qū)域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日常教學當中老師經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對比學習是一種重要并且有效的學習方法。同樣,在命題中也常常將兩個區(qū)域進行對比。今天我們就將使用對比法進行我國區(qū)域地理的復習。

回想什么是對比法

 

 

直接說明本課主要內容使學生了解學習目標

復習舊知構建新的知識結構

 

 

 

 

(展示)“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圖”。本學期我們首先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它們分別是?

    在這四大區(qū)域中我們又選擇了8個具有代表性的小區(qū)域進行學習,其中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北京位于北方地區(qū);長三角、香港和澳門、臺灣省位于南方地區(qū);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地區(qū);三江源位于青藏地區(qū)??傮w來看,南北方地區(qū)各選擇了3個地區(qū),而西北和青藏地區(qū)則只選擇了一個。為什么這么安排呢,這主要和我們國家人口分布東多西少有關,南北方地區(qū)人口較多,青藏西北地區(qū)人口較少。

現(xiàn)在我們就先將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的農業(yè)進行對比,通過對這兩個區(qū)域的農業(yè)進行對比來探討區(qū)域對比的基本方法。我們先來回憶一下這兩個地區(qū)的自然特征。

(提問)為什么它們有這樣的自然特征呢?我們先來分析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

(活動)請同學們觀察“西北地區(qū)的地形圖”,思考西北地區(qū)地理位置與它的自然環(huán)境有何關系。

(小結)通過地圖可知,西北地區(qū)大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從其地理位置可知西北地區(qū)距海較遠,且周邊有高大山脈,因此該地區(qū)降水較少,少到什么程度呢?我們可以通過地域分界線推測出來,西北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相重合,因此該區(qū)域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甚至低于50毫米,屬于非季風區(qū),其自然特征為干旱。

(活動)我們再來分析青藏地區(qū)。請同學們觀察“青藏地區(qū)的地形圖”,思考青藏地區(qū)地理位置與它的自然環(huán)境有何關系。

(小結)青藏地區(qū)位于我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脈-祁連山脈以南,南至國界。從地圖可知,青藏地區(qū)位于我國第一階梯,海拔高,海拔越高氣溫就越低,因此其自然特征為高寒。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區(qū)域的自然特征是由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所以在比較兩個區(qū)域之前,我們需要掌握它們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決定其自然條件,自然條件又是其人文環(huán)境的基礎。

(提問)掌握這兩個區(qū)域的地理位置之后,我們就需要分析兩個區(qū)域的對比點。根據(jù)要求,我們需要對比的是這兩個地區(qū)的農業(yè),請問影響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呢?(自然和人文)

(小結)是的,分析一個區(qū)域的農業(yè)既要分析它的自然條件,同時也不能忽視它的人文條件。但是由于這兩個地區(qū)人口較少,相對于南北方地區(qū)經濟較為落后,它們的農業(yè)主要依托的是其自然因素,所以我們著重對比其自然條件對其農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分析西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自然特征干旱,因此與其他區(qū)域相比,制約其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水。因為天然降水總體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僅依賴天然降水只能發(fā)展畜牧業(yè),而在局部可以提供灌溉用水的地方才能發(fā)展種植業(yè)。因此西北地區(qū)的農業(yè)主要是畜牧業(yè)和灌溉農業(yè)。

而在青藏地區(qū)上,受其“高寒”影響,氣候冷再加上土層較薄,不利于農作物的生產,只能發(fā)展高寒牧業(yè),該地牧草多為耐寒的高山草甸,畜種也是能夠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環(huán)境的牦牛、藏綿羊等。

青藏地區(qū)農業(yè)除了有牧業(yè)之外,和西北地區(qū)一樣也有種植業(yè)。其種植業(yè)只分布在河谷地區(qū),形成河谷農業(yè)。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青藏地區(qū)的有些河谷海拔相對較低,氣溫較高,熱量相對充足,土壤條件相對較好,能夠發(fā)展種植業(yè)。但是種植的農作物的品種還是要收到青藏地區(qū)大環(huán)境的影響,只能是喜溫涼的作物,如青稞、小麥等。

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地區(qū)都發(fā)展畜牧業(yè)和種植業(yè),這是兩個地區(qū)農業(yè)的共性,但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不同兩個地區(qū)的牧業(yè)和種植業(yè)是有差別的。對于種植業(yè)來說青藏地區(qū)受制于它的“高寒”發(fā)展出了河谷農業(yè),而西北地區(qū)則因其“干旱”發(fā)展出灌溉農業(yè)。就牧業(yè)來說,青藏地區(qū)則發(fā)展出其獨特的高寒牧業(yè)。通過對這兩個地區(qū)農業(yè)的比較,我們來總結一下比較不同區(qū)域的方法。

(小結)如何對比兩個區(qū)域

1、讀圖分析需要對比區(qū)域的地理位置;

2、兩個區(qū)域的對比點是什么,影響因素有哪些。

3、綜合分析兩個地區(qū)的異同。

以上就是區(qū)域對比的基本方法。能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其他區(qū)域的對比中嗎?我們再來試一試。

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

 

 

 

 

 

西北地區(qū)-干旱;青藏地區(qū)-高寒

 

 

 

 

讀圖回答問題

 

 

 

 

 

 

 

 

 

思考分析回答問題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總結

 

 

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對比掌握不同區(qū)域的方法

 

鞏固練習

(活動)請同學們觀察“東北三省地形圖”、“哈爾濱氣候圖”、“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地形圖”、“上海氣候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東北三省和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農業(yè)的對比,并將對比結果填入下表。

 

 

 

完成練習

 

 

 

將學習到的對比方法落到實處

總結語

同學們,我們今天通過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農業(yè)的對比總結了區(qū)域對比分析的一般方法,希望大家課后嘗試用這種方法尋找更多的區(qū)域的對比點進行對比,深刻體會不同區(qū)域之間的異同。

 

 

 

第2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小學 一年級 語文素養(yǎng) 能力

引言:

一年級語文學習,作為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其作用及影響力不言而喻,學生獲得較好的語文素養(yǎng),可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人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人的發(fā)展必須靠主體性的發(fā)揮來獲得,自主教育已成為未來教育發(fā)展的必然。充分注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構建主體性的教學形態(tài),關注學生的學段特點和學習起點,充分挖掘固有教材中的可利用資源,采用多種方式和措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扎實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較好的語文素養(yǎng)。

一、以興趣為師,輕松理解課文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他們活潑好動,對周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注意力隨時會因為外界的點滴變化而受到干擾。面對新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在識記效果上有意識記并不占優(yōu)的他們,更明顯地受到教學情境的影響,因此,生動有趣的課堂富有趣味性的課堂語言以及形式多樣的課堂作業(yè),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點,還能讓學生喜歡語文縱觀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不乏語言生動內容豐富的課文,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文資源,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用形式多樣節(jié)奏緊湊輕松有趣的課堂吸引學生走入語文學習的殿堂。

例如,我在教授課文“比尾巴”第一、二小節(jié)時,設計讓學生上臺幫助動物找尾巴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不同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而在教學此課三、四小節(jié)時,我改變了教學設計,讓學生扮演小動物公雞鴨子和孔雀,介紹自己尾巴的特點,這樣便于學生對動物尾巴特點的識記,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以習慣為根,為學生終生學習打基礎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年級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在剛開學的幾個星期里,我采取編兒歌、說繞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融入情趣之中,并在課堂講課之前不斷灌輸給他們。讓學生在快樂的兒哥、朗讀情趣之中慢慢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認真寫字到讀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不厭其煩的一一講到和提醒。通過一學期下來的培養(yǎng),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我們教學前的必要準備,是順利實施課堂教學的一個前提,教師一定要牢記這一點,這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在打基礎。

三、作業(yè)設計有法,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

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我們在設計作業(yè)時應充分注意色彩和趣味的多元性,充分利用學生的感官體驗來吸取知識,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興趣等。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畫畫的內容,讓學生把教科書上學到的內容畫一畫,然后再根據(jù)所畫的內容對其進行描述,在這個過程中能很好的鞏固課堂學習內容,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舉兩得。另一方面,只依靠課本上的語文內容還是比較不足的,作業(yè)方面應對書本內容有所延伸。例如,在學習畫家鄉(xiāng)時,就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先和家長討論家鄉(xiāng)都有哪些名勝古跡、特產和生活中對家鄉(xiāng)最愛的是什么的,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對學習內容的背景進行了解,有效的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等。課本的內容只是一個例子,而生活才是進行口語練習最好的來源。老師可以在作業(yè)設計時考慮到這一點。例如,在學習不要這樣做時,學生會明白勸說中的訣竅,明白勸說要有技巧性,要讓考慮勸說的對象,要注意勸說的場合才能達到有效勸說的結果。

此外,由于每個學生之間具有個體差異,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設計的作業(yè)沒有針對性,那么就會導致班級內同學無法自身優(yōu)勢做到最大的進步,對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因此,老師在設計作業(yè)時,可以講學生進行學習小組,建立一個主動學習和自主選擇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通過合作交流使語文作業(yè)的效果充分發(fā)揮。加深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

四、激勵有術,構建多元評價機制

激勵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金鑰匙,一般來說學生都有參與學習的愿望和需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條件和教學情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勵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帶有激勵色彩的評價成為學生進取的興奮灶。如后進生有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自信,而在這時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評價學生時需要適度模糊看不足用凹透鏡,看優(yōu)點用凸透鏡,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用激勵期待的情感評價學生的每一次參與,讓整個語文課堂在孩子們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愉快地度過。

構建多元評價機制,語文能力是一個綜合系統(tǒng)的概念。若只從某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往往會產生評價失真,如果能從知識掌握、實踐能力、聽說能力閱讀能力、學習情感、思維品質、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多元評價,則能較全面準確公正地評價學生,教師要開展好學生的自我評價。組織好學生間的互評。當某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可對全班同學說:你認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通過多向互動的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一種能動的活潑的動力狀態(tài),避免教師生硬簡單的判斷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及時鼓勵加以表揚這樣評價親切自然,幾乎不留痕跡,實踐證明只有在內在精神的滿足下一個人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最持久的潛力。

第3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一、民主和諧激趣法

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通過人文性體現(xiàn),提高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互動的積極性。教師與學生互動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會增加,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會更加輕松、更加自主。比如《哪吒鬧?!氛n外閱讀講解教學,故事的主人公是哪吒,哪吒的個性活潑、古靈精怪,小學生們都非常喜歡。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先鼓勵學生自主發(fā)言,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哪吒形象。另外,教師設計多個與學生互動的問題,如:哪個學生能講講哪吒鬧海這個故事?誰能說說哪吒鬧海的原因?學生在獨立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參與問題的積極性非常高,并且主動與教師交流,課堂教學氛圍非常和諧、輕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聯(lián)系非常密切,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給予學生很多發(fā)言的機會。學生在課上感受到課堂中的民主、平等、寬松,因此更加信任教師,更加樂于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

二、廣度彈性問題法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廣度、有彈性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師鼓勵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班級不同層次學生之間能夠互補,促進班級學生整體發(fā)展,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愉悅。語文課堂也會更加和諧、更加精彩。比如在《長城》一課教學中,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分組朗讀課文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各小組討論如下幾個問題:①想一想,作者眼里的長城是什么樣的?說說什么是運河?②面對這樣一個偉大的奇跡,說說你們的感想?將問題拋給學生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問題的答案,每個小組向教師匯報后,得到了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在評價學生答案的過程中,教師要具有一定廣度和彈性,讓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評價中得到自信,從而更加樂于參加語文課堂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營造有趣、和諧的氛圍,教師提出符合思維和學習規(guī)律的問題,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后,都表現(xiàn)出幸福、滿足的表情,課堂氛圍和諧,教學效果也更好。

三、動力點贊鼓勵法

在營造語文課堂氛圍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運用點贊、鼓勵的語言,注入學習動力。在語文課堂中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語言,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所以,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多運用鼓勵性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每顆渴望知識的課堂,都希望獲得教師的認同和鼓勵,而教師的鼓勵和贊同,是促進師生和諧關系,優(yōu)化課堂氛圍的關鍵。比如《比尾巴》一課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場角色扮演活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能夠形象、生動的將課文中的角色表現(xiàn)出來。另外,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學生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培養(yǎng)。教師準備道具:各種小動物頭飾,各種小動物尾巴,《健康歌》與《比尾巴》音樂。學生自己做小導演,表演積極性非常高,教師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在評價學生表演時,教師要逐一點評,充分肯定學生的價值和才華,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營造和諧教學范圍。如:謝謝這幾位優(yōu)秀的猴子、兔子、松鼠,表演得真精彩。通過鼓勵性、贊美性的語言,學生的學習信心更足,學生投入學習的情緒更高,課堂氛圍更加積極、活躍。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四、閱讀營造氛圍法

小學語文課文中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學生通過反復閱讀能夠體會到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核心。教師應該從課文的整體出發(fā),全面把握課文層次結構,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課文,去體會其中的道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學習積極性。閱讀是作者與學生之間的橋梁,通過閱讀課文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會得到培養(yǎng)。教師運用閱讀可以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也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比如《火燒云》一課教學時,首先,對學生提出學習生字的要求,要求學生認識5個生字;其次,讓學生對重點文段進行有感情朗讀,可以對段落的內容進行理解;最后,借助文章的語言手法,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使得學生可以對作者所想表達的感情進行理解,對自然之美產生贊嘆。課改以來,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營造高效的課堂,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積極探求的重要課題。教師只有從課堂本身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加強自身修養(yǎng),結合情感教學、興趣教學、科學教學等方法,才能營造寬松、有趣、和諧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何靜.小學語文課堂氛圍的營造[J].文教資料,2019(11):69-70.

[2]葉海霞.談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J].甘肅教育,2019(08):106.

第4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以前聽講座的時候,就一直留意曾寶俊老師的“好課多磨”,感覺每一次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新認識。曾老師提到好課必須具備“科學味”“情趣味”“兒童味”,真正的好課就是要像科學家一樣“真刀真槍”做科學……每句話都給了我深深的啟發(fā)。當然和曾老師比起來我還很缺乏經驗,上課也經常漏洞百出,但是最近自己反復打磨了幾節(jié)課,特別對把握關鍵、細節(jié)、特色、爭議等處進行了思考,斟酌,使教學活動不斷完善成熟。

一、關鍵處磨:曲徑通幽

一堂好課,重在打磨關鍵處,就像曾老師說的,對于關鍵處的處理,要精、巧,這樣才能曲徑通幽。

精,就是要精心設計,引入課題,吊足學生胃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探究欲望。在上《電磁鐵》一課時,我課前故意將鐵釘散落一桌,然后問學生有沒有辦法快速將它們收集起來,學生自然就會說用“用磁鐵”,但我故意問“鐵釘可不可以?”學生根據(jù)生活的已知經驗,異口同聲地回道“不可以”。這個時候我自信而故作神秘地告訴大家“我可以”,學生的興趣完全被激發(fā),一雙雙眼睛盯著我手中的鐵釘,而此時我不慌不忙地介紹需要借助的工具:導線和電池,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電磁鐵的制作和構造。

巧,就是要巧妙布局,讓學生掉進挖好的陷阱,進入“憤悱”境地,吸引他們自主解決問題。在教學《紙鸚鵡站立的秘密》這一內容時,我出示了站在我手上的紙鸚鵡,學生爭相模仿,發(fā)現(xiàn)他們的鸚鵡站不起來,讓學生在驚訝之余,來“想”為什么老師的紙鸚鵡能站立?產生一發(fā)不可收的追根溯源的愿望――尋求紙鸚鵡站立的原因。學生在一番徹底的觀察和探索下,終于找到了其中的原因:紙鸚鵡的尾巴上加了一枚回形針。為了激發(fā)學生更深層的興趣,我再次追問是不是回形針只有加在尾巴上,紙鸚鵡才能站立?學生被我問得不能肯定,他們不斷嘗試,發(fā)現(xiàn)只要將重物加在紙鸚鵡下部,它都能站立。于是他們得出結論,紙鸚鵡站立的秘密是它上輕下重,跟是不是放在尾巴上沒有密切關系。

二、細節(jié)處磨:錦上添花

教育是由細節(jié)構成的。教育細節(jié)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蘊含智慧,看似簡單,而簡單中孕育深刻。好的教學,必定是把細節(jié)做好的教學,對實驗記錄表等材料的處理也是對細節(jié)的打磨,可以錦上添花。

在上《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后》一課時,前兩次試上,我的記錄表中要學生畫出物體原來的形狀、受力后的形狀、去掉力后的形狀,以及用箭頭表示出物體受力的方向,一共四項,剛開始以為只是需要畫一下簡圖,預設學生應該能很快完成,但真正上課時,發(fā)現(xiàn)這個環(huán)節(jié)用去了20分鐘,整節(jié)課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完成我的記錄表。第三次試上,我將物體原來的形狀直接打印在了記錄表上,節(jié)約了2分鐘,時間上比我預計的還是多了一些。第四次試上,我將最后一項表示物體受力的方向合并在了前面兩項里,學生少畫了一次,并且將材料木夾子去掉了,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畫夾子時花掉了很多時間,而木夾子其實就是彈簧原理,和前面的彈簧有點相似。經過對記錄表和材料的重新選擇,這一環(huán)節(jié)由原來的20分鐘變成了8分鐘,在很好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特色處磨:引人入勝

曾老師認為一堂好課,它的教學流程應該是一波三折的,平鋪直敘的課堂是不能吸引學生的。每堂課的特色處理好,這樣才能引人入勝,讓學生有探究下去的欲望,我很認同這樣的觀點。

在《變色花》第一次試上時,學生發(fā)現(xiàn)不是魔水“紫甘藍試劑”的問題,而是紙花上涂了東西。我馬上就肯定了W生的發(fā)現(xiàn)并表揚他們,然后一起學習知識點:酸性物質、堿性物質、中性物質。板書,讀概念……最后出示待檢物品,讓學生用自制紫甘藍試劑去檢驗物體的酸堿性。課上得滿滿當當,平平淡淡,感覺一切都在情理中。第三次試上,我調整了一下教學設計。當學生說出不是魔水的原因,是花上做了手腳,我沒有急著肯定,也沒有承認真的是花的問題,而是給了學生一個問題,“想知道原因,自己找答案,我只是給你們在托盤里提供了很多物質?!睂W生帶著好奇心,帶著求知欲,帶著迫切想肯定自己想法的心情,認真地投入到實驗中,他們驚訝,他們欣喜,他們在動手、觀察中找到了這堂課老師想賦予他們的知識。

四、爭議處磨:柳暗花明

磨課,有個人思考的結果也有教師群體的智慧,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產生爭議,在一次次的試上過程中,大家對爭議反復打磨,直至柳暗花明。

第5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一、對比外形,拓展閱讀導入,產生閱讀期待

灰椋鳥外形普通,文中寫“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教學時,在學生讀了描寫灰椋鳥外形的句子后,我出示了其他一些名家筆下的描寫鳥兒外形的片段。

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雙又尖又長的嘴。

――菁 莽《翠鳥》

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馮驥才《珍珠鳥》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鄭振鐸《燕子》

灰椋鳥和這些鳥兒相比,無疑要遜色得多,以至于作者也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有什么好看的呢?”學生也紛紛表示贊同,灰椋鳥太普通了,毫無美感。由此教師可提問“灰椋鳥到底美不美?既然沒什么好看的,為什么還要寫它呢?”這一問題可激起學生繼續(xù)閱讀的欲望和熱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對比動作,拓展閱讀切入,探究文字表達

那么,灰椋鳥歸林時是怎樣的情形?它們是如何飛行的呢?教學時我出示了鄭振鐸《燕子》一文中對小燕子飛行的描寫與《灰椋鳥》中對灰椋鳥飛行的描寫進行對比。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xù)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shù)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徐秀娟《灰椋鳥》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還有幾只橫掠過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鄭振鐸《燕子》

兩者對比閱讀,反差巨大。無需教師講解,學生就能從“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數(shù)百米長”“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等關鍵詞句中體會出灰椋鳥歸林時飛行場面的壯觀恢宏。同樣也從“掠過”“橫掠”“唧”的一聲等詞句中感受到小燕子飛行的小巧輕盈,矯健優(yōu)雅。這樣的拓展對比閱讀,不僅讓學生領會了文章的內容,還讓學生學習了文字表達的技巧。

三、對比聲音,拓展閱讀深入,體悟意境美好

在學習灰椋鳥歸林后的喧鬧熱烈,百鳥爭鳴時,我引入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鳥之音樂》。(全文省略)

這樣的對比閱讀讓學生感到震撼而陶醉:不同的鳥兒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音營造出不同的意境,神奇而又美妙。學生不但可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感受灰椋鳥的聲音特點,也更豐富了自己的感受,從而體悟到一種美的境界。

第6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問題意識 創(chuàng)新精神 自主探究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為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是數(shù)學的靈魂。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才會有主動探究學習的愿望;有了問題,才會有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的起點,在數(shù)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敢問、想問、會問、善問。是我們數(shù)學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敢問

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人的感情有遷移功能,中小學生更為強烈,融洽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愉快、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才能使學生敢于提問。中小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和氛圍。在現(xiàn)實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還存在無疑可問,即使有疑也不敢問,或者更本就沒有機會問。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對問題的培養(yǎng)意識重視不夠。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應具有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大方的儀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語等,還必須樹立新的教師觀,尊重每一個學生,倡導“思維無”。同時還應該具有一份童真、童趣,從內心到外表與學生融為一體,神形合一。這樣才能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享其師信其師道而樂其業(yè)。在教學中營造積極、寬松、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如:有學生提問時,立刻為他大聲喝彩:“問得好!”或者說:“我怎么沒想到這一點?”當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后。要笑容滿面的向全體學生說:“這么好的問題,哪位同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同學們自然會爭先恐后的發(fā)表意見。當學生充分發(fā)表了看法后,教師再作適當?shù)脑u價。但要注意由于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思想觀念,生活經歷和個體特征,不要因為他們不符合自己預設的答案或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輕易否定。一定要寬容學生的幼稚及胡思亂想,“海闊縱魚躍,天空任鳥飛”,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于這種敢問問題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保護。只有這樣,才能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發(fā)芽、開花。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想問

《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依賴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因此,教師要善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多種手段呈現(xiàn)問題情境,制造學生的認知沖突,誘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確實感到有問題要問。

(一)生活化導入

數(shù)學內容雖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小學生接受的原型。生活是學習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空間。將問題創(chuàng)設在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情境中,特別是學生親身經歷的比較關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教學《什么是周長》時,我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我們班布置教室學習園地和給名人照片鑲花邊的情景,讓同學們自己設計。讓他們自己估計需要多長的花邊,……可沒辦法用詞語來表達這個該叫什么的時候。于是我就導入課題。這種生活化的導入,有利于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躍躍欲試,急于探索;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價值與魅力。數(shù)學是生活的一部分,數(shù)學充滿趣味,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問題自己提,規(guī)律自己找,結論自己總結。

(二)制造認知沖突

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一是利用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過程中的矛盾導入,同樣能滿足兒童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學習本能。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我先引導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推導出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然后讓學生進行質疑,學懂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問。有一位學生就提出:"我還想知道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師多少度?"我抓住學生這個質疑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操作、討論。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自主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鼓勵質疑問難,使學生會問

學成于思,思源于疑?!比说乃季S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的。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問題,對于學生個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開發(fā)具有很高的價值。學生敢于大膽的質疑提出的問題,正是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如果教師的教學以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學,定會事半功倍。它是創(chuàng)造的起點,沒有這種問題意識,就沒有創(chuàng)造性。要使學生認識到會問才是具備質疑能力的重要標志。

質疑問難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是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是釋放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才干的好辦法。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質疑問難的氛圍,讓學生警覺問題時時處處都存在,提倡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由不敢質疑到敢于質疑。記得我在教《年、月、日》這一課時,曾經有一位學生滿臉疑惑的向我發(fā)問:"老師,課本上為什么說‘通常’四年一閏。這個‘通?!鞘裁匆馑??為什么要加‘通?!瘍勺郑痪褪撬哪暌婚c嗎?"這位學生大膽對課本的結論進行質疑,提出問題,是個積極探索的表現(xiàn)。這樣提問就顯得有價值,使學生感到困惑,激發(fā)他們去思考,去討論,去解決。

四、適時評價,引導學生善問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是前提,會學才是目的。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更應該善問。要使學生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善于提出問題。教師還要注意適時總結,引導學生評價。正確的評價,有助于學生獲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積極地表現(xiàn)自己,使他們各自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fā)揮。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有的學生比較善于提問,有的卻會提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提問表現(xiàn)出極大熱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簡單的結論性回答。要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滲透給學生問就比不問強,要經常表揚敢于提問的學生。提供機會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質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讓學生評價,如學生在評價時可根據(jù)前面同學不同的說法作不同的評價:前面同學說得好,學生就說:“我非常贊成(欣賞)他的想法!”說得不完整的,學生會說:“我可以給他補充嗎?”或者說:“我給他提個建議!……”如果前面學生說錯了,就說:“我對他的說法有意見……"這樣學生在評價其他同學時,也學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最后,還要建立學生提問記錄冊,在學生小組中進行評價,組長專門有一項是記錄組員的提問情況,每個學生記錄自己提問的問題與次數(shù),教育學生學會在總結中得到提高與進步。

五、鼓勵學生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

傳統(tǒng)的教學是把問題在課堂上弄懂,走出課堂沒有問題了。其實,這是片面的教學觀。從現(xiàn)代的教學理論認為,問題的解決并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不能滿足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少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在獲得結論的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地提出新的問題,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并想辦法解決,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生活化。

第7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卡通現(xiàn)在正成為中小學生最喜歡的藝術門類之一,有些卡通作品甚至被各個年齡層的人們所接受。各種卡通藝術形象以其鮮艷的色彩、生動可愛的造型成為人們喜歡的對象,并且被大量運用于會標設計、玩具、布藝設計等各種藝術設計中,因此向學生介紹這些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卡通藝術的鑒賞能力,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同時在知識的學習中形成初步的藝術設計能力,并跟生活中的物品相聯(lián)系,設計出生活中的卡通形象。

本教材首先從認識卡通形象著手,從學生熟悉的眾多的形象導入本課的學習。可以運用視頻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先感受認知,從情境教學觀著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從直接認知的方式著手,讓學生說說、認認,熟悉卡通藝術的概念、特征等。

本課主要是通過對各種動物的觀察,結合擬人的手法,展開聯(lián)想進行動物“變形”,創(chuàng)造動物的卡通形象。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的目的。

【學情分析】

結合教材,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卡通是最熟悉和親切的一種畫種了,喜愛并且容易接受,但掌握動物的各種動態(tài)所造成的形體變化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本課的難度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的特征,并且強化特征,做到表情、動作的擬人化。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洞察能力,也是課堂的關鍵所在。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卡通的概念、種類、表現(xiàn)方式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2、通過對卡通知識的引導學習,使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藝術經驗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卡通藝術的鑒賞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使他們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創(chuàng)造出卡通藝術形象,并嘗試將卡通形象運用于生活實際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與價值觀念。

3、本課從卡通動物入手延伸到動物領域,讓學生從卡通動物給我們帶來快樂中感受動物對人類的重要,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并呼吁大家一起來熱愛它們。

【教學重難點】

動物的“變形”過程:(1)抓特征 ,強化特征(2)表情擬人化(3)動作擬人化,如:手腳的變形。

【課前準備】

學生:顏料、鉛筆、記號筆

教師:教學課件一份;4開鉛畫紙、各色記號筆,卡通背景房子樹木的剪紙。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感受魅力

1、直觀感受

播放視頻CCTV《動物世界》精彩片頭

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動物們的精彩瞬間,激情力量。

2、 觀察體驗

看動物找特征

找出動物最明顯的特征,包括外形、動態(tài)等。

如:熊貓“黑眼圈”,兔子的三瓣嘴,斑馬的條紋等等,包括五官、體形、動態(tài)。

【設計意圖】視頻的導入讓學生第一時間里感受到動物的魅力,通過視覺沖擊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學生的課堂好奇心和學習的欲望。看動物找特征主要通過圖片欣賞解讀達到提升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對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時為下面的動物“變形”展開更好的鋪墊。

3、欣賞感悟,導入課題

播放視頻《米老鼠和唐老鴨》動畫片片段,直接感受動畫片里動物的生動有趣。

導入課題:有趣可愛的動物們“能說會道”,把我們帶進了一個非同一般的精彩世界!今天我們將走進這個世界,與動物為友,我們一起共舞!

板貼:《動物世界――動物的卡通變形》

【設計意圖】米老鼠和唐老鴨是學生最喜愛的動畫形象之一,所以“投其所好”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策略,運用熟悉的卡通形象創(chuàng)設出學生的童年的情景,從而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視覺角度分析,有趣可愛的米老鼠形象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卡通動畫的魅力和魔力,通過視頻短片制造輕松愉悅的氣氛,從而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工作。

二、 實例解析,激發(fā)探究

1、解析米奇的誕生

有一位叫沃爾特?迪斯尼的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為了理想,他毅然遠行。起初他到堪薩斯城的一家報社應聘,因為那里良好的氛圍正是他所需要的。但是,主編看了他的作品后,認為沒有創(chuàng)造力,缺乏新意,所以不予錄用。他初嘗了失敗的滋味。

后來,他替教堂作畫。由于報酬低,無力租畫室,只好借用一家廢棄的車庫。一天,疲倦的畫家在昏黃的燈光下看見一對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只老鼠。他微笑著注視著它,而它卻像影子一樣溜了。后來小老鼠又一次次出現(xiàn),他從來沒有傷害過它,甚至連嚇唬都沒有。它在地板上做多種運動,表演雜技,而他就獎它一點面包屑。漸漸地,他們互相信任,彼此建立了友誼。不久,年輕的畫家被介紹到好萊塢去制作一部以動物為主的卡通片。這是上好的難得機會,但他再次失敗了。

在黑夜里,他苦苦思索自己的出路,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創(chuàng)造天賦。就在他潦倒不堪的當兒,他突然想起車庫里的那只小老鼠。創(chuàng)造力的靈感在暗夜里閃出一道光芒,他迅速畫出了一只老鼠的輪廓。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這樣誕生了。沃爾特?迪斯尼也因此揚名天下。

【設計意圖】 通過米奇誕生的故事讓學生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只有愛上它們,喜歡它們,帶著一顆“愛心”去欣賞它們我們才可以更進一步去了解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同時了解卡通變形也是辛苦勞作的結果,需要平時多累積,多觀察。

2、展開聯(lián)想

老鼠――米奇 老鼠――?

比一比: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共同點:大大的耳朵,靈活的眼睛,小嘴,小小身材,細長的尾巴等。

【設計意圖】同一事物(動物)根據(jù)不同人的閱歷,觀察,所得出的結論也是不同的。但是造型各異的卡通老鼠形象,有著共同的特征:大耳朵,細尾巴等,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目的是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度,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抓住動物們的特征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對動物的興趣,提高觀察力,并增添幽默和智慧。

三、探究實例,學習方法

1、動物大“變”身

動物本身的特征要保留

特點要夸張,形象要鮮明,特征要強化

動物的表情要和人物相似,擬人化的動物形象其軀干,四肢的畫法與人物基本相同

板書:如何變形:

a、抓特征,強化特征

b、表情擬人化:喜怒哀樂

c、動作擬人化:手、腳的變形

(1)眼睛的畫法:溶入人物的表情化

(2)手腳的畫法:擬人化

2、大象“變”身

特征:耳朵碩大,象牙尖尖,身軀粗壯

【設計意圖】通過從動物的眼睛入手,強調擬人化是卡通繪畫的基本手法,引導學生運用夸張的手法進行表現(xiàn)。大象“變”身主要從整體性上把握動物的動態(tài)變化。

3、感受體驗,以添加的形式完成“豬”的變形

學生欣賞豬的各種姿態(tài)的有趣圖片,主要通過直接感觀,激發(fā)學生的動手欲望,引導學生喜歡它,想畫它。

【設計意圖】豬是很熟悉的一種動物,其可愛的形象深得學生的喜歡。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動物形象使用在課堂教學里,一方面可以更快的拉近學生的距離,給學生一種親近感,另一方面也更讓學生容易抓住動物的特征。所以圖片的選擇在課堂教學里是非常關鍵的。

四、設計場景,深層體驗

設計場景:給你一個場景,背景已經設計成卡通了,請你把還沒有卡通化的動物進行變形,使其完成。

教師設計一個場景,場景是教室里的一角,在墻面上提早貼上卡通的房子,樹木等,制造一種“動物世界”的氛圍,由學生來完成未完成的動物變形。

以組為單位,教師給各組分發(fā)預先準備的各種動物的圖片,學生進行卡通變形。

【設計意圖】場景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制造一種氛圍,讓學生有一種走進動物世界身歷其境的感覺,同時也能更好的展示學生的作業(yè),畫面自然的形成一種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和優(yōu)點,以此求得更大的進步!評價主要圍繞動物的表情特征,動態(tài)形式等,提醒學生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動物的生動性,還可以為動物們加上衣裝等飾物。

五、欣賞評價

作業(yè)評價由學生分組完成,進行作業(yè)展示

六、拓展延伸

資料:新華網(wǎng)日內瓦5月17日電 世界自然基金會16日發(fā)表報告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野生動物數(shù)量減少了四分之一,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

世界自然基金會用來評價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狀況的“地球生態(tài)指數(shù)”(LPI)顯示,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野生動物數(shù)量減少了27%?!暗厍蛏鷳B(tài)指數(shù)”跟蹤世界各地的1477種脊椎動物。 報告顯示,海洋魚類和鳥類數(shù)量下降明顯。例如,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旗魚數(shù)量減少28%,海鳥數(shù)量減少30%。 報告說,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捕撈、污染與城市擴張。

結束語:

可愛的動物留給人類無盡的快樂和暢想,

因為有了它們,世界充滿了生機和力量;

因為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激情;

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擁有了太多太多。

可是我們對他們做了什么?

讓我們呼吁世界:懷著感恩的心去愛它們吧!

【設計意圖】感受到了卡通動物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魅力,提出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呼吁大家從我做起,愛護動物,保護野生動物。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愛它們!

【教學反思】

1、本課課堂設計主要能根據(jù)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經驗的實際,關注學生的實際,從課堂的引入、從問題的設計,內容的深淺、教師的語言的表述等方面入手。

2、學生對卡通藝術的熱愛程度很高,認識很多卡通形象,所以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比較容易掌握的。

3、在課堂當中,以直觀演示法使卡通世界更容易走進學生心里。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動物的觀察來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和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4、課堂教學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更進一步地拓展課本內容,把這些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啟發(fā)”“引導”,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體現(xiàn)出教學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

(浦江縣仙華外國語學校 浙江金華)

第8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認識興趣

新課程倡導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yōu)越性。要想實施啟發(fā)式教學,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呢?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和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把數(shù)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通過巧妙的形式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誘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加法應用題時,筆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畫面,問一共有幾只兔子。看到這個有趣的畫面,學生就極其自然地進入情景,加上他們細心地觀察、饒有興趣地討論,有了多種結果:一種是左邊的8只兔子加上右邊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種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學生還發(fā)現(xiàn):看見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見眼睛的6只;彎耳朵的加上不彎耳朵的;看見尾巴的加上看不見尾巴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參與著表達、思考等數(shù)學活動通過更巧妙新穎的形式,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誘發(fā)學生進一步的積極思維活動。

2.改變例題和練習的呈現(xiàn)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已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課本的數(shù)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也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但這些畢竟是靜止的東西,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還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級兒童往往對活動的事物更感興趣,如能把這些靜止的資源活動化,進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雙眼。如在教學《10的認識》一課時,我把0~9十個數(shù)字設計成擬人化的“數(shù)字小朋友”,讓這十個“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現(xiàn)。看到抽象的數(shù)字長上了手腳,成了會哭會笑的小精靈,學生的熱情異常高漲。

二、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與好奇心。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shù)學。

1.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shù)學

我在“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中,在生活中選取了許多學生熟悉物體。如小皮球、乒乓球、積木、牙膏盒等各種形狀的物體,把它們放在一個袋子里,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裝了些什么?這樣一來,既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當學生倒出袋子里的東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兒童好玩好動的天性,說:“你們看一看,又摸一摸,會發(fā)現(xiàn)什么?”這樣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參與操作的熱情,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2.給學生創(chuàng)造親身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參與中總結

例如:教學“圖形的拼組”時,教師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師在臺上操作,學生在臺下觀察得出結論的做法,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充分的動手操作。第一次,要求小組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正方形然后用這個正方形剪出一個圓形;再用這個圓形剪出一個正方形,然后用這個正方形折出兩個長方形。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第二次,教師讓學生用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出一個長方體、用八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出一個正方體;再用兩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拼出一個長方體、拼出一個正方體。讓學生感受到正方體、長方體之間的關系;第三次,教師請學生自由選擇學具盒中的圖形拼組出一個新的圖形。結果,有的學生用四個三角形拼出了一個正方形;有的學生用一個正方形剪出四個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有的學生把橡皮泥捏成的長方體切成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體,等。可以說,在這幾番的操作活動中,數(shù)學知識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數(shù)學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師這樣將數(shù)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化活動,輕而易舉就讓學生對平面圖形、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后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三、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數(shù)學

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shù)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shù)學學習的領域。

例如:在學習《認識物體》一課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這些物體的概念比較陌生,但是他們對籃球、魔方、牙膏盒等這些東西卻十分熟悉,于是課堂上我就通過學生對這些東西的進行分類,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讓學生逐步建立起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們的特征。之后又讓他們在生活中尋找這些物體在生活中出現(xiàn)在哪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這些物體的理解。這樣從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得到充分進行數(shù)學實踐活動的機會,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將數(shù)學的真實作用還原于生活,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的問題。要學生學會數(shù)學,做數(shù)學,在生活中感悟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

四、積極評價,體驗成功

第9篇: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識字

識字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為這是學生獨立識字的前提。在教學設計中,我精心制作充滿童趣的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和兒童熟識的動物圖畫等,來喚起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如:教學“魚”字時,我先播放一段深海魚的視頻。各種各樣的魚在珊瑚叢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激起學生求知欲望,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學生爭先恐后回答:“我知道,叫魚。”我接著問:“你們想知道魚字是什么樣的嗎?請接著看。”我又播放了“魚”字的演變幻燈片,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不但記住了魚的音和形,還能自主地交流,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后的喜悅。

二、利用順口溜或兒歌識字

讀兒歌或順口溜是低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編一些富有情趣、適合兒童朗讀和好理解的兒歌或順口溜,讓他們反復誦讀,對字形產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如:一個人,他姓王,兜里裝著兩塊糖——金。王大娘,白大娘,一同坐在石頭上——碧。在區(qū)分 “青、清、請、情、晴、睛”這組形近字時,我引導學生這樣記:“草青青,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太陽升,是晴天,看東西,用眼睛”。學生讀來順口,又從字形和字義上分清了這組字。這種方法生動有趣,比單純的讀字抄字效果好得多。

三、巧用謎語識字

字謎識字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學生對猜謎語非常感興趣,根據(jù)字形的特點,用謎語識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活躍思維。學生在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中,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真是一舉三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女一半,子一半——好”。“一邊綠,一邊紅,一邊喜雨,一邊喜風——秋”。這種識記方法,不同于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深刻,學生無論猜得出或猜不出都會覺得非常有趣。

四、利用游戲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地識字,是無法很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識字效果也會降低。因此,在識字過程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識字,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開火車、摘蘋果、對對碰等游戲。

開火車的游戲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游戲方法,可以較大范圍地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常,在識字一開始,我會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漢字的熟悉程度,教學時就可以抓住重點進行指導,提高學習效果。在鞏固環(huán)節(jié)中,使用摘蘋果的游戲,對學生學習的效果進行鞏固和及時補救。“歡樂對對碰”的游戲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多項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靈活識字的能力。例如,人教版第二冊《識字4》中,有12個帶有“蟲”字旁的字,在鞏固階段,我出示了“蟲”字旁和“青、廷、胡、馬、義、知、朱、科、斗、丘、引”字,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引導學生把偏旁部首和熟悉的漢字組成新的漢字,相碰的同學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蟲和青一碰,蜻蜻”等。借助這種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漢字。